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之理念读后感

时间:2021-06-09 18:35:07 读后感 我要投稿

大学之理念读后感

  读完一本名著以后,大家心中一定有很多感想,这时最关键的读后感不能忘了哦。现在你是否对读后感一筹莫展呢?下面是小编收集整理的大学之理念读后感,欢迎阅读与收藏。

大学之理念读后感

  大学之理念读后感1

  我一直在思考大学的目的是什么,但是究竟是没有思考出原因,如今却没有一个好的开端,我只希望自己能够过自己喜欢的生活,一个朋友打来电话问我的打算,但是究竟我们是为了什么而学,毕竟对于社会我们不知道的有很多,现在的象牙塔已经渐渐透明,我不明白的太多了,如果能多一点生活的滋味该有多好。 不喜欢太安定的生后,喜欢那些无尽的遐想。若人生活在一个没有追求的世界里该有多么荒谬。 有一个僧人每到一个地方都开始筚路蓝缕的创建一个寺庙,等到快要建成就离开。然后到另一个地方开始创建,我愿做那个僧人,只盼望能够在我的有生之年尽到我应尽的义务与责任,能一直完善我的思想,我的学问,并把我所学奉献给社会。

  什么是大学?这是个长盛不衰的话题,特别是每年新生入学时,更是被翻出来讨论又讨论。只是,对于什么是大学、大学该怎样做这个问题。仁者见仁,智者见者,长久以来并无定论。近日拜读了香港中文大学前任副校长金耀基先生的《大学之理念》,这本收录了金先生关于“大学之理念”的凝想与感悟的文集,讨论了大学的理念、专才教育和通识教育、学术自由等相关问题,视野之广阔、见解之独到,给井底之蛙的我一种豁然开朗之感,仅摘一些哲理警言留作回忆、

  一个大学生应该对人类知识文化有相当程度的了解,对自己民族的学术文化有一基本的欣赏与把握,同时,他应该养成一种独立思考、判断的能力;一种对真理、对善、对美等价值执着的心态。(page 11)

  大学生不是中学生,大学生对他(她)不再、也不应提供保姆式的照顾,她应该也必然会自我寻求生命之意义和人生之目标。在最后意义上说,人之成长(包括自我形象与自我认同之形成)是要靠他(她)自己的。(page 21)

  人是不能永远没有孤独时刻的,人需要孤独以创造思想,以体认人生,但人之为人,人之成长需要靠头脑与,心灵与心灵之相遇和对话。(page 21)

  惟能见乎大,立乎大,然后喜爱能有狂有狷,才能有格调,也才不会沉耽于追逐短暂与细微的事物。(page 21)

  “我确信在教育中,你排除了专精,则摧毁了生命”——怀海德

  洛克菲勒基金会主席洛尔士以为今日之“知识人”应该有能力把“不同的知识综合。融汇而一以贯之”,并能够从人文精神出发,知道哪些是“应该”做的,从科学与技术角度判断,哪些是“可以做的”。

  大学的世界精神的孕育与发挥,诚有多途,惟学人之相互访问,则不知为中古大学之传统,亦为极有意义与价值者。

  温士顿·丘吉尔在1929年对布雷士多大学的学生说:“教育最重要的事是对知识的渴欲。教育非始于大学,也当然不应该终于大学”

  我个人相信,在求学时期的大学生,应尽量积蓄自己的知识,尽量充实自己的智慧。关心与认识社会以及对现实之不合理者提出看法与批判,是应该而自然的,但这不必过早地走出教室、走出图书馆、走出实验室、直接参与、无限承担。

  掩卷长思,对于大学的本质,对于我自己的大学生活。或许应该又另外一番规划。应该转变态度了。

  大学之理念读后感2

  《大学之理念》写于德国二战战败之际,当时的德国大学刚刚经历了最为深重的内外灾难的洗礼,百废待兴。作者雅斯贝尔斯认为,任何一个真正意义上的大学,都要包含三个互相之间密不可分的方面:学问传授,科学与学术研究,还有创造性的文化生活。最重要的是,大学的自治权——这种自治权甚至得到国家的尊重——是来自一个具有超国家的、普世性特点的不朽理念:学术自由。这是大学所要求的,也是它被赋予的。学术自由是一项特权,它使得传授真理成为一种义不容辞的职责,它使大学可以横眉冷对大学内外一切试图剥夺这项自由的人。

  作者认为的理想大学,第一点就是要服务于科学与学术的,科学表达了人对知识基本的.、与生俱来的渴望,是自为的。这种对于知识的渴望本质上要先于所有功利的考虑。因为降低到使用层面的知识就不再是知识的整体了。

  所以,在选教师上,最好的科学研究人员同时也应该是首先的教师。也许这个科研人员在教学方法上是不称职的,但是他能够独立地引导学生接触到真实的求知过程,从而也就能够引导学生接触到科学的精神,而不只是接触仅凭借记忆就可以传授的僵死结果。

  然而,科学也有其局限性,除非是在一个假说的框架之内,否则我们不能获得关于真理的具有普遍效力和说服力的知识,而我们知道这些假说又具有相对效力。

  大学不仅仅需要自然科学,人文学科在对塑造大学的文化中起到了同样重要的作用。人文学科在教育上是有价值的,因为它们允若了一种对人类历史实质的领悟,一种对传统的参与,一种对人类潜能之广阔性的认识。遗憾的是,一种出于双方共同的教化目的而将人文主义与自然科学的现实主义融会贯通的教育理念在我国仍未实现。

  大学(universitas)的最初含义——教师与学生的共同体——与它作为所有学科的统一体的含义同等重要。这个理念要求交流的存在,不仅要有不同学科层次上的交流,而且要有不同个人层次上的交流。大学应该给学者们提供条件,让他们可以直接交流,这种交流必须是苏格拉底式的:提出问题,以便人们达到对自己和他人清晰的认识。并且,这种交流不必承担任何现实的结论。大学所认可的只是对于承担真理的责任。

  尽管这本书写的年代久远,但是仍具有很强的指导意义,归根结底,还是自由意志的问题,如果大学的自由意志无法超越政治形态,并且被恰当的使用,那么大学生仍然将在原罪中堕落。

  大学之理念读后感3

  窗叔向我们推荐这本书的时候说要放在手边,时常翻翻。

  我要羞耻的说我的第一遍看得非常之艰难,总觉得哲学式的表达方式我还是领悟不来,这是一个要慢慢锻炼的过程,需要时常翻翻的过程。

  值得高兴的是,这样的费力还是让我有所收获的。而且是不浅的收获。我想以后还会时常翻翻,而第一次看的感觉应该会和以后再看的感觉十分不同,记下每次的感受,是否可以记录自己成长的轨迹?

  这篇,就是第一次的读后感吧。

  这四年半以来我对大学的教学方式进行过无数次的质疑,我质疑它为什么没有教给我我希望学到的东西,质疑它为什么没有教给我可以令我在社会上安身立命的本钱,质疑它为什么一定要我们写论文,为什么要把学术和教学纠缠在一起,质疑它为什么不能真正的培养出人才。质疑为什么新一轮的大学校长全部换成了行政人员。

  在阅读这本书之中,我时刻感到自己曾经的这些质疑有多么幼稚。

  大学应当是一个独立的,给予追求真理者一切物质的、精神的条件的地方。

  真正的大学生是一群抱有非功利目的的,对真理充满渴望,不断追求的人。而不是以找到一份好工作为目的的人。

  大学应是一个整体,是教师和学生的整体,是人文学科和自然学科的整体,是学术与教学的整体,大学,应是体现“统一性与整体性”之地。而不可将组成它的部分各个分离,假若不是研究的需要,严格意义上的分科也是不应当的。

  但是对于大学的质疑仍是不应停止的,且问以下几句,雅斯贝尔斯所提倡的。

  1、我们大学的精神是否是独立的?

  2、我们的大学有没有教给我们探索真知的方法?

  3、我们的大学是否将自己定位为为人类探索真知而设立的机构?

  4、我们的大学知道他们要培养什么样的人才吗?

  5、我们的大学有很好的处理学术与教学的关系吗?

  6、我们是让与学术无关的行政人员来治校了,可是这些人员是客观的吗?

  7、我们的大学允许异己的声音存在吗?

  8、我们的大学允许不利己的声音存在吗?

  综上所述,中国有大学吗?

  中国没有真正大学,但是又是否有真正的大学生在呢。

  大学理念的不能发扬,大学精神的缺失,恐怕责任也不都在大学。

  作为本应是渴望探索真知的大学生,我不能不扪心自问:

  1、你上大学究竟是为了什么?

  2、你的心中究竟有没有对真知的渴望呢?

  3、你为什么总是在抱怨大学而不自省呢?

  反复想着这些问题,在没有真正的大学的时候,若想产生真正的大学生,是件难事。但若你有着真正的大学生精神,真正领悟了大学之理念,哪里又不是你的大学呢?毕竟,雅斯贝尔斯也不得不承认,很多推动现实进步的成就,都是发生在大学之外的。

  从今天开始,在一个没有真正的大学的国度里做一个真正的大学生吧!

【大学之理念读后感】相关文章:

中国刑事诉讼新理念之探析论文12-31

理念决定方法,方法体现理念02-19

服务理念口号05-18

人本化理念大学教学管理论文04-24

学校管理理念04-02

教育孩子的理念09-18

佛教劝善理念研究12-07

智慧之花读后感15篇03-22

金庸之武侠小说读后感06-21

英国名校之华威大学12-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