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节习俗的作文

时间:2023-06-11 07:59:41 春节作文 我要投稿

有关春节习俗的作文五篇

  在生活、工作和学习中,大家对作文都再熟悉不过了吧,作文根据写作时限的不同可以分为限时作文和非限时作文。那么你有了解过作文吗?以下是小编整理的春节习俗的作文5篇,欢迎阅读与收藏。

有关春节习俗的作文五篇

春节习俗的作文 篇1

  我的家乡在四川省广安市武胜县,位于美丽的嘉陵江畔,这是一个正在崛起的新兴县城,安宁而热闹.在家乡的民间传统节日中,最热闹的要数春节了,在我们当地俗称"过年".

  武胜人对于一年一度的春节都很重视,刚过腊月二十三家家户户就热火朝天地忙着采购各种年货了,卖鞭炮,卖春联的门店生意火爆.超市里人头攒动,收银台前排起了条条长龙.除夕一早,各家各户都喜气洋洋地在自家门前贴上了象征吉祥如意的春联,挂上了意味着团团圆圆的大红灯笼.在天南地北工作的亲人们都高高兴兴地踏上了归途家乡的春节.

  除夕夜,阖家团圆,吃完年夜饭后,小孩子们在大人的带领下兴高采烈地来到小区空旷处燃放烟花家乡的春节,只听"嗖嗖"的几声响声后,黑漆漆的夜空中盛开了朵朵绚丽的花朵,它们重叠在一起,五彩斑斓,闪闪发光,天空成了光的海洋,最后渐渐变成一道星光瀑布慢慢坠落下来,漂亮极了.孩子们兴奋得手舞足蹈家乡的春节.放完烟花,全家人围坐在电视机家乡的春节前兴致勃勃地观看春节联欢晚会,其乐融融地一起"守岁".深夜12点正,窗外就会响起震耳欲聋的鞭炮声,此起彼伏,此为"除旧迎新","爆竹声中一岁除,春风送暖入屠苏.千门万户曈曈日,总把新桃换旧符."这时是小孩子们最高兴的时刻,孩子们恭恭敬敬地向长辈们作揖、拜年,口里还不忘调皮地念着"恭喜发财,红包家乡的春节拿来",引来阵阵笑声,大人们则笑呵呵地给着一个个红包,名曰"压岁钱",期盼来年孩子们健康平安!

  大年初一的'早晨,无论男女老少都穿上了新衣,吃过象征团团圆圆的汤圆或意味着富贵长寿的面条后,一家人相携相伴地出行.大街上,锣鼓声声,鞭炮齐鸣,扭秧歌、踩高跷、耍龙灯、舞狮子……满街的人目不暇接,人声鼎沸,小孩子们骑在爸爸的脖子上追着队伍叫,年轻人搀扶着老年人跟着队伍跑.在一阵阵鞭炮声中,那条条长龙和大红大绿的狮子正卖力地在各商户门前舞动着,向各家各户拜贺新年,人们早已经将这里围了个水泄不通,个个伸长了脖子,踮起了脚尖,瞪圆了眼睛,津津有味地观看着这精彩的场面,这热闹的场面为春节增添了浓浓的欢乐气氛.

  从初二到初六,不管是大街小巷还是乡间小路上处处可见三三两两的人们手提礼物,到亲朋好友家去拜年,到处一片欢声笑语.

春节习俗的作文 篇2

  新年快到了,作为“爱吃鬼”和“贪钱鬼”的我,自然不会错过这次新年,大人们给我的压岁钱了。每当看到墙上挂的日历,我就想起了新年。想到了新年,我就想起了考试前三天妈妈说的话。那一天,妈妈看到我想压岁钱想到疯了,就马上说了一句“狠话”:“要想这次新年拿多点压岁钱,你就必须给我三科考试成绩都给我拿到‘A’,不然,我没收了你的压岁钱和零花钱。”

  为了能拿到更多的.钱,我闭关在家,努力的复习,慢慢的等待着考试的来临。可是,数学、英语达标了,语文却考得很糟糕。为了能保住我的压岁钱和零花钱,我趁妈妈不在家,一个人留在家写了一个“压岁钱”新年计划。计划一,要对妈妈撒娇,如果不行的话,就找爸不然我爸爸叫“开心果”是浪得虚名的?计划二,要么就偷偷改分数。都不行啊,爸爸是听妈妈的,考试卷从来都不发回给家长看的,怎么办啊!就在我急得快要发狂的时候,突然看到电视上的教育频道正在播放一个“教孩子做一个好人”的教育讲座,我顿时一个人开始思考起来:人不能撒谎,但又没说不可以耍“阴谋”,妈妈不是说过小孩子要说实话吗?我可以告述奶奶,妈妈不讲道理收了我的压岁钱和零花钱。这样就可以拿到钱了!我心里马上高兴起来。

  啊,好希望新年有很多零花钱,这样我就可以买更多好书来看了!

春节习俗的作文 篇3

  说到我家乡的春节习俗,那可真多啊!让我给你细细道来。

  贴春联:

  春联也叫门对,春贴、对联、对子、桃符,等等。每逢春节无论是城市还是农村。家家户户都要精选一副大红春联贴与门上,为节日添加喜庆气氛。

  贴福字

  在贴春联的同时,大家要在屋门上、墙壁上,门楣上贴大大小小的“福”字。

  拜年:

  人们穿上最漂亮的衣服,扮的整整齐齐,出门走亲访友,相互拜年,恭祝来年大吉大利。

  我最喜欢的就是除夕了。

  因为我喜欢听那个传说,我给大家讲讲吧!

  相传在远古时候,我们的'祖先曾遭受一种最凶猛的野兽的威胁。这种猛兽叫"年",它捕百兽为食,到了冬天,山中食物缺乏时,还会闯入村庄,猎食人和牲畜,百姓惶惶不可终日。人和"年"斗争了很多年,人们发现,年怕三种东西,红颜色、火光、响声。于是在冬天人们在自家门上挂上红颜色的桃木板。门口烧火堆,夜里通宵不睡,敲敲打打。这天夜里,"年"闯进村庄,见到家家有红色和火光,听见震天的响声,吓得跑回深山,再也不敢出来。夜过去了,人们互相祝贺道喜,大家张灯结彩,饮酒摆宴,庆祝胜利。

  怎么样,看了我们这儿的习俗,才知道各地习俗没多大差别吧!

春节习俗的作文 篇4

  宋代已用名片拜年,称为“飞帖”。各家门前贴一红纸袋,上写“接福”,即承放飞帖之用。

  拜年是中国民间的传统习俗,是人们辞旧迎新、相互表达美好祝愿的一种方式。时代发展、科技进步,拜年的“包装”日渐更新换代,但是,中国人过年的传统、拜年的习俗和在这传统与习俗中蕴含的对亲友的祝福、对新年的期望,并未随着公元纪年数字的增加而减少、淡化。

  在道贺中丰富春节习俗

  “拜年”是通俗的讲法,此外尚有“见节”、“贺正”、“贺岁”等雅称。“拜年”一词原有的含义,是为长者拜贺新年,包括向长者叩头施礼、祝贺新年如意、问候生活安好等内容。人们外出相遇时要笑容满面地恭贺新年,互道“恭喜发财”、“四季如意”、“新年快乐”等吉祥的话语,左右邻居或亲朋好友亦相互登门拜年或相邀饮酒娱乐。

  古时,倘若坊邻亲朋太多,难以登门遍访,就使遣仆人带名片去拜年,称为“飞帖”,各家门前贴一红纸袋,上写“接福”两字,即为承放飞帖之用。宋人周辉在《清波杂志》中说:“宋元祐年间,新年贺节,往往使用佣仆持名刺代往”。至今的春节赠送贺年片、贺年卡,便是这种古代互送飞帖的遗风。

  拜年与除夕夜的团圆饭一样,是最能体现“年味”的春节习俗。在过去,家庭拜年顺序为:一拜天地,二拜祖宗,三拜高堂。一般大年初一晚辈给长辈拜年,祝愿长辈福如东海、寿比南山。新年后给亲戚拜年,一般的规矩是初一拜本家、初二拜岳家、初三拜亲戚。在同学、同事、朋友、合作者、邻里之间也要相互拜年。在“过年好”的道贺声中,拉近了彼此的距离,增进了人与人的感情。正如古语所说,拜年“以联年谊、以敦乡情”。

  宋岁朝图:这幅宋人绘的岁朝图,重在显示正月初一的拜年活动。主人送往迎来,家中设酒待客,儿童在园内燃放鞭炮烟花,大门上贴着门神,构成了浓厚的节日气氛。

  在礼规中实现人文教化

  仪式所强调的是对同一血亲的认同,而拜年正是从此开始。给家人拜年,对于重构家族或家庭成员内部的人际关系十分重要;给亲朋好友、同事领导等拜年,显然是在重新梳理亲朋好友间的人际关系,增强亲密程度;还有些地区在正月初八之后要耍社火,人们都会扭着秧歌,踩着鼓点,到附近的村寨拜年,而这些活动的真正意图,就是重建一个更为广泛的社会关系。

  民国春节拜年祭祖。正月初一清早,穿戴一新的晚辈要给家中的长辈(如父母、祖父母等)叩首拜年,以尽孝礼;长辈则端坐受礼,对未成年的晚辈还要给一些“压岁钱”。

  旧时,拜年是老北京人过春节很重要的一项活动。除自家庆贺外,亲戚、朋友、同事、邻里等从这一天起要互相拜年。

  过去民间互访拜年的形式,根据彼此的社会关系,大体可分四类:一是走亲戚。进门后先向佛像、祖宗影像、牌位各行三叩首礼,然后再给长辈们依次跪拜。二是礼节性的拜访。如给同事、朋友拜年。三是感谢性的拜访。凡一年来对人家欠情的就要买些礼物送去,借拜年之机,表示谢忱。四是串门式的拜访。对于左邻右舍的街坊,到了年禧,见面彼此一抱拳说:“恭喜发财”、“一顺百顺”。

  首都博物馆研究员、民俗专家沈萍认为,年的文化属性,除了辞旧迎新外,就是通过各种仪式重构人际关系。晚辈给长辈拜年还包含着“感恩”意识的培养。长辈对晚辈的爱通常是自然而然地传递,而晚辈缺乏回报长辈的人性自觉。拜年不但是提升亲情密切度的民间礼规,也是民间社会精神操练、人文教化、道德修养的`自治活动。

  在现代社会实现文化归属

  辞旧迎新始终是过年也是拜年的主题、核心。拜年说的话、送的礼,甚至吃的东西,无不体现出对新一年的期盼和祝福。此时人们心中充满对未来的希望,对过往的人际关系中产生的摩擦、不悦等,多会采取一种宽容、化解的态度。从这个意义上说,拜年的现实意义集中地体现在调适人际关系方面。可以说,中国人凭借着新年中的各种拜年仪式,建立了友谊,增强了互信,完成了和谐社会的建设。

  中央民族大学教授祈庆富认为,中国文化推崇含蓄,有些平日不便表达或不好意思表达的情感,均可借拜年之机抒发一下。人们抱一抱拳、拱一拱手、道一句“给您拜年”,一切都很简单,事实上却是一种仪式。在这种简单的仪式中,平日里的误会、不满化作祝福、赞美,舒缓过往的矛盾,拉近了人与人之间的距离。

  “有钱没钱,回家过年。”过年时人们更看重的是“情”。北京师范大学文学院教授、中国民俗学会常务理事萧放认为,人是群居的社会动物,寻求文化的归属与心灵的安顿。奉祀家族祖先,亲人聚会欢乐,人们的精神在亲情的浸润交融之中得以升华。今天是网络化时代

春节习俗的作文 篇5

  街上的人行色匆匆,大包小包地往家里提,小贩们也挂出了红红的春联和福字。过年前夕,许多人都十分忙。许多去外地打工的人都带着大包小包的年货,向家走去。

  大年三十的晚上,妈妈就在厨房做着香喷喷的年夜饭。而我却守候着电视机前,等待着春节联欢晚会的开始。

  我喜爱的春晚终于开始了,妈妈的饭菜也准备的差不多了。哇!这一天终于来了!我们立刻开始吃饭了。我先夹了一个白菜馅的饺子,特别好吃,接着妈妈给我夹了一个海鲜味的,我摇摇头:“妈妈,我不喜欢这个味道!”妈妈非让我吃,还笑着说:“这个饺子最甜!”我咬了一口,见一块水果糖在口中,酸甜可口,好吃极了!原来如果吃到了带糖的饺子,这一年都会幸福甜蜜的'。在不知不觉中新年到了,我们欢呼起来。

  初一的一大早我就被鞭炮声吵醒了。 鞭炮四响,礼花冲天,大家的欢声笑语增添了过年的气氛,这本是热闹的街道变得冷清,传统的春节就这样年复一年,一代人传一代人的延续着……

  最值得我高兴的不仅仅是在过年的时候能穿新衣,玩鞭炮,最为重要的是能够收到家人给的压岁钱,而收压岁钱也可以说是收红包,因为红色象征活力、愉快与好运。

  灯火通明的居民区家家户户贴上了春联,请来了门神和财神以求全家人幸福安康,也寄予了新年的希望。

  在我的记忆中,每年的春节都是差不多的,热闹、喜庆而祥和。

  春节的前几天,是大人们最忙的时候,张罗这张罗那,但是,却是我们小孩子最憧憬的时候。然后爸爸妈妈给买了许多好吃的,而卧却只能眼巴巴地看着,可望而不可即,于是,便急切地盼望着春节的到来。

  除夕那一天晚上,当然也是我家最开心的时候,全家三口人一齐静静地看着春节联欢晚会,偶尔外面传来几声鞭炮声,也会觉得特别有趣。电视里搞笑的小品,优美的舞蹈常常逗得我们哈哈大笑,这笑声伴随着窗外的鞭炮声,显得气氛愈加欢乐。

  终于要正式过年了,拜年就是我们一家首要的任务了而。每到一家,我都要说上一句吉祥话,如:“新年快乐”、“恭喜发财”等等,而爸爸妈妈则送上一份拜年时必备的礼品,主人则会拿出一个红包递给我,这就是我最高兴的事了,于是心里盘算着这钱该怎么用,买些零食?或是文具?买点玩的也不错,谁知一回到家就被“无情”的妈妈给收了去,我只好无奈地把这些个幻想的泡泡给吹灭了。

  接下来的几天,我们就到处做客,丰盛的饭菜,炫丽的灯光,大人们喝酒时的祝福包围住了我,而我呢?则和哥哥一人拿来一大瓶饮料,东东快快地喝了个够,哪晓得一会儿我的肚子便疼的厉害,难受极了,后悔埃

  正月十五元宵节,我已经上学了,新学年的开始,将意味着春节的结束,但在这一天,我们家还是要吃元宵的,过年的气氛丝毫没有减弱,照旧的笑声,照旧的喜庆,照旧的开心。

  就这样,快乐的春节过去了,每当细细回想是,总会不禁笑出声来……

【春节习俗的作文】相关文章:

春节习俗的作文11-24

春节的习俗作文04-20

春节习俗作文04-12

春节习俗的作文12-13

春节习俗的作文01-25

春节的习俗的作文12-10

春节的习俗的作文12-16

春节习俗作文05-26

春节的习俗作文06-18

蛇年春节习俗-除夕民间习俗08-2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