秋分前后散文

时间:2021-06-11 11:19:08 散文随笔 我要投稿

秋分前后散文

  一场淅淅沥沥的秋雨过后,空气凉爽了许多!清晨,院落里再也听不到鸟儿叽叽喳喳的吵闹,房前的那几株大槐树一夜之间便落叶缤纷、枝干稀疏,曾经的繁茂葳蕤荡然无存!簌簌而下的枯叶,像一张张来之天庭的信札,把季节变化的信息准确及时地送到了农家小院。——哦,又到一年秋分时!

秋分前后散文

  ——写在前面的话

  节气与农事息息相关,每年的这个时节,父亲总会说“白露早寒露迟,秋分种麦正当时”。父辈们在这块贫瘠的土地上辛辛苦苦扒拉了一辈子,这是他们践行了几十年的 “真理”!

  播种与收获总是相辅相成,田地里的玉米像孕妇一样挺着大肚子,饱满的黄豆角像一嘟噜一嘟噜的风铃。农人立在田埂,看着眼前丰收的景象喜上眉梢,不由得吼几声自家的“秦腔乱台”!这个季节是收获的季节,是团圆的季节,更是欢乐的季节,在外打工的、上班的、求学的都相继回来帮忙收“秋”,路畔上、田野中、庭院里到处都是忙碌的身影。在哪儿都能看到喜气洋洋的笑脸,也能听到欢快爽朗的笑声!

  “秋收”难度最大的当属玉米。要早早的起床准备,拉着架子车沿着窄窄的便道向前行进,那架长长的坡路大约得用半个钟头的时间。到了地头,一人摊两行,用小撅头连玉米杆的根须都要刨挖出来,一堆一堆摞起来。一陇地挖完又回过头来,挨个把带蒛的玉米棒辦下来装进袋子,把它们一回一回地扛到地头,很有次序的装到架子车里,然后用绳子捆绑结实。收获的喜悦掩盖了深深的疲惫和玉米叶划伤的灼痛,好像眨眼间 就到了正午时分,感到了饥肠咕咕和腰酸背痛,于是就合伙把住架子车,拉着整个上午的劳动成果欢快地回家了!

  收获的季节,乡亲们的劳动热情高涨到了极致,家家户户都是一样的情形!串玉米棒的活儿一般都放在晚上,庭院里灯火通明,中央有一大堆带蒛的棒子,一家人围坐一圈儿。我剥玉米蒛的技术来至于母亲的指点,先剥掉外面的粗糙皮、再揪掉里面的脆嫩皮,只留下韧性十足的那层。人多力量大,把带“须”的玉米棒尖儿朝下放在身旁,感觉没过多长时间就已经密密匝匝的就排了一大片!母亲又传授辫玉米辫子的'经验了:先拿两颗玉米棒子捏住“须”打个结,像辫头发辫子一样,循环往复,总是给最短的那根“须”搭一个进去,直到延伸到一米左右的时候,就收关绾结!整齐漂亮的玉米串儿串成了,把它们提过去缠绕在粗壮的槐树主杆上;被我们无意揪成精光的玉米棒子,母亲捡起来小心翼翼地摆放在窗户外面的土台上!

  在我的印象中,那些年每每到了秋天收获的时节,农家小院的色彩令人眼花缭乱,黄的是缠在树干上的玉米,红的是挂在屋檐下的辣椒,紫的是晾晒在席子上的“熊猫眼”豆角……

  为了贴补家用,乡亲们往往也会在麦茬地里点种黄豆,只是它收获的时间相对玉米迟缓些罢了。一般都是把黄豆的杆蔓统统运回家,摊在院子里晾晒,几天下来豆角便炸开了口子,圆溜溜的豆子蹦了出来!父亲说:种庄稼不易,一定要“颗粒归仓”!有些豆子很顽皮,赖在豆角里死活不肯出来,父亲加班加点很细致的一遍遍用槤枷拍打!母亲用簸箕簸掉糠皮,旋捡干净,晒干装袋子储存。到了冬闲的时候,家里偶尔做豆腐或豆豉用的黄豆,都是来至于自家地里的物产,那种朴素自然的味道是那么的让人流连忘返而又记忆犹新!每每追忆起那些陈年往事,父亲总是显得那么的开心和自豪。

  在父亲的潜意识里,一个家庭就是一个小型的生产队,什么样的农具都应该有。槤枷是父亲制做的一件木质农具,看起来构造很简单,只是在坚固结实的木把上安了一排粗细均匀的荆条,来回灵活、拍打自如!但是老人们却说想做一把上好的槤枷,是非常不容易的事情!先要带着干粮去山里找寻粗细匀称的硬杂木,最好是梁木、杨奶木或青冈木,统一都是指头粗、三尺长,最困难的是上面还必须要带一个分叉的枝节!槤枷的把儿基本上用的是洋槐棍,水分充足的时候把一头一分为二锯掉一半,然后放进土炉里熏烤得软软溜溜,趁热把剩下的那一半弯曲过来并用铁丝扎紧,这就形成了一个像轴承一样的圈。再做一个方条形的卯榫,把割回来的荆条串联起来嵌进去,分叉的枝节刚好被卯榫卡住。槤枷做成了!父亲又用一种叫“圆剥”的器具,把它刨刮得精致圆滑。时至今日我依然记得清楚,握住槤枷把儿的感觉是那样的得心应手,记得当时左邻右舍的乡亲们都喜欢借过去使用,现在回想起这把土里土气的槤枷,它曾经为黄豆的脱粒做出了多大的贡献啊!如今,那把槤枷偶尔还会拿出来用用,只是由于岁月的浸蚀熏染,它已经变成了古铜色!……

  秋分以后,田地里的农活看似繁杂琐碎,其实,所做的这一切都只是播种小麦的前奏曲。乡亲们称之为“腾地”,我觉得这样的说法非常切合实际,——不腾出有限的土地,怎么能播种麦子呢!秦岭北麓一代的子民靠着麦子繁衍生息了几千年,老百姓的生命里怎能缺少麦子呢?

  麦子要获得丰产,最基本的还是要把住种子关。父亲非常注意这一点,早在麦收时节他就把长势良好、籽粒饱满的分出来进行“提纯”。所谓的提纯,就是把麦捆里显高的麦穗抽出来,把它们单独摞着避免混杂,精心保管防止雨淋。等到大忙结束后,父亲又把它们摊开在院子里,才一槤枷一槤枷地拍打脱粒!

  种麦子的底肥也很重要,过去山里人都有饲养家畜家禽的习惯。其实在乡亲们的思维力,增加收入只是一方面,最主要的因素恐怕还是为了收集它们的粪便,增加责任田的肥力!记得那时,父亲饲养了一头耕地的大犍牛,母亲喂养了一只奶山羊和十几只鸡仔。为了牲畜的饲草,两位老人废寝忘食、兢兢业业,经常在山沟、地头都能见到他们提着大竹篮割草的身影!粪积攒得多了,父亲用加固了系把、背垫的竹篾背篓一下一下地背到地里扬开,然后才开始种麦子了!当今是一个崇尚科技的时代,化肥已成为农业生产中的“宠儿”,已经很少有人施用效果迟缓、气味难闻的农家肥了!父亲身上有老农民的倔强和质朴,他跟土地打了一辈子的交道,积攒下了一些自己独到的见解和经验:虽然农家肥效果慢,后劲却足,对土地也没啥污染。自己家种出来的麦子才算是真正的“绿色食品”!当然了,并不是说父亲坚决的拒绝施用化肥,而是整个社会早已形成了一种潮流,如果你不使用花肥,那么你家的农产品必定产量低、品质差,在市场上销售的时候,必定得不到买家的青睐!

  记得先前人们为了防止田鼠、鸟雀一类的糟践,不至于影响出苗率,播种麦子以前人们总要给籽种里搅拌农药。我记得小时候,随便在田地里挖一撅头,总会有蚯蚓、地龙、蚂蚁什么的出现,如今的田地里,已经很少再能看到活蹦乱跳的昆虫了,就连鸟雀、田鼠一类的也很少见。不信的话,播种季过了到田间地头去看看、去转转,到处都能见到野鸡、喜鹊、田鼠的尸体!

  收获的过程充满了无穷无尽的欢乐,播种则是给平淡的日子注入了满满的希望!麦子种上后,该上班的上班去了,该上学的上学去了,留守的乡亲们会有一段比较闲舒的时光!他们把玉米扒拉下来晒干,迫不及待地运到磨坊加工成糁子!碎金一般的色泽金光灿灿,熬成的稀粥馥郁香甜,如同琼浆玉液一般,不管怎么喝也总是喝不够!乡亲们朴实厚道、古道热肠,总要把自己快乐、幸福的与大家分享,每年都会给远在城里的亲戚、朋友、同学捎一些玉米糁子过去!

  记得那些年,我还在西安某餐饮部打工的时候,到了秋收的季节,一位四川的朋友总要让我给他带些玉米糁子。他给我说本来自己是不喝玉米粥的,但是自从品尝了我从老家带来的玉米糁子以后,他的饮食习惯就发生了逆转。从他的话语里我才知道,从家乡的玉米糁子里他吃出了不一样的味道,那种来自于天然原始的味道!

  其实,我自己倒觉得并没有什么特别的地方,不就是一碗粥而已。但是细细琢磨朋友的话语是很有道理的,我们自己身边的一些弥足珍贵的东西确实已经渐行渐远,竟然毫无觉察,其实每个人的骨子里都有对淳朴自然的留恋,和对未来美好生活的殷切向往!

  我们现在的生活欢乐无比,憧憬未来好像也光辉灿烂。但是,前进发展的过程中,确实有些方面存在着不可协调的矛盾,有时候,崇尚自然往往就意味着窘迫和落后!又到一年播种季,就看我们每个人该用怎样的眼光和心态,去对待摆在面前的那些珍贵资源了!

  ——写在后面的话

【秋分前后散文】相关文章:

清明前后散文01-13

高考前后经典散文01-15

前后05-17

考试的前后04-22

考试前后07-26

考试前后的作文06-10

《前后》教学反思12-30

前后滚翻教案03-11

钢琴考级前后03-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