华佗的外科手术

时间:2023-09-03 14:30:09 秀雯 资料 我要投稿
  • 相关推荐

有关华佗的外科手术

  三国时期有名的神医华佗,少年时代曾跟一位姓蔡的大夫学过医。他聪明、勤奋,很得师傅赏识。下面小编为您带来有关华佗的外科手术!

有关华佗的外科手术

  华佗的外科手术

  有关华佗的外科手术,《三国志·华佗传》记载:“若病结积在内,针药所不能及,当须刳割者,便饮其麻沸散,须臾便如醉死,无所知,因破取”。又说:“病若在肠中,便断肠湔洗,缝腹膏摩。四、五日差,不痛,人亦不自寤,一月之间即平复矣。”《后汉书》在记述这两个外科手术事例时谈到:“因刳破背,抽割积聚”,“若在肠胃,则断截湔洗,除去疾秽,既而缝合,博以神膏。”两相比较,记载文句虽不尽相同,但语意则完全一致,前者是在麻醉下进行腹腔肿物摘除术,后者则是在麻醉下进行肠部分切除吻合术。关于术后护理,有膏摩,有敷以神膏;关于预后,两书均强调了四、五日瘥,一月之间即平复矣。以当时的人体解剖水平、麻醉术的应用、以及两书提供的史实资料,综合分析手术的可能性是肯定的。此外,《三国志·魏书》中尚有一例华佗行剖腹手术记录,载:华佗诊治某“君病深,当破腹取。”“遂下手,所患寻差。”此段文字虽记录过简,但由“当破腹取”可知为剖腹摘除术之类,这也给上述腹腔肿物摘除术的史实下了一个有力的注脚。

  继秦汉时期之后,虽然在外科手术方面未出现像华佗那样划时代的代表人物,但在五官手术及整形手术方面,两晋南北朝时期则明显的超过了前代。关于目瘤摘除术,《晋书·景帝纪》记载,“初,帝目有瘤疾,使医割之”。又“景王婴孩时有目疾,宣王令华佗治之,出眼瞳,割去疾而纳之傅药”。需要指出的是,如果这一手术真是华佗所作,当是司马师生后不久进行的,因为华佗被杀与司马师生年相当。根据史实记载,司马师的死因可能与目瘤及摘除术有关。但无论司马师术后5年或40年死亡,均说明该手术还是很成功的。

  唇裂修补术:晋代我国已有以修补唇裂为专长的外科医家,《晋书·魏之》记载魏之,生而兔缺,为了谋取出路,于18岁时,“闻荆州刺史殷仲堪帐下有名医能疗之,贫无行装。以投仲堪,既至、造门自通。仲堪与语,喜其盛意,召医视之。医曰:“可割而补之,但须百日进粥,不得笑语”。之曰:‘半生不语,而有半生,亦当疗之,况百日邪’。仲堪于是处之别屋,令医善疗之。之遂闭口不语,惟食薄粥,其厉志如此。及差,仲堪厚资遣之”。之术后恢复了容貌美,乃至接任仲堪职为荆州刺史。这一生动的史实说明,仲堪帐下这位以擅长修补唇裂(即兔缺、兔唇)而名闻遐迩的外科医学家手术技术高超,既以此知名,必然有许多成功的手术记录,如果疗效不高,或失败者多,则不可能令遥远的普通老百姓慕名长途跋涉去求治。

  中国外科手术发展到隋唐,已达到颇高的技术水平,《诸病源候论>较真实的保留了隋代肠吻合术、大网膜血管结扎术、大纲膜坏死切除术等手术方法和步骤。如《诸病源候论》指出:“夫金疮肠断者,肠两头见者,可速续之。先以针缕如法,连续断肠,便取鸡血涂其际,勿令气泄,即推内之”,并强调肠吻合术后“当作研米粥饮之。二十余日,稍作强糜食之,百日后乃可进饭耳”。在叙述何为“针缕如法”时,较详细地陈述了有关方法和步骤:“凡始缝其疮,各有纵横,鸡舌隔角,横不相当。缝亦有法,当次阴阳,上下逆顺,急缓相望,阳者附阴,阴者附阳,腠理皮脉,复令复常,但亦不晓,略作一行”。从上述肠吻合以及具体手术操作、术后护理等方面来看,的确已有了规范的连续缝合法、比较科学的护理和正确的饮食管理。此外,在巢元方的著作里,还叙述了外伤性大纲膜部分坏死的手术治疗。指出:“安定不烦,喘息如故,但疮痛者,当以生丝缕系绝其血脉,当今一宿,乃可截之。勿闭其口,膏稍导之”。从这一段文字所描述的内容与要求看,首先强调了大纲膜部分切除的手术适应症;在手术疗法与步骤上则要求先用生丝线结扎大网膜外伤坏死部位的血管“绝其血脉”,然后观察24小时,“乃可截之”。

  这一历史阶段虽然饱受战乱,但总的社会发展趋势是逐渐趋于安定繁荣,是封建社会逐渐成熟,发展鼎盛的时期,以经济繁荣、文化发达、科技进步、较为开明的对外政策为背景,外科技术得到了长足的发展,并有大量文献传世,是外科技术由实践经验积累进入系统理论总结的阶段。“整理与提高”在隋唐两代的传世著作中表现尤为突出。

  ‘频繁战乱和黄河流域高度发展的文明,特别是青铜器时代的到来,促使了我国外科学得以迅速发展。当时中国的外科学应该是世界最先进的?’

  2001年4月初,山东省文化厅邀请了省内考古学界、医学界部分专家对广饶傅家392号墓墓主开颅手术进行了初步认定。省文物考古研究所会同山东大学齐鲁医院神经外科教授、博士生导师鲍修风,从考古学、医学的角度进行了综合研究。通过检测,首先确定颅骨上的近圆形缺损确实有明显的人工刮削过的痕迹,排除了这个孔是由于病变或者发育不健全(颅裂)等原因造成的可能性。后来,鲍修风采用了X摄片、螺旋CT扫描及三维成像等手段,从多个不同角度进行检查分析研究,证明此缺损边缘的断面成光滑均匀的圆弧状,应是手术后骨组织修复的结果。更为重要的是,通过螺旋CT三维成像,可以清楚地看到缺口的边缘,颅骨的内板和外板已经很好地融合了,这就充分证明392号墓墓主确实做过开颅手术,而且手术是成功的,手术后病人至少又存活了两年时间。

  关于华佗的外科手术

  提到华佗,很多人第一个想到的就是他要给曹操开脑壳的场景。据说这哥们儿有一手开脑壳不要命的好手艺,但是曹操不信啊。

  作为大军阀头子,曹操做梦都觉得有人要杀他,再加上华佗成天拿自己给关羽刮骨疗伤的事情吹嘘,所以认定了华佗是刘备那一派的人,于是就把给宰了。

  华佗死了以后,中国医学界,简直是丧失了一位宗师级别的大师。我们都知道中医里是没有外科手术的,也就是开刀。或许就是因为华佗被杀,从而被终结了。

  打假一、刮骨疗毒的可不是华佗。

  给关羽刮骨疗毒的故事我们都听说过,当时关羽中了敌方的毒箭,本来是奄奄一息了。这个时候华佗被请了过来,他说他有办法。

  华佗拿出了一排手术刀,也就是他发明的麻沸散。关羽说不碍事,直接上刀子。

  为了表现出自己的英勇,关羽甚至还一边喝酒一边让华佗在他肩膀上动刀子。华佗把关羽的皮肉割开,将渗透到骨头上的毒液一点点刮掉。

  羽尝为流矢所中,贯其右臂,后创虽愈,每至阴雨,骨常疼痛。医曰:“矢镞有毒,毒入于骨,当破臂作创,刮骨去毒,然后此患乃除耳。”羽便伸臂令医劈之。时羽适请诸将饮食相对,臂血流离,盈于盘器,而羽割炙引酒,言笑自若。——《三国志》

  再用线把皮肉给缝合起来,这样关羽的毒素就被清理掉了。那么这个故事的主人公是华佗么?其实历史上并没有给出交代。

  当时华佗的名气比较响亮,所以罗贯中下意识地认为能给关羽下刀子的,应该就只有华佗一人了。但如果这个医生的确是华佗的话,陈寿不可能不标注清楚。

  由此可见,三国时期的外科手术水平,已经相当高超了。除了华佗以外,民间还有不少医生是懂得外科手术的。

  打假二、曹操杀华佗,不是因为华佗要劈开他的脑袋。

  曹操有头风病,时不时就感到头疼。为此华佗就提出了一个建议,先让曹操把麻沸散给喝了,华佗再用手术刀劈开曹操的脑壳,把里面的风邪给取出来,然后再给缝合上就好了。

  曹操听得一愣一愣的,这哥们儿莫不是疯了吧?脑袋被劈开了,岂有能活下去的可能?为此曹操当然不行,他甚至认为华佗要害他,于是就把他给杀掉了。

  那么史书上是怎么描写华佗之死的呢?华佗是相当后悔学医的,因为学医在当时属于卑贱的职业,很受人瞧不起。

  曹操的确是得了头风病,找华佗前来给他治疗。华佗闷闷不乐地告诉曹操,这种病很难根治,就算长期治疗,也只是延长寿命罢了。这等于就是宣判没法子治了。

  曹操还在思考这件事,华佗就借着家里有事,提前回家了。要知道这个时候华佗是曹操的家庭医生,相当于是皇帝的御医,哪能说走就走呢?

  为此曹操多次让华佗回来,华佗都假借老婆病重,以此拖延假期。曹操认为华佗是因为自负而不愿意见他,所以便派人去验证真假。

  结果发现他老婆居然没病,华佗就这么被抓入了许昌的大牢之中,不久就杀了。华佗临死前曾经把一本医书交给狱吏,可人家哪里敢接手呢?于是华佗就把这本书给烧了,说不定这就是外科手术结的重要典籍。

  由此可见,华佗被杀,可不是因为他要对曹操的脑袋开瓢,主要是因为他为人傲慢,多次欺骗曹操。

  凭什么说华佗是中国外科手术的鼻祖呢?因为麻沸散。

  外科手术,俗称开刀,这就是要在你的身上划口子,你说疼不疼?当然是疼得要喊娘的。这就是为什么中国古代迟迟没有搞外科手术的重要原因。

  不过中国历史上有了华佗,这件事就好办多了,因为他发明了著名的麻沸散,也就是最原始的麻醉剂。

  外科手术的出现看来也不是一天两天了,但是病患者一般都是疼得死去活来,往往刀子才用到一半,病人就疼死了。

  精于方药,处齐不过数种,心识分铢,不假称量,针灸不过数处。若疾发结于内,针药所不能及者,乃令先以酒服麻沸散,既醉无所觉,因刳破腹背,抽割积聚。若在肠胃,则断截湔洗,除去疾秽,既而缝合,傅以神膏,四五日创愈,一月之间皆平复。——《后汉书》

  为此华佗的麻沸散就派上大用场了,在实施外科手术的时候,先让病人把麻沸散给吃了,等到病人失去了知觉以后,再对他们开膛破肚,那都不成问题。

  麻沸散的问世,使得外科手术不再是束之高阁的医术。外科手术终于可以堂堂正正地进入人类医学史,这都要归功于华佗,难怪他被称为中国外科手术鼻祖。

  那么华佗是怎么发明麻沸散的呢?这里面还有一个感人的小故事。据说当时华佗和他的儿子一起研究麻沸散,两个人上山采药。

  只要感觉有些令人发麻的药都用上,再回家按照不同比例配制。可问题是这玩意儿需要试验才能成功,又不能随便找别人试验,万一把人家试验死了,可得不偿失。

  为此华佗就跟儿子你一口我一口地试验,一个人配制一种药,配完就自己尝尝。结果他儿子吃的药里面居然有毒,把他给活活毒死了。

  华佗悲痛不已,但是他没有放弃研究麻沸散,经过长年累月的研究,麻沸散终于被研究出来了,可惜华佗的儿子再也回不来了。医者仁心,大概指的就是这样,为了众生,只好牺牲小我。

  麻沸散成分的考究,版本有两种。

  既然华佗研究出了麻沸散,那么麻沸散是由什么成分构成的呢?跟现代的麻醉剂是不是相类似呢?这是很多人比较关心的问题。

  很可惜的是,即使到现在,我们都无法给出一个非常确切的答案。因为相关考证实在是太多,而华佗也没有留下个比较准确的说法。就目前的考证,我们可以知道,麻沸散的成分至少有两种不同的说法。

  第一种是一斤曼陀罗花,生草乌、生草乌、香白芷、当归、川芎各四钱,一钱天南星。拿这六味药组合而成。这是日本外科学家华冈青州考证出来的结果。第二种是三钱羊踯躅、一钱茉莉花根、一两当归、三分菖蒲组成。这也是民间传说的一种说法,不具备权威性。这两种制作麻沸散的方法,在民间应该都有使用,或多或少是有一些功效。我认为是华佗死后,药方没留下来,是当时的医生或者病人,根据一些用过的药渣,合理推理出来的办法。因为在不同场合使用,所以药力是不一样的,为此药方不同也很正常。

  麻沸散显然成为了世界上最早的麻醉剂,也使得华佗能够在三国那个时期,就实行了全身麻醉手术,此乃人类历史上最早的。

  华佗靠着医术,治了不少三国名人,而且病患还都不同。

  一、陈登和寄生虫。陈登是徐州名士,刘备来到徐州以后,陈登就甘愿辅佐刘备。后来刘备被吕布打跑了,吕布又被曹操给打跑了,陈登就跟了曹操。

  陈登被曹操任命为广陵太守后,常常喜欢吃生鱼片。结果身体就不怎么好了,常常面色赤红,心情烦躁。

  广陵太守陈登,忽患匈中烦懑,面赤不食。佗脉之,曰“府君胃中有虫,欲成内疽,腥物所为也”即作汤二升,再服,须臾,吐出三升许虫,头赤而动,半身犹是生鱼脍,所苦便愈。佗曰“此病后三期当发,遇良医可救。登至期疾动,时佗不在,遂死。——《后汉书》

  为此华佗让人准备了十来个脸盆,华佗给陈登吃了一副药以后,陈登吐出了十来盆的红头虫子,也就是寄生虫了。

  陈登常喜欢吃生鱼片,所以就顺带着吃了不少寄生虫。当时的卫生条件也不咋地,所以吃点虫子很正常。华佗说再过三年,这毛病还会复发,去他家再拿一副药吃,就能根治了。

  结果三年以后陈登果然复发了,可是派人去华佗家却能找到华佗,陈登就这么被寄生虫给害死了。当时他才不过39岁而已。由此可见,华佗对内科也十分在行。

  二、周泰和十几个大窟窿。当时孙策还在夺取天下,周泰和年轻的孙权镇守宣城,这个时候敌军在半夜杀来了。周泰想都没想就把十来岁的孙权抱上了马,自己赤身与山贼搏斗。

  周泰不愧是名将,拿着刀斩杀了十来个山贼,可是等到周泰杀出一条血路,救出孙权以后,才发现自己身上也被刺中了十二个大窟窿。

  眼看着周泰就要挂了,孙策得知以后大吃一惊,连忙派人将华佗给请了过来。华佗就是江东人,所以来得很快。

  他看了周泰的伤势以后,表示这件事实在是太好办了,给他们开了一剂药,敷上一个月自然就能够痊愈。由此可见华佗对金疮之类的伤也是有治疗手段的。

  三、曹操和风邪症。这回华佗算是遇到了难啃的骨头,这身上的金疮之伤好治,肚子里的寄生虫也好治,可是脑袋里的风邪却很难根治。

  脑袋是一个人生命最关键的地方,现在提倡大家骑电动车戴头盔,其实就是为了保护大家的脑袋,因为脑袋受了伤,到目前来看都很难根治。

  曹操那个时候恰好就遇到了这么个毛病,据说当年在征讨西凉马超的时候,被马超用枪头敲了两下,回来就头痛欲裂了。

  估计曹操这风邪症是被吓出来的,华佗路过许昌的时候,就给曹操扎了几针,暂时治好了曹操的风邪症。

  可是华佗也告诉曹操,这种病是很难根治的。曹操心想,这没关系啊,把华佗留在这里给他看病不就行了?

  奈何华佗是个闲云野鹤,他才不愿意跟着曹操混饭吃,于是就托词拒绝了曹操的邀请。结果曹操恼羞成怒,就把华佗给杀了。由此可见,华佗对风邪症是有办法的,但是不能根治。

  华佗面对各种疑难杂症,却能够对症下药。

  遇到同样的症状,一般人都会以相同的病患来治理,可是华佗不一般,他会根据不同人的情况采用不同的方法来治理。

  内症和外症:华佗遇到过两个士兵,他们都是身上发热,脑袋疼。华佗看了以后,给他们开出的药方却完全不同,一个给开了发汗的药,一个给开了泻药。而且叮嘱他们别用反了。

  这两个人虽然觉得奇怪,但是毕竟是神医开的药方,他们就姑且用了,结果全都痊愈了。事后他们才知道,原来他们的病患表面上相同,但是原因却不同。

  一个人是表面上的病患,只要发汗就能解决问题。而另一个人却是肚子里的问题,必须要把肚子里的东西排干净了才行。

  气理:有个姓顿的都邮跑来找华佗治病,治好了以后,华佗告诫他,应该要静养,因为元气还没有恢复,必须要禁止房事,否则一定会挂了。

  都邮哪里管得了这些,他老婆前来探望他以后,当天晚上他们就进行了房事,结果三天以后都邮就去世了。

  针灸:还有一个姓徐的,昨天刚找医生过来用针灸刺了胃管,结果晚上咳嗽就没停下来过,而且心里非常烦躁。

  华佗给他查看了一下,下结论说那个医生刺错地方了,错把肝脏当成胃管,如果以后吃的渐渐少了,不出五天肯定就挂了。结果真的像华佗说的那样,这个姓徐的五天后就挂了。

  总结:如果华佗不死,中国的外科手术,要早于西方1600年。

  1846年,美国牙科医生摩尔顿发明了一个震惊世界的药物,那就是乙醚麻醉剂。这玩意儿大量投入到了生产使用当中,使得外科手术得到了迅速发展。

  其实早在1600多年前,我国的华佗就已经发明了麻沸散。而且麻沸散的使用,也逐渐被人们所接受。

  可问题是麻沸散尚且在推广阶段,发明麻沸散的华佗却被曹操给杀了。曹操杀的可不只是华佗,他断绝的还是中国外科手术之路。

  神医华佗的故事

  三国时期有名的神医华佗,少年时代曾跟一位姓蔡的大夫学过医。他聪明、勤奋,很得师傅赏识。有一天,师傅把华佗叫到跟前说:"你已学了一年,认识了不少药草,也懂得了些药性,以后就跟你师兄学抓药吧!"

  华佗高高兴兴地来到药铺,谁知师兄们欺负他年幼老实,一杆戥秤你用过了我用,就是不让华佗沾手。华佗想,若把这事告诉师傅,几位师兄必定会受到责怪;但不说又怎么学抓药呢?华佗琢磨了好几天,终于想出一个好办法。每当师兄们把药称完包好,他总要看着师傅开单的数量,用手掂量一下药包,心里默默记着,等闲下时再偷偷将掂量过的药包用戥秤称称,对证一下。这样天长日久,手上的功夫越来越熟练了。有一回,师傅让华佗抓药,见他竟不用戥秤,抓了就包,顿时怒形于色,严厉地说:"你知道吗?抓药是人命关天的大事。你这样随手就抓,岂不是拿人的性命开玩笑!"华佗笑笑说:"师傅,错不了,不信你称称看。"师傅半信半疑地拿过华佗包的药,逐一称了份量,可不是,跟自己开的分量分毫不差!他又开了个新药方,让华佗再抓几付,结果还是准确无误。师傅十分惊奇,反复询问华佗的好手艺是怎样练出来的。华佗见隐瞒不住,只好如实讲了。师傅听了,激动地说:"能继承我医道的,必定是华佗啊!"

  华佗三试茵陈的故事

  相传,有一个黄痨病人(黄疸),面色姜黄,眼睛凹陷,极度消瘦,找到华佗说:"先生,请你给我治治病吧。"华佗皱着眉摇了摇头说:"眼下医生们还没有找到治疗黄痨病的办法,我也是无能为力呀!"

  半年后,华佗又碰见那个病人,发现他变得非常健康,身体强壮,满面红润。华佗大吃一惊,急忙问道:"你这病是哪位医生治好的?快告诉我,让我跟他学学去。"那人回答道:"我没请医生看,病是自己好的。"华佗不信:"哪有这种事!你准是吃了什么药吧?""药倒没有吃过,不过因为春荒没粮,我吃过些野草。""这就对了!草就是药,你吃了多少天?""一个多月。""吃的什么草啊?"他们走到山坡上,那人指着一片绿茵茵的野草说:"就是这个。"华佗一看是青蒿,便采了一些,给其他黄痨病人试服,但试了几次,均无效果。华佗又问那人,吃的几月的蒿,病人说是三月的。华佗醒悟到,春三月百草发芽,也许三月蒿子有药力。

  第二年春天,华佗又采了许多三月的青蒿,给黄痨病人服用,果然吃一个好一个。为摸清青蒿的药性,第三年,华佗把根、茎、叶分类试验,发现只有幼嫩的茎叶可以入药治病,并取名"茵陈"。

  华佗还编歌供后人借鉴:"三月茵陈四月蒿,传给后人切记牢。三月茵陈治黄痨,四月青蒿当柴烧。"

  一代神医华佗之死

  魏国丞相曹操一直患有头痛之疾。一次突然发作,疼痛难忍。于是,连夜便差人将华佗唤来医治。华佗对其经过一番望、闻诊断之后,便对曹操说:他头痛的病因缘于脑内,要先饮麻肺汤,后用利刃打开头颅,将病根"风涎"取出后,才有可能根治。曹操闻听后,以为华佗欲以此来陷害他,当即大怒,便令将士将其拿下,打入囚笼。

  而后又不断拷打追问,可怜一代名医便这样冤死于狱中。在非医者看来,华佗的死或许只是让人感到惋惜。而对华佗自己来说,我想在死亡之前其内心应该是很痛苦的。这种痛苦可能只有医者才能理解。而官府之人则同曹一说耳。

【华佗的外科手术】相关文章:

华佗名言04-11

聪明的华佗09-30

大国战华佗怎么样 武将华佗介绍11-06

华佗作文1150字11-19

2华佗文档(4)11-06

缝合技术在猪外科手术中的应用12-11

二例家畜外科手术的治疗体会12-13

关于华佗的作文1200字以上09-28

庸医华佗为题的450字作文10-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