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弟子规》读后感

时间:2021-12-16 19:42:25 读后感 我要投稿

《弟子规》读后感

顺应公司的倡导,我厂的《弟子规》学习热潮热火朝天。现在,该是总结一下的时候了。孔老先生是春秋战国时期著名的思想家和教育家,推崇以礼治国。到秦始皇的时候,罢黜百家,独尊儒术。从此,儒学便伴随历朝历代在中国盛行了两千多年。其实,孔老先生在世的时候,并不怎么得志。孔子是春秋鲁国人,也就是现在的山东那片。座下弟子三千,经常随行的有六七十人。最后有十来个都做了官,在当时来说,升学率应该算是很高了。但是,各国国君对孔子的治国策略并不看好,有些地方排挤,有的地方好像是很欢迎,其实却只是为了提高自己的知名度,把孔子当花瓶待,就好像卫国的卫夫人,孔子颇有一句争议的话--"唯女子与小人难养也"就是气愤的离开卫国后吼的几句气话。到战国后期,儒家并不怎么吃香。那是连年征战,儒家只能指引遥远的水源所在,却对熊熊战火无能为力。直到秦统一后,儒家被奉为经典,却是作为政府软化民众的一种方式,成为我国两千多年封建社会的精神基础。到清朝的时候,一位文人写了一篇教育孩子的文章,名《蒙弟训》,又名《弟子规》。作为儿童的启蒙读物。通看《弟子规》,里面描述的都是一些基本的礼节,以及一种平和的世界观。既然是儿童读物,里面的内容大家其实都知道,但回首一看,却感悟颇多。道家有语,太极生两仪,两仪生四象四象生八卦,八卦生无极~看似简单的`道理,稍加变化,便可涵盖大千世界。举一个简单的例子,水是往下流的,这谁都知道。而老子就提出了水的谦卑,舜悟出了水需要疏导,李世民得到了治国的良方,瓦特得到了理想的工质,电网得到了丰厚的能源…我们呢?我们也应该能从弟子规中悟出很多来。记得有一篇报道,说是一个记者问一位获得诺贝尔奖的学者,"您认为,您在那所学校获得了最重要的东西?"记者想问的是哪所大学给他最大的帮助,而回答出乎意料,是幼儿园。学者告诉大家,在那里,他学会了系鞋带,洗脸,刷牙,拿的东西要放回原位,遇到困难不能轻易放弃…其实,就是这个道理。好事情不怕小,只要坚持去做,就会有莫大的收获。当你的行动成为一种习惯时,便会从你的品质中体现出来,彻彻底底的改变你。儒家倡导的仁义礼智信在现在熙熙利来攘攘利往的社会中,似乎不怎么靠谱。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没有多少人再相信人之初是性本善了。西方的主流哲学倒是挺深入人心,就是说人是自私的,又是理智的。"没有永远的朋友,只要永远的利益"也成为很多人的口头禅,而且往往是做了点亏心事后的口头禅。如今的物质文明已经相当发达了,人们脸上的笑容却日渐减少。物质的富裕和精神的空虚强烈对比之后,大家都浮起来了,找不到自己的根,找不到内心深处的那片地,重视个人修养的国学成为拯救苍生的良药。希望大家都能好好的体会,到自己的内心深处,聆听那里的呼唤。当然,毕竟是老东西了。鲁迅先生经常教导,要"取其精华去其糟粕",《弟子规》也不是每一条都适合总从的。其中建立的世界观,可取,但不可强加。每个人都应该了解并适应大家的规则,但也应该保留自己的个性。最后,希望大家能从小事做起,持之以恒。

【《弟子规》读后感】相关文章:

转载:《弟子规》读后感(附弟子规原文)02-11

弟子规08-21

弟子规的读后感01-14

《弟子规》读后感01-18

弟子规读后感01-18

弟子规读后感05-29

弟子规读后感07-23

弟子规读后感08-05

《弟子规》读后感07-01

《弟子规》读后感07-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