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懂幼儿的思维》读后感

时间:2023-02-08 18:31:04 宗睿 读后感 我要投稿
  • 相关推荐

《读懂幼儿的思维》读后感(通用8篇)

  当看完一本著作后,大家心中一定是萌生了不少心得,何不静下心来写写读后感呢?你想好怎么写读后感了吗?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读懂幼儿的思维》读后感,欢迎大家分享。

《读懂幼儿的思维》读后感(通用8篇)

  《读懂幼儿的思维》读后感 篇1

  利用空余时间拜读了《读懂幼儿的思维:幼儿的学习及幼儿教育的作用(第3版)》,此书重点讨论有关幼儿早期行为模式(图式)的某些特点,并以大量的有关幼儿言语、行动、表征和思维的案例作为解读幼儿思维的证据,其目的在于分析幼儿复杂的行为背后的思维特性,说明幼儿是如何从周围的环境中学习的。 “能够对儿童构成挑战、能够扩展儿童的经验的主题和话题,能够丰富不同图式的不同的方式方法,都需要精心的计划。”我非常赞同这句话,曾几何时,班级环境布置是一线教师“埋头苦干”的一件大差事,每年为此付出了多少努力和汗水,只有老师心里清楚,而孩子的收获呢? 新《纲要》的学习和几年的'摸索,我已经慢慢对环境布置有了新的认知,布置的内容也从装饰性的风景改成了展示“幼儿课程、幼儿活动”的舞台,注重了幼儿的参与,但是由于空间的限制和思维的约束,孩子们的参与面不是很广。

  想起有一年执教大班,大班孩子的绘画基础一般都很好,积累了一定的绘画和手工的技能,于是我在和班主任布置主题环境时,有意识地在游戏区用线条和彩钉布置一个个简易的展示栏,展示的内容包括孩子的成功作品、未完工的作品、甚至可能的“失败”的作品,使孩子感受到真正的“一视同仁”;这样的展示便于孩子相互参观和交流,他们还会高兴地告诉父母,哪些是自己今天动手操作的成果,还有哪些没完成,明天要继续…… 根据游戏区内容,我们还鼓励幼儿大胆表达、自由涂鸦,用美术的方式留下一些相关的图画符号,丰富了活动空间,既起到一种帮助幼儿学习绘画、提高技能的教育目的又激发了幼儿参与活动的积极性。如在“宝宝发型秀”区域中,我们一起商议游戏布局,孩子们结合经验,发挥想象,先设计了一些新颖又充满童真的“造型秀”展示在墙上,让人眼前一亮,再精心画了价目表,图文并茂,很好地调动了游戏的气氛;在给花墙小卖部的商品标价时,孩子们也是花了很多心思,数字“8”的旁边用星星装饰,而“3元”却是被美丽的花朵包围的……真是充满童趣,美轮美奂。 当我们“用孩子的眼睛去看,用孩子的耳朵去听,特别是用孩子的心灵去感受””就会真正地了解幼儿,理解了童心,就“可以一起为幼儿创设具有挑战性的、使幼儿的思维和行动协调一致的、高质量的环境和课程”,从一个更高、更远的视角来全面考虑幼儿的教育问题,从而真正促进幼儿发展。

  《读懂幼儿的思维》读后感 篇2

  今天拿起这本书翻开一看,就被《译者的话》中的一段文字吸引,是这样写的:幼儿自有幼儿的思维,理解幼儿的想法和思维是教育的基础和前提。只有读懂他们的思维,我们才能扩展他们的思维。但是,去读懂幼儿的思维这往往不是一件容易做到的事。在生活中常见的现象是我们看见了孩子的行为。但是却看不懂孩子行为的意义。我们经常看到孩子在很长的一段时间里不断的重复做同一件事情,这些重复的行为在我们的眼里也许是“无聊的”毫无意义的。但当我们的视线追随他们的行为。我们也许会在他们看起来杂乱无章的行为中发现某些规律,这种规律就是“图式”。即一种反复出现的行为模式,通过这种行为模式,经验被同化并逐渐获得协调。图式是幼儿自爱各种情境中表现出来的行为和思维模式,它们反映幼儿的认知兴趣,体现着幼儿理解周围世界的努力。

  教育幼儿的成人必须时刻注意,幼儿能够发展成为一名非常有耐心的观察者,尤其是当成人给予他们足够的活动空间和时间的时候。如果我们总是以人为划分的“学科”为基础对幼儿进行分科教学的话,那么这种教学是很难奏效的,幼儿期幼儿如果能够玩弄水、沙、土等材料。他们就能通过这些中介物更好的形式有关这些自然材料的概念。现在,对幼儿完全的顾虑和城市生活已经限制了幼儿探索世界的自由,对幼儿安全幸福的担忧不仅包括对遭受污染的河流和海滩所导致的疾病的恐惧,而且也包括对绑架和虐待的恐惧。希望支持幼儿歇息的成人如分为世界上的万事万物设定一个安全的,精致的。然而是错误的界限。成人把广阔的海滩缩小为才盛在特别设计的容器里的少量的沙和水。幼儿往往被要求穿上围裙,以免把衣服弄湿。在保护幼儿的学习机会和让幼儿以自己的方式思考、探索方面,保护的环境中自由学习的机会。这个环境,必须尽可能减少对儿童安全的担忧而且做出的种种限制,我觉得非常有道理,也正是我们现在工作时所做和所一直担心的,是我们现下正走错误进行的模式。

  今天继续翻阅本书,看到这一章,我觉得启示良多,该章节是作者在一个幼儿园班级里进行研究,并阐述了幼儿对特定图式的探索是怎样引导他们探索和理解特定概念的。通过40名3-5岁的幼儿为期一年的观察后理解确定了幼儿所探究的一些概念,并列举了大量以数字和科学为基础的幼儿追随自己兴趣的例子,许多幼儿对物体是如何起作用以及他们怎样才能让物体的作用发挥兴趣。

  幼儿通过使用不同材料去包容物体或封闭空间(通过覆盖或围绕)来探索与容积、体积概念有关的活动。幼儿通过探索自然材料、建构工具,通过区角游戏和想象游戏发展有关容积和容纳的概念。

  (一)幼儿探索动态垂直图式时产生的特殊经验。

  (二)产生于动态旋转图式的特殊经验。

  (三)产生于覆盖和容纳图式的特殊经验。认为幼儿的学习确实主要源于幼儿的游戏活动,在此基础上活动的范围进一步扩大,在幼儿园,教师们所提供的具有一定广度和深度的经验能够对幼儿的思维提出挑战。教师和其他教育工作者有责任促进幼儿思维的发展,根据每个幼不同的能力和兴趣为其提供适宜的挑战机会。

  如何让幼儿通过获得直接经验来促进幼儿图式的发展,并借此发展幼儿对于数学和科学概念的理解的方式方法,说明了幼儿的动作、思维和言语是如何必然的与其概念和理解的发生、发展过程相联系的。处于动态探索发现活动中的幼儿的学习,他们是学习活动的积极参与者。有经验的专业教育工作者了解幼儿的学习方式,能够根据幼儿的学习模式来促进他们的学习,为他们提供大量的学习机会。这些探讨的内容有助于我们去思考应当为幼儿提供什么样的课程。首先要确保课程的广泛性、平衡性和相关性,其次用有价值的,幼儿感兴趣的内容丰富幼儿的思维形式,我觉得都非常有通道,值得我们深思。

  当我们的提问只是为了弄清楚学生不知道什么,这实际上是在浪费时间,而真正富有艺术性的提问,其目的.在于发现学生已经知道了什么,还能够知道什么。

  学习评价之所以能够扩展幼儿的学习,原因在于它首先能促进教学水平的提问。教师总是希望了解所有幼儿的某些发展方面,但如何让他们用开放的眼光看待幼儿,而不是带着有色眼镜来看待幼儿——因为在评估过程中,人们往往只关注或重视幼儿能力的某些方面而忽略其他方面,那么最终他们会发现,大部分幼儿是独立的,动态的学习者。

  评价必须成为教学的组成部分,它是幼儿完整的、连续的受教育进程中的一部分。因此有效地评价应当是所有成功的幼儿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儿童的学习纷繁复杂、内容丰富、种类繁多,时常让人惊讶不已,同时又如此充满热情。因此,如果早期教育工作者能够独具慧眼,捕捉到日日都发生的儿童学习。那么无论是谁,这对他而言都是一种莫大的荣幸。从某种意义上讲,观察和评价儿童的学习过程就是一种自我证明的过程。观察儿童可以开阔我们的视野,让我们发现儿童身上具有的令人惊讶不已的学习能力,同时也让我们看到儿童出生头几年对儿童整个生活的重大意义。而评价儿童的学习,就更能让我们发现更多的巨大的思考、思维、交流以及创造力。但是,观察的目的不仅局限在让我们惊讶于儿童的能力,对于早期教育工作者而言,更重要的是理解并且要真正理解他们到底看到了什么。

  幼儿教育工作者必须重视观察技能,观察不仅是确定幼儿学习效果的手段,而且也是确定幼儿学习模式与途径的手段。密切而系统的观察可以确定幼儿思维的脉络,确定他们的发展图式和兴趣。只有当教育将幼儿作为一个整体来看待时,才会对幼儿有更完整的了解。

  当成人与幼儿一起时,保持开放的心境去观察了解幼儿的行为意义和重要性。思考他们在做什么,听听说社会么,从中获得幼儿言行所表达的意义。以上这些正是我们现在教育过程非常重视的,同时也与我们目前所研究的课题同一思路,因此我感慨,受益良多。为我们的日常教学反思活动提供了借鉴,犹如一盏指路明灯,让我们看的更清楚、更细致、更透彻。

  《读懂幼儿的思维》读后感 篇3

  在寒假里,利用空余时间拜读了《读懂幼儿的思维:幼儿的学习及幼儿教育的作用(第3版)》,此书重点讨论有关幼儿早期行为模式(图式)的某些特点,并以大量的有关幼儿言语、行动、表征和思维的案例作为解读幼儿思维的证据,其目的在于分析幼儿复杂的行为背后的思维特性,说明幼儿是如何从周围的环境中学习的。

  “能够对儿童构成挑战、能够扩展儿童的经验的主题和话题,能够丰富不同图式的不同的方式方法,都需要精心的计划。”我非常赞同这句话,曾几何时,班级环境布置是一线教师“埋头苦干”的一件大差事,每年为此付出了多少努力和汗水,只有老师心里清楚,而孩子的收获呢?

  新《纲要》的学习和几年的摸索,我已经慢慢对环境布置有了新的认知,布置的内容也从装饰性的风景改成了展示“幼儿课程、幼儿活动”的舞台,注重了幼儿的参与,但是由于空间的限制和思维的约束,孩子们的参与面不是很广。

  想起有一年执教大班,大班孩子的绘画基础一般都很好,积累了一定的绘画和手工的技能,于是我在和班主任布置主题环境时,有意识地在游戏区用线条和彩钉布置一个个简易的展示栏,展示的内容包括孩子的成功作品、未完工的作品、甚至可能的“失败”的作品,使孩子感受到真正的.“一视同仁”;这样的展示便于孩子相互参观和交流,他们还会高兴地告诉父母,哪些是自己今天动手操作的成果,还有哪些没完成,明天要继续……

  根据游戏区内容,我们还鼓励幼儿大胆表达、自由涂鸦,用美术的方式留下一些相关的图画符号,丰富了活动空间,既起到一种帮助幼儿学习绘画、提高技能的教育目的又激发了幼儿参与活动的积极性。如在“宝宝发型秀”区域中,我们一起商议游戏布局,孩子们结合经验,发挥想象,先设计了一些新颖又充满童真的“造型秀”展示在墙上,让人眼前一亮,再精心画了价目表,图文并茂,很好地调动了游戏的气氛;在给花墙小卖部的商品标价时,孩子们也是花了很多心思,数字“8”的旁边用星星装饰,而“3元”却是被美丽的花朵包围的……真是充满童趣,美轮美奂。

  当我们“用孩子的眼睛去看,用孩子的耳朵去听,特别是用孩子的心灵去感受””就会真正地了解幼儿,理解了童心,就“可以一起为幼儿创设具有挑战性的、使幼儿的思维和行动协调一致的、高质量的环境和课程”,从一个更高、更远的视角来全面考虑幼儿的教育问题,从而真正促进幼儿发展。

  《读懂幼儿的思维》读后感 篇4

  刚拿到这本黄色的《读懂幼儿的思维:幼儿的学习及幼儿教育的作用》一书时,我就被它的书名所吸引。读懂幼儿的思维?对我们幼儿老师来说,每天都在和孩子接触,每天都在和孩子交流,但是我们对孩子到底了解了多少?我们对孩子读懂了吗?我们走进了孩子的世界了吗?这本书里面到底讲述了什么?从这本书中我能学到什么呢?带着这样的疑问和好奇我翻开了这本书。

  阅读目录,给我最大的感受就是此书的理论性一定非常强。但仔细阅读每一章,每一个内容,我又发现作者把理论的知识和一些具体的案例结合起来进行阐述,变得具体又不深奥,也让我们对此书有了新的认识。通过阅读,我了解了什么是图式?了解了图式对我们如何来发展幼儿的认知,对幼儿的影响和作用;通过阅读,我了解了幼儿的学习模式具有一致性、连续性、渐进性等特点;通过阅读,我了解了我们要为幼儿提供有价值的.、他们感兴趣的内容丰富他们的思维形式……

  在此书第三部分第七章中讲到《用故事丰富幼儿的思维》。我想作为老师我们都深有感触,不管是活泼好动还是调皮的幼儿,在听到故事后他们都会静下心来安静地倾听。因此讲故事听故事也成了幼儿园里一个每天必须的活动。那么在选择故事以及讲述故事的时候要注意些什么呢?从阅读该章节之后,我了解了以下几个内容:

  一、儿童文学作品的质量。

  1.一个好的文学作品对幼儿来说就像一剂良药,一袭温暖的风,能带给孩子们很多的感受和经验。因此书中告诉我们为幼儿提供的图书范围要大,因为这样才能包含更多的内容和知识,让幼儿有更多的机会来选择自己喜欢的故事。另外还要选择新近出版的图书。我们说新的东西是时代的发展需要,也是孩子发展的需要,它能代表一种新的理念。

  2.对幼儿来说什么是最好的书?我们说早期教育应当为幼儿提高最好的文学作品,但是定义什么是“最好的”并不容易。质量是一个个体化的概念,像美一样,不同的人有不同的审视美与质量的眼光。因此书中说到:对能丰富幼儿的经验的书是重要的;能奠定幼儿教育早期读写经验的基石,对幼儿提供极具影响力的形象和信息的图书也是非常重要的。

  3.图画书和活动书。图画书和含有精美手工的书能够激发幼儿设计并制作图书的欲望,还有的文本情节富于变化,对幼儿有较强吸引力的一些故事书也是非常好的。

  二、用故事来教学。

  幼儿可以从故事中学到很多东西,家长、教师和其他早期教育者常常寻找有希望帮助幼儿克服生活中的困难和面对时代挑战的书。好的故事可以向幼儿传递关于感情、社会、规则以及人际关系的想象与信息,能促进幼儿发展和思维活跃的丰富的营养,而且是一种必不可少的教学资源。在幼儿故事中,潜在着很多教育内容,如空间、位置、上下、旋转、围绕、旅行等等,因此对这些故事我们老师要从孩子的经验和能力出发,提取适合幼儿的价值点,选择合适的方法,让幼儿在故事中获得经验,提升情感。

  读书要慢慢读,细细品,读完之后要学会思考,我想只有这样的读书才能让我们在书中获取知识,把理论运用到实际中,才能让我们读懂幼儿,走进幼儿,做个会读会听的好老师!

  《读懂幼儿的思维》读后感 篇5

  《读懂幼儿的思维》是一本关于幼儿图式理论的研究与实践运用的重要着作。贯穿这本着作的重要主题是把幼儿看作有能力的、严肃的学习者与思考者,它引领着我们踏上理解幼儿探索和游戏的意义、发现幼儿的思维、深入他们丰富的内心世界的旅程。

  读完此书,给我印象最深的有两句话。“只有读懂幼儿的思维,才能扩展他们的思维。”“如何才能满足群体中个别幼儿的学习需要。”

  一、只有读懂幼儿的思维,才能扩展幼儿的思维。

  幼儿是天生的学习者,他们总是在积极地适应环境,用自己的方式方法去认识和理解周围的世界,总是努力地去弄懂他们所遭遇的每一件事情,运用他们已有的经验去理解,建构自己关于周围世界的理论。幼儿自有幼儿的思维,理解幼儿的想法和思维是教育的基础和前提。但是,去读懂幼儿的思维往往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在生活中常见的现象是我们看见了孩子的行为,却看不懂孩子行为的意义。当我们的视线追随孩子的行动,我们也许会在他们看起来杂乱无章的行为中发现某些规律,它们反映的正式幼儿的认知兴趣,体现的正是幼儿理解周围世界的努力。本书提到的图式理论就告诉我们,作为一名教育工作者,我们的首要目标就是寻找幼儿自发思维与行为的'共性与连续性,即寻找幼儿思维的图式和发展顺序,通过连续的观察、记录和对幼儿的行为进行分类整理和分析后,为理解幼儿思维提供一个理论框架。我们要做的是挑战幼儿的思维并扩展他们的学习。当幼儿表现出特别兴趣时,我们应当为其提供一系列有吸引力的、富有刺激性的、能以特定的方式扩展他们的思维的经验。

  二、如何才能满足群体中个别幼儿的学习需要。

  每个幼儿都有自己的学习风格,他们的学习方式是其学习风格的组成部分。图式理论为幼儿教师解读幼儿的思维和需要提供了一把钥匙。这与我们平时所说的要注重个体差异关注的是同一理念。尊重个体差异的教育决不等于个别儿童教育、精英教育。每名幼儿都是独一无二的个体,我们应该以积极乐观的态度、赏识的眼光、鼓励的语言来对待每一个孩子。

  1.通过丰富的活动和环境来创造机会和条件,使幼儿的个体差异得以充分的表现。在解读幼儿这个环节中,教师不应是被动的,幼儿发生了什么才了解什么。而应是主动的,通过丰富的活动和环境来创造机会和条件,使幼儿的个体差异得以充分地表现。

  2.开展活动时,有意识地通过开放的问题了解幼儿原有经验和水平。

  3.站在孩子的角度,去理解他们的想法和感受。教师只有深刻解读幼儿,了解幼儿行为、语言背后的想法和感受,发现他们真正的需求,才能实实在在落实有效的教育行为。

  《读懂幼儿的思维》读后感 篇6

  “婴幼儿是天生的学习者,掌握环境和征服世界是他们与生俱来的本能和驱力。”本书译者开篇的一句话,让我感触良多。是啊,既然幼儿本身就是学习者,所以如何来为幼儿创设一个良好的环境,促进他们的主动学习,从而建构自己的知识经验,就成了我们老师们的一个首要任务。如何做好这一点,就要靠我们的细心与用心。

  一、 细心去发现。

  在很多游戏中,具有很大自由度的自主游戏,一直是幼儿们的最爱,在自主游戏中,孩子们可以充分发挥自己的自主性,自由地玩乐,从中获取着自己需要的知识经验。正如本书第5页中“8 岁卡门和7岁约翰之间的对话”,其实事情的越因很简单,就是他们俩帮玩具娃娃洗澡与洗玩具娃娃的衣服。对于很多人来说,这是一件很平常的事,但是笔者却捕捉到了这一细节,在关注他们的对话中,发现孩子们其实是一种有目的、合作的玩,他们在其中不仅交流自己已经获得的知识,还能一起用所得的知识解决实际中碰到的困难,其中有假设、有实践、有结论。而这种发现,就能很好地帮助老师建立对孩子自身经验的认识,不断创设有利的环境,从而帮助孩子们在此基础上进行进一步的提升。可见,孩子们的学习远处不在,关键在于老师要具有一双慧眼,不断发现孩子们的自主学习,从而做好自己“支持者”的角色。

  二、 用心去引领。

  老师在发现孩子们的自主学习与兴趣点后,如何来进行引领,则又是一项关键。在这其中,老师首先要进行分析选择,选取其中有价值的点,来进行进一步的生成活动。因为孩子毕竞是孩子,认知能力差,是非观念不清晰,盲目地随着幼儿走,就失去了老师的引领作用,也会让孩子们走入误区。如本书第4页中“6岁艾沙卡的故事”,老师在得知艾沙卡洗汽车的发现后,敏感地捕捉到了其中的价值,从而设置了一些场景,来引导艾沙卡进一步的实验。虽然学习并不是在学校开始、在学校结束的,但和妈妈洗车的经验开启了艾沙卡的思维之窗,而老师的引领与帮助,通过在学校和同伴们一起进行的活动,艾沙卡的经验进一步获得了扩展,这其中,老师的引领作用就是其中的关键。

  细心去发现孩子们的生活与游戏,用心去引领其中有价值的点,那么我们老师就能真正读懂孩子们的思维,与他们靠得更近,真正做好我们“孩子学习的支持者、引领者与合作者”。

  新型的教师角色定位——读《儿童的一百种语言》有感

  寒假里接着继续暑假没看完的书《儿童的一百种语言》,看到第十章节之后又所感悟:对瑞吉欧教育来说,教师的角色既不是母亲、也不是一般意义上的同伴,而是“以专业的眼光赋予学习者和学习以价值的人”( f.霍钦斯语)。在瑞吉欧的教育者那里,教师支持儿童的学习并不简单地表现为“传道、授业、解惑”。把知识呈现给儿童或回答他们的问题,并不是教师的主要任务。当孩子出现问题时,帮助他们自己发现答案比前者重要得多。

  因此,幼儿教师要做到始终是“新”,这个“新”不是“专业知识与技能”的更新,而是在教学活动中教师角色定位的“更新”。新型的教师角色定位。在有关介绍瑞吉欧的文体中,大致对瑞吉欧的教师的专业性作了如下描述:

  ①促进儿童在认知、社会、情绪、创造力和身体各方面均衡地学习;

  ②班级管理;

  ③学习环境的设计与布置;

  ④提供儿童适当的保育与辅导;

  ⑤行政事务上的沟通与协调;

  ⑥追求自我在专业上的成长。在分析了教师在瑞吉欧课程发展中的作用后,我想用这样的语句来形容比较贴切:“教师是幼儿的伙伴、倾听者;是支持者、引导者;是学习者、研究者。

  另外瑞吉欧教师的工作都能做到多、细、深。多是指观察得多,记录得多,对于幼儿的一举一动都观察得非常仔细,有很多的项目的策划也是从观察中得来;细是指不仅观察地细而且研究地也非常的细,比如:海蒂是个4岁大的孩子,她不喜欢看到汤姆老师的脸上戴着一个和实物一般大小的丽莎老师的面具。海蒂告诉汤姆:“你不可以这样子,那是丽莎的名字。”教师就将这句话记录下来,并认真研究海蒂抱怨的真正的含义?4岁孩子无法分辨代表物品的文字与代表的文字之间的不同,

  海蒂把所有的字当作是代表物品的象征符号,所以她用“名字”来代表“脸孔”这是她的认知,研究了以后,教师就能站在一个更好的位置去协调和建构她的进展。深是指教师在规划组织时,能引导幼儿向更深的内容进行挑战,如:有一组幼儿对于窗外高大的向日葵感到兴趣,他们十分惊讶向日葵里头竟然有这么多的种子,教师觉得向日葵的花应该在幼儿的记忆中长久保存,便提议幼儿用纸与彩笔制作一朵开花的向日葵。这些画成功地完成了,幼儿在画中注意到每一颗小种子,老师与小朋友都同意这个画画活动增加了他们对从没注意过的细节的变化。

  但教师还是觉得活动比较狭隘,她询问幼儿为何对于向日葵的种子感到惊讶,幼儿回答说他们记得在6星期前种的向日葵子,而现在向日葵花的种子就象当初他们种在土里的一样。于是教师又建议幼儿画出这些种子是如何产生的,也就是画出他们无法观察到的,画出他们认为种子在向日葵里产生的步骤。结果幼儿画的画五花八门,表现了幼儿的.才智,突显了幼儿的想象能力。

  用唯美的灵魂去锻造完美的心灵

  自从在两年前拜读了苏霍姆林斯基的《给教师的一百条建议》一书之后,我对他的教育理念充满兴趣,一种追探的愿望十分强烈,陆陆续续读了他的几本书,《把整个心灵献给孩子》这本书,对我的教育工作有很大的启迪。尤其是一个个小案例给我提供了教育的对比,如同一面面镜子能映照出教育的差距,折射出有效的教育途径,也透视出我的教育反思点和教育的方向,下面就对比事例谈谈我的感想。

  事例描述:一天早晨,苏霍姆林斯基在校园里散步,看到幼儿园一个4岁的女孩摘下了校园的花房里新开的最大的一朵玫瑰花,从容地向外走。苏霍姆林斯基很想知道她为什么要摘花,就弯下腰亲切地问:“孩子,你摘这朵花是送给谁的?能告诉我吗?”小女孩说:“我奶奶病得很重,我告诉她学校里有这样一朵大玫瑰花,奶奶不相信,我现在摘下来送给她看,看过后我就把花送回来。”苏霍姆林斯基的心颤动了,他带着小女孩,从花房里又摘下了两朵大玫瑰花,对孩子说:“这一朵是奖给你的,你是一个懂得爱的孩子;这一朵是送给你妈妈的,感谢她养育了你这样好的孩子。”

  情景对比一:一天早晨,我在上班路上,看见一位老奶奶搀着一位小孙子正从我家楼下经过,老奶奶看见花坛中有一棵月季花树上盛开真粉色的月季花,一边走一边对小孙子说:“奶奶去摘一朵,你拿到幼儿园。”小孙子说:“老师说:‘公园的花不能摘,大家要爱护。’”老奶奶说:“老师又没看见,你对老师说自己家的,不就行了。”说完,老奶奶就摘下了其中开得最大、最艳的一朵。我亲眼见证摘花经过,却没有上前阻拦和教育,只是在思考着一个问题:“教师的教育价值究竟是什么?只是纯粹的课堂或是口头文化还是应该体现在教育波及的整个生活?”在这个事例面前我是一位教育无为者。

  情景对比二:在艺术主题活动《秋》的活动背景下,小婕带来了香扑扑的桂花,整个班级弥漫在甜滋滋的桂花香中,大家感受到很温馨和甜蜜。

  小忆低声说:“这个花我看见在滨河花园摘的。”小婕的脸一下子暗沉,斜眼看着小忆。眼神中仿佛说:“谁让你说的!”我相信小忆的话,因为他是小婕的邻居,他们又是好朋友。听后,我了小婕花真正来源,小婕不置可否。这时,老师采用说教的口吻说:“小婕把花带到幼儿园,说明她有关心班级,爱同伴的心意,但这种行为对不对?为什么?”接着说:“如果有了这份心意,最好怎么做合适呢?”

  又接着说:“公园里的花是公共绿地,大家要爱护,才能美化我们居住的环境。”

  三个相似的事例,却折射出不同教育理念下三种不同教育行为,也反映出不同儿童观影响下的教育行为,虽然只是很普通的事例,却发人深省。我的教育起点在行为规范的本身,是幼儿耳熟能详的、条条框框的规则,缺乏人性和情感性,显得比较生硬和枯燥,以说为主,老师常常有这样的感叹:“孩子说说都会、听听都懂、就是做做脱轨。”第二个教育无力的案例就是这种教育方式下的产物。而苏霍姆林斯基的教师却意味深长,让教育者记忆终身。苏霍姆林斯基认为:没有什么比人更重要的了。教育学当成一门“目中无人”的学科,他谈论的中心始终是人,人的思想、人的智力、人的情感。教育是帮助人成长的学问,具有强烈的社会性、情感性。教师是学校教育的主要承担者,更需要有唯美的灵魂、高尚的道德、资深的专业文化,富有生命力和情感化的教育方式引导孩子、教育孩子、在生活教育情境下锻造他们完美纯洁的心灵。

  《读懂幼儿的思维》读后感 篇7

  读书笔记是大家平时在读书时把自己的读书心得,内容鉴赏,探讨主题,评论人物,评品语言或者读后感记下来,也可以摘抄下你感兴趣的精美语句,语段,词语。下面是小编精心为大家整理的读书笔记摘抄感悟,希望对大家有所启发和帮助。 一直以来,都有一个愿望,真希望自己能重新回到童年,因为那样我就会知道我的孩子们喜欢什么,他们在想些什么,他们到底需要什么,翻开《读懂幼儿的思维》这本书,似乎把我的这些疑问都解开了,婴幼儿是天生的学习者,掌握环境和征服世界使他们与生俱来的本能和区里,从出生起,他们就在积极地适应环境,用自己的方式方法认识和理解周围的世界,他们总是想努力地弄懂他们所遭遇的每一件事情,运用他们已有的经验来理解它们,建构自己关于周围世界的理论,幼儿自有它们自己的思维,唯有读懂他们的思维,我们才能扩展他们的思维。

  这本书和我们讨论了如何和幼儿一起工作的问题,如何促进3—5岁幼儿的.高水平的思维和行为等问题,书中除了运用了一些理论的知识,还用了一些生动的事例,能加能够帮助教师及时反思,并理解幼儿的思维。在第七章中提出了用故事丰富幼儿的思维,书中提到了“儿童早期接触的故事可以帮助他们扩展思维,增长见识,并促进其情绪情感的健康发展。幼儿可以从故事中学到很多的东西,家长、老师和其他早期教育者常常寻找有希望帮助幼儿克服生活中困难和面对时代挑战的书”。

  故事教学是幼儿园语言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由于故事本身具有主题单纯、内容浅显、情节生动、富有儿童情趣等特点,成了幼儿接触最多而又非常喜爱的一种文学形式。

  在故事教学中尝试让幼儿拥有质疑的意识、敢于质疑、学会质疑,能有效地启发幼儿思维的创造性,更能体现教学的多元性、个体针对性和发展的多样性。如故事《猴子和水牛》,先给孩子设置一个焦点问题:河对岸有棵桃树,猴子和水牛谁能吃到桃子,为什么?请幼儿分组讨论,教师每组认真倾听,从中了解每位幼儿的思维能力。如果只说猴子或水牛能吃到桃子的幼儿,说明其幼儿思维方式表现为“客体中心化”,不能同时从两个角度思考问题。思维过程是“单维扫描”,而未形成“双维扫描”。在教师的正确引导下,幼儿获得正确答案,猴子和水牛必须互相帮助才能吃到桃子,幼儿学会了从两个角度思考问题,形成“双维扫描”。再如在《卖火柴的小女孩》这一次语言活动中,当我利用课件,带领幼儿欣赏完一遍故事后,请幼儿针对故事进行提问时,幼儿们争先恐后,纷纷举手提出心中的疑问:“为什么小女孩出来卖火柴,却没有人买呢?”“为什么她奶奶死了还会出现呢?”“为什么她死了脸上还露出微笑呢?”“她的爸爸为什么要打她呢?”……一个个精彩的提问,引着大家共同讨论探索,让幼儿们深深地感到小姑娘是那么的可怜、可悲,幼儿们多想伸出自己温暖的小手去帮帮她呀!

  有人说得好,“人类没有想象,如同鸟儿失去了翅膀”。孩子的思维充满想象,他们的生活充满神奇,质疑使故事教学魅力无穷。在故事教学中帮孩子播一颗质疑的种子,让孩子展开想象的翅膀,带着闪亮跳动的思维火花,和儿童故事真情相约。

  《读懂幼儿的思维》读后感 篇8

  寒假期间,我利用空闲时间拜读了《读懂幼儿的思维》中第三版“幼儿的学习及幼儿教育的作用”,这本书重点讨论有关幼儿早期行为模式的某些特点,并以大量的有关幼儿言语、行动、表征和思维的案例作为解读幼儿思维的证据,其目的在于分析幼儿复杂的行为背后的思维特性,说明幼儿是如何从周围的环境中学习的。

  在这本书中,我十分赞同这句话“能够对儿童构成挑战、能够扩展儿童的经验的主题和话题,能够丰富不同图式的不同的方式方法,都需要精心的计划。”记得以前,班级环境布置是一线教师“埋头苦干”的一件大差事,不知为此付出了多少努力和汗水,只有老师自己心里最清楚,但孩子有多少收获呢?通过对新《纲要》的学习和这几年的不断摸索,我已经逐渐对环境布置有了新的认知,布置的内容也从装饰性的改成了展示“幼儿课程、幼儿活动”的舞台,注重了幼儿的参与,但是由于空间的限制和思维的约束,孩子们的参与面不是很广。记得有一次(大班阶段),我和配班老师布置主题环境时,有意识地在游戏区用线条和彩钉布置一个个简易的展示栏,展示的内容包括孩子的成功作品、未完成的作品、还有可能的“失败”的'作品,使孩子感受到真正的“一视同仁”,这样的展示便于孩子相互参观和交流。根据游戏区内容,我们还鼓励幼儿大胆表达、自由涂鸦,用美术的方式留下一些相关的图画符号,丰富了活动空间,既起到一种帮助幼儿学习绘画、提高技能的教育目的又激发了幼儿参与活动的积极性。如在“美美发屋”游戏中,孩子们结合经验,发挥想象,大胆设计了一些五彩缤纷又别具一格的“美发”展示出来,让人眼前一亮。

  当我们“用孩子的眼睛去看,用孩子的耳朵去听,特别是用孩子的心灵去感受””就会真正地了解幼儿,理解了童心,就“可以一起为幼儿创设具有挑战性的、使幼儿的思维和行动协调一致的、高质量的环境和课程”,从一个更高、更远的视角来全面考虑幼儿的教育问题,从而真正促进幼儿发展。

【《读懂幼儿的思维》读后感】相关文章:

关注幼儿思维的迁移现象10-06

如何发展幼儿数学思维?12-08

顺向思维、异向思维和反向思维12-10

思维10-25

论系统思维(三):整体思维与分析思维相结合12-10

哲学思维中的抽象思维和形象思维12-10

思维认知与翻译-以概念思维与形象思维为视角12-08

妈妈如何读懂幼儿体语02-18

培养幼儿的抽象逻辑思维的办法04-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