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道、山水抒情散文

时间:2021-10-11 10:08:21 散文随笔 我要投稿

佛、道、山水抒情散文

  一个不争的事实摆在人们面前,那就是“天下名山僧占多”。但凡山清水秀的地方,绿树红墙,梵音缥缈,不时会纳入眼帘传入耳鼓,这些大隐于市小隐归山的佛堂,道观,与青山相伴,与绿水并存,构成了一道独特的风景线,给游历山水的人们,给名山秀水蒙上了一层神秘的面纱。

佛、道、山水抒情散文

  没有探讨过庙宇道观隐在深山的原因,就觉得它肃穆庄严,就觉得它脱俗清逸,假如您行在山水间,眼中充满了单一绿色,正觉得乏目时,忽然出现了绿树掩映的红墙,还有那高耸入云的塔尖,那是什么感受,疲惫的眼睛豁然一亮,精神为之一振,再游走起来定是另番感受。

  西游记家喻户晓,鉴真东渡历尽风浪,唐三藏,鉴真,这些历史上确实有名的大德高僧,把中华的历史打上了中外交流的印记。老子的紫气东来青牛出关为道家仙踪蒙上了神秘的色彩。普陀山的观音菩萨,九华山的地藏菩萨,五台山的文殊菩萨,峨眉山的普贤菩萨,四大佛教名山是他们各自的道场,这些去处,无疑都是山水的精华所在。

  洛阳白马寺戴着中华第一寺的桂冠,敦煌石窟,龙门石窟,云冈石窟以其久远的历史昭示着释迦佛祖的落户远征,更有那说不清的玉皇大帝各路道教神仙,在五岳之巅俯视莽莽群山。在海之南,南山寺面对大海的波涛,一百零八米高的观音法像遥看南海,他们在清幽的大山里,在大漠的深处,在黄河岸边,在大海潮涌的沙滩,在九州知名的山水间,接受世人的敬仰与香火。

  追寻历史,华夏五千年造就着自己的神仙,供奉着自己的祖先,更有那好学的先皇请来了佛祖释迦牟尼,光大着真善美,与中华的儒教、道教结合起来,为自己的王朝统治堆砌着理论基础,渐渐的形成了具有中华特色的三教共存的局面。

  山水清幽适于供奉,山水发于自然更适合高贤居住,山水神秘更适于大德享用。在悠悠历史中,佛、道、儒已经融入了华夏文化,以形成了历史的标识,嫉恶如仇,惩恶扬善,道德真经,扶危救困深得百姓称道,于是,一个有着深远渊源的宗教,与华夏道德信仰完美地结合在一起了。人们把他们高高在上的供奉着,与自己的信仰互为补充的完善着,以自己的虔诚希望得到护佑,在膜拜先哲的同时祝福着自己。

  在浑厚的大山里,在白云飞度的山之巅,伸出了飞檐的一角儿,寺庙是那么自然的与大山融为一体,在悬崖绝壁上,在大山的深坳里古刹是那么神秘的被人们接受,在深邃的山洞里,在幽静的溪水旁,本土道观是那么虚无缥缈的.洞察着人世间。

  行走山水间,不时会有镶嵌在大山陡峭之处的石阶,不时会有铺墁在清溪水边的小径,把你引向环境清幽的庙宇道观,你可以得到片刻的身心休息,抚慰你烦躁的心情。看着威严的法像,听着晨钟暮鼓,跟随布纳青衣的和尚尼姑出没于庙宇回廊,袅袅梵音,寥寥青烟,凡夫俗子是否也体会到天上人间的味道。你再品一品佛家道长的斋饭,就着那山水间的天籁之音,一袭脱俗之感悠然而来。

  山水庙宇结合的这样的天衣无缝,似乎少了谁都不是完美的。自然与人文点缀着山水,心情在这里得到安慰,这不正是我们旅途追求的安逸吗,山水庙宇不都是不可缺憾的风景吗,人们都是向往山水的,随着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不尽人流涌向山水之间,人们吸纳山水沁出的灵气,享用山水带来的天功造物,欣赏山水现出的千变万化,拜会山水雕凿的鬼斧神工。这真是:佛家参禅需静心,道家得道求安逸,山水天生好去处,一柱清香缘分聚。

【佛、道、山水抒情散文】相关文章:

问佛的抒情散文06-06

佛道戒律及其伦理意义07-04

茶与佛道及东传日本07-11

儒、道、佛生死智慧之异同07-16

土擎山水抒情散文06-06

山水总相依抒情散文06-08

关于佛道儒的宗教超越性问题07-08

唐代佛道二教的发展趋势07-30

论敦煌佛教信仰中的佛道融合12-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