传播学读书笔记

时间:2021-08-15 16:01:15 读后感 我要投稿
  • 相关推荐

传播学读书笔记

广告的目的是把各户的商品或服务光广而告知,传播是广告进行的一个重要媒介<大众传播学>主要介绍了有关传播的知识内容.

传播学读书笔记

什么是传播?传播是人类的活动,是信息的交流,当然他也离不开符号和媒介并且他的目的在于发生相应的变化。简而言之,传播是人类通过符号和媒介交流信息以期发生相应变化的活动。他具有社会性和阶级性,目的性和计划性,主动性和创造性,协同性和互动性,永恒性和历史性。依据传播范围的大小,可以分为内向传播,人际传播,组织传播,大众传播,跨国传播。内向传播有称人际内传播,是人们头脑里“主我”和“客我”之间的信息交流活动。这种经常发生在我们脑海里的内在的自己和自己的精神对话:包括自言自语,自我推敲,自我反省,沉思默想,内心矛盾等等,他具有隐蔽性,内动性,短途性,思维性。人际传播是指两个或两个以上的人之间借助语言和非语言等符号互通信息,交流思想感情的活动。人际传播可以是面对面的信息传播,如交谈,约谈,讨论,对话等,也可以是借助传播媒介进行的传播,如写信,发传真,电子信件等。组织传播也称团体传播,是指组织成员之间组织之间的信息交流行为。组织是社会中相近或相似个体有目的的组合;传播是组织结构的轴心,是组织存在的基础,没有传播就没有组织。大众传播是职业传播者和没传播机构通过大众传播媒介,比如报纸书刊,广播电视,电影等向大众提供信息,知识,观念,娱乐等的过程。跨国传播指国家对外传播机构通过报纸,广播,电视,电影以及互联网等所进行的国外受众的传播活动。

传播学发展到现在这个程度经历了一次次的革命,如语言传播革命,文子传播革命,印刷传播革命,电子传播革命,网络传播革命。从五次传播更名的后果看,每一次传播革命都将人类带进一个性的境界,新的时代,我们认为传播革命对社会进步具有巨大的推动作用。

就像所有东西都有自己的固定模式,,大众传播也不例外,传播模式就是对传播活动的内在机制与外部联系进行的一种直观的简洁的描述,也是一种象征的拥有同时实现传播活动相同的结构属性的合乎逻辑的设想。优秀传播模式具有构造动能,解释功能,引导功能,直观的简化功能,预示功能。一般的传播模式有单向传播模式,双向传播模式,整体互动传播模式,人类已经进入信息时代,整体互动模式在社干活中显得日益重要。整体互动模式是指对人际传播,大众传播,和网络传播等人类重要传播系统的内在机制与外部联系进行的一种直观的整体的综合呈现于描述。它遵循审查批判原则,服从事实原则。

传播功能不是人类主观臆断的产物,而是人类传播活动的客观要求。传播功能是指传播活动所具有的能力及其的能力对任何社会所起的作用和效能,传播学研究中的功能主义取向,主要“聚焦于媒介的运作及其对受众所产生的效应”,探讨的是大众传播的体系和功能。从功能产生的渠道来看,它可以分为个人的功能,组织的.功能和社会的功能。传播活动所具有的对个人发展的作用,或者须由信息传播的参与者个人去完成的任务这就是个人的功能。这种功能按照施拉姆的解释也叫内向型功能或社会成员自身功能。组织功能是在传播活动中,媒介组织所具有的年呢管理和作用应该完成的任务,它包括告知功能,表达功能,解释功能和指导功能。传播是一种社会需要,社会进程和社会现象,因而也必须具备社会的功能,主要包括政治功能,经济功能,教育功能,文化功能。

传播作为一种传播信息的媒介,同时也遵循一定的传播原则,如可信度原则,针对性原则,有序性原则,协同性原则,实时性原则,适量性原则。

传播学作为广告宣传的重要途径,学好传播学显得非常重要。这本书让我了解到了传播学的重要组成,变革,功能及应当遵循的原则等等,总而言之,《大众传播学》是我获益匪浅。

 

尼克"史蒂文森(Nick Stevenson),现任教于英国诺丁汉大学社会学和社会政策学院。主要讲授《社会文化学概论》和《公民权利、身份认同与全球化》等课程。1987年,尼克"史蒂文森以一等奖获得克立大学的历史学和社会学学士。1999年获得剑桥大学博士学位。博士论文收录于《文化、意识形态和社会主义》一书。从1991年起,担任谢菲尔德大学社会研究系讲师。2001年赴诺丁汉大学任教。1996年,史蒂文森和他的同事彼得"杰克逊、凯特"布鲁克斯有机会进行一项对男性生活方式杂志的研究。研究成果于2001年与由政体出版社出版,书名为《男性生活方式杂志的意义生成》。他主要的研究方向是公民身份、世界主义和文化等等。

内容提要 :

《认识媒介文化》一书较全面地对20世纪中叶以来本领域内的各相关学派主要代表人物关于媒介文化的理论及核心观念,进行了细致精深的梳理和表述,并对各学派内的研究视点进行了分析整理,提出了别树一帜的观点,而且不乏深中肯綮之见。对当代社会理论试图探讨媒介在文化生产和文化再生产中的地位的种种方法也做了批评性的审视,阐述了一般社会理论与一系列有关媒介和信息的传播理论之间的关系,并重新评价了意识形态、结构和行动者以及媒介等等在道德准则和公民的权利和义务中的作用。

主要内容:

本书有两个问题很值得我们注意。一是书中有些地方存在着明显的反马克思主义思想;二是本书介绍的诸种理论流派仅集中于欧洲各国、美国、加拿大和澳大利亚,对世界其他各国的理论探索则几乎未曾提及,这对于全面研究媒介文化理论显然是有其局限性的。其中以史蒂文森对马歇尔"麦克卢汉思想的批判意见为精彩部分。

马克思主义与大众传播研究

马克思主义的媒介理论对阶级社会中所谓“思想的自由交流”进行了批判。史蒂文森认为,马克思主义的优点,在于它指出了所有制和媒介生产的文化内容之间的联系,不平等的社会关系滋长了社会意识形态的形象和表达。而马克思主义媒介理论的劣势,在史蒂文森看来,在于忽视了阶级统治以外的其他统治关系,比如性别和种族。史蒂文森探讨了英国马克思主义者在媒介理论方面的3种研究成果。分别是雷蒙德"威廉斯对传播制度的研究,斯图尔特"霍尔的编码/解码理论,格拉斯哥大学媒介小组对电视新闻中的阶级偏见的研究。

从书中对威廉斯的介绍可以概括出史蒂文森对威廉斯的观点进行了4个方面的商榷。

(1)威廉斯忽视了经济基础的决定性作用。

(2)威廉斯高估了霸权的凝聚力,忽视了现代社会中价值观的离散。

(3)威廉斯没有注意到现代文化的多元性,他的“民主现实主义”脱离了现代社会的语境,过于理想化。一方面,威廉斯更多地把言论自由看作权利而不是义务,错误地以为只要强调撰稿人的权利就可以实现民主的媒介。另一方面,威廉斯希望用激进的民族文化反抗美国的全球文化,没有看到两者都必须在跨国资本主义的体系下运作。

(4)威廉斯的文化理论过分关心艺术,以文学研究的方式研究文化,但电视观众看电视的方式并不同于学者解读文学作品的方式。

其次是霍尔的研究。史蒂文森对霍尔的解码模式也提出了4点商榷意见。

(1)霍尔太强调受众和文本的关系,而没有认真评价经济和国家对文化生产的影响。

(2)霍尔沉湎于符号学的研究,不可能展开媒介民主化方式的分析。

(3)霍尔太注重话语在建立霸权方面的有效性,表现出一种“能指的狂妄自大”而忽视了其他因素。

(4)霍尔把主导性话语形式和“意识形态”概念混为一谈。当然,史蒂文森还是肯定了霍尔理论的建设性,话语和意义之间终于出现了张力。

最后是格拉斯哥大学媒介小组在1970年代和80年代初对电视新闻中的偏见问题所进行的了研究。史蒂文森认为,格拉斯哥大学媒介小组对客观性、公正性的要求,是和受众多义性的阐释实践不相干的。

与文化媒介马歇尔"麦克卢汉

加拿大的麦克卢汉认为,关注媒介的意识形态建构和符号意义建构,是不得要领。技术媒介对时间、空间和人类感知方式的影响,才是要素性的。麦克卢汉的这一思想起源于他的同胞英尼斯。英尼斯认为,偏倚时间的媒介有利于维护历史传统、中央集权、宗教和道德,偏倚空间的媒介有利于世俗制度、非集权化政治、现在和未来。麦克卢汉则认为,印刷文化的兴起培植了理性的、个人主义的文化,而电子文化使得时间和空间都不复存在,形成了一种与口语文化相似的、共同的全球文化。

书中史蒂文森首先回顾了对麦克卢汉的常见批判——媒介分析是非社会化的,麦克卢汉没有涉及资本主义的全球化,他的技术决定论是在为主导性的社会关系寻找意识形态的借口;然后指出,这些批判总的说来是正确的,但决不能因此否认麦克卢汉的意义。史蒂文森认为,虽然媒介技术不能决定文化意义,但它确实重塑了生活世界。他还认为在书写现代性历史的时候,既要避免马克思主义或功\能主义的还原论,又要避免麦克卢汉的技术决定论。

史蒂文森具体指出了对麦克卢汉的4个批判层面,可概括为:(1)麦克卢汉认为有意义构建的时间和空间已经被全球化的媒介所瓦解,是一种极度的夸张.(2)技术不仅如麦克卢汉所言创造了各个领域的一体化,也在促进着各个领域和文化等级的离散化。(3)媒介技术不仅可能迎来更为民主的生活方式,也使得国家能够监视民众的行为;通俗报刊也常常使用类似于福柯所说的“惩戒性权力”的技巧,将规范的行为准则强加给大众。(4)麦克卢汉认为电子传播消除了反思性的公共领域的观点是误入歧途的。

书中还描写了史蒂文森对法国后现代主义理论家博德里亚的理论分析。他被史蒂文森称为“法国的麦克卢汉”。史蒂文森在全书的最后一章总结了大众传播研究的3种范式,并且以海湾战争为例进行了说明。第一种范式是批判研究,主要是英国的马克思主义者和德国的法兰克福学派的研究。这些研究认为,大众传播是社会权力的重要资源。研究主要围绕大众媒介、民主和资本主义的关系,关注焦点是大众传播的政治

【传播学读书笔记】相关文章:

学习传播学感受01-15

拓扑传播学初探07-06

传播学个人简历02-10

传播学简历模板下载02-08

传播学视野下的孔子10-06

谈谈传播学批判学派01-20

新闻传播学的就业前景如何?01-13

新闻与传播学就业前景与方向01-14

新闻传播学专业自我评价01-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