替天行道--《水浒传》读后感

时间:2021-12-28 10:32:13 读后感 我要投稿

替天行道--《水浒传》读后感

从小便听着长辈们讲传说中"梁山好汉"的故事。从前有一群好汉,由于受不了朝廷的压迫,*上了梁山--据说带头的是个叫宋江的山东人。他们浑身是胆,忠诚勇冈冬留下了一段段不朽的传奇故事。这些人们口耳相传的故事,便是《水浒传》的前身。在历代封建独裁统治者眼中,造反都是不道的,"造反"者都是杀人纵火、面目狰狞的牛鬼蛇神,但施耐庵的《水浒传》却反其道而行,为那些所谓"造反"者树碑立传,并渲染他们豪侠仗义、除暴安良的英雄壮举,使他们成为读者心目中的英雄人物。《水浒传》里的英雄们,"忠义"二字是他们共同的特点。可以说,"忠义"这个词,在他们身上得到了最好的体现。"义"是正义。在那个黑暗腐朽的封建时代,民不聊生,于是便有了《水浒传》中的一百零八位英雄,有了那个让天下英雄豪杰们心驰神往的乐土--水泊梁山。那里的英雄们多半是走投无路,上这里落草为寇,这也影射了当时黑暗的社会现实。比如鲁智深,他慷慨直爽,疾恶如仇,敢作敢为。为了救金氏父女,三拳打死了郑屠,犯了血案,无可奈何地躲身寺院,做了和尚;为了救林冲,受高俅*,连和尚也做不成了,只好落草辗转上了梁山。杨志是"三代将门之后,五侯杨令公之孙"。他的生活目的在于"一枪一刀,博个封妻荫子,也与祖宗争口气"。当他失陷花石纲,丢了官时,仍没有放弃向上爬的想法。他积极采取贿赂的手段,企图恢复原来的官职。当受到梁中书欣赏和提拔时,感激涕泣,要死心塌地在他的门下做军官。直到失陷生辰纲,生命受到威胁时,才亡命江湖、逼上梁山。"义"是忠义。《水浒传》中一百零八好汉们为兄弟,为朋友赴汤蹈火,两肋插刀,就只为了一个"义"字,为人民除暴安良,出生进死,也只为一个"义"字。李逵为了宋江的恩情,每场战争都冲在前面,他那对板斧正是他直爽、天真的性格的缩影。打败方腊后梁隐士马损失巨大,宋江一手筹划的梁山终极还是毁在了他自己手上。李逵仍然尽对地信任松江,即使在喝下宋江给他的鸩酒时,他也丝毫没有怀疑宋江。一个"义"字固然只有简单的三笔,有时却要用一个人的生命往写。在现实生活中,给人小小的`帮助几乎谁都可以做得到,但救人于危难之中却不是谁都可以做到的。由于它需要有相当的勇气,甚至是一命换一命的决心。固然这场大张旗鼓的农*动终极还是失败了,无论是否真的有梁山,那片令天下豪杰们向往的地方,但是施耐庵的《水浒传》让我们在黑暗中看到了光明,看到了希看。无论是怎样的社会,都存在着那样一群敢爱敢恨,追求正义与光明的可爱的人。"不能由于厌恶黑暗而躲避光明",哪怕这只是一爿小小的亮光,也足够看清自己,看清这个世界。

欢迎大家评论,回复的猛烈些,大家一起交流!

替天行道--《水浒传》读后感

【替天行道--《水浒传》读后感】相关文章:

替天行道,可歌可泣(《水浒传》读后感)02-10

水浒传水浒传读后感04-09

水浒传读后感 -水浒传读后感01-01

水浒传读后感1 -水浒传读后感01-01

作文 读《水浒传》有感 《水浒传》读后感07-29

打虎英雄武松——《水浒传》读后感 -水浒传读后感01-01

《水浒传》09-12

《水浒传》读后感400字:水浒传中的人物故事11-16

水浒传读后感01-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