虚虚实实的散文

时间:2021-06-24 16:20:01 散文随笔 我要投稿

虚虚实实的散文

  虚乃指名誉地位称号等,实则是本事大小业绩甚或钞票多少。然事业有成者多宜虚实结合,以实带虚,以虚促实。

虚虚实实的散文

  比如学术界,总是既要看实的,也要看虚的,往往是实确定了虚。没相当的学术权威和影响,院士是当不上的。若是院士,不用问其总在某个领域必是国际名人。学术界总是虚实相结合的。比如艺术界,要想成名成家,总要有实的成就,比如得了国际或全国的大奖,才能有虚的名号。仍然是先有实后有虚的。

  而商界则有些纷乱了,先不提皮包公司的老总,也不谈吹牛蒙人的项目,单交钱评奖交钱认证交钱封个什么家就让人感到虚实不分了。有时走进一家企业,总是耀眼的许多牌标让人敬畏,好似多年以前已加入了国际经济大舞台的竞争,早已跨出国门赚了外国人的票子了。总之虚的成分多,让人疑窦丛生。许多中介机构也许受利益驱动而忙着不停地颁发各种证牌,多了就让人腻味了。一个企业的状况取决于产品的创新;产品的自身的质量和售后服务质量,取决于市场的占有份额,取决于企业净利率等这些实的东西,过多的虚不补实,无济于事。

  比如一个人,有着一大串空泛的职务和头衔,但总有一个是实的。可能初次相见,客人还被那长串的空名给镇住了,但稍加接触实的便被人看见了。可矛盾的是人们普遍先看重虚,虚是敲门砖。比如应聘,先看到的是相貌、气色、文凭、服饰、言谈等,只要这些虚的东西被人认可了,才能谈得上留下来发挥和表现你的实。即使你学富五车文韬武略也得人家同意让你试试,给你一个显山露水的`机会。所以说从个人角度讲,不但要扩充真正的实力,还要取得证明实绩的文凭、职称、资格证书、作品汇集等这些东西。有时候有一种现象,会干的不如会说的,会说的不如会表演的。这也不怪,第一印象是重要的。当然人们追求实也罢虚也罢都无可厚非,但宜于实际接近。比如新闻界有许多打工者,可能仅有一张文凭,没有正规的记者证,更没有职称等,能长期在媒体呆下来靠的是实干,勤奋,作品的数量和质量。而许多有正式身份的人在新闻界也呆的有滋有味,可能是虚的那部分起了实的作用,比如事业单位的身份、职称和分房等。可见虚实结合相得益彰要妥贴些。

【虚虚实实的散文】相关文章:

《影响世界500强的68堂课》第25课:虚虚实实,将对方引入迷宫 -管理资料01-01

回家过年的散文_经典散文01-25

散文桥的随想散文11-16

周国平散文论周国平散文论周国平散文01-17

散文01-09

散文04-22

散文05-19

席慕蓉散文池畔经典散文05-29

散文小记的抒情散文05-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