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爱莲说》有感

时间:2021-05-20 20:24:13 读后感 我要投稿

读《爱莲说》有感

读《爱莲说》有感1

  北宋著名的哲学家周敦颐写出的《爱莲说》受到了许多人的赞许。我第一次接触这篇文章是在一年前,刚开始读这篇文章,就感觉与以往所学习的古文区别甚大,此文辞藻华丽,句段简洁,很是富有诗情画意。

读《爱莲说》有感

  但是,随着后来越来越多的阅读,让我对此文有了新的看法和认识。

  “莲之出於泥而不染”这千古名句,一直以来被世人所传颂,莲花也因此而受到比牡丹、玫瑰等更高的评价。而对于这句话,我却有着不一样的看法。莲之出淤泥而不染固然不错,当所有的人都在关注着莲花的高洁的时候,是否有人注意到莲之脚下的淤泥呢?如果没有塘中淤泥的培育,莲是否还会有如此华丽的外表?更何况“莲中通外直”,世人也只是看到它正直的品格,是否想到它仅仅只是虚有其表,而腹中空虚呢?由此观之,周敦颐写的这篇文章只是从单方面道出了莲的美,而忽略了它的丑!

  联系到我们现在生活的时代,各个民族,各个国家的发展都需要全面的人才,《爱莲说》这篇文章的思想无疑不是抑制着人们的创新精神,社会因此得不到更好的发展,人才不拔尖,一个民族可能会因此而失去新的崭新的局面。综上所述,我们在思考问题时要全面,不能人云亦云,而放弃本来的创新能力。

  通过这篇文章,我个人受益匪浅。它告诫了我看问题不应该只是看其美好的一面,而要抓住错误,并且要及时改正。在成功之时也不能忘本,就比如莲之所以如此美丽,那是因为有淤泥的栽培。如果不是在淤泥的培育下生长出来的,莲花绝不会如此高洁。做人也决不可虚有其表,外表在某些时候时候只是一张通行证,当进入某个领域之后,还是少不了真正的才华和学问,虚有其表,就如绣花枕头一般,再漂亮也逃不过智者的眼睛。

读《爱莲说》有感2

  长大的我依然偏爱着莲花,不仅仅是它舞姿优雅动人,也不仅仅是因为它的用途广泛具有实用价值。

  而是因为它象征着洁身自好的人。

读《爱莲说》有感3

  今早我再次细细品尝这篇千古绝唱,不得不为作者的高洁和高远所感动。

  我好似看见莲有的花瓣没有完全展开,只依靠绿叶的衬托和陪伴;有的还是花苞,只露出一两片花瓣。

读《爱莲说》有感4

  《爱莲说》一文不仅仅是表达了作者对莲花的喜爱,更突显出作者为官多年、清廉勤勉、一生不与黑暗势力同流合污。

  同时也表达了作者厌恶世人的追求。

读《爱莲说》有感5

  初读《爱莲说》是在风轻云淡的午后,此文文字简练而意味深长,读起来铿锵悦耳,顿挫有致,令我深深着迷。

  《爱莲说》一文,先用笔写前人“晋陶渊明独爱菊”“世人独爱牡丹”,再细腻文笔转入“予独爱莲”,对比性地突出了周敦颐的独特视觉,因此以突出莲的高洁可爱,婉曲地批判了趋炎附势,追求富贵的世俗风气。文章以借花喻人的方式,借物咏志,表现周元公的洁身自好,不与世俗同流合污的设法秉性,讽刺和抒情一气呵成。

  本篇文章言简意丰,文笔摇曳多姿,“中通外直,不蔓不枝”,生动形象地描写了莲梗中空,贯通无隔,表现了莲的正直,豁达与大度,“香远益清,亭亭静植”,栩栩如生地描绘了莲端庄的仪态,读者隐约闻到清淡的雅香,表现莲的静洁;“可远观而不可亵玩焉”更是酣畅淋漓地写出了莲的庄重,表现让人敬重而不轻侮,滚滚世俗,驰骋官场多年的周元公衷肠诉说:“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由此可见周元公高洁傲岸的节操。

  回看历史的长河,有着和周元公廉洁奉公,高洁傲岸的人,开封府包拯执政为民,铁面无私,一弯明月照青天,百姓皆称“包青天”;滁州官员欧阳修与民同乐,奉公守法,不随官场顺遂艰难,执着信念,苏州吴县范仲淹,超越个人忧乐,以天下为己任,以利民为宗旨,补救时弊,积极进取,有着“居庙堂之高则忧其民”的情怀,尽管功名利禄多如麻,尽管富贵荣华转如沙,不管十年,二十年,三十年……即使沧海桑田,昨日辛酸拼搏化为历史尘埃,清正廉明,廉洁奉公,依然是我们二十一世纪政治与生活永不褪色的真理。

  “得道者多助,失道者寡助”,领导人员需要有着和莲一样的品格,以事实为依据,以利民为目的,做到刚正不阿,彼此的合作关系才能得到好的维持,作为领导者,处于浑浊环境不应同流合污,逃避现实,不然也只是“隐逸者”,作为领导者,面对名利世俗不应随波逐流,追求荣华,不然也是“富贵者”,作为领导者,应对贪慕虚荣应不慕名利,洁身自好,这才是令人敬重如莲的“君子者”。“牺牲玉帛,弗敢如矣,必以信。”领导者的行为廉洁透明是取信于民的先决条件,领导者的防微杜渐,自省自律提高抗腐的警觉,对廉洁建设系统起着关键性作用。

  莲,可谓真君子,莲的静洁,雅致,可见为不随俗浮沉的君子品质;莲的庄重,质朴,可见为不哗众取宠的君子秉性,莲的豁达大度,可见为刚正不苟的君子姿质。莲,乃廉洁楷模,作为一名合格的领导者不应成为名利的傀儡,被利禄锁上枷锁。做一名如莲的真君子,成为清正真实的写照,作为廉明浓缩的倩影,更是人生品质的升华。

  尘世滚滚如淤泥,一缕廉洁的清风送过,历史经卷中的清莲,此时全盛。

读《爱莲说》有感6

  一天,我偶然讲到了《爱莲说》,不禁觉得别有风格。

  作者周敦颐在文中说:“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中通外直,不蔓不枝,香远益清,亭亭净植…………”,表面是说莲花的种种优点,实际指当时一些正人君子不屈于时务,不巴结朝廷,不随波逐流,真可谓乱世之君子。 文中还有这样几句:“菊之爱,陶后鲜有闻。莲之爱,同予者何人?牡丹之爱,宜乎众矣。”意思是:爱菊者,除了陶渊明很少有。爱莲者,除了我还谁呢?爱牡丹的人,那就数不清啦!周敦颐表面好像是在说牡丹受人喜爱,可他的寓意却很深刻。牡丹,自古以来被人们视为富贵之花。而周敦颐所处的年代十分混乱,不少人讨好地方官,攀龙附凤,巴结贵人,而清高之士却少得可怜。而在《爱莲说》中,周敦颐由于不满世况,巧妙地借谈花鞑了社会的丑恶,不能不说是他的可贵之处。

  哦,让我做个爱莲者吧!

读《爱莲说》有感7

  小时候的我最爱去西湖旅游,因为西湖有我最喜欢的莲花。当时的我只懂得欣赏莲花的外在美:

  有的直立在那儿,好像专门等着我;有的花瓣没有完全展开,好似一个害羞的小姑娘。

读《爱莲说》有感8

  小时候的我最爱去西湖旅游,因为西湖有我最喜欢的莲花。当时的我只懂得欣赏莲花的外在美:有的直立在那儿,好像专门等着我;有的花瓣没有完全展开,好似一个害羞的小姑娘,见不得外人,只依靠绿叶的衬托和陪伴;有的还是花苞,只露出一两片花瓣。

  长大的我依然偏爱着莲花,不仅仅是它舞姿优雅动人,也不仅仅是因为它的用途广泛具有实用价值,而是因为它象征着洁身自好的人。正如作者周敦颐在《爱莲说》一文中用“不染”、“不妖”、“不蔓”、“不枝”、“不可亵玩”把莲的“正直”品行描述得淋漓尽致,我特爱读这一段。

  《爱莲说》一文不仅仅是表达了作者对莲花的喜爱,更突显出作者为官多年、清廉勤勉、一生不与黑暗势力同流合污,同时也表达了作者厌恶世人的追求。今早我再次细细品尝这篇千古绝唱,不得不为作者的高洁和高远所感动。

读《爱莲说》有感9

  正如作者周敦颐在《爱莲说》一文中用“不染”、“不妖”、“不蔓”、“不枝”、“不可亵玩”把莲的“正直”品行描述得淋漓尽致,我特爱读这一段。

  我要学习莲的这种正直。

读《爱莲说》有感10

  《爱莲说》这篇作品托物言志,表达了作者不求名利,洁身自好的生活态度和不与世俗同流合污的高尚情操。歌颂了君子"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的美德。

  在周敦颐之前,人们常用"岁寒四友"、"花中四君子"等来比喻君子,那么周敦颐他为什么要写这样一篇《爱莲说》,为什么要用莲花来做比喻,用莲花来比喻君子以往的比喻手法有哪些不同呢? 一般来说,比如说竹子,它以"直而有节"来比喻君子的性格;松柏用它的"长青",特别是冬天"不畏霜雪"这个特点来比喻,都是比较直接的;而《爱莲说》用莲花来比喻君子它就多了一层意思,就是"出淤泥而不染",多了这一层就把人和环境之间的关系加进去了。尽管周边的环境很不好,你生存的环境或者你生长的环境都不是很好,但是你自己的人格可以完全是另外一种样子,你可以是很高尚的。这一点是《爱莲说》的一个特点。那么,周敦颐为什么会用莲花来比喻君子的人格,从而来说明人和环境的关系"出淤泥而不染"呢?我想这是由当时的特定的历史背景决定的。周敦颐是理学的'开山祖。再加上周敦颐自己很强调人的人格修养,理学的核心就是强调人要把自己的心性通过自己的修养提升到一个高的层次上,特别是对于真理、对于道德,要有一种坚定的信念。由于他把这种哲学的、思想的观点和历史的传统相融合,写了《爱莲说》,而且形成了一个很独特的比喻,所以才使这篇美文得以广泛地传播。

  《爱莲说》不但是一篇美文,从中幅射出来的思想对我们现代人的生活更有耐人寻味的启迪:

  周敦颐在《爱莲说》把几种花加以比较:说到牡丹,"花之富贵者也"、说到菊花,"花之隐逸者也",最后他落到了莲花上,我想这是几种不同的人格、几种不同的价值取向的比较。比如说"富贵",你追求一种世俗的名利;比如隐逸,你对社会有一种社会责任的淡化。他强调莲花,我想可能是在两个层面上:一个层面上强调你和环境的关系。人周边的环境不可能是很理想的,环境里面总有不如意的地方,甚至于在某一个段落、某一个特定的时间里,甚至于可能是恶浊的,这都是有可能的。那么在这种情况下我们要如何要保持自己的操守?我们不能改变环境,但是我们可以改变自己。从这个意义上来说,我想它是有启发的。另外就是价值取向。《爱莲说》通过几种花的比较,说明作为一个人,首先你要自己在精神层面上、在人格上,你要立得住,他把这个价值取向放在首位。我想这一点,对于我们现代人来说是同样是适用的,甚至可以说它表达了一种处世的原则。人生一世,你不能够完全地被物欲所遮蔽,总还是应该有一种精神上的净土、精神上的家园。我想《爱莲说》在今天的意义首先应该在这里吧。

  我们今天读《爱莲说》,更要从这篇文章的中心思想去赏析这其中的韵味,去体味这其中所主张的积极入世,又不受尘世污染的观念。去领略和体会这从中表达出来的无欲诚心的思想,"无欲"是人的认知修养的最高境界。无欲并不是说情和欲就是万恶之源,不是要教化我们出家脱离尘世,( )而是教给我们在纷繁、斑澜的社会生活主流中,我们应该如何来把握自己,调整自己的生活态度,做到主静、无欲、顺理,把物质生活欲望降到最低限度。我们既不能像陶渊明那样消极避世,也不能像世人那样追逐功名利禄、荣华富贵,任何时候都要永远保持自己清白的操守和正直的品德。

  "德不孤,必有邻",道德高尚的人必受他人欢迎。法官以自己的美德承载着法律,书写着人生,如同艳丽的莲花优雅地妆扮着平静的水面,相映成趣。周敦颐所作《爱莲说》中的"君子"幅射到我们的工作生活中,大概指的就是这样厚德的法官吧。

  文以载道,洁身自好,心忧天下,是自古以来文人的传统。崇尚知识,崇尚文学,崇尚高洁的人品,应成为每一个真正读书人的自觉修养。因此,《爱莲说》对我来说,不仅是一篇重要的古文,更是一种人生的参照。周敦颐美好的笔调,不仅令我对这篇古文爱不释手,它所蕴含的做人之道,也一直左右着我的人生,直到今天。

【读《爱莲说》有感】相关文章:

读窃读记有感01-14

读养花有感01-10

读老子有感01-10

读桥有感01-10

读孔乙己有感01-10

读史记有感01-10

读庄子有感01-10

读散步有感01-11

读《家》有感01-14

读简爱有感01-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