宜都西湖的乡愁散文

时间:2021-06-08 17:03:36 散文随笔 我要投稿

宜都西湖的乡愁散文

  许多宜都人乡愁里都有一座湖,她的名字也叫西湖。虽说这西湖如今已经完全没有了湖的模样,俨然变成了一方城镇开发区;然而在我童年里的印象,她的风光却比杭州西湖还要可爱——那是我回不去的故乡。

宜都西湖的乡愁散文

  宜都西湖尤其可爱,是因为她会随着季节变换衣装和容颜。原来,这西湖本是长江、清江和渔洋河三江交汇,在宜都城西形成的一方冲击平原。每当夏日消融,江河横溢,这儿便成了水光潋滟的湖泊;而一旦水退河清,就又还原成柳暗花明的田园村庄。这样的宜都西湖,就营造出一种别样的生活风情。

  宜都西湖的别样生活风情,是在历史画卷中铺展开来的。在沧桑陵谷之初,它应该是云梦古泽的尾部。当巴人顺着夷水来到长江边的时候,也只是在湖边岗地构筑了夷道城堡。甚至在三国蜀吴之争的时候,刘备的宜都郡和陆逊的陆城,也都是一座矗立在湖口江岸的危城。只是随着后来的人口迁徙,先民们才在这水旱有期的沼泽之地结庐开垦,日渐形成了刘家嘴、白家台子、周家台子、熊家台子等几个村落。我的先祖就是在康雍年间从江西庐陵来到这儿落户的.。

  这些村落都是四周围绕着竹林,而在中间垒土成台,在台上搭建板壁芦苇墙的房舍。所有的房舍都被翠绿的竹林掩笼着,远望只见一片片竹林而不见村庄。村落竹林之外,便全都是湖中和沿岸居民开垦的耕地,陇亩阡陌,边缘还有不少未开垦的低洼草地和杨林沼泽。西湖里所有子民和生灵,都深情地依偎在大自然的怀抱里。

  于是,在没有涨水的春天、秋季和冬日里,整个西湖便是一首纯美的田园牧歌。耕夫扶犁而作,农妇荷锄而耘,金色的麦浪托起春天的守望,青纱帐里孕育着秋收的喜悦。而到了秋后,高粱玉米收获了,西湖里的湿地就变成了草长莺飞的牧场。在红日升起的晨光里,在日落青山的夕照下,乡户人家的放牛娃们便骑着水牛,吹着竹笛唱着歌谣,纷纷沓沓来到西湖放牧。牛铃响处,满幅都是古代诗人笔下“平湖牧笛”的诗情画意,成为历代《宜都县志》称道的“十景”之一。

  而在冰雪消融的夏季,三江涨水就会把整个西湖变成名副其实的湖泊。湖水湮没了所有的田园和村庄,一直漫延到周围的山脚,方圆数十里都是水天一色,唯有一片片竹林还能露出水面。而竹林上空,则是沙鸥云集、白鹭纷飞。当然,在这一湖带三江的浩渺烟波里,人们还可以凭着晨曦晚霞望见东方的宜都古城,听见楼台上的晨钟暮鼓。那是一幅多么壮阔的画面,正所谓:宜都楼台映日月,一片孤城万顷波。

  这时候,湖中的居民大都会划着船儿撤离房舍,到沿岸亲戚人家寓居,直到十天半月水退后再回去。湖田的庄稼大都是避开汛期种植的,水淹的并不厉害,而湖水沉淀的淤泥反倒能让来年的耕作不用施肥。这十天半月,也就成了沿岸乡民和外地游客观光的佳节,人们都沉醉在湖光倩影里。许多人还会驾一叶扁舟,欸乃声中载着娃儿婆娘到宜都城关去赶集,顺便在湖中泛舟游玩。

  这十天半月也是捕鱼的大好时机,专业渔夫们成天驾着渔舟张网捕鱼,每天都是渔歌唱晚,满舱而归。而湖岸边的草泽杨林,便成了所有大人小孩捞鱼摸虾的大众渔场。清早,男人们就下湖操着鱼叉、使着鱼罩捕捉,妇女们则拖着虾扒打捞,赤膊光腚男孩们就兴奋地在水中扑腾尖叫,直把鱼儿赶得到处飞腾逃窜。人们一天所得的鱼虾往往成篓满筐,挑着抬着搬运回家。晚上,湖岸边还会燃起点点渔火,直到深夜也不熄灭。那渔光桨影的西湖之夜,至今让我对愁难眠。

  而十天半月之后,洪水退去,西湖就又唱起田园牧歌,年复一年……

  这就是我童年印象里宜都西湖,而这印象却从上世纪60年代就开始粹片化了。先是沿着渔洋河围堤造田,把整个西湖变成了一个大圩垸。然后是那一片片竹林被砍伐殆尽,林中的村落全部搬迁。然后是清江和渔洋河上都架起了公路大桥,一片片農田被征用开发,一座座高楼拔地而起,一些村民也在湖中盖起了砖瓦楼房。眼望着宜都西湖日渐变成新兴的城镇,楼灯霓虹代替了湖光竹影,我在欣喜之余却依然难忘它的前世,而且成为挥之不去的乡愁,一直萦绕着我的暮年。

【宜都西湖的乡愁散文】相关文章:

关于乡愁散文12-03

乡愁悠悠散文12-18

弯弯的乡愁散文10-07

宜都的小河作文09-10

孤独乡愁优美散文12-18

客居者的乡愁散文01-12

春运啊,是乡愁散文06-13

浓浓故乡愁散文12-14

晓入宜都渚,晓入宜都渚阎宽,晓入宜都渚的意思,晓入宜都渚赏析 -诗词大全01-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