船过金溪似老歌散文

时间:2021-06-24 09:40:29 散文随笔 我要投稿

船过金溪似老歌散文

  “古桥古寺古杏古碑,有情有景有声有色”的对子,是我偶然所获,却也在情理之中,分湖诗社自09年成立以来,异常活跃,与兄弟省市文友时有交流,也吸引不少诗友加入本社。前天,张社长又组织我们十几位诗友奔赴上海桥乡金泽(别称“金溪”)采风。回来后,我偶得此联,实是幸事。

船过金溪似老歌散文

  车刚停,张社长约请的“金泽通”居家楹先生在马路边已等侯多时。老先生慈眉目善,有人问他高寿几何?答88岁,人称米寿。随手便拿出一大叠金泽复印史料发放诗友,金泽宝地也就不再陌生。

  他站的马路对面,是居老经营的一家小店,实是金泽的一个宣传窗口,因他免费提供金泽信息,在宣传纸上印有他的住址和电话,方便人随时咨询。对于他的家乡,他是倾心倾力的,早在77年,他就以15个“千”字起头书写下“千年古镇金泽镇,千年水乡鱼米乡,千年桥乡桥桥庙,千年古寺颐浩寺……”的宣传单。大家争相阅读着,另一位淀山湖民俗文化艺术馆馆长鲍益良也赶来陪同,两位都是张社长多年的朋友,看来今日有了好导游。

  我们就近来到颐浩禅寺游玩。进得第一进,空旷的大院满目苍凉,庙已不存,只留那青石基静静地躺着,仿佛在诉说千百年前的传说。喜收藏的郑工,此刻成了诗友的考古队队长,大家跟随他一路翻瓦捡砾,都想拾起千年前的宝藏和它对话。无奈世事沧桑,千年辉煌不在。只闻听耳边,木鱼声声,原是大雄宝殿和尚在做法事。

  不知是谁先发现庭院中有圈约20米长的“不断云”石栏,花纹各异,线条流畅。让人有腾云驾雾,欲飞仙宫之感,令人震憾啊!纷纷围拢观赏。同去的吴江籍画家吴鸿章老师,指着不断云赞叹道:“这样精细、多姿的工艺实属罕见!”

  堆砌而成的`青石不断云,是元代书画家赵孟頫手迹,原全长有40余米,石身三面因镌刻有云朵而得名,距今已有700多年的历史。绵长的不断云是不会寂寞的,它的身旁就有一棵南宋银杏陪伴。而寺内的一块古石碑则默默地见证着这一切,遥遥相对。

  金泽是佛教胜地,以前这里是桥桥有庙,庙庙有桥。据称,金泽古镇曾有“四十二虹桥”之称,至今还完好的保存着宋、元、明、清期七座古桥,桥乡之名果然不同凡响。我们一行十多人,虽都来自江南古镇,见多了古桥,但如此跨度高、气势大的远古桥梁,还是第一回见识。

  大家或站或坐,在普济桥畔定格留影,珍藏好一段友情。望远处,见一条小船正悠悠地荡来。吉人必有天相,船老大不是别人,正是金泽“第一摇”姚玉根,张社长的老朋友。他热情相邀,请诗友乘上他的小船,在江南的画卷中穿行。

  “水乡泽国古桥多,船过金溪似老歌”,一路上穿过迎祥桥、放生桥、普济桥、天王桥、万安桥与关王桥七座古桥。船里人谈笑嬉水,桥上友跟随抓拍,各自成了各自的风景,此情此景,实难遗忘。难怪有人见岸上的一位画家,拿起他的画笔,将水乡金泽浓缩在他的画卷中呵。

  鲜活的江南景色,引领你再次踏上这块热土。闲情漫步于老街,实是惬意。此刻,幽长的小巷飘出了青豆的甜香。同行的郑工熟门熟路,带大家来到一位老先生家。抬头便见墙上挂着一幅《金泽镇桥坊寺庙全貌草图》,作者王建金,老宅的主人。经他女儿的介绍,草图是描述于30年代初金泽寺和桥的场景,作于90年代。

  王老先生家藏有清代《金泽志》,平生喜文学和志书的研究,曾受邀参与对金泽志的编著工作。可见,金泽人对于文化的重视,不是一般。走出里屋,我惊喜地发现天井的墙壁上,镶嵌有一块不断云残石。看来,王老先生是不会轻易丢弃一丁点历史碎片的。停留间,勤朴的王家女儿端出一大扁刚熏好的软软的、碧绿的青豆出炉。你一袋,我一袋,青豆香甜滋味好呵。

  一路上,抓一把青豆放在嘴里慢慢地咀嚼,就如同在品味金泽的风情那么绵长。“船过金溪似老歌”,临别时,鲍益良馆长送了每人一张光盘和一首《桥乡美》曲(鲍益良王林荣词曲),歌中唱到:桥庙是艺术品,历史作见证。依恋紧相靠,风采传古今。

【船过金溪似老歌散文】相关文章:

金溪05-26

心底的那些老歌散文随笔09-06

金溪道中,金溪道中陆游,金溪道中的意思,金溪道中赏析 -诗词大全01-01

野老歌,野老歌张籍,野老歌的意思,野老歌赏析 -诗词大全01-01

金溪县05-26

似梦非梦散文12-07

有关船的散文12-03

阿爸是船的散文10-26

船过三峡01-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