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录北京八十年代印象》读后感

时间:2021-12-16 17:12:49 读后感 我要投稿

《实录北京八十年代印象》读后感

最近一直在忙胶片的事情,所以文字写得就少了。本来想利用假期,整理一下我对摄影的认识,可是,一坐下来还是发现杂乱的很,难以形成体系。绝望之余,倒是暗自庆幸,也许,思想没有被格式化,反倒让自己的摄影少受一些禁锢。即使摄影家侯登科也说过类似的话,我算是扯虎皮拉大旗,聊以自慰吧。 其实,作为一个业余的摄影者,有很多所谓职业摄影师所没有的优势。厄韦特不是说自己用职业摄影的水准做业余摄影的事情吗?其实职业只是谋生的手段而已,靠摄影吃饭和摄影本身的高下,实在是两回事情。有时候,保持一种业余的摄影姿态,反倒能保持一种平和的摄影心态。摄影说到底就是一种平静的观看实录。 最近读钱瑜、李健鸣夫妇的书《实录北京八十年代印象》就有这样的感觉。钱瑜是北京某报社的记者,几十年来他的业余爱好就是摄影。在物质生活频发的八十年代,他从菲薄的收入中挤出一大部分,用于购买摄影器材和各类冲印耗材,而且还搭进了大部分的时间精力。一周七天,周日拍摄、周一冲洗,周二印放,周三整理,周四编辑,周五归档,只有周六休息,他的摄影生活就像发条一样紧凑。为了冲印他把狭小的我是做暗房,为此妻子李健鸣不得不吃过晚饭就睡觉,她自嘲说:“好在我本来就爱睡觉”。 这种不可理喻的、殚精竭虑的、甚至劳命伤财的摄影难道仅仅是出于“爱好”?也许是妻子更善解人意,她眼中的钱瑜是一个不善言辞,笨嘴拙舌的人,除了摆弄相机胶卷,不苟言笑。或许摄影就是他的另一种表达方式。但每当问及他想表达什么,他又语焉不详。在我看来,这正是影像的特点,当语言能清晰的表达,我们还需要摄影吗?从某种意义上说,摄影就是对语言的弥补(或延伸)。就此来看,钱瑜的痴狂就变得合情合理了,摄影对于他来说,就是一种言说、陈述。这是每一个精神健全的人的.基本欲望和权力。 尽管,钱瑜从拿自己的摄影作品示人,但今天出于偶然,他的作品集结出版并被我们有缘阅读,我们还是看到了他非常个人化的观看之道,以及这种观看所具有的社会性和公共性。他所拍摄的往往是他认为即将消失的人、事、物。北京八十年代的世相、风尚、作派,折射的是中国社会转型时期的特质,但今天只是照片上散发出的一丝气息,这种气息勾起了经历过这个年代的人们的感伤和共鸣。历史就是这样的从我们身边悄然逝去。 作为一个业余的摄影爱好者,钱瑜所关注的是发生在身边的日常琐事,也许这就是业余者的专利和正途。当你保持一种业余姿态的时候,作品也就烙上了深刻的日常性印记。谁又能说吃喝拉撒就不是历史?它比宏大叙事更有质感和深度。 北京公园谈恋爱的男女青年。(注:八十年代的恋爱已经开始不限于“谈”了,肌肤接触虽然也会引来路人侧目,但是已见怪不怪。) 在公园里留影是当时非常小资的奢侈娱乐。这些不伦不类的场景被今天都市的外来务工者重复演绎。值得一提的是,当时的小汽车是常见的留影背景,满足了刚刚进入开放社会的国人的物质想象和虚荣。

【《实录北京八十年代印象》读后感】相关文章:

北京印象07-10

北京印象作文05-06

印象北京作文08-30

北京印象作文07-04

北京印象散文04-20

北京印象记作文10-07

写景作文 北京首都印象08-31

印象北京作文500字01-28

北京印象之四_小学作文09-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