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1月读后感

时间:2021-07-16 08:07:27 读后感 我要投稿

2012年01月读后感

漂泊经历 人生砺炼

   文/徐瑞森

2012年01月读后感

  我笔下的主人公是中国作家协会会员、内蒙古大学2009级文学研究班学员、内蒙古自治区乌兰察布市集宁区作协副主席郝秀琴,我要撰写的读后感是作家郝秀琴《参商情缘》、《血之梦》、《六合琴声》、《漂泊羊城三部曲》等诸多作品中的《漂泊羊城》第一部。

  这部书从体裁上说,是我有生以来所读书籍中体裁独特、手法创新、最感动灵魂的一部作品。说实话,当我读这部书时,我不至一次为之动容。虽然场面不是在叙述战火纷飞的年代,虽然没有商界几个对立双方的明争暗斗,虽然没有几个主配角的情感厮杀。但却让我心灵一次次经受洗涤,内心不至一次试问这个社会,章章节节留给我无比厚重而庞大的令人深思与遐想的空间。

  说作品体裁独特,是因为作家大胆使用第一人称——我,看似是一篇篇散文漫记,其实故事与故事之间段段相连,环环紧扣,真实有序地记录着作家漂泊他乡的艰辛和无奈、勤奋和奔波、自尊和理性、观察和包容的精彩画面。记录了对儿女的厚望和挚爱、鼓励和鞭策,演示和塑造了母爱的化身。记录着广州风俗习惯、饮食文化、用餐方式、消费观念、生存环境的点点滴滴。

  说手法创新,是因为作者似乎在记录从离开家乡到广州漂泊、从寻找工作到几次尝试、从边求职到边写作诸多不平凡历程。恰恰就是这一过程,椎骨洗髓地反映和刻画了一个时代,反映了一个时代文学女性的艰难程度,刻画了一个时代文学女性在人生选择和文学创作上的别样风采。作品脱离了传记的束缚,以议论加抒情的方式,深化着每个事件的来龙去脉,揭示着事物的本来面貌。更值得注意的是,作家以北方人的.视角,以一个来自乌兰察布大草原作家的思维,审视着完全不同文化地域和文化层面背后的真实。是作家与新面孔视觉上的交溶,是北方人与广州人生活方式的对话,是南北文化背景的相互碰撞,是心灵深处的隐喻和纠葛,是对现实社会人情冷暖的无情揭露。

  我知道,《漂泊羊城》很可能有好多人没曾读过,但这不怕,只要你能有幸读到,你一定能体会到我读书时的感受,也一定能产生与我一样的共鸣。我用研读《史记》和《论衡》时才有的咬文嚼字来品读《漂泊羊城》,宁愿流着泪生怕落下某一个细节,生怕落下某个关键的词句。甚至说,我不是在读书,而是跟着一位漂泊的女人在浏览大千世界,在识别鲜红人生足迹的条码,在攀登人生理想的顶峰。她的文字在我眼里处处燃烧,她的话语在我心潮不断沸腾,她的经历是在向读者倾诉。燃烧的火焰照亮了她所走过的路,干净、纯洁、执著、刚毅、顽强、慈爱……。她的倾诉道出了人生价值的真正含义,文学、理想、理性、奋斗、挑战、尝试……。所以说,她的人生砺炼给人以启迪,给人以思考。漂泊的经历在作者看来是无奈的,然而在我的眼里却是伟大的,她敢于冲破传统思维,敢于挑战自我,敢于尝试女性能量,最大限度地弥补生活上的孤寂,尽心奉献母爱深情。志向在她脚下升高,文学在她笔下产生魅力,女性在她身上演绎得无比刚毅。

  《一千零一夜》里的航海家辛巴德,一生喜欢漂泊。每次出游都会遇到生命危险,每次都有非凡的奇遇,但他最终都能艰难地回到自己的故乡—巴格达,每次都能出人意料地获得丰厚的珍宝。辛巴德虽然经受着常人难以想象的磨难,但他却在磨难中享受着快乐。作家郝秀琴随儿子漂泊羊城,我认为这是她人生的砺炼,是文学的积累,是认识自我价值的阶梯,是获得巨大精神财富的伟大壮举。她得到的是常人永远得不到的东西,她所经历的是常人永远无法体会到的境界。《一千零一夜》是一部故事,而作家郝秀琴的故事却是真实的,真实地像一个人的肉体和灵魂一样,一点都不能分隔,一步都不能调换。

  2005年9月,郝秀琴为儿子陪读,带着“全部家当换成几张皱皱巴巴的票子”的复杂心情,来到历史名城广州。四年多时间,“心在日子的夹缝中已经磨起了老茧”,落在家乡的最后一滴眼泪早已风干。她在谋职时,隐瞒了作家的身份,从过雨烟云中剪一片薄雾包装着出卖苦力的演技。梦想忘掉家乡的蓝天碧水,快速钻进无数真金白银打造的广州闹市,过上为柴米油盐奔波的生活,干到有尊严又风光的工作,脱离平庸俗气的味道。其实,现实的广州并不是天堂,更像是五味杂陈的粥锅,是那样的喧嚣,是那样的拥挤,是那样的弥漫,甚至像几千层纱布,过滤着东西南北的匆匆过客,沉淀着博大精深的地域文化。四年后,儿子以优异的成绩留在了中山大学,她也选择了离开,选择了回到她梦寐以求的故乡—大草原。广州固然好,但用她自己的话说:“它能把我拉到心的居所吗?”她谢绝了广州一年四季绿色的挽留,她丢掉了对木棉花的衷情,她忘却了面对富贵竹的感慨,她把广州人的“汤文化”看得淡之又淡,她把中山大学校园里仅有的一块静土忘得一干二净。相反,她被博大的母爱所撼动,她应该在大草原放飞自己,因为她也是慈爱的母亲,因为她的翅膀需要无垠的蓝天。她把自己的尊严和理想看得比珠穆朗玛峰还要高,她把对丈夫的承诺和对子女的强烈责任看得比天还要大,比地还要厚。

  当我悄悄合上这本书的最后一页,我眼前已经不是沸腾的广州,也不是夜以继日辛勤耕耘的作家郝秀琴的身影,而是广袤的大草原,以及草原上盛开的山丹花、金银花、百合花,五颜六色的花朵,把作家郝秀琴的文学梦想装点得绚丽夺目。一望无际的绿色,把作家郝秀琴的文学成就高高托向苍穹。

【01月读后感】相关文章:

读后感的读后感12-27

“读后感”的读后感04-10

读后感 -读后感作文01-01

读后感 -读后感作文01-01

读后感 -读后感作文01-01

读后感 -读后感作文01-01

读后感 -读后感作文01-01

读后感 -读后感作文01-01

读后感 -读后感作文01-01

干法读后感的读后感01-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