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传统文化手抄报资料:粽子就像把兄弟

时间:2022-06-30 22:28:43 手抄报 我要投稿
  • 相关推荐

中国传统文化手抄报资料:粽子就像把兄弟

一个粽子,往往是芦苇的叶子作皮,以纯粹的糯米或加入豆沙、腊肉、枣仁等为馅,包成三角或四角等形状。芦叶、糯米来自水生植物,枣仁、豆沙乃来自旱地作物,腊肉则来自圈养动物,它们来自大江南北,但裹在一起,经沸水煮之,竟然愈加亲密、和谐。一个粽子颇像一群结拜兄弟,也许就是看到粽子的“合作精神”和“奉献意识”,古人才让它们对人类有更大的担当,用以避灾、祈福。

  中国传统文化手抄报资料:粽子就像把兄弟

做这样的推断,并非是我恶搞粽子,而是翻看了许多典籍后的“新发现”。东汉许慎《说文解字》中对粽子的注释是:“粽,芦叶裹米也。”晋代周处《风土记》称“用菰叶裹黍米,以淳浓灰汁煮之,令烂熟,于五月五日夏至啖之。”南朝梁宗懔《荆楚岁时记》中“食粽”是这样解说的:“民斩新竹笋为筒粽,练(楝)叶插头,五彩缕,投江,以为辟水厄。”而《古今图书集成》释端午节“兵罐”之制,推测粽子的原型是“兵罐”,其文曰:“桃符、兵罐二物,船人临赛掷之以祈福求胜……兵罐中所以贮者,米及杂谷之属。……”由此可见,小小的粽子,在不同朝代、不同地区,赋予它的含义也不尽相同。有说是用它投江来避水患的,这与中国年节传统的风俗利用食物等避灾祈福是一致的;也有的说用它祈求获胜的,这与五月端午赛龙舟大有关联。总之,粽子的最原始的文化功能是与避灾、祈胜等有关。

粽子成为端午节的`节物,已有近两千年的历史,无论是用它来祀神佑护、哀悼先哲,还是馈赠亲朋,都说明粽子自古以来在人们的心目中就是一种提升精神的食品。它滋养人们的情感,也校正着人们的眼光:在物欲不断扩张的时代,粽子这个原始的食品虽然不断被“科技”要求着改变自己的姿态,但芦叶、糯米、豆沙、腊肉等之间那种“合作意识”和粽子为了人类免遭厄运慷慨投江的“牺牲精神”仍傲然于众食品之上。

【中国传统文化手抄报资料:粽子就像把兄弟】相关文章:

中国传统文化手抄报资料:中国酒文化06-30

中国传统文化手抄报资料:中国脸谱文化06-30

中国传统文化手抄报资料:名家06-30

中国传统文化手抄报资料:韩非06-30

中国传统文化手抄报资料:兵家06-30

中国传统文化手抄报资料:农家06-30

中国传统文化手抄报资料:杂家06-30

中国传统文化手抄报资料:医家06-30

中国传统文化手抄报资料:粤剧06-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