端午节记叙文

时间:2021-01-28 08:08:08 记叙文 我要投稿

端午节记叙文15篇

  相信大家都不可避免地会接触到作文吧,特别是作为常用文体的记叙文,记叙文根据写作内容与方式的不同,可分为两类:简单的记叙文和复杂的记叙文。我们要怎么去写这类型的作文呢?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端午节记叙文,供大家参考借鉴,希望可以帮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端午节记叙文15篇

端午节记叙文1

  提起端午节,许多年来,似乎并没有堆积了太多的记忆。只那么微微寥寥的两三件而已。而记忆堪深的是十三岁的端午节。

  那是初中时代,任语文课的是一位年轻漂亮的女教师。她是我在中学时代唯一怀念的一位女教师。那年她大概二十岁或稍大一点,而我们也只有十三四岁的模样。她用她那不远与我们很多的青春把她的课讲的生动多彩,绚丽多姿。那时候的我们,把上她的课认为是件很享受的事情,常常是她走后我们还犹意未决。用现在很流行的话说:我们都是她的粉丝吧。她大概把她的青春与喜悦都融入了书本与课堂上,那时她刚刚新婚不久。

  十三岁的端午节,节日里有她。大概是那天里的第二节课程吧。她拿着书本爽步进了教室,环视了下我们朗生道:“过节了,你们都是怎么过的?都出去踏青了吗?我来给你们讲个故事吧。”于是乎娓娓道来:早上她与爱人去踏青。当时对她爱人称谓记得她是很含糊的带过的,具体的词汇我已经忘记了,对于十几岁的我们她当时一定是很慎重的斟酌了她的用词吧。。。。。。两个人出去的时候看到弄堂口的一棵数,枝叶茂密,很是茁壮,而后他们去了山上桥边。许久后他们原路返回弄口,随之而来的是愕然。。。。。。

  直至今日她当时的表情犹在眼前:两手支着讲台,倾身问我们“你们说我们看到了什么?”不待我们的回答她竖起一只手指:“一枝孤零零的树干,同学们,每年都有这样的一个早上,每一天都有这样的很多很多的树,它们被人们肆意的践踏与撕扯着,你们也加入了吗?现在有没有一点内疚呢?”下面的我们一片悄然,当时我心虚的想:不是你们五十五人也与我一样做了刽子手吧?

  当时她还说了很多,因为年代的久远已经很模糊了,只记得此后的端午节我不再去掰树枝……

  时光流转,转眼我已近不惑之年,女儿也已到了我当时的年纪。今晨女儿去踏青,我醒来时她已经回了,窗上是树枝,地上还有很多未用尽的枝条。不禁心中一疼,似我是那多年前老师弄堂口的柳,身上有着隐隐的被撕裂的痛……

  女儿,是你的老师们没有给你讲过这样的故事吗?

  二十几年过去了,许多的往事多已经被历史的长河所淹没,可那个端午节,那棵孤零零的树干却一直留在了记忆的最深处。那位老师也许早就忘记了,也许她永远也不会知道她那天是怎么影响了她的学生的。她留在了我的记忆深处,留在了每一年的端午节,那里有着一个学生对她的怀念与祝福,还有着丝丝的敬畏……

  愿每个老师都能象她一样为他(她)的学生讲述这样的故事……

端午节记叙文2

  农历五月初五,是中国民间的传统节日——端午节,迄今已有2500余年历史,它是中华民族古老的传统节日之一。时至今日,端午节在每一个中国人心中仍是一个十分盛行的隆重节日。而在我心里的端午节就是粽子、茶叶蛋和赛龙舟。

  随着时间的临近,端午节的气氛越来越浓了,大街上随处可以看到有人买来艾叶回家插在门上,妈妈也要准备包粽子。

  我们首先准备好材料,有糯米、肉馅、各种调味料和粽叶。爷爷先把糯米清洗干净加好调味料,有盐和油。肉馅是五花肉,切成一大块一大块,用盐和酱油腌好。

  开始包粽子了。妈妈教我把粽叶卷成漏斗形,妈妈做的很好,底是尖尖的,没有一点缝,而我做的底却是个大窟窿。于是妈妈抓着我的手,做了个勉勉强强的“漏斗”,再把糯米填进“漏斗”里,最好加三分之一,再用筷子插紧糯米。然后放进肉馅,之后再盖满一层糯米,要盖的均匀,不能多也不能少。最后,盖上粽叶。这可是个技术活,要漂亮又不能漏米。妈妈说绳子绑上去要紧紧的,那才好吃。我们一起努力,费了半天劲,包了三十多个粽子。

  爷爷把粽子放进高压锅里煮了半个多小时,粽子的香气弥漫着厨房,终于可以吃到自已包的粽子了,别提多高兴。吃着香糯的粽子,我想到中华民族的历史真是渊源流长,我们要多多学习,传承这丰富的文化遗产。

端午节记叙文3

  “五月五,是端阳。门插艾,香满堂。吃粽子,洒白糖。龙舟下水喜洋洋。”听到这首儿歌,就让我想起了端午节。每年五月初五,是我国传统的节日——端午节。

  端午节要插艾枝,悬艾虎。端午节这天一早,人们将艾枝插在门上,或用艾蒿编织成“艾虎”,在门楣中央或带在身上,驱虫避邪,以保安康。

  端午节要画门符。端午节这天,人们将蝎子、蜈蚣、毒蛇、蛤蟆、壁虎“五毒”形象的剪纸做门符。据说这样做,是为了驱“五毒”,防瘟疫。

  端午节要带香包、系五彩丝线。香包是用棉制品和丝线绣的,包里除了装些雄黄、苍术外,还要装香草配成的香料,戴在身上起驱虫除秽的作用。五次丝线象征五色龙,系五色线可以降服妖魔鬼怪。

  端午节要吃粽子。早晨,家家吃粽子纪念屈原。一般是前一天把粽子包好,夜间煮熟,早晨食用。包粽子主要是用河塘边盛产的嫩芦苇叶,也有用竹叶的,统称粽叶。粽子的传统形式为三角形,一般根据内瓤命名,包糯米的叫米粽,米中掺小豆的叫小豆粽,掺红枣的叫枣粽;枣粽谐音为“早中”,所以吃枣粽的最多,意在读书的孩子吃了可以早中状元。过去读书人参加科举考试的当天,早晨都要吃枣粽,至今中学、大学入学考试日的早晨,家长亦要做枣粽给考生吃。

  赛龙舟,是端午节的主要习俗。相传起源于古时楚国人因舍不得贤臣屈原投江死去,许多人划船追赶拯救。他们争先恐后,追至洞庭湖时不见踪迹。之后每年五月五日划龙舟以纪念之。借划龙舟驱散江中之鱼,以免鱼吃掉屈原的身体。

  端午节真是一个有趣的传统佳节!

  5、关于端午节作文500字:端午快乐

  端午是我国传统节日,农历五月初五。相传古代爱国诗人屈原在这天投江自杀,后人为了纪念他把这天当作节日,有的吃粽子、龙舟竟渡等风俗。

  但是,现在的社会端午节不在是吃粽子这个传统风俗了,发短信祝福已经成为一种时尚。你听,妈妈的手机响了,哦,原来是有人发短信了。

  我迫不及待冲上前去,打开手机看到的内容是:

  “送你热腾腾的粽子:我以温柔的叮咛做馅,宽厚的包容当叶,调以真诚的祝福,再用祈祷煮水,吃出一年好运气,提前祝你一生好福气!端午节快乐!”

  看了以后觉得这个短信不仅有趣还很温馨,让人读了心里暖融融的。随即妈妈也发了一条过去“粽子香,香厨房,艾叶香,香满堂,桃枝插在大门上,出门一看麦儿黄,这儿端阳,那儿端阳,处处都端阳,祝你端午节快乐!”哈哈,这短信是我帮妈妈发的,这个短信很富有诗意。

  现在发短信以经成为一种时尚,一道亮丽的风景线,这些短信都很有趣,而且能增强人与人之间的感情,不是很好吗听,铃声又响了,准是又来短信了。赶紧去看哦!要说我端午之所以这么快乐,都要感谢这些短信啊。

  呵呵,最后我也送大家一条短信:“五月莺歌燕舞日,又到粽味飘香时,片片苇叶片片情,天天拥有好心情,几枚红枣几颗心让你开心又顺心,钞票有如粒粒米,包在一起全归你,祝大家端午节快乐!”

  6、端午节随想

  “五月五,是端阳。门插艾,香满堂。吃粽子,洒白酒。龙船下水喜洋洋。”大家一听到这首童谣,一定会想到端午节。今天,我就来讲说说端午节吧。

  一般人认为端午节起源于纪念伟大的爱国主义诗人屈原。也有一些人认为是为了纪念自杀后,被吴王投入江中的伍子胥。总之,类似的传说五花八门,但最权威的说法是纪念屈原说了。据说,公元前278年,秦军攻破楚国京都。屈原眼看自己的国家被侵略,含恨抱石头投汨罗江而死。屈原死后,楚国百姓哀痛异常,每年这一天纷纷涌到江边去凭吊屈原,所以在每年五月初五就有了赛龙舟,吃粽子,喝雄黄酒,悬艾草的风俗。其中赛龙舟最有特色,那争先恐后的激烈场面就像屈原强烈的爱国精神一样,几千年来一直激励着我们。

  因为这深厚的文化底蕴,所以端午节已经成为我们中华民族主要的传统节日之一。今天它仍然有着强大的生命力。就拿我们重庆来说吧,每到这一天,家家户户的门上,都会挂上菖蒲、艾草,听老人说这样可以辟邪消灾。各家各户自然也少不了包粽子。那透着浓浓竹叶清香的粽子,是我们孩子们的最爱。枣子棕、火腿棕、赤豆棕……一个个引人垂涎三尺呢!还没等粽子出笼,馋嘴的我早已踮起脚,准备大吃一场了。

  我在网上查了查,知道了我们中国的民族传统节日还有春节、七夕节、中秋节、重阳节、清明节等,并且知道了这些节日的来历和纪念方式。我为我们悠久的中华文化而自豪!

  7、粽子里的愿望

  端午节迈着轻快的步子来到我们家。记得前几天,妈妈就说过端午节时,我们一起吃粽子,说时,那粽子的香味就迎面扑向我来。

  只见一大清早,细雨绵绵,好象在表达着自己对端午节的喜爱。突然,雨停了,帮我们把世界冲洗的干干净净,让我们迎接着快乐的端午节。妈妈从厨房走出来,手上拿着一些粽叶和包棕的材料放到桌子上。只见,她一手拿着粽叶,一手把绿豆、猪肉……放进里面。突然,她微笑着说:“我们不如做一些甜粽子。然后,往一条粽子里放一个硬币。谁吃上了这甜粽子,今天就可以许上一个愿望。”说完,我们都拍手叫好,而且,每人神气十足的说:“这一条甜粽子一定是我吃上了。”

  不一会儿,一条条粽子做好了。粽子一出来,我们就想蜜蜂似的涌上了桌子。然后,冥思苦想,用手摸了摸那只,又用手摸了摸这只。

  我呢用手挠着脑袋,两眼目不转睛地盯着桌上的粽子,最后,拿了一只最大的。我开始狼吞苦咽地吃起来,只见我吃完了,年硬币影子都没有瞧见。忽然传来了“啊!硬币在我这儿!”我们一看,原来宝贝在爸爸手里。爸爸连忙用手挥来挥去,然后,举起手来开始许愿说:“我希望我们一家人能够天天健康,天天快乐。”顿时,传来了一片热烈的欢呼声,我们沉浸在欢呼中。

  端午节,爸爸为我们全家许下了一个愿望。这个愿望将会一直藏在我们每一个人的心中。在以后,我一定会为爸爸给我们的愿望而奋斗。

  8、五月初五话端午

  转眼间,到了一年一度的端午节,今年是我国把端午节首次例为国家法定假日,以此来发扬传承此节日,端午节一是纪念屈原,二是通过通过包粽子,插艾叶来驱毒消灾,现在商家也准备打一场“粽子战”。

  端午,一开始是为了纪念我国伟大诗人屈原投江的事。那时因为君主昏庸。屈原一身正义却遭排挤、流放,对国家的前途感到担忧,但是自己又不能分担,所以在江边,愤然抱起大石头跳江了,江边的渔夫们看见了,立刻划着船去打捞,为了防止鱼儿吃屈原的尸体,将包着竹叶的米团抛入江中,所以演变到今天有划龙舟,吃粽子的习俗。

  吃粽子,大家一定也不陌生吧,它是用青竹了包上泡好的糯米,把它绑成一个近三角的形状,馅有许多,如蜜枣、绿豆、红豆、豆沙,也可放入肉,你要你想吃什么,都可以包,可以说“一包天下”。粽子好吃不好包,当你想到你吃到口味不同的粽子时,你又没有想到怎样包粽子吗,现在我就给你介绍一下吧,先要把上好的糯米泡上几个小时,用二张青绿的叶子叠加在一起折成一个锥形,把泡好的糯米放在里面,不能放的太多,以免煮熟容易胀开,然后把上面的口用青叶合拢折成一个三角形,然后有细绳绑紧一个粽子就包好了。

  可现在大家工作都忙了,端午节也没有时间去包,还有一些年青人都不知道包,所以商家利用这个节日,推出了许多品牌、品种的粽子,如现煮现买的粽,也有可以放着慢慢吃的冷冻粽,真是应有尽有,它们比味道、比品种、比价格,谁都想乘这个传统节日赚一把。好了不说了,吃粽子去了。

端午节记叙文4

  对过节的兴趣越来越淡了。可是今年有些不同了,粽子的香味越飘越浓的时候,无意中流露出对故乡和儿童时生活的眷恋,这种情愫抓紧了我,让我也深深的陷进了对家乡的怀恋之中。

  家乡的端午节是有很多讲究的。包粽子,粽叶有要求,新鲜的山竹叶,碧绿碧绿的,散发着淡淡的清香。端午节的前一天下午一切原料准备到位,洁白的糯米浸泡在清水里,饱满的蜜枣,花生仁,葡萄干,都早已泡好,勤劳的女主人用灵巧的双手左折右叠,再用丝线层层缠绕,一个个精致的粽子便诞生了。煮粽子不能心急,小火慢慢煮,老年人爱用火炉,前一天晚上把粽子放在炉子上,能焖整整一个晚上。第二天孩子们一起床,揭开锅,就是热腾腾的粽子,屋子里,院子里顿时都弥漫着山竹叶和粽子的香气。除了吃粽子,还要吃煮熟的大蒜,鸡蛋,喝雄黄酒。这几种食物放在一起,即使不吃只看看就是享受了,扁圆的白玉般的大蒜,肉红色的椭圆的鸡蛋,碧绿的不规则形状的小粽子,从颜色的搭配到形状的组合,都煞是好看。熏艾蒿,我们这里离山不远,艾蒿都是新鲜的,在端午节这天挂在门楣上,过几天干透了,取一两只在屋子里点燃熏一下,至于熏的目的是什么,我是不很清楚,有人说是熏蚊子的,我想可能还有的东西,比如蜈蚣,蝎子什么的,大概类似其他地方的熏五毒吧。带香包,鲜艳的布料做成各种形状的饰物,里面放上香料,就成了我们心爱的饰物,挂在脖子上不时的嗅一下。系五色线,最好是手腕脚腕都要带。但最让我记忆犹新的是黎明时分,却去田野里拔“圣草”了。这里说的圣草,加引号,是我实在想不出当时大人们怎样说的。

  长辈告诉我们,月宫里的嫦娥,年年不停地捣药,这些药是要在端午节前夜,洒在各种草木上,河水里。在端午这天太阳没出来之前,这些药还停留在草上,如果这时拔回来,熬制成水,用这水来沐浴,可以治好百病的。小孩子当然非常相信,天蒙蒙亮,我们就呼朋引伴的出发了,向着蒙着神秘面纱的田野,我们要替家人完成一件神圣使命。农历五月的黎明是美好的,空气凉凉的,清爽滋润,田野的周围都静悄悄的,你无意的一台眼,也许就逢上邻家来挖野草的孩子。相视一笑里,多少欢悦在其中。早晨的田野在这一天提前被惊醒了,那茁壮的青草上,露珠还在转动,我们需要的草是有讲究的,如猫猫眼,一摸眼就红的那种草,今天不怕它,就采。还有车前草,节节草等,不能磨蹭,一定要在太阳出来之前采回家,这样那些神秘的药才会有效啊。慌慌张张的回家去,抬头看看天空,战胜了太阳般的自豪。现在想来,还觉得那种神秘如格林童话中的哪一篇,太阳一出,万物回复原貌的神秘。

  又要到端午节了,谁还会去野地挖草呢,给孩子洗澡,有专门的沐浴露了,粽子也懒得包了,吃不了几个,干嘛哪么费劲,买几个就好了嘛。可是,在种种过程里藏着的细心,乐趣,也买些就可以了吗?不,要自己亲自做一做,不要让我们失去了多少美好的东西啊!

端午节记叙文5

  难忘的端午节

  今天,我们怀着无比激动的心情参加了“陶然亭端午节纪念屈原活动。”

  早上的空气是那么的清新,同学们身穿校服,排着整齐的队伍,精神抖擞地向陶然公园走去……

  我们首先来到了“华夏明亭园”。这里的景色十分优美,园中到处盛开着五颜六色、香气扑鼻的花朵,一座屈原塑像巍然耸立其中,还有仿造的汨罗江,江中的龙船栩栩如生。这一切仿佛把我们带回了那个风雨飘摇的时代。同学们在此纷纷朗诵童谣,来纪念这位伟大的爱国诗人。园中的游人也不禁被我们感染,停下脚步聚拢过来。

  我也上台激情饱满地朗诵了我编写的童谣《五月五》:

  楚国屈原大诗人,

  忠诚报国反被谗。

  秦灭楚后投汨罗,

  后人纷纷把他赞。

  五月初五端午到,

  洒扫庭院挂香艾。

  吃过粽子龙舟赛,

  雄黄酒饮除病害。

  毫无疑问,屈原的爱国主义精神深深地鼓舞着我们,教导着我们。随后,我们参观了李大钊生前工作过的办公室,以及一对革命烈士夫妇的公墓,并了解了他们的生平事迹。更加深刻地体会到我们今天的幸福生活是无数革命先烈用生命换来的……

  我们恋恋不舍地走出陶然亭公园,但内心却久久不能平静,我不禁感叹:今年的端午节过得可是分外有意义啊!

端午节记叙文6

  记忆中的家乡,是美丽的、热闹的,是令人回味的、是令人不舍的。家乡的一草一木,一花一物,都深深的印刻在我的脑海中。柜台的日历上,告诉我,今天,是五月初五。

  记忆推开了时光之门,我又回到了那个农家小院。传统式的锅炉上,冒着缕缕轻烟,爸爸拎着一箩筐洗净的艾叶,妹妹拔弄着精挑细选出来的糯米,妈妈坐在庭院的小桌上,把糯米轻轻地放进一个用艾叶精心做成的小窝里,然后包好,捆紧。

  这是家乡的习俗,每年农历五月初五,都要吃粽子咸蛋,赛龙舟,舞狮虎,俗称“端午节”,以此来纪念我国伟大的爱国诗人屈原。

  屈平(约公元前339年~约公元前278年)字原,通常称为屈原,又自云名正则,字灵均,汉族,战国末期楚国丹阳(今湖北秭归)人,楚武王熊通之子屈瑕的后代。屈原虽忠事楚怀王,但却屡遭排挤,怀王死后又因顷襄王听信谗言而被流放,最终投汨罗江而死。

  屈原是中国最伟大的浪漫主义诗人之一,也是我国已知最早的著名诗人,世界文化名人。他创立了“楚辞”这种文体,也开创了“香草美人”的传统。代表作品有《离骚》《九歌》等。

  在我国历史上,端午节是为了纪念屈原的说法已经有1500多年的历史了。相传,屈原投汨罗江后,当地百姓闻讯马上划船捞救,一直行至洞庭湖,始终不见屈原的尸体。那时,恰逢雨天,湖面上的小舟一起汇集在岸边的亭子旁。当人们得知是为了打捞贤臣屈大夫时,再次冒雨出动,争相划进茫茫的洞庭湖。为了寄托哀思,人们荡舟江河之上,此后才逐渐发展成为龙舟竞赛。百姓们又怕江河里的鱼吃掉他的身体,就纷纷回家拿来米团投入江中,以免鱼虾糟蹋屈原的尸体,后来就成了吃粽子的习俗。

  又是一年端午,虽然已经离开了那个农家小院,但耳畔也依稀能听到那熟悉的水波声,也能依稀看见那熟悉的狮虎样,也能闻到那沁人心脾的糯米香!

端午节记叙文7

  “云青青兮欲雨,水澹澹兮生烟”。今年的传统节日端午节,就在这江南青青的色彩里、湿湿的雨季中缓然而来。在江南春雨的背景中,我也盼来了结束中考的姐姐.那清凉的春雨淅沥沥的一直下着、下着,伴着我们舒缓闲适地度过了这个美好的节日。

  推开家门,一阵如风铃般清脆的笑声和着青青的粽草叶香味便向我袭,一定是姐姐和妈妈正在包粽子.我看狗够黑豆也仿佛受到粽草叶清香的诱惑,兴奋的在客厅里乱窜,似要嗅上一口这个季节的味道。姐姐听见开门声响从厨房里跑了出来。一见到我就扑过来抱我

  ..连连说我又长高了, 可是姐姐依旧没变还是那么乐观依旧笑靥如花……

  接着大家开始吃粽子,今年我们家的粽子形状可谓千奇百怪,有方的有圆的还有像牛角一样尖尖得。大概是姐姐的杰作。绿剥开墨绿色的粽叶,只见洁白如玉的'珍珠团里镶嵌着几颗深油红亮的玛瑙枣。绿白红三色相映衬,显得十分艳丽动人。散发出淡雅的清香,咬一口,真是甜而不腻,黏黏而爽口。酒足饭饱后妈妈又泡上我最爱的薄荷叶茶,那清凉的味道,真是好极了!

  端午节,是个传统的节日,也是个季节的符号。我固然不会忘记关于端午的来历,不会忘记诗人屈原,不会忘记围绕端午的许多故事。

  小时候每年的端午节天空也会飘着牛毛细雨,而小小我总是倚在祖母的怀里看着祖母娴熟的包粽子,认真的帮我做着香袋……

  如今打开我的衣柜,还能看见一只红缎绸的香袋,它用五彩线系着,香袋下面的穗子是用蒜梗和五颜六色的花布剪成的小圆圈缀成的,是的这便是那年香袋是祖母为我缝制的只可惜,如今物在人去,花落花开,莺归燕已10余个春秋 每到端午节,我把它从衣柜里拿出...

  端午!你给我带来需多快乐也勾起我对如烟往事的无限怀念。端午的味道,是我难忘的回忆。

端午节记叙文8

  节日有味道吗?当然有!

  一片芳香的粽叶,包起一个属于我的,甜蜜蜜的端午。

  “唔——”我揉揉眼睛,正犯着小迷糊,忽然闻到一股甜丝丝的香味。“啊!今天是端午,怪不得那么香!”我的眼前仿佛看到了一个个大大的肉粽和我最爱的蜜枣粽,正热乎乎的,冒着白白的热气,向我招手。“粽子,粽子,我来啦!”

  推开房门,果然,桌子上摆满了大碗小碗,糯米,红豆,蜜枣……一应俱全。“哎呦,你这个小懒虫终于起床啦?来来来,挂个小香囊,咱们一起包粽子!”奶奶回过头来,抖落满手的糯米,递给我一个精美的小香囊,上面绣着一朵开得正旺的荷花,被一大片荷叶簇拥着,凑上去闻一闻,一股淡淡的艾香,沁人心脾!

  开始包粽子了,检出一片大大的,散发着淡淡清香的粽叶,将它的一角折成三角形,再放上一半糯米……看奶奶包得得心应手,我却怎么也包不好。顽皮的粽叶把自己鼓得硬硬的,轻轻一弯就咔咔直响,好像随时都会折成两截。好不容易将它别扭地“捏”在一起,一把糯米下去,“哔——”小三角的各个缝隙都开始漏米,白白的糯米如瀑布般泻下,还好奶奶及时出手相救,不然,我这番“装了漏,漏了装”,十足的“狗熊掰玉米”!

  接下来要放蜜枣了,我特地从碗底下挑出一颗最大的,“唔,好香!”我舔舔嘴,小心地将它埋进糯米中,一边的奶奶好像看透了我的心似的,找了一颗小的蜜枣,塞进我的嘴里,浓浓的甜味遍布我的味蕾,甜丝丝的,融化在心头。

  最让我头疼的还是绑粽子。奶奶拉着绳子缠缠绕绕,再轻轻一拉,就是一个漂亮的结,一个可爱的粽子随之诞生了。而我,拉拉扯扯,扯扯拉拉,不是勒疼了手,就是粽子散了架!好不容易那可怜的粽子被我“五花大绑”打好了结,最后勉为其难,套着“不伦不类”的外套下了锅。

  咬一个自己包的粽子,满嘴的甜,有那蜜枣的甜、糯米的甜,还有心里的甜!

端午节记叙文9

  “五月五,是端阳。插艾叶,戴香囊。吃粽子,撒白糖。龙舟下水喜洋洋。”听到这首儿歌,让我想起了我国的传统节日——端午节,又称端阳节、重五节,它广泛流行于汉、壮、布依等民族地区。

  据说端午节的来历是这样的:曾经有位诗人,名叫屈原。当自己的祖国被占领时,他无比绝望,于这年五月初五,投汨罗江自尽,以身殉国。楚国人民十分悲痛,用种种方式来追思他,我们吃粽子、赛龙舟,据说都是为了怀念屈原这位伟大的爱国诗人。

  说起吃粽子,那算得上是最主要的习俗了。一般是前一天把粽子包好,夜间煮熟,早晨食用。粽子的传统形状为三角形,也有长方形的。一般根据其内瓤命名,包糯米的叫米粽,米中掺小豆的叫小豆粽,掺红枣的叫枣粽。在粽子里撒上白糖,吃起来味道好极了。

  除此之外,端午节的主要活动当属赛龙舟。相传龙舟竞渡是为了捞救投汨罗江而死的爱国诗人屈原。从那以后每年的五月初五都要举行龙舟赛来纪念他,借划龙舟驱散江中的鱼蛟虾蟹,以免吃掉屈原的遗体。

  端午又称重五,许多习俗也与“五”这个数字联系在一起,记得小时候,妈妈用具有红、黄、蓝、白、黑五种颜色的丝线系在我的手腕和脚踝上。听说这叫长命缕,也许戴着便能“长命百岁”吧。不过,现在这个习俗已不常见了。另外,在一些较为传统的家庭中,还要插“五端”,包括菖蒲、艾草、石榴花、蒜头和龙船花,我猜这些东西和辟邪有关。

  总之,端午节是一个有趣的传统佳节!

端午节记叙文10

  离端午节还有两天了,富贵村的人们都在忙碌着。

  这富贵村,虽然名为“富贵”,但其实是一片山坳坳里的穷乡僻壤,偶尔飞出一两个金凤凰,萧顺就是一个。去年刚刚医科大学毕业的他正在城里医院里履行着天职。家里有一老母,还有一个快要生娃的童养媳,她们并不知道萧顺的工作单位在哪里,因为这山村实在太闭塞了,惟一与外界的联系就是那一月才来一次的邮差。

  往年,萧顺都会在端午节前一个月寄信回家,这样,婆媳们就会在端午节前收到他的信,为他将要回家作准备。可是今年有些反常,离端午节只有两天了,他的信还没到。婆媳俩倒没怎么担心,心想也许他忙,就忘了写信,反正过节一定会回来,按往年一样准备就是了。

  端午节转眼就到了,村长按惯例用挨家挨户集来的钱买了一串火红的鞭炮,放得震天响。按他们那里的习俗,每户的男丁都要跪在离鞭炮4米的圈子里,然后祈福。可人们发现,萧顺没来,于是村长又派人去请。……然后,全村的男丁都知道了,萧顺没回来,然后,全村的女人都知道了,萧顺端午节没回家!

  在这个没有什么新闻的穷山村里,女人们开始用她们独特的传播方式,生动地演绎着这个“号外”。真是团结力量大,现在村里无人不知无人不晓,萧顺这个假冒的孝子,抛妻弃子,在城里一个人风流快活,还了一个小老婆。

  萧家婆媳整日闭门不出,媳妇本来挺相信丈夫的,可听传言说得那么有板有眼,就挺着个大肚子,整日以泪洗面。她将信将疑,只有萧顺的妈始终坚信儿子不会如此,她始终以坚定的口吻劝慰媳妇:“顺子不会的,他不会的!”

  一日,婆婆听到门外又有村妇在谈论自己的儿子,她不顾媳妇的劝阻,毅然拄着拐杖,一步步挪到门口,打开门,只说了一句话:“顺子不会的,不会的!”话音未落,萧顺站在了老母的面前!

  原来,奋战在“非典”一线的萧顺刚刚结束任务,又在宾馆被隔离了一个多星期,才匆匆往家赶,所以耽搁了。

  于是,女人们开始说:“萧顺真孝顺!”

  媳妇开始说:“他是我丈夫。”

  婆婆仍然说:“他不会做那种事!”

  解剖:这篇文章实在高明,小作者把与“非典”有关的内容隐到了幕后,而把场景设置在远离“非典”中心的“山坳坳里的穷乡僻壤”——富贵村。在文中看到的主要是婆媳的翘着盼望,是富贵村人对萧顺的种种议论,是母亲对儿子的坚信不疑。直到文章结尾,作者轻轻一点,亮出谜底:“原来,奋战在‘非典’一线的萧顺刚刚结束任务,又在宾馆被隔离了一个多星期,才匆匆往家赶,所以耽搁了。知子莫若母,正是因为情感的亲近,才有母亲对儿子的深信不疑,也正是因为情感的相对疏远,才会有村人的猜疑。至此,文章巧妙地与题意扣合起来了。

端午节记叙文11

  今天是端午节了,妈妈要给我编五丝线,还要包粽子呢!

  妈妈拿了五种颜色的丝线,分别是红、黄、绿、蓝、白。她先把这五种线捋好平放在桌子上,然后再搓成小绳,还巧妙的打了一个结。四根五丝绳做好了,妈妈告诉我这叫“长命缕”,她又小心翼翼的分别给我戴在手腕和脚脖上。还特意嘱咐我说:“要爱惜,等戴上后下第一场雨的时候,摘下来扔进雨水里。这样长命缕就起到了它应有的作用。”通过端午习俗的小事,我体会到了妈妈的良苦用心。

  接下来要包粽子了,我见妈妈拿了竹叶,包上糯米,中间还放上两颗大枣。然后又熟练地折叠竹叶包裹糯米。还用五丝线捆扎起来,妈妈一连包了十几个。

  妈妈又把包好的粽子放到了锅里,蒸上了十五分钟,蒸好的粽子放到盘子里,还没等吃阵阵香味扑鼻而来。我围着盘子闻了又闻,着急的等待着粽子降温。过了一会儿,终于可以下口吃了。我剥开竹叶,白里透红的馅儿玲珑剔透,我咬了一口,粘甜滑爽,好吃极了!我们一家人边吃边笑,因为我们都看到了彼此嘴上的白胡子。

  粽子吃完了,爸爸说:“端午节是有说道的,就这个名称就五花八门,夏节、玉兰节、女儿节、天中节、地蜡、诗人节等等。”

  妈妈说:“除了吃粽子,戴长命缕之外,还有插艾草、撒白糖、赛龙舟……等习俗。”

  我想,这个传统节日还有不少的学问哩!这个端午节不仅仅吃到了粽子,还增长了不少见识。

  我度过了一个快乐的端午节。

端午节记叙文12

  一阵阵艾的奇异香味飘来,是那么香,那么诱人。家家户户的门前都挂着艾,不知不觉间,又到了一年一度的端午节了。每到这个时候,我那慈祥的奶奶都会给包粽子吃。

  每年的端午节,奶奶都会提前做准备,做我最爱吃的豆沙粽子。奶奶总是要耗费很大的精力去做馅儿料,煮熟、过滤、翻炒。时间很漫长,但奶奶做这些的时候依然是那么开心,而我则是在一旁手忙脚乱的给奶奶打下手。奶奶总是一边给我讲着端午节的来历和故事,一边包着粽子。小粽子在奶奶的手中是那么的听话,而我包出的粽子却总是张着大嘴巴,一个接着一个的嘲笑我,没有任何一个能勉强的算上合格。直到这些粽子一个个的被奶奶请下锅,我才开始了漫长的

  等待。时间很漫长,不知道过了多少个小时,粽子还是没有出锅。此时的我就像等待千层面出炉的加菲猫一样,恨不得立马就能吃到粽子。突然,我听到一声,粽子出锅了,话音未落,我就立刻去看粽子了。粽子被奶奶一个个的夹出来,泡到了凉水当中。随后,奶奶不紧不慢的将粽子夹到碗里。我并没有像奶奶一样不紧不慢,而是伸手就去抓,结果,我被烫得嗷嗷叫,手红得不得了,差一点就肿了。看样子,我还是得拿筷子去夹呀。我从粽子里挑了一个夹到我碗里,剥开一尝,一股甜甜的味道顿时停留在我的舌尖上。这使我立刻明白了,粽子里不单单有着糯米和豆沙,还有着奶奶满满的爱。

  奶奶做的粽子是超市里买不到的,是独一无二的。我爱过端午节,也爱吃奶奶做的粽子。希望奶奶每次都能为我做出这么好吃的粽子。

端午节记叙文13

  今年的端午节也就是农历五月初五又到了!

  大家都知道的端午节可以赛龙舟、吃种子。可我今年却过的不一样。

  早晨我睁开了眼睛,闻到弟弟在吵闹的声音。走出来一看,他们正在吃种子呢!我迫不及待地刷完牙便抓起一个种子津津有味的吃了起来。中午十二时,我和弟弟去洗“健康澡”。不一会我和弟弟在水中打起了“水杖”。

  ……

  虽然我家没有挂艾草。但我过了一个有趣的端午节

  端午节是我国重要的传统佳节,相传这个节日是为了纪念爱国诗人屈原而设的。这一天有许多风俗习惯。

  悬菖蒲艾叶。这天一清早,奶奶将乡下带来的菖蒲艾叶挂到了门上。我很好奇,就问奶奶,奶奶告诉我,这是为了驱瘴,艾叶有药用功能,驱蚊子、苍蝇,净化空气。原来,端午节还有这些习俗呀!这下我知道了。

  吃粽子和黄鱼,到了中午桌上突然多了几样平时少见的东西——粽子、黄鱼。我很奇怪地问奶奶:“今天又不是过年怎么吃粽子呀?”奶奶笑着说,“今天是端午节呀,所以要吃粽子和黄鱼。据说这天人们把粽子裹成尖角形投入江中,尖角形能吓跑鱼虾,里面的米能喂饱鱼虾,它们就不会去吃屈原的尸体,这是人们对屈原的敬爱。”现在我才知道吃粽子还有这讲究。

  赛龙舟、挂香囊。晚上看电视我还知道端午也有赛龙舟、挂香囊的习俗,坐在一边的妈妈告诉我:“相传当年屈原跳江以后,人们舍不得屈原,纷纷驾船竟相赶去救屈原,一会儿工夫就看不见了,后来,人们就用这种方式来纪念屈原。另外,人们还用五色的线缠绕香囊,有驱邪、保平安的美好愿望。”

  啊!端午节的习俗可真丰富呀,听说,端午节的风俗已由湖北省为代表申请世界文化遗产,我真为我的祖国感到骄傲。

端午节记叙文14

  端午节这天,天气晴朗,十分灿烂。家乡小河上荡着闪闪水波,小河的两岸站满了人群,小河的尽头正摆着一排龙舟。热闹的端午节,就从这热闹的划龙舟比赛开始。

  站在小河两边的人,一个个的都张望着脑袋望向河面上的小龙舟,嘈杂的人声中,是众人在讨论着这一回合的冠军会是谁。在人们的嘈杂声中,一声枪声尖锐的响起,瞬时间,原本安静的伏在河面上的龙舟全都蓄势而发,坐在龙舟上的人都摆动着手臂,急速的摇晃着船伐,让龙舟朝着前方的终点处向前冲。

  在河面上设置的终点处,岸两边还摆上了两个大鼓,鼓声阵阵,让整个气氛都燃了起来。划龙舟的比赛人员,在“一二一二……”的喊着口号,站在河岸两边的人则在大喊着“加油加油!”。这样的端午节可谓是热闹十足!

  我随着家人一起站在人群中,我一直在朝着五号龙舟喊着加油,我可自豪了,因为五号龙舟上有我哥哥在其中。我一会喊着“龙舟五号冲阿!”,一会又喊着“老哥最棒,加油!”。许是我太过激动,感染了我周边不少的人,他们原本就是来瞧瞧热闹的,见着我这般激动的喊着,竟是主动加入到了我的阵营里来。他们也朝着我一样在冲着五号龙舟加油,有了他们的加入,气势一下子加大了不少。

  今天的这场划龙舟比赛一直持续到了半下午才结束,虽然我老哥那一队没有赢得冠军,但是没关系,重在参与吗。

  晚上,我一家人从外面回了家,一起坐在家里吃着香糯的粽子,被我们剥下来的粽叶胡乱的摆放在桌上,一家人吃得可欢喜了。

  热闹的端午节在夜晚的虫鸣声中落幕,但明年的端午节还在等着我们呢。

端午节记叙文15

  你见过这样的端午节吗?

  “百里不同风,千里不同俗”,不同的地方游不同的习俗。听——“正月要把龙灯耍,二月要把风筝扎……”琅琅上口的童谣时候让你穿行在每月的习俗中去呢?现在就跟我穿行到端午节的习俗中去吧!

  端午节到了,黄老师真可谓是”异想天开”,竟然把学校门口包粽子的马婆婆请到教室里来教我们包粽子!马婆婆先把中叶折成一个漏斗形,俗话说得好”看着容易做起来难”,看马婆婆宝中之的速度那么快,他可是在江湖上”混”过十多年来的,那手艺叫做熟能生巧,而我们呢,就像是一只只无头苍蝇,抓住这边的角又漏掉那边的角。没办法只好让马婆婆亲自出马,一眨眼我们的中叶就被马婆婆那一双令人敬佩的首要成了一个个可爱的小漏斗,我们不甘示弱,开始了漏斗大战,结果杨洋的漏斗被红了个底朝天,做完这步后,马婆有让我们把江米倒进漏斗里,没想到我的粽子真的成了漏斗,里面包住的江米就像没有下巴的嘴巴一样”巴扎巴扎”地漏个不停,我连忙拉起了线,把粽子的上口给缝了起来,可江米还是想断了线的珍珠一样不停地揉,我没办法,只好让这个粽子光荣牺牲了。

  粽子包好以后,我们就开始煮,煮好以后,就开始吃了,瞧,小云阳那个馋猫,粽子还没有看看我们的教室,就顿时灰飞烟灭了,黎宣诚呢?小心翼翼在粽子上舔舔这儿,舔舔哪儿,害得粽子上满是口水味,最搞怪的非张力f莫属,看!他吃得满嘴是油,手呢?也是油,就算米掉到地上,他也把自己的嘴巴当成吸尘器使……

  行走在节日的习俗中,听者琅琅上口的诗,我们真是悠哉美哉!

【端午节记叙文】相关文章:

端午节记叙文01-14

端午节记叙文02-10

端午节记叙文11-26

端午节的作文记叙文01-17

快乐的端午节记叙文01-12

与端午节有关的记叙文01-14

端午节记叙文1500字01-13

端午节赛龙舟记叙文01-13

端午节记叙文800字01-16

端午节记叙文200字01-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