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石拱桥苏州园林、古文对比复习题

时间:2021-11-09 16:59:18 资料 我要投稿

中国石拱桥苏州园林、古文对比复习题

说明文考点及答题技巧指导:

中国石拱桥苏州园林、古文对比复习题

(一) 判断说明对象:

【 方法技巧 】

1、事物说明文,把握文章说明的是什么事物;

事理说明文,要弄清说明了什么事理。

2、全文的说明对象→ 可在标题或开头部分找出

3、某一段或几段的说明对象→可在段首、承上启下句中或用概括分析法找出。

(二)归纳说明对象的特征

【 方法技巧 】

1、看文章的标题,特别是标题中的修饰、限制成分

2、抓中心句(总括句、总结句、过渡句),筛选关键词

3、概括具体内容归纳说明对象的特征

4、借助说明方法把握说明对象的特征

(三) 概括文章的说明内容

[题型分类]

1、 对全文内容的概括。2、对某一段或某几段内容的概括。

3、对相关内容的概括。4、给概括出的内容找对应段落。

【 方法技巧 】

1、看文章题目

如:饮蔬菜汁胜过食佳肴 渤海将变成死海

2、看中心句(通常是第一句或最后一句)

如:“植物的花香有着许多作用”

3、摘取要点,综合归纳(公式:1+1+1+??=N)

4、说明对象+说明对象的特征、用途、远景等

(四)如何找中心句

1、中心句是一段中表述段的中心意思的句子,常用概括或提示的方法来表述。

2、特点:一般是短句。

3、位置:一般是在段首(首括句)、段尾(总结句)或在承上启下的中间(过渡句)。

4、如是设问句,那么,回答这个设问的句子就是中心句。

如:死海海水的浮力为什么这么大呢?因为海水的咸度很高。

5、标志:这样看来:总而言之 ;总之; 也就是说 ;可见 ??

(五)理清说明的顺序

[方法技巧]

1、时间顺序。适用于介绍事物的发展演变过程,产品的生产过程。有时间名词为标志。

2、空间顺序。适用于介绍建筑物。有“东”、“西”、“南”、“北”、“里”、“外”、“左”、“右”等方位词为标志。

3、逻辑顺序。常用的逻辑顺序包括以下六种:

(1)从主要到次要。(2)从现象到本质。(3)从原因到结果。(4)从概括到具体。(5)从整体到部分。

(6)从特点到用途。多用于事理说明文。

注:说明文的顺序,根据说明的目的和对象,可以从一种顺序为主,兼用其它顺序。

(六)辨析说明方法及其作用

[题型分类]

1、 判断运用的说明方法,并说明其作用。2、画线句子运用说明方法的作用。

[方法技巧]

1、 明确常用的8种说明方法及其作用。

(1)举例子:具体明晰,通俗易懂地说明了什么。

标志词:例如、又如、比如、再如、如,举例只举一部分。

(2)列数字:科学、具体、准确说明什么事物的什么特征(事理)或增强文章的可信度。

标志词:数词、概数、确数

(3)下定义:使读者对什么事物及其本质有更清楚地了解。

标志词:??是??、这就是??、??叫??。

(4)打比方:生动、形象地说明了什么。

标志词:像、好像、是、就是、比作、如。

(5)分类别:更清楚更有条理地说明了什么的几种情况,便于读者理解。

标志词:有几类(种),一种是??,另一种是??。

(6)作比较:通过什么与什么的比较突出了什么事物的什么特征。

标志词:而、比、??和??两种东西比、与??相比、??是??的几倍。

(7)列图表:简单、形象、明了地说明了什么,比文字更直观,更一目了然。

2、用公式表示:分析说明方法的作用=指出说明方法+其方法的特点+具体说明什么。

(七)理解说明文语言的准确性、严密性、科学性

[方法技巧]分析说明文语言准确性时,要结合句子本身的内容,分析遣词造句是怎样准确说明被说明事物的特征的。

这类题回答的一般步骤:

1、解释该词的一般意义,或确定该词在句中作用(修饰限制、程度、范围、时间、推测等)。

2、结合相关内容,从正反两方面分析该词在语境中的作用。

3、扣住说明文语言特点回答。

4、还要注意结合具体的`提问形式。

用公式表示:分析说明文语言=解词+带词解句 + 去词解句 + 体现语言的准确性、严密性

《中国石拱桥》

阅读《中国石拱桥》第五段

赵州桥非常雄伟,全长50.82米,两端宽9.6咪,中部略窄,宽9米。桥的设计完全合乎科学原理,施工技术更是巧妙绝伦。唐朝的张嘉贞说它“制造奇特,人不知其所以为”。这座桥的特点是:(一)全桥只有一个大拱,长达37.4米,在当时可算是世界上最长的石拱。桥洞不是普通半圆形,而是像一张弓,因而大拱上面的道路没有陡坡,便于车马上下。(二)大拱的两肩上,各有两个小拱。这个创造性的设计,不但节约了石料,减轻了桥身的重量,而且在河水暴涨的时候,还可以增加桥洞的过水量,减轻洪水对桥身的冲击。同时拱上加拱,桥身也更美观。(三)大拱由28道拱圈拼成,就像这么多同样形状的弓合拢在一起,做成一个弧形的桥洞。每道拱圈都能独立支撑上面的重量,一道坏了,其他各道不致受到影响。(四)全桥结构匀称,和四周景色配合得十分和谐;就连桥上的石栏石板也雕刻得古朴美观。唐朝的张鷟说,远望这座桥就像“初月出去,长虹饮涧”。赵州桥高度的技术水平和不朽的艺术价值,充分显示了我国劳动人民的智慧和力量。桥的主要设计者李春就是一位杰出的工匠,在桥头的碑文里还刻着他的名字。

1.概括这段文字的大意正确的一项是( )

A.说明赵州桥非常雄伟。

B.说明赵州桥的设计完全合乎科学原理,施工技术更是巧妙绝伦。

C.说明赵州桥结构的特点:结构巧,用料省,强度高,形式美。

D.说明赵州桥高度的技术水平和不朽的艺术价值,充分显示了我国劳动人民的智慧和力量。

2.将这段文字划分成三个层次,在文中用“‖”隔开。

3.作者以准确而生动的语言解说事物特点,或运用比喻,或列举数字,或引用古籍,或举例说明等。分析下边的句子,指出它们各属于哪一种?并指出这些句子分别说明了有关赵州桥的哪一点?

(1)全长五十点八二米,两端宽九点六米,中部略窄,宽九米。

(2)桥洞不是普通的半圆形,而是像一张弓。

(3)唐朝的张嘉贞说它“制造奇特,人不知其所以为”。

(4)唐朝的张鷟说,远望这座桥就像“初月出云,长虹饮涧”。

4.请用一句话概括赵州桥的特征。

5.赵州桥四个特点的顺序是不是可以随意颠倒?为什么?简述理由。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6.“桥的主要设计者李春就是一位杰出的工匠”一句中,“主要”一词能否删去,为什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7.文章说明赵州桥的特点,采用了________的结构,给人以完整、清晰的印象。

8.这段文字的说明顺序是( )

A.由概括到具体 B.由整体到局部

C.由特殊到一般 D.由先到后

9.本段文字运用了哪些说明方法?

阅读《中国石拱桥》第7段:

①永定河上的卢沟桥,修建于公元1189到1192年间。②桥长265米,由11个半圆形的石拱组成,每个石拱长度不一,自16米到21.6米。③桥宽约8米,路面平坦,几乎与河面平行。④每两个石拱之间有石砌桥墩,把11个石拱联成一个整体。⑤由于各拱相联,这种桥叫做联拱石桥。⑥永定河发水时,来势很猛,以前两岸河堤常被冲毁,但是这座桥从没出过事,足见它的坚固。⑦桥面用石板铺砌,两旁有石栏石柱。⑧每个柱头上都雕刻着不同姿态的狮子。⑨这些石刻狮子,有的母子相抱,有的交头接耳,有的像倾听水声,千态万状,惟妙惟肖。

1. 下边的说法中哪一项符合文章的原意?(2分)

A. 因为永定河经常发大水,所以卢沟桥采用了联拱的结构。

B. 每两个石拱之间有石砌桥墩,10个桥墩把11个石拱联成一个整体。

C. 卢沟桥的桥面是用8米宽的石板铺砌成的,这也是卢沟桥结构坚固的原因之一。

D. 桥面的两旁有石栏石柱,上面都雕刻着不同姿态的狮子。

2.本段的说明对象是____________,其特征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它是中国石拱桥的典型代表之一,它的特征也就是“中国石拱桥”的特征。

3.分析下列语句所采用的说明方法。

①桥长265米,由11个半圆形的石拱组成,每个石拱长度不一,自16米到21.6米。( )

②永定河发水时,来势很猛,以前两岸河堤常被冲毁,但是这座桥从没出过事,足见它的坚固。 ( ) ③这些石刻狮子,有的母子相抱,有的交头接耳,有的像倾听水声,有的像注视行人,千态万状,惟妙惟肖。 ( )

3.什么是“联拱石桥”?文章在此处运用了什么说明方法?

4.卢沟桥桥长265米,由11个半圆形的石拱组成。这11个石拱的排列,是不是中间一个最大,左右一对一对两两相对称的?根据课文回答问题,并说说文中这样写体现了说明文语言的什么特点?

5.“几乎与河面平行”,“几乎”一词用得准确,请分析其表达效果。

6.这段文字的最后一句对卢沟桥上的石刻狮子进行了生动的描写。这一句用了什么修辞方法?这样描

写有什么表达作用?

7.本段文字运用了怎样的说明顺序?

《苏州园林》

(一)(1)苏州园林据说有一百多处,我到过的不过十多处。其他地方的园林我也到过一些。倘若要我说说总的印象,我觉得苏州园林是我国各地园林的标本,各地园林多少受到苏州园林的影响。因此,谁如果要( )我国的园林,苏州园林就不该错过。

(2)设计者和匠师们因地制宜,自出心裁,修建成功的园林当然各各不同。可是苏州各个园林在不同之中有个共同点,似乎设计者和匠师们一致追求的是:务必使游览者无论间在哪个点上,眼前总是一幅完美的图画。为了达到这个目的,他们讲究亭台轩榭的( ),讲究假山池沼的( ),讲究花草树木的( ),讲究近景远景的( )。总之,一切都要为构成完美的图画而存在,决不容许有欠美伤美的败笔。他们唯愿游览者得到“如在画图中”的实感,而他们的成绩实现了他们的愿望,游览者来到园里,没有一个人心里想着口头说着“如在画图中”的。

1.阅读选文,联系全文说明的对象是__________,说明对象的整体特征是__________,属于__________类型的说明文。

2.用“-”线画出(1)(2)段的中心句。

3.(1)段中主要运用了__________说明方法,作用是:

4.(1)段中“( )”处应填“鉴赏”还是“欣赏”,说明理由。

5.(2)段结构特点是( )A总-分 B总-分-总 C分-总

6.(2)段中“务必使浏览者??完美的图画”,在全文中的作用是什么?“四个讲究”构成排比,从全文看,与下面说明的内容有什么联系?

7.(2)段中“务必、无论、总是、一切、决不”这些词语的表达作用是什么?

8.(2)段中画线词“败笔”原指写字、绘画中写的不好、画的不好的一笔,在这里是什么意思?为什么不能改为“有毛病的地方”?

9.(2)段最后一句“游览者来到园里,没有一个不??图中”运用了引用和( )说明方法,意在说明苏州园林 的特点。

10.语段中“他们的成绩实现了他们的愿望”中的“他们”指 ;“愿望”指 。

11.第二段所用的修辞方法主要是 、 。

(二)①苏州园林里都有假http://www.unjs.com/news/55761EDBE00C106E.html山和池沼。②假山的堆叠,可以说是一项( )而不是( )。③或者

是重峦叠嶂,或者是几座小山配合着竹子花木,全在乎设计者和匠师们生平多阅历,胸中有丘壑。才能使游览者攀登的时候忘却苏州城市,只觉得身在山间,④至于池沼,大多引用活水。⑤有些园林池沼宽敞,就把池沼作为全园的中心,其他景物配合着布置。⑥水面假如成河道模样,往往安排桥梁。⑦假如安排两座以上的桥梁,那就一座一个样,决不雷同。⑧池沼或河道的边沿很少砌齐整的石岸,总是高低屈曲任其自然。⑨还在那儿布置几块玲珑的石头,或者种些花草:这也是为了取得从各个角度看都成一幅画的效果。⑩池沼里养着金鱼或各色鲤鱼,夏秋季节荷花或睡莲开放。(11)游览者看“鱼戏莲叶间”,又是入画的一景。1.本段结构特点是: 请用“‖”在文中画出,由对假山的说明到对池沼的说明,起过渡作用的一句是________________。

2.设计假山的关键是________。假山的特点是________。

3.将“技术”和“艺术”填入②句中的括号内,说说为什么不能颠倒?

4.对池沼说明的中心是( )

A.池沼的安排也着眼于画意 B.大多引用活水

C.有的池沼宽敞,就把它作为全园的中心 D.鱼戏莲叶间,又是入画的一景。

5.池沼的形式不同,但相同之处在于(1)________________,(2)________________。(用原文的句子回答)

6.在说明池沼的内容中运用了除打比方、引用外的哪三种说明方法?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7.(2)段中有两句话与全文开头部分“总说”相照应,说明苏州园林总特征的。用 线画出。

8.概括第(2)段内容的是哪一句。

(三)苏州园林栽种和修剪树木也着眼在画意。高树与低树俯仰生姿。落叶树与常绿树相

花时不同的多种花树相间,这就一年四季不感到寂寞。没有修剪得像宝塔那样的松柏,没有阅兵式似的道旁树:因为依据中国画的审美观点看,这是不足取的。有几个园里有古老的藤萝,盘曲嶙峋的枝干就是一幅好画。开花的时候满眼的珠光宝气,使游览者感到无限的繁华和欢悦,可是没法说出来。

1、这段文字的中心句是:

说明顺序是( )。

A 从整体到部分 B 从主要到次要C 从概括到具体 D 从原因到结果

2、 本段中以苏州园林与__________作比较,突出说明了________。

3、 文中画横线的句子属于________的表达方式,它的作用是________。

4.按要求分析下列语句中加点的词语。

(1)……这就一年四季不感到寂寞。 ..

你怎样理解这里的“寂寞”?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这也是为了取得从各个角度看都成一幅画的效果。

因为依据中国画的审美观点看,这是不足取的。

两个“这”指代的内容分别是什么?

①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俯仰生姿”是一个富有画意的词语,请再从选段中找两个这样的四字短语。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6、这段文字运用了哪几种说明方法?

(四)游览苏州园林必然会注意到花墙和廊子。有墙壁______ 着,有廊子 ______ 着,层次多了,[甲]可是墙壁上有砖砌的各式镂空图案,廊子大多是两边无所依傍的,实际是隔而 ______ 隔,界而______界,[乙]有几个园林还在适当的位置装上一面大镜子,层次就更多了,几乎可以说把整个园林翻了一翻。

1、文中有个错别字把 ______ 写成 ______ 。

2、把“界、不、隔、未”补到文中空缺处的正确位置上。

3、A、“景致就见得深了”。B、“因而就更增加了景致的深度。”这两句话是从上文中抽出来的。它们分别应在[甲]处还是[乙]?

A、应是[甲]处 B、应是[乙]处

4、这段文字意在说明( ) A、层次多了,景致就深了 B、游览苏州园林必然会注意到花墙和廊子。 C、花墙和廊子的艺术性。 D、因而更增加了景致的深度。

5、这段文字跟前文照应,它照应的是( )

A、讲究亭台轩榭的布局 B、讲究假山池沼的配合

C、讲究近景远景的层次 D、讲究花草树木的映衬

6、“廊子大多是两边无所依傍的”中的“大多”是否可以去掉?为什么?

(一)比较阅读甲文《答谢中书书》和乙文《记承天寺夜游》,完成9—12题。(18分)

【甲文】山川之美,古来共谈。高峰入云,清流见底。两岸石壁,五色交辉。青林翠竹。四时俱备。晓雾将歇,猿鸟乱鸣;夕日欲颓,沉鳞竞跃。实是欲界之仙都。自康乐以来,未复有能与其奇者。

【乙文】元丰六年十月十二日夜,解衣欲睡月色入户欣然起行念无与为乐者遂至承天寺寻张怀民。怀民亦未寝,相与步于中庭。庭下如积水空明,水中藻、荇交横,盖竹柏影也。何夜无月?何处无竹柏?但少闲人如吾两人者耳。

9.用“/”为文中画线句子标出停顿。(2分)

解衣欲睡月色人户欣然起行念无与为乐者遂至承天寺寻张怀民。

10.解释下列加点的词。(4分)

(1)晓雾将歇( ) (2)未复有能与其奇者( ) ..

(3)怀民亦未寝( ) (4)但少闲人如吾两人者耳( ) ..

11.用现代汉语翻译下列句子。(4分)

(1)沉鳞竞跃。

(2)相与步于中庭。

12.填空。(8分)

(1)甲文写景动静相衬,其中通过生命活动的描写,为景增添动感的语句是“__________”和 “__________”。乙文写景的名句是“__________”。(4分)

(2)甲乙两文都写了自然景物,甲文描绘了“□□之美”,乙文描写了“□□之美”。但两文表达的思想感情有所不同,甲文表达了作者的思想感情;乙文则把赏月的欣喜、漫步的悠闲、贬谪的悲凉、人生的感慨等微妙复杂的思想感情浓缩在文中“__________”的语句中。(4分)

(二)阅读甲乙两文,完成20—22题。(8分)

【甲】元丰六年十月十二日夜,解衣欲睡,月色入户,欣然起行。念无与为乐者,遂至承天寺寻张怀民。怀民亦未寝,相与步于中庭。庭下如积水空明,水中藻、荇交横,盖竹柏影也。何夜无月?何处无竹柏?但少闲人如吾两人者耳。 (苏轼《记承天寺夜游》)

【乙】崇祯五年十二月,余住西湖。大雪三日,湖中人鸟声俱绝。是日更定矣,余挐一小舟,拥毳衣炉火,独往湖心亭看雪。雾凇沆砀,天与云与山与水,上下一白。湖上影子,惟长堤一痕、湖心亭一点、与余舟一芥、舟中人两三粒而已。

到亭上,有两人铺毡对坐,一童子烧酒炉正沸。见余,大喜曰:“湖中焉得更有此人!”拉余同饮。余强饮三大白而别。问其姓氏,是金陵人,客此。及下船,舟子喃喃曰:“莫说相公痴,更有痴似相公者!” (张岱《湖心亭看雪》)

20.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词。(3分)

⑴ 念无与为乐者 ⑵ 余强饮三大白而别 ⑶ 相与步于中庭 ...

21.下面两个句子所描写的景物各有什么特点?(2分)

⑴庭下如积水空明,水中藻、荇交横,盖竹柏影也。

⑵雾凇沆砀,天与云与山与水,上下一白。

22.根据甲乙两文内容,完成下表。(3分)

选 文

甲 文

乙 文

时 间 ? 更定 景 月景 ? 情 闲情 ?

【中国石拱桥苏州园林、古文对比复习题】相关文章:

中国石拱桥a07-27

中国石拱桥01-21

《中国石拱桥》01-21

中国石拱桥原文03-02

中国石拱桥 习题精选04-24

中国石拱桥507-27

中国石拱桥407-27

中国石拱桥307-27

中国石拱桥207-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