陕西省渭河流域综合治理五年规划

时间:2021-11-07 10:36:52 资料 我要投稿

陕西省渭河流域综合治理五年规划

陕西省人民政府文件

陕政发〔2008〕38号

陕西省人民政府批转省环保局 等六部门《陕西省渭河流域综合治理五年规划 (2008年~2012年)》的通知

西安、宝鸡、咸阳、铜川、渭南市人民政府,杨凌示范区管委会,省人民政府各工作部门、各直属机构:

省环保局、省发展改革委、省财政厅、省建设厅、省水利厅、省林业厅等六部门制订的《陕西省渭河流域综合治理五年规划(2008年~2012年)》已经省政府常务会议审议通过,现批转给

— 1 —

你们,请结合实际,认真贯彻实施。

— 2 — 二○○八年八月十八日

陕西省渭河流域综合治理五年规划

(2008年—2012年)

省环保局

省发展改革委

省财政厅

省建设厅

省水利厅

省林业厅

— 3 —

目 录

第一章 渭河流域综合治理现状

第一节 陕西省渭河流域概况

第二节 当前渭河存在的突出问题

第三节 渭河流域治理现状

第二章 规划依据、指导思想和原则

第一节 规划依据

第二节 规划水平年

第三节 规划范围

第四节 指导思想

第五节 编制原则

第三章 治理目标、任务和主要工程

第一节 治理目标

第二节 治理任务及主要工程

第四章 项目实施计划与资金筹措

第一节 项目投资估算及安排思路

第二节 资金筹措原则及投资构成

第五章 保障措施

— 4 —

第一章 渭河流域综合治理现状

第一节 陕西省渭河流域概况

渭河是黄河的最大支流,流域总面积为13.5万平方公里,流经陕、甘、宁三省区。其中陕西境内流域面积为6.71万平方公里,占渭河流域总面积的50%,包括宝鸡、杨凌、咸阳、西安、渭南、铜川、延安、榆林等7市1区61个县(市、区)的全部或部分。陕西境内渭河流域面积占全省国土总面积的三分之一,但却集中了全省三分之二的人口和生产总值、56%的耕地、72%的灌溉面积。渭河流域的发展对陕西的发展具有举足轻重的作用。

渭河干流全长818公里,陕西境内河长502公里,宝鸡峡以上为上游;宝鸡峡至咸阳为中游;咸阳至潼关为下游。渭河支流众多,泾河、洛河是渭河的两条最大支流。泾河自长武县进入陕西,于高陵注入渭河,流域总面积为45421平方公里,省内为9391平方公里,占20.7%。洛河发源于定边县,在大荔县注入渭河,流域总面积为26905平方公里,省内面积为24552平方公里,占91%。

渭河流域北部分布着以子午岭、劳山、黄龙山为代表的天然林区,降雨丰沛,植被茂盛,为关中经济区的发展涵养了优质的水源;流域南部分布着以秦岭为主线庞大的森林生态系统,其中秦岭北坡是渭河南岸众多支流的发源地,水源涵养功能十分明显;

— 5 —

流域中部是面积广大、土地肥沃、水利条件优越的关中平原,区内人口稠密,经济较为发达。

渭河北岸关中平原外围西北部的漆水河流域、泾河中游地区、铜川市南部石川河流域、洛河在富县以下的中游地区属黄土高塬沟壑区;宝鸡市北部的千河流域等属黄土丘陵沟壑区。这些地区沟壑纵横,植被较差,是主要的水土流失区,生态环境较为脆弱。

第二节 当前渭河存在的突出问题

渭河是陕西人民的母亲河,她不仅创造了灿烂的三秦文化,而且对华夏文明的形成也作出了巨大贡献。但是随着经济社会的快速发展,渭河也出现了一些不容忽视的问题,已成为关中地区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的瓶颈制约。

一、水资源短缺

渭河流域是资源性缺水地区,随着经济社会的快速发展、城镇的扩大和人口增加,缺水问题日趋严重。一方面是上游陕西境外来水呈逐年减少的趋势,1990年至2000年渭河入境水量年均减少19.3亿立方米;另一方面是经济社会的快速发展导致用水量增加。据测算,即使在采取强制节水措施的情况下,如不加快建设供水工程,增加新的供水量,2010年缺水量将达到26亿立方米,2020年缺水量将达到28亿立方米,水的供需矛盾将进一步显现。

渭河流域陕西段因水源不足、水质污染等因素,共有4市41— 6 —

个县城缺水,日缺水量达55万吨左右。

关中地区是陕西主要的农业生产基地,水利化程度较高,但现有灌区多为径流式引水,灌溉保证率低,加之近年河源来水锐减,2000年有36%的土地灌溉面积失灌。

由于严重缺水,流域内地下水超采量年均达到4亿立方米~6亿立方米,致使地下水补给的河道生态流量大幅减少。由于地下水位下降,渭河河道地表径流反向侧渗补给地下水,部分严重污染的河段又污染了地下水。

枯水期内,渭河陕西境外来水减少,加上发电和灌溉用水,渭河干流除少量南山支流清水汇入外,基本无生态水汇入,下游逐渐增加的水量多为沿途排入的城镇工业废水和生活污水。用水高峰季节,河道断流,生态用水更加短缺。

水资源的严重短缺是导致渭河污染加剧、水质恶化的重要原因。

二、水质污染严重

近年来,随着关中地区经济社会的快速发展,渭河沿岸的工业废水和生活污水逐年增多。通过不断加大治理力度,大多数排污单位建设了污染治理设施,工业污染得到了有效控制,但仍有部分企业不能稳定达标排放。加之工业废水的达标排放标准(工业达标排放标准为COD100mg/L~450mg/L)远远高于地表水标准(COD高于40mg/L即为劣Ⅴ类)。所以,即使工业废水全部处理达标排放,对自然河道而言,仍是污染物浓度很高的废水。

伴随着城镇扩张速度的加快和城镇人口的急剧增加,来自渭

— 7 —

河流域城镇生活污水的污染压力逐年增加。2007年,渭河流域城镇污水处理率仍不足40%,还有60%的未经处理的城镇生活污水直接或间接排入渭河。即使所有的生活污水全部达标排放,以地表水环境质量标准判断,这些处理后的水仍属劣Ⅴ类水质(COD60mg/L)。

农业生产中化肥的使用、农业产业化发展以及水土流失也对渭河造成了一定程度的面源污染。

由此分析,渭河流域的水污染主要来源于工业废水和城镇生活污水,而生态水的严重缺乏使污染得不到有效降解。枯水期内,渭河水几乎全是工业废水和生活污水,渭河已成为“关中下水道”。自1990年后,渭河干流宝鸡以下河段均为V类或劣V类水。渭河干流水质现状见表1—1。

表1—1: 渭河干流重点断面水质现状

注:本表所列目标以化学需氧量(COD)为主要控制指标

三、生态环境脆弱

— 8 —

渭河流域内水土流失严重,治理速度较慢,森林分布不均衡,生态体系尚不发达,尤其是渭河沿线生态体系建设尚未全面启动,与关中经济区和城市群发展极不适应。

近年来,渭河流域陕西境内森林面积有较大幅度的增加,生态系统已呈改善趋势,但仍存在森林资源总量不足、分布不均、质量不高、结构不合理、功能脆弱、湿地退化等问题;主干道路两侧、主要河流两岸以及大中城市周围的整体绿化骨架尚未形成,绿化档次低,景观效果差,生态支撑功能不强;森林资源保护和生态建设成果的巩固任务还十分艰巨。

渭北黄土高原和黄土丘陵沟壑区水土流失严重,由于黄土高原沟壑区沟深坡陡,河道比降大,虽然流域内坡面植被覆盖有所增加,但陡峭坡面的暴雨侵蚀、岸坡崩塌仍较为剧烈,水土流失的危害依然十分严重。流域内水土流失面积达4.8万平方公里,目前治理达标的只有1.57万平方公里,进展缓慢。

渭河及支流河道是关中经济区和关中城市群生态环境的依托和基础,但由于生态水严重缺乏、河道时常干涸等原因,使渭河生物种类大幅度减少;河床内无序挖沙、乱倒垃圾现象,以及河道沿线绿化美化不足等问题,与关中地区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的要求极不适应,与流域内整体生态环境的逐渐改善形成强烈反差。

四、防洪形势十分严峻

自1960年三门峡水库投运以来,渭河下游淤积日益严重,至

— 9 —

2005年已淤积泥沙量达17亿吨(合13.6亿立方米)。渭河入黄河口的潼关高程抬升了约5米,下游河道比降由建库前的1/5000减缓至近1/10000,溯源淤积已延伸至咸阳,临渭区以下河床高出两岸地面2米~4米。渭河下游河槽萎缩,主槽行洪能力由建库前的5000立方米/秒降至现在的2200立方米/秒左右。过去40年内,渭河下游堤防虽经多次加高加固,但随着河床的淤积抬升,防洪能力不断降低,经测算,目前堤防仅能抵御12年一遇洪水,与50年一遇的设防标准相差甚远。随着渭河干流河床的淤高,南岸12条南山支流下段已成为地上悬河,连年引发的小流量、高水位洪水造成了多次漫溢、决口灾害。

由于渭河干支流堤防大多数是二十世纪六、七十年代由群众集资投劳兴建,工程标准低、质量差、隐患多,约有455公里长的堤防达不到设防高度,占已建成堤防长度的82%。渭河下游控导工程不完善,河势没有得到有效控制,“横河”、“斜河”时有呈现,特别是近年来水沙条件变化较大,河势上提下错剧烈,严重危及堤防安全。

此外,三门峡库区335米高程以下的移民返迁区防洪能力较低,防洪安全仍然得不到有效保障。渭河中游堤防断续分布,洪水极易造成决口、溃堤等灾害的发生。

— 10 —

第三节 渭河流域治理现状

党中央、国务院和省委、省政府十分重视渭河流域综合治理工作,社会各界普遍关注。2005年12月,国务院批复了由水利部组织编制的《渭河流域重点治理规划》,要求通过重点治理,用10年左右的时间初步建成渭河流域防洪减淤体系,确保重点河段和地区的防洪安全,缓解水资源短缺状况,改善渭河干流及支流水质,遏制人为造成新的水土流失;近期要把渭河下游防洪减淤作为治理重点,坚持节流与开源并举,加大节水和治污力度,把解决渭河流域水资源不足和水污染问题放到突出位置;切实加强流域水土保持生态建设,加快淤地坝建设,充分发挥生态系统的自我修复能力。还要求原国家环保总局会同国家发展改革委、水利部及流域内三省区人民政府,抓紧制订渭河流域水污染防治专项规划,列入国民经济和发展规划,认真组织实施。

根据国务院对《渭河流域重点治理规划》的批复要求,2006年,原国家环保总局委托省环保局组织编制了《渭河流域水污染防治专项规划(2006—2010年)》。2008年,环境保护部将该规划纳入《黄河中上游流域水污染防治规划》(环发〔2008〕15号)。

为确保《渭河流域重点治理规划》提出的治理任务有计划、有组织、有步骤地顺利实施,如期达到规划目标,省水利厅组织编制了《〈渭河流域重点治理规划〉陕西省水利项目实施方案》,

— 11 —

分解了规划目标和任务,明确了建设项目内容和规模,落实了各项治理措施,提出了建设计划和资金筹措方案。

目前,《渭河流域重点治理规划》中确定的治理项目已开始实施。截至2007年底,已经完成或正在实施的《渭河流域重点治理规划》项目情况如下:

一、水污染防治项目

近年来,编制并印发了《陕西省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印发渭河流域城镇污水处理设施建设规划的通知》(陕政办发〔2004〕36号)、《陕西省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印发渭河流域水污染防治实施方案的通知》(陕政办发〔2004〕122号)、《陕西省人民政府贯彻国务院关于落实科学发展观加强环境保护的决定的实施意见》(陕政发〔2006〕45号)等相关配套文件,并在省发展改革委建立了渭河流域污染治理项目建设办公室,专门负责渭河流域城镇污水和垃圾处理设施建设;在省环保局建立了渭河流域水污染防治办公室,负责水污染防治工作的领导协调和重点工业污染源的治理。

通过争取国家支持,加快流域内污染治理项目建设和工业污染综合治理、加强水土保持和生态环境建设等综合措施,渭河流域污染治理取得了明显成效。2005年以来,以城市污水处理厂为主的渭河流域污染治理项目建设取得了突破性进展。2007年,渭河流域新开工26个污水处理厂,建成4个。截至2007年底,已建成污水处理及中水回用项目15个,污水配套管网项目10个,垃圾处理项目6个,完成投资32.32亿元,形成日处理污水能力81.8万吨,中水17万吨,垃圾处理能力4800吨/日(见表1—2)。

— 12 —

此外,还有30个污水处理和中水回用项目及2个配套管网项目正在建设之中。

表1—2 2007年底已建成污水、垃圾处理及配套管网项目表

— 13 —

造纸业化学需氧量排放量占渭河流域工业企业化学需氧量排放量的60%以上,是渭河流域最大的工业废水污染源。2006年至2007年期间,渭河流域淘汰关闭了113家造纸企业,并将污染强度大的22家化学、半化学制浆造纸企业转产为污染强度较小的废纸造纸企业。同时,督促保留的5家全化学制浆造纸企业建设了正规碱回收装置,20余家无脱墨废纸造纸企业建成了废水“零排放”工程。

据《陕西省2005年环境质量状况公报》显示,渭河综合污染指数已由2003年的9.042降低到2005年的4.441。根据环境保护部设在潼关出境断面的水质自动监测站数据统计,2006年至2007年,渭河潼关出境水主要污染物高锰酸钾指数每年以20%左右的速率在下降。沣河、涝河等原污染严重的渭河流域部分支流已恢复自然河流生态。

二、灌区节水项目

关中九大灌区世界银行贷款改造项目全面建成。大型灌区续建配套与节水改造工程累计下达工程投资计划10.09亿元,其中国债资金6.28亿元,地方配套资金3.81亿元。完成干支渠道衬砌797公里,渠系建筑物改造3585座。

三、生态建设项目

主要包括:林业生态建设、水土保持生态建设、河道生态建设三个方面。

林业生态建设:“十五”期间在国家的重点支持下,森林生

— 14 —

态状况大为改观。自1999年国家实施退耕还林工程以来,渭河流域共完成退耕造林面积277.32万亩,宜林荒山造林面积386.48万亩。渭河流域陕西境内森林面积由1998年的3243万亩增加至3412万亩,森林覆盖率由原先的28.4%提高到2004年的29.6%,2007年提高到30.6%。通过实施天然林保护工程,流域内2645万亩天然林全面停止了商品性采伐,90%以上的面积落实了管护措施。目前,渭河流域生态状况已由“整体恶化,局部好转”转变为“总体好转,局部良性循环”的局面。

水保生态建设:截至2007年底,国家已安排10条水土保持淤地坝系和2个水土流失综合治理重点项目区建设,同时完成了黄土高原世行贷款二期水保项目。控制水土流失面积1600平方公里,使项目区内水土流失得到有效控制。

河道生态建设:宝鸡、咸阳、西安、杨凌等大中城市,根据城市发展规划,为改善环境,提升城市品位,在穿越城市的渭河干流及大的支流上相继建成了一批河道生态景观工程,林业部门在渭河河道上已建立了两个湿地自然保护区。

四、防洪减淤项目

2005年至2007年已完成或正在实施的防洪项目包括: (一)渭河中游防洪工程。

渭河中游宝鸡、咸阳、杨凌城市段,新修干流堤防1.5公里,加固干流堤防10.7公里,新修支流河口堤防1.3公里。完成工程投资0.54亿元,占中游防洪项目总投资的16%。

— 15 —

(二)渭河下游防洪工程。 主要包括两大防洪项目:

《渭洛河下游近期防洪工程建设可研报告》:完成渭河干流堤防加高培厚4.8公里;河道工程续建4处,续建坝垛11座,长度1.12公里;新建支流河口桥1座。完成南山支流堤防加高培厚3公里。

《三门峡库区陕西返迁移民防洪保安近期工程建设可研报告》:完成河道工程续建5处,新修坝垛33座,长2.65公里;新建移民围堤跨支流河口桥2座;改建防汛撤退路24.79公里;完成南山支流河道拓宽退建堤防3.1公里;加高培厚堤防3公里,安排拆除或改建支流桥梁2座。

上述两工程项目已完成投资0.93亿元,占水利部审查核定工程投资额的8.7%。

五、重点水源工程

目前建成的引乾济石调水工程,年可跨流域调水0.52亿立方米;2006年,开工建设引红济石调水工程,该工程年均跨流域调水规模为0.94亿立方米;引汉济渭调水工程前期工作正在抓紧进行,2008年4月项目建议书已上报国家有关部门待批;泾河支流黑河亭口水库、灞河支流李家河水库等其他重点水源工程正在进行前期工作。

— 16 —

第二章 规划依据、指导思想和原则

第一节 规划依据

编制《渭河流域综合治理五年规划》,主要目的是突出重点,分步实施已有的治理规划和方案,为科学决策提供依据。规划编制的主要依据为国务院批复的《渭河流域重点治理规划》和环境保护部、发展改革委、水利部、住房城乡建设部联合印发的《黄河中上游流域水污染防治规划(2006—2012年)》。编制依据包括:

(1)《国务院关于渭河流域重点治理规划的批复》(国函〔2005〕99号)。

(2)《渭河流域重点治理规划》。

(3)《黄河中上游流域水污染防治规划(2006—2010年)》(环发〔2008〕15号)。

(4)《“好”的发展若干重大举措研究报告》。

(5)《陕西省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印发渭河流域水污染防治实施方案的通知》(陕政办发〔2004〕122号)。

(6)《渭河流域水污染防治专项规划(2006—2010年)》。 (7)《〈渭河流域重点治理规划〉陕西省水利项目实施方案》。 (8)《陕西省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一个五年规划纲要》。 (9)《陕西省水利发展“十一五”规划》。

— 17 —

(10)《陕西省林业发展“十一五”和中长期规划》。 (11)《陕西省“十一五”生态建设专项规划》。 (12)《渭洛河下游近期防洪建设可行性研究报告》。 (13)《三门峡库区返迁移民防洪保安近期工程可行性研究报告》。

(14)《陕西省人民政府批转省环保局等四部门关于加强渭河流域造纸行业环境管理意见的通知》(陕政发〔2006〕18号)。

(15)其他规划文件或设计资料。

第二节 规划水平年

本次五年规划的现状年为2007年,规划水平年为2012年。

第三节 规划范围

本次规划将范围限定为渭河流域陕西省关中地区,包含了渭河流域在关中地区涉及的全部52个县、市、区和不在渭河流域的宝鸡市凤县及渭南市的韩城市,共54个县、市、区。

渭河支流北洛河流域涉及的榆林市、延安市的9个县,部分污染治理项目已纳入《黄河中上游流域水污染防治规划(2006—2010年)》。其河道综合治理也应纳入两市的相关规划,统一安排。

— 18 —

第四节 指导思想

以《渭河流域重点治理规划》为框架,以《“好”的发展若干重大举措研究报告》提出的渭河治理思路和治理重点为参考,以有关专业规划和治理方案为基础,以国家在新时期的治理思路为指导,坚持以人为本和人与自然和谐共处的理念,按照“全面规划、统筹安排、突出重点、注重效果、公众参与”的原则,结合流域发展现状合理安排、科学布局,提出渭河治理的各项措施,促进渭河流域经济社会健康可持续发展。

第五节 编制原则

(一)统筹兼顾,突出重点。坚持以人为本,优先保护饮用水源,确保城乡居民用水安全;优先安排城镇水污染防治项目,促进渭河城市段水质尽快改善;积极推进流域生态建设,改善流域内人民群众的生产生活环境;健全水利和防洪设施,促进流域的生产发展,确保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

(二)工程与非工程措施并举。在安排各项水利、环保等工程项目建设的同时,积极推进水质监测监管能力建设,健全信息化、水环境监测、水保生态监测以及管理法规、制度等非工程措施建设,提高科学管理能力。

(三)远近结合,标本兼治。分清轻重缓急,分期落实综合治

— 19 —

理工程,既要还历史旧账,又不能再欠新账。既要立足当前,抓好规划期内引水工程和污染治理,改善渭河水质和生态环境,又要着眼长远,为规划期后的渭河治理打好基础。规划实施中要坚持治标与治本相结合,在抓好综合治理、减少渭河污染的同时,要优化产业结构,大力发展清洁生产和循环经济,从源头上控制污染产生。— 20 —

第三章 治理目标、任务和主要工程

第一节 治理目标

一、渭河水质得到改善

以工程治污和淘汰关停污染企业等措施,削减渭河污染负荷,改善渭河水质。到2012年,在削减新增量的前提下,使渭河主要污染物COD排放量在2007年27.3万吨的基础上削减15%以上,控制在23.2万吨以内。突出重点支流的污染治理,以支流水质改善带动干流水质的改善。到2012年,渭河干流消灭黑臭现象;在引汉济渭工程完成、有生态基流保障的前提下,渭河干流消灭劣Ⅴ类水。城市饮用水水源区水质达到或保持Ⅱ~Ⅲ类水质目标要求。建成水污染监控体系,形成水质监管和应急处置的快速反应能力。

渭河干流水质控制目标见表3—1,主要支流水质控制目标见表3—2。

表3—1 2008—2012年干流水质市(区)界控制目标

— 21 —

注:本表所列目标以化学需氧量(COD)为主要控制指标。市界断面和水质类别以水质自动监测站所处市界断面及其所测数据为依据。

表3—2 2008—2012年渭河重点支流水质控制目标

二、节水型社会建设初见成效

大中型灌区农业亩均灌溉用水量较现在减少20立方米—40立方米;万元工业增加值用水量在2006年84立方米基础上降低30%,城镇生活用水标准降低10%。初步实现行业节水的较高目标,使节水型社会建设初见成效。

三、生态环境得到明显改善

推进水土流失防治、河道生态环境建设、森林生态系统的修复与保护工程建设,使渭河流域生态环境得到明显改善。初步建立起以南北两山为屏障、以渭河绿色走廊与主干道路为骨架,以

— 22 —

河滨公园、沿河湿地和城市森林为主体的渭河流域整体生态系统框架,实现人水和谐、人与自然和谐。将渭河建设成为生态型河流,使渭河中下游成为关中经济区的绿色长廊。流域内国家级重要湿地得到有效恢复,90%的自然湿地得到有效保护,晋升国家级湿地自然保护区1个,森林覆盖率提高到32.6%。

四、河道防洪能力得到提高

完善渭河防洪减淤工程体系,建设和加固渭河干流堤防,使宝鸡市区和咸阳市区左岸防洪标准达到百年一遇;咸阳市区右岸陇海铁路桥以下堤防达到百年一遇防洪标准;西安市区段堤防达到百年一遇防洪标准;渭河下游重点堤防渭南市临渭区、华县、大荔段达到或基本达到国家批准的五十年一遇防洪标准;三门峡库区返迁移民防洪保安工程达到批准的设防标准;加大南山支流治理力度,完成尤河、赤水河、罗纹河、石堤河、罗夫河、柳叶河等支流的治理工程,使经过治理的支流河段达到国家批准的防洪标准。

五、重点水源工程建设全面推进

力争四年内建成“引红济石”工程,为关中地区跨流域调水0.94亿立方米,缓解生产生活用水紧缺矛盾;“引汉济渭”工程力争2009年正式开工,2012年建成三河口水库以下工程,为关中地区从汉江支流子午河自流调水5亿立方米,初步解决渭河中下游地区用水紧张局面,并尽快建成三河口水库以上工程。整体工程建成后,可从汉江流域给渭河流域调水15亿立方米。同时,

— 23 —

加快黑河亭口水库、李家河水库前期工作进度,争取尽快开工建设。

六、产业结构得到优化

压缩高污染行业的规模,大力发展科技型、环保型、节水型、低耗能产业;创新发展模式,利用关中地区的科技优势进行废物综合利用和中水回用技术开发,积极推进清洁生产和循环经济,促进渭河流域产业结构的优化和经济发展方式的转变,逐步摸索出一条科技含量高、既节能又环保的经济发展之路。规划期内,渭河流域不再新上造纸、果汁、化工、印染、电镀、淀粉等高污染项目,现有造纸企业总规模再压缩10%以上。

第二节 治理任务及主要工程

根据以上目标,今后五年渭河流域要完成的主要目标任务和重点工程项目如下:

一、治理渭河污染,改善渭河水质

2007年的监测数据显示,渭河干流常年监控的13个断面中,还有9个断面水质为劣Ⅴ类,咸阳市以下的市界断面仍为劣Ⅴ类水质。据预测,今后五年内渭河流域的COD新增量将达到15万吨左右,加上15%的基数削减目标即4.1万吨削减量,渭河流域COD的总削减量将达19万吨左右。因此,为确保规划目标按期实现,必须采取多种措施,综合治理,促进渭河水质的改善。

(一)城镇污水和垃圾处理工程。

— 24 —

城镇污染治理设施建设是污染治理工作的重点,要加快现有在建项目建设并尽早投运,使其发挥减污作用,继续加大规划中尚未启动的项目前期工作,并尽快开工建设。同时,要大力推进雨污合流管网系统改造,实施“管网优先”并统筹考虑城市水域的水环境综合整治,提高城镇污水收集的能力和效率,改善城市水域的环境质量。2010年前,渭河流域54个县区的污水处理厂和垃圾处理场要全部建成投运。西安市、宝鸡市、咸阳市的城市污水处理率不低于80%,其他地区的城市污水处理率不低于70%。新建的污水处理厂要达到一级排放标准,并逐步配套建设除磷、脱氮设施;宝鸡市、咸阳市、渭南市的中水利用率要达到20%以上;西安市的中水利用率要达到30%以上。

工程名称、建设规模及投资见表3—3、表3—4、表3—5、表3—6。

表3—3 2008年污水处理设施在建及新开工项目表

— 25 —

— 26 —

表3—4 2008年垃圾处理设施在建及新开工项目

— 27 —

表3—5 2009年污水处理设施项目表

表3—6 2009年垃圾处理设施项目表

(二)工业污染综合治理工程。

1. 继续推进工业结构调整。对不符合国家产业政策的高污染企业实施强制淘汰;对符合产业政策规模要求的高污染企业,视区域污染负荷情况,采取以奖励补偿的方式进行行业引导;对无力健全和完善污水处理设施、超标排污或偷排污染物的企业,要严格按

— 28 —

有关法律法规对其进行处理。对渭河流域现存的81家造纸企业,视其排污治理情况再淘汰10家以上,削减生产能力约30万吨。

2. 进一步规范工业企业的污染治理设施标准,提高排污达标率。保留的化学制浆造纸企业必须全部建成正规碱回收装置和配套的先进黑液提取装置,无脱墨废纸浆造纸全部实行废水零排放,脱墨废纸造纸全部采用生化加物理工艺处理污水并实现节水减排。果汁、化工、印染、酿造、淀粉、电镀等行业全部实现污水处理设施的规范化。规划期内要完成129个工业污染治理工程。见表3—7。

表3—7 2008—2012年工业污染治理项目表

— 29 —

— 30 —

— 31 —

— 32 —

(三)农业面源污染治理和生态环境保护工程。

随着农业产业化进程的加快,农业面源污染问题愈加突出。要抓好农业产业项目的污染治理,对畜禽养殖及其他规模化、有污染的农业企业要落实环评和“三同时”措施。同时,引导农民合理使用和减少化肥的使用,减少土地面源污染。结合新农村建设,抓好农村的生活污水及垃圾处理。针对河流现状和地域生态条件,开展河流生态修复工程,缓解渭河污染。规划期内完成46个农业治理和生态保护工程项目。见表3—8。

表3—8 2008年—2012年农业污染治理及生态建设项目表

— 33 —

— 34 —

(四) 重点支流治理工程。

从现状看,渭河污染主要由几条重点支流的污染所致,要使渭河干流水质改善,实现干流的水质控制目标,规划期内必须突出抓好渭河支流的污染治理。要按照源头抓起、支流治理、干流控制的原则,抓好10条支流的污染治理和水质控制,以支流水质的.改善带动干流水质的改善。其中,宝鸡市要重点抓好小韦河的治理,西安市要重点抓好皂河(含太平河)、新河、涝河、灞河的治理,咸阳市要重点抓好漆水河、泾河的治理,西安、咸阳两市

— 35 —

要共同抓好沣河的污染防治,渭南市要重点抓好尤河、北洛河的治理。10条支流中,要突出抓好皂河、新河、小韦河、尤河这4条重点污染支流的治理,西安市、宝鸡市、渭南市要分别编制4条重点支流的污染治理方案。

1.小韦河。

小韦河的污染源主要来自其上游的凤翔县、岐山县、扶风县等地未经处理的城镇生活污水和部分造纸厂排放的工业废水。目前,小韦河流域的城镇污水处理厂已于2007年开工,2009年将建成投运。规划期内,小韦河流域要建成11个工业污染治理工程,使工业污染源全部达标排放。规划期末,小韦河的污染物排放量要在2007年的基础上削减60%以上,主要污染物COD浓度由现在的900mg/L降低到300mg/L以内。宝鸡市要加快编制小韦河流域综合治理规划并于2008年内完成并予以实施。小韦河治理项目统计见表3—9。

表3—9 2008—2012年小韦河流域治理项目统计表

— 36 —

2. 皂河。

皂河的污染源主要来自西安城市段未经处理的生活污水及其支流流域的部分造纸、印染等工业污染,抓好皂河的治理必须全力推进污水处理厂建设和工业点源的污染治理。目前,皂河流域的长安区污水处理厂和西安市第四污水处理厂已于2007年开工,计划2008年内建成,2009年投入运行。届时,流域内60%以上的生活污水将得以处理。皂河沿岸的部分城中村及餐饮业废水未纳入城市污水管网,要加快管网建设,进一步提高污水收集能力和生活污水处理率。规划期内,皂河流域还将完成13个工业污染治理工程。同时,对皂河沿岸的农业产业化企业进行污染治理,控制农业面源污染。通过采取上述措施,皂河的主要污染物COD在规划期内削减40%以上,COD浓度由现在的500mg/L降低到300mg/L以内,皂河水质得到较大改善。规划期内污染治理项目统计见表3—10。

表3—10 2008—2012年皂河流域治理项目统计

3.新河。

— 37 —

新河的污染主要由户县境内的生活污水和惠安化工厂、国维淀粉厂及几家造纸企业的废水造成。户县污水处理厂已于2007年开工(见表3—3),计划2008年建成,2009年投入运营。规划期内,新河流域要完成4个工业污染治理项目,基本解决工业污染问题。通过实施上述工程项目,新河主要污染物COD的浓度由现在的400mg/L下降到300mg/L以内,新河水质要有较大幅度改善。规划期内治理项目统计见表3—11。

表3—11 2008—2012年新河流域治理项目统计

4.尤河。

尤河的污染主要由渭南城市段的生活污染造成。2004年建成的渭南污水处理厂的污水处理能力为6万吨/日,纳污能力仅为60%左右。规划期内,要开工二期工程,使污水处理厂的纳污和处理能力达到10万吨,基本解决尤河的污染。同时,在尤河流域实施水源涵养区治理工程、涵养林建设工程和清洁能源(沼气)等生态治理工程(见表3—8)。渭南市要尽快编制尤河治理专项规划并制订实施方案。

5. 漆水河、灞河、北洛河。

这3条支流的污染程度虽然低于皂河、新河等4条支流,但

— 38 —

水质仍属劣Ⅴ类。其中漆水河的污染主要由其支流小韦河造成。规划期内,咸阳市和杨凌示范区要配合宝鸡市抓好小韦河的污染治理,使漆水河的水质得到改善。灞河污染主要来源于西安城区东部生活污染及部分工业废水污染,目前,西安市第三污水处理厂已经建成投运,灞河污染有所缓解。规划期内,2008年要开工建设西安市第五污水处理厂,争取2009年建成投运,同时要完成流域内6个工业污染治理项目建设,确保灞河水质由劣Ⅴ类变为Ⅴ类。北洛河的污染主要由蒲城县、大荔县的生活污水及部分企业的工业废水造成,蒲城县的污水处理厂已于2007年开工,大荔县的污水处理厂要于2008年开工。同时,在规划期内要完成主要排污企业的污染治理工程,使北洛河水质在规划期末由劣Ⅴ类变为Ⅴ类。规划期内灞河及北洛河的治理项目统计见表3—12。

表3—12 2008—2012年灞河、北洛河流域治理项目统计

— 39 —

6. 沣河、涝河、泾河。

经过近年来的治理,沣河和涝河已经恢复生态。规划期内,咸阳市要实施沣河、泾河生态环境综合治理工程,西安市要实施涝河生态治理工程。在保持三条河流现有良好水质的前提下,要进一步加强监督管理,削减现有污染,控制新的污染产生,争取三条河流水质持续好转。

(五)城市饮用水水源保护工程。

根据《关中城市群建设规划》的供水要求,到2020年关中地区总用水量为83.23亿立方米。为满足关中城市群供水需求,必须强化渭河流域的饮用水源水质安全工作。一是各地要编制本行政区域内城市饮用水水源地环境保护规划。按照《陕西省城市饮用水水源环境保护条例》和水源地划分陕西省渭河流域综合治理五年规划的技术规范,补充完善新增、备用、规划饮用水水源保护区划分工作。要在现有水源地的基础上,充分考虑备用水源地的建设和管理,解决应急调水问题。二是要加强水源地保护区的污染防治,合理进行工业布局,有效控制工业污染源对饮用水源水质的影响。加强饮用水源保护区和涵养区的生态环境保护工作,加大城镇、农村生活和农业生产面源污染治理力度,有效改善饮用水源地水环境质量;恢复植被、治理水土流失,改善区域生态环境质量,提高水源涵养能力,促进水资源的可持续利用;禁止向饮用水源一、二级保护区内直接排放污水,一、二级保护区内禁止设立新的排污口,已有的排污口必须达标排放并进行总量控制;加强穿越饮用水源保护区及水

— 40 —

源涵养区的公路、铁路等建设规划、建设管理和运行监管等项工程,预防交通运输引发的水源地污染事故;要建设和规范水源地的一、二级保护边界,健全有毒、有害物质进入水源地的安全标识。三是建立健全水源地监测体系,编制饮用水源保护区突发污染事故应急预案。加大资金投入,按照相关监测标准建立完善的水源地监测体系,并制订饮用水源水质监测信息公告制度,接受公众监督。要针对各饮用水源地的实际情况制订突发污染事故应急预案,并进行演练。同时,完善饮用水源保护区突发环境事件预警报告体系。四是加大饮用水源保护资金投入,用于饮用水源地的规划建设、生态保护和污染防治。渭河流域城市饮用水源地分布情况见表3—13,渭河流域城市饮用水源地分布见表3—14。 表3—13 渭河流域城市饮用水源地分布表

表3—14 省政府批准的渭河流域水源地统计表

— 41 —

(六)水污染监测体系建设及管理能力建设。

近两年来,省环保局已在渭河干流4个市界断面和6条重要支流建成10个水质自动监测站,加上国家环境保护部建在潼关渭河入黄口的水质自动监测站,渭河干支流已有11个水质自动监测站。2007年,渭河流域半数以上重点排污单位安装了污水排放在线自动监控装置。同时,也启动了省市网络监控平台建设。规划期内,还将建成省、市、县网络监控平台与渭河干支流水质自动监测站、排污单位污水排放自动监控装置相互联网的渭河流域污染监控体系,实现对渭河干支流水质和重点排污单位的实时监控。同时,加强流域各市、县监测站能力达标建设和水质应急监测能力建设,配备必要的应急监测仪器设备,提高处置突发水质污染事件的能力。污染监控体系建设及应急监测能力建设见表3—15,渭河流域重点监控企业名单见表3—16。

表3—15 2008—2012年监控体系及应急监管能力建设项目表

— 42 —

表3—16 渭河流域重点监控的排污单位表

— 43 —

— 44 —

— 45 —

— 46 —

二、加强水资源管理,提高水资源利用率,建设节水型社会 解决渭河流域水资源紧缺问题,必须坚持开源与节流并重的方针,贯彻节水治污优先的战略。要在抓好骨干水源工程建设的同时,把节约用水作为一项战略举措予以落实。按照《陕西省节水型社会建设“十一五”规划》,要重点抓好农业节水工程、工业节水工程和城镇节水工程建设,积极推广使用再生水,促进中水回用,加强水资源管理,开展科学研究。通过实施节水措施,每年可节约用水5.75亿立方米。其中:农业节水1.2亿立方米,工业节水2.27亿立方米,城镇生活节水0.68亿立方米;中水利用1.6亿立方米。

(一)农业节水工程。

农业是渭河流域的用水大户,约占用水量的近70%,大力推进节水农业是缓解水资源供需状况日趋紧张的有效途径。节水农业以提高灌溉水的利用率为核心,结合新农村建设,调整种植结构,优化水资源配置,加快灌区续建配套和节水技术改造,建设高效现代农业节水示范基地。

到2012年,农业亩均灌溉用水量比现状减少20立方米—40立方米。年节约灌溉用水约1.20亿立方米。主要工程项目安排见表3—17。

— 47 —

表3—17 渭河流域农业节水主要工程项目表

(二)工业节水工程。

工业既是耗水大户,也是节水的潜力所在。重点要加强对火电、纺织、造纸、钢铁、石油、食品、化工等七大高用水行业的节水工作,使其单位产品用水指标总体达到全国平均水平或接近全国先进水平。2006年我省万元工业增加值用水量为84立方米,按照国家要求用水标准应降低30%。

今后五年规划在火电、纺织、造纸等七大行业实施重点节水工程。节水工程估算总投资18.47亿元,每年节水2.27亿立方米。主要工程项目安排见表3—18。

表3—18 工业节水重点工程项目表

— 48 —

(三)城市节水工程。

城市生产生活用水的节水潜力较大。规划安排城市供水管网改造、推广使用再生水、节水器具标准化等节水措施,力争三年内完成老城区中运行超过50年以上的严重老化和漏损供水管网的改造工程,逐步推广城区雨水利用示范工程。规划的工程估算总投资为4.24亿元,每年可节水0.68亿立方米,规划的重点工程项目见表3—19。

表3—19 城镇节水重点工程建设项目表

— 49 —

(四)加强水量监测能力建设。

为加强水资源的管理和监测,促进节约用水,有效管理保护流域水资源,规划在现有水文监测站网的基础上,进一步完善渭河流域水资源监测体系,安排地表水、地下水资源监测体系和水资源监测信息系统建设项目。项目名称及建设内容见表3—20。 表3—20 渭河流域水资源监测体系建设项目安排表

— 50 —

【陕西省渭河流域综合治理五年规划】相关文章:

陕西省渭河流域水质现状与保护对策探讨07-10

渭河流域陕西段的生态安全分析10-06

渭河流域2005·10暴雨洪水分析10-02

明代关中渭河流域水涝灾害研究08-08

渭河流域水资源现状及其应对措施07-08

清代关中渭河流域洪涝灾害研究11-23

切实加强渭河流域生态环境保护工作10-24

陕西省高温津贴01-17

陕西省高考政策01-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