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乡的元宵节风俗作文

时间:2024-02-27 22:20:12 小寅 作文写作 我要投稿

家乡的元宵节风俗作文(通用39篇)

  在日常学习、工作和生活中,大家都经常接触到作文吧,根据写作命题的特点,作文可以分为命题作文和非命题作文。怎么写作文才能避免踩雷呢?以下是小编收集整理的家乡的元宵节风俗作文,欢迎大家借鉴与参考,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家乡的元宵节风俗作文(通用39篇)

  家乡的元宵节风俗作文 1

  正月十五是我国的传统节日——元宵节,我们家乡的元宵节特别热闹,家家吃元宵、挂灯笼、放烟花,每当春节刚过,我都期盼着这一天早日到来。

  吃元宵是元宵节必不可少的,元宵以白糖、玫瑰、芝麻、豆沙、黄桂、核桃仁、果仁、枣泥等为馅,用糯米粉包成圆形,可荤可素,风味各异,寓意着团圆美满之意。

  夕阳西下,落日的余晖洒满小村的时候,家家户户把所有房间的电灯都点亮了,甚至仓房、牛棚、牛圈也都灯火通明,但最显眼的`还是家家门前悬挂的大红灯笼格外引人注目。

  最令我难忘和期盼的是元宵节的晚上放烟花的场面,非常震撼、令人销魂。当听到“哧”“嗖”“彭”“啪”声想起的时候,人们都跑到院子里,“快看,烟花!”我不禁兴奋的喊出声来。紧接着,“劈啪声”作响,无数的烟花飞向天空,震耳欲聋,并且把周围映得通明。“好美呀,天女散花!”“看,降落伞!”“哎呀,孔雀开屏!”我高兴得手舞足蹈,情不自禁地叫了起来。各种姿态的烟花不断地在空中绽放,令人拍案叫绝。我陶醉在五彩缤纷的烟花中,忘记了寒冷。

  元宵节给我带来无尽的乐趣,我爱家乡的元宵节!

  家乡的元宵节风俗作文 2

  今天是元宵节,晚上,熙熙攘攘的人群把工人文化宫和附近的街道堵得水泄不通。因为这里要举行白城市第三届烟火晚会。

  六点三十会,十多米长的鞭炮点燃了,在震耳欲聋的爆竹声中,烟火晚会开始了,只听一声巨响,脚下的大地在颤抖,一颗火球直冲夜空,随即在人们头顶上炸开了,夜空中出现了一派雄伟壮观的场面,无数个绿色的小球形成了一个“大伞”,而每个小球又炸出了黄色的“珍珠”,像一棵绿树开着黄花,洋溢着春天的气息,好一个“春色满园”,真美极了!我不由发出一声赞叹。再看那边,一颗颗五彩缤纷的“彩珠”,拖着长长的尾巴,带着叫声在空中钻来钻去。有的转着圈,像一条条蝌蚪在找妈妈;有的头朝下,像一只只小鸟在觅食,十分有趣。

  与此同时,又一簇礼花直入云宵炸开了,红的、黄的.、绿的、蓝的、粉的……把天空映得五颜六色,像一只美丽的凤凰拖着长长的尾巴,与地面呼应,形成一幅美丽的图画——“百鸟朝凤”。它把晚会推入了高潮。突然,一串紫里透黄的“葡萄”从天而降,令人垂涎欲滴。

  这时,皎洁的圆月也钻出云层,欣赏这人间奇景,时而又迅速躲藏起来,大概是害怕人们笑话它此时暗淡无光吧。

  不知不觉地,快一小时了,我回头问爸爸:“为什么用这么多钱来买礼花呢?”爸爸说:“现在人民富裕了,家乡繁荣了,这是在祝贺昨天的成绩,也是祝愿家乡的明天像礼花一样美好。”

  我心里默默祝愿:“家乡啊!祝您前程似锦,盛世如花!”

  家乡的元宵节风俗作文 3

  在元宵节前一天的晚上就开始。晚上八点整,“老爷”出庙,十几个穿白色的衣服的人就在“老爷”的后面跟着。“老爷”身高一米,长四分米,宽三分米,穿着金色的衣服,带着红色的斗风,在四个人架的`轿子上,真是威风十足。当“老爷”经过时,家家户户都会放鞭炮。当架“老爷”的人要换时,先要把鞭炮放响。然后在换人。每隔四个小时,就换一次人。每隔四个小时,就会有人送来饭。

  通过我的介绍,相信大家也有点了解了吧。如果有兴趣的话,我可以做你的导游,为你服务,让你亲身体验一下。

  家乡有许许多多的风俗民情,如新年之夜十二点整,一起放鞭炮;元宵节,三天三夜架“老爷”满街跑;端午节全家一起吃饭,一起划龙舟……今天,我向大家介绍家乡元宵节,三天三夜架“老爷”满街跑吧。

  有一次,我因好奇心太强,就走过去摸了一摸“老爷”的头和脸。谁知,被爷爷看见了,接着我就被爷爷拉到“老爷”前两米处,然后,爷爷让我跪在地上,向“老爷”请罪。请完罪后,爷爷训斥了我:“老爷”,是神,不能乱摸、乱碰。”听完爷爷的话后,我转身往后看,看了“老爷”一眼,心里想:“老爷”真有一种神圣不可侵犯的威严。架“老爷”的这种风俗民情表面上是一个快乐的活动,但实质里却是一个严肃、认真的民俗。

  家乡的元宵节风俗作文 4

  中国有着各式各样的传统节日,每一种节日,在各地都有着不同的习俗,而让我印象最深刻的一个节日,还是宁波的元宵节。

  妈妈是一名地地道道的宁波人,从骨子里喜欢吃各式糯米做的点心。而元宵节的汤圆,更是不容错过的。与现代化生产的速食汤圆不同的是,在宁波,传统的汤圆连糯米粉都是自己做的。

  提前一天,将上好的糯米清洗干净,并浸泡好。到了元宵那天,家家就都开工了。磨米,拌馅儿,忙得不亦乐乎。磨米时,一手推动水磨上的把手,另一只手往水磨里加米,磨出来的米浆沿着水槽,流入放好的桶中。接下来用干净的纱布把米浆包起来,让米浆中的水流干,便形成了一个个糯米块,再将这些糯米块反复揉搓,就变成了柔软的'糯米坯子。

  圆子的馅儿也非同一般。将干芝麻炒熟后捣碎,加入绵白糖和小块的猪板油搅拌,不一会儿,便散发出阵阵香味儿,就算是吃饱的人,闻到这香味,恐怕也按捺不住,想再尝个鲜儿吧!拌着拌着,这芝麻馅儿就变得油亮油亮的了,顺滑无比,煞是好看!

  开始包汤圆了!这时,灶边总是有小孩子候着,等着吃汤圆。他们一个个张大了嘴,伸长了脖子,想第一个吃到汤圆。但大人们可被这帮“小馋猫”给惹急了,这样围着还怎么干活儿啊!

  “都出去,谁先出去,吃的汤圆就多!”

  听了大人的这句话,孩子们就争先恐后地跑了出去,大人们也就能安心地包汤圆了。

  大人们包汤圆的手法娴熟,双手就像蝴蝶一样上下舞动,不一会儿,就包好了。这包好的汤圆一个个圆滚滚的,挺着小肚腩,站在那儿,好不可爱!

  把它们放入煮沸的水中,看着白白胖胖的它们一个个在锅中上下浮动,颇为有趣。等熟了,将汤圆盛入碗中,轻轻咬上一口,那馅儿便会流出来,散发出诱人的香味,催促着你赶紧吃了它——这种催促又有谁会不听呢?吹一吹,放入口中,能感到芝麻白糖猪油馅遍布口腔的感觉;咬一咬,能吃到滑嫩清香的糯米皮儿,这种口感,不禁让人想多吃几个。小孩子们可忍不住,不听父母的劝告,吃了一个又一个,直到摸着成了一只小皮球的肚子,瘫在椅子上才肯罢嘴,可眼睛还依旧盯着那碗中“白胖小子”呢!看着一脸满足的孩子,父母也奈何不了他啊!

  这就是我的家乡——宁波的元宵节。与家人团聚,吃着汤圆,便是最快乐、最幸福的时候。

  家乡的元宵节风俗作文 5

  今天是元宵节,民俗是晚上全家人围坐在桌旁吃元宵,因为元宵表示团团圆圆,吃完元宵大家就应该“闹元宵”。由于过元宵节家长们给我们买了许多烟火,有小蜜蜂、手榴弹、闪光雷、小雷公、飞毛腿导弹、摔炮……我的全家手牵着手,在大街上快活地走着。边走边放我们自己的烟火。

  我们走在路上远远地看见烟厂家属院正在放烟火,我一家来到北关烟厂家属院门口那里的烟火有千姿百态、各式各样。比如:土花,放在地上,好似一座座小火山喷出金火焰,又好象一棵棵金黄金黄的麦穗在朝大家招手哪;“小地鼠”头朝上,导线就像地鼠的尾巴,点燃导线,地鼠就“瞅”的一声飞到半空,紧接着“啪”的爆炸……看的我眼花缭乱,应接不暇。最后由四个“孔雀开屏”一起点燃,似乎百只孔雀一起开屏,好看极了!然后,我们打着面的从康庄市场到菏泽唯一的`立交桥——双河集立交桥,在人民路上我们看到有许多由彩灯编织成的动物路灯。

  中华路尤为热闹:鲁能广场有大型歌舞晚会,天香公园门口人山人海,园内的树木都被挂上了五彩斑斓的彩灯,更有几分韵味……最后我们回到家,正好赶上了中央台的元宵晚会——《健力宝杯我最喜欢的电视节目颁奖晚会》。于是大家伙又围坐在电视机前欣赏起精彩的电视节目。

  当看到郭东临表演的空中飞人时,笑的大家合不拢嘴,真是“人逢喜事精神爽”啊!渐渐地夜深了,一年一度的元宵节将要在零点的钟声中消逝。

  家乡的元宵节风俗作文 6

  都说“正月十五闹元宵”,元宵节向来是热闹的,逛灯会,看花灯,猜灯谜……在我的家乡,每逢元宵还有一项特定的活动,那就是——吃元宵。

  我查资料得知,元宵以前叫“汤圆”或“汤团”,因其是元宵节的特供美食,便逐渐被称作“元宵”了,至今不少地区还叫“汤圆”呢!“汤圆”或“汤团”都有“团圆”的意思,正月十五吃汤圆的习俗自古就有,寓意美美满满、阖家团圆。

  元宵节的下午,奶奶就开始张罗着自己动手做元宵。香喷喷的芝麻糖馅早已准备好了,元宵的馅花样很多,但我们家最喜欢包的还是芝麻糖馅,奶奶总说芝麻糖馅又香又甜,吃了这日子啊也是甜甜蜜蜜的。雪白的糯米粉已被揉成了一大团,像个大而结实的棉花糖,惹得在一旁看着的我,饶有兴趣的去帮忙。

  只见奶奶先把一小团米粉搓圆,再慢慢的旋转着捏成一只小碗的形状,然后舀一勺馅放进“小碗”里去。接着奶奶转着“小碗”十指翻飞,眨眼之间一个圆圆的元宵就诞生了。我也学着奶奶的.样子,拿起一小团米粉,搓圆、捏成碗状、放馅儿、封口,一个小小的元宵就成型了,只是没那么圆。看着我的“作品”,奶奶一边给我展示她前面那一小排圆滚滚的“白玉球”,一边传授经验:“一定要搓圆,这样才能团团圆圆嘛!”

  忙活了一下午,夜幕降临时,热腾腾的元宵也上桌了。白白的、软软的,一颗颗晶莹剔亮,隐约可见里头的芝麻馅。我舀起一个汤圆,轻轻一咬,哇,那又香又甜的芝麻便涌了出来,在口中慢慢化开,怎一个“美”字了得!

  我们全家围坐在一起品尝汤圆,说着笑着,窗外亮起了花灯,屋子里洋溢的满是温馨,团团圆圆,团团圆圆……

  家乡的元宵节风俗作文 7

  我的家乡在贵州,每逢正月十五元宵节的时候,我们都会有举办活动的风俗,比如赏花灯,吃元宵,猜灯谜……,其中,我最喜欢的风俗就是观赏那五颜六色、形状各异的花灯了!

  我特别奇怪,为什么在元宵节这一天晚上要闹花灯呢?妈妈给我讲了一个传说:那是很久很久以前,一只神鸟降落到了人间却被人们误杀了,天帝知道后震怒下令在正月十五火烧人间,人们想出了一个法子:在正月十四、十五、十六这三天,每户人家在自家的门前挂起红灯,从而骗过了天帝,保住了自己的生命和财产。从此,元宵节闹花灯便成为了一个风俗,并且一直流传到了今天。

  我有幸地来到了赏花灯的'现场,感受了一番家乡的元宵节。还没到花灯现场,车辆就已经把会场围得水泄不通,就连交警也没办法。在赏完车灯之后,我终于挤进了赏花灯的长龙中,这条人的长龙一眼望不到尽头,似乎直入天边。不过我的注意力还是被这吊在头顶上的花灯所吸引了。这里的花灯真可谓琳琅满目,有绿油油的青菜灯,象征着在新的一年里健健康康,平平安安;亦有红彤彤的胡萝卜灯,象征着在新的一年中,红红火火,干劲十足;还有黄澄澄的玉米灯,象征着在新的一年里恭喜发财,财源广进!但我最喜欢的还是金牛灯,只见它的一对金牛角蜷曲地向外延伸,象征着今年我们要“扭转乾坤”;它的眼睛直视前方,就像我们在课堂上盯着黑板的那双眼睛,生怕错过老师讲的任何一个细节;牛的嘴巴微张着,好似在吸收本节课的重难点;它的肚子也圆鼓鼓的,里面一定装满了知识,可以随时“提取”出来用;它的全身呈奔跑的样子,寓意着我们在新的一年中要向着自己的目标而奋斗!

  我爱赏花灯,真希望闹花灯这个风俗能够永久地流传下去!

  家乡的元宵节风俗作文 8

  传统节日中,元宵节地位举足轻重,一过正月十五年就过完啦!所以人们要在辛苦劳作之前抓住这个机会再热闹一番,同时也意味着一年中美好的开端。

  无数文人墨客也为它留下了美好的诗篇。所谓“东风夜放花千树更吹落星如雨,宝马雕车香满路。凤箫声动,玉壶光转,一夜鱼龙舞。”时过境迁,许多风俗早已留在历史的画卷里,而人们对它的重视却丝毫未减!

  在我的家乡濮阳,每年元宵这一天人们吃完热腾腾的汤圆或韭菜鸡蛋馅儿的饺子以后就会陆续走上“群星璀璨”的街头,走进广场走进公园,远远就会看见有小商小贩的'小灯笼、音乐鱼、等各种声乐玩具。

  小孩子们拿上自己喜欢的小玩意儿乐开了花。游人如织宛若白昼的广场里,各种造型的灯展栩栩如生,有的清一色人物造型,如孙悟空、猪八戒。有的是各种鲜花的造型,最受欢迎的当数大型开一合的荷花灯为节日增添许多喜庆气氛。有的一律是个动物造型的花灯,像丹顶鹤、熊猫、小鹿,那可是孩子们的最爱。

  有的小摊位前也搞起了活动。太逗了,猜中了灯笼上的字谜便会得到一个相应的东东,若是猜不中也没关系,摊主会送你一些诸如竹竹蜻蜓、生肖手链之类的东西。

  做糖人的小摊子也特别火爆,各种生肖造型栩栩如生,吃到嘴里又甜又粘,有时候看着这么可爱的唐人甚至不忍心吃了……

  今年的气氛不是往年红火,大家都紧闭家门,守着家里的这份《小团圆》小温馨。用手机微信给亲人报声平安道声祝福就算过节啦!一些可敬的人们坚守在一群的一线。许多同学的爸爸妈妈也在坚守着各个岗位的一线。在这里我也想说一声。叔叔阿姨你们辛苦啦!你们致敬!

  这个月圆夜让我们对着月亮祈福,希望疫情早日结束。无论遇到什么困难,让我们都怀着坚定的信念和美好的期许,共渡难关!

  家乡的元宵节风俗作文 9

  提到元宵,无论是刚戴上红领巾的小学生,还是已经满头银丝的老人,嘴中都能感受到一股丝丝滑滑的汤圆甜味,眼前都会浮现出一盏盏美丽的花灯和拿在手中摇的着癞子。

  元宵那天,城市公园里到处都有挂着的彩灯。这些彩灯的颜色缤纷,形状更是五花八门,远远看去就像是彩色的波浪。彩灯上都挂着谜语,静静的等待着人们猜出它们的谜底,把它们撕下来。

  乡下虽然没有城市中赏花灯猜灯谜这么热闹,但元宵过得也很有趣。晚上吃完了寓意“团团圆圆”的`汤圆,就迎来了平湖农村的一大习俗——着癞子。就是用稻草捆在棍子上,点了火,一边跑到田间地头摇手中的火把,一边念着:“着癞子,着癞子,自家田里出金子。”听奶奶说,这样自家田里能五谷丰登,粮棉茂盛。天色渐暗,我的心也越跳越快,期盼着能快点着癞子。这不,老爸刚帮我扎好草把子,我就迫不及待地接过,持在手中,摆好了姿势。老爸为我点上了火,此时,我就像是一名火炬手。我看着手中草把子上的细小火星到处飞溅,心中有一丝忐忑,但更多的是对着癞子的兴奋。我吸了一口气,摇着草把子,欢快地跑到田间地头,念着那首小调:“着癞子,着癞子,自家田里出金子。”渐渐的,更多的大人和孩子跑到田中,挥舞着草把子,拧着不同版本的小调。火光似乎照亮了整片天。

  夜深了,但元宵的气氛丝毫未减,不知是谁家放的烟花,为元宵又增加了几分美。

  家乡的元宵节风俗作文 10

  ”离家三里远,别是一乡风。我们的祖国”幅员辽阔,民族众多,每个地方都有自己独特的风俗习惯。

  热闹团圆的元宵节,当然少不了主角之———汤圆啦!一颗颗圆滚滚、胖乎乎的汤圆,在家家户户的热锅中翻腾着,恰如一群白天鹅在水中优雅地畅游着,舞蹈着。煮熟后,一颗颗晶莹剔透的小汤圆,轻咬一口,满满的豆沙从中流出。咬在嘴里软软糯糯的,QQ弹弹,富有嚼劲!

  当然我最喜欢的风俗是闹花灯。花灯,它不仅给我们带来了物质上的快乐,还带来了精神上的'兴奋。之前我特别好奇,为什么元宵节要闹花灯呢?妈妈告诉我:在很久以前,凶禽猛兽很多,四处伤害人,人们便组织起来打,有一只神鸟因为迷路而降落人间,意外地被不知情的猎人给射死了。天帝知道后十分震怒,便传旨,下令让天兵于正月十五日到人间放火,将人畜和财物通通烧光。天帝的女儿心地善良,不忍心让百姓无辜受难,便冒着生命危险,偷偷驾着祥云来到人间,把这件事告诉了人们。众人听后,吓得不知如何是好。当时,有个老人想出个法子:“在正月十四、十五、十六日这三天,每户人家在门前挂起红灯,燃放爆竹、烟火。天帝就会以为人们都被烧死了。”大家听了都点头称好,便分头准备。到了正月十五这一天晚上,天兵往凡界一看,发觉人间一片火光,以为是大火燃烧的火焰,就禀告天帝不用下凡放火了,天帝听后,心中大快。人们就这样保住了自己的生命和财产。为感激天帝之女的善心,为纪念这个事件,从此每年的正月十四、十五、十六这三天,家家户户都要张灯结彩,点烟火,放爆竹,来祈求安宁幸福。

  大街上车水马龙,张灯结彩,各式各样的花灯使人目不暇接!与其说这是花灯会,还不如说是赏花会。一朵朵盛开的金莲花围绕在我四周,牵牛花似五十六个民族一样友好的连接在一起;一串串杜鹃花如同国旗一般,红艳艳的;但最经典的,莫属经典的红灯笼啦!再加上那金黄的流苏,好像是来赴约的大户小姐。猜灯谜的人也多。你看这盏灯上写着”圆溜溜的大眼睛,睡觉睁着眼,吃鱼食。——打一水声动物”谜底肯定是金鱼了!金鱼灯笼有着黑溜溜的眼睛,肥肥的身体,金灿灿的,可爱极了,真是既简单又栩栩如生啊!

  眼花缭乱、目不转睛……

  时代在不停的变化,但家乡的风俗是优良的传统,它一如既往,韵味长存!

  家乡的元宵节风俗作文 11

  “去年元夜时,花市灯如昼。”元宵节是中国传统节日,有着悠久的历史。

  传说,很久很久以前,凶禽猛兽,四处伤害人类和牲畜,人们组成一个队伍去打它们。一只神鸟因为迷路而降落人间,却意外被不知情的猎人射死了。

  天帝十分愤怒,立即传旨让天兵在正月十五这天到人间放火,把人们通通烧死。天帝的女儿知道了,她不忍心,立即来转告人类,人们大惊失色。最终,一位老者想出了个办法:正月十五这天,家家户户都张灯结彩,这样天帝就会以为人们被烧死了。

  在正月十五这天,天帝往下一看,人间一片火光冲天,天帝笑着走了。人们为了庆祝骗过天帝,每年正月十五大家都会挂灯笼,放烟火来庆祝这个日子。

  元宵节的'重头戏都在晚上。到了下午,天刚刚黑的时候,这一条街都灯火通明,举行猜灯谜的活动。每一条灯谜都贴在灯上,如果有人猜出来的话,就把那条灯谜摘下来。小孩们都很爱比谁猜的灯谜多,最多可以奖励一个糖果大礼包。

  看完花灯就到了我家乡最具有特色的风俗:吃元宵,我们经常在家自己做。首先先拌馅料,和匀后摊成大圆薄片,晾凉后再切成比乒乓球小一点的立方块。妈妈和舅妈在那儿做着,我们这群小朋友却等不及要吃了,纷纷上前帮忙。我们把馅块放入像大筛子似的机器里,倒上江米粉,“筛”起来了。那个大机器抖动着身子,妈妈告诉我们:“馅料在相互撞击中变成球状,江米也粘到了馅料的表面形成了元宵。”妈妈边说边清理桌子,“元宵寓意着团圆吉利,表达了人们喜爱阖家团圆的美意。”

  桌上的菜和元宵渐渐减少,我挺着肚子倚在墙边,筷子浪漫地摆成了个十字。

  “离家三里远,别是一乡风。”虽然我在大城市学习,但我应不忘初心,好好学习,长大后为家乡建设出一份力。

  家乡的元宵节风俗作文 12

  窗外下着蒙蒙细雨,风轻轻地不停飞过。虽然是快到春天了,但还是有些寒冷。

  我和妹妹都还在酣睡中,但外婆可睡不下了,早上四五点起来做起了菜羹。菜羹中的食材比较随意,但绝不能少。可以放各种蔬菜,各种菇类,各种肉……切成丁,让菜羹变得更加很浓稠香美,尝起来咸咸的,热乎乎的。寒冷的.早晨有这样的早餐,是多么的幸福啊!

  外婆在楼下慢慢搅着菜羹,发出的香气把我和妹妹从睡梦中唤醒。我猛地跳起来,胡乱把衣服穿好,也不管寒冷了,冲下楼后就听到菜羹在锅中“啵啵啵”的沸腾。香气不断从锅里涌出,直扑我的脸庞,我兴冲冲地问外婆:“菜羹好了没?”外婆慢悠悠地说:“还没好。”等一会儿才好。

  随后妹妹也跑了下来,揉了揉睡朦胧的眼睛,奔到锅前说:“菜羹真香!”外婆又说:“是啊!熬的越久越香。”妹妹搬了把椅子踩在上面,掀开锅盖,热气向上一冲,妹妹眯住眼睛,看到锅中的豆子都被煮烂了,肉也煮得十分松软,青菜已不知了去处。水很少,很浓稠,香气迷人。

  妹妹看好后说“那让它多熬一会儿吧”便拉着我的手出去玩了。过了几分钟又跑回外婆旁边问:“好了吗?”“没有。”于是又出去玩了。过了两三分钟又回来问。外婆依旧说没好。妹妹来来回回好几次,外婆总是说没好。等到爸爸妈妈睡眼朦胧地走下来,外婆才喊开饭了。菜羹熬得更加浓稠,是比饭店里的还要好。桌上总有剩下的几颗汤圆吃不掉。妹妹舔舔碗中的菜羹,又舔舔嘴巴,舔舔嘴唇上的剩菜,满意地拍拍肚皮跑出去玩了。我和爸爸妈妈,外公外婆是吃得不能再吃了,瘫坐在椅子上。

  这菜羹据说是以前戚继光抵御倭寇时,没有了军粮,百姓们把自己家的粮食拿出来,炖成一锅给戚继光和战士们吃。于是这菜羹就流传了下来。

  再出门,去外面逛逛。天已退去了紫黑色,换上了金黄色的锦衣。这几碗菜羹提前温暖了春天。

  家乡的元宵节风俗作文 13

  俗话说:“正月十五闹元宵。”要说元宵节到来时,我们平湖的风俗,可谓是一番独特又熟悉的风味。

  还记得那个元宵节的夜晚,我们全家人都围坐在一个大圆桌的旁边,其乐融融地准备吃元宵。其实吃元宵这一习俗也是大有来历呢!

  相传:元宵起源于春秋时期的楚昭王。某个正月十五日,楚昭王经过长江,见江面有漂浮物,为一种外白内红的甜美食物。楚昭王请教孔子,孔子说:“此浮萍果也,得之主复兴之兆。”因为这一天正是正月十五日,以后每逢此日,昭王就命手下人用面仿制此果,并用山楂做成红色的馅煮而食之,这便是现今元宵的雏形,从此,元宵节吃元宵便成了一种传统。

  开始吃元宵了,我拿起勺子,从碗中挑出了一个最大的元宵,我慢慢地把它咬开一个小口,“好烫啊!”我捂着嘴做出一个痛苦的表情。这时,只见元宵中,那些黝黑发亮的黑芝麻就源源不断地流了出来,我看了看元宵,心中实在是等不及了,我用嘴使劲地吹了吹,然后把元宵放进嘴中,品味着它的味道。皮的嚼劲、芝麻的甜香,渐渐的'都在我的嘴中融化了,最后我轻轻一吞,这个元宵好似在坐滑滑梯似的,滑入了我的胃中。过了一会儿,碗中的元宵全都凉了,我像一匹恶狼一般,在眨眼间,把它们全都吃掉了。在吃元宵时,大家有说有笑,好不热闹。

  吃完元宵,我们又该着癞子了。传说,着癞子寓意能五谷丰登、农业丰收的民俗活动。

  “今晚着癞子的人可真多啊!”我不禁感叹道。只见人们把稻草捆在棍子上,点上了火,一边在田间奔跑,一边则摇着手中的火把唱着民间小调。霎时间,漆黑的夜晚被照得明亮了起来。“着癞子,着癞子,田道好来讨娘子,讨好娘子造房子,造好房子养儿子…”这首民间小调在稻田里来回荡漾着,时不时的从我心中勾起了童年的回忆。

  这就是平湖的元宵节风俗,一番独特又熟悉的风味。

  家乡的元宵节风俗作文 14

  元宵节吃汤圆,这是我们的习俗,汤圆和团圆字音相同,吃汤圆就寓意着团团圆圆的。元宵节那天,不能出门,所以用家里面的一大包糯米粉做成了一个个的汤圆。

  先将糯米粉到人大盆里,然后,倒了一碗开水,接着,就用手和起来,刚开始的糯米粉松松的,像一个个无家可归的流浪汉,可一和上开水,它们就像一个抱紧了的大家庭。为了更加容易的搓圆子,首先把双手放在已经成面团的面粉上,然后,用力往下按,每按一次都要转一个不同的方向。终于,面和好了,面粉白白嫩嫩的,光滑极了!我忍不住按压了一下,顿时,面粉上出现了两个显眼的手指印,这面粉可真叫软呀!我闻了闻,一股浓浓的面粉香迷漫在厨房中。

  开始做圆子了!看着油亮亮的肉馅和又软又白的面粉团,我跃跃欲试。亲亲将面粉团分成了许多份,我拿起一块糯米团,正准备放肉馅时,亲亲叫住了我,“你这样做不对,应该先将面粉的四周压扁,中间凸出去。”亲亲边说边做,“不是挺简单的`嘛!”我赶紧动手做起来,不好!里面的馅儿全部出来了,糯米粉粘了我一手,想甩都甩不掉,黏糊糊的。吸取了上次的教训,我先将面粉团搓成圆形,然后,把它拍扁了,将边缘捏得更薄,放进一勺馅儿,左手在下面转,右手跟着左手转,亲亲时不时地帮一下,终于,我也成功地搓出了一个胖乎乎的团子,心里甭提多高兴。

  正月十五是吃汤圆的日子,也是全家团团圆圆的日子。

  家乡的元宵节风俗作文 15

  今夜的月并未满含孤独地藏在高空中那层层云间,她皎洁如玉,照得我们心中欢喜……

  正当感叹“夕阳真美”时,再拾眸已华灯初上。小树林旁的路上,人与人擦肩而过,个个都怀有心事……我从常去的小卖部走过,走在回家的路上……

  两年了,因种种原由,我没有和爷爷、奶奶三个人一起过这本该团圆的元宵节,心中处处是歉意……到家时激动的苦与酸涌上心头,未说出第一句话,爷爷就把我拉进屋内。屋里很暖和,奶奶坐在炕头,木桌中是奶奶亲自做的元宵,见我回来了,一下子回过神为我找坐处。

  元宵节开始了……

  嘴里品着不同口味的元宵,爷爷奶奶在一旁唠嗑,型号绝版的电视,一个节目接着一个节目地按顺序播放,窗外的月依旧亮,但我却红了眼眶,可能是因为这一切都承载了太多元宵节的旧事……

  那年天很冷,我用红毛线扎着双马尾,坐在与自己同样高度的铁凳上小口小口吃着元宵。当时问着最幼稚的.问题,看着最单纯简单的世界。爷爷奶奶就在一旁,他们会一同带我放下未吃完的元宵,打上花灯,在小树林旁的路上。放眼去看家家门口都会有一个天真无邪的打灯小孩,满天都是浓浓的人间烟火气……明月也毫无闲暇之时,他会为这团圆的人家送去祝福,默默收藏在每个人的时光档案中。朴素也让人觉得很美好。

  离开的时间快到了,我再次与爷爷、奶奶打起花灯,晚间的风吹起奶奶齐肩的白发,月光散在我们走过的路上,仿佛回到过去实则一直在面对新的开始。我们仨一直会是我们仨,在这样一个有风韵的节日感受风俗。

  岁月极美,在于它必然流逝,那些散碎在元宵的旧事含着月光共同欢喜。

  家乡的元宵节风俗作文 16

  在正月十五这红红火火、热闹非凡的日子里,花灯会挂满广场,琳琅满目,忙得人们的眼里似乎只有五彩忽闪着,恍得这两人相对都看不见的夜仿若白昼。但只有花灯的元宵是不完整的。还差了让人们笑得更幸福的那块汤圆。

  距上次吃汤圆已好一阵了,那图景还萦绕脑海,挥之不去。

  从冒着热气的大瓷碗中看汤圆与在暮霭沉沉中看皎皎大明圆月无过大分差。热气遮掩着的汤圆,朦胧绰约里边线明晰。几个玲珑小巧,细腻软滑的汤圆在清水里翻滚沉浮,应是受了水的洗涤,才那般洁白似鹅毛,富有光泽像珍珠。汤圆大小似核桃,小胖子不折不扣、货真价实的一个,圆鼓鼓的雪白大肚子也不知装了多少东西。它在清水中悠然自得享受着,那是分外惬意。看着,还没送上嘴,就已流了一堆的口水。汤圆的味道甜甜的,腻腻的',特别诱人。一口含下汤圆,咬破后,黑芝麻就从中溢出,拥着舌尖舞着。先是一阵沁人心脾的芝麻醇香,再一番蜜糖的甜蜜,接着是糯米的清香,都晕开,在唇齿中。

  汤圆它的味道像冬天里的二月初旬的阳光,又如孟夏时情侣在葡萄架下诉说的甜蜜,还似离乡多年返回故土见到亲人的温馨欢喜。你口里吃着汤圆,感受着惹人醉的甜蜜,仿佛就能看到呢。

  继续咬着,洁白的糯米外衣黏而不粘,弹爽润滑,感觉持久不散。吃完一碗汤圆,肚子都成了一个圆鼓鼓的“大汤圆”。

  汤圆,南方与北方做法不一样。北方汤圆是将馅揉团,放入糯米粉里滚,像滚雪球一般的情景。很简单大气。南方汤圆就大有不同,南方的汤圆是包,将糯米做宝塔形,取下尖端揉成圆球,再在中心捏洞,将馅放入进去,缓缓捏团包住,再揉团。有着柔和的特点。一个骨气,一个温柔,各有特色。

  听大人讲,汤圆的由来是楚昭王在正月十五日路经长江,看江中有漂浮物,是一种外白内红的食物。便请教孔子,孔子说:“此浮萍果也,得之主复兴之兆。”因彼时是正月十五,以后每逢此日,昭王就让人用面仿制此果,用山楂做馅吃。从此,元宵节必吃汤圆。

  汤圆,寓意团圆。在正月十五,每个人都笑容满溢,没一丝愁绪,因为在这天都能回家,在灯火璀璨中与家人吃元宵,说说笑笑。

  家乡的元宵节风俗作文 17

  我的家乡在安康的乡下,因为是在乡下,所以民风很重,在这里,我最喜欢的节日,便是元宵节了。

  元宵节的出现是源于一个传说:在很久以前,凶禽猛兽四处伤害牲畜及人,人们就去打它们。一天,一只神鸟因为迷路降落人间,意外地被人给射死了。天帝知道后十分震怒,就传旨下令让天兵在正月十五日到人间放火,把人间的活物都烧死以示惩罚。天帝的女儿心善,不忍看百姓无辜受难,就冒着危险,偷偷驾云来到人间,把这个消息告诉了众人。百姓得知这个消息,十分惊慌。后来,有个老人家想出个办法,他说:“在正月十四、十五、十六日这三天,每户都在家里张灯结彩、点爆竹、放烟火。这么一来,或许可以逃过一劫。”众人也没有办法,只得照做。到了正月十五这晚上,天帝往下一看,人间一片红光,响声震天,连续三个夜晚都是如此,还以为是大火燃烧的火焰,心中大快。百姓就这样保住了自己的生命及财产。为了纪念这件事,从此以后每到正月十五,家家户户都挂灯笼,放烟火。这就是元宵节的传说由来。

  在我的家乡,元宵节是必要赏灯的,所以人们会事先在一个空旷的地方打个大棚子,把准备好的花灯挂上去,大家都盼着黑夜的到来。终于,当天边的.最后一丝红散去后,挂在棚子上的花灯亮起来了。霎时间,那刚暗下来的天又被照亮了,五彩斑斓。红的、黄的、绿的,各色的,都有。不光是灯的颜色,它们的样子也各有不同。有走马灯、有玻璃材质的灯,由清一色的牛角灯,有纱灯。而最有趣的,是由麦苗做成的一两条碧绿的长龙……

  等到天色再暗一点,人们也不赏灯了,他们干什么去呢?去吃元宵。人们先把元宵从冰箱里取出来,再把它放进煮沸的水里,慢慢的元宵不在硬了,他在锅里翻滚着,几分钟过后,他已经变了一个样,成为人们口中入口即化的元宵。我最喜欢芝麻馅的元宵,你呢?

  我喜欢元宵节,不是因为它的传说,不是因为它的灯会,也不是因为在这一天能吃到元宵,而是在这一天,我们的亲人可以团圆。

  家乡的元宵节风俗作文 18

  正月十五是我国的传统节日——元宵节,我们家乡的元宵节特别热闹,家家吃元宵、挂灯笼、放烟花,每当春节刚过,我都期盼着这一天早日到来。

  吃元宵是元宵节必不可少的,元宵以白糖、玫瑰、芝麻、豆沙、黄桂、核桃仁、果仁、枣泥等为馅,用糯米粉包成圆形,可荤可素,风味各异,寓意着团圆美满之意。

  夕阳西下,落日的余晖洒满小村的时候,家家户户把所有房间的电灯都点亮了,甚至仓房、牛棚、牛圈也都灯火通明,但最显眼的还是家家门前悬挂的大红灯笼格外引人注目。

  最令我难忘和期盼的是元宵节的晚上放烟花的场面,非常震撼、令人销魂。当听到“哧”“嗖”“彭”“啪”声想起的时候,人们都跑到院子里,“快看,烟花!”我不禁兴奋的喊出声来。紧接着,“劈啪声”作响,无数的'烟花飞向天空,震耳欲聋,并且把周围映得通明。“好美呀,天女散花!”“看,降落伞!”“哎呀,孔雀开屏!”我高兴得手舞足蹈,情不自禁地叫了起来。各种姿态的烟花不断地在空中绽放,令人拍案叫绝。我陶醉在五彩缤纷的烟花中,忘记了寒冷......

  元宵节给我带来无尽的乐趣,我爱家乡的元宵节!

  家乡的元宵节风俗作文 19

  今年,疫情仍然影响着我们的生活,但上海过春节仍然十分热闹,尤其是今天——元宵节。

  “今年元夜时,月与灯依旧”,城隍庙的热闹场景与前几天一样热闹,我约了好朋友,一起去逛庙会。我们来到城隍庙,就忍不住惊叹:“个得宁那能噶西都啊!”我们进入其内,那里真是什么都有:舞狮表演、漂亮的牛年定制衣、还有各种小吃……我们看得眼花缭乱,都不知应该先去哪里逛啦!“呀!你快来看!有卖大蝴蝶结的摊位儿耶!”我身旁的朋友突然两眼放光,手指向一个摊位叫喊起来。哎,果然,喜爱发饰的她一下子就被牛年的专版蝴蝶结吸引了,过去看看吧!城隍庙的东西是真的多,光一个发饰店就让我们眼花缭乱。我们逛来逛去,看到许多心仪的蝴蝶结,最后,我们一人买了一个红色的',真开心!两个妈妈看见了,眉开眼笑地说:“哎哟!两个娃娃买了红蝴蝶结,新的一年一定能是红红火火的!”是啊!春节期间穿戴红色的服饰,能有个好兆头。

  接下来,我们又去看了不容错过的节目——舞狮表演。狮子们在舞台上,一会儿舞做一团,似争斗,又似嬉戏,好不快活!一会儿又各自舞动起来,有的向观众点头,有的翻着跟斗,有的还扭着腰……观众们都喊叫捧场,一副其乐融融的场面让我感到快乐与温馨。

  最后,便是元宵节最重要的环节了——吃元宵,妈妈给我们买了芝麻馅儿的,一口咬下去,芝麻的香甜溢满了我的嘴巴,激起了我的味蕾,令我“爱不释口”,我们都吃了不少呢!妈妈对我说:“这汤圆这么甜,祝你学业进步哦!笑得更甜!”“我祝您新的一年工作顺利,身体健康哦!”我回答道。

  春节的丝丝寒意,阻挡不了股股暖流在心间荡漾,元宵节更是难忘。春节的祝福声像乐曲在鸣奏,又像鸟儿在报喜,让家家户户充满欢乐。

  家乡的元宵节风俗作文 20

  按照习俗,元宵节在新年的最后一天,也就是正月十五开始了。

  刚上幼儿园的小孩子,努力上班的大孩子,一头白发的`老孩子,提到元宵,谁不是嘴里立刻生出一种甜甜的感觉呢!把汤圆一股脑扔进锅里,让它在沸腾的水中漂浮着,单看那圆滚滚的样子,闻着那甜香,就迫不及待地连着五六个往嘴里塞呢!

  今夜妈妈对着我们说道:“今年,咱不从超市里买,自己做元宵好吗?”我一听,就来了兴趣,跟着妈妈在厨房里做了起来。首先,拿出妈妈从超市里买来的糯米粉放进小盆里,放些温水,把它们和成面团揉一揉。头发散了,我往后一弄,面粉却弄在了脸上,一旁的妹妹笑我是一只大花猫,我顺势也她脸上画了一笔,这样她弄一下,我弄一下,直到满脸粉才结束。现在开始做汤圆啦!拿一小团,在手中滚成圆形,压扁,放在手心中,将事先搓好的馅放在面团上,慢慢地揉成球形,一个汤圆就做好了,接着我越来越熟练,汤圆越来越多,花样也越来越多,有云形、花形、爱心形的,各种各样。

  我小心翼翼地将汤圆放进水中,看着它们忽上忽下,又时而拥在一起,时而分散,多像一群顽皮的白胖子!不一会,汤圆渐渐浮上水面,我把它们一个个盛入碗中。我想到汤是没味道的,便放了几勺白糖。心中更是幻想着汤圆破洞芝麻流出来,白白胖胖的汤圆上也覆着黑芝麻,那样子,我都可以咽三口以上的唾沫了。

  在桌边的我和妹妹肚子都鼓了出来,活像一个小鼓,勺子也浪漫地斜靠在碗边。

  圆圆锅子煮汤圆,欢乐心情庆团圆,彩灯挂起阖家欢,元宵节快乐!

  家乡的元宵节风俗作文 21

  按照温州的习俗,每年的正月十五——也就是元宵节,总要举行一次灯会。

  在正月初七、初八,温州各地便进入灯会准备。在永嘉郡城,除了小巷子外,都要搭建“松棚”。话说这灯会,是温州正月里规模最大的群众性民俗文化活动。

  灯会真热闹。各个铺子都要挂出几十甚至几百盏灯来:珠灯、挑灯、渔灯、百鸟灯、布龙、首饰龙、拼字龙……琳琅满目,让人看不过来。万千灯火加上夜色的繁华,交织成了灯火辉煌、人声鼎沸的景象。

  灯会中最有意思的.就属鳌江大龙,这可是灯会里的重头戏。许多外地人跑到鳌江来,就是为了来看抬大龙。据说这大龙是鳌江人民为了祈求风调雨顺、鱼虾满仓或是庆祝丰年而盛行的,它兼具历史、人文与艺术价值,还在2009年被列入浙江省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名录。这大龙约有三四间房那么大,要一百多号人来抬。抬龙者身穿红服,头戴金帽,十分显眼。龙口中的舌苔上躺着一颗明珠,上唇的背面是一座小亭子。龙身有着金灿灿的鳞片,与抬龙者的金帽相映成趣。四周黑压压一片:男人、女人、小孩、老人,人山人海、热闹非凡。到处是相机“咔嚓”“咔嚓”的声音,到处是闪光灯发出的亮光,到处是议论声。

  在灯会中,总会有小贩摆摊儿卖汤圆。汤圆可是元宵节非吃不可的食物,象征着“团团圆圆”。把汤圆下进锅里,让它们在锅里“咕噜咕噜”地待着,单看它那白白胖胖的样儿,闻闻那种清甜的香味,就够你口水直流三千尺了;何况是,一大碗一大碗地盛上,大勺大勺往嘴里送呢!把一两粒汤圆送进嘴里,顿时唇齿留香,生出甜甜糯糯的感觉来,咬开汤圆的皮,里面便流出汤圆的馅儿。可能是芝麻的、紫薯的、花生的、还可能是红枣的……总而言之,言而总之,无论它是什么馅儿,都非常之美味。

  元宵节就这样在汤圆的香味、在灯火、在大龙的欢送中走向尾声,但我们仍然期待着下一个元宵节。

  家乡的元宵节风俗作文 22

  正月十五这天,村庄被炊烟笼罩,家家户户都灯火通明。大人没有工作,小孩没有玩耍,老人没有打牌,人们都在做一件事——吃元宵。

  太阳悬在山顶,夕阳在天边渲染开来。四周静静的,我跟疯狗般在厨房门口转来转去,时不时转头张望。“妈,元宵什么时候下锅啊?还没包完吗?”妈妈无奈的笑着:“马上就好了”我别过头,不满意地嘟着嘴,急得眼红。看着桌上那一个个白团子,红糖伴着芝麻的香味飘在鼻间,吞了吞口水,心里越发着急。

  元宵下锅,水泛起一道浪花,我站在门口,看着铁锅慢吞吞的叹气,喉咙酸酸的。我激动的转过头去:“妈,妈,等会煮熟了,我要吃四碗,婆婆吃不得太多……妈,妈,爸爸和妹妹吃三碗,外公吃一碗,是吗?”我睁大眼睛期待的望着妈妈“小话唠,多大了,幼稚。”我朝妈妈做了个鬼脸。

  “噗——”锅内又叹了口气,我望过去。心里嘀咕着:半个小时,怎么还没到!我漏气地靠在门上,妈妈依旧没有要去厨房的意思。我抬起头,闻着那淡淡的甜香,不自觉的想:元宵应该快熟了吧,个个外白里红,软软糯糯的,跟害羞的`小姑娘似的,有的像老奶奶,老爷爷一样在锅底慢慢走,有的和小孩似的调皮地跑,有的如舞蹈家一般再汤汁中欢快地翻滚着,红糖的香味弥漫整个厨房,伴着元宵又软又滑的触感。

  “元宵好啦!”我回过神,妈妈已经走进厨房装元宵,我擦了擦口水紧跟妈妈走进厨房,一碗碗一盘盘元宵端上木桌,真让人食欲大增。

  我迫不及待地拿上筷子,不等妈妈说,我和妹妹同手同脚端着碗,往嘴里一顿猛噻。妈妈严厉的道:“慢点吃,都不准抢!”我不听,使劲嚼着又黏又软的元宵,元宵烫烫的,有丝丝红糖从里渗出,很美味,不过这不是重点,我和妹妹抢的不是元宵,而是元宵里的钱币,我家乡包元宵时总要将一枚洗干净的硬币包进去,吃到硬币的人,长大后一定会财源滚滚。我的舌头翻滚着,眉眼微皱,细细的品尝着元宵,没有,又没有,我压下失落,看了看家人们,他们也没吃到,我还有机会。我把下一个元宵送进嘴里,嗯,这个元宵有点不一样,我赶忙吐出来,“硬币,是硬币!”我将硬币高举着,激动的泪水从眼眶中流出,“我会发大财!”一家人都笑了起来。

  “东风夜放花千树,更吹落,星如雨。”听着烟花的嘭嘭声,彩色的倒影映在窗户上,大大小小的碗空摆在桌上,半碗腊肉还未吃完,一锅小小的元宵却是吃的心满意足,一家人瘫在椅子上,这一刻,虽短暂,却美好。

  家乡的元宵节风俗作文 23

  每当在无宵节吃汤圆时,我总是会情不自禁的想起在家乡元宵节包汤圆时的场景。

  元宵节一早,我老家的亲朋好友齐聚一堂,各个手提大包小包的.礼物,脸上挂着微笑,屋子里很快人声鼎沸,笑声、谈话声响成一片。小朋友们在屋里屋外来回穿梭,追逐着、打闹着,大朋友们坐在长凳上,聊着家长里短的大事小事,老朋友们呢?他们正兴高彩烈的举着牌,打牌呢!再扭头望望其他人家家中的景象,也是一个样,在元宵这天,整个村子都热闹非凡。

  中午,我们二十来人围着一张大圆桌,一边做汤圆一边谈天说地,聊得好不热闹。

  我站在圆桌前,一手按住面盆,一手提起水壶,浇在盆中的面粉上,手不小心一抖,水倒多了,盆里一下变成了”白面湖”。我嘟起嘴,两颊鼓起,像极了一只生气的小河豚。我十分不甘心,撸起袖子,准备大干一场,我一把抓过面粉袋,一股脑儿往里面倒,“噗——”顿时,面粉四起,我也像一只小花猫一样,脸上全是面粉,一整张桌子的人哄堂大笑,我难为情的对他们笑了笑,旁边的小姨则用满是面粉的手刮了一下我的鼻子,说:“麟丫头,你瞧瞧你,全身上下都是面粉,不知道得还以为你去面粉堆里滚了一圈呢!”我吐了吐舌,不好意思地擦了擦脸,结果脸更加花了,反而更加像一只大花猫了,奶奶见了赶忙端来一盆水,笑着说:”唉,你这孩子,还是老老实实帮我揉面去吧!我立刻抬起头,用亮晶晶的眼睛盯着奶奶,问到:”真的吗?”奶奶从围裙里掏出一块布,算是默认了,我马上就”蹬蹬蹬”跑过去,再一次加入”揉团子”大军中去……

  夕阳西下,望着那一颗颗被夕阳照得雪亮得小汤圆,心中十分满足,它们,是家人团圆的象征,是家乡过元宵的代演人,也是我儿时一个个美好的回忆。

  家乡的元宵节风俗作文 24

  元宵节在农历正月十五,是我国传统节日。在古代被称为上元节,灯节,是春节以后第一个重要的日子。

  在我们家乡,元宵节最重要的习俗是吃汤圆,因为汤圆代表着团团圆圆,一家人在一起。

  汤圆的做法,容易学,却很难做的漂亮。首先洗净双手,然后将糯米粉和水按比例搅拌均匀,搅拌时,按实际情况加水或糯米粉,不一会儿,面团就和好了。接着从面团上扯下一些,在手中搓成球。然后便是包馅了。先将面球压平,中间压一个凹槽,再把馅放进去。馅料也有各种各样,像芝麻、豆沙、蔬菜、水果,甚至还可以放巧克力,按照个人口味来放。放完馅再把口捏紧实,也可以加一点点水让它粘得更紧,搓圆,一个小巧玲珑的汤圆就完成了。多做几个,下水蒸煮,等看到汤圆浮了上来,随着一阵清香扑鼻而来,那晶莹剔透的汤圆映入眼帘,我情不自禁咬上一口,甜甜的'芝麻流淌嘴中,满嘴的芝麻香,甜蜜诱人,令人流连忘返。

  吃完汤圆,便是热闹的赏花灯,猜灯谜。“去年元夜时,花市灯如昼。”在古代唐朝每次上元节都要摆一个大大的“灯轮”共同闹花灯。现在,我们走出屋门,那街边,是挂满各种花灯,像那华丽的宫灯,透明清亮的玻璃方灯,华灯流溢的白明角琉璃灯……满街灯光,明亮且温柔,很是吉祥。

  元宵节还有一个习俗:猜灯谜。从宋朝开始流行把谜语贴在灯笼上,供游人竞猜的游戏一直延续至今。人们喜欢把灯谜挂在高处,这灯谜包含着人们对幸福美好生活的期盼与向往。

  阖家团圆庆佳节,千家万户吃元宵,这中国的传统文化,就让我们世世代代流传下去。

  家乡的元宵节风俗作文 25

  其它地方都是正月十五是元宵节,而我们宁海是以正月十四为元宵节,俗称“十四夜”。这一天我们也有很多吃的习俗:比如做汤包,糯米团,麦饺筒,三粉馏……其中有一个习俗,就是弹址界。

  白天家家户户会去折樟树枝,这是弹址界需要的一种特殊材料。首先,我们要去把高高的樟树上的树枝折下来,可是我的身高有限,连碰都碰不到。于是我灵机一动,就拿起了外公家的锄头,往树上的树枝一勾,一大把树枝就被我恶狠狠地搞了下来,按这样子,弄下好几大串,足够我们用了。

  大家肯定在想“弹址界”到底是什么意思?其实这个习俗里隐藏着一个民间故事,晚上烧新鲜樟枝叶发出僻啪作响,叫“弹址界”以除晦气,图吉利。外婆告诉我,因为樟树的叶子有油性,易于燃烧,还会发出啪啪啪的响声。

  等到夜幕降临的`时候,我们把早已准备好的干柴火和稻草铺在樟树枝叶的底下,当做引火燃料。用打火枪把稻草引燃,火越烧越旺,一团团黑烟往上冒,似乎魔鬼正在跳舞。这时只听见外婆嘴巴不停的在念:“十四夜,弹址界,银子哗哗响,樟树叶,银子叠打叠,金银财宝弹进界,腌渍晦气弹出外……”慢慢的,火逐渐将树枝一点一点给吞噬掉了,场面也有点壮观。

  我们小孩子虽然还不太懂什么意思,但还是非常喜欢看的。宁海的十四夜很博大精深,我还要继续了解更多的我们当地的习俗。

  家乡的元宵节风俗作文 26

  中国有着各式各样的传统节日,每一种节日,在各地都有着不同的习俗,而让我印象最深刻的一个节日,还是宁波的元宵节。

  妈妈是一名地地道道的宁波人,从骨子里喜欢吃各式糯米做的点心。而元宵节的汤圆,更是不容错过的。与现代化生产的速食汤圆不同的是,在宁波,传统的汤圆连糯米粉都是自己做的。

  提前一天,将上好的糯米清洗干净,并浸泡好。到了元宵那天,家家就都开工了。磨米,拌馅儿,忙得不亦乐乎。磨米时,一手推动水磨上的把手,另一只手往水磨里加米,磨出来的米浆沿着水槽,流入放好的桶中。接下来用干净的纱布把米浆包起来,让米浆中的水流干,便形成了一个个糯米块,再将这些糯米块反复揉搓,就变成了柔软的糯米坯子。

  圆子的馅儿也非同一般。将干芝麻炒熟后捣碎,加入绵白糖和小块的猪板油搅拌,不一会儿,便散发出阵阵香味儿,就算是吃饱的人,闻到这香味,恐怕也按捺不住,想再尝个鲜儿吧!拌着拌着,这芝麻馅儿就变得油亮油亮的了,顺滑无比,煞是好看!

  开始包汤圆了!这时,灶边总是有小孩子候着,等着吃汤圆。他们一个个张大了嘴,伸长了脖子,想第一个吃到汤圆。但大人们可被这帮“小馋猫”给惹急了——这样围着还怎么干活儿啊!

  “都出去,谁先出去,吃的汤圆就多!”

  听了大人的`这句话,孩子们就争先恐后地跑了出去,大人们也就能安心地包汤圆了。

  大人们包汤圆的手法娴熟,双手就像蝴蝶一样上下舞动,不一会儿,就包好了。这包好的汤圆一个个圆滚滚的,挺着小肚腩,站在那儿,好不可爱!

  把它们放入煮沸的水中,看着白白胖胖的它们一个个在锅中上下浮动,颇为有趣。等熟了,将汤圆盛入碗中,轻轻咬上一口,那馅儿便会流出来,散发出诱人的香味,催促着你赶紧吃了它——这种催促又有谁会不听呢?吹一吹,放入口中,能感到芝麻白糖猪油馅遍布口腔的感觉;咬一咬,能吃到滑嫩清香的糯米皮儿,这种口感,不禁让人想多吃几个。小孩子们可忍不住,不听父母的劝告,吃了一个又一个,直到摸着成了一只小皮球的肚子,瘫在椅子上才肯罢嘴,可眼睛还依旧盯着那碗中“白胖小子”呢!看着一脸满足的孩子,父母也奈何不了他啊!

  这就是我的家乡——宁波的元宵节。与家人团聚,吃着汤圆,便是最快乐、最幸福的时候。

  家乡的元宵节风俗作文 27

  “正月十五闹元宵”,元宵节除了吃元宵,还要赏灯和猜灯谜。

  元宵节是中国的传统节日之一,早在两千多年前的西汉就存在了。关于元宵节的来历,民间有一种有趣的传说:在很久以前,有一只神鸟因迷路而降落人间,却意外的被不知情的猎人给射死了。天帝得知后大怒,下令让天兵于正月十五日降火于人间,把人类都烧死。天帝的女儿不忍心看到百姓们无辜受难,冒着生命危险,把这个消息告诉了人们。一位老者想出了办法:“正月十四、十五、十六这三天,家家都在街上挂起红灯笼,这样天帝就会以为人们都被烧死了。”

  到了正月十五这天晚上,天兵往下一看,发现人间一片红光,以为是大火,就禀告天帝不用再下凡放火了,人们就这样保住了生命及财产。为了纪念这次成功,从此每到正月十五日,家家户户都悬挂灯笼。

  我也有幸体验到了猜灯谜的乐趣。在课上,张老师拿出了几个灯笼,每个灯笼上都悬挂了一张纸条。老师让我们猜纸条上的谜语。第一个谜面是:“我在山东”,打一字。答案出现了:“东!”“山!”“烟!”……我细细思考了一番,把“我”字放到“山”的东面,也就是把“我”放在“山”的左边,那就是“峨”字!于是我举手回答:“答案是峨,峨眉山的'峨。”

  “回答正确!”

  其实除了猜灯谜,古代诗人在元宵灯会的环境下,也佳作频出。比如欧阳修的《生查子》:“去年元年时,花市灯如昼。”如辛弃疾的《青玉案》:“众里寻他千百度,蓦然回首,那人却在灯火阑珊处。”又如李清照的《永遇乐·落日熔金》:“元宵佳节,融和天气,次第岂无风雨。”元宵节的浪漫爱情在诗词中可见美好。

  正月十五闹元宵,红红火火过大年!

  家乡的元宵节风俗作文 28

  记得年年元宵节,不论身处何方,都要去赏花灯。

  我们驱车赶往花灯会时,时间已经不早了。夜幕笼罩下的建筑多了一抹神秘感。古色古香的亭台楼阁间全挂着闪烁着橙黄色灯光的花灯。这些灯有各种形状,最多的还是上宽下窄的方形灯,想来是因为比起其他形状各异的花灯,它的制作更加简单吧。小铺门前挂着各形各色的花灯,灯谜字体是娟秀的楷书,排列整齐。

  妹妹身穿红色衣裳,手里握着红彤彤宛若金乌的糖葫芦,拉着我去猜灯谜。“风平浪静……是宁波吧?”我边猜边问。“姐姐,那这个呢!”妹妹兴致正高,仰着头指着一条灯谜问。“这个我也不会,不如,我带你去看表演吧?”“不要,你用手机查一查。”妹妹的倔脾气上来了,抱住我的胳膊绝不撒手。无奈之下,我只得用手机搜查。“好了,谜底是‘当’,可以走了吗?“嗯!”

  悠扬的'乐曲声从不远处的水潭旁边传来,挤进人群,向前看,是几名舞者在表演。明月当空,潭边树上是一盏盏花灯,像漫天星辰遗落人间。舞姿曼妙,让我忆起陈滢评价羽生结弦的一句话:容颜如玉,身姿如松,翩若惊鸿,宛若游龙。舞至高潮,柔中带刚,恰如“燕婉回风态若飞,丽华翘袖玉为姿。”

  这边乐曲刚停,那边舞狮的锣鼓就敲得震天响。激昂的锣鼓声盖过喧闹,两头狮子争得水深火热,红、黄两道身影交错穿插,一时分不出高下。上蹿下跳的两头狮子累了,小贩的声音渐渐高过了锣鼓声,又与其一同渐渐矮下。

  回家时,早过了吃饭的时间,家里才开始煮元宵。不一会儿,一个个白白胖胖、热气腾腾的元宵跃进了碗中。“吃了这碗元宵,新的一年里我们一家人要团团圆圆,和睦幸福!”

  吃过元宵,听外婆讲元宵节的由来:“正月十五在西汉那会儿就受到重视了,不过啊,真正推广到民间就在汉魏之后了……”外婆的声音绵长,催着我缓缓入梦。

  元宵节的时光偷偷溜去,美好的时光也短暂而温馨……

  家乡的元宵节风俗作文 29

  今年的元宵节,比以往元宵节都不太一样,因为随着经济的发展,人们逐渐富裕起来,灯也随之好看了起来。昨天晚上,我和爸爸妈妈到街上去看灯。虽然北方的天气寒冷无比,但寒冷挡不住人们的热情。

  刚到马上,只见马上人山人海,整条马都已变成了“人行道”,一眼望去看不见人流的末尾。

  我和爸爸妈妈也随着人流汇入了灯区。“千万”条金闪光灯从六七米的“高空”悬下,如瀑布一般,哎呀,这是我第一次看到这么繁多,这么出奇的灯。看都看不过来。瞧,那一盏盏五彩缤纷千姿百态的花灯真是令饱眼福。有红彤彤的“五角星”,昂首挺胸的“小公鸡”,活泼可爱的“小猴子”……你看那只神气活现的!。两只宝珠般的圆眼,放射出白光。美丽极了。直把我看得目瞪口呆。

  我们继续往前走,只听见不知道是从哪里传来的声“在我的地盘你就得听我的`……”那肯定就是通信的宣传了。果然,前面有一个舞台。虽然空空如也,但旁边是一个手机,(还挺形象,一看就知道是做手机)手机的屏幕上还有动画。哦,怪不得听见声,只见屏幕里的周杰伦正卖力地拿着话筒,唱着呢!看来,元宵节不仅灯好看,还处处充满商机。

  这边刚刚送走了周杰伦,那边的刀郎又来了。因为那熟悉的旋律“2002年的第一场雪,比以往的时候来的更晚一些”真悠闲啊。原来是为九曲黄河阵做啊。看那九曲黄河阵,左拐右拐,精妙无比,正如人生道上,虽然左拐右拐,但最后还是会出去,获得胜利。

  月亮渐渐西落,我依依不舍地离开。但观灯的人还是络绎不绝,各种彩色的灯像天上的繁星一样,大放光彩。真是“一夜花灯醉,只缘春意浓。”

  家乡的元宵节风俗作文 30

  “去年元月时,花市灯如昼。”每年的农历正月十五就是元宵节,元宵节是我最期盼的节日。

  天还没有黑,我就嚷嚷着要吃汤圆,爸爸只好依从,先给我煮几个解解馋。只见爸爸撕开包装。一个个汤圆争先恐后、你推我嚷地跌进热气腾腾的锅里,我透过锅盖观看着锅中的一切,一个个白白圆圆的“小胖子”在锅里自由自在地游着。沸腾的水宛如波涛般拍打着汤圆,突然“噗……”的一声,锅内叹气了,把我吓退了好几步。

  我坐在餐桌前,焦急地等待着,终于我耐不住性子又故地重游了一遍,看着锅中的汤圆好像比刚才大了几倍,颜色也没之前那么白了。突然一个汤圆的“白肚肚”破了,黑不溜秋的芝麻线破“肚”而出,一瞬间原本干净的水顿时变成了染缸里的“脏水”。我赶忙把爸爸叫来,爸爸急急忙忙的跑来关了火,他把白嫩嫩的汤圆盛出来,端到餐桌上,让我享用。

  我挖了一个汤圆,放到嘴边咬了一口,突然一种甜腻腻、软软糯糯的感觉在口中弥散开来,啊,那个味道让我久久不能忘怀!于是,我一口气把整碗汤圆全吃了。

  我屁颠屁颠的'跑到厨房,央求爸爸再煮几个给我吃,可是爸爸这次毫不领情,说:“到夜里才准吃。”“可是,我……我饿了。”我一副快要哭的样子。其实我说的饿了,也不可靠,不过是因为刚刚尝过,觉得还很好吃,而急于想再尝一次。可是爸爸却推辞说:“即使饿了也得等到大家一起吃。”

  经过我一阵耐心的等待,汤圆总算来了,我狼吞虎咽地吃着,吃完了,我倚靠着椅子,肚子也成了一面小鼓了。吃完汤圆,我又陪爸爸妈妈一起去散步,打算好好消化一下。

  元宵啊,好不热闹,好不红火,好不开心……但也好满足。吃元宵,“闹”元宵,“闹”出一个幸福美满的生活。

  家乡的元宵节风俗作文 31

  今天是元宵节,民俗是晚上全家人围坐在桌旁吃元宵,因为元宵表示团团圆圆,吃完元宵大家就应该“闹元宵”。由于过元宵节家长们给我们买了许多烟火,有小蜜蜂、手榴弹、闪光雷、小雷公、飞毛腿导弹、摔炮。我的全家手牵着手,在大街上快活地走着。边走边放我们自己的烟火,我们走在路上远远地看见烟厂家属院正在放烟火,我一家来到北关烟厂家属院门口那里的烟火有千姿百态、各式各样。比如:土花,放在地上,好似一座座小火山喷出金火焰,又好象一棵棵金黄金黄的麦穗在朝大家招手哪;“小地鼠”头朝上,导线就像地鼠的尾巴,点燃导线,地鼠就“瞅”的一声飞到半空,紧接着“啪”的爆炸。看的我眼花缭乱,应接不暇。最后由四个“孔雀开屏”一起点燃,似乎百只孔雀一起开屏,好看极了!然后,我们打着面的从康庄市场到菏泽唯一的立交桥——双河集立交桥,在人民路上我们看到有许多由彩灯编织成的动物路灯,中华路尤为热闹:鲁能广场有大型歌舞晚会,天香公园门口人山人海,园内的树木都被挂上了五彩斑斓的彩灯,更有几分韵味。最后我们回到家,正好赶上了中央台的元宵晚会——《健力宝杯我最喜欢的.电视节目颁奖晚会》。于是大家伙又围坐在电视机前欣赏起精彩的电视节目,当看到郭东临表演的空中飞人时,笑的大家合不拢嘴,真是“人逢喜事精神爽”啊!渐渐地夜深了,一年一度的元宵节将要在零点的钟声中消逝。

  家乡的元宵节风俗作文 32

  当我们还沉浸在春节欢天喜地的气氛里,元宵节又接踵而来。元宵节在我的老家青岛是一个倍受重视的节日,家家户户都要猜灯谜、包汤圆、写福字、贴春联,是十分忙碌的一天。

  为什么叫元宵节呢?因为正月是农历的元月,古人称“夜”为“宵”,正月十五又是一年中第一个月圆之夜,所以把正月十五称为元宵节。

  灯谜起源于春秋战国时期,谜语悬之于灯,任人猜度,所以称为灯谜。每年元宵节,小区都会举办猜灯谜的`活动,我为了大显身手,一早就拉着奶奶来到了活动现场。一进茶楼,就见里面人头攒动,好不热闹。一个个灯谜被写在了红纸上,挂在如精灵般在空中跳舞的花灯上,漂亮极了。

  只见一张红纸上写着:“三水压倒山”,我立即就猜了出来:“当”!这时,只见前面围了一堆人,我和奶奶过去一看,是一个灯谜:“72小时(打一字)”。只见人们有的嘴里念念有词,有的站着静静思考,还有的打开手机搜索答案,就是没一人能说出答案。这时,奶奶说了一句:“72小时不就是三天嘛,三天……”我顿时恍然大悟,喊道:“晶”!果然,我又猜中了。

  这时,我看见姥爷在人群里奋笔疾书。过去一看,原来他在写福字。这个福字是楷体的,方方正正,很是漂亮。我一时兴起,写了一副对联,上联:“一帆风顺年年好”,下联:“万事如意步步高”,横批:“五福临门”。人群里传出一阵喝彩声。

  看见奶奶正在包汤圆,我也想试试。奶奶对我说:“汤圆因为会让人联想到月亮,所以有着团圆、吉利的寓意,寄托了人们对美好生活的愿望。包好一个汤圆也不容易,你要多加练习。”果真如奶奶所说,包汤圆可不容易,我忙活了大半天,结果馅儿放多了,溢了出来,造型也不好看,像一堆歪七扭八的饺子。我又总结了经验,将汤圆皮搓圆,捏成薄片,将圆滚滚的馅儿塞进汤圆皮里,收口、掐边、揉成球,一个个白白胖胖的汤圆就做好了。品尝着自己的作品,心里就像吃了蜜一样甜,一股大大的成就感油然而生。

  家乡的元宵节既是历史悠久的传统节日,又是那么快乐,那么有趣,始终让我难以忘怀。

  家乡的元宵节风俗作文 33

  春节到来又离去,年复一年都是如此。新年,有欢乐热闹,也有宁静美好,你喜欢哪一种呢?

  城里的元宵节是热闹喜庆的,道路旁都挂着形态各异,颜色不一的花灯,家家户户伴着月色,围着一桌吃汤圆,除此以外,还有猜灯谜、放烟花等精彩活动。

  不管南风北方,正月十五这一天都要吃汤圆,寄托了人们对未来生活的美好向往。元宵别称汤圆,由糯米制成,陷有芝麻、豆沙、鲜肉等,团圆饭上汤圆也是我们家每年必有的甜点,一碗热气腾腾的白白胖胖的汤圆端上来,色泽莹润,咬上一口表皮很Q很光滑,糯糯的,一咬即破,里面的芝麻馅立刻流淌出来,香气四溢令人垂涎,温暖甜蜜的氛围瞬间萦绕全家。

  除了全家团圆,我们还要放飞自己新一年的愿望和目标,于是我和一家人一路欢声笑语,兴奋的去放飞梦想,这对我们是至关重要的。

  放飞的梦想,是孔明灯,说到孔明灯,它是个战斗计策,剧《三国演义》记载,孔明在平阳被司马懿围困,他便教手下人点起一个个灯笼随风飞去,司马懿看见了,以为孔明朝那个方向逃跑了就向那个方向追去,孔明得以脱险,孔明灯由此命名。现在放孔明灯以成了元宵节的一个习俗,寓意团圆吉祥。

  夜深了,皓月当空,月光皎洁,此时乡镇一片寂静。

  我与家人提着灯,来到乡镇的小河边,这条河水平如镜,倒映着明月,月光洒在草地上,洒在世间的一切角落,一切都闪耀着银光。

  我们放飞的.孔明灯形状特别,呈圆柱形,上下有两个黑盖子,中间凸起,表面糊着一层粗糙的纸,有一轮一轮的环状塑料圈,下面挂着丝线。这孔明灯在月光下看起来是深红色的,闪着银光徐徐升空。

  我提笔,写下自己的愿望,事事顺利,学业有成,这虽然通俗了点,却体现了我们朴素淡雅的心灵与我们不同寻常的追求。

  落笔后,我瞧了瞧这简单的八个字,饱含了我的深深诚意。

  微风一阵阵拂过,带着一丝暖意,我慢慢松了手,孔明灯随风飘去,越飘越远,我凝视着这一切,久久不愿离去。

  在这个宁静美好的夜晚,还有许多孔明灯飘在夜空中,成了元宵节独特的风景。我仰望星空,感到我们那盏孔明灯是最亮的,新一年到来,我们愿望满满,让每一年过得都有深刻的意义。

  家乡的元宵节风俗作文 34

  春节可以说是中国最重要的传统节日了,在春节的尾声之际,就是元宵节。

  元宵节,顾名思义就是吃元宵的节日,元宵还有一个名字叫“汤团”,我们家的汤团通常都是自己做的。

  每逢元宵节,妈妈都会买一大堆糯米粉来做汤团,我自小就喜欢屁颠屁颠地跟在后头看妈妈做汤团,渐渐的也就会做了。

  现在还清楚的记得我第一次做汤圆的`情形,不禁觉得好笑。

  我一手拿着面团,一手呈“U”形,一深一浅地把面团抠出碗状,但令我万万没想到的是这个面团,竟被妈妈加多了水,又因用力过猛导致双手沾满了面糊。要知道我可是最讨厌这种似黏非黏,但能沾满双手的东西了,便自然地甩着双手,希望能把它们扔回面盆里,可是却越粘越牢。

  正在绝望之时,妈妈走过来,抓起一把面粉往我手上撒,我两眼茫然的望着她,十分不解,但更多的是惊奇,“这难道不会使我的手更黏”我想。甚至都没注意到,我把话说出了声响,引起了妈妈的注意。

  “等着瞧吧!”妈妈神秘兮兮地一笑,我的心简直跳到了嗓子眼,一秒间一个天真的想法闪过——我的手就此分不开了。

  不知是因为我当时的天真烂漫,我竟起了一身的鸡皮疙瘩,在这一瞬间闪过的念头在我的心里逐渐被放大,被认可,同时被放大的还有我的恐惧和焦急。

  “好了!”我竟不敢相信我的耳朵,半信半疑。当然这,真的发生了。

  松开后我本能地,用被问号充满了的目光投向妈妈,她笑了,却没有回答我。

  好奇和兴趣促使着我接着包下去。不一会儿就有了满满一盘,一个个白白胖胖的家伙亭亭地立在盆中。

  “上锅!”我兴奋的大喊,此时的窗外已染上了点点红晕,已至黄昏。

  当他们再一次出锅时,太阳已经躲到青山之后了。

  咬一口,一股暖意袭来软软的,Q弹的面团配上肉,如丝绒般顺滑,淌入口中。

  这香甜的味道,岂不就是劳动的味道,家的味道,不是幸福的味道么?

  家乡的元宵节风俗作文 35

  春节的潮汐刚刚退后不久,元宵的风暴又再次来袭。按中国民间的传统习俗,我们家乡的元宵节,家家户户要挂彩灯,赏花灯,吃元宵。

  相传汉文帝为庆祝周勃于正月十五勘平诸之乱,每逢正月十五,必出宫游玩,与民同乐。在那时夜同宵,正月又称元月,故这一夜又称元宵,这就是元宵节(山元节)的由来。

  “月上柳梢头,人约黄昏后。”你看,家家户户门前都挂着红灯笼,几个稚童拉着发光的兔子灯,在喜庆的音乐声中,欢快的在大街上奔跑嬉戏,只留下随行的大人在后面隐约地喊道:“慢点,慢点,别摔……”不一会儿,街道上就已经人声鼎沸,一串串的车灯如同一条条奔流不息闪光的长河,远远望去,一盏盏路灯又好似绵延千里的银龙,一直伸向远方……

  “赵晨羽,别趴在后窗上看了!快过来做汤圆啦!”妈妈的话语打断了我的.思绪,我赶忙起身,加入了做汤圆的大军。我将一坨小小的面团揪下,搓成了一个小圆,然后轻轻地用大拇指摁出了一个小坑,随后便将那早已准备好的芝麻馅趁它不注意,塞进它的小肚子里,温柔地放进掌心,轻轻地给它按摩,让它恢复到原来的光鲜亮泽。周而复始,一个排的汤圆集结完毕,即将投入到热火朝天的“战场”之中,俗话说:心急吃不了热豆腐,即使我再嘴馋,也只能干等着。一分钟、两分钟……经过漫长的等待,一碗热气腾腾的汤圆终于来到了我的面前,雪白圆润的汤圆在碗里向我“招手”。我用汤匙轻轻捞起一个,放入口中,香甜软糯,唇齿留香。此时的窗外寒风凛冽,屋内暖气四溢,看着围坐一起的爸爸妈妈,我想这才是元宵的真正含义:团圆。

  元宵元宵,祸患全消,愿山河无恙,人间皆安!

  家乡的元宵节风俗作文 36

  每每嗅到香火的气味,每每听见鞭炮的巨响,每每看见龙的图腾,我总会想到夜明之下烟雾缭绕的香火龙。

  我们家乡春节中最热闹的一个节日,是正月十五元宵节。这天村里要舞香火龙,可有意思了。

  早上起来,我仿佛就闻到了香火的气味。大人们紧张地准备着,小孩子们急切地盼望着夜晚早点来到。

  终于,夜幕降临了,整个村镇霎时陷入了安静,所有人都在祠堂中祭奠先祖,巨大的.由香火插编而成的龙体在广场上等待着腾云驾雾。

  祭祖仪式结束后,突然,在一片片响彻云霄的鞭炮声中,香火龙正式登场。人们把香火龙、双鱼、双狮等引龙全部点燃,巨龙在香火缭绕中若隐若现,龙体在夜幕中火光四射、熠熠生辉,一瞬间竟好似真龙腾飞一般。

  舞龙会队长一声令下,双鱼、双狮等引龙先一步前进,接着引龙舞者用香火插编成的“火绣球”在前面逗引着,美丽的“火绣球”在炮声中上下摇摆跳动如小精灵般,全身红光闪闪的香火龙在村镇里的大晒坪上来回穿梭,家家户户、大人小孩都围着龙身跑着,跳着。百来个青年舞着香火龙游走于“瑞霭祥云”中,或翻滚、或跳跃、或喷火、或吞食,香火龙似乎变成了真龙在烟雾中腾云驾雾。整个村、镇火光冲天,热闹非凡,似乎也预示着来年的日子风调雨顺、红红火火,如龙腾飞。

  传说在古代有一个地方发大水,一位智者提议把稻草、麦杆、竹子等插编成龙,在发大水的地方燃烧,之后大水就真的退了,从那之后,人们认为这个法子很灵验,便纷纷奔走相告,之后每遇大水,便出此一招,后来渐渐演变成今天元宵节舞香火龙的习俗。

  香火龙在人们的欢呼雀跃中渐渐地被燃尽了,可它那壮观的场面,恢弘的气势已深深地留在了人们的记忆中,成为难忘的回忆……

  家乡的元宵节风俗作文 37

  一年一度的元宵节到来了,周围到处洋溢着笑容,人们喜笑颜开,到处热闹非凡,让我们在这欢乐的氛围中走进元宵节吧!

  早晨一起床,妈妈就叫我们:“吃元宵啦!”看着餐桌上一碗碗热气腾腾的元宵,我已经迫不及待了。这时我发现,咦?元宵怎么是五颜六色的?妈妈说:“七彩元宵,代表七彩生活,这样不仅营养更丰富而且更有食欲。”让人眼前一亮的元宵,像一颗颗宝石,光是看着,已经够让人流口水了,更何况是大碗大碗地盛在碗里,大口大口地吃进肚子里呢!咬开一看,有白糖的,有巧克力的',有草莓的,有黑芝麻的,代表着一年里甜甜蜜蜜,红红火火,芝麻开花——节节高。一个个元宵酸酸甜甜,香香糯糯,预示着一个个美好的祝愿。我希望新的一年家人和和美美、快快乐乐。

  吃完饭,妈妈就让我穿上外套,说:“走,去‘遛百病’。”我走到外面,大街小巷,人潮涌动,大家都来“遛百病”了呀!小区的人们还在互相寒喧:“张大爷,您也来遛百病了呀,祝您高寿!”“是呀,我今年都八十九了。””李大娘,您真是越长越漂亮,越活越年轻了呀!”在街上有的小朋友拉着大人,有的大人搀着老人,大家都来遛百病了,原来,遛一遛可以把病痛丢在外面,回去就是健康、崭新的人,这样大家都能青春常在,永不衰老。

  夜幕降临,外面到处张灯结彩,树上、楼上、街上,到处挂着彩灯,有的像星星,一闪一闪;有的像糖果,五彩斑斓;有的像瀑布,流泻而下。红得热闹,绿得耀眼,蓝得深邃,加上霓虹闪烁,如梦如幻,琳琅满目,美不胜收。

  元宵节真是快乐的节日,给人美好的回忆,但我也知道,元宵节结束代表春节落幕,要迎接新的开始了!

  家乡的元宵节风俗作文 38

  每个节日都会有它不同的风俗与习惯,每个节日的味道也截然不同,你知道元宵节的味道是什么样吗?

  元宵节我是在奶奶家度过的,在那里我体验到了不同的生活,这段难忘的记忆也在我的内心留下了几颗闪亮的星星。

  一到奶奶家,一股面团的香气就扑面而来。见我进来,奶奶连忙用两只沾着面粉的手招我过去。我一看便一惊,桌子上是满满的食材,一个大盆子中竟然有一团面团。“来来来,奶奶教你炸汤圆!”奶奶边说边用手从大面团上抓下一小块,先用手压平后包成一个圆,只留出一个小口,再将一大勺黑乎乎的黑芝麻糖浆灌进去,最后用手将小口封住,一个小巧可人的圆子便做好了,白色的表皮下透着些许诱人的.淡灰色。

  我迫不及待地洗了手,立刻投入这项看似十分简单的“工作”。可是包圆子似乎没有我想象的那么简单,我包的圆子奇形怪状,不但难看,还会“露馅儿”。“不要着急,慢慢来,总会好起来的。”奶奶慈祥的声音在我耳边一直鼓励着我,我不断地摸索尝试,终于我包圆子也变得有模有样起来。

  接下来便是令人期待的炸圆子环节了,这也是最关键的一步。奶奶将油烧开,金黄的油锅热气腾腾,不断冒着泡泡,一个个白色的小圆子落下去如同跳水运动“圆”,激起一连串的小水花,还发出“呲啦呲啦”的响声。奶奶用两根长长的筷子上下翻动着,白色的小圆子表面渐渐开始泛黄,那诱人的香气馋得我直流口水。

  又过了十几分钟,圆子表面如同换上了一件新外衣,浑身变得金黄透亮。奶奶用勺子将圆子一个个捞出来放在盘中,我忍不住抓起一个就往嘴里塞,烫得直呼气,奶奶见状笑道:“哎!慢点呀,别烫着!”待圆子有些冷却后,我小心翼翼地夹起一个,咬破那金黄酥脆的外皮,一股浓郁的香气就在我嘴里弥漫开来,突然我感觉嘴中一甜,原来是尝到了“藏”在圆子里的黑芝麻馅儿,就着脆脆的外皮一起咀嚼,香甜可口的味道仿佛令人置身仙境。我不由自主地闭上了眼睛,等到圆子滑落腹中,嘴里仍有余香,使我回味无穷。

  元宵节的味道是香甜的,但我更明白,这其中也饱含着奶奶对我浓浓的温情与爱。

  家乡的元宵节风俗作文 39

  俗话说:“百里不同风,千里不同俗。”我的家乡在汕头市的一个小乡村,那里虽没有大都市的繁华,却有着自己独特的风俗,尤其是家乡的元宵节走会活动,更是村里的一道亮丽风景。

  据村里的老人说,每到元宵,天上的神仙会下凡,为凡人送福气、送运气,所以我们这儿的走会活动也称“营老爷”。因为每隔四年才举办一次,所以全村人都会准时参加,非常看重。还有五里八乡来看热闹的,人潮把大街小巷捂得严严实实,那场面蔚为壮观。

  为了这个活动,在腊月的初旬,村民们便开始张罗着制作各式各样的花灯,准备悬挂街旁渲染气氛。

  眨眼间,到了正月十五。天刚泛起一丝亮光,广场上已是人山人海。小贩们也凑热闹摆摊营业——有卖小吃的,有卖玩具的,有卖日杂品的,小孩儿则在人缝里穿梭嬉戏……

  八点整,走会活动便正式开始了。各排大鼓聚在一块,鼓手们个个精神抖擞;再往后是表演队,队员们身着五颜六色的服装,煞是好看。随着一声哨子响,鞭炮、锣鼓齐鸣,响彻云霄,队伍浩浩荡荡地出发了。

  锣鼓所到之处,都会有群众前来观看英歌舞,没有加入游神队伍的,大都尾随而行,自动组成一个方阵,欢笑着一路走去,不图看精彩的节目,只图热闹欢腾。

  游神完毕后,大家各回各家。孩子们匆匆饭毕,便飞奔到广场上疯玩。大人们也不闲着,把家中打扫得一尘不染,又张罗着在前庭后院挂上一个又一个小灯笼。

  夜幕降临,人们纷纷到街上赏花灯。那一盏盏精致的'花灯,在夜景的衬托下,格外璀璨,照亮了村里的每一个角落。不知是哪些人家在放烟花,看哪,朵朵绚丽的花儿在空中绽放,交相辉映,真是美不胜收!

  我爱家乡的元宵节,那独特的“营老爷”活动,承载着村民们的美好愿望,愿这太平盛世,年年岁岁,长长久久!

【家乡的元宵节风俗作文】相关文章:

家乡的风俗元宵节作文11-28

元宵节的家乡风俗作文12-30

元宵节的家乡风俗作文10篇12-31

元宵节的家乡风俗作文(10篇)12-31

元宵节的家乡风俗作文精选10篇01-01

元宵节的家乡风俗作文通用10篇12-31

(经典)家乡的风俗作文02-16

家乡的风俗作文09-28

家乡的风俗作文06-13

[精选]家乡的风俗作文10-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