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节的习俗作文

时间:2021-06-01 09:09:21 春节作文 我要投稿

春节的习俗作文汇编15篇

  在平平淡淡的学习、工作、生活中,大家总少不了接触作文吧,作文要求篇章结构完整,一定要避免无结尾作文的出现。写起作文来就毫无头绪?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春节的习俗作文,欢迎阅读,希望大家能够喜欢。

春节的习俗作文汇编15篇

春节的习俗作文1

  春节,是农历地岁首,也是我国古老地传统节日。古代过“年”不是腊月二十九或三十日,而是在“腊日”,既后来地“腊八”。南北朝以后,把“腊”祭移至岁末。到了民国时,改用阳历,才把阴历年叫“春节”,因为春节一般都在“立春”前后。

  春节是我国盛大、最热闹地一个古老传统节日。俗称“过年”。按照我国农楞,正月实一古称无日、元辰、元、元旦等,俗称年初一,还有上日、正朝、三、三朝、三始、三元等别称,意即正月初一是年、月、日三者地开始。

  春节,顾名思义就是开始。开始来了,万象更新,愚意着新一轮地播种收获时节又要到来。人们没有什么理由不来欢欢乐乐地迎接这个节日。于是,节日来临之前就早早地在门帘上贴上红纸黄字地新年寄语,期待着节日地来临。

  春节地另一个名称叫过年。“年”是什么呢?是一种给人们带来灾难地想象中地怪物。“年”一来。树木凋谢,百草不生,但“年”一“过”却恰恰相反,会万物生长,鲜花遍地,生机勃勃。“年”如何才能过去呢?需用鞭炮轰,用红纸照,于是有了燃鞭炮,贴春联地习俗。

  春节是个亲人团聚地节日,这一点和西方地圣诞节很相似,离家地孩子这是要不远千里回到父母家里,真正过年地前一夜叫“除夕”,又叫“团圆夜”、“团年”。传统地庆祝则以除夕一直持续到正月十五元宵节,喜庆气氛要持续一个月。正月初一前有祭灶、祭祖、扫除污秽,三十日要贴门神、对联、挂旗、吃饺、放鞭炮,除夕“守发”等仪式,正月初一晚辈要向长辈拜年,然后至亲友家贺年,亲友等一次见面时,说些“恭贺新喜”、“恭喜发财”、“恭喜”、“过年好”等话,互相祝贺。

  春节是我国民间最隆重、最热闹地一个古老传统节日。

春节的习俗作文2

  春节到了,家家户户喜气洋洋,团团圆圆。春节有许多习俗,比如:贴春联,放鞭炮,吃饺子等等。让我们一起来了解了解它们吧!

  贴门神这是几乎家家户户过年都要做,关于贴门神还有一段有趣神话传说:相传在古时候,有位龙王总想偷吃玉帝贡品,玉帝发现后狠狠地惩罚了它,可龙王依然屡教不改,于是,玉帝让两位身强力壮天神看守大门,不让龙王再来捣乱。可是两位天神和我们一样要睡觉休息。于是玉帝想了一个好办法,把两位天神画像贴在门上,从此贴门神习俗就这样代代流传。

  在我国北方有一种习俗,就是吃饺子,饺子谐音即“交子”,表达了人们对更岁交子,对新一年吉祥富裕一种渴望。而南方人则喜欢在大年早晨吃汤圆,意味着我们在新一年里圆圆满满,团团圆圆。人们还喜欢把一种叫“荠菜”蔬菜和汤圆一块吃,“荠菜”有被称作“聚财”意喻在新一年招财进宝,心想事成。

  春节里,我们更少不了要放鞭炮来活跃一下春节时欢欢喜喜气氛了。放鞭炮在民间还有一个传说:相传在远古时侯,有一只叫“年”怪兽,每到春节时候就出来吓唬人,于是人们就想了个办法,用竹筒点燃扔向它,竹筒爆炸后发出很大声响,吓走了年兽,放鞭炮习俗就这样流传下来了。

  春节习俗还有很多很多,它丰富了我们知识,拉近了人们距离。它是中华民族优良传统,让我们一起去了解它们吧!

春节的习俗作文3

  我的老家是金溪,今年我就在那儿过的年,可有意思啦!

  大年三十一大早,一阵阵鞭炮声把我从睡梦中惊醒,便不由自主地吟诵起了王安石写的《元日》:爆竹声中一岁除,春风送暖入屠苏。千门万户曈曈日,总把新桃换旧符。吃过早饭,全家人忙着杀鸡,杀鸭,准备年夜饭。最有趣的是公鸡去毛之后,唯独在鸡尾巴上留下三根羽毛。我便怀着好奇的心情便去问奶奶:“奶奶,为什么要在鸡尾巴上留下三根羽毛呢?”

  奶奶说:“这三根羽毛象征着人们吉祥、幸福、美好的生活。包含这激情和对祖国的春节祝福。”

  我若有所悟地说:“哦,原来是这样。”

  奶奶又说:“把这只鸡放进盆里,再加上一根大葱端着去庙里祭拜,许上愿望,希望来年的牲畜能够更加兴旺。”

  到了下午,奶奶忙着蒸寿糕,爸爸在一旁帮忙碌着,并不断地在糯米糕上用花生摆上一个“寿”字,这才知道这是为外公祝寿准备的。

  晚上,家家户户包饺子,这种饺子的原料不是用面粉做的,而是用糯米粉做的。饺子必须要包甜的或咸的陷,放在锅里炸后才能吃,吃在嘴里弹力十足,有嚼劲,回味无穷。

  吃完饺子,过了一会儿,一颗烟花飞向空中,瞬间爆炸,那爆炸的烟花仿佛是一朵美丽的莲花在空中展开的花瓣。看着这些美丽的烟花,我也情不自禁想去放一束。

  正月到亲朋好友家拜年时要喝糖水,我便去问爸爸:“到亲朋好友家拜年时为什么总要喝糖水?”爸爸说:“因为这样可以让亲朋好友之间的友情更加甜蜜,使我们快快乐乐的过新年。”

  这次回老家收获很大,因为我了解了很多习俗,使我和家人的感情更加深入。只有和家人在一起甜甜蜜蜜的生活才能互相理解,互相沟通,从中获得快乐。

春节的习俗作文4

  春节到了,家家户户喜气洋洋,团团圆圆。春节有许多习俗,比如:贴春联,放鞭炮,吃饺子等等。让我们一起来了解了解它们吧!

  贴门神这是几乎家家户户过年都要做的,关于贴门神还有一段有趣的神话传说:相传在古时候,有位龙王总想偷吃玉帝的贡品,玉帝发现后狠狠地惩罚了它,可龙王依然屡教不改,于是,玉帝让两位身强力壮的天神看守大门,不让龙王再来捣乱。可是两位天神和我们一样要睡觉休息。于是玉帝想了一个好办法,把两位天神的画像贴在门上,从此贴门神的习俗就这样代代流传。

  在我国的北方有一种习俗,就是吃饺子,饺子的谐音即“交子”,表达了人们对更岁交子,对新的一年吉祥富裕的一种渴望。而南方人则喜欢在大年的早晨吃汤圆,意味着我们在新的一年里圆圆满满,团团圆圆。人们还喜欢把一种叫“荠菜”的蔬菜和汤圆一块吃,“荠菜”有被称作“聚财”意喻在新的一年招财进宝,心想事成。

  春节里,我们更少不了要放鞭炮来活跃一下春节时欢欢喜喜的气氛了。放鞭炮在民间还有一个传说:相传在远古的时侯,有一只叫“年”的怪兽,每到春节的时候就出来吓唬人,于是人们就想了个办法。用竹筒点燃扔向它,竹筒爆炸后发出很大的声响,吓走了年兽,放鞭炮的习俗就这样流传下来了。

  春节的习俗还有很多很多,它丰富了我们的知识,拉近了人们的距离,它是中华民族的优良传统,让我们一起去了解它们吧!

春节的习俗作文5

  “百里不同风,千里不同俗。”各个地方过春节的习俗各不相同。今天,让我给你介绍下我的家乡——海城在过春节时候的习俗吧!

  当日历翻到腊月二十三——“小年”的时候,就开始渐渐有了年味。人们在这一天都要吃灶糖、瓜子......祈求“灶王爷”保佑我们在这一年里顺利平安。从这天起,身在异乡的游子也满载着丰厚的收获,陆续返家了。而家人也都开始忙活着收拾房间,置办年货......

  除夕夜一到,年味就更浓了。家家户户都张灯结彩,欢聚一堂,推杯换盏,一起吃年夜饭,共度美好佳节。看春晚在除夕夜必不可少,它已成为全国人民过春节时的一道精神大餐。接近零点的时候,人们就纷纷走出家门去放鞭炮,来接财神,这也被人们称为“守岁。”

  等到了大年初一,一大早人们就纷纷穿上新衣服,到亲朋好友家,街坊邻居家拜大年,送去新春的祝福。晚辈给长辈拜年的时候,会得到很多红包。那里包着的不仅是钞票,更多的是长辈给予晚辈的希望与祝福......

  大年初二,出嫁的女子都要携夫带子拎上好多烟、酒、糖、茶之类的佳节礼品返回娘家,给娘家人送去新年的祝福。

  元宵节这一天,家家户户都要吃元宵,这代表团团圆圆。大家都去猜灯谜、看花灯......好不热闹啊!元宵节一过,鞭炮声就变得稀稀落落了,这也就意味着春节结束了。人们又开始了忙碌的生活。

  这就是我家乡的春节习俗,请你也说说你的家乡过春节的习俗吧!

春节的习俗作文6

  按照余姚的老规矩,春节差不多在腊月的初旬开始。有一句俗话说的好腊七腊八,冻死寒鸦。这是一年中最冷的时候,只要寒冬一过,接着到来的就是春天。在腊八那天家家户户都要熬腊八粥。差不多从二十五开始,孩子们就开始放寒假了,超市里也加紧进上了汤圆和水饺这样的年货。

  过年了,孩子们最喜欢,大人们太忙乱,得去购买过年的食物和新衣服,好在新年的时候显示出万象更新的新气象。

  小年好像是新年的彩排。在旧社会里,家家都要祭灶王,买来麦芽糖粘住灶王的嘴,寓意是不让灶王向玉皇告状。但是现在这个时代,虽然有卖糖的,但也只是让大家享用,再也不去粘灶王的嘴了。过了二十三,大家都忙起来了,新年也眨眼就到了,必须要大扫除一遍,还有几户人家会保留以前的老传统,贴上春联,现在城里很少看到了,在农村里还可以看到。

  除夕夜,每家每户都会其乐融融地坐在一起吃团圆饭。年糕是必不可少的,寓意着年年高。饭后老人们会给小孩子们压岁钱,小孩们会拿压岁钱去买鞭炮玩,此起彼伏的鞭炮声响彻云霄,接连不断,连对面讲话都要大声才能听见。

  新的一年就在鞭炮声中开始了,初一余姚这边的习俗是祭奠亲人,我们也叫拜坟岁。初二开始陆陆续续地走亲访友。初五是迎财神,每家每户都会放鞭炮迎接财神,希望来年赚更多的钱。整个正月吃吃喝喝,你来我家吃饭,我来你家吃饭,一直延续到正月十五,才差不多结束了。

  过完春节,我们也大了一岁,我更懂事了。

春节的习俗作文7

  过年了,我和妈妈来到外婆家过年,好热闹,有贴春联、有放鞭炮……传说,很多很多年前,森林里有种非常凶恶的野兽,叫做“年”。每年夏历腊月除夕那天,它都要出来大吼大叫,专门吃人和牲畜。当时没有人能够收服它。为了躲避“年”的灾难,人们都要在除夕那夭杀猪宰羊敬供年,让它胀满肚子,才不伤害人畜。有年腊月除夕这天,人们忘了杀猪宰羊来敬“年”,“年”一来就大吼大叫,要想吃人。人们没法只好关上大门,爬到竹楼上去躲着。“年”从这家走到那家,到处转来转去找东西吃。它见到处空空荡荡的一无所得,不由气得发疯嚎叫。这时,邻近一家的竹楼失火了,火势很大,烧得竹子“劈劈啪啪”地乱响。“年”听到这突如其来的响声,吓得逃回森林去了。

  躲在楼上的人们发现了这个秘密,以后每到腊月除夕这一天,便去砍许多竹子来烧,竹子“劈劈啪啪”一爆响,“年”就被吓跑了。同时,人们还发现“年”怕鲜红的颜色,于是又把桃木板染成红色,挂在大门的两边,这就是批符。

  以后发明了鞭炮和纸,鞭炮就代替了爆竹,红对联代替了批符。从此每年除夕,家家贴红对联、燃放爆竹;户户烛火通明、守更待岁。初一一大早,还要走亲串友道喜问好。这风俗越传越广,成了中国民间最隆重的传统节日。

  现在过年要贴春联,它用红纸书写,贴在门上很有一番喜庆、热闹的过年气氛。尽管人们已经知道没什么妖怪作崇了,但仍保留了春节贴春联的习俗一直延续到今天。只是春联内容越来越表现新时代的生活观念了。

春节的习俗作文8

  春节是我们中国农历的新年,所以过年对我们中国人非常重要的!因此,春节前的准备也是必不可少的。

  过年了!过年了!家家户户忙着贴春联,做年夜饭……要做的事情太多了,而且“规矩”太多了!有些习俗还很怪,无奈之下,我就去问正在贴春联的爸爸。

  我看见妈妈将“福”字倒着贴,我固然知道为什么要倒着贴,将‘福’字倒着贴是一种习俗,‘福’倒贴说明‘福’倒(到)了!但我仍然问道:“过年有什么习俗和规矩啊?”爸爸停下手中的活,耐心地给我谈起来。

  原来,以前过年还有一种放鞭炮的习俗,来源于“年兽”的故事。很久以前有一只“年兽”,长期居住深海底,到了除夕就跃出海面到处作恶。有一年一个老人用放炮,穿红衣,贴红春联的方法驱赶走“年兽”,这才得以平静,此后这个方法就流传开来。

  除夕这一天对我国来说是极为重要的。这天晚上,我们全家准备除旧迎新,吃团圆饭。

  吃年夜饭,是春节家家户户最热闹愉快的时候。大年夜.丰盛的年菜摆满一桌,全家团聚,围坐桌旁,共吃团圆饭。人们既是享受满桌不同颜色、口味的菜,也是享受那份快乐的气氛,桌上有鸡、烧肉等等,一般少不了两样东西,一是火锅,一是鱼。火锅热气腾腾,说明红红火火;“鱼”和“余”谐音,喻意“年年有余”。最后一道甜食,祝福往后的日子甜甜蜜蜜。

  今天我的收获太大了,知道了很多过年习俗的知识,不过我觉得有点迷信,但这又仿佛是一种乐趣,只要快乐就好,何必迷信不迷信?更何况这是传统的习俗,何必呢?

春节的习俗作文9

  我的家乡在江门,那里,每年春节,市民们举行的活动可多了!

  农历年的最末一天称除夕,江门习俗称“过年”。

  除夕前人们就忙碌各式年货了:买鸡、鸭、鹅、鱼肉、衣饰、家具、器皿、画、春联……样样都有。餐桌上摆的大鱼大肉和糖果,让人直流口水。

  人们还会买柑桔、青橄榄那些象征吉祥如意的水果。

  旧俗过后,男的必新理发,女的必“挽面”。

  农历十二月二十四日是“神明”上天和“述职”之时。是日起,家家户户大扫除,用物和被帐都行清洗,谓之“采囤”。

  春节外出的家人一定要赶回来团聚。家里还会吃团圆饭。

  如果是晚农家的水缸要贮满水,米缸要填满米,灯火不能熄灭,这样才能年年好运气。

  农历二十三晚,俗称小年夜,人们为表示灶君一年来保护各家各户灶火不断、饮食平安的谢意,在灶君向玉皇大帝述职时,特地给他贱行。谢灶要摆设贡品,主要有:一碗清水,一碗白米,几棵带尾叶的甘蔗,还有炒米饼、柑桔、红糖和一封利是,以及一份“灶君疏”,大意是向灶君请罪,请他上言好事,下界保平安。这就是谢灶。

  说了这么多,也该说花市上了。

  临近春节,香港人都喜欢按照习俗购买年花,取其“花开富贵”之意。

  那香港的花市和江门的花市有什么不同?人们可以趁到香港过新年的时候去人潮拥挤的地方年宵花市凑凑热闹,看看那金橘、水仙、牡丹、芍药的年花,以及近年流行的“五代同堂”,据说桃花能为未婚男女带来“桃花运”,连着叶子的柑桔则代表姻缘“开花结果”……

  哎!不说这么多了,喉都干了,喝点水,自己查阅吧!我们江门可是有数不清的习俗哦!~~

春节的习俗作文10

  今天晚上,我来到阳光作文班来学作文。上课了,只见唐老师笑咪咪地走上了讲台桌,给我们看了两张图片,让我们猜是什么游戏。大部分同学都说出了答案—抢凳子。

  是,今天我们玩游戏就是抢凳子。规则是这样:六人一组,但只有五张凳子,当裁判就“开始”时,队员就开始跑动;当裁判说停时,就马上去占其中一张凳子。其中会有人没凳子坐,那同学就被淘汰了。同时也要拿出一张凳子。这样,占到最后一张凳子人就是冠军。

  比赛开始了,第一轮是挑战赛,是三个组之间较量。分别是“无名组”、“火力银电组”和“快乐组”。另外我们还选了三位小裁判呢!三个组都派出了两位选手来参“战”。“开始!”唐假裁判发令。同学们都围绕着五张凳子跑了起来。谁知唐假裁判抢了裁判口令“停!”其中四位同学不分清红皂白地听了停这个字,就坐了下去。“哈!”唐假裁判大笑,“你们中计了!”那几个同学这才反映过来自己中了唐假裁判花招了!最后,冠军揭晓,是“快乐队”!很多人都笑了,还有人对唐教师行为抗议!

  亚季军争夺也很有趣,有个同学看凳子抢完了,不知所措,到底是谁喊,到底喊没喊,只能睁着眼看着凳子被抢完。最后,“火力银电队”是亚军。“无名队”是季军。

  友谊赛………

  这次活动告诉我们:友谊第一,比赛第二;还告诉我们做事不能盲目,要仔细分清对与错。

春节的习俗作文11

  “爆竹声中一岁除,春风送暖入屠苏。”我们又迎来了新的一年——羊年!在春节中我放烟花、吃年夜饭、大佛寺拜佛、拜年……令我印象最深的是抢红包与放孔明灯。

  初四中午,大家正在客厅玩得欢只听一声:“开始抢红包!”于是大家都向仓库蜂拥而去。瞬间,仓库沸腾了起来只听见翻东西的声音与欢呼声。我首先锁定了两个衣柜,我立刻以猛虎下山般的速度跑去,生怕有人比我快一步。我拉一个衣柜的门,用目光搜索只每一个角落,突然我在一件大衣的口袋里发现了一个红包。我又看见了一顶帽子,想:“这下面会有吗?”我拿掉帽子,下面果然有一个红包,我欣喜若狂!后来我有在另一个衣柜中发现了几个红包,在厕所里发现了几个红包……抢红包的人越来越多大人们也下来了。

  抢红包令我印象深刻,放孔明灯也令我印象深刻。我先叫弟弟与妹妹将孔明灯拎起来,然后我取出一块蜡架在下面两根铁丝交叉的地方。然后我叫他们两个拎牢了我要点火了!说完我就拿起打火机对着蜡点火。可过了好一会都没见起色,我心急如焚:“这蜡怎么还不着!”又过了一会儿,功夫不负有心人终于着了。现在就等着它鼓起来,带着我们的愿望飞走。

  这次春节是我过得最开心的一次!难道是本命年的关系吗?呵呵。

春节的习俗作文12

  春节的习俗可多了!有贴春联、贴“福”字、剪窗花等等。

  春联也叫门对、春贴、对联、对子等,它以工整、对偶、简洁、精巧的文字抒发美好愿望,是我国特有的文学形式。每逢春节,无论城市还是农村,家家户户都要精选一幅大红春联贴在门上,为节日添加喜庆气氛。春联的种类很多,根据其使用场所,可分为门心、框对、横披、春条等。“门心”贴在门板上端中心部位;“框对”贴在左右两个门框上;“横披”贴在门媚的横木上;“春条”根据不同的内容,贴在相应的地方。

  去年的`春节我们家还贴了一个倒“福”字呢。春节贴“福”字,也是我国民间由来已久的风俗。民间为了更充分地体现向往和祝愿“福气”、“福运”,干脆将“福”字倒过来贴,表示“幸福已倒”“福气已到”。“福”字倒贴在民间还有一则传说。明太祖朱元璋当年用“福”字作暗记准备杀人。好心的马皇后为消除这场灾祸,令全城大小人家必须在天明之前在自家门上贴上一个“福”字。马皇后的旨意自然没人敢违抗,于是家家门上都贴了“福”字。其中有户人家不识字,竟把“福”字贴倒了。第二天,皇帝派人上街查看,发现家家都贴了“福”字,还有一家把“福”字贴倒了。皇帝听了禀报大怒,立即命令御林军把那家满门抄斩。马皇后一看事情不好,忙对朱元漳说:“那家人知道您今日来访,故意把福字贴倒了,这不是”福到“的意思吗?”皇帝一听有道理,便下令放人,一场大祸终于消除了。从此人们便将福字倒贴起来,一求吉利,二为纪念马皇后。

  春节的习俗五花八门,丰富多彩,我真盼望春节能早日到来!

春节的习俗作文13

  春节,象征着新一年的来临;春节,是中华民族传统的节日;春节,是中华民族的血脉源泉。

  有些人这样问,“春节都要做些什么呢?”我想,他们可以从这篇习作中找到答案。先说一下大年三十吧!在大年三十这一天,孩子们在外边玩耍,到了晚上,吃饺子,放鞭炮。当然,最有特色的要数守岁了,守岁守岁,顾名思义,就是夜晚不睡觉,守到天明,怎么样,有趣吧?

  更让孩子们惊喜的要数大年初一了。在大年初一早上,孩子们都要互相串门给爷爷,奶奶们拜年,都要互道新年好,孩子们还能收到压岁钱呢!

  到了中午,家人们一起吃丰盛的午餐,爸爸做的饭菜好好吃,我好喜欢爸爸烧的饭菜。下午,我和姐姐爷爷一起相约去打乒乓球,虽然年前在乒乓球班训练了一段时间,但我有时也会输给他们。哼,好不甘心呀!之后的几次,我想到教练教我的一些技巧,慢慢使用,终于功夫不负有心人,我终于成了“常胜将军”。

  在大年初二,家长带着孩子们走亲访友,孩子们也会收到来自长辈们的红包呢!

  咦,对了!还有一件很有意义的事情没说呢!那就是在腊月29的时候,家家户户贴春联,时时刻刻保平安。贴春联既有中华汉字的精美,又能保平安,真是两全其美呀!

  听了我的讲述,你是不是对春节了解了许多?嘻嘻,中国的春节有趣吗?

春节的习俗作文14

  我国一年中有一个最重要的节日,它就是古老的“春节”。千百年来,形成了一些较为固定的风俗习惯,如扫尘,贴春联,贴年画,贴窗花,贴‘福’字,守岁,爆竹,拜年与春节食俗文化等等等等。春节的众多风俗至今都代代相传的。

  “腊月二十四,掸尘扫房子”,原古时代就记载着春节扫尘的风俗。因为‘尘’与‘陈’是谐音,新春扫尘有除旧布新的涵义,用意是把一切贫穷,晦气统统扫地出门,人们寄托着破旧立新的愿望和辞旧迎新的祈求,借扫尘的方法去整理全年来的得失,向往打算新年的美好开始。用贴春联,贴年画,贴窗花,贴‘福’字等方式来描绘时代背景,抒发美好愿望,烘托出喜庆的节日气氛,把福字倒着贴,意示着“福气已到,幸福已到”。还有行行色色的年画,窗花,春联贴挂,期盼赐予福禄寿,一年更比一年好。

  “一夜连双岁,五更分两天”。除夕之夜全家团聚在一起,吃过年夜饭。等待着辞旧迎新的时刻,当五彩缤纷的爆竹遍地开花,四处响起的时候,新年走到我们眼前,人们都会穿得整齐漂亮,出门走亲访友,相互拜年祝贺。长辈们给晚辈分发压岁钱,真是其乐融融,新年新气象啊!春节还有不得不说的食俗,大年初一吃红豆,寓示着一年红红火火;吃年糕,寓示着一年更比一年高;吃汤圆,寓示着全家都团团圆圆。春节的习俗还有很多很多,趣味乐事也说不胜说,祝福寓意讲不胜讲。试问有谁不喜欢这传统的春节呢?试问又有谁不想传承这古老的习俗呢?

春节的习俗作文15

  寒假又到了,春节又来了!过春节嘛,总是有很多习俗,放鞭炮就是我最喜欢的一个春节习俗。

  “春节到,放鞭炮,吓跑恶鬼和妖怪!春节······”弟弟边说着自己编的顺口溜,边放鞭炮。看着弟弟放鞭炮,我心中升起一个疑问:“为什么过春节要放鞭炮呢?”于是,我去问知识渊博的爷爷。

  爷爷告诉我:“鞭炮是中国的特产,也称‘炮仗’、‘爆竹’。它的起源很早,至今已有两千多年的历史了。春节放鞭炮的原因是要把出没的野兽吓跑,驱魔驱邪,喜迎春节,它还表示平平安安,欢欢喜喜。”“噢,原来是这样啊!”我恍然大悟,“谢谢爷爷,我明白了。”

  听完爷爷的解释,我对鞭炮来了兴趣,想放一放鞭炮。

  我拿出一个长长的烟花,来到院子里,我扣动打火机,一束蓝色的火苗从打火机里冒了出来。随着“咝咝”的响声,一簇闪闪的火花从顶端喷了出来。我尽情地挥舞着,跳着自己认为很优美的舞动,在夜空中画出各种图案。

  我还不尽兴,又拿了一个大大的礼炮,准备点燃。但看到它庞大的体积,我又犹豫不决,这时,妈妈看透了我的心思:“不要怕,只要勇敢、自信,你就能成功!”听了妈妈的鼓励,我鼓起勇气,点燃了导火线。就在我飞速跑开的同时,一阵震耳欲聋的响声响了起来。“噼!啪!”一朵朵美丽的“花儿”从礼炮中喷薄而出,顿时点亮了夜空。“砰!”又一颗小火球蹦了出来,“哗!”就像一朵巨大的玫瑰花瞬间开放,绚丽至极·····夜空中,各种形态各异、色彩斑斓的“花朵”争奇斗艳,五光十色,瑰丽无比!

  五颜六色的烟花,不仅绽放出来美丽,绽放出了悠久的历史文化,还绽放出了我的勇气与信心!

【春节的习俗作文汇编15篇】相关文章:

春节的习俗作文04-20

春节习俗的作文11-24

春节习俗作文04-12

描写春节习俗的作文01-13

家乡的春节习俗作文09-23

有关春节习俗的作文09-11

春节习俗 -春节01-01

春节的民间习俗 -春节01-01

描写春节习俗作文09-04

春节习俗:春联的起源 -春节01-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