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河之舞观后感

时间:2022-03-22 11:37:30 观后感 我要投稿

大河之舞观后感(精选5篇)

  《大河之舞》是由百老汇超级制作人莫亚·多赫蒂制作,世界著名的踢踏舞剧。下面是小编为您准备的大河之舞观后感,供您参阅。

大河之舞观后感(精选5篇)

  大河之舞观后感 篇1

  通过几次课的欣赏我了解了许多古典舞和现代舞,但给我印象最深的就是爱尔兰的踢踏舞了,时而奔放、雄壮,时而轻柔、风趣。整个舞蹈结束,真是一个荡气回肠,虽然之前有看过大河之舞,这次较完整地看了一遍,从中认识了不少。

  先从踢踏舞说起吧,踢踏舞来源自美国百老汇,但主要成型是爱尔兰和美国,这部《大河之舞》中,主要是爱尔兰的踢踏舞,但又融合了西班牙弗朗明哥舞、俄罗斯的芭蕾舞和美国纽约风格的爵士舞。舞剧中,导演是借爱尔兰人的历史运动,将不同地区的风格和自己国家的踢踏舞融合在一起,给人全新的感受,尤其是在美国百老汇街头三个爱尔兰人与三个美国小伙的冲突与融合,很幽默地展现了两种风格的踢踏舞,先是双方的格格不入,最后拥在一起成为朋友。我想,导演也是通过这一代表着爱尔兰民族的舞种,来展现爱尔兰的民族和文化。

  再来看看《大河之舞》是怎么反映爱尔兰民族的。整个演出分二幕十三场,从与太阳共舞到雷电、神话,春天、收获,再到梦醒、新世界,无一不是在讲述爱尔兰的历史,一个重建家园的血泪史,这不是一个人的表演,是一群人共同铸造的大河。演出中多次出现群舞场景,这也是整个舞剧的高潮,在春天之后的大河之舞。一排人并伴随着节奏强有力的踢踏,这一刻震撼了我的内心,正如一条长河,汹涌澎湃,气势如虹,这一刻不仅厚重的民族文化得以升华,我的内心也融入到群舞中,认识又一次升华。爱尔兰民族犹如一条大河充满生机,川流不息。一个优秀的舞剧能在艺术上能打动人心,单靠舞蹈本身是不行的,还在于音乐和布景该舞剧的音乐也很出众,特别是管弦乐团和合唱团。在悠扬的爱尔兰风琴声和激扬的小提琴生中,能感受到爱尔兰民族的波澜壮阔、生命不息。

  特别记得有一场景是只有乐团的演奏,没有踢踏,没有炫美的身姿,有的只是动人的琴弦和沉醉的演奏和吟唱。每次的欣赏都是一种艺术感官上的冲击,每一次重音都像是舞者强力的踏地,那旋律一直在心中荡漾,让人不可抑止地沉醉在爱尔兰式的感伤和悸动中。如此精心打造的荡气回肠的音乐给这舞剧增添了不少艺术魅力。《大河之舞》的布景也独具特色。可以对比下古典芭蕾、现代芭蕾的场景设置,大河之舞更体现了现代的气息,为剧情的发展做了很好的展现,如日月星辰、雷鸣闪电、河流山川、村庄等,这些场景将演员的服装和动作很好的融合在一起,不但渲染了气氛,还恰如其分的展现了演员所要表达的内容,给人一种身临其境的感觉。

  其实最早接触这一舞种还是在前些年的一次春节联欢晚会上,大河之舞的群舞阶段,配合摄影师镜头的拉伸,以及整齐的重音击打地板的声音当时给了我很大的震撼。这次在课堂上听老师的介绍,比较正确的了解了踢踏舞,了解了大河之舞,今天有完整的看了整部舞剧,在这里写下对其的感受。更多的还是一“帅”字,无论是男演员还是女演员,都将那种动感、热烈又不失美感和风度的艺术形象完美地展现了出,怎一个帅字了得啊,那是无法用语言形容的。

  每当看踢踏舞的时候,自己也不由自主的想动起脚来,包括电影中的那企鹅仔,虽然自己具有很少这方面的天赋,但就对音乐对舞蹈艺术的感知,我觉得艺术要吸引人要长盛不衰,在于与感受着产生共鸣。《大河之舞》就是成功的典范,为什么他能流行世界,能走进电影走进春晚?

  在于它首先突破了现代的传统,被一群热爱它的人传扬了出去,其次,整个舞蹈都联系着民族,让人联系到爱尔兰的血泪史,引起人们的共鸣,再者就是这种踢踏舞重在舞台的形式,高度的一致和极端的整齐,给人很大的视觉冲击。整个舞蹈,将想要表达的善恶主题,民族历史、大自然的抗争重建家园的艰难完美的柔和在舞蹈剧中,其舞蹈动作和情感是真真正正的舞蹈长河!总之,《大河之舞》舞出了一条长河,滔滔不绝地传承着智慧、勇气、生命与爱,一直激荡着我的内心。

  我感叹他们的舞姿,也感叹音乐的动人和布景的美妙,不愧为世界的瑰宝,爱尔兰民族的骄傲。很期待我们国人也能创作出自己民族的享誉世界的舞蹈,若能像《大河之舞》一样也风靡世界,将无愧于我们的民族艺术!

  大河之舞观后感 篇2

  舞蹈,它最保守的意思就是以有节奏的动作为主要表现手段的艺术形式,可以表现出人的生活、思想和感情,并且一般有音乐伴奏。起初,每当谈起舞蹈,可能让我感到无地自容,就更不用说让我跳舞了,无异是赶鸭子上架。自从这学期选了舞蹈鉴赏,在这方面有了很大的进步,虽然是仍不会跳舞,但多少对舞蹈有了或多或少的认识,大可不至在别人面前“谈舞色变”了。

  选舞蹈鉴赏这门课,不仅仅使我学到了怎样去认识和欣赏舞蹈,而且使我得到了关于对民族文化的理解。比如说,东北三大秧歌:二人转、高跷秧歌、地秧歌,它们的动作有什么走相类、稳相类、鼓相类等等;还有中国藏族舞蹈的特点及其分布,从而了解他们的宗教信仰,地区分布。对欧洲国家的一些舞蹈也有了很多了解,比如,起源于意大利,而形成于法国,距今有三百多年历史的芭蕾舞;还有形成于19世纪20年代的踢踏舞。在学习踢踏的课上,我们欣赏了著名的爱尔兰踢踏舞《大河之舞》,看完之后,我们的身心深受震撼,用一个字来形容我们的那刻的心情,那就是“帅”,用两个字形容,就是“真帅”,用三个字形容,那叫做“太帅了”。本来自以为是本人才高八斗、学富五车,现在才知道什么叫江郎才尽,悲哀哪!

  踢踏舞来源自美国百老汇,一种民间风俗的舞蹈,将爱尔兰民间舞和非洲民族的传统音乐和舞蹈结合发展形成。表演者穿着特别的踢踏舞鞋,用脚的各个部位,在地板上摩擦拍击,发出各种踢踏声,加上舞者的各种优美舞姿,形成踢踏舞特有的幽默、诙谐和表现力非常丰富的艺术魅力。

  《大河之舞》为1994年爱尔兰公司制作,1995年在柏林首次演出。其源于麦克·弗莱利为欧洲电视网的歌会创作的7分钟的幕间演出的余兴节目。可当节目一推出时,却造成了世界范围的轰动,让爱尔兰的舞蹈一夜走红。第一次看《大河之舞》,那感受只是一中崇拜,看着他们跳,那脚想动,却心里干着急,无奈,想一步学会,也想站到舞台上,一展自己的风采,可惜只是幻想。后来,我就到网上查了一些关于其的资料,才对它有了更深的了解。

  《大河之舞》是一部叙述爱尔兰祖先与大自然抗争,以及经历战争、饥荒等种种苦难后流离失所,重建家园的长篇血泪史诗。历史宛如一条长河,滔滔不绝地传承着智慧、勇气、生命与爱。让我记得的最清楚的是第一场的第七幕——火舞,在古爱尔兰,火,自豪和美丽的象征,太阳把它自身的力量蕴于舞者的激情里,显得热烈而震撼;一支红火的队伍,踏着一致的步伐,又显得张扬澎湃。

  我比较喜欢文学,谈到文学,我觉得舞蹈与文学也有相关联的地方。真正的文学应该是为社会的前进与发展而作,它所反映的不应该只是一段故事情节,而是一种社会制度和社会现象。当我真正理解到这一点的时候,从头看郭敬明与韩寒的作品,大部分的学生都认为郭敬明写的不错,而我认为有所不妥,他所写的大部分是大学生的生活,而韩寒,就拿《三重门》来说,它反映了一种中国的教育制度,个人而言,我更赞同韩寒。舞蹈同样如此,《大河之舞》不仅是因为它优美的舞姿,更多的是它能从舞蹈的角度反映一个社会的现象。

  看完舞蹈后,我为他们优美的舞姿喝彩,为它那支地道的爱尔兰音乐而沉醉,更为其制作人而赞叹,赞叹他超人的智慧,独到的审美角度,不同一般的眼光,也只有这样才能更准确的表现舞蹈的定义。

  大河之舞观后感 篇3

  《大河之舞》,爱尔兰踢踏舞的经典之作,被世界舞蹈界称之为“爱尔兰踢踏的完结制作”,并成为了当今世界上演出场次最多、观众人数最多、世界影响最大的踢踏舞杰作,世界舞蹈评论界誉之为:“真正把爱尔兰踢踏的灵魂展现给世界的作品,是当今世界上最好的踢踏舞剧。”

  她带给我的震撼是其他舞蹈所没有过的。我印象中的舞蹈就是身体的律动,节奏的变化。但大河之舞带给我不光是这些,她的节奏是如此动感,如此狂野,如此的大气磅礴融合更多式曲风及乐器的演奏,更技高一筹的歌唱演绎,更丰富精彩的舞台效果,服装造型并以全新面貌登场,所有元素都被成功融合重生,擦撞惊人的艺术火花。作为一名理科生,其实我对舞蹈还是蛮喜欢的,喜欢舞蹈带给身体的节奏感,而当我在舞蹈鉴赏课上第一次看到《大河之舞》的时候,从未想到过舞蹈竟能与节奏如此完美地结合在一起。当我看到那么一长排的舞蹈演员跳起整齐划一、节奏强烈的舞步时,非常的激动,有一种强烈的视觉震撼。它不像芭蕾的高雅和民族舞蹈的舒缓,它是一场力感、动感、质感与美感兼具的百老汇音乐歌舞盛宴。当几十位热情奔放的男女演员列队出场,用他们那钉上了铁掌的舞鞋,在地板上,跺踏出了震撼心灵的声音的时候,我被他们劲爆的节奏和飞旋的舞步所震撼。他们展示了爱尔兰“踢踏舞秀”这一有着700年历史的世界舞蹈瑰宝在现代化的舞台上迸发出的巨大魅力。该剧以传统爱尔兰民族特色的踢踏舞为主轴,融合热情奔放的'西班牙佛拉明哥舞,并汲取古典芭蕾与现代舞蹈的精髓,共同营造出一场气势如虹,异彩纷呈的绝世舞作。而爱尔兰管弦乐团的演奏及合唱团的天籁美声更是起到了画龙点睛的作用。二十多名舞蹈演员在舞台上以整齐的脚步动作,运用鞋底和鞋根的交互敲击舞台地板,发出一连串清脆、干脆、利落的触击深处,听来恰似阵阵小鼓声,配合旁白的穿插,让每一名观众都感受到舞蹈所带来的震撼。

  在我看来,最有意思的场面出现在下半场第二幕,两个身材壮硕的黑人舞蹈演员用夸张幽默的表演展示了狂放的美式踢踏,而三位爱尔兰踢踏舞演员则在舞台上展示着爱尔兰踢踏,两队舞蹈演员从一开始的互相较劲到互相模仿,最终一起共舞,整体节奏感表演带有情节性,欢快奔放、整齐划一的踢踏舞,让每一名观众都为他们喝彩。

  《大河之舞》作为一个全球热演的演出项目,能立即得到世界上数以亿计观众的青睐,已经说明了它的魅力。它不但是由踢踏舞、西班牙弗拉明戈舞、古典芭蕾与现代舞蹈精髓共同完成的绝世舞作,也是由爱尔兰管弦乐团的出色演奏及合唱团的天籁美声交织而成的旷古之音。《大河之舞》被世界舞蹈界称之为“爱尔兰踢踏的完结制作”,并成为了当今世界上演出场次最多、观众人数最多、世界影响最大的踢踏舞杰作,世界舞蹈评论界誉之为:“真正把爱尔兰踢踏的灵魂展现给世界的作品,是当今世界上最好的踢踏舞剧。”

  最后,看了《大河之舞》后,对舞蹈有了些新的认识。一,热情。也许一个舞者并不需要高超的技巧,因为天才只有那么几个,一个舞者不需要过于曼妙的身姿,因为维纳斯仅仅是神话,而对舞蹈的热情,却是使舞蹈充满生命必不可少的。二,灵魂。我想,可以把舞者比作火烧云,因为是那样的美丽,绚烂,却又变幻莫测,这是在燃烧自己的灵魂后在天空划下的色彩。三,毅力。这是每个行业都必须的,毅力。在网上看到过一个数据,大体是说舞者们穿坏了多少双舞鞋,记得那是个惊人的数字,那要怎样不断的联系,不断的演出,才能达到啊,着实令人敬佩。也许,对舞蹈,能做的仅仅是欣赏而已,但这也是一件幸福的事情。

  大河之舞观后感 篇4

  每一种舞都是对美的一种诠释,而踢踏舞则是以节奏为载体来传播美的。

  ——题记沉寂的舞台,惟有爱尔兰风笛的旋律在舞台上空回旋。婉转而动人,给表演蒙上了一层拥有爱尔兰风情的面纱。灯光汇成几束,射向舞台,将观众的视线吸引了过去。灯亮处,几排女舞者正在有节奏地踢踏着双腿,整齐而悦耳的“嗒嗒”声,从舞台上传出,扣人心弦。舞者的上半身纹风不动,只有那两条腿上下、前后地踢着,踩着,踏出一曲沉着而灵动的鼓点,在风笛的伴奏下,显得格外和谐。

  一幕谢了,灯光汇成一束,照着一位身着白衬衫的男舞者踩着节拍踏了进来。浑厚的节奏声从他的鞋底有力地传出,观众席上响起一阵赞美声,这就是本次表演的男主角。他的脚步看似轻盈富有弹性,跃动自然,实则落地有声,且声音响亮醇厚,如同牛皮鼓上的次次敲击,沉闷却不失活跃。他的脚步在飞快地变换着,节奏十分急促,但却能让人清晰地听见每一次踏步,双腿的交替,犹如钢琴家在琴键上跃动的手指,灵活自如,发出的声音却始终不变地有力。

  不知过了多久,又上来了几排舞者,整齐划一的脚步如蜻蜓点水般踏在舞台上,却是震撼人心地响亮,数排舞者一起跳,如雷鸣般的低沉而振作的声音,久久回旋。侧耳倾听,如同飞瀑从崖间飞流而下,撞击在岩石上,声音浑厚有力,使人为之震撼。

  女主角姗姗来迟,在众目期盼中上场了,纤长的双腿优雅地跃动,沉稳的脚步声中透着几丝柔和与妩媚,清晰的声音略显柔弱,却仍不失踢踏舞所特有的极强的节奏感。

  不久,男主角又上场了,男女主角一起踢踏着舞步,在灯光的照射下格外夺目。男主角舞步的厚实,女主角舞步的轻松,相互陪衬,既和谐又富于变化。他们的舞步起落之间很有默契,脚腕灵活地转动着,脚尖与脚跟轮番击踏舞台,踏出的节拍错落有致,回旋着激动人心的节奏的旋律。

  很快,几队其他的舞者也一起上场了,从阶梯上一路踏下,脚步一伸一缩,都配合着音乐与节奏,一踢一踏,相互呼应着动作和节拍。场上此时已经是舞的天地,声的海洋。只有急促的踢踏声占据着听众的注意力。时间过去了很久,演员们的脸上丝毫没有倦意,依然以有力的舞步展示着内心对舞的热爱。

  也许,团队精神加上力量感,也是《大河之舞》能够扬名世界的一个重要因素吧。

  踢踏舞是一种独特的舞蹈,它不同于优雅的芭蕾舞,也不同于狂放的吉朴赛舞,它只是用鼓点般的节奏去感动每一个观者,以声音去震撼每一位听众。

  每一种舞,都有着独特的风采,都是美的一种传承,一种展现。而我更爱踢踏舞,因为每一位踢踏舞者,是用他们的心灵在舞台上踏出节奏的鼓点,展露他们独特的风姿。

  大河之舞观后感 篇5

  以前没有怎么看过舞蹈,对舞蹈兴趣也不怎么浓厚。但是在舞蹈鉴赏课上看过《大河之舞》后,我却感到非常的震撼,我没想过舞蹈是这样的恢宏壮大,气势非凡。

  一提到《大河之舞》,很多人的第一反应便是“踢踏舞”。准确的说应该是“爱尔兰踢踏舞”。如果说《大河之舞》有什么突出成就,那么首先一点莫过于它使爱尔兰踢踏舞在世界范围内展现出了惊人的魔力。

  的确,《大河之舞》简要的讲它就是一场以爱尔兰踢踏舞为主要载体的歌舞剧。但人们总喜欢将这种说法抽象化、华丽化,比如“一场爱尔兰舞蹈的饕餮盛宴”“一个真正的舞蹈传奇”“力感、动感、质感与美感兼具的百老汇音乐歌舞盛宴”等等。对这部充满传奇色彩的舞台秀人们总是满怀着持久不变的热情对其饱溢赞美之词。

  作为一种舞蹈,爱尔兰踢踏舞在肢体语言方面有着上半身没有繁琐动作的鲜明特点。始终保持着正直挺拔的姿势贯彻了略微紧张毫无松懈、一种人为的适度自律的感觉,给人以独特的优雅美感。根据音乐以及舞蹈所表达情绪的本身舞者可以自由发挥,搭配以饱含个人风格的简单随性的潇洒动作,既丰富了舞蹈本身的感情表现,又使观众感受到舞者自身所具有的气度和非凡魅力。而与上半身的“相对静止”截然相反形成鲜明对比的,便是舞者脚下舞步。激烈的舞步发出节奏感的声音,柔和的舞步充满跳跃性。在音乐中这种动与静的明显冲突完美融合与同一主题思想里,形成奇妙的协调性,进而呈现出对于同一种物体的不同层次不同方面的丰富表达立体的展现力。

  于不同性别有不同的舞蹈方式令爱尔兰踢踏舞能够分别而充分的体现女性的温柔之美和男性的阳刚之美。这一点在《大河之舞》有突出表现。如果把第三幕《伯爵夫人凯瑟琳》中类似芭蕾舞般轻柔无息的舞姿,看作是女性温柔美丽优雅的秉性的体现,那么女舞者们直挺的身姿和跳跃的舞步便是女性的独立和坚韧。而第五幕《雷电》中清脆刚健的踏步声就是男性刚毅、强劲、勇敢、矫健的力量感表达。

  然而,如果说动作是舞蹈的第一语言,那么踢踏舞不同于其他舞蹈的就是:它的肢体语言同时拥有着声音语言。充满活力激情的舞步的踏声才是踢踏舞真正的震撼力之所在。而在个人观点看来,踢踏舞既是一种舞蹈,更是一种音乐。

  听到音乐便展开联想似乎是人的天性。不同于直白的语言音乐不进行直接描述却将你直接代入那一种场景那一种氛围。不同的音效引发着不同的感官体验,不同的旋律也影响着人的情绪。《大河之舞》是以震撼的舞蹈首先造成了观众的视觉冲击,再以听觉所创制的感官效果描述故事给予心灵冲击,最后彻底将人带入舞台所设置的世界。开场微暗蓝色的光线下,持续的弦音营造出暗调的空旷感,爱尔兰笛有如渺远而微寒的风,衬托出了原野的安静与粗犷。而后背景的弦音开始爬升给人以光明感,视觉也似渐晰明了。渐渐加入的鼓点声如同地平线映入眼帘时给人的宽厚踏实的感觉,明显的提琴重复简单的音节,稍快的节奏鼓动起一种生机。配合加亮的舞台,入场的复数舞者整齐的步伐声音规律响起,生机凸显。两分半的前奏却生动甚至可谓准确的将平原黎明的光影效果重现。随着不断回旋的提琴旋律,舞者的步法渐趋热烈,隐含在旋律背后的低声男声吟唱简单重复着不明意义的词语,却给人一种原始的执着感。舞者们活跃有力的舞步规律的变化组合着,就像是某一种祭拜活动一样透露着莫名的肃穆感。

  然后人们绕城一个圈,音乐的旋律也开始随之上升,断音出现的笛略显紧张,好像一瞬间风起云涌,笛声忽的高扬如同清晨的一缕光线,一种不可抗拒的号召,人们紧张而又期待,越发加快的步伐有节奏的点出突出的鼓点,然后弦乐到达某一种高度的时候,灯光变幻旋律重起旋律更加恢宏而激昂,象征着太阳神的领舞在视觉与听觉同时变幻的一瞬间出现,舞步潇洒带着无可抵挡之势,使人顶礼膜拜。第一幕,《与太阳共舞》太阳崇拜的主题卒章显志。轻快的提琴回旋婉转的旋律表现女性的温柔婉约;波断变幻的吉他朦胧的柔和中又带着低沉的刚性,如同火焰那诱发人思绪又令人不解的璀璨橙红;悠扬渺远的风笛将人们的回忆拉向遥远的过去;紧张而不急促的鼓点,深沉的人声合唱,强有力如同神灵的不可拒力令人迷惑……《大河之舞》充满视觉效果的音乐在使整个故事更为通俗易懂的同时,音乐本身远胜过语言文字的平面表现力,又在描述故事情景的同时有着更多的明确可感的寓意感却又让人反复琢磨不透。音乐是《大河之舞》美感的重要组成,更是它主题升华的关键之所在以爱尔兰踢踏舞作为主要载体而呈现出的整幕舞剧《大河之舞》让人没有阻碍的透彻感受到踢踏舞的摄人震撼力,无疑,观众为止吸引为止狂喜,《大河之舞》十几年来获得的成就就是最好证明。

  伴随是音乐出现代替了鼓点的踏步声与音乐的契合度让人分不清是音乐再配合舞步还是舞步嵌入到音乐之中。充满力度的舞步声演绎出变换丰富的节奏,总是让人出乎意料,如同具有着生命具有自主意识一般。生命由于会变化而具有着无限可能性,这种近乎于随性的可能性赋予舞步引逗起人内心好奇的魔力,与此同时无法抗拒地板的震动声穿过耳膜的影响心跳的感觉,取代了心跳的感觉是无法抑制的激动,内心深处生命对于力量的渴求和舞蹈产生着共鸣。看大河之舞,不同的人会有不同的感受,但都能获得相同的震撼。伴随着踢踏的节奏,你已不知不觉地融入了舞蹈,在舞蹈的海洋中徜徉。

【大河之舞观后感(精选5篇)】相关文章:

大河村遗址06-25

小班美术创意美术电线之舞教案09-24

大河流域的亚非古国(二)01-21

幼儿园中班美术教案《点线之舞》09-22

桥头隐见大河干(猜谜)影视演员01-21

大河流域的亚非古国历史教案10-20

实习总结之--大河小道我先行 -实习学习总结01-01

《大河流域—人类文明的摇篮》历史教案10-18

小学五年级作文550字:成为大河小记者08-24

苍县大河乡促进农民增收的做法及启示 -学习心得01-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