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鸿章发迹史》读后感

时间:2021-12-18 20:09:10 读后感 我要投稿

《李鸿章发迹史》读后感

《李鸿章发迹史》读后感

2011年3月30日至4月10日,通读了汪衍振先生的大作《李鸿章发迹史》上下册,读后颇多感触,今写下来,与大家分享。

《李鸿章发迹史》读后感

1、李鸿章不容易,慈禧太后不容易,后期的大清朝更是不容易。清朝后期,从1840年至1911年清朝结束,真是多事之秋,内忧外患,内有太平天国运动、捻军起义、义和团运动等,外有中法战争、中日甲午战争、八国联军侵华战争等,在此情况下,大清国居然延长了71年寿命。大清朝真是不容易啊。幸亏有曾国藩、李鸿章等一批中兴之臣保驾护航。

2、解放思想,对外开放,学习西方的先进科学技术,时至今日,仍然十分重要。当年,福建巡抚刘铭传在李鸿章的支持下在福建修铁路,铺好的铁路都被老百姓拆毁,火车头被人浇上狗血。可见,当时国人的思想是多么的愚昧落后。曾国藩提出了"开民智",开民智是何等的重要。曾国藩、李鸿章大兴洋务,学习西方的先进技术,受到了很大的阻力,有的成功了,还有许多不为大臣们和国人所支持、理解。联想到今天,部分国人的思想仍然保守、落后。可见,总设计师提出的解放思想的思想路线是何等的正确。我们要坚定不移地贯彻下去。对外开放,学习西方的先进科学技术,时至今日,仍然十分重要,是国家的国策!

3、开明的慈禧太后。慈禧太后能够重用李鸿章,并且,李鸿章的许多好建议如设电报局、架设电线、派留学生、建海军、开矿等被一一采纳并执行。可见。慈禧太后还算比较开明。

4、中日甲午战争失败的原因。慈禧太后和满大臣为防范汉人,不想看到淮军、海军强大。(他们这样做,恰恰害了自己,害了大清朝。让小日本得利。)慈禧太后挪用了海军衙门七百万两银子用来修颐和园。中国的陆军装备太差,使用的是被别国淘汰的.枪械。北洋海军用的几乎全是演习弹。李鸿章想用海军衙门七百万两银子购买兵船,想把北洋陆军手里的枪械全部更换掉,想为海军购进一些炮弹,结果都不准。钱被挪用了。北洋海军成了只能吓唬人,而不能打人的摆设。怎能不败?

5、李鸿章是晚清著名的外交家,他切实维护了国家利益。

举例一:中日《马关条约》签订前,日本要求中国割让台湾、澎湖列岛和辽东半岛。李鸿章不甘心割让如此多的土地,于是他约见了俄国、德国、法国驻日公使,向他们透露了内情。李鸿章当时是这样想的:辽东半岛不仅是俄国通商的主要地区,也是法国和德国通商的区域,李鸿章想利用列强均想在中国得到利益这一贪婪的心理,通过列强之间的争夺,达到保住辽东半岛的目的。结果李鸿章的目的达到了。(而当时光绪帝已要求李鸿章快速答应日本提出的割地条款,即皇帝都同意了,而李鸿章不同意,他把国家的损失降到了最低。)

举例二:《辛丑条约》签订前,八国要求中国赔款是十七亿五千万两银子,年息六厘,分十年还清。经李鸿章据理力争,议成赔款四亿五千万两银子,分三十九年还清,年息四厘。

2011年4月10日

【《李鸿章发迹史》读后感】相关文章:

李鸿章10-25

李鸿章故居10-25

走进李鸿章作文05-04

李鸿章大杂烩的来历01-16

论李鸿章_650字08-02

「作文」《李鸿章》读后感08-13

李鸿章传的读书笔记(精选5篇)04-22

李鸿章的另一面作文05-04

略论西门庆及其发迹史 - 毕业论文02-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