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妮的日记读后感

时间:2022-10-14 10:39:49 读后感 我要投稿

安妮的日记读后感(精选15篇)

  当赏读完一本名著后,大家一定都收获不少,需要写一篇读后感好好地作记录了。想必许多人都在为如何写好读后感而烦恼吧,下面是小编帮大家整理的安妮的日记读后感,仅供参考,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安妮的日记读后感(精选15篇)

  安妮的日记读后感 篇1

  前两天,我读了一本书,名叫《安妮日记》,它记述的是一名名叫安妮的犹太女孩从1942年到1994年写下的日记,在日记中安妮讲述了作为一名犹太人为躲避残忍的纳粹党在秘密小屋中的生活状况。

  在日记中,安妮如实的记录了当时的希特勒政府攻下荷兰后制定的一些法规“法令规定:犹太人应在衣服上绣黄色六角星徽;禁止犹太人深夜出门;禁止去一些娱乐场所!……”看到这些规定我觉得十分气愤,他们这样做完全限制了犹太人的自由,没有一点民主可言,完全就是将犹太人逼上死路,这样的情况下,让他们怎么生活!可是就是在这样的情况下,安妮一家仍然坚强努力生活着,他们不放弃,他们相信总有一天他们会等来成功的那一天。七月八日,安妮的姐姐突然接到了召急通知,玛格当时仅16岁啊!难道这些惨无人道的纳粹党连一个小女孩也不放过吗?纳粹党的残忍激起了大家的反抗精神,最终,大家决定全家搬进秘密小屋,那是一个办公楼上的废弃屋子,由他们的朋友送来食物,他们生活在秘密小屋里,为了防止被别人发现,他们白天夜里不敢大声说话、走路,只能做一些静态的事情。压抑的生活使大家都变得敏感而易怒,后来秘密小屋中又住进了凡格一家和善良的大夫狄斯亚,自私吝啬的凡格太太总是找安妮的缺点,甚至经常发生争吵,在这样的情况中,安妮学会了忍让,学会了坚强。在秘密小屋生活的这段时间中,安妮并没有放弃学习,还是每天认真的学习各种语言,同时安妮也有了自己的心事,安妮与皮特恋爱了,可是安妮的父亲却很生气,他告诉安妮她应该冷静的处理这段感情,并告诉她将来会有更多的选择,安妮也决定自己应该她冷静的处理这段感情。在这种时候安妮明白坚持下来就意味着胜利,而放弃就意味着死亡。在他们住在秘密小屋的这段时间,他们的同伴都被成群的逮捕,受到盖世太保无情的对待他们有的被赶上火车送进维斯德堡,还有的被送到遥远的荒芜之地,中煤气而死……1944年,盟军登陆,他们终于等到了期盼已久的喜讯,可他们的'食物却越来越少,可他们始终保持着乐观积极的态度,相互安慰、鼓励,相信未来一定会很美好。最终,德国失败了,可安妮也走了,她终究没有等到成功的那一天。

  通过读《安妮日记》我懂得了即使面临天大的灾难也要学会坚强,要始终保持的处理事情,要保持坚韧乐观积极的生活态度,在任何时候都不能放下学习,不可轻言放弃,要相信自己,要学会在困境中寻找希望,就像安妮说得:“我相信自己”,“包括我的思想、我的愿望以及我的梦想”。

  安妮的日记读后感 篇2

  《安妮日记》是我在暑假里读的一本书,讲的是安妮在密室里度过的那日日夜夜。

  安妮·费兰克是一个犹太少女,原来居住在法国的法兰克福,这天是安妮的生日,她收到这个日记本作为生日礼物,并给这个日记本起了一个名字叫吉蒂。

  可是,好景不长,法西斯战争兴起了,安妮一家转移到荷兰的阿姆斯特丹,这时,安妮已经上了中学,开始了她的学习之旅。

  可是,法西斯已经侵占了荷兰,安妮一家只好到处寻找安全的地方隐蔽。

  终于,在法西斯没有发现的情况下,安妮一家又转移到一家果酱公司的密室里。

  在这间密室里,安妮度过了24个月,她躲进去的时间正好是女孩子最重要的的花季阶段,可是,安妮没有享受到花季的幸福,迎接她的只有大炮声、枪声等等。还有,在密室里不能点灯,不能有光,不能有……总之还有很多很多的`规矩。安妮就在密室里一直写日记,她用她的笔为了实现自己要做个作家的梦想,写了一本书,这里面记录了安妮对自然、性、上帝、宗教等等问题的看法,用现代人的语气,为我们描述这她的世界。

  安妮的日记读后感 篇3

  安妮是一个活泼可爱的小女孩,虽然只活了短短的16年,但却留给我们深刻的印象。

  她把她的生日礼物——日记本比喻成了一个名叫吉蒂的知心朋友,这本日记借安妮之手深深的控诉了法西斯邪恶的战争,在日记中,安妮用细腻而富有生活气息的笔触,记录了成长中的困惑和期待以及对美好生活的向往。

  安妮在小时,家庭是多么和谐,因为战争,他们被迫关在了后屋不敢出去,因为战争,他们每天的食物一点点的变差,最后只能吃一点烂菜,但是战争的恐怖远比这样更惨,面对这样一切的苦难,安妮没有放弃,也没有绝望,有的是对生的追求和期盼,对未来的向往和追求。

  在后屋的日子里,安妮有着自己的童年的幻想,他有着一个每一个少年心里的想法,他多么盼望能有一个可以安安静静听他讲话的人啊,于是,他把心里的想法一点点的记在了日记本本里。

  因为长时间的孤独,安妮养成了在外面高高兴兴而回到了屋里,右边的忧伤起来,盼望战争的结束,世界的和平。

  残酷的'战争使一个小女孩变成了这样,在1944年8月4日,上午10点至10点30分之间,纳谇党卫军和荷兰警察冲进屋后,把安妮等人逮捕了。是因为有人通风报信,这些人在被捕后,一个接一个的死去,存活下来的只有安妮的父亲一个人而已。安妮和她姐姐,两个花季少女的尸体就被埋在集中营附近的乱葬岗里。

  安妮曾经说过:“我要活下去,在我死后也继续活着。”她的愿望实现了,这个坚强的犹太小姑娘同他的作品一起长存不朽在我们心中。

  安妮的日记读后感 篇4

  “书是人类进步的阶梯”。是的,当你在读一本好书时,书如一支画笔,悄悄渲染着你的心灵;“书是人类的朋友”,不错,这个挚友愿倾听你所有的心声,从不感到厌烦;“书是一顿大餐”,当你精神萎靡的时候,饱食过这一餐,你的心灵已经复活了。我爱读书,只要是好书,我都爱读,这个暑假我读了一本让我感悟深刻的书——《安妮日记》。

  这本书其实是安妮写的'日记,主要记述了安妮在“办公室”的监狱般的生活。她有着孩子般的骄傲,当大人们将焦躁发泄到她的身上,她会反抗,面对自己和同伴的品性,在安静时她会去分析,去认识到自己的错误,但她是一个孩子,改不掉自己的缺点,这造就了她透明的性格。她远远比大人们要从容、淡定——在灾难将来临时,她会用理性的眼光看待这一切。同时,她也是感性的,她用朦胧的手法录下她那时心中所爱慕的人。她坦率、透明,没有装腔作势,没有无病呻吟。她的话像珍珠一般一颗颗留在我的心底。“再多的财富都会消失,但你内心深处的幸福只会暂时被蒙蔽,只要你活着,它就终有一天会回到你心里。”安妮的愿望很简单,但一种安宁幸福的生活对那时的她来说是一种奢侈。当她觉得一切都要烟消云散时,当她认为自己将要回到自己梦寐的学校时,她被带走了,被战争和死亡无情的带走了。

  我痛恨战争,你可知它带走了多少人的性命,我像安妮·弗兰克那样讨厌战争,当一个个璀璨的生命像流星般坠落河中,一个个孩子用心灵的声音去呼唤和平,那些“喜欢”战争的人又在做什么?我们做不了什么,唯独像安妮那样——坚强,她虽然生命之路很短,但她却在内心成长的路上走了很远。她给我们留下了许多:在困难中坚强,在泪水中微笑,在愤恨中宽容。

  我们要明白,不是纳粹与法西斯没有良知,只是因某种信条堵住了他们的眼睛和耳朵,让他们无视同胞的痛苦和呻吟。他们认为人类的存在要从属于历史,为了他们所效力的政权,他们真的有权力牺牲掉一代人、两代人吗?

  啊,和平之夜!我希望为了世界,您可以留住多一些的孩子,而我也知道,这是需要我们共同来创造,我相信在人类的共同努力下,您会永远真挚地留在我们这些孩子的身边,直到永远······

  安妮的日记读后感 篇5

  凡是人,皆须爱,天同覆,地同载。这句话是让我们互相关爱,可我却从《安妮日记》中读出了痛苦,但又发现了痛苦中的一丝微笑。虽然那微笑多么渺小,但却给犹太人带来希望。

  在第二次世界大战的时候,德国侵略了荷兰,对犹太人实行了种族清洗。当安妮的姐姐玛格特收到了通知单,大家为了安全,躲到了公司的小屋里。在屋子里,同为犹太人的达思一家也躲了进来,过着暗无天日的生活,《安妮日记》是德籍犹太人安妮·弗兰克写的日记,是其藏身密室时的生活和情感的记载。

  作为一名成长中的少女,她在日记中吐露了与母亲不断发生冲突的困惑以及对性的好奇。同时,对于藏匿且充满恐怖的25个月的密室生活的记录,也使这本《安妮日记》成为德军占领下的人民苦难生活的目击报道。安妮日记的最后一则,所标的日期是1944年8月1日。战争结束,安妮的父亲奥托·弗兰克决定完成女儿的夙愿,将日记出版问世。《安妮日记》还真实地记录了作者对周围人的各种观点,例如她对父母的婚姻关系非常担忧,因为她觉得他们已经不再相爱了,并对父亲与丹恩太太的调情非常反感(这几页的内容直到安妮的父亲去世后才被公开)。另一方面,安妮也尝试着在心理方面走向成熟。在避难的日子里,安妮惊讶地发现自己的日记中竟然有这么多埋怨妈妈的句子,她终于意识到自己必须学会与她们相处。她试着和妈妈、姐姐交谈,与姐姐交换各自的日记,学习沟通与了解。

  在秘密的小屋里,大家都无时无刻的担心着,可是安妮却总是用微笑面以战争,面对痛苦,面对全世界。虽然她也是个犹太人,但她也热爱生活,热爱自然,热爱读书。她在日记中说到:我常常问自己,要是没躲进来,要是我们都遇难了,那就不会受那么多苦,不会连累那些保护我们的朋友,不也挺好吗?不,不对。我们还想活下去,还想自由、幸福的活下去!看啊,安妮是多么替人着想啊,但又多么渴望活下去,不过,作为犹太人,他们没有选择的余地。在此,我深深地感到了希特勒犯下的罪恶和犹太人的无辜。安妮躲在秘密小屋时,她也会害怕,但她却相信未来是美好的,和平的她等不

  所以说,我们是幸福的,是幸运的',可是当今世界上,能像安妮一样乐观的人又会有几个呢?可是我就比较乐观,为什么呢?事情是这样的:

  新学期新气象,我们班来了一个转学生,名叫来孔宁。我早就跟她打过交道了,发现此人知识渊博、才华横溢,算得上女强人。经过一段时间的交往,我们几个好学生被冷落了,大家都有点不服气。可是我转念一想:既然多了一个对手,就又可以学知识了。所以我相信,也许我们不会成为好朋友,但我们却可以把优点放大,把缺点抛弃,成为学习上的对手,充当别人的吸尘器,把好处吸过来安妮的日记从1942年6月12日写到1944年8月1日。起初,她这日记是纯为自己而写。后来,荷兰流亡政府的成员杰瑞特·波克斯坦从伦敦广播电台宣布说,他希望在战争结束之后,能收集有关荷兰人民在德军占领之下苦难生活的目击报导,公诸大众。他特别以信件与日记做为例子。安妮收听到这段话,为之动心,于是决定在战争结束之后,要依据她的日记出版一本书。她开始将她的日记加以改写、编辑、润饰,删去她认为不够有趣的部分,并且靠回忆增加一些内容。同时,安妮也保留了原始的日记。

  安妮在1945年3月死于德国一个集中营,死因是斑疹伤寒。她的亲人中,只有父亲奥托·弗兰克活着走了出去。1945年6月他回到阿姆斯特丹,后移居瑞士。他在以后的日子里,一直在传扬女儿的日记,让全世界共享。他于1980年8月19日过世。

  总之,《安妮日记》里的安妮是个永不放弃的女孩,她坚定的微笑让我明白了生命的含义,就是:痛苦像雪球,你越想远离它,它就越滚越大,把你压迫。只有阳光能融化它,这道阳光就是微笑。

  安妮的日记读后感 篇6

  暑假我读了一本名著《安妮日记》,这本书用日记的形式记录了犹太小女孩安妮.弗兰克的生活实录。

  安妮.弗兰克于1929年出生于德国法兰克福的一个商人家庭,希特勒担任总统后德国法西斯开始迫害犹太人,安妮一家移居到荷兰,可是好景不长,德国又占领了荷兰,弗兰克一家只能躲进密室里生活。1942年6月12日是安妮的生日,她得到了一个生日礼物日记本,还给它起名叫“吉蒂”,从此以后安妮每天都给“吉蒂”写信,他写的都是关于信仰和宗教的信,这使我非常感兴趣,安妮虽然呆在密室里,但她对生活充满了信心,她十分渴望去外面的世界,十分热爱生活。安妮在密室里呆了二十五个月之余,在1944年8月4日安妮一家因坏人告密被捕,抓去集中营,后来染上伤寒失去了生命。

  在这本书里我学到了很多,安妮虽然年龄不大,但却很成熟。她十分坚强,有勇气,从容的面对一切。她的.这种热爱生活的精神,对生活积极的态度是非常值得我们学习的。

  安妮的日记读后感 篇7

  战争是一个令人听到会感到毛骨悚然的词。

  战争让《柑橘与柠檬啊》的小托失去了他的哥哥,战争同样也让安妮失去了自由,失去了她如花般年轻的生命。

  战争是无情的、痛苦的、绝望的,可是安妮面对战争依然存有的那颗乐观的心如同星星的火种散落到每一个角落,温暖着周围的每一个人。

  隐匿终日不见天日的生活、发了芽变黑的土豆午餐、寂寞难熬的时间、没日没夜的担惊受怕让每一个生活在小密室里人都给弄得神经兮兮的。虽然安妮同样也感受到不安、恐惧,可是她却用一颗乐观的心去泰然处之,她常常说:“我常常沮丧,但从不绝望。我把这段隐藏的生活看作是有趣的冒险,它仅仅是趣味生活的魅力开端。”。她的心灵一直保持着平静与真挚,她渴望用年轻的激情、勇气和天性的'善良去领略生活、感悟大自然、拥抱美丽的世界,她最大的梦想就是成为一名记者并且最终成为享誉盛名的作家,为全人类做出贡献。一个如此天真浪漫乐观的犹太小女孩,她的存在让人在黑暗时看到灯光,在寒冷时感受到暖阳的温暖。

  可是战争是如此的残酷,它毫无犹豫地带走了安妮鲜活的生命。她永远地离开了我们,离开了这个世界。每当我想再次翻看《安妮日记》时,可是只要一想起战争所带的悲剧、带来的伤痛,颤动的双手却再也无法翻动书本,久久地停滞在书的页角。唯有再次想起安妮所说的:“我常常沮丧,但从不绝望……”那句话时,安妮似乎又回到了我的身边,她那娇小的身影似乎再一次的在我脑海里浮现,她那乐观的精神又再一次地鼓舞着我继续前进。

  战争是寒冷的,可是安妮的存在让战争不再那么的冰冷……

  安妮的日记读后感 篇8

  安妮费兰克和她的一家人为了逃亡和躲避那些德国兵的捕杀,躲在了一个很不舒服的地方,白天连动静也不能有,窗户也不能开,这是因为外面有德兵,所以她们也有点会透不过气来。

  但她们还是坚强地在那间密室里不发声,而且一天到晚坐在原地不动,到了深夜才打开窗户透一透气,真苦呀!况且,窗户不是用玻璃做的,而是用厚厚的木板订起来的,这是为了防止德国兵听到动静而设计的,等晚上德国兵不在时才能看一看外面这些迷人的景色。

  安妮费兰克有许多朋友,好的.朋友都很关心她,而男的朋友都很喜欢她,有时带安妮费兰克到自己家玩,参加一些运动,出汗时请她吃冰淇淋。有时因为时间规定,所以不能玩,这就是战争带来的伤害和牺牲啊!希望希特勒不要再大开杀戒了,但是后面还有更可怕的事。

  安妮一生中没有一个知心朋友,所以她过得并不是很快乐,她的日记写到一九四四年八月一日结束,因为她在八月四日被抓去投入了集中营,最后在第二年因得了伤寒而去世了。

  我阅读了《安妮日记》,让我感觉到战争的残酷和伤害,这种种族迫害让我们还可以读到对幸福生活的期盼,青少年成长与困惑;最重要的是,我们能从中感悟到安妮热爱生活,热爱自然,热爱阅读和努力学习的人生态度,永远有着崇高的理想,自处逆境不气馁,不屈服。还要学习她善于思考,善于深刻剖析自己,正视自己的缺点,不断提升自己的品德。

  我很高兴能看到这本书,可以让我懂得很多人生的道理,得到很多宝贵的精神财富并伴随我成长一生。

  安妮的日记读后感 篇9

  在这个暑假里,我阅读了《安妮日记》,这本书是一个犹太女孩在大肆屠杀犹太人期间躲在阁楼上写的一本日记。

  她原本拥有一个幸福的家庭,爸爸、妈妈、姐姐们都很爱她。但是大屠杀的到来毁灭了这一切:无数人没有了亲人,没有了家,无数人倒在了子弹下,还有无数人被送往了集中营……但那些人并不知道,等待他们的就是死亡!

  看了这本书,我很感动,一个十几岁的女孩儿竟然能够在这么非常的情况下写出这么细腻的日记:她渐渐学会思考,沉着和冷静。大屠杀是人类历史上最黑暗的一夜,安妮用她的笔表达了对的的控诉,也告诉了我们她对自由生活的渴望。让我们珍惜今天的和平,祈祷明天的安宁。

  在看《安妮日记》的时我会想,安妮如果不是生在那个时代,那么,还会有写这本书的'安妮吗?或许,名字叫做安妮的人只会是一个被父母宠溺的幸福女孩,满足地过完一生,可能会做一名记者一位作家,抑或只是一名庸庸碌碌的职员,但是不会在那个恶梦般的地方含恨而终的。

  安妮将她的风华正茂献给了黑暗与恐惧,挥洒出了让人震撼的篇章,却是如杜鹃啼血,是用她的寂寞与生命在书写,所以,安妮,请你继续往前走吧,不要回头,因为我们幸福,快乐,喜欢胡思乱想,有一大堆心事,不吐不快……每天千篇一律地过着有些枯燥却又无比自然亲切的生活。

  安妮,你瘦弱的肩膀背负了那么多,却还没等二八年华的蜡烛点燃,理想与抱负、生命与亲情便轰然坍塌,是那么不堪一击,却又是那样的坚韧,即便是屠戮也难以消弭掉的沉重。

  透过《安妮日记》我看到了她的笑容,我会永远记住她甜美、坚强的笑容!

  安妮的日记读后感 篇10

  看着醒目的书名、可爱的肖像,翻开崭新的封面,品读着里面通俗易懂的文字,起初我以一颗平常心去阅读这一本书,接着继续读下去我的心情是复杂的,同情、难过、愤怒、敬佩之情油然而生。

  《安妮日记》是以犹太小女孩安妮的视角记录二战期间密室里的人的生活实录。安妮原本居住在德国的法兰克福,为了躲避纳粹党的追杀,一家人避难到荷兰的阿姆斯特丹。她收到一本日记本作为生日礼物,从此开始用日记记录生活,就这样她度过了漫长的25个月,她在密室里白天不可以拉开窗帘,晚上不可以开灯;可以说她的生活是暗无天日又痛苦,她是失去自由的,只能在密室里活动,只能靠聊天、阅读、写日记打发时间。安妮,一位成长中的少女,花一样的年纪,但她却承受了她这个年纪不该有的压力,如果没有杀戮,她可以在明亮的教室里学习,可以与同学朋友快乐地玩耍,可以享受生活的欢乐。然而现实没有如果,她生活在恐怖的'密室之中,整天提心吊胆活着;即使过着如此恐惧的生活,她也没有放弃生活、放弃自己,做一个开朗乐观、理性的女孩。比起安妮,我们非常幸运,生活在幸福、和平的中国,不用担惊受怕,物质丰裕,生活快乐。可是一些同学经常抱怨学习太累,不按时完成作业。因此我经常告诫学生:少年强则国强,祖国的富强就要靠你们这一代,要清楚明白自己肩上的责任。

  从历史我们知道《安妮日记》是希特勒领导的法西斯党对犹太人种族灭绝政策的最有力的见证,纳粹党是冷血无情的,由于种族歧视,纳粹党硬生生杀害了600万犹太人,这惨绝人寰的杀戮让我想起了日本侵华的南京 ,整整30万人啊,我们的同胞成为日本人比赛的载体,取乐的对象,夺去同胞们宝贵的生命;这手段极其残忍,极其野蛮,真是丧心病狂、令人发指;这是对生命的践踏、不尊重,日本人为何要疯狂地屠杀?我们每个人心里都清楚:落后就要挨打呀,只有中国富强,才不被欺负。如今,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我们国家的综合国力越来越强,人民生命财产安全得到保障,我们要有一颗感恩的心。

  安妮,让我们明白:人可以被消灭,但不可以被打败;她永远活在我们每一个人的心中,就像她所说:“我希望我死后,仍能继续活着”。历史不能被改变,但可以被牢记。我们要吸取教训,友善待人,与人和谐、平等相处。

  安妮的日记读后感 篇11

  最近,我读了一本名为《安妮日记》的书。

  起初,我对安妮弗兰克略有耳闻,听说她是一个犹太人,出生于1929年。基实听到这儿,我已经能猜到她将是如何悲惨的命运了,读了《安妮日记》后,我才更加真实地体会安妮那可怜的命运。

  安妮刚写日记时,只是想在日记中记录自己对生活的感受与思考,却不想成了纳粹灭绝人种的罪证。上台后,安妮一家逃到了荷兰阿姆斯特丹。当德军入侵荷兰时,安妮一家被迫逃到父亲奥托掌管的公司楼上的储藏室,除了安妮一家四口外,还有范达恩一家和牙医塞尔组成的避难大家庭,在这“秘密后屋”里生活了两年,白天,谁也不敢发出一丁点勹的声音,到了晚上,“秘密后屋”里的人才能活动。每天还要提防盗贼和飞机的袭扰。但安妮并没有对“秘密后屋”的生活绝望,依旧努力学习,希望将来能做一名作家和记者,同时也希望战争能早日结束。就当和平快来的时候,由于知情人告密,“秘密后屋”于1944年8月4日陷于纳粹魔爪,八位避难者全部被捕,除安妮父亲外,其它人均被纳粹所杀。

  是啊,这悲惨的一切都是因为战争,虽然我们现在生活在和平的.环境中,但世界上的几处硝烟,至今未熄灭。为了世界的和平,让我们一起来彻底宣告战争的末日。

  安妮的日记读后感 篇12

  我读了安妮日记这本书,安妮的一切鼓励了我。

  我很喜欢安妮说的这几句话:“只要我还活着,能看到这阳光,这无云的天空,,我就不可能不幸福!” “只要还有这些,只要还有这阳光,这无云的蓝天,只要我能看到这些,我就不会忧伤!”安妮的这几句话鼓舞了我,她是那么坚强,我很佩服她,在那样的险境里,居然还能那么开朗!我觉得安妮日记比我以前看过的书更具有真实性,因为这本书不是编出来的。

  我在看安妮日记的时候,总会把安妮所处的环境和自己比较,犹太人没有自己的`国家和土地,到处迁徙,只能靠经商维持生计。他们迁到西欧后,遭到当地封建主的歧视。安妮是在德国人的歧视下长大的,而我却是和平平等的社会下成长的。自从开始看安妮日记,跟安妮的生活状况相比,我的生活活多好啊,安妮喜欢上学,可因为她是犹太人,后来上不了学,我却还能上学就有了自信心,上星期四体育课测试50×8我跑了1分47,我很兴奋,虽然这成绩对于别人来说,很小菜一碟,但对于我来说,这已经是不错的成绩了。

  我知道我出了这种成绩,是因为安妮有着的坚强精神,她那种精神打动了我。我很喜欢这本书!

  安妮的日记读后感 篇13

  我无法用语言来形容我读完这部书后的感想,涌到心头中的是对德国犹太人以及安妮?弗兰克一家的悲惨遭遇的同情,但更多的的是对德国法西斯用残酷手段迫害犹太人行为的愤怒,不解。

  这本日记从1942年6月12日写到1944年8月1日,记叙了安妮?弗兰克一家以及四名犹太人为了逃避生离死别的命运,他们便佯装失踪,躲进一座楼房后部,即所谓”后屋“,他们必须保持绝对安静,因为楼下的办公室和库房白天都有人工作。他们在这种名副其实暗无天日的境况下生活了两年多。安妮把他们在”后屋“的生活情况,也包括自己忧愁,不安、欢乐、爱情全都倾诉在这本日记中。

  我觉得,通过记录在日记上发生的许多事情,可以发现,安妮是一个聪明、善良、纯洁,敏感和热情的一个少女,对一切事物都有自己独特的见解,她的爱好和兴趣十分广泛,涉及的范围遍及许多方面。即使在那前途渺茫,生命时刻都有危险的绝望处境中,她也从未对生活失去信心。她对生活的'观察已经远远超越了”后屋“那个弹丸之地,也超越了她所处的战争年代。她通过观察周围这群人,写下了她对成年人的看法以及对各种问题的思考。不难理解,安妮正是通过对父母、子女之间的矛盾,对”后屋避难者“之间的种种纠纷的描写,从侧面反映了在法西斯的统治下人民的生活,精神上所遭受的扭曲。尤其难能可贵的是,在这方面,安妮能对自己一分为二,无情的剖析自己,纠正自己的缺点,此外,日记里还记下了她与彼得之间的爱恋和她对待爱情的严肃态度。

  这本日记中侧面反映最多的便是第二次世界大战爆发后,德国占领了荷兰,在政治制度上,德国法西斯给犹太人制订了一大堆不成文的规定,可以这么说,在人格上,法西斯认为犹太人永远比他们低一等,这也反映纳粹德国的残暴。日记的最后,十分,具体形象的描绘出二战后,德国法西斯疯狂的抓捕并屠杀犹太人,许多人甚至官兵也开始在黑市卖食物、药品给犹太人,以此来盈利的表现。

  这一本看似普通的日记,却真实的反映了二战后德国法西斯疯狂屠杀犹太人,反法西斯的热潮一浪高过一浪。

  安妮的日记读后感 篇14

  回到生命本质,每一个人的生命都值得仔细审视,其实都有属于自己的秘密与梦想。但事实是,我们一再地为生存忙碌时,我们就会对寻找和坚持弃权。

  《安妮日记》是以一个小女孩的视角记述二战期间密室里的人的生活实录。第二次世界大战后期,战争境况对纳粹来说越来越紧迫,同时,他们对犹太人的大肆屠杀也在不断加剧。安妮·弗兰克随着家人躲藏到父亲公司的顶楼上,同时还有父亲的朋友万达安一家,随后又来了一位犹太医生。1942年7月,安妮刚刚过完13岁生日,他们就开始了躲藏生活,8个人在密室里生活了25个月之久。白天他们不能说话不能穿鞋不能有任何动静包括严禁上厕所,只有到晚上才能打破禁忌,他们只能依靠父亲公司的同事供给食品生活用品,和获知外界的一切。在漫长的25个月里,安妮用她的笔,用她要做个作家的梦想,支撑她记录下顶楼内每一天的事情和自己的成长,她思考战争、反犹太人主义,思考与父母的关系、自然、性、上帝、宗教等等,逐渐成长为一个成熟的'对生命有很深感悟的人。因为突然处于狭小的空间,突然面对每天被发现的恐惧,对死亡的恐惧,8个个性不一的人,对于继续生存的希望有形形色色的表现,人在困境下的真实的表现。这种真实本身所传达出的信息与意义就能让所有人感受到一种使人窒息的深刻,直到最终被发现被逮捕送往纳粹集中营。

  一般人总是将《安妮日记》与控诉纳粹的暴行或是一个小女孩的成长联系起来,但是不仅仅如此,在密室中发生的一切,“正当恶劣的环境像山一样压在人们头上的时候,我们看到,特别是成年人,是立刻调整自己的行为,想方设法顺应环境,还是在这种调整中以环境压力作为放弃理想与原则的借口?”就像万达安先生在和平时期还能帮助初到荷兰的弗兰克先生,为什么在这种绝境下却表现出极端的自私去偷孩子们的食物?这也是我们要思考的问题。而13岁的安妮呢?面对死亡的阴影,她的心灵一直是平和与真挚的。安妮说:“我常常沮丧,但从不绝望,我把这段躲藏的生活看作是有趣的冒险,它仅仅是趣味生活的美丽开端。当我抬头凝望天空,我总会感到事情会越变越好,残酷终将结束,和平与宁静会重新来临,我更加坚定自己的理想,也许有朝一日我能够实现所有的梦想:我最大的梦想是成为一名记者并最终成为享誉盛名的作家。我仍然坚信,人们的内心是善良而美好的。”

  所以,在阅读《安妮日记》时,在大的战争背景下,我们得到更多的是一种温暖人心的东西。有一种欢快温暖的种子萦绕在每一个角落,是安妮带给周围的每一个人的。她说:“我必须承认,坐在天窗下面,感觉到阳光照在你的面颊上,拥抱着一个可爱的男孩,有什么比这更愉快吗?”

  安妮的日记读后感 篇15

  从古至今,书籍便是文人墨客讴歌的对象。古有“腹有诗书气自华”的诗句,今有“书籍是饥饿的人的一块面包”的名言。作为一位惜书爱书之人,每天坐在柔和的灯光下,读名家著作,是愉悦的享受,而总众多著之中,我感受最深的是《安妮日记》。

  《安妮日记》的作者是犹太族少女安妮·费兰克。她的家庭原居住在德国法兰克福。纳粹兴起后,安妮被迫全家迁至荷兰避难,二战爆发后不久,在朋友的帮助下他一家人躲进了一间密室,密室成员后曾至8人。1944年8月有人高密,他们8人被捕并被关进集中营,最终只有安妮的父亲一人生还。其父整理并出版了安妮的日记,即为《安妮的日记》。

  这本书描写了许多鲜明感人的形象。安妮是一个性格活泼的'花季少女,她的父亲谦虚随和,母亲语言夸张,缺乏理解能力,姐姐内敛端庄,温柔懂事……,性格迥异的8个人,构成了这本日记式小说的主体,更触动我内心的是,让我对生命、对二战有了更深刻的理解。

  安妮的日记燃起了所有人对生命的热情,使人们认识到大屠杀、反犹太主义,也使人们认识到人性内心的童真、善良、仁慈,更成为现代业界的精神象征。

  《安妮日记》给我带来了太多感悟,对亲情、对友谊、对人生……

  畅游书海,愉悦心灵;宁静岁月,唯愿与书香常伴……

【安妮的日记读后感】相关文章:

安妮日记的心得11-23

安妮日记阅读心得06-08

读《安妮日记》心得09-21

安妮日记读书笔记06-16

安妮日记读书笔记01-12

《安妮日记》读书笔记11-04

安妮日记读后感07-11

安妮日记读后感05-22

《安妮日记》读后感08-10

安妮日记的读后感11-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