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忆春节》作文

时间:2023-04-30 11:17:39 春节作文 我要投稿

有关《忆春节》作文五篇

  在学习、工作、生活中,大家都跟作文打过交道吧,作文是通过文字来表达一个主题意义的记叙方法。那要怎么写好作文呢?下面是小编收集整理的《忆春节》作文5篇,欢迎大家分享。

有关《忆春节》作文五篇

《忆春节》作文 篇1

  盼望着,盼望着,春节终于到了,家家户户都贴上了对联。我也如愿以偿地吃上了可口的年夜饭,在家里太没意思了,就和爸爸、妈妈一起去了森林公园,这里好漂亮呀!处处是一棵棵高耸入云的大树,可惜现在不是夏天,大树没有树叶,看起来光秃秃的,正看着天下起了下雪,一会儿,地上就像铺了一层溥溥的`毛毯一样。

  我们赶快跑出公园,没想到刚跑出去就不下了,爸爸说这离姑姑家很近,我们就走路去了姑姑家。来了姑姑家,我连忙给姑姑拜了年,姑姑给了我五百元钱压岁钱,而后又在姑姑家吃了晚饭。

  当我们回到家,赶快打开电视时,正赶上春节联欢晚会里面小品节目,让我们看得哈哈大笑。春节让我恋恋不舍,我盼望着下一个春节快点到来。

《忆春节》作文 篇2

  春节顾名思义就是春天的节日,从历法上讲就是农历的正月初一,民间一般称作过年。

  古时的中国北方,农耕业是主要的经济体,人口也以农民为主。农民春天播种,夏天耕耘,秋天收获,一年中的多半时间都在辛勤劳动。冬天由于天气寒冷,不适合耕作,所以冬季是农民们休息的季节。

  人们为了总结这一年的收获以及祈福来年的收成,就在正月初一这一天以辞旧迎新的方式进行庆祝,随着时间的推移,渐渐演变出了春节,以及和春节相关的各种习俗。比如:蒸年糕、贴春联、放鞭炮等。为了加强感情的沟通,春节期间走亲访友也是必须的。

  今年是羊年,刚好是我爷爷的本命年,我们全家都很高兴。过年的时候,爷爷做了很多好吃的.,有鸡、有鱼、有牛肉、有香肠等等等等,好像都是肉类,但我很喜欢,他们都说我是“小肉精”。

  年三十这天晚上,我们一家人围坐在一起,一边吃年夜饭一边看中央台的春节联欢晚会。到了十二点,我们出去放鞭炮,每个人都折腾到困的不行了才去睡觉。

  初一一大早,我穿上新衣服去本村的亲戚家走走转转,顺便收一收压岁钱。我认为大人给小孩发压岁钱是春节最好的习俗,大家是不是都很开心呢?这样才可以过一个好年嘛。

《忆春节》作文 篇3

  过几天,就是我们中华民族最重要的节日春节了,关于春节,有许多美好的记忆,每一片记忆,都似璀璨的珍珠,在内心深处闪耀,尤其是每逢春节的时候,过着眼前的节日,脑海中闪过往昔的节日,交织成了美丽的、无穷的节日的韵味。

  ——春节的灯

  春节的灯,最能烘托出节日的气氛。很小的'时候,家里面还没有电灯,平日里点一盏小油灯。春节了,也是点油灯,但与往日的油灯不同,是那种很大的、带有玻璃灯罩和白玻璃灯伞的能挂起来的油灯,灯上有一个旋钮可以调节灯的亮度。记得每年的除夕下午,父亲都早早的把那盏等拿出来,灌满油,灯罩和灯伞擦的锃明瓦亮,挂在屋天棚的中间。天一黑,就把灯点亮,调的灯火大大的,照的满屋通明。从除夕到正月十五,每晚这盏灯都亮起来。在我童年的记忆中,这盏灯是最重要的春节的标志。

  童年的春节,还有一种灯让人难以忘怀,就是那些现在看来很简单,当时却带来无穷乐趣的灯笼。父亲的手很巧,每年的春节前,都要找来一些秸杆,用小刀削削刻刻,几支秸杆做成了灯笼的骨架,再用五颜六色的糖纸把四面糊好(这些糖纸都是一年中慢慢攒下来的),就成了一个别致的灯笼。节日里,天一黑,就和弟妹们每人提着一只灯笼,出门和邻居家的孩子们玩儿,那时别人家孩子的灯笼多数是彩纸糊成的,而我们的灯笼用糖纸,即透亮又鲜艳,引得别人好生羡慕。

  现在的灯笼多是专业化制作出来的,比起过去的更精致更漂亮,但感觉却少了些什么。

《忆春节》作文 篇4

  春节到,春节到,穿新衣,放鞭炮,走亲访友真热闹;压岁钱,装口袋,包饺子,贴春联,小孩盼望春节到。

  这一首顺口溜说的是小孩盼望春节的来临。小孩喜欢春节,因为春节是我们汉族人最热闹的传统节日,我们可以过得开心、轻松、充实,而且充满想象。

  春节里,最开心的事情莫过于有很多亲朋好友来到我家,还来了很多小伙伴,我也可以到他们家里玩,我们互相串门,跟他们一起上街买自己喜欢的.玩具,一起去公园玩跷跷板,在草坪上打滚、踢皮球,玩得忘乎所以,乐得留连忘返。

  春节里,还可以放烟花。到了除夕,我们三五成群相约在户外放烟花,我手拿礼花棒,大胆的男生过来点燃了信子,一朵一朵的烟花腾空而起,随风落下,化作云烟。我最喜欢看“天女散花”,点燃引信后的烟花呼啸着直射天空,化成千朵万朵五彩缤纷灿烂夺目的火花,把天空装点得艳丽迷人。呼啸声惊天动地,欢呼声此起彼伏。多么令人开心的春节啊!

  因为要过春节,老师总会大发慈悲,没有布置多少作业,我就不用老是被作业压得喘不过气来,几天时间就把作业完成了,还有许多时间可以自由自在地玩耍,可以做许多自己喜欢的事情,比如画画、折纸、到江滨路上骑自行车,一身轻松,爽极了!

  当然了,压岁钱是少不了的,去亲戚家,七大姑八大姨,一人给一包,每次总是满载而归;亲戚来了,这个献上一百,那个塞上两百,没有不喜获丰收的。爸爸说,压岁钱要存起来,积攒多了,做有意义的事。我问,哪些是有意义的事。他说,比如,帮助贫困地区小朋友上学、向灾区捐款、自己上大学等等都算有意义的事。我总是听爸爸的,不乱花压岁钱,都会把钱存起来。每年都如此。今年春节一定又能收到压岁钱,我又会把它存起来,攒多了,将来取出来做几件有意义的事情。

  春节年年有,我年年盼,又一个春节即将来临,我想,今年的春节过得一定还是那样开心、轻松、充实,充满想象,也许过得比往年更有意义呢。

《忆春节》作文 篇5

  除夕总是在爆竹声中开始,在圆桌旁发展,在春晚与土汤圆的热气中达到高潮,最后在爆竹声中结束。

  土汤圆是必出现在每年除夕夜的身影。祖母是个勤快能干的农村女人,一双手上厨艺出神入化,非常人所能及。在除夕的第一声爆竹声里,我们这些孩子聚集到那张圆桌旁,桌上早已准备好了醒好的面团和各式馅料,在头顶那盏老白炽灯昏黄的光影下散发着温暖的颜色。

  祖母照例先包上一两个作为示范:先揪下婴儿拳头大小的一块,用擀面杖擀得薄而均匀,挖一勺馅料置于中央,再整个包起来点上芝麻。这过程写在纸上简单,实际操作起来却是异乎寻常的繁琐:不是这个皮擀得太厚就是那个馅料填得过多,导致汤圆被开膛破肚,一副凄惨的重伤员形象。说来也怪,祖母年年教,我们的手艺却丝毫不见长进,几番密集培训下来仍是老样子。祖母只得绕着圆桌转圈,看到哪个有问题就停下来救急。最后时间不够了,祖母就亲自上阵。

  此时我们就会彼此心照不宣地挤眉弄眼做些小动作,于是你就能看到正方形的汤圆、长条状的汤圆以及环形的汤圆等等。想不被祖母看到是不可能的,但祖母总是睁只眼闭只眼,默许我们的行径。大家用完所有的面团之后,祖母把它们丢进开水里。炉灶快乐地发出咕噜咕噜的`声音,柴火噼里啪啦地燃烧着,白色的蒸汽不急不缓地氤氲着,一切都那么井井有条。火光给祖母古铜色的皮肤染上红红的光晕,像是有青春的热血在苍老的血管里流淌。

  当春节晚会开始的时候,汤圆也差不多煮好了。我们三三两两地拿着碗向厨房走去,盛上六七只汤圆再挤到祖父祖母的老屋里,整齐地坐在老旧的床沿上,脚下是温暖的火熜,舒适得像天堂。汤圆的味道极好,手擀的面皮有一种天然去雕饰的粗糙,与味蕾接触时,像大风吹过草原,像情人亲密无间的华尔兹,芝麻的香揉碎了散在血液里,味道久久地在舌尖上徘徊。

  虽然在包的时候我们起劲地创造奇形怪状,但汤圆成品出来以后却几乎没有什么人动筷子。那些稀奇古怪的汤圆最后都被祖母一个人承包了,她笑眯眯地夹起它们放入嘴里,眼里脸上都是心满意足。

  这就是我记忆中的美食,一个虚拟的坐标,指向故园的方向;一条无形的纽带,连接我与祖母;一种冥冥中的缘分,把我和那段时光牢牢地绑在一起,永不分离。

  爆竹声中的除夕、美味的土汤圆、慈爱勤劳的祖母,这些元素和氛围构成了作者记忆中最温馨最美好的画面,也蕴含了作者对祖母、对故乡永远牵系心中的脉脉深情。作者是一个情感深厚却用词至简的人,但是我们仍能从他细致的描述中感受到祖孙间的其乐融融——祖母教孙子们擀皮、包馅,默许着孩子们捣蛋做出的奇形怪状的汤圆,笑眯眯地承包下备受冷落的的恶作剧汤圆。作者是一个很善于用笔表达的人,无论是动作的描绘还是场景的烘托都简而不繁、恰到好处,几个比喻用得别致而妥帖。文章的构思非常值得称道,把美食——土汤圆,作为连接作者与故园、连接祖孙深情的媒介,表达了作者对祖母以及故园、童年时光的无限眷恋之情。

【《忆春节》作文】相关文章:

忆春节的作文11-01

《忆春节》作文08-11

实用的《忆春节》作文08-11

《忆春节》作文三篇01-22

【精选】《忆春节》作文三篇01-23

精选《忆春节》作文10篇01-20

【精选】《忆春节》作文4篇10-13

精选《忆春节》作文3篇10-19

《忆春节》作文六篇08-10

【精选】《忆春节》作文四篇08-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