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当代大学生学习动机现状与成因分析论文

时间:2022-05-14 17:38:54 资料 我要投稿

浅析当代大学生学习动机现状与成因分析论文(通用6篇)

  在社会的各个领域,说到论文,大家肯定都不陌生吧,论文是进行各个学术领域研究和描述学术研究成果的一种说理文章。相信许多人会觉得论文很难写吧,以下是小编帮大家整理的浅析当代大学生学习动机现状与成因分析论文,欢迎大家借鉴与参考,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浅析当代大学生学习动机现状与成因分析论文(通用6篇)

  浅析当代大学生学习动机现状与成因分析论文 篇1

  摘 要:在我们学生的校园学习生活中,学生可能为了不同的学习动机而学习,而这些影响学生学习动机的因素有很多,有的来自社会,有的来自学校,有的来自家庭等。而了解学生学习动机和学习动机变化的成因对于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学习目标和远大的理想具有重大意义。

  关键词:学习动机;远景目标;就业

  当代大学生独生子女占了大多数,因此大多数人从小过着衣食无忧父母娇生惯养的日子,可以说当代大学生是生活在顺境中的一代,其中多数在上学期间学习较好,成为了学校和家里的双重保护对象。但是一旦离开父母,踏入大学校园后,就会感到莫名的失落,周围都是高层次高素质的人群,学习成绩也是好坏相当,不再有老师和家长每天鼓励表扬的环境下,有些学生开始手足无措,甚至感到生活失去了方向,再加上学习环境和人际关系处理上的没有经验,使大部分学生一时难以适应,面对挫折的应对经验和承受能力也极度缺乏,加上一些学生在挫折和困难面前不能主动应对,积极克服,从此一蹶不振,进而产生悲观和厌学、厌世的情绪,严重影响了学习的积极性和积极地进取心。

  1 据统计当代大学生的学习动机主要有以下几种现状

  1.1 近景动机过多 远景动机模糊

  调查显示当代大学生的近景动机主要有为了报恩、找好工作、获得高收入等等。这些动机具有直接性和短期性,并带有明显的功利性目的。在多年进行学生工作的过程中,通过谈话了解到的学生变化中,近几代大学生首先考虑的就是就业问题,他们认为现代社会,高等教育不断普及,许多人越来越认识到知识改变命运的重要性,因此家长也越来越重视学生的教育因此高素质的人才越来越多,大学生的含金量也是大不如前了,因此面对当前大学文聘贬值、社会竞争压力上涨的情况下,生存问题应该是首先要考虑的头等大事,那些所谓的理想、报负已经不再那么重要了,解决就业和生存问题才是当前所面临的头等问题。而在远近景动机的交织矛盾变化中,不同时期的的远近景动机分别起着一定的支配作用。比如一个学生的学习动机包括服务社会,毕业后找好的工作,完善自身知识结构等,但是如果一个人的学习动机长期受到进京学习动机的支配,就会变得缺乏高境界远景动机的规划能力,学习的动机也就失去了固有的价值,这种不良现状持久下去,会对社会的发展和国家的繁荣昌盛产生不利的影响,不能单纯只注重近景动机,要把近景动机作为远景动机的服务性动机,学习才更有意义,学习起来才更有干劲和动力。

  1.2 学习动机的复杂多样性

  由于社会复杂变化的大环境影响,近几代孩子多数从小受到老师和家长的灌输性教育,认为学习才能改变命运,而改变命运的方式就是找一份好工作,多挣钱。因此当代大学生多数都会说自己的学习目标是要找一份好工作,但被问及什么工作是他们认为的好工作的时候,多数没有明确的答案。而当被问到一些学习上的尖子生时候,他们在除了找好工作的基础上会觉得学习是件快乐的事情,他们喜欢学习当前的专业,对于自身的发展来说,学习是一种自身发展的需要,除了作为一种手段,还是为了自尊、为了父母、为了国家,这种学习的内驱力是由自己产生的。再有一些学生学习的动机是内心的需要,因为从近景看来,学习可以得到家长、老师和同学的赞赏,满足大学生年龄段特有的虚荣心理。

  1.3 学习动机具有矛盾斗争性

  当代多数大学生一方面希望通过学习可以使自己成为一个有真才实学和社会竞争力的人,另一方面也认识到对于个体来讲,只有通过学习才能以最轻松的方式获得这个社会给高素质人才的特有实惠。但是就学生个体来讲 ,其实是能认识到学习的社会意义的,但是由于独生子女特有的惰性特点和家庭环境的影响,怕吃苦,怕受挫的现象普遍,不愿意下功夫,只注重眼前利益,及格就行的心理在学生中普遍存在,急功近利的学习风气严重。其矛盾性就表现在,学生想考好成绩,又不愿意下功夫。而且学习自我性明显,一旦课程或者专业学习部分和自己的口味就不愿意学习,甚至不学习。

  归根到底,当代大学生最大的学习特点就是学习远景动机的缺乏。那么当代大学生学习远景动机缺乏的原因有哪些呢?

  首先,缺乏受挫能力,知难而退。我们老生常谈的还是当代大学生的独身子女问题,由于独生子女缺乏独立的能力,所以在进入大学校园后,在失去万般宠爱的情况下消极面对生活,而不是主动应对,积极克服。在承受挫折和老师或学生的冷遇之后,多数不能改变现状,而是一味的埋怨,愤怒,或是产生报复心理,长此以往,每天纠结在人际关系的不如意之中,看见谁也不顺眼,生活不快乐,学习也没心思,长此以往,严重影响了学生的进取心和上进心 。

  其次,就业压力问题削减了学生的学习热情。随着改革开放和教育体制的改革,越来越多的学生拥有进入高校学习的机会,大学文聘也不再是什么稀罕物了。然而,这种现象也是一把双刃剑,有些学生本身意志薄弱,加上就业压力大的现状,他们不能努力学习反而知难而退,等家里安排了。就业压力对有些学生的学习动机产生了负面的影响,父母一代的大学生大多能找到满意的工作,而当代的家长和大学生们对当前付出所得到的回报并不满意,自从高等家教育普及以来,上大学的门槛低了,学费高了,精英少了,工作难找了,想想这之间的联系,我们也就不再抱怨什么了。而如山般金钱堆出来的大学生走出校园竟然找不到工作。这样大的结果无论对于在校大学生还是走出校园的大学生都是一个有巨大落差的结果,低年级的大学生因此会受到高年级毕业生情绪的感染,觉得学习无意义,反正前途迷茫,学不学都一样,走一步算一步吧。而当前社会上的用人单位对此也有责任,他们在录用时候,不看学生的个人素质,有的看样貌录取,有的看关系录取,一些品学兼优的学生,看到社会的黑暗,再看看自己觉得无门无貌,学也白学,索性不学了。这样的初高中学习好,到大学荒废学业的例子屡见不鲜。

  第三,价值观功利化高尚信念淡化。当代大学生是在新旧时代更替中出生的,在市场经济、商品经济的冲击下,人们的思想意识开始出现功利化、眼前化和信念淡化等价值观的变化,这就导致许多大学生把学习的目的定义在实用主义的坐标上。贪图享乐,不思进取,一切以我为中心,高兴就学,不高兴就不学,热衷金钱和名利,又不肯付出努力,整天妄想着天上掉馅饼的事情。早忘了自己作为祖国建设者和接班人的义务,整天沉迷在游戏和网络上,还有的学生为了贪图金钱,不惜出卖自己的肉体和灵魂,把美好的学习生活当成自己享乐的天堂,诸如此类,不仅缺乏近景动机,更加缺乏远景动机的学生每个高校都不占少数。

  在我们学生的校园学习生活中,学生可能为了不同的学习动机而学习,而这些影响学生学习动机的因素有很多,有的来自社会,有的来自学校,有的来自家庭,有的甚至来自于某个人,不管什么原因影响学生的学习,这些原因是好是坏,作为教育工作者都应给予正确的鼓励和引导,使学生不管近景目标还是远景目标都能以正确的心态树立目标,都能以正确的态度主动积极地学习知识。

  参考文献

  [1].易忠.对大学生就业问题的几点思考.中国高教研究,2000,11

  朱楠,(1979- )女,吉林省吉林市人,硕士,东北电力大学艺术学院,研究方向: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

  程琳,(1980-),女,吉林德惠市人,硕士,吉林工业职业技术学院讲师,研究方向: 英美文学,英语教学法.

  浅析当代大学生学习动机现状与成因分析论文 篇2

  摘 要:本文旨在分析理工科大学生学习倦怠成因及防范策略。

  关键词:学习倦怠;成因;防范策略

  对学生进行全面的培养,始终是高校的工作重心。根据在校大学生的身心发展特征,依据专业要求,就业前景展望,制定合理的学习培养方案,促进学生的全面提高,使每一位学生都能得到良好的成长教育。这不仅是高校的责任,也是社会的渴望。

  当前,受各种因素的影响,高校学风建设效果较差,学生学习自主性不高,学习热情低下,“混学业”现象严重,极大地阻碍了高校提升教育质量的进程,影响了学生的成才率。理工科大学,更由于自身学科的专业要求,学习更具专门性,大学生学习倦怠形势严峻。纵观理工科大学生学习倦怠成因,有来自学生个人、高校本身、社会影响三方面的因素。

  一、学生个人因素(个人管理)

  社会不断进步,也时刻影响着在校大学生。发达的通讯设备,良好的联络条件,新时代的大学生再也不是“一心只读圣贤书,两耳不闻窗外事”的象牙塔尖里的人。纵观当前在校大学生特点,我们会发现如下现象:在校大学生多为90后,他们早熟,有主见,自我意识突出,对异性关注度提升。当前,大学生责任意识强烈,努力自我规划,但囿于自身认识及条件,并不能产生预期的效果,使其信心低落,对自我产生怀疑,甚或迷茫。另一方面也说明了当前大学生自主自信,创新意识增强,思维活跃,不拘一格,追捧新鲜事物,但缺少人生经验,在对社会认知上存在从众心理,继而造成很多大学生养成激愤心理。究其原因,一部分,当前社会已经进入了一个快消费品时代,极大地影响了学生的成长进程,学生很容易受外界因素影响,学生自我管理能力较差,执行力与自我规划意识脱节,例如现下的沉溺网络,集体逃课,拖延症等。

  价值观多元化发展趋势,大学生正处于自我意识养成的关键时期,自我意识增强,对权威机构、传统价值观念出现一定程度的抵触,对当下学校教育方式和内容表现出不满;他们人际交往更加广泛,网络世界的快速发展,通过QQ、社交网络、联谊活动等途径,大学生交际范围扩大许多,更多的交际是通过虚拟空间完成,缺少了身边的友情关怀,使大学生更易陷入虚拟的想象和依赖。

  二、学校管理

  理工科院校相对来说专业设置比较集中,除过“两基”课程外,人文社会科学课程设置较少,在经考察的六个专业中,人文社科专业课程不到四门,人文社科选修课也比较少,容易导致学生学习的乏味性。从学生构成上来说,理工科院校,男生比例占绝大部分,同学之间交流更多的话题就是网络游戏。由于男女比例悬殊,理工科课余生活内容比较单一,多是体育运动。个别学生选择了孤处,久而久之,脱离了集体生活。另一方面,通讯手段及网络的发展,使远距离交流变得更加方便,学生也越来越重视网络连接,缺少了与身边人的交流,导致学生性格双重性,一方面在网络中挥洒自如,一方面在现实中处处拘谨。

  学校学生管理水平较低,管理模式比较陈旧。当前高校师生配比较低,尤其是直接参与学生管理的辅导员队伍亟需加强,学生管理仍处在传统的管理阶段,学生校内活动缺乏实时有效的引导和监督,学生处罚机制执行不严格,对学生不能起到警醒作用。

  三、社会影响

  在一份调查报告中指出,大学生学习倦怠的主要原因有:一是学习没有压力;二是对所学专业没有兴趣;三是就业压力过大;四是受外界影响过大。

  社会多元化发展,学习不再是通向成功的独木桥,大学生对学习的期望值变低。经济社会的快速发展,追求经济成功的价值导向,极大地刺激着人们向社会要效益的心态,快节奏,近功利的心态充斥着社会内部,这样的社会氛围也必然影响到学生的学习态度,学习也不再是“板凳坐的十年冷”。

  在学生个人、学生管理、社会影响三者作用下,学生学习倦怠性不断增强,要改变这一现状,也必然需要从这三方面着手。要做到个人自觉、学校管理、社会引导三方面的结合,从而改变大学学习倦怠这一现状。学生个人层面上,应结合自身要素,要认识到成功不是千篇一律的,每个人都有自己独辟蹊径的成功路径;学校层面上,要不断加强学生日常管理与引导,营造学习氛围,调整课程设置,开发学生兴趣课程,尤其是在理工科院校,要加强人文社科类课程的设置,加强学校各种管理制度的贯彻执行,引导学生建立自我管理意识,同时,加强大学生创业就业指导,使每一位大学生都能学而有成,学而有用;社会层面上,营造尊重学习、尊重人才的社会风气,摒弃急功近利的社会心态,建立多元的成功观,摒弃“读书无用论”。

  参考文献:

  1、束强.90后大学生的特征及班主任工作策略[J].改革与开

  浅析当代大学生学习动机现状与成因分析论文 篇3

  人力资源是社会发展的第一资源,关系着我国的综合国力和国际竞争力,教育是开发人力资源的主要途径,高等教育担负着培养人才的历史使命。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下,我国高等教育制度不断改革,体制不断创新,但大学生学习状况仍有待改善。

  一、大学学习现状

  虽然广大学生对各门课程能基本完成任务,对自身状况能做出比较客观的评价,但由于高校扩招,生源质量参差不齐,学习观差异较大,大学生学习状况整体较混乱,存在一些比较集中的问题。

  (一)学习目的不明确,自我效能感低,学习拖延,缺乏学习动机

  在经历高考的高压后,以完成学习目标的心态进入大学,学习压力消失,60分成为目标,放松对自己的要求,应付考试,找工作成为其追求。自我效能感是指学生对成功完成学业任务的能力判断,部分大学生作业选择难度较低的学习任务来完成,对自己喜欢的东西遇到挫折轻言放弃。学习拖延是指学习者有意推迟启动、推迟完成学习任务的行为。由于自我效能感低,对自己认识不明确,及对失败的恐惧,或过于追求完美,使学生不敢轻易开始学习任务,不敢尝试有难度的学习任务,加之对任务难度、意义、时间估计缺乏认识,导致学习茫然、更害怕失败。学习动机是引起并维持个体学习行为以满足学习需要的心理倾向,是推动学生学习的内在动力。部分大学生对专业不感兴趣,对课程有厌倦感,由学习兴趣和学习结果引起的近景性学习动机较多,带有社会责任感和成就感的远景性动机不多,学习动机多变、现实与职业挂钩。

  (二)学习倦怠,学习积极性不高

  学习倦怠是指一种对学习持消极态度与行为的学习心理,由情绪低落、行为不当和成就感低三方面构成。由于不能很好地处理学习中的问题,容易出现沮丧、缺乏兴趣;由于学生厌倦学习表现为逃课、不完成作业、迟到早退;成就感低则反映在学习体验中的低成就感。部分学生不再认可学习重要,对学习目标认识不清,关注不够;失去了对学习的激情与兴趣,在学习中并不感到快乐,不喜欢老师,对自己感兴趣的学科也感觉索然无味,终日无精打采,无所事事;学习中缺乏自控性,遇到困难轻易妥协,学习中容易受各种事情的干扰,有些学生沉迷网络;部大学生对学校发生的一切漠不关心,失去了年轻人的朝气与活力。

  (三)学习心理浮躁,失信失实严重

  社会风气的影响,使大学生出现急功近利、眼高手低、盲目自大、意志薄弱等学习状况。对自己的未来缺乏规划和思考;对自己的表现与努力急于求成,意志薄弱,轻言放弃;对自己的学习投机取巧,态度不端,迟到、早退、旷课现象普遍;上课不认真听讲,做自己的事情;作业互抄,弄虚作假,考试作弊,课余时间不学习;自控能力较差的学生沉迷网络;缺乏主见,轻易动摇自己的学习观和价值观,不求甚解,有的兼职打工,荒废学业。

  (四)学习主动性不够,学习无计划,缺乏创新能力,质量下降严重

  学习主动性是指推动学生积极、自主、持久的发生学习行为的内部动力系统及其功能。是指学生在主体意识的支配下,有目的自觉自愿与学习活动的内隐态度与行为倾向,是自觉、积极、主动的,而非强制、勉强、被动的。很大一部分学生平时被动的上课,考试被动的临阵磨枪,死记硬背,学习主动性差,时间利用率低。上课填鸭式的教学依然普遍存在,使学生成为被动地接受灌输者,缺乏判断思维,没有判断意识,无法提出问题,进行创新。每年考试补考人数增多、次数增多、态度不端正、制度不健全、程序不完善、监考过松。

  (五)大学生学习权益问题凸显

  大学生学习权益主要指在教学计划的允许范围内学习内容的选择权、学习质量的保障权和学习方式的自由选择权,在相互尊重的前提下对教师所授内容的异议权以及无论学习成绩好差、身体状况强弱的学生在学习上享有平等权。大学生普遍对高等教育有很高的期望,都希望能通过大学学习提升自己的能力,在更多领域、更前沿更实用的部分有所涉猎;有科学多样的评价方式和评价标准来定位自己的学习;有宽松的制度和自主选择的权利。而现实是学生的需求得不到满足,学习内容陈旧远离实践;学习方式突出教师中心,且师资质量无法满足需求;学业考评中知识记忆,应试色彩明显,评价方式单一;学习制度缺乏弹性,限制过多。使学生抱怨不断、沉默不理、逃课和作弊屡禁不止。

  二、从社会学视角进行成因分析

  大学生处于储备知识技能的关键时期,合理的规划学习,科学的利用时间,积极的完成学业是大学生个人发展的基本保证。基于对大学生学习现状的认识,从个体、家庭、学校、同辈群体和社会五方面进行分析。

  (一)个人因素

  第一,大学入学后期望与初步学习的反差使部分学生需要得不到满足,引起学生普遍的失落感,甚至失去对所学专业的热情。

  第二,学生自身学习状况的优异与否,自我效能感的水平、强度和普遍性影响了学生的学习价值观,从而影响学生的行为。

  第三,学生进入学校的方式,以及对学校、专业的满意度,对学生的学习态度、学习行为有重要影响。有些调剂的学生进入校园便产生了对所学专业所在学校的鄙视,根本无法积极主动的去学习。

  第四,高校收费制度改革,丰富了大学生的角色,促使他们开始尤其关注自身的利益。国家从免费全包到收取费用,使高等教育逐渐市场化,学生从单纯的受教育者、被管理者,成为了消费者,他们开始关注受教育的质量,就业的需求。

  第五,就业制度的改革增加了学生的就业压力,从统招统分到双向选择、自主择业,使学生更关注自己通过大学的学习后在就业市场中的竞争力。由于高校扩招,我国高等教育已经进入了大众化阶段,受高等教育的人逐年增多,毕业生也随之急剧增加,这给大学生的就业市场造成了极大压力。这种形势下,大学生的追求就是通过大学学习就业谋生。

  第六,学生在从小学到高中的学习中,将教学定义为内容被动地接受活动,关注教师的解释和对事实的判断,而不是自身积极审视或探究,形成严重的依赖心理,且不能有效地将所学知识与生活体验相结合。自身的思维习惯使自身无法适应大学无人监督的学习生活,导致无计划无规划。

  (二)家庭因素

  1、父母的期望与家庭状况影响

  学生对学习的态度和学习行为,有些学生出于实现父母的期望而一如既往的努力学习,而一些学生出于父母的压力而产生近景性学习动机。有些学生出于改变现有家庭状况而努力学习,另一部分出于改变家庭状况而过分关注就业,荒废学业。家庭状况好的学生多为享受大学,更缺乏学习的动机。

  2、学生所受的家庭教育影响

  学生的人生观、价值观和学习观,良好的家庭教育利于大学生清晰的规划四年大学生活和自己的追求,而过于功利化、社会化的家庭教育,导致学生投机取巧,荒废学业。

  (三)学校因素

  1、缺乏对学生学习观的教育

  有效的学习观教育,对不良学习行为的遏制,保持积极上进的学习积极性和对专业的热情有重要的影响。加之不良学风、校风的影响,很容易在大学生一进大学就产生对大学学习先入为主的错误认识。

  2、学校教学内容、教学方法陈旧

  传统教育思想的影响,教育中强调教师的主导地位,忽视学生的权利,教师重知识轻能力,重灌输轻启发,重苦练轻活动,导致学习负担过重,更使学生形成一种学习的依赖感,致使学生进入无人督促的大学后迷失。

  3、教学设施不完备,教学资源缺乏

  教学设施无法满足学生需求,教学资源缺乏,致使学生对学校教学的满意程度大大降低,也同时降低了对学习的兴趣。随着高等教育大众化的推进,入学人数不断增加,高校现有教室越来越紧张、实验室图书馆资源紧张。

  4、师资力量薄弱,专业素养有待提高

  教师的专业权威与个人魅力可以增强学生对教师的期望,端正学习态度,校正学习行为,提高自我效能感的普遍性,从而提高对整个学科的`兴趣,这也同时促使教师不断进步,但现实中由于教学科研经费的不断降低、任课教师工资福利待遇得不到提高等原因,很少教师能进行创新教育。

  5、高校学生管理制度不完善

  在管理上,高校学生管理制度的制定与落实以学校、管理者为主体,学生要服从管理;课程设置教条化依然清晰可见,虽然有一定改革,但课程设置不合理依然存在;管理体制上从招生计划、入学标准、教学内容、教学进度都只求高度集中统一,看重对学生的约束与控制。

  (四)同辈群体

  同辈群体是由地位相近、年龄、兴趣、爱好、价值观和行为方式大体相同的人组成的非正式群体。同辈群体是学生自己选择的,但往往自觉不自觉地带有一点儿与成人权威相抵触的色彩。

  同辈群体行为会呈现一点的默契性和传染性,所以对学生的学业成绩、情感、学习态度、价值观和社会性发展都产生着重要影响。课堂中,如果看到有同学看杂志不听课,那么这本杂志会在周围同学中传阅。同学一个人或几个人的学习态度,也会在短时间内成为整个群体的学习态度。在大学教育中,班风、宿舍风气都会影响着整个班级、宿舍及相关宿舍的学习状况。

  (五)社会因素

  1、社会不良价值观的侵蚀

  市场经济建设过程中,拜金主义、享乐主义、个人主义、功利化等不良风气渗透到高校,对学生的价值观念等产生了一定影响。部分学生认为学习成绩与就业无必然联系,放松对专业的学习。新读书无用论抬头,使大学生不再热衷于知识的获得,学习行为上摇摆不定,动力不足。

  2、媒体的影响突出

  大学生作为新时代的希望,他们接触的媒体类型更为广泛。网络发展给学生的学习和生活带来的影响尤为严重。网络极为方便地为我们提供了信息,也把有害信息、网络失范等负面带给了学生。除此之外,在使用网络上大学生存在对网络过于依赖,对网络应用存在较为严重的失衡现象。娱乐应用偏高,作为学习工具使用较低。

  浅析当代大学生学习动机现状与成因分析论文 篇4

  【论文摘要】

  高等职业教育以培养生产、建设、管理、服务第一线的技能型专门人才为根本任务,高职大学生要成为合格的建设者和高素质高技能应用型人才,以满足社会对高技能人才的需求,就必须加强操作技能学习,达到本专业所要求的操作技能水平。但是,操作技能学习失败却普遍存在于高职大学生中,对此,高职院校应采取相应的应对之策

  【论文关键词】

  高职大学生;操作技能;学习;策略

  高等职业教育要面向生产、建设、管理、服务第一线培养高素质高技能应用型人才的培养目标。其高技能标准,应该是熟练掌握专门知识和技术、具备精湛的操作技能,在工作实践中能够解决关键技术和工艺的操作性难题。要达到这一标准,就必须进行正规的操作技能学习。但是,通过调查了解到,目前高职大学生中还存在着较为严重的操作技能学习失败的问题,这极不利于全面实现高等职业教育培养目标,必须采取必要的对策予以解决

  1.操作技能学习失败的界定

  高职大学生的操作技能学习,是指高职大学生学习在特定目标指示下的操作程序,并由此引起其操作技能水平相对持久变化的过程

  技能是一组按特定的顺序或步骤逐一执行的操作活动方式,其种类主要可以从两个角度来划分。一是按自动化程度,分为技能(狭义)和技巧。二是据动作方式的表现情况,分为操作技能和智力技能。操作技能,也叫运动或动作技能,它是一系列动作构成的动作系统,其基本构成成分是一个个具体的动作。工科、体育、艺术等专业的高职大学生,要学的很多都属于操作技能

  高职大学生的操作技能学习过程,包括认知、联系、自动化三个阶段。在认知阶段,对于各类工程专业的高职大学生而言,首先需要识图,把图纸的各项要求清楚地储存在自己的头脑中。在联系阶段,高职大学生在逐步掌握一系列局部动作基础上,开始把这些动作联系起来,试图形成一个动作序列,但不够自然流畅,甚至还要出现一些停顿,动作间和身体各部位之间还不能完全达成协调一致。通过集中注意一个一个动作的反复交替训练,并随训练进程逐渐加快交替频率,操作技能结构的层次不断增加,然后逐渐形成整体的协同动作。一般而言,该阶段后期就是初级操作技能的形成阶段,其特点是:第一,形成了整体的协同动作;第二,对动作的控制由视觉为主转变为以肌肉运动感觉为主;第三,动作间的相互干扰轻微,生硬紧张现象减少,多余动作逐渐消失。自动化阶段,是形成操作技巧的阶段。技巧是操作技能的高级形式,特点是:一长串动作系列联合成一个有机的整体并已巩固下来,一个一个动作间的连接自然而流畅,无需意识控制而手脚动作自动到位,动作简洁明快,干净利落,多余动作和紧张状态彻底消失,动作频率加快,动作准确、协调、稳定和灵活,自动形成动作流。形成技巧,是高职大学生操作技能学习的理想目标

  据上述,我们将通过操作技能学习而没能形成初级操作技能的情况,统称为操作技能学习失败

  2.操作技能学习失败的主要表现及其成因分析

  2.1 操作技能学习失败的主要表现。

  2.1.1 无法理解和掌握操作技能要求。

  有的看不懂图纸,对图纸不能形成整体映像并熟记于心;有的在动手操作前,理不顺工艺流程,理解不到操作要求,边做边想,操作时断时续,甚至于边操作边问别人;有的对任务只能掌握其大概要求,对精细要求往往注意不到而导致操作失误;有的对稍微复杂一点的技术问题感到无从下手 在操作技能学习中,一般都会有老师或师傅进行动作示范,但有的高职大学生却不会把握示范者的示范动作要领,不能看出示范的门道,感到茫然

  2.1.3 动作失调,操作失误。

  有的高职大学生对于操作活动,没有整体的连续的分步序列计划,往往手忙脚乱,出现的操作错误较多

  2.1.4 练习不得法,熟练度差。

  有的高职大学生在练习时,没有把相关操作技能的动作序列,依照其性质采用相应的练习形式进行训练,致使花费很长时间也不能掌握这一操作技能,不能达到操作动作的连续性要求,更不能达到自动化程度

  2.1.5 蹑手蹑脚,动作不到位。

  有的高职大学生,在操作技能学习中,操作动作不干净利落,难以到位,准确度差

  2.2 操作技能学习失败的原因分析。

  高职大学生操作技能学习失败的表现看起来简单,其实却深刻地反映了在操作技能学习中存在的种种问题。从操作技能学习过程中的直接影响因素看,导致高职大学生操作技能失败的原因主要有:?

  2.2.1 轻视理论指导。

  众所周知,必须具有一定的初步的程序性知识(如识图知识、工艺知识以及各工种各岗位的操作规程、各种生产工具的使用手册等),才能依照一定程序完成一定的操作活动,从而形成一定的操作方式,形成相应的操作技能。很多高职大学生认为操作技能的形成与理论学习没有多大联系,一味苦领,却始终不得要领,其结果,不仅很难掌握操作技能,即便形成了某些操作技能,也不规范

  2.2.2 忽视反复练习。

  操作技能的形成,必须依据一定程序性知识的要求,通过反复练习才能实现。有的高职大学生认为只要自己掌握了理论方法和要领,余下只是熟悉的过程,以后在工作岗位上自然就有机会操作熟练,因此不愿多花时间和精力去反复练习,殊不知没有量变则没有质变,结果依然是不能形成所学专业要求的操作技能

  2.2.3 缺乏练习后的反馈信息。

  练习的最显著的特征是重复,但只是能改善学生动作,并具有对其进一步学习起强化作用的反馈信息的动作重复才能称为练习。因此,练习不是活动的简单重复,而是一种有目的、有步骤、有指导的活动,是一个自觉的、具有创造性成分的过程。有的学生在练习的过程中不反思不分析不体会,也不请教,只是在原有水平上简单重复,致使操作技能学习没有进展 "

  2.2.4 出现高原现象后放弃继续学习。

  在操作技能形成过程中,练习的中、后期往往出现进步的暂时停顿现象,这就是练习曲线上所谓的“高原期”。此时,意志薄弱的学生容易产生厌倦情绪,不愿坚持下去,致使操作技能的形成最终半途而废

  其它方面,如自我发展目标不明,学习动力不足,自信心不足,胆量过小等等。都会影响高职大学生的操作技能学习,甚至导致操作技能学习失败

  3.操作技能学习失败的应对策略

  高职大学生应具有较强的动手能力是高等职业院校的特色之一,因而,高职大学生存在的操作技能学习失败应引起学校高度重视,必须采取相应措施加强管理与引导,予以解决,真正实现培养“下得去,用得上,留得住”的高素质高技能应用型人才的培养目标

  3.1 加强教育教学管理,夯实学生的理论基础。

  提高质量是学校的永恒主题,也是高职院校实现走内涵发展的必由之路。进入高职院校的大学生,相当部分心不甘,认为不是自己理想的大学,还有普遍存在高中苦了三年,进大学后应该松口气了的心理,加之进大学后,自由度增大,因而在生活、学习上表现出懒散、不主动、得过且过的现象较为普遍,针对学生身上反映出的这些问题,学校应加强教育、引导和管理,教育培养高职大学生牢固树立人人能成才,行行出状元的成才观,促进学生的健康成长。加强基础理论的教学,夯实高职大学生的理论基础,这是高职大学生在理论素养方面优于中职学生的关键,更是高职大学生增强发展后劲的基础。通过加强教育教学管理,提高制度的执行力度,结合社会发展和学生实际调整课程设置,加强教风、学风建设,引导和规范学生的学习行为,引导高职大学生学会学习,重视基础理论的学习,营造有利于学生学习的学习氛围,培养他们的学习兴趣,变要我学为我要学。同时,引导高职大学生不断增强自我约束、自我管理的能力,学会做人,学会做事,不断增强理论对实际操作的指导作用的认知

  3.2 培养学生树立人人能成才,行行出状元的成才观,激发操作技能学习动力

  3.2.1 确立操作技能学习目的,发挥目标激励作用。

  具体做法是:第一、促使高职大学生认识到操作技能学习的社会意义与个人意义,将社会的要求转化为学生的个人要求,形成长远的操作技能学习动机。第二,使高职大学生明确各门学科、各种学习活动的社会意义,把当前的操作技能学习与未来的目标联系起来,将长远的操作技能学习动机和该学科的具体操作技能学习动机结合起来。第三,在他们的操作技能学习开始时,明确各专业或科目的操作技能教学目标,以激发高职大学生对新的操作技能学习任务的期待心理

  3.2.2 正确认识操作技能学习的价值,形成操作技能学习需要。

  要采取各种有效的办法,让高职大学生真正认识到所学专业操作技能的真正价值,让他们懂得现在所学的专业操作技能正是今后生存发展、安身立命的最重要的保障

  3.2.3 利用操作技能学习结果的反馈作用,强化学习动机。

  要重视对操作技能学习中的及时评价,及时与学生交流情况,使学生及时掌握其操作技能学习情况。此外,还需要高职大学生通过自我复习与测查和同学之间的交流来及时掌握自己的学习状况

  3.2.4 组织参与竞争,激发学习兴趣。

  要组织高职大学生积极适度参与各种竞赛活动;组织他们适当多参与团体竞赛,以培养其团队合作意识;要求学生多和自己竞赛,力求“今天要比昨天好,明天更比今天强。”?

  3.2.5 引导学生进行自我奖惩和自我监控。

  要促使高职大学生充分发挥学习的自主性,进行自我监控。当完成计划中的学习目标或取得预料中的成绩后,可以自己奖励自己,如:看场电影、大吃一顿、做一直想做却一直没机会做的事、好好给自己放一天假。当学习没有取得预想中的成绩或没有完成计划,就自我惩罚。前者使自己产生成功的喜悦感,后者鞭策和警醒自己,通过这种方式,增进增强高职大学生操作技能学习的积极性、主动性及自觉性

  3.3 加强和改进高职大学生操作技能学习的指导和训练方法。

  操作技能水平的提高,一是要在理论的指导下,按照科学规范的程序和步骤,工艺的要求,一步一个脚印的学习和实践。二是要对操作技能的每一个要求,工序和步骤进行反复(不是简单的重复)的练习,进而达到在理论指导下的熟能生巧。因此,要避免操作技能学习失败,指导高职大学生掌握和优选科学的训练方法,并形成各种练习方法间的密切配合是非常重要的工作

  3.3.1 指导高职大学生自己设定通过努力可以实现的目标,使其能从目标实现中体验到成功感,从而导致学习兴趣的产生,提高操作水平

  3.3.2 指导高职大学生设定阶段性的具体目标,即在一定的学习要求下,设置学习的近期、中期和远期目标,在实现一个目标的同时,使自己从一个胜利走向另一个胜利,及时了解自己的进步,体验成功的喜悦,从而满足自我成就感 ,增强成就动机。鼓励高职大学生勇于尝试,尽量地适度地参与各类技能活动与比赛,积累更多的成功体验,经常取得高峰体验,增强自我效能感

  3.3.3 集中练习和间时练习的选用。

  要指导高职大学生在集中练习的同时选择间时练习方式,并合理安排时间间歇,以保证不会因遗忘而影响操作技能学习效果

  3.3.4 单纯重复与试图回忆练习的选用。

  要指导高职大学生在操作技能学习中,应把相当多的练习时间用于对各种程序性知识和动作及其原有动作系统的试图回忆,而不能一味单纯地重复练习

  3.3.5 及时反馈的练习。

  要告知高职大学生,在练习过程,必须及时地掌握练习与目标要求之间的差距情况,使合乎要求的动作受到强化,不合乎要求的动作受不到强化,并以此来确定后续练习的策略

  3.3.6 有指导的练习。

  要求高职大学生在练习前或练习过程中接受定向指导(如某一操作技能的方法、步骤和要领),以习得针对目标的一般定势,识别操作技能练习中的关键组成部分以及练习中易出现错误的部分,并能在后续练习中加以注意,提高练习的效果。避免出现过多的错误而附带产生的挫折。

  浅析当代大学生学习动机现状与成因分析论文 篇5

  随着信息时代科学技术革命的飞速发展,知识量急剧膨胀,知识更新进程空前加快,人类生活逐步数字化,社会也高度信息化. 尤其是以多媒体计算机和网络为核心的现代教育技术在教育教学领域的广泛应用,给学校教育带来了发展和机遇,同时也给新时代大学生的学习提出更多的挑战,尤其是网络环境下大学生自主与合作学习能力的培养.

  1 网络环境下大学生自主与合作学习的现状与必要性

  传统教育已经不能满足社会发展的需要,新的一轮又一轮的教育改革迫在眉睫,这也为高校大学生的培养提出了新的要求和新的挑战,其中网络环境下大学生自主与合作学习能力的培养尤为重要.网络学习已经成为大学生重要的学习方式之一,也是当今社会对终生学习能力的一种要求. 在网络环境下学生们呈现出各种状况: 面对网络学习环境,大多学生感到迷茫、浮躁、信心不足; 在繁杂的网络知识库中缺乏信息素养和相关的计算机技能; 对网络学习的特点和方法无法掌握; 不知道如何通过网络来获取自己所需要的学习材料等. 网络环境下自主学习与合作学习是密不可分的,两者相辅相成,相互依赖并相互促进. 自主学习需要合作学习的配合,合作学习是建立在自主学习的基础之上的. 因此,在网络环境下发挥自主与合作学习两者相结合的优势必然会对大学生的学习发挥巨大的作用. 根据网络环境下大学生的自主与合作学习的状况,假设让学生完全的自主与合作学习,学习必会处于一种无序的状态. 如果没有完全掌握网络环境下自主与合作学习的方法,以及自我监控能力不强的情况下很难实现学习上的完全自主,当然更谈不上合作,从而无法保证学习的时间和效率,达不到自主与合作学习预期的目的和效果,这就使得我们对大学生自主与合作学习要进行重新思考和定位.

  2 网络环境下大学生自主与合作学习能力培养的措施

  2. 1 自主与合作意识的养成

  2. 1. 1 引导学生自主制定学习计划,选择学习方法

  网络环境下进行自主与合作学习中一个很重要的环节就是制定学习目标和学习计划. 教师以学生为主体,对学生进行学习者特征分析,了解学生的个体差异,给学生设立切实可行的学习目标和切实可行的计划. 教师可以指导学生制定近期的和远期的目标,近期目标主要是指学年目标和学期目标,细化到课时和单元目标,学生在清楚自己学习的优势和缺点的情况下,根据大纲和教师的建议来安排学习进度. 学生在教师指导下制定的目标应该是具体的,符合自己实际的,能够实现的. 计划必须包括: 目标,时间,地点,内容,步骤,方法等以及自我检测的实施方案. 学生通过一步步的实施,完成计划就能有所收获,增强自信心,变被动学习为主动.

  2. 1. 2 合理分组,布置网上合作学习任务

  合理分组是保证完成高品质任务、所有成员共同进步的前提. 小组成员的性格,学习水平,兴趣,爱好,自我约束力往往是不同的. 合理的分组才能保证合作时间的动态性和稳定性,有利于成员之间取长补短,在自主的基础上合作完成任务. 任务的完成是自主合作学习的驱动力,网上合作学习任务能够促进成员间的互动交流,监督协作,培养运用实际所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 在完成任务的过程中由于教师不在场,成员在遇到困难时,依靠的是其他成员的帮助,任务的完成需要小组成员间的协助和合作. 网上进行自主与合作学习的任务分为自定和规定两种. 自定学习任务由学生根据自身的学习需求自己确定学习内容和学习方法; 规定性任务是小组内部的分工,每个成员为了完成小组任务,自己应该完成的学习内容.

  2. 1. 3 组织学生进行学习经验交流与讨论

  在线论坛是网络合作学习的主要讨论交流工具,它是互联网提供的一种最常见的互动交流服务.论坛有开放性的分类专题讨论区,在这个区域学生可以交流技术和经验,最关键的是可以其对他学习者所提出的问题进行解答或建议. 在合作讨论的过程中,教师是整个活动的引导者、反馈者,教师所起的作用是促进学生的交流和反思活动. 教师由传统的知识的传授者变成了学习的促进者,需要和学生进行深入的对话来激发学生讨论的积极性,利用反思来促进知识的迁移,不断的利用抛锚式、启发式、支架式的策略来引导学生们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自主寻求解决问题的途径,调动学生的主动性、积极性和自主性. 通过每个学生交流内容来评价学生的学习情况以及对学习小组的贡献. 将形成性评价作为学业考核的一部分,同时鼓励小组或个人不断进行自我评价和相互评价,这对维持学生通过网络进行自主与合作学习具有很重要的意义.

  2. 2 自主与合作学习环境的构建

  2. 2. 1 加大高校信息资源的共享和建设

  高校信息资源是学生学习中获取学习资源时很重要的途径之一. 很多高校都有自己的校园网以及专门的资源库,但存在数量有限,质量不高,内容陈旧,缺乏高水品的最新资料,信息不能及时更新等问题. 学生仅仅只依靠图书馆的相关学习资源无法满足学生自主与合作学习的需要,某些有用的资源由于权限和收费的原因,学生没有权限使用. 因此高校需要建设自己的信息资源,加大建设数字化、多途径的共享资源库从而为扩展学生的学习提供有效的保障.

  2. 2. 2 提供有效的学习平台和信息环境,有效利用网络资源

  校园WIFI 的建设和使用,数字化图书馆的完善,数字化校园建设,微博平台互动等都是支持学生自主与合作学习的有效方式. 因此,在信息化大发展的时代我们要大力倡导校园手机微网的建设和推广,推动和提倡学生进行校园移动学习和微学习,指导学生合理的使用校园论坛,为学生搭建校园MOODLE 平台,加强师生交流学习. 网络资源的建设应该与课程教学相一致,以课程为系统组织资源,建成一个可开展异步、实时教学,具备查询、检索、下载等功能的平台,为培养学生的自主与合作学习能力提供强有力的支持. 将学校的课堂教学与网络教学平台结合起来优势互补,学生在常规的学习中完成教学目标,在网络中扩展知识视野,养成独立自主的学习习惯,通过交流协作,让合作学习成为学生解决自主学习中遇到困难,解决问题的有效途径.

  2. 2. 3 加强自主与合作意识,突出教师在教学中的示范作用

  教师的教学方法对学生学习方法的形成具有一定的导向作用. 教师在课程的教学中要启发学生去自主的发现问题,通过合作讨论来解决实际遇到的问题. 学生在学习中的一些有效的学习方法往往是直接从教师那里模仿学到的. 一个教师教法的科学性、完整性、灵活性、连贯性,能对学生的学习行为产生深刻且有效的影响.

  2. 2. 4 学习总结与交流,构建教与学的共同体

  总结和交流是学习过程的两个必要环节,是培养学生自主与合作学习的切入点和突破口. 及时主动的学习总结能够使学生时刻了解自己的学习进程,及时调整自己的学习方法,保持高效率的学习.交流能够加快学习的步伐,充分的交流有利于学生开阔视野,更新观念. 现代教育理论认为,教师和学生都是教学过程的主体,只有二者共同协调和配合才能达到最佳的学习效果. 这也是培养学生自主与合作学习的关键. 因此要变革传统的教学模式和结构,结合网络构建新型师生关系,用各种教学手段构建教与学的共同体.

  2. 3 自主与合作学习活动的开展

  2. 3. 1 利用竞赛活动提高学生自主与合作学习的能力

  学校可以定期举办一些大学生技能比赛,课外知识扩展,团体性的竞赛活动等,让学生在准备的过程中能最大限度的发挥自主学习的能力,在比赛的过程中又能充分的合作起来,共同进步.

  2. 3. 2 用任务驱动来提高自主与合作学习的能力

  任务驱动是现代教学的重要策略之一,它是自主与合作学习的推动力. 它以目标为导向,以任务引领学习活动. 所有成员在共同的目标下充分发挥合作学习的精神,相互协助共同完成学习任务,其中任务引导机制要求只有成员各自自主的完成自己的学习任务,共同完成小组的学习任务才能实现课程规定的目标,在整个学习的过程中不仅要体现个人能力,更重要的是要发挥集体智慧,达到共同进步的目的.

  2. 3. 3 在科研项目中,提高自主与合作能力

  高等院校的教师要多引导学生深入学习实践,积极参与到科研活动中,鼓励有学习能力和动手能力的大学生个人或团体积极申请大学生创新项目,大家以小组的形式明确分工,积极合作,制定有效可行的实施步骤,充分发挥自主的能动性,在合作中共同进步.

  3 结语

  高等院校教育的深刻变革必将给社会人才的培养模式带来深远的影响. 大学生的自主与合作学习能力的培养有助于大学生终生学习能力的养成,能够为未来学习型社会的构建打下坚实的基础,文中对于网络环境下大学生自主与合作学习能力培养的研究与探索,旨在能够为以后相关的探讨提供参考,引起更多院校对大学生自主与合作学习能力培养的重视.

  浅析当代大学生学习动机现状与成因分析论文 篇6

  心理学这门学科,非但心理学专业的学生需要学习,其他专业的学生也要了解心理学课程,它更是成为了教师资格考试里规定的一门考试科目。越来越多的学生开始关注心理学,可是很多的大学生只是感兴趣却不知道该如何去学习,很明显智力因素并不是心理学学不好的原因。正是心理学的迅速发展,让我们把关注的矛头逐渐指向了自我效能感。国内已经做过很多非智力因素与学习成绩的关系研究,经过证实,学习自我效能感已经成为影响学生学习成绩的重要变量,因此,本文选择将学习自我效能感与具体学科相结合,希望经过此次研究能加深大学生对自我效能感理论的理解、概括,并给出适当建议,为以后的大学生心理学学习提供指导和借鉴,从而促进心理学领域健康有益的发展。

  1 研究方法

  1.1 被试

  沈阳师范大学教育科学学院大四年级和大二年级的学生共4 个班。其中包括两个专业,应用心理学专业和非心理学(教育学)专业。本调查以完全自愿为前提,采用随机抽样的方法共分发问卷160 份,实际回收150份。其中:大二年级学生75 人,大四年级学生75 人;男生52 人,女生98 人;应用心理学专业78 人,非应用心理学(教育学)专业72 人。

  1.2 研究工具

  采用欧贤编制的学习自我效能感问量表,他是在在边玉芳的《学习自我效能感量表的编制》的研究思路的基础上,编制成的学习自我效能感量表。量表分为两个维度,维度1 为心理学学习基本认识能力感,简称“基本能力感”主要指个人的多种基本能力,比如个人对学业成就的结果信念,个人的天资以及积极的自我预期和自我确信。维度2 为心理学学习控制能力感,简称“控制能力感”主要指个人自我控制能力,比如个人对于不良环境的感受,个人的易受干扰情况,个人的自我怀疑以及个人的努力感。

  1.3 研究程序

  量表共有25 个题目,分别为17 个正向题和8 个反向题,在计算时要把8 个反向题进行分值转换,采用1-5分等级量表计分方法,题目的得分之和就是该被试的心理学学习自我效能感的分数,得分越高,该被试的心理学学习自我效能感越强。

  本文将不同高考成绩这一变量分为了7 个区间来比较彼此之间的差异性,并对结果进行事后检验。

  1.4 数据管理与分析

  首先对量表进行初步统计,计算出各个量表的原始数据,下一步的统计分析需要在计算机上操作,涉及到的统计分析方法有描述性分析,方差分析和事后检验。最后采用 EXCEL 表格和SPSS17.0 中文版统计软件进行数据处理和统计分析。

  2 结果分析

  2.1 专业差异对大学生心理学学习自我效能感的影响

  大学生心理学学习自我效能感在基本能力感和控制能力感这两个维度的统计结果分别为两个专业的p 值是0.217 和0.727,可以看出不同专业在两个维度上没有显著性差异。

  2.2 年级差异对大学生心理学学习自我效能感的影响

  不同年级对于大学生心理学学习自我效能感在基本能力感和控制能力感这两个维度的统计结果均小于0.001,说明不同年级在两个维度上差异特别显著,结合描述性统计可以看出大四年级学生心理学学习自我效能感强于大二年级学生。

  2.3 高考成绩差异对大学生心理学学习自我效能感的影响

  大学生心理学学习自我效能感在基本能力感和控制能力感纬度的统计结果可以看出不同高考成绩在基本能力感这一维度显著性p<0.01,在控制能力感这一维度p>0.05。结合自我效能感总得分,得出结论不同高考成绩在自我效能感总得分上差异性显著,在基本能力感这一维度上差异特别显著,在控制能力感这一维度上差异不显著。

  3 结论与讨论

  不同专业在大学生心理学学习自我效能感两个维度中没有显著性差异。不同年级在大学生心理学自我效能感两个维度上差异性特别显著,表现为大四年级的学生强于大二年级的学生。不同高考成绩在大学生心理学学习效能感总分上存在显著性差异,在“基本能力感”这一维度上差异特别显著,在“控制能力感”这一维度上差异不显著,表现为高考成绩相对高的心理学学习自我效能感低于高考成绩相对低的。

  本次研究对丰富自我效能感理论, 指导大学生心理学教学实践均具有积极意义。该研究成果可以丰富人们对心理学学习自我效能感的认识, 对心理学教学实践进行指导, 这对于未来心理学发展是具有重要意义的。

【浅析当代大学生学习动机现状与成因分析论文(通用6篇)】相关文章:

浅析我国体育品牌现状的研究与分析论文11-07

浅析高中新课程化学实验教学现状的调查与分析论文12-06

体育健身俱乐部运营现状与分析论文10-14

南海区重点岸段海岸侵蚀现状成因分析与防治对策11-03

大学生自发体育社团现状分析论文09-05

浅析混凝土桥梁裂缝成因与解决对策11-30

浅析中国当代文学的品格与定位 毕业论文10-30

小学语文综合性学习研究现状分析论文01-20

学生假日体育锻炼现状调查与分析论文08-14

浅析高中语文戏剧教学现状与方法适用论文07-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