没想到还会被要求写读后感

时间:2021-12-16 16:10:06 读后感 我要投稿

没想到还会被要求写读后感

情何以堪 ——读《历史深处的忧虑》   说到写读后感,似乎它早已成为了我中小学时代回忆的片段。前些天,特意在网上订了这本《历史深处忧虑》,当收到书的时候,随手翻开,便读了起来,不过说老实话,直到写这篇读后感时,我也并没有读完这本书,也恰恰是在这个时候我想动笔写下我的感受。 书的作者是一位华人(或者说是一对华人夫妇)作家,书的内容以书信的形式呈现在我们的面前。刚拿到书的那一刻,我是以一种窥探历史忧虑的心态打开这本书的。但读到“枪在谁手里”这一部分时,我失去的继续读下去的欲望,因为作者在“示好”,似乎成了某种广告,没有我所期望的建设性的意见与思考中,于是我草草地看了最后一部分暂时结束了同这本书的直接交流。或许我的想法是有些偏颇的,我希望过些时日我会再次翻开这书,看完剩下的部分。 我没有去过美国,所以对书中作者的描述,我没法做出准确的理性判断,只能有一些感性的认知。美国的法制、自由、民主,美国是一个法制的国家,他的国民尊重法律,会不惜一切代价去捍卫他们获得自由及民主的权利,他们有理想,他们不安于现状,他们也乐于奉献。这是作者呈现在我们面前的,起码是呈现在我面前的。当然,种种这些都是值得我们尊敬和反思的,这也是我们应有的一种见贤思齐的学习心态,但这些并不完全适合于你我。 每个社会都有它自己的文化,都有它自己的游戏规则,就像美国人追求的自由一样,每个社会的都有其选择自己历史认同的自由,文化没有好与坏之分,只有适合与否,但我们不会停止向别人学习那些好的适合我们的东西。无论从社会经济上还精神文化上,我们的社会现在都处在一个转型的'时期,人们似乎被极大丰富的物质世界给迷惑了,随之袭来的还有那些隐藏在物质世界背后的那些西方文化(有好的当然也有坏的),更使得人们无所适从,有的人走向了一种带有些许民族主义色彩的文化选择,还有相当多的人选择了走向西方。社会中似乎少了些追逐理想的氛围,多了些铜臭的气息,很多原有的价值观似乎也反过来了(如果你仔细留意身边的人们都在嘲笑些什么,你就知道我指的是什么了)。 过渡的时期总会有迷茫,无论是对于个人还是对于社会都是一样的。而这个时候难得是一种清醒、一种信仰,在看到西方国家丰富的物质生活以及所谓的先进文化的时候,我们是否也看到了他们身上那些真正值得我们的灵魂品质了呢? 作者在这本书的最后一章写到:“美国这样一个高度尊重个人生命,个人生活,个人意愿,个人意志,处处强调个人奋斗的社会,它的基础是人与人之间关系的相互尊重和宽容, 而不是冷酷的争夺。当然,我早就说过,在美国什么人都有,其中不乏有自私自利和唯利是图的人。但是,这并不是美国的基调。在美国,个人意愿和社会公德是相辅相成的,所以社会公德心在这个‘个人至上’的社会反而非常普遍。 “公共场所干净整洁,公共设施安全可靠,公共秩序井井有条。来美国几年,不仅没有看到公共场所的争吵,甚至没有看到过争先恐后。刚从国内来的人,出去购物游览,在排队付钱,上车等等时候,都会让同行的家人或朋友不断关照,‘等一等’,‘别抢先’。我们在国内已经习惯了抢先,不抢先就上不了车,买不到票;在这儿是要互相谦让的,争先恐后让人侧目,因为这不尊重别人。尊重个人生命,个人生活,个人意愿,个人意志,具体来说,要别人尊重自已,同时自己也首先要绝对尊重别人。 “尊重个人和社会公德,这种极其深厚,极其悠久,极其普遍的社会意识产生了一种共识,那就是人人都要遵守公平的“游戏规则”。在任何时候,做任何事情,‘犯规’是最要不得,最不可原谅的。这种共识是美国这样一个法制社会得以正常运作的社会基础。”而我们往往在这一问题上选择了“打破常规”,但这真的不是创新。我们总是说要向人家学习,但却常常只是学来了样子,真正的内容却被我们抛在的脑后。 还记得小时候很多人都会发自内心地讲,“前途是美好的,未来是光明的”,如今我依旧感性地坚信这一点,当然,谁都不会希望最后听到的,是那一句哀婉的感叹:“情何以堪!”

【没想到还会被要求写读后感】相关文章:

2013年留学澳洲签证不会被取消的要求09-15

写评语的要求04-24

写论文的格式与要求02-10

写事作文:真没想到08-26

没想到,真没想到03-25

没想到真没想到02-13

没想到,真没想到02-01

没想到真没想到01-31

没想到,实在是没想到01-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