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写读后感·来自湖畔的遐想转帖

时间:2021-12-16 17:33:20 读后感 我要投稿

学写读后感·来自湖畔的遐想(转帖)

     

学写读后感·来自湖畔的遐想(转帖)

学写读后感·来自湖畔的遐想(转帖)

 

阅读书目:《瓦尔登湖》

上海市华东师大一附中  周亦鸣

 

    风乍起,吹皱了水仙在玻璃杯里的倒影,掩映着一抹银蓝,安静简单的封面,是属于那湖的颜色,那个理想生活的所在。

    百年之前的昨天,一个名叫梭罗的哲人,辗转于原始与文明之间,探索简朴生活的意义。而百年之后的今天,我读到了这本清新隽永的《瓦尔登湖》,感触良多。哲人的生活,恰似陶渊明理想中的桃花源,正如海德格尔诗意栖居的典范,萦绕着“留得残荷听雨声”的余韵。掩卷而思,缀于笔端。

 

臆想·现实

 

    无知天真的小孩子总是喜欢做白日梦的,他们充满无穷的精力,相信自己有无所不能的力量。这种胆魄似乎是与年龄成反比的。长辈们无时无刻地告诫我们他们所认定的`准则,却用外表华丽的枷锁锁住了我们自由畅想的天地,用沉重的镣铐扣住了我们为梦想而跳跃的舞步。一步一步地,将现实与梦想,硬生生地,拉开距离。

    我们沿着无数先人走过的道路匍匐前行,向着光明熹微的洞口,气喘吁吁。渐渐地,那些苍白的、尘土满面的规矩填满了我们的脑袋。而曾经天不怕、地不怕的梦想,黯淡成了天上一颗渺渺的孤星。

    人们忘记了、忘却了,梦想的萌芽,沦为了被陈旧的规则、蛮横的约束所摆布的玩偶,背着浮华的行囊,匆匆走过,周而复始……

    然而,翻开躲在角落里的《瓦尔登湖》,我看到,梭罗闲庭信步,幽居于湖畔边,渔猎、耕耘、沉思、写作。他相信臆想的实现,相信自己,相信本心,坦荡而澹然,娓娓道来属于自然、属于本真的心声。

    梦想不是粮食,无力负担起生命这袭华美的袍。但梦想是一颗种子,只要你细心呵护,历经世俗的风霜雨雪,饱览乘风破浪的险峻景致,终会拥有一片属于自己的广阔天地,还有一颗始终如一的,朴素的心。

 

有限·无限

 

    简单并不等于苍白,真正用心简单生活,才能在有限的生活经历中,寻求无限的体验。生活的无限可能性,每个人都可以最大限度地去经历。唯有这样,有限的生命才能焕发无限的光彩。

    梭罗如是说:“人生之路该是多种多样的,如同从一个圆心出发,可以画出无数条半径那么多啊!”

    走进我视野的是传奇女子三毛,还有她慵懒的白色长裙,随性的长发飘飘。长长驼印,走过花开花落、云卷云舒;漫漫足迹,绵延千山万水、良辰美景。到如今,还有多少人能像她一般,为有限的人生画出无数条不同的半径?

    我们似乎习惯了两点一线的生活,庸人一般地,等着升学,等着工作,等着成家立业,等着慢慢变老。这竟近乎于一条生活的万用公式。这本没有错,但随着众人匆匆的脚步,都市喧嚣的足音,人们从习惯到麻木,从麻木到逃遁,从逃遁到迷失。而自由与活力焉留?我们在无形中被身外的琐碎压得透不过气,如履薄冰,像带着镣铐起舞,丧失了生命的灵动。

    我们抛却了生活赋予的无限可能,因为想得太多,要得太多,于是失去的,也太多。心像网中无力挣扎的鱼,被无数纵横牵牵绊绊,有限的生活空间变得更加支离破碎。而生活的美却无从寻觅。何从寻觅?

 

点  评    ········      语文特级教师  毛荣富

    从先哲那里得到了启示,看清了在现实生活中,长辈们是在用他们的告诫使我们远离了梦想,沦为了世俗的行囊,看清了不能让鲜活的生命枯萎于公式化的人生之路。——也许这就是读书价值之所在。

    文章写得空灵清秀。没有大段的引文,没有繁复的阐释,只是点到而已,却能有警语般的简捷深刻,——“在有限的生活中寻求无限的体验”一语说得就很富哲理。

    两个小标题拟得不错,第一个中的“臆想”似可改为“梦想”。第一部分的结尾,把梦想比作种子,富有新意,而“臆想”则为贬义。

    善喻是本文语言上的特点。它们增添了文章的形象性和诗意。

【学写读后感·来自湖畔的遐想转帖】相关文章:

学写读后感·播种与开花(转帖)02-14

学写读后感·林中小屋(转帖)03-31

钢琴·贪婪·遐想04-22

钢琴·贪婪·遐想07-24

转帖:华为的冬天01-15

我喜欢的明星(转帖)02-22

转帖:学生实习总结12-13

作文 《清平乐·村居》遐想07-24

[转帖]求职面试经典30题01-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