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误杀2》观后感

时间:2022-08-16 10:15:22 观后感 我要投稿

《误杀2》观后感(通用20篇)

  在看完一部作品以后,一定有很多值得分享的心得吧,不妨坐下来好好写写观后感吧。想必许多人都在为如何写好观后感而烦恼吧,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误杀2》观后感,仅供参考,大家一起来看看吧。

《误杀2》观后感(通用20篇)

  《误杀2》观后感 篇1

  电影《误杀2》,悬念跌出,扑朔迷离,引人入胜,剧情既在情理之中,又在意料之外。故事以一个父亲想挽救儿子的生命为主线,揭露了社会现实问题,反应了人性问题,彰显了伟大的父爱,即引人,又感人,又震撼。影片赚了我不少眼泪,也给我深刻的启示,是一部精彩的好电影。

  故事男主角林日郎七八岁的儿子得了先天性心脏病,需要进行心脏移植手术。他们经济窘迫,借钱困难,好不容易找高利贷借到了手术所需费用,却被医院告知,心脏已经没有了,将被移植到其他人的身体里。

  林日朗崩溃绝望、走投无路之际,铤而走险,他劫持了医院大楼,来逼迫医院追回本来应该移植给儿子的心脏。就在这短暂的几小时里,在这危急的情势中,围绕这颗被移植心脏的去向,各种矛盾冲突、幕后真相慢慢被揭示了出来。原来,这颗被移植的心脏,在市秘书长的授意之下,经过器官移植中心和医院院长的配合操作,被移植到了市长出了车祸、同样需要心脏移植的儿子身上。

  在解救危机、调查真相的过程中,警方人员 、记者、市秘书长发生了激烈冲突,进行了斗智斗勇的较量。人性、利益、正义、邪恶多面交锋,正义最终战胜了邪恶,真相得以大白,犯罪者和邪恶的一方都得到了应有的下场和惩处。而在这过程中,林日朗为救儿子的生命,孤注一掷,破釜沉舟, 却也彰显了无比的智慧和勇气,最终在一环套一环的迫使和引导之下,在记者的英勇智慧配合下,查出了事件的真相。

  但一切为时已晚,那颗被移植的心脏,在同一所医院大楼里,正在被移植给市长的儿子。

  失去了希望的林日朗,决定用自己的生命来挽救儿子。他宽恕了市长,和他达成了协议,让市长配合他演最后一出戏,帮他完成心愿。他挟持着市长出了医院大门,被警察一枪击毙。市长让医生把他拉进了医院,迅速与儿子进行了心脏移植手术。手术获得了成功,儿子得救了。

  林日朗的父爱壮举,看得我泪飞如雨。世界上最伟大的父爱就是这样无条件的吧,没有太多语言,却有着无畏的行动。只要你要,只要我有,我会倾尽所有,哪怕是我的生命,也会给你。

  父爱如山,震古烁今,光彩耀眼,感天动地,震撼人心。这也是影片最感人之处。

  这部影片对现实社会也有着重要的警戒意义。

  作为一个不得志的编剧,林日朗是社会中的平凡小人物。他在社会、权力、关系、利益、人性这张庞大的网中实在太渺小了,命运好像完全掌握在威权人物手里,而无法自己掌控。

  作为握有权力和资源的那些人和机构,如果心中没有良知,不依法去行使职务,将会碾压很多无辜的小老百姓。时代的一粒微尘,落在小老百姓身上就是一座山。

  林日朗犯了劫持罪,但他是被迫的,被逼的,无奈的。他为了救儿子,献出了生命,自身也被迫成了祭品,将自己献给了这不公正社会与权利的祭台。

  这故事像一个悲剧,但当中也包含着深刻感人的爱。林日朗这个角色塑造的非常成功。他舍身救儿的爱是影片核心。他用假枪劫持医院、放出即将临盆的孕妇,都反映出他本无恶意、善待他人的善良本性。正是这些细节,让这个人物性格更加丰富饱满、真实感人。

  还有那位有良知和正义感的张警官、那位智慧勇敢的女记者、那位坚持医德的心脏科医生,还有围观大众被唤起的良知,都是影片让人温暖感动之处。

  影片有很强的带入感,对我产生了巨大的触动和深刻的启示。

  社会是由所有人组建起来的,世界是我们的,所以,社会世界的变好,每个人都非常重要,每个人都必须置身其中。

  林日朗在留给儿子的信中说道,我们平凡如一只小小的萤火虫,在巨大的光亮中,我们看不到自己的光亮,我们的光亮被淹没了,但在黑暗的地方,我们微弱的光却可以照亮一方小小的空间,为他人和世界带来一点光明。正如鲁迅先生所说:愿中国青年都摆脱冷气,只是向上走……能做事的做事,能发声的发声。有一分热,发一分光,就像萤火一般,也可以在黑暗里发一点光,不必等候炬火。此后如竟没有炬火,我便是唯一的光。

  我们每个人都是万千萤火当中的一只,孤独而渺小,但我们每个人,都可以振翅飞翔,发出我们微弱但全部的光芒,驱散一点黑暗,为需要的人们带来些微光亮。影片中,林日朗虽然死了,但他的心脏依然跳动在儿子的胸膛里,他的爱延续到了儿子的生命里,也留在了这天地间。

  我们给予的光明也永远不会消失,它汇合了其他人的光亮,彼此温暖、照耀着,共同推动着时代与人性不断趋于完美与至善。

  《误杀2》观后感 篇2

  《误杀2》真的是一部我从开头难受到结尾的电影,剧情反转曲折,充斥着强权与卑微,强大与弱小,更看到了一位父亲为自己孩子的孤注一掷。肖央扮演着一个矛盾的角色,一个充满着悲剧色彩的父亲。在孩子眼中,他是世界上最好的父亲,但是他也是个走投无路,冒险而绝望的父亲。我想说的并不是这个电影的故事情节,而是整片体现出的浓厚的父爱母爱。曾经看过一个视频,母亲为了救自己的孩子将自己的肝脏移植给孩子。视频中母亲说:“我能给你第一次生命,也能给你第二次生命。”在任何危难到来之际,父母总是把生的希望留给自己的孩子。小时候总觉得教堂是听到祷告最多的地方,长大后才明白医院的走廊里处处充满祈祷和人们的希望。《知否》里从头到位出现过最多的一句话是:“父母之爱子,则为之计深远。”他们都是在生命弥留之际,为自己的孩子铺垫好一切。想想自己又何尝不是在跟着妈妈计划的路线平平安安的长大,妈妈常说:“父母在,不远游。”小时候总想逃离爸妈,能走多远走多远,长大后才明白父母心,现在能够常伴父母身边已经是最大的幸福。在父母眼里,孩子只要平安健康,其余怎么样都是最好的。长大了,也要学会常回家看看,他们最期盼的就是你回家的样子。

  《误杀2》观后感 篇3

  前几天看了电影《误杀2》,最初我以为这是部警片,看完才知道这是关于爱和权威的故事。

  在社会底层的人,总是为钱所累、为权所累。孩子一生病,就让原本的小康之家陷入了困苦之地,难以翻身。

  剧中肖央饰演的林日朗是一位编辑,他的妻子是一个补习班老师,夫妇俩有一个儿子叫小虫,健康、活泼、可爱,他们一家三口原本过着安稳幸福的生活,直到小虫在足球比赛场上突发心脏病倒地,医生查出小虫天生心脏肿大,小小的身子无法负荷大大的心脏,需要做心脏移植手术。

  心脏移植手术的费用很高,以林日朗两口子的收入水平根本负担不起。但小虫的命比什么都重要,夫妻俩砸锅卖铁也要把儿子的病治好,可惜的是,就算他们把房子卖了,也凑不够昂贵的手术费。

  后来,林日朗想到了找记者,可是记者不理他。再后来,医院那边说找到了合适小虫的心脏,但是需要交齐手术费,当时林日朗夫妻俩手上的钱离真正需要的手术费用还差得远,医生说必须要马上交费才可以手术,林日朗实在没办法,叫医生给他一小时,他肯定可以凑够手术费。然后转身去了借高利贷。

  可恨的是,即使借了高利贷,凑够了钱回到医院,心脏也已经被别人给截走了,给不了小虫。

  无奈之下,林日朗选择了非常极端的方式——持枪劫持人质,以此换得记者采访自己,让自己上电视申诉的机会。

  林日朗劫持了医院急诊室后,张警官带着警察局的人过来解决这件事。张警官是个很有正义感的警官,也很有经验,所以在现场很淡定,知道怎么跟林日朗沟通。林日朗要求警方在2小时内把心脏找回来,不然他就开始sha人。林日朗还要求张警官找记者给他,但张警官其实并无这打算,只是当初林日朗找过的女记者知道这是一次绝佳的得到第一手新闻的机会,所以自动送上门去了。

  林日朗面对镜头说出了自己的故事,说他和妻子为了凑孩子的手术费遇到很多困难,好不容易凑够了,心脏却被权贵夺走了,这无疑是夺走了小虫的生命。因为这番话,原本在外面围观的,指责林日朗的人,都开始同情林日朗,认为他不是个坏人。

  记者采访完毕后从急诊室走了出来,开始着手调查心脏的去处,发现此事涉及很多高官,并不好查。另一面,林日朗等不到心脏,加上警方搞“背后袭击”,气得他开了杀戒,一枪“打死”了突袭的警察。这时,市长秘书出现了,说他们已经追回了失踪的心脏,马上会给小虫做手术。

  市长秘书拿着保险箱出现在了林日朗老婆面前,还带来了顶尖的医疗团队,他老婆没有确认心脏是否真的在箱子里,就让小虫进了手术室,还打电话跟林日朗说手术已经开始了。但林日朗很清楚,那颗心脏是不可能移植到小虫身上了。放下电话后,他好像突然想到了什么,跑到了急诊室上面的十二楼,在那里看到了手术门外的市长先生,正在做心脏移植手术的人是市长的儿子,那孩子突遇车祸,刚好与小虫适配的心脏也适合他,市长就动用自己的权利把心脏窃走了。

  林日朗看着市长,满腔仇恨,却无法一枪毙了他,因为他手上的是假枪。

  知道那颗心脏已经指望不上的林日朗,用上了最后一个可以救小虫的办法:他让滥用私权的市长配合他,他拿假枪指着市长走出急诊室的门,以此让警方把他击毙,因为自己的心脏跟儿子小虫的适配,他死了,就可以把自己的心脏移植给小虫了。

  最终,林日朗死了,张警官非常愤怒,因为他已经看出来林日朗手中的枪是假的,看似倒在血泊的警察,也是安全的,因为那些血是假的,是林日朗用假枪打爆血包喷出来的。

  林日朗为了救儿子,宁愿牺牲自己,这份父爱,实在是太深沉了。林日朗留给家人的绝笔信说,只要小虫活着,他就没死,他永远跟他们在一起。

  这部电影还真是让标题误导了我,明明是一部催泪亲情片,却让人以为是警片。并且为什么叫“误杀”,究竟误杀了什么东西呢?我唯一可以想到的答案是:警察误杀了林日朗,因为他并不是坏人,只是假扮坏人以此让众人看到真相,所以他的死,是误杀。好人不一定有好报,可惜了林日朗一个那么有爱的人,被现实逼得不能善终。

  看完这部电影,才发现父爱是多么沉甸甸,平日里也许都不善于表达的父亲,内心里都是对子女满满的爱。这电影也更加让人明白,无论我们承不承认,人都是分阶层的,在高层的人就是比低层的人活得更好,更能得到自己想要的东西。但这不代表我们普通人要去为权争破头,而是要继续保持善良,尽自己最大能力保护自己爱的人就好了,有失道德、违反法规的事是一定不能做的。

  罗曼罗兰说:世上只有一种英雄主义,那就是在看清了生活的真相之后,依然热爱生活。

  生活的真相很残酷,但仍然要保持热爱,活出自己。

  《误杀2》观后感 篇4

  林日朗与妻子阿玲、儿子小虫一直过着清贫但幸福的生活,直到小虫突发意外急需救治,几经周折,走投无路的林日朗为了救儿子决定放手一搏。他制定了一个惊天计划,揭秘了一个黑暗内幕,为了救儿子不惜一切代价,最后献上了自己的生命。

  父爱如山,是的,没错。父亲是一个家庭的顶梁柱,不惜压弯了自己的腰,也要担起所有的事情,为全家遮风挡雨、驱寒送暖。父爱如海,是的,没错。父爱深沉宽广、默默无闻,甚至甘愿牺牲自己的生命来换取儿子的生命!多么伟大的父爱啊!每个人都为林日朗点赞,被他感动!林日朗很聪明,能够打开谜团揭开黑暗内幕,可他真的智慧吗?“我是不会看着我儿子死得,我要让他给我送终。”这是他临死前的最后一句话。让小小的儿子给他送终,才8岁,从此失去了人间最伟大的父爱,往后余生在内心愧疚、缺失父爱的环境里长大成人?是不是有点残忍呢?为什么操场上别的孩子都健健康康,而他儿子的心脏却功能不全有毛病呢?为什么呢?大家有没有思考一下这个问题呢?未成年孩子的健康掌握在谁的手里呢?答案是:父母!

  小虫也有自己的梦想,长大了做一名救死扶伤的医生。什么是好医生,上医不治已病治未病呀!“善良的人不会伤害他人”这是影片里一句很扎心的话,小虫得病是谁伤害的呢?整个影片中最痛苦、最无奈的人不是阿玲,也不是林日朗,是小虫。小虫,这个名字起的非常好,很贴切,小虫没有任何选择的权力!这个病是小虫自己想得的吗?不会的。那让他得病的罪魁祸首是谁呢?他的身体是父母养大的,父母给他吃什么他就得吃什么,父母给他喝什么他就得喝什么,父母有什么样的健康理念他就会学习什么样的健康理念。这么小的孩子得这么重的病,很大一部分原因是父母亲手打造出来的!因为父母的无知,没有管理健康的正确理念,才造就了受病疼折磨的孩子。

  “你永远不知道一个父亲为了自己的孩子会做出什么事情。”这句话确实直戳人心。看看市长爸爸,堂堂一市之长为了救自己的儿子竟然做出如此黑暗的事情?父爱啊!父爱大如山,父爱深似海呀!可为什么别人的儿子不出车祸,偏偏是你市长的儿子出了车祸呢?酒驾?不遵守交通规则?盛气凌人?《大学》里有句话:人莫知其子之恶,莫知其苗之硕。为什么市长没有教育好自己的儿子?子曰:“其身正,不令而行;其身不正,虽令不从。”作为管理者,如果自身行为端正,不用发布命令,事情也能推行的通;如果本身不端正,就算发布了命令,别人也不会听从。父亲是儿子一生的榜样,上梁不正,下梁歪。身不修,不可以齐其家。你的儿子是儿子,林日朗的儿子也是你的儿子,做为一个市长,整个市的子孙都是你的子孙呀!

  孩子是祖国的未来,是中华民族的希望,培养国之栋梁是每个父亲义不容辞的责任!可影片中这两位伟大的父亲真正做到了吗?影片的结束语:谨以此片献给伟大的父爱!我看不如改成:谨以此片献给糊涂的父爱!反观我们的现实生活,有多少糊涂的父母打着“爱”的旗号,在“误杀”着祖国的花朵和栋梁啊!

  爱需要有智慧!健康教育、德行教育真的很重要!

  《误杀2》观后感 篇5

  接近影片的最后,当肖央饰演的李维杰站在镜头前说出“真相”时,相信很多观众会和我一样发出疑问:与其如此为何不一开始就认罪,现在这样不是白忙活了一场吗?

  同行的朋友劝我:不然的话这电影要怎么演下去,你何必这么较真呢?正如肖央在片中那句已经走红的台词:“只要你看过1000部电影,就会发现这世界上没有什么离奇的事情。”我也想说的是,只要你看过足够多的电影,就知道这样的设计并非只是要让电影“演下去”这么简单。

  这一切要从李维杰这个人物塑造说起。从那位黄毛同事的话中,你便知道他小学都没毕业,从那位警察的报告中,你也可以知道他没有父母从小就是孤儿,正是这些经历让李维杰更加珍惜现在的家庭,也更加看重孩子的教育,然而正处在青春叛逆期,三观也正在形成当中的大女儿却成为他的一个难题。

  想必很多穷苦出身的孩子,在成长过程中多多少少都有这样的经历:会嫌弃自己的父母,抱怨他们不能给自己更多,特别是在和同龄人的对比之后,这种情绪可能就会愈发强烈。而这其实是一个相当危险的讯号,如果处理不好,不但和父母之间的距离会越发疏远,甚至有可能会误入歧途,这也是为什么有些孩子小学时明明成绩很好,可到了中学却逐渐变成了另一个人,因为他们是没有办法独立迈过心中这道坎儿的。当然也有些幸运闯过这一关的人,但他们却也急切想要和过去的自己切割,终身无法以一种健康的心理状态活着。

  而面对同一屋檐下却越来越陌生的孩子,大多数父母通常却是无能为力,片中的李维杰同样如此,忍痛掏了参加夏令营的钱也只是杯水车薪,根本无法解决他和女儿渐行渐远的内在问题,在女儿眼中,他变成一个一无是处的小气鬼,形象越来越卑微。而看到女儿怒气冲冲的背影,他也是束手无策只能是一声叹息,他无法在女儿心中树立起一个伟岸的形象,也无法将父爱有效地传递给女儿,这正是他痛苦的根源所在。

  所以,当“处私刑”意味浓厚的“误杀”发生之后,李维杰的第一反应是要保护家人保护女儿,但同时不可否认的是,也有一种“证明自己”的强烈潜意识在驱使着他。正如影片最后李维杰在警车里那番独白:“很遗憾重新拉近彼此的距离是通过这样的方式,但我希望这件事让你真正成长起来。”他所做的这一切,正是为了让女儿可以感受到父爱,同时重新树立自己在女儿心中的形象。而编剧和导演也正是用这样一种近乎残酷的方式告诉我们:有效沟通是父母与孩子之间共同的责任,不要等到悲剧发生时才悔不当初。

  而李维杰最后的自首同样是基于此。李维杰是一个好人,所以尽管他能骗得了所有人,但终究还是骗不了自己的良心。同时他这么做也是要给女儿看:哪怕你有一万个正当的理由,人终归还是要为自己的行为付出代价,这一次父亲替你扛下了,但你也丢掉了最后的保护伞,接下来的路必须自己去走。当然这次“瞎折腾”还顺带解决了黑警,摧毁警长丈夫的选情,这些可以说是边际效益了,所以无论如何李维杰都没有“白忙活”一场,这样的结尾处理比简单加一句字幕应付审查可是要用心多了。

  而亲子关系这个话题,除了在李维杰“正义”这一方得到展示之外,在陈冲饰演的警局局长拉韫代表的“邪恶”一方身上也得到了对立的展示。和一无所有的李维杰相比,权贵家庭的拉韫则拥有一切。一边是李维杰舍不得3000块给女儿的夏令营费,一边是拉韫给儿子买了汽车,一边是李维杰为了保护女儿舍身取义,一边是拉韫为了儿子以身试法,同样都是不择手段,但她和儿子的关系,有比李维杰和女儿更亲近吗?答案当然是并没有。可见,金钱在亲子关系中虽然重要,但绝非是最重要的。看了1000部电影的李维杰可,以发现世界上没有什么离奇的,而我们看了一部电影也该多少明白一些道理。

  当然本片引发的疑问远不止这一个。谭卓饰演的妻子问丈夫,为什么不把换尸体的这件事告诉自己,肖央饰演的父亲回答道:“我没有什么本事,能做的,只有挡在你们前面。”然而事实真的如此吗?不能说他是撒谎,但至少是没有说出全部实情。因为尽管预演了许多遍,但李维杰深知不可能万无一失,特别还是二女儿更是如此,毕竟小孩子有太多的不可控性了,所以他必须要瞒着她们,这也是他最后的一道防线。

  至于死者的尸体究竟藏到了哪里?我倾向于还在那口棺材里,在原有的遗体下面,否则以李维杰的一己之力,似乎很难做到人不知鬼不觉。至于开棺当天下的暴雨,让其他人都忽略了棺盖上的血迹,警犬也无法正常工作,也算是“苍天有眼”帮了李维杰一个忙,也是编剧合理的戏剧化处理。不过后来和豆友讨论后觉得,还是扔到了新的施工地点埋在了地下比较合理,影片中也给出了他去铺光缆时盯着看若有所思的画面,唯一的疑问就是他如何做到转移尸体的?

  除了令人感慨的亲子关系外,本片最成功的地方,还在于它出色完成了一次商业类型片的尝试。监制陈思诚尽管有同为罪案题材的“唐人街系列”成功在先,但毕竟还是更偏向于喜剧风格,然而《误杀》则截然不同,它是依靠故事和人物来推动剧情发展,而且几乎没有车战枪战这些动作戏,完全仰赖于场景切换和演员表演,依然能做到让人时刻提心吊胆,从这一点讲导演已经成功了。

  说起表演,肖央让我大吃一惊,看来即便是离开了喜剧,他依然是一个好演员。当然最让人大呼过瘾的还是陈冲的表演,她不但张弛有度细腻过人,而且十分有层次感,在丈夫和孩子面前的温柔,在警队下属面前的严厉,在审讯犯人时的狡猾,在恳求对方说出真相时的悲戚,她总是你能准确地展示这个角色复杂的每一面,所以还是希望陈冲能多演戏啊,尤其是主演电影!

  不知道《误杀》能否衍生为一个IP,但从开头和结尾来看,至少续集并非没有可能,希望到时候陈冲可以卷土重来,这一部里肖央和她虽然为男女一号,但两人其实并没有太多对手戏,所以不负责任地畅想一下:李维杰逃出监狱,拉韫东山再起,两人在亦正亦邪中继续过招,新仇旧恨接踵而至,是不是听着就有点激动呢!

  《误杀2》观后感 篇6

  在层层递进的剧情走向中,导演巧妙的使用符号来隐喻影片所表达的人性恶与善的冲突对立。羊作为全片多次使用特写镜头拍摄的一大符号,作为男主罪恶的附体,推动了人物以及故事的高潮发展。

  羊第一次出现是目睹了男主为了掩盖真相而抛车,暗喻着羊将成为“替罪羊”,第二次时是男主与警察纠葛时羊被错杀,洁白的羊在血泊中倒地,色彩反差鲜明,此时的羊代替了男主受罚,成为了真正的“替罪羊”,当情节高潮时,第三次的羊作为线索证物出现于本不该在的棺材中,而人们认为此时是“真相大白”,皆大欢喜,但只有男主一家明白内心的罪恶无法洗刷。

  却又只好让这种罪恶感绵延下去,在冷色调下羊作为特殊符号,为影片蒙上了悲伤色彩,充满矛盾意味,这也是导演想表达的给予观众思考与感悟的,恶与善究竟如何定义,在临近结尾时,男主来到寺庙,羊重新出现,暗喻男主已放下心结决心认罪。

  羊作为线索,所涵盖的需观众深刻剖析,羊代表着善良与纯洁,好比于在社会中祈求安稳生活的百姓们,但在法律与权利金钱的捆绑下,他们不得不选择做“叛逆”的羊,学会抗争与对立,但“人在做天在看”,罪恶感是永远无法抹去的,人还存有良知,羊作为特殊的符号,折射了影片中的人性道德问题以及社会法律体系的不完善,更具有戏剧性意味。

  《误杀2》观后感 篇7

  走出电影院,我脑子里一直有一个问题,就是男主爸爸李维杰要不要自首?这个自首值得还是不值得?如果他不自首,他可以一直守护两个女儿长大成人。或者他搬家移民国外,一家人彼此守在一起过完一生也不失为一种活法?结果他自首了,他自己的良心得以平复。他自首的另外一个理由,是觉得对女儿有不好的示范,做人不够诚实。他觉得做人应该诚实。

  可是他进监狱了,他们家失去了一家之主。外面他的妻子阿玉能够把两个女儿养育成人吗?这样阿玉的生活压力就很大了,家里也失去男主人的保护和照顾。

  我觉得这是一个两难的困境。不自首,李伟杰的良心难安。自首认罪,就失去自由。这部电影的结尾,导演的设计还是让李维杰自首了。我觉得从个人的角度很难做到。从我观众的情感上我也很难接受自首,那不是前面的剧情所做的事情都白做了。只是从圣人和长远的角度来讲,还是认罪伏法是对的。做错事必须付出代价。杀人偿命天经地义,否则世界的公理就不存在了。结尾镜头对着佛顶的特写镜头,还是想告诉我们,做错事必须承担责任,即使是误杀也要讲清楚。

  所谓误杀是这样的。一个男孩拿着手机跑到女孩家里,说我有欺负你的视频,你必须听我的。女孩不愿意,女孩的妈妈看到了更是火大。在拉扯中,男孩的后脑勺被女孩的一个锄头击中,当场就死了。女孩也不是故意要打死这个男孩,实在是帮自己妈的忙。重要的是一个女孩的力气小,只好借助了工具。男孩死了,女孩和女孩的妈妈都慌的厉害。女孩的妈妈把男孩的尸体埋在隔壁的墓地。这个事情发生的时候,刚好男主出差不在家,他们家的小女孩在窗户前看到了妈妈做的事情。这是故事的起因。

  后面男主回家后发现这个情况后,告诉自己的妻女面对警察的盘问要冷静,尽量说真话。

  这个剧的亮点在于警察署长和李维杰之间斗智斗勇的环节。这也是故事用最大篇幅所表达的部分。

  男主李维杰说了电影一个专有名词蒙太奇。我所理解的蒙太奇就是经过剪辑的碎片整合在一起,表明我想表明的事实和观点。那还是真实,不过是一直经过处理和剪辑的真实。

  我认为这部剧的亮点主要就是两个点,第一就是耐人寻味的结尾,第二是利用蒙太奇脱罪。

  这部剧的评分很高,还是很值得去看的。

  《误杀2》观后感 篇8

  《误杀》由肖央、谭卓、陈冲等演员主演,故事背景设定在泰国的一座小城。男主一家四口虽不富裕,但生活安逸、邻里和谐。肖央饰演的爸爸李维杰忙着经营维修网络的小生意,平日最大的爱好是看电影,妈妈(谭卓饰)是个普通的家庭主妇,将满18岁的大女儿则正在准备毕业升学。

  一次夏令营活动打破了一家平静的生活:大女儿被邻校有权势的官二代霸凌,还因拍下不雅视频遭到威胁,母女二人苦苦哀求未果,大女儿在抢夺手机时失手将官二代打死从邻市出差的李维杰回到家中时,等待他的就是这样一个令人悲愤又棘手的状况,点破了误杀的主题,影片终于正式开始。

  一部犯罪悬疑类型片,最能刺激观众的便是设计巧妙、环环相扣的推理过程,当罪犯具备极强的反侦察能力时,这个过程就变成了两方角力,能量翻倍。《误杀》正是如此,而倘若你和李维杰一样是个资深影迷,你还能在剧情推进的过程中不断找到他作为作案参考的迷影彩蛋,收获更多趣味。

  既然是角力,除了男主角要实现逻辑缜密的完美犯罪,和他对峙的警方,实力必须在更高的水平线上。在《误杀》饰演警长的陈冲,毫无疑问展现出了她超强的表演爆发力。如果说李维杰是愿意挡在妻子女儿身前的父亲,警长更是可以为找到爱子不顾一切的母亲,法理之外,这场追凶也成了两个家庭之间的殊死一搏。

  因为案件的一方是再普通不过的一家四口,《误杀》的断案、审讯过程在紧张之余,也就出现了很多令人不禁会心一笑的部分,比如年纪尚幼的小女儿面对警察叔叔时的必杀技是卖萌装可怜。

  但也正是小朋友这个角色,帮助《误杀》完成了最精彩的一段高潮大戏。经过多次侦查审讯,已经猜透李维杰作案方法的警长却迟迟找不到决定性的证据,母爱保护欲击溃理智防线的她撕破了最后的伪装,直接对李维杰一家刑讯逼供,大人惨遭殴打,小女儿则被陈冲饰演的警长单独抓走进行心理恐吓。严肃的面部表情,变幻的光影和尖利的吼叫,别说几岁的孩子,屏幕外面的成年观众都觉得害怕。

  后续的多轮反转揭秘在此不多做剧透。可以确定,近年的华语犯罪悬疑片中,《误杀》可以算是完成度较高的一部。与监制陈思诚当年在泰国拍摄完成的《唐人街探案》相比,虽然少了些商业元素,但质感上似乎更胜一筹。

  不过片子尽管不错,但去电影院看《误杀》前,有一件事是你千万不能干的,那就是千万不要看一部名叫《误杀瞒天记》的印度电影。对,看片名你也猜到了,《误杀》是一部翻拍之作,经过小电君我的检验,推理部分的重合率在90%,其余部分的设定也基本换汤不换药。(当然,《误杀瞒天记》也是翻拍,更早的一版是个印度方言片。)

  而如果恰好你还没看过《误杀瞒天记》,又或者你看过之后非常喜欢,愿意二刷,那么《误杀》是值得选择的,在制作水准和演员的表现上,这次翻拍实现了一定提升,除了陈冲的碾压式表演外,肖央也展现了他作为演员的更多可能性。故事从印度搬到泰国的华裔家庭中间,更加深了我们的情感理解与共鸣。

  至于改编比较大的片尾部分,我恰好很喜欢《误杀》留下的开放式结局,它通过李维杰身边的朋友与民众对案件结局的不同反应给观众留下了更深次的思考,结合陈思诚在首映礼上的发言对一个人的捧杀和棒杀,都是误杀,这样的结尾与《唐人街探案》最后张子枫的笑容一样,令人不寒而栗。

  《误杀2》观后感 篇9

  虽然是改编自印度电影《误杀瞒天记》,但在“中国化”改编上还是非常成功的,尤其是剧情的设置,节奏的把控,演员的表演等方面都让人有耳目一新之感。

  不愧被外界称为2019年度最好的国产犯罪电影、贺岁档最强黑马。

  电影进行到三分之一的时候,观众就已经知道了是谁杀死了素察。

  所以接下来的悬念就不是普通犯罪推理电影中的“找凶手”,而是“凶手如何逃脱”。

  这类“反杀”的故事首先就很新鲜,其次还非常刺激。

  被杀的人实际上是个坏人、禽兽,那么“误杀”的人就成了“正义”的一方,看好人如何打赢这场仗,也是一个让普通老百姓扬眉吐气的逆袭过程。

  片中的男主李维杰,热衷于看电影,尤其喜欢犯罪、惊悚类的电影,他坚信“只要你看过1000多部电影,就知道这世上没有离奇的事件”,凭着从电影里学来的方法和招数,他运用了电影蒙太奇的手法,重演案发当天事件,利用人们的模糊记忆,偷换了时间,交错了时空,重新拼凑出案发当天、他们一家人的时间线,拿到了完美的不在场证明,也得到了所有证人对其有利的证据。可以说,这是李维杰自编自导自演了一部超级大片。

  陈冲饰演的女警察局长,在解析李维杰“瞒天过海”过程的这段戏,堪称全片最华彩的片段,把观众看的眼花缭乱。包括警察局第一次抓捕李维杰一家,每一位家人都成功的“洗清”了自己的嫌疑,全线获胜,看的这叫一个大快人心。

  还有大雨中,警察带着李维杰一家来到坟场打开坟墓,却发现没有素察尸体,而是一只山羊的时候,那种心理的震撼也是强烈的!

  老百姓们的愤怒瞬间被点燃,与警察发生冲突,素察的父亲选举受到重创,母亲女警察局长刑讯逼供的丑事也被公之于众,一个平民老百姓扳倒了一个政治集团、官宦之家。

  解气不?!牛不牛?!这是平民的胜利!也是电影最抓人之处!

  虽然电影很好看,但是也不得不说,既然那些犯罪题材的电影可以“教”出一个李维杰,“教”出一部“误杀瞒天记”,那么在这部《误杀》中,也汇集总结出很多“犯罪方法”(或者说是反侦察手段),比如为了混淆视听,可以重演案发当天事件;为了躲避侦查,如何毁尸灭迹、藏匿赃物;为了对抗警方讯问,事先准备好应对之策(“只要你不害怕他们就拿你没办法”、“同案犯之间说的日期和数字不能太一致”、“只要说的都是真实发生的事情就不会有漏洞”)……这些“反侦察手段”通过一部电影对外无分级制的输出,总感觉有些意识不良,一部《误杀》,又会误导多少有着“恶念”的人,最终导致多少个犯罪案件啊?

  PS:

  1、电影开场“越狱”的小故事,和电影中段的挖坟掘墓、木板上的血痕(代表素察当时并没有死,而是被困在棺材里被活活闷死),以及电影彩蛋中李维杰被活埋,从头至尾,是一个轮回,也是一种呼应。善恶终有报……

  2、片尾曲超级好听,超有氛围感!

  《误杀2》观后感 篇10

  昨天和几个朋友去看了《误杀》,100分钟的片子,全程高能,没有尿点,并不是非常高潮迭起的影片,但是本身的演员真是挑的太好了,表演者情绪的张力把握的好棒,尤其是陈冲老师饰演的反派角色,又飒又美,咆哮的瞬间觉得看到了白雪公主那个长黑角的后母,秦沛老师饰演的商店老板最后结尾被采访那段也很优秀,就是因为饰演的是普通人反而不容易出彩,但是他真是演的很好。

  还有主演肖央节奏也把握的不错,印象深刻的还有一位就是和肖央演对手戏的饰演暴躁警察的反派,这个演员我不是太熟悉,百度了一下叫施名帅,奸人角色感也是够够的,真是很推荐看得一部片子。

  《误杀2》观后感 篇11

  《误杀2》和1对比,反差很大。比起2我更喜欢1,悬疑、逻辑、反转都做得很棒,故事也非常有连贯性,但是2更多是有点走心为主了,更侧重于情感线,剧情悬疑性不强,如果还有3的话,希望可以像第一部那样给人惊喜。

  不可否认主角的演技还是一如既往地好,业务能力很强,给整部影片增添了几分精彩!

  整体觉得不错,有惊喜,故事完整性较好,有亲情,也有悬疑,但差强人意。相比误杀1欠缺一些悬疑,但也有反转,如果悬疑多一些那就更好不过了。电影中暗喻有点太过明显,竟然被说出来了,既然想用暗喻,那为何要让演员说出来,本人感觉,说出来就有点没意思了,给人无法想象的空间,这有些许败笔,但作为商业电影这一点也是可以被接受的。

  电影《误杀2》讲述了一个完全不同于《误杀》的全新故事。肖央饰演的父亲向强权宣战,告诉了他们什么叫匹夫之怒。但更有意思的是彩蛋,给了大家一个出乎意料的反转。

  生死有命富贵在天,如果自己孩子正常生老病死,他不会这么做,即使没钱也不会这么做,但是里面存在黑暗的内幕,让自己的孩子死,让别人生,无论是那个父亲也忍受不了的,这种做法也许是偏激,但是也是最有效、最直接的办法,引起社会重视才是关键,不然谁能注意自己这个小人物呢?连沧海一粟都不是。误杀2你认同这个父亲的做法吗?

  《误杀2》观后感 篇12

  看过一千部电影的父亲与侦破一千个案件的警察。父爱如山,挡住一切不幸;母爱如水,一切不可阻挡。电影的开头,简洁明了的为所有人物性格,身份,地位做了介绍和铺垫。而事件的开始,就是平平和素察共同参加的夏令营。夏令营中,老师讲过这样一个故事——

  “相传很久以前,国王老来得子,但这个孩子被巫师预言长大后会弑父夺位,于是国王狠心将幼小的王子弃之荒野,想让他自生自灭,没想到一个路过的农夫救了他,并将他抚养长大,王子长大后领导了一场反动,推翻了国王的统治并杀死了他,得知真相的他十分愤怒,一怒之下又杀死了扶养他的农夫。事后他又十分悔恨,他向大师请教该如何弥补。大师告诉他,只有建一个连鸽子都无法飞到的塔,才能减轻罪孽。于是他就修建了这座忏悔塔,日日忏悔,来减轻他的罪孽。”

  此时话音刚落,忏悔塔钟声敲响,镜头推到塔顶,放大,一群鸽子环绕,却无法到达。故事,就在这座塔下展开。较量,也在故事中缓缓突出。

  剧中其实有两种“较量”。平民百姓vs有势权贵;父爱vs法律。

  先说说第一对较量。在电影中,一上来就是警察欺压百姓,百姓只是敢怒不敢言。影片中这一点反复出现,坤泰向百姓收取所谓“私了费用”时,维杰交保护费时,坤泰被匿名举报后来动手打举报人愤怒之下举起枪想杀人时。以及片中很多小细节都透露出警察平日有多么仗势欺人,甚至片中明明平平才是受害人,但就因为误杀的是警察局局长的儿子,马维杰连报警都不敢。为什么?因为他怕!不是怕坐牢!而是怕连坐牢的机会都没有!因为这是警察局局长的儿子!

  儿子失踪,拉蕴利用自己职位之便,动用全警局的资源找儿子,随便就把马维杰一家抓回警局审讯并施以暴力,带领一众警察抛刨祖坟,不管不顾百姓愤怒。这不是有权有势的大人物与平民之间的较量是什么?而社会底层的人,往往都是敢怒不敢言,并且影片中一句话很好揭示了这一点。“羊只要有草吃就够了,根本就不在意谁在它们身上薅多少羊毛。”

  在这里,又不得不提一下片中反复出现的“羊”。羊在影片中一共出现了四次,算是个重要的线索和暗示,贯穿全片。影片英文名“sheep without a shepherd”直译过来就是没有牧羊人的羊。

  我想,在这里就暗指未完全成长的青少年。而替罪这一含义也反复体现,当马维杰为朋友打抱不平情急之下踢了坤泰一脚,而坤泰怒火中烧举起枪马上就要开枪但被人拦下最后只能打死一只羊时,替罪的含义展露无遗。最后片中出现了活羊,意味着什么?意味着它没有替罪!就代表着终将有人死亡!而死亡的人就是马维杰。即使最后,也斗不过有势力的警察局局长,政府议员,被安排的明明白白,和素察一样被活埋。

  大师只是摇摇头,并没有收下,并说道“善恶皆有果”,第三次,与素察父母见面,他只说了一句“我是个没用的人,但如果有人要伤害我的家人,我会用尽一切办法保护她们”影片最后的一段采访,很多人都说马维杰应该无罪释放。大家都知道了真相。大家都不相信法律了。为什么会有这样的现象?绕回去,还是权贵大过法,但真的能大过法么?答案就是不可能。

  再看看演员,这个剧本真的太适合肖央了。沉稳的父爱和对于女儿的心疼,对这个家的责任,丈夫的担当,他表现的淋漓尽致。谭卓与陈冲,两位截然不同的母亲,一个是温婉贤淑的家庭主妇,一个是杀伐决绝的警局局长。不同的处境。同样的母爱。同台飙戏的感觉真的让人叹为观止。印象最深的一句台词就是“有些孩子是孩子,有些孩子是禽兽”。陈冲的眼神非常精准。让人一眼就不寒而栗。蒙太奇的展现手法让这部电影碎片化又节奏紧凑。最后的雨夜应该是致敬《肖申克的救赎》。最后的采访,马维杰到底是不是个好人。最后一个镜头,只一个眼神就够了,此刻任何台词都是多余。

  最后,我不免想起多年前很喜欢的一部电影。就用它作为这个影评的结尾吧。《全民目击》最后用一个故事揭示了主题和真相。故事是这样的。

  传说龙背墙不是一面墙,而是一座山。远古的南海龙王老来得子,所以对小龙王宠爱有加,但小龙王淘气任性,到处惹祸。直到有一天,他真的闯出了大祸,失手烧掉了天庭神龛,慌乱中的小龙王回到家里,天庭自然不会放过他,南海龙王为了救儿子,他冒替小龙王,趴在盘龙山下,接受雷电的击打。眼看父亲被烧的遍体鳞伤,奄奄一息,小龙王悔恨愧疚,他一下冲出来,要承担这个惩罚,龙王为了阻止儿子,便一头撞向身旁的金刚壁,当场死去。“养不教,父之过”,南海龙王认为自己死得其所,死后,他的尸体便化作龙背山,经过这场灾难之后,小龙王幡然醒悟,终生恪守本分,与人为善。后人将龙背山改称为龙背墙,是因为这面墙,挡住了小龙王所有的罪行,故此,后人称为龙背墙。

  电影《误杀》最后的马维杰也同样担下所有罪行,并告诉自己的女儿,他有多么爱她。最后的结尾,用马维杰的一段独白结束。

  “爸爸是个没什么用的男人,但遇到事情一定会挡在你们身前。不知道从什么时候开始,你和我渐渐有些疏远,你不再像小时候一样信任我,没想到我们之间竟是以这样的方式重新获得信任。未来的你会是一个勇敢的你,希望你不论面对什么,都有一颗勇敢的心,不再恐惧。”

  你很难想到一个只有小学四年级文化水平的人能这么完美的掩盖所有罪行,但你一定不难想到一个父亲为保护女儿而奋不顾身所做的一切。

  《误杀2》观后感 篇13

  今天下午在电影院看了一部电影,这部电影叫《误杀2》。《误杀2》主要讲述了:林日郎与妻子阿玲、儿子小虫一直过着清贫但幸福的生活,直到儿子小虫突发意外急需救治,几经周折,走投无路的林日郎为了救儿子决定放手一搏,并制定了一个惊天计划。

  看了这部电影,我被林日郎的父爱所打动。是的`,人生在世,最主要的就是感情,特别是亲情。因为亲情更加的血浓于水,更加的稳定持久。这部电影慢慢的都是父爱,体现出了父爱的无私,一个父亲为了就孩子还真的什么事都做得出来,什么都肯付出。古往今来,父爱如山,父爱的无私更加不必多说,但是又有多少人真正明白?

  不仅仅只有《误杀2》这部电影有浓浓的父爱,在朱自清的《背影》中有父亲给儿子买橘子的那艰难的动作,父亲为了不让儿子受苦,忍着困难为儿子买来了橘子。那时的父爱,那时的背影,多么让人感动,犹如这部影片一样,父爱是多么的珍贵啊!父爱是一缕阳光,让你得心灵得寒冷得冬天也能感到温暖。也许有人说母爱更加伟大,其实不是,有一种爱,它是无言的,是严肃的,是当时可能无法细诉,然而过后则是越体会越有感动,一生一世都难以忘记。记得有一年的冬天,我从家里溜出去,溜到网吧里上网,我的父亲开着他的摩托车到处找我,终于在某一个网吧把我抓了出去,父亲举起他那冻得通红的手,我闭上了自己的眼睛,等待着一个耳光的来临,谁知道那一记耳光并没有打下来父亲那冻得通红得手在半空中颤抖了很久很久。在回家的路上,我被父亲的这种行为深深的感动了,以前,我总觉得,父亲不喜欢我,老是批评我嫌我这也不好那也不好,现在我明白了,原来批评,也是一种爱。父亲的爱,如大海般深而宽广。父亲的教诲,像一盏明灯照亮我前方的路。父亲的付出,如同一把大伞,为我遮风挡雨。

  看完了这部电影以后,我决定以后不再调皮捣蛋,做一个认真学习,认真做事的好孩子,不再不听话,不再让父亲操心。

  《误杀2》观后感 篇14

  全新曝光的终极预告以独特的“时光倒转”形式开场,伴随着一阵紧凑激昂的背景音乐,将这起“反杀”案件的始末真实再现,让人屏气凝神。预告中,肖央和陈冲为首的两家人展开了激烈的角逐和博弈。在经历过重重交锋后,当谭卓感叹道“这一关终于过了”,肖央的一句“才刚刚开始”,瞬间将观众才放下的心又再度悬起,令观众对这起错综复杂的案件后续充满好奇。

  身为“加害者”父母的陈冲,为了寻找儿子案件的真相,对“受害者”一家步步紧逼、质问甚至要挟,“我没有任何做不出来的事情”,两个母亲之间的针锋相对也一度将影片紧张的对峙感渲染到极致。这场善恶背后仿佛暗藏着巨大玄机,让人难辨真相,一个惊天阴谋正在悄然上演。

  此番,肖央、谭卓、陈冲、姜皓文和秦沛等实力派阵容集体亮相。两个破碎的家庭站在各自的立场上,一对看似“伪善”,受尽旁人爱戴和拥护,却犯下了令人难以置信的恶行;一对“伪恶”却只是出于对孩子的溺爱和过激的保护欲。他们为了家庭,以爱之名做着完全相悖的事情,这位平凡的父亲为了守护家人,竭尽全力以此来抗衡社会的不公,这场关乎人心善恶的拉锯战究竟将如何发展,让我们拭目以待。

  电影《误杀》不仅全员演技派同台飙戏,更有首次担任电影监制的陈思诚和导演柯汶利保驾护航,品质感可见一斑。此外,影片更是聚焦话题度颇高的“反杀”案件,犯罪类型与现实题材相得益彰,从多个维度去剖析此类事故里的道德困境和艰难抉择。在观众酣畅地享受到震撼的视觉盛宴之外,更触发直击心灵的思考,带去警醒和启发。

  《误杀2》观后感 篇15

  《误杀》这部电影上映很久了。本来要和哥哥在刚上映的时候一起去看的,结果他放假晚,便耽误了。幸好今天表姐请我们看电影,让我有机会亲身观赏了这部电影。

  《误杀》主要讲了:在泰国,一个家庭里的两个孩子都很优秀,身为优秀而又正在上高中的大姐去参加了一个夏令营。在夏令营,她被别人下药而受到了侵害。回到家后,那个名叫素察的男孩通过父母的关系又找到了这个女孩,并让她十点到一个地方见面,那个女孩的母亲察觉到女儿的不对劲便问自己的女儿。女孩便告诉了妈妈事情的前因后果,妈妈很气愤!和女孩一起去见男孩并在旁边藏了起来。就在女儿要再次受到男孩的侵害时,妈妈站了出来与男孩起了争执。女孩拿起了榔头想要把含有她被侵害的视频的男孩的手机砸坏,可是失手砸中了男孩的头,把他砸死了。母女二人埋尸体时被小女儿看见了,出差的爸爸得知了一切后,便悄无声息地处理了一切有关杀死男孩的证据。而且他看过八百多部有关破案的电影,他利用电影里的手法带领家人制造证据以致于让二三四这三天做的事变成碎片联合起来成为了时空交织的现象,让他们在面对警察的审问时说的都是真话而警察却无从下手,并且即使找到了证据也无法指控他们。最后他们纷纷自首。

  这部电影让我明白了要让自己变得强大起来,在我们受到伤害时才有能力保护自己。能自己解决的自己解决,自己解决不了的就要勇敢地说出来,采取合法手段寻求别人的帮助。

  这部电影中频繁出现了一只羊。这只羊曾亲眼看见了男主销毁证据的情景,从那开始它就没有过好运。先是因为男主与警察起了争执,警察气不过杀死了这只过路羊,后来它的尸体又代替了被杀男孩的尸体,让男主一家逃过一劫。不知这只羊可是我们口中说的“替罪羊”?在现实生活中,我们要变得强大,才能不做别人的“替罪羊”,也不要吃了亏不说,更不要看见了别人犯下了罪行而不说!

  最后十分信任男主的老人家颂叔,得知自己被男主利用后对着镜头的那一笑让我印象更是深刻。那一笑很神秘,也不知到底是在告诉我们不要利用最信任的人,还是告诉我们不要太信任别人。

  还有,看过这部电影后,我才知道自己有多么胆小!因为电影中的干尸、羊尸,被杀男孩素察死不瞑目的尸体都把我吓得不得了,可哥哥看了却无动于衷,也许是因为他学医,经常大晚上的去摸尸体、上解剖课习惯了,我着实佩服得五体投地。

  这部电影给我的感触很多,建议大家也去看看。

  《误杀2》观后感 篇16

  不久前,妈妈给我买了一盆可爱的,小小的千佛山,它虽然虎头虎脑,但长势旺盛,我和妈妈都十分喜爱它,对它的照顾自然也最多。松土、施肥、除虫是每周它独享的“优惠”。

  在“入住”我家一周以后,在我们精心的照顾下,它不负众望,冒出了嫩绿嫩绿的小幼苗,我和妈妈更是喜不自抑,真的把它当了宝贝来,它似乎明白我们的希望,居然有开出了火焰般的红花,我和妈妈的那个高兴劲呀……

  但是,我和妈妈却把希望之火扑灭了:一天晚上,妈妈在查看千佛山时问我:“土都干了,千佛山是不是也应该浇点水了?”我以前从来没有养过仙人掌的经历,自然点头称是。浇完水以后,我信心满满的睡了,脑子里堆满了关于千佛山的好梦。

  第二天早上再去看它时,有一根小小的千佛山已经倒下了,根部已经泛黄了,软软的,无助的躺在狭小的空间里。我心里闪过一丝紧张,自己暗暗安慰着不断的打着冷颤的双腿,可能是它自己没长好罢了,不用找妈妈了。

  三天后,千佛山已是一片狼藉。倒下的倒下,腐烂的腐烂。看着这些,我真是欲哭无泪。后来,我才醒悟过来——千佛山是在沙漠里的呀,多干旱的地方,干嘛才三周就“猴急“的浇水!但是,为时已晚,千佛山,唉……

  一杯水,可以救活一个生命,同样,也可以杀死一个生命!

  《误杀2》观后感 篇17

  “杀人。”

  那个人字的一捺落下的时候,整个教室的气氛显得有些诡异。

  “我可没有这么暴力。”丁老师连忙为自己辩解道。

  “在杀人游戏中,每个参与者的身份由抽牌随机决定,角色包括杀手、平民、警察。由一个法官来主持游戏;身份不公开的杀手为一方,他们趁着黑夜出动逐个杀人;平民和身份不公开的警察为另一方,警察要引导平民推出所有真正的杀手,杀手要尽力杀光所有好人。”

  嘴上说的是不紧张,但当签发到我手上时,看到背面反着的“手”字时还是有点紧张的。

  接着,就开始了,“天黑请闭眼”“杀手请杀人”“警察请指认”一轮过后,我们杀死了一位无辜的平民。就这么迷迷糊糊的几轮之后,平民损失惨重,但我们杀手团也惨死了一位队员。这时,有人,怀疑我了。

  “是你对不对。”

  “真的不是我,我说不是我,就不是我。”

  还好,我不是票数最高的那个。要说杀人游戏哪一点吸引人,可能不同人会有不同的答案,不过我认为应该是做杀手隐蔽藏匿表演时候的刺激。手里的小纸片被汗浸透了,杀手二字模糊不清,汗津津的手里都是纸沫。在又惨死了几位平民之后,在对半的人指认我的时候,还是有人相信我的,让我对自己感到满满的自信。

  最后,石头剪刀布把我害死了,幸运女神跟着隔壁的小胖走了……

  比赛结束了,可是,惊险与刺激还萦绕中我脑海中……真相浮出水面,给我们留下了深刻的记忆。

  《误杀2》观后感 篇18

  你应该听说过用刀剑用棍棒以及其他许多兵器杀人的的事吧,但是你听说过有噪声杀人的吗?

  在二次世界大战期间,残无人道的德国法西斯曾使用过一种残酷的折磨人的刑法,称噪声刑。在审讯事里将墙壁天花板以及地面制成像音箱扩音器一样极易造成共鸣的地质结构。声音与声音交织着,混响着,顿时犯人的耳朵就会受到受到有无数刀剑向耳朵里射去,像有万千只蜈蚣在耳朵里肯咬着。等刑完之后犯人的耳膜破裂,失去听觉,严重的很快就会死亡。

  为什么噪声可以杀人呢?那是因为我们耳朵里的器官太脆弱了,以85分贝为起点,再增加5分贝,在一定环境一定时间内耳聋患者就会增加百分之十。120分贝是人耳痛,在120分贝以上会让人耳朵非常难受,而在爆炸时,这个声音是在120分贝以上的130分贝,所以经常有士兵在战场上被震晕,耳朵聋了成了聋子。有一些人有失眠。头痛。记忆力减退等都是因噪声引起的。

  随着人口的增多,工业和城市化发展,城市里的噪音开始变得越来越大。噪音像一个看不见的幽灵,经常在耳边回荡,妨碍我们的生活。

  《误杀2》观后感 篇19

  你想要幸福快乐吗?你想吃好睡好吗?你想活的更久吗?

  看雨过天晴蓝天架起一座七色彩虹,此时小朋友们正在美丽的草原上追逐打闹,清澈见底的河里鱼们争相跳出水面,随着微风轻轻吹过传来一阵阵花香,森林里到处是鸟儿的歌唱生声,突然被工厂里传来的声音给打破了,天啊!原来这美好的一切只是一场梦。

  现实终归是现实,灰色的天空下有着乌黑的一条河并正散发着刺鼻难闻的味,真是难受,看此时一个朋友正在乱仍乱丢,地上到处布满了垃圾,随着时间的变化,地球将无法提供生物的生存环境,朋友当你在乱丢时你可否知道你正在慢性杀人,如果你的垃圾被提供人体的生物给吃了,那么人正在间接伤害自己的身体导致生病严重时只能面临死亡,随着垃圾的增多人类的餐桌上将逐渐出现慢性自杀食物,再夸张的说人类将如《行尸走肉》电影里一样人类将感染病毒,人类的身体里全是因污染而感染病毒,那么不久地球将布满行尸走肉,美丽的地球将不复存在。

  亲爱的朋友们如果你想要幸福快乐,那么请爱护环境,如果你还想活,那么请爱护环境。如果你不想活请为他人留一条生命,不要慢性自杀,更不要慢性杀人。

  《误杀2》观后感 篇20

  全新曝光的终极预告以独特的“时光倒转”形式开场,伴随着一阵紧凑激昂的背景音乐,将这起“反杀”案件的始末真实再现,让人屏气凝神。预告中,肖央和陈冲为首的两家人展开了激烈的角逐和博弈。在经历过重重交锋后,当谭卓感叹道“这一关终于过了”,肖央的一句“才刚刚开始”,瞬间将观众才放下的心又再度悬起,令观众对这起错综复杂的案件后续充满好奇。

  身为“加害者”父母的陈冲,为了寻找儿子案件的真相,对“受害者”一家步步紧逼、质问甚至要挟,“我没有任何做不出来的事情”,两个母亲之间的针锋相对也一度将影片紧张的对峙感渲染到极致。这场善恶背后仿佛暗藏着巨大玄机,让人难辨真相,一个惊天阴谋正在悄然上演。

  此番,肖央、谭卓、陈冲、姜皓文和秦沛等实力派阵容集体亮相。两个破碎的家庭站在各自的立场上,一对看似“伪善”,受尽旁人爱戴和拥护,却犯下了令人难以置信的恶行;一对“伪恶”却只是出于对孩子的溺爱和过激的保护欲。他们为了家庭,以爱之名做着完全相悖的事情,这位平凡的父亲为了守护家人,竭尽全力以此来抗衡社会的不公,这场关乎人心善恶的拉锯战究竟将如何发展,让我们拭目以待。

  电影《误杀》不仅全员演技派同台飙戏,更有首次担任电影监制的陈思诚和导演柯汶利保驾护航,品质感可见一斑。此外,影片更是聚焦话题度颇高的“反杀”案件,犯罪类型与现实题材相得益彰,从多个维度去剖析此类事故里的道德困境和艰难抉择。在观众酣畅地享受到震撼的视觉盛宴之外,更触发直击心灵的思考,带去警醒和启发。

【《误杀2》观后感】相关文章:

《误杀2》观后感(精选5篇)08-11

《误杀2》观后感范文(精选7篇)08-06

电影《误杀2》的观后感(通用5篇)08-11

电影《误杀2》观后感范文600字(精选6篇)08-06

诺顿误杀事件的危机公关 -管理资料01-01

统一了教师着装 误杀了教育个性01-20

大国工匠观后感2篇(2)02-09

画皮2观后感01-18

《画皮2》观后感07-3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