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能承受城市之大-《消失的脚步》读后感

时间:2021-12-16 09:32:34 读后感 我要投稿

不能承受城市之大-《消失的脚步》读后感

《消失的脚步》看到这个题目,会让人想象这似乎是一篇小说,小时候曾看过《永不消失的电波》。其实这篇文章仅仅是我在《读者》上看到的一篇文章而已。 文章的开头便引用了皮埃尔.卡蓝墨的一句话“这样的城市非常乏味,它显示的是技术能量,没有灵魂”。由此引出此文的'写作对象——城市。 “小,即美好”——经济学家舒马赫曾经写过这样一本书。作者也由此联想到城市。作者认为城市之大削掉了人们的双足,脚步日渐枯萎,脚已经甚至根本不放到地上。点与点之间的遥远,让人们望而却步,换之以轮胎或者轨道。人们的身份也由“行人”转变为“乘客”。 第二部分,作者以北京为例,列举了北京之大给人们带来的负担。其中一个简单而深刻的例子,北京人每天平均乘车3小时,那是一种天天出差的感觉。作者的朋友调侃说“每天三小时,练书法,我早成大师了,下围棋,我早晋级八段了”看似调侃,但是确实这样,人们因城市之大,带来的交通问题确实成了人们的一种幸福的负担。 第三部分讲的城市之大带来的人的心境的变化。印象最深的是这部分结尾“城市不仅是一个地方,更是一种心态,一种生活方式的象征。选择一座城市就是投奔一种生活。规划一座城市就是设计一种生活。” 第四部分讲的是北京城市之大内之小即胡同。将长安街只适合阅兵和胡同内容之丰富和饱满作出了对比。让读者更倾情于后者。 文章的结尾作者主张“给双足一个有力的落点吧。脚,是用来走路的。否则,从肉体到精神皆有失足感” 读了这篇文章我一直有一个疑问。按照矛盾的双方彼此转换的观点,城市之大发展的极致时是否会向其对立面转化?也就是城市是否会发展越来越小?

【不能承受城市之大-《消失的脚步》读后感】相关文章:

消失的城市08-13

消失的城市作文08-29

不能承受太多的真实作文12-03

不能承受的生命之轻12-05

生物不能承受之重10-08

那些不能承受的轻与重作文08-25

生命中不能承受的痛 -资料01-01

不能承受的生命之轻简介02-09

上海不能承受的文化之轻08-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