话题作文

时间:2021-03-01 15:47:26 话题作文 我要投稿

【实用】话题作文四篇

  在学习、工作、生活中,大家都经常接触到作文吧,借助作文人们可以反映客观事物、表达思想感情、传递知识信息。你写作文时总是无从下笔?以下是小编整理的话题作文4篇,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实用】话题作文四篇

话题作文 篇1

  生,踏过奈何桥,彼岸,便是死;梦想,踏过磨难,彼岸,便是成功。而我又常常在想,我们自己人生的各自一方彼岸又是什么呢?

  一壶浊酒浪天涯

  取一把佩剑,把一壶浊酒,他毅然决然地离开了仕途之门,游子之心宛若鸿鹄飞向远方。昔日,怀着“长风破浪会时有”的雄心壮志,告别了巴山楚水,一叶扁舟,顺水而下来到长安;现在,依然是一叶扁舟,却没了目的,浪迹天涯。

  卧庐山观瀑布“飞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银河落九天”;登鹤楼望长江“孤帆远影碧空尽,唯见长江天际流”;亦或者是月下独酌“花间一壶酒,独酌无相亲,举杯邀明月,对影成三人”……

  李白的彼岸,便是九州广阔天地一人独行,一人独酌,一壶浊酒,浪迹天涯。

  一身布衣隐南山

  远离尘世,隐归田园,看花开花落。看到了太多官场的黑暗,他终是选择了离开,暗淡的月光伴着孤独的帆影,他踏上了回家的小船。

  幽幽香菊与他为伴,下地耕耘自给自足。闲暇时,便以清泉沏上菊花茶,细细品味;农忙时,便与菊花相枕相依,乐在其中。

  他是“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的隐士;他是“但识琴中趣,何劳弦上声”的雅人;他是“晨兴理荒秽,带月荷锄归”的农夫……

  陶渊明的彼岸,便是南山深处一人耕耘,一人吟诗,一身布衣,隐居南山。

  一盏清茶走天下

  不愿为官,不为权贵。他泡的茶,听说名和利都不拿。誉为“茶仙”;尊为“茶圣”;祀为“茶神”,他当之无愧。“不羡黄金罍,不羡白玉杯,不羡朝入省,不羡慕入台”,赏窗前落花,观天边云彩,坐品茗茶。

  他走遍千山万水,品尽天下之茶,辞官只为“茶”。他淡笑写下《茶经》三卷,却不曾知道有了他写的《茶经》,才有了真正的“茶”。不过是为了“茶”,却耗费了他的一生。他泡的茶,幽香绕梁,经久不散;而他的《茶经》三卷,也如同他的茶一般,千古流传。

  陆羽的彼岸,便是一抹淡绿茶田一人采摘,一人品茗,一盏清茶,走遍天下。

  是了,谁也不知道自己的彼岸是什么,但,只要坚持自己,便是彼岸。彼岸花开之时,便是内心海阔天空之时。

话题作文 篇2

  晚风习习,蝉在清爽的风中尽显自己的歌喉,荒凉中伴随丝丝哀愁。

  想起一篇学过的课文,蝉生命很漫长也很短暂。在不见阳光的泥土下等待,等待上天的判决,是该停留?或是该突破?停留在毫无生息的泥土继续沉默,继续昏睡。突破,在炎热的午后,不顾常人的眼光,坚定地实现自己的梦想,履行着自己的本能。

  人类何尝不是这样呢?古代书生十年寒窗苦读无人问津,一夜成名荣耀伴随。可又有何人会联想到荣耀背后的心酸?孤寂的人影握着熟悉的笔,一笔一划地叙述着生命,叙述着自己的向往,一如既往地行走。人,并不是平凡的,每个人都会不平凡,有的人到一定的时候或身份,会开始思索自己的人生,思索自己走过的路,心中不甘万分感慨,回头望自己走过的路,脚印并没有在路上留下任何痕迹,不禁疑惑,欲问为何?一路轻松走来,并未经过任何风风雨雨,不曾在自己人生道路上留下任何脚印。人不曾经过风雨,便会碌碌无为地过完了这一辈子。到与这个世界告别时,伴随在病床边的除了亲人还有什么是可以证明自己降临过这个世界的事物呢?随着科技步入的巅峰,人早已离不开这些所谓方便人类的高科技,人类也无暇思考自己的人生,无暇思考自己曾走过的路。路的方向很多,一帆风顺地走过,并不能说明是失败;风风雨雨地走过也不能说明是成功。心中有无数丝坚定,随着自己的.终点驶去,便是属于自己的路。

  遥望天空,看着眼前熟悉的一切,不曾预想到它们也渐渐发生了变化。树叶在微风中渐渐落下,花也无声无息地绽放。自然界的万物都有自己的路,它们的路便由他人可以主宰。自然界是公平的,赐予人类智慧,也赠予压力,赐予植物无忧无虑的身份,却也赠予无法逆转的命运。人类何尝不是幸运的?有着独一无二的思想,超于生物的智慧,可以自由自在呼吸,便是人存在的意义。实现自己的梦想,更便是一种幸运;错过自己的梦想,也并未是一种遗憾。关键在于自己对自己终点的定位。

  叶的离去是风的追求还是树的不挽留?一句很伤感的网络句子,却有另一番用意。叶的离去是生命的尽头,风的追求是风的本能,树的不挽留是对于叶的成全。

  连自然界的任何生物都有自己的目标与终点,我们为何不能思索自己往后的路?

  当今社会自动放弃自己的人数不胜数,他们为何如此放弃自己来之不易的生命?是幼稚,是软弱,或是愚蠢。当一个人站到属于自己的高度也要伴随着高处的风风雨雨,低处的人是不曾体会过高处的刺激与成就感。

  燕雀安知鸿鹄之志哉,意思是比喻平凡的人是不懂得不平凡的人的志向。自己的路是自己走出来的,无论路有多平硬或是有多悠远,只要努力去踏上自己的足迹,辨识对于自己生命的最起码的尊重。

话题作文 篇3

  历史被如沙的时光悄悄掩埋,了无痕迹。我站在华夏这根参天大树下聆听抚摸着,一种广博和坚实在地上突兀回荡着,我想,那便是华夏文明的根。

  我仿佛看见孔老夫子,满面红光地着一袭青衫,从远古走来,从发黄的线装书里走来,略作一揖,便步入历史。

  冯友兰先生说过,西方文明是海洋性文明,正如那爱琴海边的碧海长空,有一种与生俱来的活泼与灵动。而东方文明的代表―;―;中国,则是大陆性文明,沉稳有余而灵动不足。他认为,从根本上讲,这是东方传统观念造就的,它的代表就是孔子。仁义、忠孝、中庸的观念已融入了炎黄民族之魂。

  的确,孔子在两千年的时空里把中国变成了一棵沉稳牢固的大树,但这稳重而保守的背后是一种柔韧的弹性。他把'信而好古'作为对道德的理解,也发出了那句令千古智者为之共鸣的'逝者如斯'。他极为诗意地阐释了'变',而且身体力行,招收弟子,因材施教,成为历史上第一位灵魂工程师。他作为华夏文明之根的哲人的独特之处在于,他心目中的发展,并非江河般恣肆的流动,而是如树木生长,是一种稳健的发展,一种悄无声息的过程,这无疑不是迂腐,而是智慧。

  君不见黄河之水天上来,奔流到海不复还。君不见高堂明镜悲白发,朝如青思暮成雪。流年似水,时光如电地掠去,孔子心目中的中国却并非完全如他所愿,在历代君主封建统治的无耻利用下,他被长久地供奉在祠堂中,日渐衰老,萎靡代替了当初的矍铄。中华民族迎来了黑暗的百年。风雨如磐过后,一场运动把孔子当作替罪羊,大殿被捣毁,柱间露出了鲜红的檀木。然而,历史是公证的,他证明了孔学之于中国,正如树木之于根。缺了这份人性,这份理智,中国就越发迷失。

  百年的殖民统治并没有改变中国的语言文字,更没有夺去文化,这一点,孔子居功至伟。当古埃及文明已成了阳光下无言的石柱,古印度文明已成了地下尘封绝缘的印记,中国这棵参天大树,喷涌给世界的仍是生机和活力。今天的中国,枝干挺拔的仍是当初的潇洒,花和叶仍是当初的繁茂。我想,孔子不会惊讶,因为华夏民族已明白了自己的根源,也就明白了何去何从。

  青苔斑驳的长城迎接着改革的春风,滚滚长江面向着世界的大海。在这春暖花开的日子里,华夏子孙们不妨抚触一下已沉淀千年的树根,来感知自己血液中的精华,在那里,我们或许会看见一个重新焕发荣光的皓首老人,向我们投下一个微笑。

话题作文 篇4

  春雨不时地从岸边轻轻地掠过,淡淡的。远处的房屋、树木好像一个个孩童,无限幸福地沉醉在富有母性的朦朦胧胧的雾里;天空中飘洒的柔柔的细雨撒娇般地悄悄投入大河的怀里,于是河水笑了……

  这是古树童年的梦。

  古树老了,孩子们也不来古树下玩了。古树的枝条静静地垂了下来。古树想起了书下的老秋千。曾几何时,孩子们总爱在秋千上荡。如今,秋千也老了。

  清晨,几簇金色的阳光柔柔地倚在河边。孩子们似潮水一般冲向河对岸的儿童乐园,没人想起古树。

  夕阳西下,金色的光辉里映出两个身影,是两个老人。他们蹒跚地走到古树下抚摩着老秋千喃喃自语:“秋千老了,秋千老了……”一位老人坐上去轻轻地一荡,身下响起了断裂的声音。一行热泪从老人深陷的眼眶里滚落下来。“秋千老了,秋千老了……”两位老人相扶而去。

  老秋千仍在,没人修,也没人管,断裂的木板孤零零地在暮色中随风飘动。古树依然默立。它那灰褐色树皮在如血的夕阳中闪着古朴灰暗的光,苍老的树杈上挂着几片残存的树片,像几个凄凉的音符,在夕阳沉重的琴弦上跳动。

【话题作文】相关文章:

话题作文--合作 -话题作文01-01

自由话题作文 -话题作文01-01

话题作文指导 -话题作文01-01

寻找话题作文 -话题作文01-01

话题作文的审题 -话题作文01-01

文明话题作文 -话题作文01-01

话题作文宽容 -话题作文01-01

父爱话题作文 -话题作文01-01

力量话题作文 -话题作文01-01

以坚强话题的作文 -话题作文01-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