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审美应用学》读后感

时间:2021-10-09 14:58:47 读后感 我要投稿

《审美应用学》读后感范文

  爱美之心,人皆有之。人们总是在自知、不自知地追求美好的事物。每一个时代的人都在追随美,从先秦《国语》中的“夫美者也,上下、内外、大小、远近皆无害焉,故归美。”到明清《闲情寄偶》中的“人有生成之面,面有相配之衣,衣有相配之色,皆一定而不可移者。”这说明从秦到明,从建筑到穿着,美也体现到每一个方面。当然,人们在发现美也在追随美,也一定不忘将美投射到自己的生活中去,这就是作者所谓的回归。

《审美应用学》读后感范文

  一个产品,它的产生是源于使用需求,就像汽车。汽车最早出现的时候,是被用作交通工具,因此可以看到第一台汽车并无多少美感可言,而随着时间的转移,汽车开始注重外观设计。炫丽的色彩,完美的弧线,就连车灯都可以设计的形态各异。这不仅仅是技术发展的产物,也是人们对于精神世界的重视,对美的要求变高的体现。当然,光是美还不行,人们对车的舒适度和功能要求也很高。这就是作者在书中所提到的审美应用学的基本问题,使用价值它先于审美价值出现,但它又依赖审美价值,一个好的产品要同时被赋予使用价值和审美价值,可以说,它们在内在是统一的。

  作为一本应用学的书,作者当然不忘从很多现实层面详讲了审美的应用,服装美学、设计美学…饮食美学自是最吸引我的。生食到烹食的跨步,便是饮食文化的.开始。随着食品种类的丰富,各种香料的出现,烹饪水平的提高,人们对吃的要求就不仅仅是果腹了,美,开始渗入这一文化之中,这一点相信大家都是深有体会的。首先,食物一定要“长”的美,这包括色泽、造型等。一道菜要是能让人一看就垂涎欲滴,那这就成功了一半,没事首先要从抓住眼球开始。第二,美器。从原始陶器到青铜器再到瓷器,这些器具经历了巨大的变迁,它们不仅仅种类繁多,且精美绝伦。人们讲究不同的食物配不同的器具,彼此相得益彰,也更能增添食欲。再一点就是美味了,人们对味觉的要求从来都是苛刻的,这在中国尤为突出,口味繁杂的香料、口感特异的烹饪方法让中国美食享誉海外。中国八大菜系,正是满足了人们对美味的不同追求。还有不能忽视的一点,是美境,所谓的烛光晚餐就是对美境的追求,微弱的烛光,暧昧的气氛,这样环境也能让人更食之有味。像中国的新年,一家人团团圆圆围坐在一起,这一餐才会有滋有味,否则,怕是吃再顶级的菜色也是味同嚼蜡。

  作者认为审美应用学的出现。就是将审美这种精神活动回归到物质的层面中去。简单的说,我认为,书中作者主要是我们传达一种思想,就是从生活中发现美,再将美这种对美的理解运用到生活的方方面面去。

【《审美应用学》读后感】相关文章:

从审美幻象到审美人类学 --王杰《审美幻象与审美人类学》读后07-16

审美人类学之我见07-11

杜夫海纳:审美经验现象学07-27

民族审美人类学08-08

审美价值的人类学研究10-06

生态人类学的审美走向论文12-04

审美态度与审美诱导07-27

美根植于人性深处--《审美教育书简》中的审美人类学思想08-08

生物光子学应用07-3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