原料之“难”

时间:2021-11-05 18:42:43 资料 我要投稿

原料之“难”

近两年来,我国纺织行业的运行动态始终与上游原料的供需变化紧密缠绕,复杂纠葛。作为加工产业,应对和化解原料市场波动风险本是纺织行业的看家本领,但在宏观环境的复杂性、市场调节的滞后性、政策过度调控与市场机制的不兼容性等多重压力齐聚之下,原料实实在在地成为了行业中一个含义复杂的发展难题。   棉花价差之痛   自2011年常态化的棉花收储政策启动以来,国内外棉价差便成为了我国纺织工业最难以承受之痛。连年以远超国际市场的价格限价进行收储和放储,使得市场机制对于国内棉价的调节几近失灵,国内外棉价差两年多来几乎从未低过4000元/吨,最高点达到近6000元/吨,我国棉纺企业的市场竞争力和效益因此被无奈蒸发。   在价格之外,国内棉花的供给也陷入多重两难困境:一面是纺织企业因价差问题效益严重下滑,无力负担国储棉过高的投放价格;一面却是国储棉已经产生数百亿元的高额财政成本,难以过低价格投放市场。一面是国储棉因品质和价格问题投放乏力,目前仍高达近650万吨的国储库容在新棉上市后还将成倍增加;一面却是纺织生产企业不断压缩用棉量,许多传统棉纺强企大规模转产化纤产品。一面是国家为稳定国内市场和国储棉投放,对于进口配额的管理依然谨慎;一面却是纺织企业为保证原料品质,全额清关棉花进口不断增加。   由于政策设计之初对市场供需前景及市场调节作用的估计严重不足,国内棉花价格与供给调控均已陷入困局,短期之内仍然难缺少破解良方,内外棉价差依然是棉纺企业效益的命门。今年上半年,我国棉纱进口已达96.5万吨,同比高增45.8%,棉纺企业面临的压力由此可见一斑。而由于棉纱加工已无盈利可言,小微棉纺企业停产限产的情况今年以来有所增加。   化纤价格之困   作为纺织产业链上的大宗原料,化纤的市场价格和化纤行业的经济运行都具有明显的起落周期并不稀奇,只是应对波动本身就不是轻松的事情。近年来,化纤及上下游产业链的市场化水平越来越高,使得上游原油价格的频繁变动和终端消费需求变化引起的库存推移对化纤价格的影响越来越突出,化纤企业面临的市场波动压力本身就不轻松。从2011年四季度至今,国内主要化纤产品价格始终未能摆脱震荡下行、低位调整的总体走势,未免让人觉得这一轮的下行周期似乎格外漫长,甚至仿佛漫无边际。   从短期微观面来看,今年以来国内化纤产品的价格算是起伏明显。其中,主要产品涤纶长短丝均在年初一波短暂上涨行情后,总体呈现震荡下行,直至7月以后开始随原油价格高位以及需求旺季到来小幅回升。其间,因下游企业订单有限,采购谨慎,库存压力年初一度向化纤企业明显推移,直至二季度以后方逐步缓解。   但如果做长期宏观审视,其实今年以来,国内化纤价格仍处在相对低位,并没有实质性的变化;而由于国际油价意料之外的走出近三年来的高位,部分化纤产品的盈利空间反而更加压缩;化纤行业经济运行的种种数据表明,行业至少到目前为止还没有走出下行周期的明显迹象。这种局面的`出现,除了需求放缓背景下,大宗商品制造业本身特有的调整周期较长原因外,供给面与需求面的不相对其实是更为根本的问题。此前几年,需求相对旺盛对带动生产能力的惯性和滞后增长无法立刻停止,使得增长原本就相对保守的市场需求显得更加单薄,对于市场调节的原料价格客观处于支撑乏力状态。   产业链传导之难   如何全面评价原料难题对纺织全产业链的影响,是难题的又一面。我国纺织产业全体系的发展特征,使得纤维原料市场变化对行业所产生的影响无法单一论之。上游企业面临原料重压,多多少少会沿着产业链向下传导,特别是棉价差问题。但是,对处于产业链中下游的纺织制造环节而言,由于更接近终端市场,其实自我调整空间反而更多,企业实际面临的或许更多是可以破解的难点,而非无从突破的难题。   所谓难点,一是价格传导之难,即企业能否将原料价格高位或波动的影响向终端市场顺畅传导,有效化解成本压力或库存损失。二是产品开发之难,即能否结合原料价格及纤维供给结构变动,及时开发出更能创造效益同时也符合市场需求的产品,比如以更好的产品部分替代棉纤维消费。倘若解决了这两个难点,下游企业其实有条件取得一个相对平稳、圆满的发展结果。   市场破解仍然乏力   破解当下多方的原料难题,最根本的途径是国内外需求增长的有力提升。然而,纵观今年下半年国内外的宏观经济形势,不得不说市场自身仍然缺乏破解国内原料难题的能力。全球经济总体仍处于弱复苏阶段,回力缓慢;国内宏观经济总体虽然平稳,但货币流动性稳中偏紧,使得投资和消费拉动力都没有太多发力空间。   市场需求提升乏力加上国内收储政策将继续执行,使得新棉上市后国内外棉价差的存在毫无悬念。美国农业部8月发布的最新展望报告显示,新棉花年度,全球棉花供给量仍大于需求量,库存量继续上升,国际棉价仍然缺少强势反弹的空间,内外棉价差在4000元/吨上下波动是大概率事件,而且随着我国在新棉花年度推出棉花新政,明年春季国际棉价还有降幅加深的可能,届时内外棉价差或将更为明显。   同样,供需面仍是现阶段影响化纤价格的首要因素。油价高位及需求旺季可以支撑化纤价格近期小幅上行,但由于供需基本面并没有显著变化,此轮价格上行的空间仍十分有限,从宏观面上看依然属于低位盘整阶段,化纤企业盈利可保持平,却难有明显改善。   在市场破解乏力的情况下,政策调整便成了最大的关注点。近期国家着手研究试点甚至全面推开棉花种植直补措,显示政策有望向市场调节靠拢,市场开始对于国内棉价的调整回归寄予厚望。但是,姑且不论最终出台的政策措施能否突破重重顾虑,真正将棉花市场化改革进行到底,即便直补政策确定实施,从现在到真正着手尚需近半年时间,到棉花上市、效果显现还需至少一年。而到明年3月,国储棉库存将达到纺织全行业近2年的用棉量,政策仍将掌握着国内棉花市场的定价权,掌握着国内外棉花价格的偏离程度,眼下的棉花困局依靠政策根本化解尚需不少时日。   加强整合,自修自救   在巨大的棉价差之下,棉纺企业近两年来已经显示出了十分顽强的生命力,而压力长时间无法有效缓解,也使得企业内部可供挖潜的空间不断压缩。企业要想继续前进,自修、自救是唯一靠得住的出路。   客观来说,由棉纺企业承担棉花政策的全部成本,或者将化纤盈利空间狭窄的责任完全归结于化纤企业过去投资的非理性,都有些不够公允。毕竟,如果客观考量终端市场的需求情况,无论是产业用,抑或家用、服用,可供开拓的纤维应用空间仍然存在;特别是我国多层次、多领域、多元化的内需市场,尚未转化为现实的需求潜力和替代进口的市场潜力都还有很多。只是纺织产业发展中还存在着诸多瓶颈环节,比如中小微型企业普遍缺失的新产品开发能力,比如亟待提升的印染后整理能力与技术水平等等,正是这些瓶颈环节使得上游原料的生产能力无法向着潜在市场需求有效转化,原料价格的压力也无法由全产业链顺畅分担和传导。或许破解原料困局,不能完全被动等待政策的救赎,更不能依靠棉纺或化纤等少数直接相关行业的一己之力,整合产业链上下游资源,理顺产业发展脉络,突破关键瓶颈环节,自修、自救才是行业发展长久健康的根本。

【原料之“难”】相关文章:

原料05-25

原料采购合同01-01

难……难……难_小学作文09-06

难,难,难_600字01-27

餐饮原料仓储须知08-26

生产玻璃的原料成本07-20

烹饪原料教案203-03

烹饪原料教案103-03

碎片难填灵魂之厚作文700字07-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