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学物理教学参考》第11期读后感

时间:2021-12-16 16:49:19 读后感 我要投稿

《中学物理教学参考》第11期读后感

《中学物理教学参考》第11期读后感 ——教师的成长在于长期坚持的基于教与学的研究与积累 《中学物理教学参考》11期读了都快1个月了,一直想写点自己的感悟,以做记录。但都忙于各种事务,都没有记录下来。也导致11期被我反复阅读,但每次读都有不大一样的感悟。看来,好文章还是值得多读几遍的。 11期的好文章很多,如《提升教师教学能力是推进课程改革的保障》,单从这个题目上来,这就是中心论点。让看文章的读者一看到标题就知道这篇文章是想阐述什么问题。这篇文章的作者就是我们浙江省的物理教研员梁旭老师。可以说,我们的教育教学文章大多都关注于学生的发展,研究教师的发展相对较少。这篇文章详细地论述了教师的教学能力。从中可以发现,新课程对教师的教学能力的要求是相当高的。我们经常在埋怨学生,很少静下心来思考自己是否具备相应的教学能力。文章最后提到了教师的成长方向,梁老师指出“教师忽视了长期应该坚持的基于教与学的研究与积累,教师的成长失去了正确的方向。”可见,教师的成长还是在于长期坚持的基于教与学的研究与积累! 再如 周久璘老师写的《在“问题解决”中丰富学生的思维品质》。周老师以自己丰富的教学经验,通过大量的具体案例深入浅出的阐述了如何在“问题解决”中丰富学生的思维品质。其中给我印象最深刻的一点是不同的问题需要在不同的阶段呈现给学生。细想,这符合教学中的循序渐进原则,也符合最近发展区原则。但是正如周老师所指出的那样——我们有时把不同的问题在同一阶段呈现给学生,导致收效甚微,甚至“全军覆没”。正如周老师指出的:“问题呈现的时机决定问题解决的成效,决定意义建构的质量,影响学生思维品质提升的层次”。文章的案例和理论结合得很是完美,展现了周老师深厚的功底,文章的这种写法也值得我们学习。 《“元问题”及其在物理教学中的应用》一文独辟蹊径地对如何培养学生提出问题的意识进行了深入研究。如何培养学生提出问题的意识的相关文章不少,但这篇文章有所创新、有所突破。作者类比心理学中“元认知”概念,提出了“元问题”的概念。我想,我们一线教师并不缺少实践案例,但如何把实践与理论结合起来,甚至把实践上升为理论,却是我们所欠缺的。看来,我们还得加强教育教学理论的修养,只有这样,才能写出实践与理论结合得较好的文章。 习题研究是我比较关注的`栏目,11期习题研究中的《小议物理图象中的“转折点”问题》和《拔开“巧合”迷雾,凸显规律本质》很有新意。细想,作者能写出这么有新意的文章,还是在于长期坚持的基于教与学的研究与积累! 我们经常抱怨自己写的文章编辑看不上,也抱怨别人发表的文章写得也就那样,甚至经历了几次稿件被拒就不再反思、总结、提升。细想,这些想法和做法都是不对的。只要静下心来研读别人的文章,你会发现那是他们的长期坚持的基于教与学的研究与积累!试问:我们的基于教与学的研究与积累有多少?有多长时间的积累和沉淀?  

【《中学物理教学参考》第11期读后感】相关文章:

《中学物理教学参考》第10期读后感03-06

关于中学物理教学的论文08-31

中学物理说课稿《法拉第电磁感应定律》01-01

试谈中学物理教学的艺术01-20

中学物理教学中正迁移的实现01-20

中学物理教学中正迁移的实现01-20

多媒体中学物理教学论文09-02

在中学物理教学中实施动态分组教学09-03

中学物理优秀说课稿《法拉第电磁感应定律》01-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