福建厦门旅游活动全攻略

时间:2021-11-09 09:11:27 资料 我要投稿

福建厦门旅游活动全攻略

旅.游知识

会展中心

厦门会展中心经常会有活动举办。比如海峡两岸文化交流活动,各种展览,文化创意集市和表演等。如果有对此感到有兴趣的同学,可以多留意会展中心活动的更新情况。

如何到达:可乘18路、19A路、19B路、30A路、30B路、 36路、91路、98路等公交到达。

南华路悠闲泡吧

厦门南华路路上都是五十年代的归国华侨建的老别墅,都具有典型的闽南民居的特色。街区夹在厦门大学和鹭江大学中间,依山伴海,人文气息浓厚,目前已成为厦门文化氛围最浓的一条路,有很多有特色的文化吧和咖啡馆。可以在此度过一个安静悠闲的夜晚。

交通:乘坐 48,96, 659路, 在【理工学院思明校区站】 下车。 旅行的意义,是为了感受山河的美丽,也许在烟火下你可以看见风景的绚丽,也可以看见风和日丽。有时旅行时为了看见千百年前留下的痕迹。亲爱的听众朋友,欢迎收听这一期的《旅游指南针》,我是播音员-----请和我们一起来感受千百年前的美丽--敦煌。

丝绸之路的繁华,佛国净地的瑰丽,边关冷月的凄清,大漠孤烟的悲怆,起起伏伏的沧桑,沙漠蜃景的缥缈,鸣沙山与月牙泉世代厮守的浪漫……

敦煌,这个飘逸着古典神韵,洋溢着历史大气的名字,有如一棵根深叶茂的大树,一头扎进历史的漫漫黄沙,一头伸入每个人的梦想。没有楼台烟雨,只有关河冷落;虽然风沙肆虐,却有飞天曼舒广袖的典雅;质朴和高贵,雄放与精美,在敦煌绽放出绚丽且魅惑的奇葩。

敦煌,是最不需要理由来说服自己去旅游的地方,好比梦想,就从来不需要理由!

敦煌地处河西走廊的最西端,自汉武帝建四郡,据二关到现在已绵亘两千多年了,有着悠久的历史和灿烂的文化。它是中原通往西域的唯一通道,是古代丝绸之路的咽喉要地。沿着张骞的足迹,踏着班超的马碲,向往飞天壁画,聆听着孩子们朗朗的童声:“黄河远上白云间,一片孤城万仞山。羌笛何须怨杨柳,春风不度玉门关。”神秘的海市蜃楼,千姿百态的雅丹地貌,便可尽收眼底。

有人说,没有到过敦煌,就等于没有跋涉过丝绸之路;没有到过莫高窟,也等于没有到过敦煌。鸣沙山向东的脚步到莫高窟便戛然而止,大概它也知道,这里是莫高窟。莫高窟是一个让人痴迷若狂的去处,有着与生俱来的华美、绚丽和神秘的气质。杨树林后,那座镶嵌着时疏时密、高低不同的洞窟的崖石,把梦幻色彩渲染到了极致。千年来累积的洞窟,有如一张张微启的嘴,对后人,也对时空,一直没有停地讲述着什么。

绿州在四月是灰蒙的,笔直的钻天杨有芽无叶,树干是灰绿的,当秃的沙枣、红柳和刚长出的榆钱,都还是春意未揭之时,只见满街的杏花烂开。沐浴着绵绵的细雨,走进了莫高窟。拨开历史的沉云,历史向我们打开了一扇又一扇的大门,栩栩如生的历史展现在我们的眼前。极其精美的千手千眼观音像是敦煌壁画的极品,也是唯一有作者署名的:甘州史小玉笔。更引人注目的是飞天。有人说她是人类的一个梦,是一个永远难以启迪的智慧。理想大国,莲花竟放,飞天飘曳的长裙,飞舞着彩带,体态轻盈,姿态多样,袅袅仙乐仿佛是天籁之音!落花飞旋,将参观者引入极乐世界,使人无不感受到极乐世界的自由欢乐,美妙无比。第285窟的十二身飞天堪称是敦煌飞天

的代表作,动感强烈,富有生气。它也是莫高窟早期洞窟中唯一有记年题记的“大代大魏大统年岁次午八月是旬造”,“大代大魏大统五月二十一日造迄”,即公元538—539年。莫高窟的精彩远不及这些。

置身洞窟,就着微弱的光线,我们仿佛被带进一个光芒四射、剔透明亮的梦中。历史通过颜料、画笔、雕刀复活了,岁月幻化成满窟的浓彩重墨,从一幅幅壁画和一尊尊造像上,我们叩到了历史的脉搏,波澜壮阔的历史事件化作了这方逼仄空间中的粗重喘息。满壁生风的飞天使得厚重压抑的窟顶陡然开阔无比。在这里,信仰不是梏桎人性的枷锁,而是本真的释放,多彩多姿的民俗,神情飞扬的神佛,当岁月斑驳了庄严肃穆的表象,呼之欲出的只剩下了欢快腾跃的生命张力。抬头望着绘满壁画的窟顶,有如千百年前那个走出帐篷的党项、吐蕃抑或是回鹘汉子,仰视星光璀璨的无垠苍穹,眼中和心底都盛不下这种恢宏浩大,会比任何时候都觉得人的渺小。

当你走进第112窟时,你会看到有一组画于中唐时代的乐舞群像图。一对飞天在空中飘逸,宫廷四周的乐工们手拿着各种古代乐器,陶醉的吹着、拉着、弹着、拨着和唱着,一对对的青年男女在跳着神秘的舞蹈,此图的精彩之处就是在它的核心处有一位边反弹琵琶边专注地踩着舞步的胡女舞蹈家,在舞剧《丝路花雨》中我们称之她为“英娘”,英娘那美妙绝伦的反弹琵琶作为敦煌的形象永久的保留在人们的心中。艺术来源于生活,敦煌石窟的伟大之处就是它们如实地“还原”着历史。徘徊在洞窟里,仿佛于古人近在咫尺,穿过风雨飘摇的千年沧桑,感受超越时空的灵动舒卷飘逸,我们感受到了中国历史跃动的脉搏,呼吸到华夏文明的清新之气,我们被英娘这位古代的舞蹈家震撼了,她的神态、舞姿、节拍简直是太美了,无法

不让人心醉神迷!这才是人类最圣洁的情感,最热烈的火焰,最辉煌的艺术,最壮阔的生命!

130窟的一尊唐代大佛雕塑的左手,也许会让你感触甚深。这只手被誉为东方第一美手。直到今天人们仍然无法用准确的语言来形容那只手,但在看到她的那一刻,你也就感到了在那温婉润滑的肌肤和饱满丰满的关节下渗透出的无尽宽容与欲望。她仿佛能包容一切,她仿佛又渴望占有一切。那一刻,你的心为之跳跃,你的身体为之躁动,此刻倘若真有这么一只手在你面前,你会愿为之付出一切。那该是怎样的一个年代?才有如此美丽的事物,在那跳动着的青春血液的下面是包容着怎样的征服力量和浪漫情怀?此时,我们,能否梦回唐朝?

落日悬挂在遥远的地平线上,晚霞映红了西天。转眼已到的黄昏,为着这一片的美更着(zhuo)神秘。在昏黄的光线中,上楼下阶,开门关锁,进进出出,参观的洞窟越凿越大,佛像越修越繁复,壁画越描越精湛,工艺越来越登峰造极。但,那些美仑美奂的壁画在我们这些个凡夫俗子心中不是别的,就是壁画,我们没有深厚的文化底蕴,来传乘这千年文明。我们似懂非懂地看,残缺的色块,斑驳的图形,破碎的年代,我们似是而非的听,那些烂熟于心的解说词,又有几人真的能够在历史的浩海中沉浮徜徉,盛世不复,这几千年来,究竟承载了什么样的文明?那一刻的痛惜、感慨、惊讶、唏嘘、赞叹、目瞪口呆。。。。。。已经将我们对千年历史文明的情愫完全表达无遗。穿梭在被壁画包围的空间里,象穿行于时光隧道,我们只觉得自己渺小,自己的烦恼在这伟大工程面前只是肉眼无法辨别的微尘。

空空如也的藏经洞,除了震撼,只有无力,一种数千年来的中国知识分子的无力感。王道士的圆寂塔仍然立在莫高窟外

的一幅平地,与其它修筑洞窟的高僧的圆寂塔一道,默默守望莫高窟的每一个洞窟,可留给后人的是空洞、是空白、是空瞑。文化的行径,在大多数时候竟是这样的苍白无力,也许你会呆呆地想,余秋雨先生想象中王道士在洞前转身的样子。。。藏经洞内已空无一物,出口堆积着无意塌陷散落的灰土砖头,据说叫莲花砖,稍微大力跺脚,尘土飞扬。

千年未褪的颜色,让人觉得此刻的存在不虚幻,对未来的憧憬或谨言慎行以为未来之根基,也就相对有意义了起来。否则,一种虚幻单纯的存在,会让人困在鸡与蛋的迷失无法自拔。历史的观照让人有方向感!要去的地方虽然永远和源头不同,若失去了源头,又有什么地方可去?

有一类人文是这样的。它们沉积太多厚重的历史,背负太多无端的孽缘,虽然有美好的初衷,中间有过辉煌,最终却因为人为的原因而没落。这些人文总是能在我们心头重重一击,让我们呼吸困难,让我们不齿现代的生活。

莫高窟亦是。

而在这里,你也会有所顿悟,所谓千年也不过是一瞬;莫高窟经历千年,仍在翻飞着她的美丽,也会许有些混沌,究竟是你在这一瞬间轻轻瞥了一眼历史,还是千年以后的人正在看你的这一眼?抬头,望佛祖,妄图寻找答案,佛祖一手拈花,一手祈福,眉角慈爱,对我们柔柔地微笑,意味深长,千年不变。

知前路在何方,但这洞窟中的壁画雕像会给你最好的启示。面前的敦煌壁画可以给你足够的震撼。这里充斥着无边的想象力,极度自由的思想,以及在空前繁荣支撑下的腐朽糜烂的生活。

这代表着一个鼎盛的年代,一个集浪漫,权力,力量与一身的王朝。然而,漫天黄沙迷乱,一叶知秋而落,天边依旧残阳如血,物似人非,月已西往,问苍穹,再也回不去那盛世元年。。。

若是有种风光能让人感动,那就少不了鸣沙山和月牙泉。 鸣沙山就在市区,走在敦煌的大街上,不经意抬望眼,便能看到鸣沙山有如一匹柔顺异常的金色绸缎,延伸到了天际。登鸣沙山,与其说是爬山,倒不如说在沙海里游泳。脚下滑动的绵绵细沙令人有如逆水而游,只能手脚并用往上“游”。鸣沙山的沙很给人以水的流动感。在山顶远眺,但见起伏的沙峰掀动着道道金色波浪,恍若霞光铺满的海面,波澜壮阔;大风起时,俯看脚下的沙浪,有如一圈圈的涟漪,时而潺湲,时而http://www.unjs.com萦回涡旋,让人几乎要担心会被这水般的流沙冲走。下山则有趣得多,众人顺坡下滑,劈开沙浪,耳旁还能回旋起“波涛”的轰鸣——沙随足落会轰鸣作响。

如果没有月牙泉,鸣沙山还称不上是绝无仅有的大漠奇观。置身鸣沙山腹地的月牙泉因形状酷似一弯月牙而得名。像月牙泉这样的景色,若出现在别处可能就再平常不过了,但出现在了鸣沙山却是当之无愧的奇迹,使月牙泉闻名遐迩的是流沙永远填埋不住清泉的神奇。如同水火难相容,沙漠与清泉也难以共存。

月牙泉畔从来不乏成双成对执手同看夕阳的背影,空气中都氤氲着爱情的分子。没有什么能比在光秃秃的沙山上俯瞰到山脚下那泓清泉更惊艳。月牙泉仿佛一个婉约温柔的少女,陶醉在漫漫黄沙的粗犷怀中或炽热的唇边;又有如一弯新月,用亘古不变的坚贞,照亮了大漠深处的荒凉和孤寂。

拂之不去的唯有迷离与空旷,只剩下茫茫戈壁与我们无言

相对视。在这里,你会愿意就这么一直呆坐着,直到一轮落日染红天地,直到潸然泪下……

旅行的意义,是为了感受山河的美丽,也许在烟火下你可以看见风景的绚丽,也可以看见风和日丽。有时旅行时为了看见千百年前留下的痕迹。亲爱的听众朋友,欢迎收听这一期的《旅游指南针》,我是播音员-----请和我们一起来感受千百年前的美丽--敦煌。

丝绸之路的繁华,佛国净地的瑰丽,边关冷月的凄清,大漠孤烟的悲怆,起起伏伏的沧桑,沙漠蜃景的缥缈,鸣沙山与月牙泉世代厮守的.浪漫……

敦煌,这个飘逸着古典神韵,洋溢着历史大气的名字,有如一棵根深叶茂的大树,一头扎进历史的漫漫黄沙,一头伸入每个人的梦想。没有楼台烟雨,只有关河冷落;虽然风沙肆虐,却有飞天曼舒广袖的典雅;质朴和高贵,雄放与精美,在敦煌绽放出绚丽且魅惑的奇葩。

敦煌,是最不需要理由来说服自己去旅游的地方,好比梦想,就从来不需要理由!

敦煌地处河西走廊的最西端,自汉武帝建四郡,据二关到现在已绵亘两千多年了,有着悠久的历史和灿烂的文化。它是中原通往西域的唯一通道,是古代丝绸之路的咽喉要地。沿着张骞的足迹,踏着班超的马碲,向往飞天壁画,聆听着孩子们朗朗的童声:“黄河远上白云间,一片孤城万仞山。羌笛何须怨杨柳,春风不度玉门关。”神秘的海市蜃楼,千姿百态的雅丹地貌,便可尽收眼底。

有人说,没有到过敦煌,就等于没有跋涉过丝绸之路;没有到过莫高窟,也等于没有到过敦煌。鸣沙山向东的脚步到莫

高窟便戛然而止,大概它也知道,这里是莫高窟。莫高窟是一个让人痴迷若狂的去处,有着与生俱来的华美、绚丽和神秘的气质。杨树林后,那座镶嵌着时疏时密、高低不同的洞窟的崖石,把梦幻色彩渲染到了极致。千年来累积的洞窟,有如一张张微启的嘴,对后人,也对时空,一直没有停地讲述着什么。

绿州在四月是灰蒙的,笔直的钻天杨有芽无叶,树干是灰绿的,当秃的沙枣、红柳和刚长出的榆钱,都还是春意未揭之时,只见满街的杏花烂开。沐浴着绵绵的细雨,走进了莫高窟。拨开历史的沉云,历史向我们打开了一扇又一扇的大门,栩栩如生的历史展现在我们的眼前。极其精美的千手千眼观音像是敦煌壁画的极品,也是唯一有作者署名的:甘州史小玉笔。更引人注目的是飞天。有人说她是人类的一个梦,是一个永远难以启迪的智慧。理想大国,莲花竟放,飞天飘曳的长裙,飞舞着彩带,体态轻盈,姿态多样,袅袅仙乐仿佛是天籁之音!落花飞旋,将参观者引入极乐世界,使人无不感受到极乐世界的自由欢乐,美妙无比。第285窟的十二身飞天堪称是敦煌飞天的代表作,动感强烈,富有生气。它也是莫高窟早期洞窟中唯一有记年题记的“大代大魏大统年岁次午八月是旬造”,“大代大魏大统五月二十一日造迄”,即公元538—539年。莫高窟的精彩远不及这些。

置身洞窟,就着微弱的光线,我们仿佛被带进一个光芒四射、剔透明亮的梦中。历史通过颜料、画笔、雕刀复活了,岁月幻化成满窟的浓彩重墨,从一幅幅壁画和一尊尊造像上,我们叩到了历史的脉搏,波澜壮阔的历史事件化作了这方逼仄空间中的粗重喘息。满壁生风的飞天使得厚重压抑的窟顶陡然开阔无比。在这里,信仰不是梏桎人性的枷锁,而是本真的释放,多彩多姿的民俗,神情飞扬的神佛,当岁月斑驳了庄严肃穆的

表象,呼之欲出的只剩下了欢快腾跃的生命张力。抬头望着绘满壁画的窟顶,有如千百年前那个走出帐篷的党项、吐蕃抑或是回鹘汉子,仰视星光璀璨的无垠苍穹,眼中和心底都盛不下这种恢宏浩大,会比任何时候都觉得人的渺小。

当你走进第112窟时,你会看到有一组画于中唐时代的乐舞群像图。一对飞天在空中飘逸,宫廷四周的乐工们手拿着各种古代乐器,陶醉的吹着、拉着、弹着、拨着和唱着,一对对的青年男女在跳着神秘的舞蹈,此图的精彩之处就是在它的核心处有一位边反弹琵琶边专注地踩着舞步的胡女舞蹈家,在舞剧《丝路花雨》中我们称之她为“英娘”,英娘那美妙绝伦的反弹琵琶作为敦煌的形象永久的保留在人们的心中。艺术来源于生活,敦煌石窟的伟大之处就是它们如实地“还原”着历史。徘徊在洞窟里,仿佛于古人近在咫尺,穿过风雨飘摇的千年沧桑,感受超越时空的灵动舒卷飘逸,我们感受到了中国历史跃动的脉搏,呼吸到华夏文明的清新之气,我们被英娘这位古代的舞蹈家震撼了,她的神态、舞姿、节拍简直是太美了,无法不让人心醉神迷!这才是人类最圣洁的情感,最热烈的火焰,最辉煌的艺术,最壮阔的生命!

130窟的一尊唐代大佛雕塑的左手,也许会让你感触甚深。这只手被誉为东方第一美手。直到今天人们仍然无法用准确的语言来形容那只手,但在看到她的那一刻,你也就感到了在那温婉润滑的肌肤和饱满丰满的关节下渗透出的无尽宽容与欲望。她仿佛能包容一切,她仿佛又渴望占有一切。那一刻,你的心为之跳跃,你的身体为之躁动,此刻倘若真有这么一只手在你面前,你会愿为之付出一切。那该是怎样的一个年代?才有如此美丽的事物,在那跳动着的青春血液的下面是包容着怎样的征服力量和浪漫情怀?此时,我们,能否梦回唐朝?

落日悬挂在遥远的地平线上,晚霞映红了西天。转眼已到的黄昏,为着这一片的美更着(zhuo)神秘。在昏黄的光线中,上楼下阶,开门关锁,进进出出,参观的洞窟越凿越大,佛像越修越繁复,壁画越描越精湛,工艺越来越登峰造极。但,那些美仑美奂的壁画在我们这些个凡夫俗子心中不是别的,就是壁画,我们没有深厚的文化底蕴,来传乘这千年文明。我们似懂非懂地看,残缺的色块,斑驳的图形,破碎的年代,我们似是而非的听,那些烂熟于心的解说词,又有几人真的能够在历史的浩海中沉浮徜徉,盛世不复,这几千年来,究竟承载了什么样的文明?那一刻的痛惜、感慨、惊讶、唏嘘、赞叹、目瞪口呆。。。。。。已经将我们对千年历史文明的情愫完全表达无遗。穿梭在被壁画包围的空间里,象穿行于时光隧道,我们只觉得自己渺小,自己的烦恼在这伟大工程面前只是肉眼无法辨别的微尘。

空空如也的藏经洞,除了震撼,只有无力,一种数千年来的中国知识分子的无力感。王道士的圆寂塔仍然立在莫高窟外的一幅平地,与其它修筑洞窟的高僧的圆寂塔一道,默默守望莫高窟的每一个洞窟,可留给后人的是空洞、是空白、是空瞑。文化的行径,在大多数时候竟是这样的苍白无力,也许你会呆呆地想,余秋雨先生想象中王道士在洞前转身的样子。。。藏经洞内已空无一物,出口堆积着无意塌陷散落的灰土砖头,据说叫莲花砖,稍微大力跺脚,尘土飞扬。

千年未褪的颜色,让人觉得此刻的存在不虚幻,对未来的憧憬或谨言慎行以为未来之根基,也就相对有意义了起来。否则,一种虚幻单纯的存在,会让人困在鸡与蛋的迷失无法自拔。历史的观照让人有方向感!要去的地方虽然永远和源头不同,若失去了源头,又有什么地方可去?

有一类人文是这样的。它们沉积太多厚重的历史,背负太多无端的孽缘,虽然有美好的初衷,中间有过辉煌,最终却因为人为的原因而没落。这些人文总是能在我们心头重重一击,让我们呼吸困难,让我们不齿现代的生活。

莫高窟亦是。

而在这里,你也会有所顿悟,所谓千年也不过是一瞬;莫高窟经历千年,仍在翻飞着她的美丽,也会许有些混沌,究竟是你在这一瞬间轻轻瞥了一眼历史,还是千年以后的人正在看你的这一眼?抬头,望佛祖,妄图寻找答案,佛祖一手拈花,一手祈福,眉角慈爱,对我们柔柔地微笑,意味深长,千年不变。

走出莫高窟,便仿佛已经经过了一次洗礼。也许你依然不知前路在何方,但这洞窟中的壁画雕像会给你最好的启示。面前的敦煌壁画可以给你足够的震撼。这里充斥着无边的想象力,极度自由的思想,以及在空前繁荣支撑下的腐朽糜烂的生活。这代表着一个鼎盛的年代,一个集浪漫,权力,力量与一身的王朝。然而,漫天黄沙迷乱,一叶知秋而落,天边依旧残阳如血,物似人非,月已西往,问苍穹,再也回不去那盛世元年。。。

若是有种风光能让人感动,那就少不了鸣沙山和月牙泉。 鸣沙山就在市区,走在敦煌的大街上,不经意抬望眼,便能看到鸣沙山有如一匹柔顺异常的金色绸缎,延伸到了天际。登鸣沙山,与其说是爬山,倒不如说在沙海里游泳。脚下滑动的绵绵细沙令人有如逆水而游,只能手脚并用往上“游”。鸣沙山的沙很给人以水的流动感。在山顶远眺,但见起伏的沙峰掀动着道道金色波浪,恍若霞光铺满的海面,波澜壮阔;大风起时,俯看脚下的沙浪,有如一圈圈的涟漪,时而潺湲,时而萦回涡旋,让人几乎要担心会被这水般的流沙冲走。下山则有趣得多,

众人顺坡下滑,劈开沙浪,耳旁还能回旋起“波涛”的轰鸣——沙随足落会轰鸣作响。

如果没有月牙泉,鸣沙山还称不上是绝无仅有的大漠奇观。置身鸣沙山腹地的月牙泉因形状酷似一弯月牙而得名。像月牙泉这样的景色,若出现在别处可能就再平常不过了,但出现在了鸣沙山却是当之无愧的奇迹,使月牙泉闻名遐迩的是流沙永远填埋不住清泉的神奇。如同水火难相容,沙漠与清泉也难以共存。

月牙泉畔从来不乏成双成对执手同看夕阳的背影,空气中都氤氲着爱情的分子。没有什么能比在光秃秃的沙山上俯瞰到山脚下那泓清泉更惊艳。月牙泉仿佛一个婉约温柔的少女,陶醉在漫漫黄沙的粗犷怀中或炽热的唇边;又有如一弯新月,用亘古不变的坚贞,照亮了大漠深处的荒凉和孤寂。

拂之不去的唯有迷离与空旷,只剩下茫茫戈壁与我们无言相对视。在这里,你会愿意就这么一直呆坐着,直到一轮落日染红天地,直到潸然泪下……

旅行的意义,是为了感受山河的美丽,也许在烟火下你可以看见风景的绚丽,也可以看见风和日丽。有时旅行时为了看见千百年前留下的痕迹。亲爱的听众朋友,欢迎收听这一期的《旅游指南针》,我是播音员-----请和我们一起来感受千百年前的美丽--敦煌。

丝绸之路的繁华,佛国净地的瑰丽,边关冷月的凄清,大漠孤烟的悲怆,起起伏伏的沧桑,沙漠蜃景的缥缈,鸣沙山与月牙泉世代厮守的浪漫……

敦煌,这个飘逸着古典神韵,洋溢着历史大气的名字,有

如一棵根深叶茂的大树,一头扎进历史的漫漫黄沙,一头伸入每个人的梦想。没有楼台烟雨,只有关河冷落;虽然风沙肆虐,却有飞天曼舒广袖的典雅;质朴和高贵,雄放与精美,在敦煌绽放出绚丽且魅惑的奇葩。

敦煌,是最不需要理由来说服自己去旅游的地方,好比梦想,就从来不需要理由!

敦煌地处河西走廊的最西端,自汉武帝建四郡,据二关到现在已绵亘两千多年了,有着悠久的历史和灿烂的文化。它是中原通往西域的唯一通道,是古代丝绸之路的咽喉要地。沿着张骞的足迹,踏着班超的马碲,向往飞天壁画,聆听着孩子们朗朗的童声:“黄河远上白云间,一片孤城万仞山。羌笛何须怨杨柳,春风不度玉门关。”神秘的海市蜃楼,千姿百态的雅丹地貌,便可尽收眼底。

有人说,没有到过敦煌,就等于没有跋涉过丝绸之路;没有到过莫高窟,也等于没有到过敦煌。鸣沙山向东的脚步到莫高窟便戛然而止,大概它也知道,这里是莫高窟。莫高窟是一个让人痴迷若狂的去处,有着与生俱来的华美、绚丽和神秘的气质。杨树林后,那座镶嵌着时疏时密、高低不同的洞窟的崖石,把梦幻色彩渲染到了极致。千年来累积的洞窟,有如一张张微启的嘴,对后人,也对时空,一直没有停地讲述着什么。

绿州在四月是灰蒙的,笔直的钻天杨有芽无叶,树干是灰绿的,当秃的沙枣、红柳和刚长出的榆钱,都还是春意未揭之时,只见满街的杏花烂开。沐浴着绵绵的细雨,走进了莫高窟。拨开历史的沉云,历史向我们打开了一扇又一扇的大门,栩栩如生的历史展现在我们的眼前。极其精美的千手千眼观音像是敦煌壁画的极品,也是唯一有作者署名的:甘州史小玉笔。更引人注目的是飞天。有人说她是人类的一个梦,是一个永远难

以启迪的智慧。理想大国,莲花竟放,飞天飘曳的长裙,飞舞着彩带,体态轻盈,姿态多样,袅袅仙乐仿佛是天籁之音!落花飞旋,将参观者引入极乐世界,使人无不感受到极乐世界的自由欢乐,美妙无比。第285窟的十二身飞天堪称是敦煌飞天的代表作,动感强烈,富有生气。它也是莫高窟早期洞窟中唯一有记年题记的“大代大魏大统年岁次午八月是旬造”,“大代大魏大统五月二十一日造迄”,即公元538—539年。莫高窟的精彩远不及这些。

置身洞窟,就着微弱的光线,我们仿佛被带进一个光芒四射、剔透明亮的梦中。历史通过颜料、画笔、雕刀复活了,岁月幻化成满窟的浓彩重墨,从一幅幅壁画和一尊尊造像上,我们叩到了历史的脉搏,波澜壮阔的历史事件化作了这方逼仄空间中的粗重喘息。满壁生风的飞天使得厚重压抑的窟顶陡然开阔无比。在这里,信仰不是梏桎人性的枷锁,而是本真的释放,多彩多姿的民俗,神情飞扬的神佛,当岁月斑驳了庄严肃穆的表象,呼之欲出的只剩下了欢快腾跃的生命张力。抬头望着绘满壁画的窟顶,有如千百年前那个走出帐篷的党项、吐蕃抑或是回鹘汉子,仰视星光璀璨的无垠苍穹,眼中和心底都盛不下这种恢宏浩大,会比任何时候都觉得人的渺小。

当你走进第112窟时,你会看到有一组画于中唐时代的乐舞群像图。一对飞天在空中飘逸,宫廷四周的乐工们手拿着各种古代乐器,陶醉的吹着、拉着、弹着、拨着和唱着,一对对的青年男女在跳着神秘的舞蹈,此图的精彩之处就是在它的核心处有一位边反弹琵琶边专注地踩着舞步的胡女舞蹈家,在舞剧《丝路花雨》中我们称之她为“英娘”,英娘那美妙绝伦的反弹琵琶作为敦煌的形象永久的保留在人们的心中。艺术来源于生活,敦煌石窟的伟大之处就是它们如实地“还原”着历史。

徘徊在洞窟里,仿佛于古人近在咫尺,穿过风雨飘摇的千年沧桑,感受超越时空的灵动舒卷飘逸,我们感受到了中国历史跃动的脉搏,呼吸到华夏文明的清新之气,我们被英娘这位古代的舞蹈家震撼了,她的神态、舞姿、节拍简直是太美了,无法不让人心醉神迷!这才是人类最圣洁的情感,最热烈的火焰,最辉煌的艺术,最壮阔的生命!

130窟的一尊唐代大佛雕塑的左手,也许会让你感触甚深。这只手被誉为东方第一美手。直到今天人们仍然无法用准确的语言来形容那只手,但在看到她的那一刻,你也就感到了在那温婉润滑的肌肤和饱满丰满的关节下渗透出的无尽宽容与欲望。她仿佛能包容一切,她仿佛又渴望占有一切。那一刻,你的心为之跳跃,你的身体为之躁动,此刻倘若真有这么一只手在你面前,你会愿为之付出一切。那该是怎样的一个年代?才有如此美丽的事物,在那跳动着的青春血液的下面是包容着怎样的征服力量和浪漫情怀?此时,我们,能否梦回唐朝?

落日悬挂在遥远的地平线上,晚霞映红了西天。转眼已到的黄昏,为着这一片的美更着(zhuo)神秘。在昏黄的光线中,上楼下阶,开门关锁,进进出出,参观的洞窟越凿越大,佛像越修越繁复,壁画越描越精湛,工艺越来越登峰造极。但,那些美仑美奂的壁画在我们这些个凡夫俗子心中不是别的,就是壁画,我们没有深厚的文化底蕴,来传乘这千年文明。我们似懂非懂地看,残缺的色块,斑驳的图形,破碎的年代,我们似是而非的听,那些烂熟于心的解说词,又有几人真的能够在历史的浩海中沉浮徜徉,盛世不复,这几千年来,究竟承载了什么样的文明?那一刻的痛惜、感慨、惊讶、唏嘘、赞叹、目瞪口呆。。。。。。已经将我们对千年历史文明的情愫完全表达无遗。穿梭在被壁画包围的空间里,象穿行于时光隧道,我们只觉得

自己渺小,自己的烦恼在这伟大工程面前只是肉眼无法辨别的微尘。

空空如也的藏经洞,除了震撼,只有无力,一种数千年来的中国知识分子的无力感。王道士的圆寂塔仍然立在莫高窟外的一幅平地,与其它修筑洞窟的高僧的圆寂塔一道,默默守望莫高窟的每一个洞窟,可留给后人的是空洞、是空白、是空瞑。文化的行径,在大多数时候竟是这样的苍白无力,也许你会呆呆地想,余秋雨先生想象中王道士在洞前转身的样子。。。藏经洞内已空无一物,出口堆积着无意塌陷散落的灰土砖头,据说叫莲花砖,稍微大力跺脚,尘土飞扬。

千年未褪的颜色,让人觉得此刻的存在不虚幻,对未来的憧憬或谨言慎行以为未来之根基,也就相对有意义了起来。否则,一种虚幻单纯的存在,会让人困在鸡与蛋的迷失无法自拔。历史的观照让人有方向感!要去的地方虽然永远和源头不同,若失去了源头,又有什么地方可去?

有一类人文是这样的。它们沉积太多厚重的历史,背负太多无端的孽缘,虽然有美好的初衷,中间有过辉煌,最终却因为人为的原因而没落。这些人文总是能在我们心头重重一击,让我们呼吸困难,让我们不齿现代的生活。

莫高窟亦是。

而在这里,你也会有所顿悟,所谓千年也不过是一瞬;莫高窟经历千年,仍在翻飞着她的美丽,也会许有些混沌,究竟是你在这一瞬间轻轻瞥了一眼历史,还是千年以后的人正在看你的这一眼?抬头,望佛祖,妄图寻找答案,佛祖一手拈花,一手祈福,眉角慈爱,对我们柔柔地微笑,意味深长,千年不变。

走出莫高窟,便仿佛已经经过了一次洗礼。也许你依然不

知前路在何方,但这洞窟中的壁画雕像会给你最好的启示。面前的敦煌壁画可以给你足够的震撼。这里充斥着无边的想象力,极度自由的思想,以及在空前繁荣支撑下的腐朽糜烂的生活。这代表着一个鼎盛的年代,一个集浪漫,权力,力量与一身的王朝。然而,漫天黄沙迷乱,一叶知秋而落,天边依旧残阳如血,物似人非,月已西往,问苍穹,再也回不去那盛世元年。。。

若是有种风光能让人感动,那就少不了鸣沙山和月牙泉。 鸣沙山就在市区,走在敦煌的大街上,不经意抬望眼,便能看到鸣沙山有如一匹柔顺异常的金色绸缎,延伸到了天际。登鸣沙山,与其说是爬山,倒不如说在沙海里游泳。脚下滑动的绵绵细沙令人有如逆水而游,只能手脚并用往上“游”。鸣沙山的沙很给人以水的流动感。在山顶远眺,但见起伏的沙峰掀动着道道金色波浪,恍若霞光铺满的海面,波澜壮阔;大风起时,俯看脚下的沙浪,有如一圈圈的涟漪,时而潺湲,时而萦回涡旋,让人几乎要担心会被这水般的流沙冲走。下山则有趣得多,众人顺坡下滑,劈开沙浪,耳旁还能回旋起“波涛”的轰鸣——沙随足落会轰鸣作响。

如果没有月牙泉,鸣沙山还称不上是绝无仅有的大漠奇观。置身鸣沙山腹地的月牙泉因形状酷似一弯月牙而得名。像月牙泉这样的景色,若出现在别处可能就再平常不过了,但出现在了鸣沙山却是当之无愧的奇迹,使月牙泉闻名遐迩的是流沙永远填埋不住清泉的神奇。如同水火难相容,沙漠与清泉也难以共存。

月牙泉畔从来不乏成双成对执手同看夕阳的背影,空气中都氤氲着爱情的分子。没有什么能比在光秃秃的沙山上俯瞰到山脚下那泓清泉更惊艳。月牙泉仿佛一个婉约温柔的少女,陶醉在漫漫黄沙的粗犷怀中或炽热的唇边;又有如一弯新月,用亘

古不变的坚贞,照亮了大漠深处的荒凉和孤寂。

拂之不去的唯有迷离与空旷,只剩下茫茫戈壁与我们无言相对视。在这里,你会愿意就这么一直呆坐着,直到一轮落日染红天地,直到潸然泪下……

旅行的意义,是为了感受山河的美丽,也许在烟火下你可以看见风景的绚丽,也可以看见风和日丽。有时旅行时为了看见千百年前留下的痕迹。亲爱的听众朋友,欢迎收听这一期的《旅游指南针》,我是播音员-----请和我们一起来感受千百年前的美丽--敦煌。

丝绸之路的繁华,佛国净地的瑰丽,边关冷月的凄清,大漠孤烟的悲怆,起起伏伏的沧桑,沙漠蜃景的缥缈,鸣沙山与月牙泉世代厮守的浪漫……

敦煌,这个飘逸着古典神韵,洋溢着历史大气的名字,有如一棵根深叶茂的大树,一头扎进历史的漫漫黄沙,一头伸入每个人的梦想。没有楼台烟雨,只有关河冷落;虽然风沙肆虐,却有飞天曼舒广袖的典雅;质朴和高贵,雄放与精美,在敦煌绽放出绚丽且魅惑的奇葩。

敦煌,是最不需要理由来说服自己去旅游的地方,好比梦想,就从来不需要理由!

敦煌地处河西走廊的最西端,自汉武帝建四郡,据二关到现在已绵亘两千多年了,有着悠久的历史和灿烂的文化。它是中原通往西域的唯一通道,是古代丝绸之路的咽喉要地。沿着张骞的足迹,踏着班超的马碲,向往飞天壁画,聆听着孩子们朗朗的童声:“黄河远上白云间,一片孤城万仞山。羌笛何须怨杨柳,春风不度玉门关。”神秘的海市蜃楼,千姿百态的雅丹地

貌,便可尽收眼底。

有人说,没有到过敦煌,就等于没有跋涉过丝绸之路;没有到过莫高窟,也等于没有到过敦煌。鸣沙山向东的脚步到莫高窟便戛然而止,大概它也知道,这里是莫高窟。莫高窟是一个让人痴迷若狂的去处,有着与生俱来的华美、绚丽和神秘的气质。杨树林后,那座镶嵌着时疏时密、高低不同的洞窟的崖石,把梦幻色彩渲染到了极致。千年来累积的洞窟,有如一张张微启的嘴,对后人,也对时空,一直没有停地讲述着什么。

绿州在四月是灰蒙的,笔直的钻天杨有芽无叶,树干是灰绿的,当秃的沙枣、红柳和刚长出的榆钱,都还是春意未揭之时,只见满街的杏花烂开。沐浴着绵绵的细雨,走进了莫高窟。拨开历史的沉云,历史向我们打开了一扇又一扇的大门,栩栩如生的历史展现在我们的眼前。极其精美的千手千眼观音像是敦煌壁画的极品,也是唯一有作者署名的:甘州史小玉笔。更引人注目的是飞天。有人说她是人类的一个梦,是一个永远难以启迪的智慧。理想大国,莲花竟放,飞天飘曳的长裙,飞舞着彩带,体态轻盈,姿态多样,袅袅仙乐仿佛是天籁之音!落花飞旋,将参观者引入极乐世界,使人无不感受到极乐世界的自由欢乐,美妙无比。第285窟的十二身飞天堪称是敦煌飞天的代表作,动感强烈,富有生气。它也是莫高窟早期洞窟中唯一有记年题记的“大代大魏大统年岁次午八月是旬造”,“大代大魏大统五月二十一日造迄”,即公元538—539年。莫高窟的精彩远不及这些。

置身洞窟,就着微弱的光线,我们仿佛被带进一个光芒四射、剔透明亮的梦中。历史通过颜料、画笔、雕刀复活了,岁月幻化成满窟的浓彩重墨,从一幅幅壁画和一尊尊造像上,我们叩到了历史的脉搏,波澜壮阔的历史事件化作了这方逼仄空间

中的粗重喘息。满壁生风的飞天使得厚重压抑的窟顶陡然开阔无比。在这里,信仰不是梏桎人性的枷锁,而是本真的释放,多彩多姿的民俗,神情飞扬的神佛,当岁月斑驳了庄严肃穆的表象,呼之欲出的只剩下了欢快腾跃的生命张力。抬头望着绘满壁画的窟顶,有如千百年前那个走出帐篷的党项、吐蕃抑或是回鹘汉子,仰视星光璀璨的无垠苍穹,眼中和心底都盛不下这种恢宏浩大,会比任何时候都觉得人的渺小。

当你走进第112窟时,你会看到有一组画于中唐时代的乐舞群像图。一对飞天在空中飘逸,宫廷四周的乐工们手拿着各种古代乐器,陶醉的吹着、拉着、弹着、拨着和唱着,一对对的青年男女在跳着神秘的舞蹈,此图的精彩之处就是在它的核心处有一位边反弹琵琶边专注地踩着舞步的胡女舞蹈家,在舞剧《丝路花雨》中我们称之她为“英娘”,英娘那美妙绝伦的反弹琵琶作为敦煌的形象永久的保留在人们的心中。艺术来源于生活,敦煌石窟的伟大之处就是它们如实地“还原”着历史。徘徊在洞窟里,仿佛于古人近在咫尺,穿过风雨飘摇的千年沧桑,感受超越时空的灵动舒卷飘逸,我们感受到了中国历史跃动的脉搏,呼吸到华夏文明的清新之气,我们被英娘这位古代的舞蹈家震撼了,她的神态、舞姿、节拍简直是太美了,无法不让人心醉神迷!这才是人类最圣洁的情感,最热烈的火焰,最辉煌的艺术,最壮阔的生命!

130窟的一尊唐代大佛雕塑的左手,也许会让你感触甚深。这只手被誉为东方第一美手。直到今天人们仍然无法用准确的语言来形容那只手,但在看到她的那一刻,你也就感到了在那温婉润滑的肌肤和饱满丰满的关节下渗透出的无尽宽容与欲望。她仿佛能包容一切,她仿佛又渴望占有一切。那一刻,你的心为之跳跃,你的身体为之躁动,此刻倘若真有这么一只手

在你面前,你会愿为之付出一切。那该是怎样的一个年代?才有如此美丽的事物,在那跳动着的青春血液的下面是包容着怎样的征服力量和浪漫情怀?此时,我们,能否梦回唐朝?

落日悬挂在遥远的地平线上,晚霞映红了西天。转眼已到的黄昏,为着这一片的美更着(zhuo)神秘。在昏黄的光线中,上楼下阶,开门关锁,进进出出,参观的洞窟越凿越大,佛像越修越繁复,壁画越描越精湛,工艺越来越登峰造极。但,那些美仑美奂的壁画在我们这些个凡夫俗子心中不是别的,就是壁画,我们没有深厚的文化底蕴,来传乘这千年文明。我们似懂非懂地看,残缺的色块,斑驳的图形,破碎的年代,我们似是而非的听,那些烂熟于心的解说词,又有几人真的能够在历史的浩海中沉浮徜徉,盛世不复,这几千年来,究竟承载了什么样的文明?那一刻的痛惜、感慨、惊讶、唏嘘、赞叹、目瞪口呆。。。。。。已经将我们对千年历史文明的情愫完全表达无遗。穿梭在被壁画包围的空间里,象穿行于时光隧道,我们只觉得自己渺小,自己的烦恼在这伟大工程面前只是肉眼无法辨别的微尘。

空空如也的藏经洞,除了震撼,只有无力,一种数千年来的中国知识分子的无力感。王道士的圆寂塔仍然立在莫高窟外的一幅平地,与其它修筑洞窟的高僧的圆寂塔一道,默默守望莫高窟的每一个洞窟,可留给后人的是空洞、是空白、是空瞑。文化的行径,在大多数时候竟是这样的苍白无力,也许你会呆呆地想,余秋雨先生想象中王道士在洞前转身的样子。。。藏经洞内已空无一物,出口堆积着无意塌陷散落的灰土砖头,据说叫莲花砖,稍微大力跺脚,尘土飞扬。

千年未褪的颜色,让人觉得此刻的存在不虚幻,对未来的憧憬或谨言慎行以为未来之根基,也就相对有意义了起来。否

则,一种虚幻单纯的存在,会让人困在鸡与蛋的迷失无法自拔。历史的观照让人有方向感!要去的地方虽然永远和源头不同,若失去了源头,又有什么地方可去?

有一类人文是这样的。它们沉积太多厚重的历史,背负太多无端的孽缘,虽然有美好的初衷,中间有过辉煌,最终却因为人为的原因而没落。这些人文总是能在我们心头重重一击,让我们呼吸困难,让我们不齿现代的生活。

莫高窟亦是。

而在这里,你也会有所顿悟,所谓千年也不过是一瞬;莫高窟经历千年,仍在翻飞着她的美丽,也会许有些混沌,究竟是你在这一瞬间轻轻瞥了一眼历史,还是千年以后的人正在看你的这一眼?抬头,望佛祖,妄图寻找答案,佛祖一手拈花,一手祈福,眉角慈爱,对我们柔柔地微笑,意味深长,千年不变。

走出莫高窟,便仿佛已经经过了一次洗礼。也许你依然不知前路在何方,但这洞窟中的壁画雕像会给你最好的启示。面前的敦煌壁画可以给你足够的震撼。这里充斥着无边的想象力,极度自由的思想,以及在空前繁荣支撑下的腐朽糜烂的生活。这代表着一个鼎盛的年代,一个集浪漫,权力,力量与一身的王朝。然而,漫天黄沙迷乱,一叶知秋而落,天边依旧残阳如血,物似人非,月已西往,问苍穹,再也回不去那盛世元年。。。

若是有种风光能让人感动,那就少不了鸣沙山和月牙泉。 鸣沙山就在市区,走在敦煌的大街上,不经意抬望眼,便能看到鸣沙山有如一匹柔顺异常的金色绸缎,延伸到了天际。登鸣沙山,与其说是爬山,倒不如说在沙海里游泳。脚下滑动的绵绵细沙令人有如逆水而游,只能手脚并用往上“游”。鸣沙山的沙很给人以水的流动感。在山顶远眺,但见起伏的沙峰掀

动着道道金色波浪,恍若霞光铺满的海面,波澜壮阔;大风起时,俯看脚下的沙浪,有如一圈圈的涟漪,时而潺湲,时而萦回涡旋,让人几乎要担心会被这水般的流沙冲走。下山则有趣得多,众人顺坡下滑,劈开沙浪,耳旁还能回旋起“波涛”的轰鸣——沙随足落会轰鸣作响。

如果没有月牙泉,鸣沙山还称不上是绝无仅有的大漠奇观。置身鸣沙山腹地的月牙泉因形状酷似一弯月牙而得名。像月牙泉这样的景色,若出现在别处可能就再平常不过了,但出现在了鸣沙山却是当之无愧的奇迹,使月牙泉闻名遐迩的是流沙永远填埋不住清泉的神奇。如同水火难相容,沙漠与清泉也难以共存。

月牙泉畔从来不乏成双成对执手同看夕阳的背影,空气中都氤氲着爱情的分子。没有什么能比在光秃秃的沙山上俯瞰到山脚下那泓清泉更惊艳。月牙泉仿佛一个婉约温柔的少女,陶醉在漫漫黄沙的粗犷怀中或炽热的唇边;又有如一弯新月,用亘古不变的坚贞,照亮了大漠深处的荒凉和孤寂。

拂之不去的唯有迷离与空旷,只剩下茫茫戈壁与我们无言相对视。在这里,你会愿意就这么一直呆坐着,直到一轮落日染红天地,直到潸然泪下……

【福建厦门旅游活动全攻略】相关文章:

福建厦门行优秀作文10-10

旅游活动总结05-06

旅游活动策划08-05

旅游活动策划01-01

人类的旅游活动01-20

旅游活动方案07-01

福建厦门中考分数线02-09

笔试全攻略01-01

福建厦门火烧屿导游词06-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