双联民情日记

时间:2023-04-14 13:35:53 日记 我要投稿

双联民情日记模板六篇

  一天的生活不知不觉间结束了,这一天里,大家身边一定有一些有趣的见闻吧,不妨坐下来好好写写日记吧。日记怎么写才不会千篇一律呢?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双联民情日记6篇,欢迎大家借鉴与参考,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双联民情日记模板六篇

双联民情日记 篇1

  20xx年xx月x日 天气:扬沙

  为规范有序、科学推进双联富民行动,认真贯彻省市局联村联户为民富民行动协调推进领导小组扩大会议精神,今天,我局局领导班子带领全体中层干部一行39人,组成9个工作对接联络小组,深入到我局“联村联户,为民富民”行动联系点古浪县土门镇新丰村9个村民小组,与乡镇、村、组分别对接座谈,进村入户向群众宣讲“联村联户,为民富民”行动精神和惠民政策,座谈了解群众生产生活情况,分析贫困原因,寻找致富途径,融洽干群关系,为下一步开展帮扶工作取得了第一手资料。

  每到一个联系点,地税干部都与困难群众促膝相谈,在拉家常中倾听他们的心声,详细了解他们吃、穿、住、行以及上学、就医、就业、养老和春耕生产等方面的情况,对民情民意、贫困户住房情况、耕地面积、燃料类型、饮水、收入、劳动力及贫困原因等情况进行了全面调查。

  对接之后,从方便农户的`角度入手,及时将包含联系人姓名、手机号码、行动要求为内容的“民情连心卡”发放到帮扶农户手中,力求使联系沟通无极限。

  通过走访座谈,帮扶小组了解到,金色大道横贯该村东西,且紧靠黄羊河农场。依托这一地理优势,群众对发展特色种植业和暖棚养殖业积极性很高,他们希望党和国家能继续制定出台更多的惠农政策,提供必要的、能够发展养殖、种植的资金,修建乡村道路和农田水利设施,建设村级文体活动室,在全省广大干部的帮扶下早日摆脱贫困,奔向小康。群众还对村务公开、土地产权纠纷、农田灌溉缺水等问题提出了意见建议。

  在初步摸清联系村和联系户的基本情况后,我们将根据联系村的需求,结合地税实际,将尽快制订出分村帮扶方案。

双联民情日记 篇2

  20xx年xx月x日 星期四 天气:晴

  今天,是给联系户发羊的日子,我们一行四人早早吃过早饭就从武威出发直达土门镇政府大院,由我局牵头的11个帮扶土门镇联系单位向特困户发放种羊的仪式将要在今天举行。

  从6月13日召开土门镇双联富民联席会议确定“借资助农发展养殖”措施到今天,已经整整经过了一个月的时间,随着筹措资金、联系种羊、签订协议等诸多环节的逐个敲定,又一个帮扶措施顺利实施了,心里的一块石头也终于落了地。

  自“双联富民”行动全面启动以来,全市地税干部高度重视,以实际行动认真贯彻落实“双联富民”行动各项工作部署,以有效措施解决联系村群众的实际困难。在行动中不走形式、不走过场,多次深入到古浪县土门镇入户调查摸底,为群众想办法、出点子,确定“暖棚养殖,改良畜种”的产业发展致富思路,经过实地考察,最后确定以体态大、繁育快、经济效益明显的小尾寒羊为投放品种。帮扶土门镇联系村的市、县区局全体干部向每个联系户借资1000元购买种羊,共计14.9万元的'近300只小尾寒羊将陆续发放到联系户的手中。

  领到羊的特困户张廷海说“我做梦都想养羊,可是一想到投资大,就只能望羊兴叹,这次地税局的领导和干部们帮我们发展养殖业,还借钱给我们买种养,解决了最直接的大问题,为我们靠养殖业脱贫致富带来了希望。”听到我们的工作得到了群众的认可,我深受感动,看到村民们一个个喜气洋洋,对奔小康充满了信心,我发自内心的感到,联村联户真正联出了干部群众的感情和友谊,再过几年这些贫困户都能富起来,我们现在吃点苦、受点累、出点钱都算不了什么。

  双联富民就是要为联系村户的群众办实事、办好事,所有联户的干部都应该带着对群众的深厚感情,真正走进农户的生活中,因为他们就是我们的亲人,就是我们的根基。在这项长期而又艰巨的富民工程中,我们每走出的一小步都将成为千家万户的一大步,想到这些,对今后的双联工作,我信心十足。

双联民情日记 篇3

  时间:3月27日

  事由:中午,中学李校长来镇办事,反映饮用水问题。沙溪镇居民现在的饮用水是由溪水中直接抽取,经简单沉淀后直供的',大肠杆菌严重超标,雨天更是浑浊不堪。这个问题是历届人代会代表必提的问题,历届党委、政府也十分重视,但因资金等方面的问题,至今仍没有彻底解决。

  要求:希望政府解决学生及居民的饮用水问题。

  结果:经过多次召开班子会议,决定把解决居民饮用水问题列入今年议事日程。成立工作项目领导小组,具体由王爵凌副镇长和廖鹏委员共同负责,联合大**矿,统筹解决镇区和矿区居民饮水问题。

  后续跟踪落实情况:经多次与大**矿主要领导协商,现已就共建饮水工程问题达成协议。5月份,我镇与承建商和大**矿分别签订建设供水工程和用水合同。6月份该工程已进入征地阶段,年底前可动工。

双联民情日记 篇4

  又是一年7月,在这杏熟麦黄的收获季节里,为了有效落实省委联村联户、为民富民行动,7月6日我们再次来到双联帮扶点庆阳市宁县焦村乡宫刘村。当天下午省人防办一行15人在督查组长窦永毅副主任带领下来到扶贫联系点宫刘村新建村委会建设工地,查看施工进展、工程质量等情况,窦副主任对施工人员强调要保质保量、安全施工。同时还了解了村上菜籽、麦子的收割情况,其它农作物、药材的长势等。返回住地,双联工作负责人谈可峰处长召集驻村干部、村书记、村主任等开会,协调产业开展、村庄建设规划等事宜,明确此次入户调研任务,强调注意双联政策的宣传,准确了解村情民意。晚饭后,督查组5位同志前往宁县进行督查工作。其他同志开始驻村蹲点,入户对接、了解情况、宣传政策、帮扶调研。

  第二天一大早,在驻村干部和乡村干部的引领下,到九、十、十一、十二组四个居住较远村组中的6户贫困家庭入户了解情况,与去年相比较,每个家庭状况都有不同程度的改善,经济收入较去年相比有所提高。这些村组地处沟边,距离塬上较远,道路还不是很顺畅,依然存在青壮劳动力长年在外打工,仅剩老弱病残人员留守家中,土地也不很肥沃,家庭面貌改变不明显等状况,他们仍然居住在破旧的依山而建的土窑之中。第三天对一、五、七组5户农家进行了走访,这几个户居住在塬上,条件相对沟里的住户要好得多,有的人家盖了新房、有的人家添置了新农用车,有的'人家增加了牲畜养殖的数量,因为水源充足,夏粮丰收,秋季农作物长势喜人,收益较去年要好得多,只是普遍反映种麦不如种菜籽和药材收入高。

  紧张的走村入户,了解民情让我们脚不停步,上高塬、下川道,一会到窑洞炕头,一会又到田间地头,脚走疼了,脸晒黑了,但心里却特别充实,感触也很多。

  感受之一:农民真心拥护党的惠民政策,真诚欢迎联村联户行动,要求尽快脱贫致富心愿非常强烈。结对帮扶的每一户,尽管都是贫困中的特困户,但是他们都用朴实的话语表达了同一个想法,那就是这些年党的惠民政策让农民特别是贫困农民,实实在在感受到了党的温暖和社会主义制度的优越性。联户调查中,农民最满意的是党的一系列惠农政策;最欢迎的是联村联户行动;最大的愿望是尽快脱贫致富,过上好日子。我感到,农民的真心拥护和积极配合是开展联村联户、为民富民行动的力量之源,也是搞好双联行动的基本前提。

  感受之二:乡村干部热情高、情况熟,与农民打成一片。在走访对接户时,乡村干部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村书记、村主任非常熟悉我们对接的每户人家的家庭成员、农户现况、经济收入、存在困难等情况,介绍起来是滔滔不绝、如数家珍,这让我们非常佩服。我想,如果没有对这片土地和乡亲们的深厚感情,没有千百次的入户了解,村干部是做不到这种程度的。我感到,乡村干部是做好党的农村工作的基础之石,必须建设好、培养好、使用好这支队伍。

  感受之三:单位挂职驻村干部认真负责

双联民情日记 篇5

  “五一”假期刚过,昨天中午市委办公室进村入户工作队就再次进驻达仁村。根据工作安排和分组要求,今早八点我们小组4人在办公室杨思锋副主任带领下,一路颠簸,来到达仁村最远的回头山社,任务是走访5到6家贫困群众,对群众的生活生产等各方面情况做一个细致的了解和摸底。

  在一处路面稍宽的地方,回头山社李银华社长已在等候我们一行,昨天下午在村里开会时我们已经认识,今天让他给我们带路。就在路边,李社长给我们介绍了全社的一些基本情况:回头山社现有26户人家,119人;现在还栽种的水稻田只有15亩,群众粮食基本全部靠买;全社有茶地450亩,有茶所一个,治安情况较好,这几年基本没有什么案件发生,没有上访户;社里主要的问题是道路雨天泥泞难走,干冬时人畜饮水不够。

  大家边走边谈,转个弯就见路边有一栋空心砖搭建的简易房屋,屋顶是石棉瓦,两间房30平米左右,靠西那间临路开成一间小卖铺样,这就是我们今天走访的第一家:户主叫李智华(汉族,31岁,初中文化,健康),长年在广东省东菀的一家灯具厂打工,今年刚过完年就又去了,每月可以寄回家1000元左右,家里只有媳妇赵蕊萍(汉族,31岁,高中文化,健康。)和6岁在上学前班的女儿李卓。结婚分家出来后在路边盖了这间简易房住着,为了平时生计,开了很小的小卖铺,每天有100元左右的营业额,可以赚到20元左右;家里有田2分,每年可收获300斤左右谷子,茶地有2亩,去年有3000元左右收入,还栽有50棵核桃树,小树刚挂果,都没投产;家里现在有20000元欠款(信用社8000元,私人12000元)。虽然生活很艰辛,可我能从女主人的脸上看到开朗的笑容,在交谈中感到她的坚强和自信,细细的想想,男人打工每年可寄回家10000元左右,不用几年核桃树长大投产,虽然目前她很困难,但对未来充满希望!

  告别了坚强自信的赵蕊萍家,走了很长的崎岖山路,来到另一家(这里一家和一家相距很远,看着好像没多远,山高洼深,一家到一家要走很长一段山路。),户主:李子庭(汉族,49岁,小学文化,身体健康,在家务农),老父亲:李子梦(80岁,身体健康,在家务农),妻子:罗雪梅(汉族,46岁,小学文化,身体健康,在家务农),大儿子:李晓华(23岁,现在西南林学院读大四),小儿子:李佳华(18岁,初中文化,身体健康,在家务农)。家里有茶地10亩,去年收入10000多元;有核桃树200棵,都还小,部分刚刚挂果,去年只有400元收入;田地都种茶和核桃树了,粮食全靠买。家里养有36只山羊,去年收入有3000多元,小儿子农闲时就在本地打零工,一天收入40元,但不是长期的,有一天算一天,去年也收入3000多元。全家一年收入虽然有20000多元,但因为供大儿子读大学,开支很大,现在已欠下40000多元的债务,好在儿子还有几月就毕业了。说到儿子,做父亲的李子庭露出很骄傲和满足的神情,全没有了先前愁苦的模样。大家坐在院子中聊着,进来一位背着一筐青草的矮小老人,看到我们,脸上满是爽朗的笑容,很利索的.放下背篓,进屋端出一碗瓜子,客气的让我们吃。这位老人是李子庭80岁的老父亲李自梦,看到老人家已80岁的高龄,身体还这么好,家里那36只羊就是他养的,大家都很吃惊。老人坐下和我们高兴的聊了几句家常,一个劲的笑,一直在说:“好多了,好多了!现在共产党的政策好,村里的干部好,比早些年好多了”。离开时,老人客气的送我们出来,走到门外指着4棵胸径30多厘米,高有10多米的杉木树说:“这几棵树都是我爬上去修剪的”,看着修剪得笔直,只有树尖一米左右才有枝条的4棵杉木树,我们不由的发出惊叹!这还是80岁的老人吗!大家围着老人,惊叹着,劝老人要保重身体,不能再爬那么高去修剪了,老人笑呵呵的,满脸的自豪。想象着老人家那廋小身躯爬在这10多米高的杉木树上的身影,回想老人放的那36只山羊,背的那筐牧草,端出一碗瓜子的满是青筋和老茧,变形的黑黑的指甲双手,我的心中不知是什么滋味。老人家您真是达仁村的“达人”啊!

双联民情日记 篇6

  12月26日 星期四 晴

  我们驻村“三送”工作队计划为村里修的通组公路有6条,总投资165.6万元,涉及7个村小组。眼下,1条路已修好,1条路即将完工;4条路已完成拓宽、平整路基,准备着手硬化。修路工作可以说完成得较好。

  修这些路,我们在资金上遇到一些困难。上级交通部门每公里只能补11万元,征地、路基、硬化道路所需资金缺口比较大。很多村民踊跃筹款筹资修路,但也有少部分村民不肯出钱。

  怎么让路更快地修起来?我们想到让各组群众进行比赛——比一比哪个组的基础工作做得更好,哪个组群众的积极性更高、筹资更多更快,哪个组先把通组公路修起来。

  这个想法,很快传达到涉及修路的7个村小组的理事会。我们给了理事会做工作的时间,并要求在规定时间内反馈结果,看看哪个组筹资更多、资金缺口更小,我们便先将项目资金倾斜到哪个组,先修这个组的.通组公路,边修路,边筹资。

  兴奋,写在大多数理事会成员的脸上。有的当场就说:“明天就开个小组会议,叫在家的群众开会,先把这个事情定下来。”“在南康打工的也把他们叫回来,一起商量商量。”“在广东等地打工的也可以通个电话,

  征求征求意见”也有的人担心落后,因为他们组原先没有路基,万一错过这次村里集中修路的好时机,不知道以后还有没有这么好的政策,还能不能修起这条路……

  要的就是这个效果!

  我们应该让群众感觉到,修路不光是政府的事,不是“三送”工作队“一头热”的事,而是大家的事,是群众自己的事。

  比赛,就是要让群众全部动起来,比干劲,比主体作用的发挥,从而比出“三送”工作成效。我觉得,在做农村、群众工作中,可以多一些这样的比赛。

【双联民情日记】相关文章:

【精选】双联民情日记三篇02-22

【精选】双联民情日记四篇02-21

双联民情日记九篇03-04

【精选】双联民情日记3篇03-05

精选双联民情日记三篇03-10

双联民情日记4篇02-14

双联民情日记五篇10-26

双联民情日记3篇11-01

有关双联民情日记三篇04-01

双联民情日记模板9篇04-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