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青少年网络伦理道德问题

时间:2021-09-02 10:44:00 资料 我要投稿

浅析青少年网络伦理道德问题

青少年网络伦理道德失范的现象已引起社会各界的广泛关注,并引发了很多严重的社会问题。接下来是小编收集了浅析青少年网络伦理道德问题,欢迎阅读。

浅析青少年网络伦理道德问题

摘要:

网络这把“双刃剑”在给人们的工作、学习、生活带来了巨大的方便的同时也出现了许多突出的矛盾和问题,发生了许多道德失范行为,尤其是给青少年的健康成长带来的消极影响远大于积极影响,对社会文明及青少年心灵健康有负面作用。本文通过对当代青少年网络伦理道德现状及原因的深入剖析,提出了青少年网络伦理道德问题的应对措施。

关键词:

青少年网络伦理;问题;对策

随着经济的发展,科技的进步,尤其是计算机和网络技术的日新月异,将人类带入到了网络时代。有人称网络是年轻人的世界,青少年占了上网人数的绝大部分。有资料统计,中国年轻人网民中30岁以下的占到了68.6%,超过网民总数的2/3。○1另外,据美国当代经济情报中心的统计资料显示:对网络进行攻击的人群中,60%以上都是28岁以下的,网络失范行为主体主要集中于14岁至21岁。由此可见,青少年是人数最多的网络主体,是最主要、最活跃的群体,青少年中存在的网络伦理道德问题尤为突出。

一、当代青少年网络伦理道德现状

当代青少年网络伦理道德问题的现状主要表现在一下三个方面:

第一,民族意识淡化。网络上的负面信息影响了青少年对民族信仰、道德标准和价值观念的选择。西方国家凭借信息高科技优势,借助网络传播自己的价值观和文化理念,许多青少年就是因受网络负面信息的影响而对共产主义社会产生了抵触心理,想象西方发达国家才是真正自由的天堂,完全淡化了民族意识,把爱国情结和民族自豪感完全抛之脑后,盲目轻信网络上的一些悖论,传播和制造一些对民族文化和民族价值观有严重冲击力的反动言论。网络负面信息的污染,严重影响青少年是非判断和行为选择的能力。

第二,人际关系冷漠。网络是一个矛盾体,“人与机”交流的日益频繁带来1了“人与人”交往的冷漠。沉迷于网络的青少年把大部分时间都耗费在“网游”上,终日与虚拟网络打交道,不愿意和同学交流,与他人的社会交往也被削弱,使家庭成员之间、邻居之间、同学朋友之间的交流减少,感情日益淡薄,造成青少年人际关系淡化,人际交往能力下降。

第三,网络暴力倾向。青少年正处于身心发育期,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尚未形成,道德思想尚未成熟,明辨是非能力很薄弱,难以划清言论自由与侵权的界限,极易受到网络不良信息的影响,容易参与到网络暴力中。他们在无拘无束的网络空间里,按照自己偏听偏信的简单思维和逻辑,以自我快乐和个性满足为原则,以“正义舆论力量”自居,以“网络通缉令”、“人肉搜索”、“语言暴力”等形式对他人进行攻击。由于参与的网民数量众多,声势浩大,很容易给当事人的生活造成负面影响,并带来严重的心理创伤。如“高跟鞋虐猫”事件、“铜须门”事件以及“史上最毒后妈”事件等。

第四,网瘾诱发青少年犯罪。网络成瘾指个体反复过度使用网络导致的一种精神行为障碍,表现为对使用网络产生强烈欲望,突然停止或减少使用时出现烦躁、注意力不集中、睡眠障碍等。青少年网络成瘾主要表现在计算机网络游戏成瘾、网络色情成瘾、网络交友成瘾、网络信息收集成瘾、网络交易成瘾等。由于网络社会具有虚拟性、开放性、多元性等特征,青少年社会阅历浅,实践经验不足,辨别是非能力较弱,长期沉浸在自由行为的时空中,容易受到网络不良信息的诱导,从而实施违法犯罪行为。因而,青少年一切失德、败坏、违法的网络行为越来越严重。目前青少年在网络上涉及的网络犯罪行为主要有网络剽窃侵权、网络诈骗、制造、传播计算机病毒、黑客等。

二、当代青少年出现网络伦理道德问题的原因

寻找当代青少年网络伦理道德问题产生的根源,是解决该问题的基本前提。网络道德问题多种多样,十分复杂,其形成的原因也是多方面的。

第一,社会处于转型期,价值观念多元化。如前所述,现实社会是网络社会运行与生存的外部环境,网络伦理道德问题是社会伦理道德问题的延伸。当代中国处于社会转型期,社会阶层的分化和利益关系的多样化,必然导致人们的价值观念和价值取向的多元化。人们由高度政治化、道德化的价值取向转变为以经济为基础的功利、实用倾向,原有的道德价值体系受到冲击,青少年没有植根于心底的价值观,因而出现了道德滑坡、信仰危机、诚信缺失、功利主义等现象。这些现实社会中的道德问题没有解决,到了网上也不会自行化解,甚至会更为严重。这是青年网络伦理道德问题产生的主要原因。

第二,互联网的虚拟化,缺少共同的规范。在现实空间中,人们的社会交往、活动方式受制于各种客观条件,一定程度上容易规范和控制。网络空间不同于现实空间。由于因特网没有中心、没有国界、不受任何组织机构的控制,加上网络运行的数字化、虚拟化等特点,使得人们的交往以字符为中介,因而非常自由,也难以控制,人与人之间的直接接触减少,在不能有效自律的情况下,可以做出许多现实中不敢做或者不可能做的事情,表现出与现实社会生活中伦理道德规范不相符合的`状况。

第三,青少年自律意识薄弱,缺少正确引导。青少年需要面对各种挑战和压力。出于心理调节的需要,他们势必要寻找一种心理宣泄的途径。互联网络以其虚拟性、自发性、无伤性、交互性、隐匿性和开放性等特点,成为青少年宣泄和放松的重要场所。由于网络道德不像现实社会中的道德那样要靠社会舆论、传统习惯、内心信念三者同时来维系,而只能靠个人的内心信念来维系,加之青少年的网络自律意识淡薄,学校和社会对青少年的网络行为也缺少引导,因而容易出现网络道德伦理问题。

三、青少年网络伦理道德问题的应对措施

重视道德教育是中华民族的优秀传统,伦理道德作为一种对人精神、灵魂的内在的支撑力,对人的行为有着无可替代的导向作用。目前许多网络问题的出现与青少年有着密切的联系,同时由于青少年具有可塑性强的特点,因此,加强青少年网络伦理道德构建,意义深远,势在必行。   第一,确立网络伦理构建的指导思想。要坚持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科学运用马克思主义伦理学,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基础,以社会主义道德观为指导思想,立足我国国情,汲取世界各国的先进经验。在我国社会主义制度下,社会主义道德观是以为人民服务为核心,以集体主义为原则的道德体系,是被实践证明了的正确的道德观,它贯穿于社会主义建设的各个领域,是对我们的基本道德要求。网络道德虽然有其独特特征,但网络道德建设始终应以社会主义基本道德为基础且不能脱离这一主题。社会主义道德是我国网络伦理道德建设的重要伦理思想,然而互联网是超地域、无国界的,因此,我们在网络伦理建设上,应该汲取世界各国的先进经验。

第二,优化社会网络环境。青少年网络道德的形成与社会网络环境的熏陶是息息相关的。因此,加强青少年网络道德教育首先就必须净化社会网络环境,营造健康向上的网络环境。其次,完善网络道德规范体系,加强网络立法。完善的网络法制制度,是青少年网络道德教育有序进行的根本保障。青少年缺少法律的保护意识,他们的个人隐私、人身安全、心理健康容易成为网络犯罪的侵害对象。因此,加强网络立法工作,建立健全网络监管制度,对预防青少年网络犯罪都有着重要的作用。网络立法应该适应网络虚拟社会的管理需要,与时俱进,让青少年在网络行为中有法可依,有法必依。弘扬社会主义主流网络文化,抵御不良网络文化的侵袭。最后,充分发挥网络媒体这一先进平台的作用,构建网络文明建设,制造和传播具有民族性、创新性、先进性、知识性、娱乐性的信息,丰富网络道德信息资源,抵制网络低俗、媚俗和庸俗以及国外反动言论和不良信息的散播,坚决取缔网络传播暴力、色情等不健康内容或者进行反动宣传的网站。

第三,建立“三位一体”的教育体系,充分发挥各自的优势,全面提高青少年网络伦理道德素质。坚持学校、家庭、社会教育相结合,通过三者之间的良性互动,发挥合力作用。学校是青少年的集中之地,是进行学习的主要场所,学校教育具有广泛性和权威性,学校教育形式具有规范性,学生集中,便于组织,教育内容便于统一,教育的时间便于集中安排。而家庭对其子女的网络道德的教育同样是直接的、有效的,家长应主动承担起对子女进行网络道德教育的责任。政府各部门、民间社会团体、网络管理机构等社会机关应当积极宣扬和倡导网络道德原则和行为准则,积极组织教育活动的实施,还应该进行及时的监督和检查。总之,学校、家庭、社会应当有机结合,形成一个齐抓共管的局面。国家应加强对网站监督和管理,为青少年网络道德的培养创造一个良好的外界环境。

伦理道德作为一种人类灵魂和精神的内在支撑力,对青少年的道德教育有着无可替代的积极导向作用。加强网络伦理道德建设有利于青少年的健康成长,将对网络文化的健康发展产生深远的影响。(作者单位:西北民族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

注释:

①《第22次中国互联网络发展状况统计报告》,2008年7月24日.

②马克思,恩格斯.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21 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5.中国互联网信息中心(CNNIC).

参考文献:

[1]罗国杰.马克思主义伦理学[M].北京:人民出版社,1988.

[2]卢风,肖巍.应用伦理学导论[M].北京:当代中国出版社,2002.

[3]曾长秋,万雪飞.青少年上网与网络文明建设[M].长沙:湖南人民出版社,2009.

[4]尹学才.网络道德问题与网络伦理建构[D].河南大学.2009.

[5]姚佳.网络的发展给社会带来的伦理道德问题[J].2008,(2).

[6]陈万求.网络伦理难题和网络道德建设[J].自然辩证法研究,2002,4

【浅析青少年网络伦理道德问题】相关文章:

青少年网络成瘾问题07-11

论信息与网络时代的伦理道德问题07-16

网络信息环境污染问题浅析07-04

浅析网络对青少年的心理危害和应对措施论文09-21

第四媒体与青少年伦理道德建设09-05

网络伦理道德及其对策研究12-03

网络伦理道德建设初探论文10-08

试论网络时代的伦理道德07-10

概念问题浅析07-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