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理健康手抄报资料:激励教育

时间:2022-06-30 17:15:58 手抄报 我要投稿
  • 相关推荐

心理健康手抄报资料:激励教育

过度理由效应(德西效应)

  心理健康手抄报资料:激励教育

社会心理咨询师认为,行为如果只用外在理由来解释,那么,一旦外在理由不再存在,这种行为也将趋于终止,因此如果我们希望某种行为得以保持,就不要给它足够的外部理由。

故事:一位老人在一个小乡村里休养,但附近却住着一些十分顽皮的孩子,他们天天互相追逐打闹,喧哗的吵闹声使老人无法好好休息,在屡禁不止的情况下,老人想出了一个办法。

他把孩子们都叫到一起,告诉他们谁叫的.声音越大,谁得到的报酬就越多,他每次都根据孩子们吵闹的情况给予不同的奖励。到孩子们已经习惯于获取奖励的时候,老人开始逐渐减少所给的奖励,最后无论孩子们怎么吵,老人一分钱也不给。结果,孩子们认为受到的待遇越来越不公正,认为"不给钱了谁还给你叫",再也不到老人所住的房子附近大声吵闹。

这个故事提醒我们反省自己对孩子的奖赏行为,哪些是必要的,哪些是适得其反的。是否我们也可以利用这一效应,使孩子的某些行为消退呢?如果希望孩子出现良好的行为,在他尚没有形成自觉自发行为时,从外界给以激励或奖赏,是必要和有效的。但是,如果孩子本身就已经具有内部需要,再给予奖励就有可能适得其反。即不恰当的奖励会降低孩子的内部动机,转移行为目标,使他们专注于外部奖赏,忽略内在需求。

激励是一种策略,更是一种艺术,要使孩子持续不断的努力,应该激发其内在的动力,而不能只靠外在奖励。

【心理健康手抄报资料:激励教育】相关文章:

心理健康手抄报资料:儿童教育的南风效应06-30

心理健康手抄报资料:孩子的心理健康的标准06-30

心理健康手抄报资料:心理健康的情绪标准06-30

心理健康手抄报资料:臆想症06-30

心理健康手抄报资料:自我膨胀06-30

心理健康手抄报资料:早恋的类型06-30

心理健康手抄报资料:固执心理06-30

心理健康手抄报资料:儿童教育两大效应06-30

心理健康手抄报资料:儿童教育中的霍桑效应06-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