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乡春节作文

时间:2023-04-25 21:39:58 春节作文 我要投稿

关于家乡春节作文六篇

  在学习、工作、生活中,大家都经常看到作文的身影吧,作文是一种言语活动,具有高度的综合性和创造性。写起作文来就毫无头绪?以下是小编精心整理的家乡春节作文6篇,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关于家乡春节作文六篇

家乡春节作文 篇1

  过年了,一大家子团团圆圆围坐在一起吃团年饭是家乡的习俗。今年,我的团年饭是在外公外婆家吃的。中午我和爸爸妈妈早早地到了外公外婆家,大人忙忙碌碌地准备菜肴,我和表哥则在剪窗花,贴春联。下午,屋外的鞭炮声此起彼伏,天黑前,外公外婆准备好了一大桌子美味佳肴,看得我口水直流、食欲大增。开饭啦!我夹了一块最喜欢的酱鸭腿。外公告诉我有些菜是团年饭必不可少的'。整条鱼表示有头有尾、年年有余, 豆芽菜表示称心如意,芹菜表示勤勤俭俭,肉圆表示团团圆圆,蛋饺表示元宝发财,糖藕片表示一路通顺,最夸张的是有一个大砂锅,里面放满了冬笋、鸡蛋、整只鸡、蹄膀、蛋饺、肉圆,鸡汤浓郁、味道鲜美,我多喝了几碗汤。

  新的一年,我又长了一岁,我10岁了,我希望新的一年有个好的开头。祝大家心想事成、万事如意、学业进步、健康成长!

家乡春节作文 篇2

  我最喜欢的地方是延安,我的.奶奶家就在那。

  寒假里我爸爸和大娘带我一起去我奶奶家过春节。

  我到了奶奶家,一进门,我就看到哥哥正在看电视,爷爷正在玩电脑。哥哥看见我说:“哎呀!你来了。”哥哥看见了我的旅行包,他就不看电视了,好奇地走了过来。我和哥哥要打开旅行包。这时我的我爸爸看见了说:“你们两个不能动这个东西。”然后我爸爸和爷爷走过来,一起打开了旅行包。

  春节过后我就回家了,这个春节我过的很快乐。

  

家乡春节作文 篇3

  虽然我小时候在城市长大,但我每年都会回老家过春节。因为爷爷奶奶住在农村。每年过春节很有意思,年味很浓。

  每次快到过年的时候,奶奶就开始忙着做好吃的豆包,蒸大馒头。过年的头一天,爸爸总是写很多的对联,给每一个亲戚家送去。我就像小尾巴一样跟着爸爸一起去贴对联。到了晚上,妈妈和奶奶坐在桌子旁边包很多很多的水饺。奇怪的是,奶奶总是包几个放上钱的水饺,听奶奶说吃到这个水饺的人就会发大财。包完水饺后,奶奶就做一大桌子好吃的菜,我们一家人坐在桌子旁边有说有笑的吃着我们的年夜饭。吃完饭后,爸爸和叔叔就出去放鞭了。

  虽然我很害怕放鞭,但是我还是很开心、很兴奋。最高兴的就是第二天,我穿上最喜欢的`新衣服,去给爷爷奶奶拜年,爷爷奶奶都会给我俩个大大的红包,说这是压岁钱,小朋友每年过年都会得到压岁钱。

  这就是我家乡的春节,对联、鞭炮、红包每样都透出浓浓的年味。

家乡春节作文 篇4

  我出生在江西南昌一个山清水秀的小山村,也在那里度过我的童年。9岁时,离开家乡,从此以后稀有回去,如今,我独自在遥远的北京谋生。离家越来越远,故乡在记忆中也日渐模糊、依稀只剩下那青山白云下的小桥流水和两鬓白发的父母,然而家乡春节的习俗却在我脑海留下深深的烙印。

  贴春联、门神,是除夕日一件大事。大年三十日,家家户户拿出买好的春联,或有雅兴者,自铺纸墨,挥毫写下自创或选好的对联,等墨迹一干,就拿了去贴,将宅子里里外外的门户装点一新,也有在大年初一再贴的。春联的内容常以发家致富和喜庆吉祥为主,不同人家,从其所贴春联可看出他家的特点,如经商做生意者多喜贴“生意兴隆通四海,财源茂盛达三江”之类的春联。春联的起源在《蜀[木寿]杌》内有记载,五代时后蜀的君主孟昶在新年命令翰林们作门联,自己也写了一副:“新年纳余庆,佳节号长春”。

  家乡过年的风俗多姿多采,乡土气息浓郁。腊月二十四后,家家户户忙着准备过年,杀猪宰鸡,购办年货。其中很重要的一项是除尘,就是进行相当彻底的大扫除清洁活动。平常懒散的家庭,这时也绝不含糊,定要大干一场,弄个里外一新,用最新的面貌迎接新一年,别有一番过年气象。据宋人吴自牧的《梦渠录》载:“十二月尽,不论大小家,俱洒扫门闾去尘秽、净庭户、以祈新岁之安。”可见“除尘”之俗宋代已有。

  门神更是乡下人不可缺的宝物,每到新年,家家户户都要恭请这路神仙,用意是驱除恶鬼,镇压凶邪,保佑平安,常请的门神一般是秦叔宝和尉迟敬德。王安石的诗句“爆竹声中一岁除,春风送暖入屠苏。千门万户瞳瞳日,总把新桃换旧符。”里面的桃符也就相当于今日的门神,可见门神在宋朝早已经流行。

  除夕之夜,合家团聚吃团圆饭是最重要的大事,在外地工作者,无论远近,务必赶回。有实在不能回家的,家人们也总为他留一个位子,留一副碗筷,表示与他团聚,这年夜饭也叫“合家欢”。此时厅堂上红烛高烧,摆上丰盛菜肴,由主事之家长拈香,带领全家男女一齐向列祖列宗跪拜,恭请祖宗降临饮宴,并祈保合家大小平安,兴旺发达。之后,打响早已准备好的爆竹,俗称“关门爆”,就可以关上大门,开始吃年夜饭了。年夜饭的吃食很有讲究,通常有馄饨、年糕、家酿米酒等等,尤其是家酿的米酒,香醇甘美,在外面一般是喝不到如此佳酿的。如果人问,故乡的味道是什么?我会毫不犹豫的'告诉他,就如那家酿米酒,只要喝过一次那味就永留心底,难以忘记,在外面是再怎样也尝不到家乡那个味道了!

  “一夜连双岁,五更分二天”,吃过年夜饭,收拾一下,合家大小围坐一起,或闲聊或看电视或打牌搓麻,在欢声笑语中,一家人开始熬年夜,准备辞旧迎新,俗称“守岁”。据史料记载,这种习俗最早起于南北朝。“是夜,禁中爆竹山呼,声闻于外,士庶之家,围炉团坐,达旦不寐。”。以后逐渐盛行,到唐朝初期,唐太宗李世民写有“守岁”诗:“寒辞去冬雪,暖带入春风。”

  在守岁的过程中,小辈们会给长辈们行大礼、恭祝长辈安康,长者往往掏出早已准备好的红包送给晚辈们,里面多是一些连号的新纸币,这就是压岁钱,同时说一些期勉的话。伴着你一岁一岁的长大,收到的压岁钱面额也会越来越大。当有一年你不再收到压岁钱,那就证明你独立了,你要开始给小辈压岁钱了。压岁钱的习俗源远流长,它预示着镇岁、去病、避邪、祈福等,是长者对晚辈的美好祝愿。清人富察敦崇《燕京岁时记·压岁钱》记载:“以彩绳穿钱,编作龙形,置于床脚,谓之压岁钱。尊长之赐小儿者钱,亦谓之压岁钱。”

  大年初一,鸡叫头遍,三乡十里就噼里啪啦响起了鞭炮声,俗称“开门爆”,很有趣的是这中间爆竹声间连不断,一直会持续到天大亮,实在是热闹异常。大人们早早打响“开门爆”,将昨夜关好的大门打开,叫做“开门进宝”。只有开门爆打过以后才可以出行,所以这也是孩子们最高兴的时候,可以出去玩啦!孩子们大都穿着新衣服出去,带着平常少有的玩器钱物,呼朋唤友,或三五一群,或聚在一块,爱 怎样玩就怎样玩,没人干扰你,即使搞点恶作剧什么的也只会得到大人们宽容的一笑。不过出门前各家父母都会再三嘱咐小孩,见人都说好话,不可乱问,不可乱说,免得说出不吉利的话,这在喜 庆气氛中更增添了一种庄重肃穆。

  拜年在故乡可大有讲究。

  大年初一,要向长 辈们拜年,除了自家的父母、祖父母之外,依次有家族的近支远门,三爷四奶五叔八姑家等等,小孩子们高兴的是可以得到数量不等的压岁钱。初二是闺女回娘家,外甥看舅舅的日子,这一天,三乡五里,路上行人往来不绝, 穿行于山青水秀之间。

  初三或初五是拜大 年的日子,所谓拜大年就是给近三年内家有白 喜事的人家拜年,亲朋好友、四方乡 邻,都要准备好白喜事的礼品 ,前往祭悼亡魂。这个日子是很有讲究,错不 得的,否则,你选错了日子去拜年,很可能会被人家赶了出去甚至被痛 打一顿。

  除上面几个特殊的日 子外,正月里其他日子倒没有什么忌讳,可随便串亲戚。忙碌了一年的人们,在这个月可以好好的轻松享受一番,新年过后的一个大正月往往就在这样踏着欢乐匆忙的脚步中逝去。

  至于放鞭炮,当然是一个过年风俗。在过去,不 放鞭炮这年哪过得去?冷冷清清是不吉利的。但现在,随着社会的发展,不能随便放鞭炮在很多地方已经有明文规定了。至于老家,现在过年大概还是能放鞭炮的。

  在中国,最大的流行或许就是这席卷国家和 民族的春节了,我内心深处,回家过年的情节也颇为顽固,挥之 不去,所以,每一年的春节,无论有多艰难,我 都尽力及时赶回家。不过,年年岁岁花相似,岁岁年年人不同,一直到现在 我依然还怀念在故乡那小山村过春节的岁月,中国的传统文化也只有在民 俗的东西里才有点真正的原汁原味,这也是写下上面这些怀旧文字 的一点理由。

家乡春节作文 篇5

  春节,是全中国上下最受欢迎的节日之一,在那一天,举国欢庆,共贺佳节。在我的家乡过春节十分有年味儿呢,就让我来与你们一起分享在春节那几天的生活吧。

  三十晚上,我们一家人准时的`坐在电视机前,收看着一年一度的“春节联欢晚会”,我们津津有味地看着,一些小品,相声节目都让我们捧腹大笑,也告诉我们某种道理;一些歌舞类节目使我们情不自禁的手舞足蹈;杂技,魔术更使得我们拍案叫绝,赞叹不已。到了高潮,随着十二点的钟声敲起,窗外的烟花漫天飞舞,人们异口同声的大声说道:“过年了!”

  在那初一早上,门外就传来噼里啪啦那震耳欲聋响彻云霄的鞭炮声,烟花声,那雷厉风行般的磅礴气势,就像是在耳边说道:“新年来了,春节来了!”此时,大街小巷的人们伴随着这隆隆的炮声走出家门,一边享受春节带给他们的欢乐,愉快,一边洋溢笑容与人亲朋互相拜年,春节的气息立马体现了出来。

  到了中午,各家各户就纷纷开始按照习俗,走亲访友,带着各种礼品去岳父,爷爷家,与长辈们依次跪拜,再逗留吃饭。就是我在家乡过春节的事情,你觉得有趣吗?

家乡春节作文 篇6

  世界上能有哪个日子能让一家人团圆在一起?

  世界上能有哪个日子最让孩子们期盼不已、兴高采烈?

  世界上能有哪个日子能让我们在热闹中感受到浓浓的年味?

  没错,就是这个充满年味的节日——春节!

  按照家乡仙河的老规矩,过春节差不多从冬至就开始了。

  冬至前后,人们便把鸡、鸭和鹅用笼子关起来,以减少它们的活动量,每天用充足的食物喂养。到了过年时,家禽就长得又大又肥。

  农历十二月二十三日,是传统的“小年”。这天,人们要把灶台打扫干净,杀鸡宰鸭来祭“灶神”。

  腊月二十五日前后,人们选择吉日把家里打扫得一尘不染,干干净净迎新年。这时,千家万户都忙碌起来,蒸馒头、爆米花、炸油鼓……

  除夕可真是热闹非凡啊!家家户户赶做年夜饭,到处都是酒肉的香味,门外贴好红红的春联;有条件的人家,还会在门口挂上两个大红灯笼。除此之外,大家还在房间门口贴上“利市”。出门在外的人,必定要赶回来,吃团圆饭。这一夜,一家人团团圆圆在一起吃年夜饭,还要守岁,观看中央电视台的.《春节联欢晚会》。这一夜,家家都通宵灯火,鞭炮声彻夜不绝。

  除夕之夜,我们这些小孩最喜欢的还是放鞭炮。我们一群小朋友,手里拿着鞭炮,在大人们地带领下放鞭炮。烟花在天上炸开时,一朵朵七色花钻出来,像彩虹一样,五彩缤纷;又像仙女散花,送给人们幸福。好漂亮!家家灯火通明,热闹极了。

  正月初一,吃饺子。我走进厨房,看到那小巧玲珑的饺子,不禁想自己学学包饺子。我拿起饺皮,将肉馅儿放入饺皮上,然后一捏一转,饺子就包好了,煮好后,吃着自己的劳动成果,真香啊!

  大年初一是家乡仙河春节的最高潮。早上,要互相讲吉利话祝贺,给小孩和老人们压岁钱。吃罢早饭,人们就从四面八方潮水般地涌上街头。同时,各种庆祝活动也相继举行,舞狮、篮球赛、唱歌、跳舞、下棋、射击……内容可丰富了。街上人山人海,有的三五成群在逛街,有的围在一起观看表演,耳边不时响起如雷鸣般的掌声、喝彩声。

  正月初二这天开始,人们便要到亲朋好友家串门拜年。

  初三,大家一大早就起床,开门扫地,把扫成堆的鞭炮纸烧掉。

  汤圆一上市,春节便接近了尾声。正月十五古称“上元节”。这天晚上,有张灯结彩、猜谜踏歌的活动,突出了一个“闹”字,人们还要吃汤圆,预示着新的一年快乐吉祥。

  过了这天,春节也就过完了。农民们开始准备春耕,人们又开始了忙碌的生活。新的一年开始了,人们纷纷向新的生活、新的目标进发、努力了。

【家乡春节作文】相关文章:

家乡的家乡的春节作文11-14

精选家乡家乡的春节作文3篇01-23

家乡家乡的春节作文3篇12-28

家乡家乡的春节作文4篇12-04

《家乡的春节》作文[经典]11-10

(精选)《家乡的春节》作文03-31

(经典)家乡的春节的作文04-02

《家乡的春节》作文【经典】11-23

《家乡的春节》作文09-17

[经典]《家乡的春节》作文09-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