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三作文

时间:2021-03-12 11:44:41 高中三年级作文 我要投稿

实用的高三作文汇总十篇

  在学习、工作或生活中,大家都跟作文打过交道吧,作文是通过文字来表达一个主题意义的记叙方法。相信写作文是一个让许多人都头痛的问题,以下是小编整理的高三作文10篇,仅供参考,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实用的高三作文汇总十篇

高三作文 篇1

  它是一只猫,一只超级大肥猫。因为它肥,所以它比任何人,任何猫都更容易快乐。它也很傻,傻到再吃不下意大利面了,也还在吃,就不怕把自己撑死!它很懂得自娱自乐,就算它知道老姜听不懂它的语言,也还在不知累的说着什么,好像永远都有用不完的精力,哪怕自己一个人,不是,哪怕自己一只猫。同时,不可否认的是,它很够哥们儿。它开始很讨厌“那只臭狗”——欧迪,因为害它因此失去了老姜对它的一心一意,还老是和自己抢那沙发。但当发现欧迪不见了的时候,它有为它担心,尽管不让我们看见。除了老姜送它去医院打针,才离开家门以外,那次,为了欧迪,它第一次离开了家门那么远,欧迪是它的“朋友”。天底下有加菲办不到的事么?做了好事,不张扬,会影响形象!

  它永远都是我们自己,它的真在于,它说的、做的,其实都发自我们内心,它不那么做作。

高三作文 篇2

  时过境迁,家里的书桌都换了好几轮了。书桌的抽屉里也早就没有小心翼翼的日记和明目张胆的纸条了。长大的时候,我好像忘记撕碎了那本日记和那张纸条……

  人类都是渴望被爱的,我也是。所以在那个考了双百的午后,看着爸妈不理睬的神情时,我决定要做点什么事。

  药箱里面满满一瓶的止痛药,和一张写着“我想死,不如一了百了”的纸条被我放在了抽屉里日记旁显眼的地方。我笃定,他们会看到,因为看我的日记早就成为了他们饭后的必要活动。果然,下午下课回家的时候,药和纸条都不见了,我以为,这样,他们会爱我多一点。

  在饭后,爸爸问起了一天的情况,我满不在乎的回答态度似乎惹恼了他,说着说着两个人就吵了起来,吵着吵着妈妈也就加入过来,吵闹间,妈妈说:“活着干嘛,浪费粮食。”那一瞬间,好像时间静止了一般,我好像突然被抽空了气力,低着头回到了房间。

  那天半夜,我吃了半瓶药,但是第二天还是照常醒来……

  我醒了,可我知道,我的纸条没醒。

  失望是因为有期望,期望被爱是失望的根源。

高三作文 篇3

  世人在面对困惑时,无外乎两大结果。一种是解惑,另一种则是麻木。至于哪些结果更多一些,我一直都认为,困惑和麻木更大程度上属于前因后果的关系。

  在处世哲学的观念中,有“入世”和“出世”的观点之分。前者是积极的,后者是消极的。为什么会有两者区别,我认为正是对待困惑的方式。“入世”的积极向上使困惑豁然开朗,但“出世”的颓废逃避也导致其继续消极,继续困惑。

  面对旧中国社会的怪状,鲁迅先生困惑了。他“彷徨”,他“呐喊”,“狂人日记”震惊神州;面对现行教育制度的畸象,韩寒同学困惑了,先以一个中学生的名义穿越那“三重门”,后来又把思维定格在不变的“零下一度”,也激发了不少同龄人与他一起振臂高呼,“像少年啦飞驰”;面对当今文化界的种种丑态,余秋雨先生困惑了。他辞去实际官职,轻装上路,进行一次漫长的“文化苦旅”,在行程里作下“山居笔记”,在人情冷暖中领受“霜冷长河”,在古文明遗址边“千年一叹”,最后感悟出“行者无疆”。

  但是,怪状依旧延续,畸象仍然存在,丑态还在显现。鲁迅先生早已作古,不必再去惊扰他伟大的灵魂;韩寒同学不再愤青,弃笔改作了赛车手,余秋雨先生也放弃申辩,独自揣测下一站路行何处。

  曾经的斗士不再抵抗,曾经的智者不再雄辩,曾经的困惑继续困惑,曾经的麻木依然麻木。人生最大的悲哀也在于此,在于面对困惑的麻木的继续,在于面对麻木的精神的僵化。面对麻木的笼罩,“众人皆醉我独醒,众人皆浊我独清”的屈原大夫投入汩罗江;面对麻木的笼罩,孙中山先生依然发出“天下为公”的呼喊;面对麻木的笼罩,鲁迅先生的文章始终如航标灯般清晰。

  我们应该如何?是选择麻木,还是选择抗争,“不在沉默中爆发,就在沉默中灭亡”,我们应该如何?是乖乖地闭嘴,还是对困惑的现象提出质疑,“真理只有一个!”

  生活如此,社会已然,困惑依旧。这些都是在短时期内无法改变的现实。我们要改变的是自己的思维方式,要去正面现实,坦然处之。

  我们拒绝麻木!

高三作文 篇4

  一

  正如我所预料的那样,入冬以来的第一场雪就这样没有任何征兆地降临了,降临在昨天夜里,降临在期中考试后的日子里。

  似乎是为了让每一个身处高三的人都远离尘嚣心如止水吧,冰冷的大窗子恪尽职守地将我们和那欢腾的雪的世界隔开,但我的视线早已游离于窗外。窗外,白色的精灵恣意地在空中飞着、舞着,它们不用为自己的归宿担心。枝头的小柿子早已有雪盈顶了,可为何还不掉呢?我纳闷着。

  “别灵魂出窍了!”身旁的乖女孩好心地提醒我。

  “什么‘灵魂出窍’,这叫‘师古人不如师造化!’”我被她的幽默训练得反应有素。

  乖女孩总是这样,风趣、活泼,身边的人都会情不自禁地被她感染。上次我就亲眼看见班上最木讷老实的男生被她熏陶得反应机敏,应对自如。可是,和她相处久了我才渐渐发觉,其实她的每个笑容背后都背负着沉重的东西,平时只不过是强作潇洒罢了,因为高三对她而言绝不轻松。这次也不例外,当我瞥见她手里那本不知从哪里搞来的习题集时,刚才的兴致立即全无。唉,若是没有高三,我们的生活该多么阳光灿烂啊!

  年轻的语文老师像一阵风般飘然而至,我的心也忽地感受到一丝阳光的气息。每个人的目光都集中到她手中的一摞白皑皑的东西上。还好,只是考查一篇现代文阅读而已。

  我们仔细地读着,一段段,一段段。老师耐心地开导着提问,一步步,一步步,引导我们向正确的思路靠近。每当话音落下,我都仿佛听见眉头舒展的声音。

  不知这是第几次了,我好喜欢这种时刻。那些充满灵性与智慧的文字一如春雨,潜入内心,润物无声。这才是我心中的语文!在我看来,每篇好的作品都有它的心,我们只需寻找外表的蛛丝马迹,沿着那优美的螺旋曲线般的轨迹一点点滑向它的内心,而不是像从前的阅读课,师长们像产品推销员,迫不及待地展示产品精华,结果往往适得其反,因为多数人只窥到华美的一瞬,却并不曾见其全貌。

  二

  中午,我坐在喧闹的教室里,望着窗外的雪景,很想借语文课的“东风”深入地想些问题,为刚刚解冻的心灵添把火,孰料物理老师风风火火地闯了进来。唉,没有办法,身在高三,“心”不由己,头脑总要霸道地剥夺心灵的地位。

  老师怀里依然是一摞白皑皑的东西,不同的是,几秒钟过后,我的心跳便骤然加速了,随之而来的是一阵强烈的收缩,一下一下地心痛。这种心痛几乎成了我生命中的惯性——那是昨天下午的物理考卷。

  对于物理并不觉得棘手的我来说本不该如此,可我怎么也忘不了那个细雨霏霏的中午,荧光灯苍白的光线和窗外阴郁的气氛糅合在一起,我、乖女孩,还有乐乐僵坐在物理实验室里,面对着一张张不及格的卷子,任凭老师的安慰敲打在我们的心上……

  回到班里后,乐乐哭了,且立刻传染了班中好多女孩子,考得差的,不理想的,失误的,不满意的,满腹郁闷的……

  但我没有哭。真正的悲伤是欲哭无泪的,那是无力回天的绝望,沉沉地压在心头,喘息不得。而我还有希望,没有理由掉眼泪。

  失败的教训曾让我懂得,如果我们甘于凭感性度日,那么生活对我们无疑是悲剧,因为这是高三,只重结果的高三。不管过程多么艰辛,不管我经受了多大的.挫折,顶住了多大的压力,这些都是我追求的附加品,而非最终的目的地。

  所以我不会让伤痛霸占我的心,我的大脑飞速地思索着,一刻不停。我一遍遍检点自己的学习状态,甚至包括两年来一贯恪守的准则、习惯……短短几天我想了很多,我观察到了很多,我想我找到了关键之所在。

  这次成绩没有辜负我,我进步了!

  掩卷沉思之后,我无意间瞥见了乐乐的分数——似乎还在原地踏步。她低着头。此刻,我不想过去,我不忍心看她哀怨的眼神,而且,我知道她有多坚强。

  记得老师曾说她不爱学习,喜欢享受生活。

  享受?不是的,至少上了高三,她已尽全力了。我真替她委屈。如果学理科对于我来讲已不适合,那么对于她这个一身书卷气的女孩子来说,理科简直就是她的梦魇。我以前读过她写的文章,恬淡如一杯清茶,韵味无穷。那种超然豁达与世无争的心态更让人佩服,那才是她才华之所在,而这里的一切都和她格格不入,她只能违背个性改变自己……

高三作文 篇5

  蚂蚁成行,俯下身子,乃洞察队仗中的乐趣和团结;田间麦穗,弯下麦秆,始承载麦粒中的喜悦和丰收;茫茫大海,包容百川,方成就点滴中的伟岸与浩瀚。

  于是,我们看到了四个字:降低姿态。

  降低姿态是一种策略。三国争雄,刘备创业,求贤若渴,三顾茅庐。他并未以君王自居,而是降低姿态,终得卧龙先生忠心“驱驰”。那“受任于败军之际,奉命于危难之间,尔来二十有一年矣”催人泪下的表白见证了这种策略的成功之处。降低姿态的一举一动中,渗透出的是一种平等,一种尊重,一种迫切,一种热爱,怎么会不因诚感人,因情成功?

  降低姿态是一种修养。“孔子者,中国文化之中心也”,被誉为四大圣人之一,可尽管如此,他并未像我们想象之中的光环耀眼、威风凌人、高不可及。相反,“三人行,必有我师焉”见证了他的低姿态。他以这种低姿态,提高修养,成为圣中之圣。有赞曰:“他人之贤者,丘陵也,犹可逾也;仲尼,日月也,无得而逾焉”。降低姿态如一缕春风,以她的和煦赢得万物的翘首;降低姿态如一涌清泉,以她的甘冽获得旅人的垂青。

  降低姿态是一种境界。对于肝脏科临床医生,对于医学研究者,若能在这一方面有所建树,定当人无比敬佩。吴孟超先生不仅做到了,他推动了中国的肝胆医学从无到有,从有到精,而且,更可贵的,他“眼里看的是病,心里装的是人”。他降低了自己是医学泰斗的身份,那双延长过多少人生命的手啊,不知又暖过多少人冰冷的额头,放正过多少人冬日的棉鞋!感动中国,他当之无愧!令全球同行敬仰,他受之无愧!

  雄鹰,降低姿态,俯冲,获得美食;江山,降低姿态,如此多娇;让我们降低姿态,谦逊,更近成功!

高三作文 篇6

  “醉依危栏看雨收,分明远树见晴洲。”我喜欢烟雨中的秦淮,因为仿佛它湿透了的心,让人感伤。秦淮之于我就是一首写不完的诗。那风月中的烟雨,只是前朝的往事。那烟雨中的秦淮,是我对风尘里落花的赞歌。

  来到这千年的古城,昔日的烟波粉尘,而今早已不复存在。我站在文德桥边,看着秦淮水岸的风景,只剩下媚香楼深红的古色。掩映在极具现代特色的钢筋混凝土建筑中,李香君的故居多少显得有些孤寂与落寞。妩媚多情的秦淮河,是容易滋生如诗如画爱情的地方。十里红楼的烟波画舫,素琴小扇。冷月清辉的疏影横斜,暗香浮动。引来多少风流的文人和多情的公子。遥想小窗珠帘暗敛清幽,宛如一幅浓淡相宜的丹青水墨。偶有女子从雕花的窗格间探出头,衣袂飘摇,或凭栏静思,或低眉颔首,仿佛是定格在暮色中一个古老的背影,在某个遥远的朝代悄然绽放她的光芒。

  “烟笼寒水月笼沙,夜泊秦淮近酒家。商女不知亡国恨,隔江犹唱后庭花。”杜牧的《泊秦淮》在800年后的秦淮河上仍会荡起几许微澜。那是江山飘摇的南明,秦淮河畔依旧是纸醉金迷。然而政治无关这些小女子,她们只渴望着自己的幸福,想着会有一个公子留恋顾盼,替她赎身,伴以终老。有很多人都认为青楼的女子都是肮脏的,堕落的,我不敢苟同。尽管她们身处风尘,却内心渴望着美好的身世和结局。她们苦苦守望着一份无望的爱情,靠着自己执着的信念,坚持着自己的等待。

  如果是你,在这样的境遇中,你也会有如此的坚持吗?我觉得这种坚持值得尊重。拂去尘埃,我看到南明的文人是一张张苍白的面孔,假似吟弄着风月,却是在背后明哲保身。而他们的爱也是那么无足轻重,跟浮萍柳絮一般,稍有风吹,这种爱就在他的生命中消散得了无痕迹。然而爱他的才情女子仍然在痴情地守望的负心的情郎。她们有着真实的感情,她们有她们难以言喻的苦衷。她们的路走得辛苦,而在这个年代,爱情对她们来说却是一种奢望。所以才见证了她们的情与痴。

  我走进古色宜人的媚香楼时,便被楼中的典雅吸引住了。一座两层的绣楼,陈设的古琴,琵琶,书画,纸笔,棋书无不带着前朝的古香。“南明凋零的桃花,盛开在清时素白的扇面。明明是前朝的风景,却那样引人驻足。”我领会到安意如这句话是真的。一个不大的地方却能让我流连忘返。我走到河边,凭栏驻足,头顶的一只鹦鹉跟我说:“你好,说话啊!”我笑着想,它是否就是香君传情的信使,带着一份感情随着时光船来到这里,告诉来客它主人的心事?诉说着悠悠千载,那难忘的情事。

  “病眼看花愁思深,幽窗独坐抚瑶琴。”香君不知等了多久,却始终等不到心上人的归来,昔日的名妓为一个男人忧伤着。琴声悠悠,弹破几度哀怨的韶华。歌声如烟,锁住媚香楼中的春梦。不知是谁,给李香君写了一首诗:“玉肤金钗红罗裙,青丝飘飘及腰间。花扇轻摇香风飘,疑是天仙在人间。”把人给神话了,倒是增添了几分俗气。此时的香君只是一个普通女子,为何传说都要写得那样离奇?她只相信天长地久,海誓山盟,只想要一点点的幸福而已,哪里会去争做一个清时忠贞于明的烈女子,哪里会要后人的佳作千古传诵?桃花扇,染红了她一生的风华,让人铭记,而如莲花般开落的容颜却香消玉殒。南明只留下了残破的记忆,秦淮的女子执着的爱情还能留给人几许忧伤的回忆。

  桃叶渡口,风雨飘摇了一千年,早已隐匿了献之当年的字卷;那乌衣巷口盘旋的,是否还是王谢堂前的旧燕。但烟雨秦淮,永远是我难忘的记忆。“一个朝代如梦方终。废墟上,一个朝代如梦初醒。”秦淮河的烟雨,是她们对爱的执着,生死不渝,如歌如诗。

高三作文 篇7

  曾几何时,似乎在内心深处,看不透,摸不着的一点灵感之间,一直隐隐地浮出一幅清绝无比的景象。天地之间,唯高山一座,流水一鞠,茅屋一所,能俯于高山之巅,长袖宽袍,孑然独坐,口中弄一曲潇,幽幽然滑出几曲宫商之音,独绣天高云淡。

  隐隐地只觉得是那么的亲切,却又长风皓月般不可及,这是一种境界,是一种胸怀,是洞悉明了了古今之变,天地之数后,能静观天地之道的一种精神状态,逍遥游乎?

  我想,这便是豁达的心胸最真切的生活状态。

  古有李白,醉于酒,醒于豁达,能孑然立于朝野之上,潇然于草木之间。乐乎?达乎?他看透了官场,摸清了人性,方能在尺尺白娟上流露出他豁达的感悟,留下他醉意漫漫的几笔,其实他胸中仍藏有千军万马,和那隐隐的金盔摇曳之音,曾不闻诗云:“剩下的三分,啸成了剑气”,他仗剑游走于这天地盈然之间,终而秀口一吐,成就了半个盛唐,李白的豁达,是诗意的豁达,故而留下了龙吟风哕,后人匍甸于字里行间,极虔诚地追思他豁达的诗意。

  再有司马迁,有人说:“活到司马迁这般境界,太痛苦了”,是的,他隐忍了肉体、精神上莫大的痛苦,但却掩盖不了他醉心于青灯之旁,依傍在那摇曳的烛光中,吞吐着厚重的历史,销魂着一份豁达。观乎?达乎?司马迁的豁达掩藏得那么深,中华三千年的精神、三千年的厚重,是他豁达人生最炫丽的表达!司马迁的豁达,是历史的豁达。

  我以为,说到豁达,有一个人不能不提,便是小龙女,独守古墓,与杨过几离几别,一个羸弱的身子,侵蚀着相思之苦,日出日落,多少的苦楚,她只淡然一笑。真耶?幻耶?老子曰“无为而为”,小龙女正是以最无为的仪态而为于江湖之间,她能忘记一切,忘记了江湖,忘记了杨过,忘记了坚贞的爱情,忘记了生与死。她是从无到有,又从有到无。正是“无为天下之母,有为万物之先”,她的豁达,是无与有的豁达,是真正的豁达于万物,而达乎内心。

  而今人亦有李嘉诚,他遍尝人生百味,拥资数千亿。却不为金钱名利所动,尽散千金。《中庸》说“才散而人聚”,李嘉诚能不为金钱所累,是一个大写的“人”,李嘉诚的豁达是人性的豁达。

  人生路上漫漫,我愿捡获一份豁达,可以是诗意的,历史的,无与有的,人性的,甚至是死亡的豁达。傲立于高山之巅,抚琴一曲、弄萧断玉、卧看云卷云舒,对生命无畏无极,最后,画止一个句号,浮云远去。

高三作文 篇8

  很多时候,感情是空虚的。放学以后已经是深夜,身心早已疲惫,我们没有时间没有精力去幻想,再也没有了高一高二时无忧无虑的笑容。

  到了高三,似乎所有的人都成长了起来,都对自己的未来开始负责任。没有孩子,即便是孩子,也要学会奔跑,让自己不落下。

  玩手机是罪恶的。可是我依然有自己的坚持,不是沉迷,没有那么多理由,我只是需要。

  我不想把所有借口说的那么冠冕堂皇,像语文写作文一样。其实我厌倦透了语文作文,但我不能抱怨,因为那是个恶性循环,我不能把自己扔在里面,无法自拔。

  可是除了我们自己,谁也不能拯救。

  从前的喜怒哀乐,和现在的似乎已经不在一个层次。国庆节只放一天假也觉得是理所当然,承担我们应有的责任和使命。最后一次,努力拼搏。

  我怀抱着巨大的梦想,就像一个十月怀胎的母亲一样光荣与骄傲,她所承担的责任和使命,和我的一样。

高三作文 篇9

  哲人说:“一个时间只能干一个时间的事,这是时间的边界,也是做人做事的边界。”良渚先民干的是琢良渚玉器之事,干的是造良渚文化之事,他们终让时间在边界内尽情闪现出灿烂之光,这是何等的辉煌,何等的精彩!

  “良渚”的字面意思是“佳美的水中陆地”。考古学称,良渚文化为距今5300—4000年,分布在长江下游环太湖流域约36500平方公里的新石器时代文化。

  1936年的11月3日下午,是一个注定要被载入史册的日子。年仅24岁、学历只有初中文化程度,在考古学界毫无名气的“小人物”施昕更,在家乡良渚朱村兜附近的棋盘坟一个狭长形的干涸池底,发现了几片“黑色有光的陶片”,从此渐渐揭开了良渚文化神秘的面纱。从1936年良渚文化的奠基者施昕更发现良渚文化遗迹到现在,在已经发掘和出土的文物中,石犁、石镰、石耘等稻作农具以及各种陶制酒器,反映出当时的农业已进入犁耕稻作时代;遗存的丝、麻、陶、玉制品反映出手工业趋于专业化;氏族祭坛、贵族大墓和平民小墓显示出不同层面的分野;黑陶器皿上的原始刻痕,既是先民对当时社会的理解,也是中国成熟文字出现的前奏……众多信息揭示出一个共同的文化特征:华夏文明的曙光是从良渚升起的。

  一种文化比一个政治单元不知要久远多少倍,考古学家也许仍未确切地弄清良渚的时代背景,但是它折射出的文化光芒所带给人们的惊奇,早就淹没了对它的政治制度的兴致,这也就是以“良渚文化”命名之缘由了。在我看来,玉器是良渚文化最重要的文化因子。在那个时代,良渚文化玉器恰似一卷卷古朴的诗书,沉稳的线条就是连绵的文字,誊写着良渚先民琢玉的故事。要知道,良渚文化是中国新石器时代晚期第一个玉器制作和使用高峰期中最杰出的代表。据不完全统计,全世界已知的良渚玉器数目不在20000件之下。反山与瑶山是目前所知出土玉器最为丰富的两处显贵者墓地,24座墓葬出土玉器达到6000件,其中反山12号墓一座墓葬就出土玉器647件。良渚文化玉器使用的玉材可分为多种,一种为透闪石类矿物,同新疆和田玉类似,以青色、青绿色为多,同和田料比,较和田玉色艳、色匀,透明度高,有专家称之为真玉。另一类属角内石类矿族,硬度不如前一种高,几乎没有透明感,有些带有云母状亮斑,以青色、赭色玉为多,专家称之为假玉。另有出土牙黄色玉的报道,可能是蛇纹岩类的材料。精美的石头会唱歌,不论是哪一种类型的玉石,在良渚先民那里,都被当作一个个独具个性的生命形态来读。

  一种祭祀凭吊的心绪,融入悠远宁静的空气。趸拥着对良渚文化玉器的热切念想,初夏的一天,我走进了位于施昕更当年发掘良渚黑陶的山角边的良渚文化博物院。显然,这是一座集收藏、研究、展示和宣传教育为一体的多功能现代博物院。据介绍,博物院建筑由英国建筑设计师戴卫·奇普菲尔德设计,凸显了粗犷、大气、厚重、简洁的特色,体现了艺术与自然、历史与现代的和谐与融合。可不是?整座博物院以“一把玉锥散落地面”为设计理念,由不完全平行的四个长条形建筑组成。外墙全部用黄洞石砌成,远看就如玉质般浑然一体。博物院的院落不大,过了停车坪,上十来级台阶便是一个大平台,平台左边竖立着一根外方内圆中空的石雕玉琮。玉器造型作为一种元素,在设计创意里占据的重要位置,无疑亦昭示了玉器在整个良渚文化中之无可替代的作用。

  如果说,第一展厅“发现求真”,让我们跟随施昕更试掘良渚,听闻苏秉琦感叹“古杭州”,并在良渚古城的石破天惊里,以时空为坐标穿越体验考古学家发现良渚遗址、认识良渚文化、确立良渚文明的70年考古历程的话,那么,第二展厅“良渚古国”的一个个活灵活现的良渚先民的劳作场景,让人震撼,令人感慨。

  这里有实地揭取的良渚古城剖面,有反映莫角山营建的大型油画……尤其是运用声、光、电等现代高科技手段,全景式复原和再现良渚人的生产、生活方式,展示了5000年前良渚古国的灿烂与辉煌。图示告诉我,良渚文化的大多数精美文物都出自人工堆筑的被当地人称作“墩”或“山”的土台,其高度在地平以上4米到10米甚至更高,土台的占地面积从数百到上千平方米不等,土台的墓葬和祭坛的作用类似于埃及法老或南美玛雅的金字塔,这样的高台大冢,考古界称之为良渚大墓。除了已经发掘的反山、瑶山、莫角山,经考证在良渚附近的大墓还有近50处。

  真正令我怦然心动,有着强烈现场感和参与感的,则是一个硕大的良渚先民的琢玉场景。玉“聚天地之精华,得日月之灵气”,其虽为石,也有生命,一旦为慧眼识之,高手琢之,则获新生。微阖双目,我自能想见玉匠们相互间配合默契的场景;侧耳谛听,自能听闻隐隐的歌音。要知道,那定然是一个快乐的时代,是一个创造的时代,否则就不会有如此众多的珍品奇物创造出来。温煦的时光里,和谐的氛围中,良渚先民们更多地发挥挥并且进行着幸福的想象与锲而不舍的切割、打磨,每一件珍品,都留下了抑制不住的兴奋与热情。尽管这些创造了历史,创造了文化的玉匠们,最后连个名字都未能留下来,他们总是不停地付出,不停地流汗,不停地喘息,但他们愿意,他们乐于默默奉献。显然,与河姆渡文化、马家浜文化、崧泽文化相比,良渚文化玉器的制作工艺取得了长足进步,其中一个特点是,石英砂已被广泛运用。已被发掘的墓中不仅发现了可以琢玉的石英砂,而且管钻剩下的棕蕊的发现,也证明了当时管钻法已普遍运用到钻孔技术中。另根据对良渚文化玉器工艺的考察,此时很可能已出现了旋转性的原始砣具。在加砂注水的切割里,在砣具不断旋转中,良渚文化玉器呱呱落地……这几千年前的玉器,是生命,是音乐,那些灵动的流线,是良渚先民临摹石头、树叶、竹枝的指纹,是他们打击各种器物、男女欢唱的音韵的记录。于是,有了甲骨文、青铜器,有了诗经、楚辞、唐诗、宋词、元曲。传说黄帝时史官仓颉造字,造出来后“天为雨粟,鬼为夜哭,龙为潜藏”。可见,在中国人心中,文字的力量惊天动地。殊不知,甲骨文正是起源于这些流线,受到了这些流线的启迪。更何况,这些流线吞吐过无数祈祷祝福,又沉默在地下5000年,蕴含着多少力量!透过现场,我想深入和执著,但我的手和目光只能游走在时光的背面,就像面对一张粗糙的沙纸,它挡住了我。

  在展厅中穿行,就恍如在5000年的文明时空中遨游。而当步入第三展厅“良渚文明”时,我分明感受到最激动人心时刻的到来。这里展出的琮、璧、钺等大量良渚时期的精品玉器,充分彰显了以玉为特征的良渚文明在中国和世界同时期或同类文明中的重要地位与影响。是啊,其实每一件良渚文化玉器,都曾经照耀过也必将继续照亮中国和世界的文明天空,其的入土和出土本只是一种存在的方式。

  良渚文化玉器的种类,已知的有琮、璧、钺、璜、环、瑗等40余种,其中琮、璧、锥形器、三叉形器、梳背等半数以上的器类,皆为良渚文化原创。是啊,每一件原创玉器,皆是古老文明的见证,都镌刻着一段历史的精彩;每一件晶莹剔透里,闪耀着良渚先民的智慧之光、浪漫之情。比如那一件件玉璜,形如航船,其艺术的灵感不就来源于生活?要知道,5000年前,船已是良渚人的生产和交通工具。正如著名作家赵丽宏所说:“一个五千年前的女子,将一艘玉雕的船佩在胸前,我想,不仅仅是为了追求美,也是将希望悬在心头。希望捕鱼者满载而归,希望远行人平安归来,希望生活如航船乘风破浪……现代人如此想象,也许牵强附会,但我相信,古人的希冀,必定比我的想象更悠远,更宽广。”玉璜创作如此,那么其它玉雕的构制琢磨呢?岁月的湍流自可以将人世兴衰冲刷得无影无踪,然而,在不朽的玉器上,时间却能永恒凝固。

  面对每一件玉器,伫立呆看,只觉一股气势迎面扑来,形制各异,动人心魄,让人深为良渚古人的胆识、气魄与智慧激动。为什么偏偏是这种形制状态,而不是别的形制状态?为什么只发生在良渚,而不发生在别的什么地方?良渚先民究竟出于何种思考……一切都让人感叹不已,思量不已,深感自己才刚刚开始阅读一部大书。

  也许是太湖之水天目之绿给了能工们太多的灵感,也许是钱塘之潮东海之涛给了巧匠们太多的激情,良渚先民们把挚爱与希望、虔诚与理想统统倾注于每一件玉器之中了。是的,良渚文化玉器在数量和器类上的绝对优势,标志着良渚文化的制作和使用达到了中国新石器时代晚期独一无二的高度;在功能方面所显示出来的复杂性和全面性,也为中国同时期各大区系类型考古学文化所绝无仅有。

  是不是可以这样说呢?随着良渚文化的琢玉技术的提升,尤其是随着经济文化的发展,良渚文化玉器的用途始有了质的变化。当时,璧、琮、冠状器、三叉形器、镇为礼器,是史前时代人类用来崇拜神灵的利器。这标志着中国古代部分玉器已经开始脱离现实生活,逐步被蒙上神秘的面纱走上神坛。毫无疑义,良渚文化玉器是当时辐射面最宽、影响力最强的器物,其政治、经济、文化和宗教的影响力几乎达到大半个中国。

  是啊,良渚文化玉器所显示出与夏商周文化的密切关系,自引起了学术界的高度重视。比如,良渚玉琮到了商代,不仅为殷人所继承,而琮上雕刻的神徽,更成为商王朝青铜礼器装饰上所具有的饕餮纹,呈现出一派庄严威武而又神秘的气氛。《周礼》记载:“以玉作六器,以礼天地四方:以苍璧礼天,以黄琮礼地,以青圭礼东方,以赤璋礼南方,以白琥礼西方,以玄璜礼北方。”这也是后世“苍天、黄土、青龙、朱雀、白虎、玄武”思想的由来,而周代以璧琮祭祀天地的用玉礼制,正是起源于良渚文化。汉代以后玉琮发展成“玉刚卯”,变成一种佩带于身,具有祈福消灾作用的护身符。又比如,良渚玉璧在先秦时已为华夏民族所使用。良渚玉璧的功能既是先民用以与神明沟通的祭器,又是具有敛尸防腐功能的法器,同时还是部族间馈赠礼聘的贵重礼器。三国以降,良渚玉璧融入华夏文明,而且功能仍具有良渚遗风……可以说,其他地区出土的内圆外方造型的玉琮为良渚文化首创,其他地区出土的玉琮都受到了良渚文化直接间接的影响。随之秉承、变异、传递和发扬光大,最终融汇到夏、商、周三代文明以“六器”与“六端”为代表的玉礼器系统之中,占据着举足轻重的地位。这一切诚如为“良渚文化”定位的夏鼐所言:“当时各种文化在祖国大地上争妍竞秀,并且常常互相影响,互相渗透,交织成一幅光采奇丽的图景,而且为中国文明打下了基础。良渚文化不愧为中国文明起源的一大源头。”

  穿梭在一片片玉石串成的历史隧道,我想起了王蒙先生的话,良渚玉器有“天人合一”的自然审美趋向,有“宁为玉碎”的爱国民族气节,有“敢为人先”的创业新追求,有“润泽以温”的无私奉献品德,有“化干戈为玉帛”的和谐友爱风尚。是啊,这些鲜明的性格,自深深熔铸在博大精深、源远流长的中华文化之中,良渚文化那种精致和谐的调性奠定了杭州这座城市的审美调性,又何以不为当下浙江人留下创新、开拓进取的文化基因?

  走出良渚博物院,我心自难以平静。良渚,吸引我们的不应该只是瞻仰者的目光,更多的应该是一种厚重与隽永的文化符号,凝结在华夏历史与传统文明的骨髓中,永恒在一个民族的记忆中。什么叫智慧?什么叫力量?创造文明就是智慧,推动历史就是力量。良渚文化玉器告诉了我们一个完整准确的答案。

高三作文 篇10

  在“润如酥”的“天街小雨”中,我们携手迈过了春天的草坪;在“映日荷花别样红”的夏季,我们相伴送走了蝉儿的歌谣;在“霜叶红于二月花”的秋季,我们一同欣赏枫叶的热情;在“千里冰封,万里雪飘”的冬季,我们相约告别雪花的晶莹。

  美在四季,美在一份美好的心境,善良的心,清澈的眼睛,发现原来这个世界没有彩虹也一样绚丽。

  漫步高山间,“隔篁竹,闻水声”,见“疑是银河落九天”的“悬泉瀑布”,“心乐之”:山无语,瀑布为歌,清静悠闲之美,磅礴气势之美。

  泊舟江边,看“烟笼寒水月笼沙”,望“野旷天低树”,却不觉“江清月近人”,没有“隔江犹唱后庭花”的商女,也没有亡国之恨,只留下一片朦胧宁静安详之美。

  静坐草坪,遥想小草的“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闻“野芳发而幽香”,感叹于生命的执着之美,微风拂过,捎来了酝酿在空气里的春的气息,捎来了快乐心情。

  划舟莲间,“莲叶何田田”,尝微涩甘甜的莲子,品“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的高洁,嘴角微微翘起,为这自洁端庄之美。

  踩着秋风,伫立于树下,看枫叶层层浸染,数回忆片片,秋叶泛黄,悄然飘落,诠释着“落红不是无情物,化作春泥更护花”的奉献之美。我凝望,带着一份乐观快乐的心。

  垂钓碧溪,学着姜子牙直钩钓鱼,虽已是“千山鸟飞绝,万径人踪灭”,但银装素裹的晶莹世界映射出世界的晶莹澄净,空灵纯洁之美,我轻叹。

  夕阳下,小桥流水人家,铺于水面的斜阳,泛着点点金光――

  河边杨柳,“万条垂下绿丝绦”,风轻拂,吹面不寒――

  桥上一位老人蹒跚而行,步履维艰――

  一位蹦跳而行的小学生背着书包走过,蓦然停下,搀扶着老人走过了桥……

  夕阳很美,美丽的夕阳照出了一幅美丽的图画和一颗美丽的心。

  不远处,我静静地微笑,欣赏着这幅美丽的画……

  美无处不在,只要有一颗美好的心……

【高三作文】相关文章:

我错了高三作文_高三作文03-11

绽放的高三作文_高三作文03-10

高三作文:高三的挣扎01-15

高三励志作文:祭奠高三01-15

高三的快乐高三作文08-08

高三作文:遗忘在高三04-20

高三优秀高三作文06-29

高三叙事作文:走进高三03-06

作文 高三05-23

高三作文12-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