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人信高洁,谁为表予心?--卡夫卡《饥饿艺术家》读后感

时间:2021-12-16 15:26:03 读后感 我要投稿

无人信高洁,谁为表予心?--卡夫卡《饥饿艺术家》读后感

饥饿艺术家是卡夫卡创作于一九二二年,在临终前两个月作最后修改过的唯一最优秀的短篇小说;也是论者甚众,歧义甚多的一部象征性作品。卡夫卡以现实主义的表现手法艺术地展现了一个纯粹艺术家的生存竟遇和矛盾以及人生的荒诞。小说故事简单,通俗易读,而阅读之后留给我们的却是深深的困惑和无尽的思索。困惑也好,思索也罢,留在以后再讨论,我们还是先一同走进文本吧!

饥饿艺术家经历四十天的饥饿极限在人生的大舞台为观众表演--我认为是展示--纯粹的饥饿艺术,引来观众如云,掌声阵阵。艺术家并没有因此而陶醉其中,因为他清醒的意识到:他的观众.粉丝并不是真正在欣赏他的纯粹艺术,而是在欣赏他的表演才艺;在观众眼里,一个人不吃不喝能忍饿四十天简直就是天方夜谭,所谓的饥饿表演无异于马戏团的表演,杂耍艺人的表演。这的确让艺术家痛苦莫明,因为"除了他自己以外,即使行家也没有人知道,饥饿表演是一件如此容易的事,这实在是世界上最轻而易举的事了"。一个献身纯艺术的人凭着艺术家的良知和荣誉感,在表演期间,"无论在什么情况下都是点食不进的",更何况他压根儿不是在表演,而是在展示艺术本身,"但是没有人相信",从演出经理到由众人推选出的看守,"没有一个人能够认真体察他的心情"。这才是艺术家感到痛苦的真实原因。

无人信高洁,谁为表予心?--卡夫卡《饥饿艺术家》读后感

几年以后,人们开始厌弃这种饥饿表演了。为了重振饥饿艺术,可怜的艺术家不得不受聘于马戏团,开始了与兽类为伍的演艺生涯。演出的那天,蜂涌而至的观众"从他身边扬长而过,不屑一顾",直奔野兽表演区,没有人愿意在他面前住足停留,就连管事也懒得为他换牌记数了。整个演出期间,谁也没有记起这位可怜的'艺术家,谁也不知道他到底饿了多少天。直到表演告终的日子,管事在拨弄笼子里的腐草堆时才发现已经奄奄一息的艺术家。令人不解的是饥饿艺术家的临终遗言既充满矛盾而又耐人寻味。卡夫卡写到:

"我一直在希望你们能赞赏我的饥饿表演,"饥饿艺术家说。

"我们也是赞赏的,"管事迁就地回答说。

"但你们不应该赞赏,"."因为我只能挨饿,我没有别的办法,"饥饿艺术家说。

"你到底为什么没有别的办法呢?"管事说。.

"因为我找不到适合自己口味的食物。假如我找到这样的食物,请相信,我不会这样惊动视听,并像你和大家一样,吃得饱饱的。"

这是他最后的几句话,但在他那瞳孔已经扩散的眼睛里,流露着虽然不在是骄傲,仍然是坚定的信念:他要继续饿下去。

饥饿艺术家死了,应该说他是为了信念而死,为坚守他的纯粹艺术而死,确切地说他是因为"找不到适合自己口胃的食物"而死。取而代之的是生机勃勃的黑豹,它狼吞虎咽地吃着渴望的食物,引来了阵阵围观。

故事以饥饿艺术家被草草埋葬而告终,而阅读后纷乱的思绪却难以梳理,伴随阅读的困惑始终萦绕于心难以释怀。卡夫卡通过这篇小说究竟要告诉我们什么呢?"我虽然可以活下去,但我无法生存。"如果卡夫卡这句话能够成为我们理解其作品的钥匙的话,那么我们有理由说,饥饿艺术家的生存困境就是我们现代人的生存困境,而这困境源自于人与社会的矛盾,高雅与庸俗的矛盾,精神与物质的矛盾。

首先,我们每个人既是有着自我意识的个体,同时又是社会的人。社会的价值取向,社会的流行时尚,无不影响人们的生活和思维。当社会以"票子,房子,车子"作为成功象征的时候,人们不得不在物质利益面前低下高贵的头颅,像饥饿艺术家那样在名利面前保持自我,坚守信念,宁可饿死也不愿苟且偷生的人,不是也沦落到马戏团与兽类为伍吗?在现实生活中,尽管会有许许多多的人像饥饿艺术家的观众一样表面上对"高洁"顶礼膜拜,而内心里谁会真正视"名利如浮云"呢?谁会去学宁可饿死也"不食周黍"的伯夷叔齐呢?作为追求高雅艺术有坚定信念的饥饿艺术家既"找不到适合自己口胃的食物",也无人相信他的艺术,又不愿与现实和解,这样的人怎能在现实生活中生存呢?

其次,饥饿艺术家和黑豹分别象征高雅与庸俗。高雅的艺术家冷冷清清,饥饿而死;庸俗的黑豹却观者如堵,它享受着美食,生机勃勃。这就是现实。古人说:阳春白雪,和者寡。高雅的艺术是不为大众所接受的;高雅的艺术不属于生活,它就是艺术本身。不然古时的俞伯牙为什么会因为其知音钟子期之死而终身不复抚琴呢?饥饿艺术家向大众表演艺术并企求观众认可,这无异于对牛弹琴,本身就有失高雅;既然没有知音何必要屈身马戏团混同于庸俗呢?迂腐的艺术家即使不学俞伯牙,也可以学学当今的易中天啊,"学术的观点,大众的口胃,雅俗共赏,老少咸宜",不是一样能功成名就名利双收么?不知变通的艺术家根本不知道现实是失节是小,饿死是大啊!只要活着,牛奶会有的,面包也会有的,何愁"找不到适合自己口胃的食物"呢?

再次,饥饿艺术家追求纯精神而不食不合自己胃口的食物,某种意义上有把精神与物质相对立的倾向,这只能为极少数道德高尚的人所效法而难能为大众所接受。人在生活中需要有某种精神支撑,诚如卡夫卡所说:"倘若心中没有对某种不可摧毁之物的信念,人便不能生存。"但离开了物质基础人也同样不能生存。饥饿艺术家临死仍然坚守其信念,但眼睛里流露的不再是骄傲说明,他已预言未来物质会战胜精神。令人困惑的是,物质是人赖以生存的基础,而过度的物质占有又会使人堕落,使人迷失自我;人们虽然崇尚高贵的精神,但无法放弃宝贵的生命,因为生命对每个人只有一次。在精神和物资的天平上,我们需要精神的追求,信念的支撑,但不能否定物资;对于物资我们只能说:取之有道,用之有度。

总之,《饥饿艺术家》是一篇极富象征意义的作品。饥饿艺术家的形象给读者留下了许许多多的思考,而我读到的却是困惑与怀疑:饥饿艺术家的至死不渝地坚守其信念到底是成功还是失败?我怀疑其艺术,更怀疑其人品。既然"无人信高洁",何求"谁为表予心"呢?

MSN(中国大学网)

【无人信高洁,谁为表予心?--卡夫卡《饥饿艺术家》读后感】相关文章:

“饥饿营销”饿了谁11-05

《饥饿艺术家》读后感03-12

饥饿艺术家读后感08-22

高洁10-24

张元帅谓予国已亡矣杀身以忠谁复书之予谓商,张元帅谓予国已亡矣杀身以忠谁复书之予谓商文天祥,张元帅谓予国已亡矣杀身以忠谁复书之予谓商的意思,张元帅谓予国已亡矣杀身以忠谁复书之予谓商赏析 -诗词大全01-01

职场人生:为谁扛枪,为谁打仗?02-10

为谁流泪为谁伤悲 -管理资料01-01

予好把酒常以小户为苦戏述,予好把酒常以小户为苦戏述陆游,予好把酒常以小户为苦戏述的意思,予好把酒常以小户为苦戏述赏析 -诗词大全01-01

予与山南,予与山南白居易,予与山南的意思,予与山南赏析 -白居易的诗01-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