弟子规的作文

时间:2021-03-31 20:14:07 作文写作 我要投稿

关于弟子规的作文

  在学习、工作乃至生活中,大家或多或少都会接触过作文吧,通过作文可以把我们那些零零散散的思想,聚集在一块。为了让您在写作文时更加简单方便,以下是小编帮大家整理的关于弟子规的作文,仅供参考,欢迎大家阅读。

关于弟子规的作文

关于弟子规的作文1

  “弟子规,圣人训……”这富有韵味的诗句,又在耳边回响。这本书中的内容我也早已熟记于心了。

  《弟子规》原名《训蒙文》,为清朝康熙年间秀才李毓秀所作,它主要记载了圣人对学生的训示,如:要有规矩,有礼貌,守信用,孝敬父母,尊老爱幼……

  这本书中给我印象最深的诗句是:“父母教,应勿缓,父母命,行勿懒。父母教,须敬听。父母贵,须顺承”这几句话。这是书中“入则孝”的一部分,其意思是:父母呼唤,应及时回答,不要等了好久才应答,父母有事交代,就应该快点去做,不能拖延或推辞。父母教育我们的时候,一定要恭敬地听,不能顶撞父母,父母批评我们的时候,应当虚心接受,不能强词夺理,这几句诗通过四个不同场景,使我明白了一个道理:一个人必须要孝敬父母、尊重父母、体谅父母,不能和父母顶嘴,不能让父母伤心。

  想到这儿,我不禁有点儿羞愧了。虽然这些诗句我已经背得滚瓜烂熟,但是我在生活中却并不是这样做的,平时爸爸妈妈呼唤我,我要么就等他们喊了好多声后才不耐烦地答应,要么就假装没听见不回应他们。他们若是要我做什么事情,我一定会百般推辞,如果实在推辞不了,我就答应一声然后迟迟不去做。当父母苦口婆心地开导我时,我总是嫌他们唠叨,不耐烦地听那滔滔不绝的唠叨声,可又是一只耳朵进一只耳朵出,把他们的话当耳旁风。爸爸妈妈批评我时,我会想尽一切办法为自己辩解,绝口不承认我做错了什么事情。

  读了《弟子规》这本书,我深深地感触到自己以前太不懂事了,认为自己不应该那样对待生我养我的爸爸妈妈。今后,我一定要做一个听话、懂事、勤劳的好孩子。为父母分忱解难,不能再让他们给我操心。

关于弟子规的作文2

  “弟子规,圣人训,首孝悌,次谨信……”从上学期开始,我们一遍遍诵读着琅琅上口的《弟子规》,一次次聆听着《弟子规》给我的深刻的教育,《弟子规》作为我们中华民族优秀的文化传统,给了我很多收获,很多启发。

  《弟子规》中的一字一句就像一位智者的亲切教导,下面,我就来谈谈让我体会最深刻的一条吧。“父母呼,应勿缓,父母命,行勿懒,父母教,须敬听,父母责,须顺承”意思是:父母教你的时候,你应该及时回答;父母叫你去做一件事时,你不可以拖拉;父母教育你时,你应该静静地听,即使父母错了,也不能责怪他们。但对照我的行为却常常相反:晚上,我正在看电视,妈妈叫我去吃饭,我一直没有应声,直到妈妈走过来,我才及不耐烦地答应了。但是,自从我学习了弟子规之后,就再也没有这样过了,因为弟子规让我懂得了尊敬师长,孝敬父母的道理。

  是啊!弟子规就像一位无声的老师,时时刻刻影响着我们,教育着我们,默默地开导着我们,让我们健康的成长着。读了《弟子规》,让我获得了打开成功之门的密钥,指引着我们的人生道路,丰富我的知识,充实我的生活,让我沉浸在多姿多彩的生活中。

  除了这些,《弟子规》中的许多地方也是很值得我们去学习,去感悟、体会的,只要同学们认真体会,一定会悟出其中蕴藏的许多“瑰宝”!

  同学们,让我们来细细地品味《弟子规》吧,他会教导我们怎样学习,怎样做人,它就是我们身边的良师益友,是我们的校园沉浸在《弟子规》的洗礼中!!!

关于弟子规的作文3

  我们中国的传统文化悠久灿烂。最近,程老师带领我们学习了《弟子规》。刚开始学背,感觉很饶嘴、很枯燥。后来,程老师耐心、生动地把意思讲给我们,我们就越学越有兴趣,从中悟到了很多做人做事的道理,在生活中提高了自己。

  今天早上,我正在津津有味地看着《足球大侠》,妈妈对我说:“儿子,你把这些垃圾扔楼底下吧!”因为正被生动的故事情节吸引,所以我就不耐烦地说了一声:“NO!”妈妈听了,有点生气地说:“一会儿回来再看。”我还是不理不睬,依旧埋头看书。又过了两分钟,我突然想到《弟子规》里的一句话:“父母呼,应勿缓;父母命,行勿懒。”于是,就急匆匆地叫住正准备自己下楼的妈妈,“蹬蹬蹬”地跑下了楼。当我扔完垃圾上来,我看到妈妈正在门口对我笑呢!

  吃完午饭,我没给爸爸妈妈说,就自己跑下楼骑着自行车去戚城公园玩了。我感到非常自由,一路上畅通无阻,还高兴地唱起了歌。戚城公园真美啊!我一边骑一边欣赏春光,不知不觉天已经暗下来,我只好恋恋不舍地回家了。还没进小区门,就看见爸爸妈妈正焦急地出来找我。妈妈看见我,高兴得都快哭了。想到爸爸妈妈担心的样子,我才深深明白了《弟子规》里“出必告,反必面”这句话的道理。孝顺父母,就不能让父母操心,以后一定要记住:男子汉,以不给父母添麻烦为荣耀!

  现在,我已经爱上了《弟子规》,因为它能在生活中时时指导我进步。以后我还要学习更多的文化经典。妈妈说:读经诵典,受匪浅。的确,

关于弟子规的作文4

  弟子的意思是指学生,规就是规范。

  《弟子规》原名《训蒙文》,原作者李毓秀(公元1662年至1722年)是清朝康熙年间的秀才。以《论语》“学而篇”弟子入则孝,出则弟,谨而信,泛爱众,而亲仁,行有余力,则以学文为中心。分为五个部分,具体列述弟子在家、出外、待人、接物与学习上应该恪守的守则规范。后来清朝贾存仁修订改编《训蒙文》,并改名《弟子规》,是启蒙养正,教育子弟敦伦尽份防邪存诚,养成忠厚家风、教育孺子的最佳读物。

  几百年来,我们中华民族的祖先,一直坚信这样一个简单的道理:小孩子在他年少时(0~13岁),记忆力非常好,应该把前辈的人生经验、生活智慧记忆下来,牢牢地背记,并烂熟于心中。尽管此时他还不理解其深刻含义,但是先记住,好比牛先把草吃下去,有时机再反刍一样,孩子随着年龄的增长,理解能力也在成长,到了一定年龄自然酝酿发酵,必然有更深的理解和领悟。如果在孩子在记忆、记忆力强的时候,不给他一些经典的东西储存到脑子里,没有“厚积”,怎么能“薄发”呢?怎么能融会贯通、触类旁通呢?

  首先,学校将《弟子规》开发成校本教材,印制在读书笔记本里。

  其次,学校要求语文老师利用读书活动时间向孩子们讲解《弟子规》。

  再次,学校要求孩子们读后要写出高质量的读后感,要学以致用。

  自从《弟子规》进石磷以后,石磷的家长反映孩子们在家比以前懂事多了,石磷的老师反映孩子们在校比以前爱学习多了,社会上的群众反映石磷的孩子比以前文明多了。

  我们相信:《弟子规》将在石磷生根、开花、结果。

关于弟子规的作文5

  《弟子规》原名《训蒙文》为清朝康熙年间秀才李毓秀所作。其内容采用《论语》的部分文义,以三字一句,两句一韵编撰而成,分为五个部分加以演述。具体列出为人子弟在家,出外,待人接物,求应有的礼仪与规范,特别讲求家庭教育与生活教育。后经清朝贾存仁修订改编,并改名为《弟子规》。现代子女教育问题突出,一个孩子从小不知道该如何孝顺父母,尊敬师长,长大后人际关系,夫妻关系一定很糟,从小没有纪律和品德的修养,长大后即使知识水平再高,也不可能有大成就。

  万事以孝为先。《弟子规》里的“父母呼,应勿缓,父母命,行勿懒,父母教,须敬听,父母责,须顺承”。就是教育我们每一个孩子要尊敬父母,孝顺父母,虚心地接受父母提出的各项意见,并积极改正错误,听从父母的指挥,帮他们做力所能及的事情,减轻父母的负担。只有这样做,才是父母心中的好孩子,让他们感到欣慰。想起我自己的所作所为,觉得非常惭愧。调皮的我,个性倔强,不听父母的教导,做了很多错事,令老师和父母伤透脑筋,令他们伤心,我不是一个听话的孩子。读了《弟子规》这本书后,我懂得了很多做人的道理,明白了要做一个懂事的孩子,令父母感到欣慰。今后,我要严格要求自己,用《弟子规》里的各项准则衡量自己,虚心接受父母的意见,听取他们的教导,各方面要求进步。

  我觉得这本《弟子规》很值得我们去看去读去做,如果一个人大部分的日常行为规范都依照《弟子规》里面的做,将来一定有很大的成就。《弟子规》是启蒙养正,教育子弟敦伦尽份,闲邪存诚,养成忠孝家风。

关于弟子规的作文6

  读《弟子规》之前我天真地认为我是一个“好人”,最起码也算是一个孝顺的人也是一个有爱心的人。读《弟子规》之后我对自己是这样评价的“孝道中的皮毛,爱心中的空心菜”。就是说孝我只做到知道我有父亲有母亲。可是从来不懂得感恩父母。父母爱我们是天下最大最真的爱,而如今的我们对父母“爱”更多的却是隔阂与不耐烦。

  翻开通讯录看看通话记录拨出去的电话号码里几乎找不到父母的号码,偶尔看到父母的电话看看时间已经是半月以前拨过的了。那一刻你会想象什么?

  我在那一刻脑海中忽然出现了一个公益广告镜头。那也许是一个周末,也许是一个节假日。一位白发苍苍的慈母准备了一桌丰盛的晚餐。在等待孩子们的归来,忽然一阵电话铃声响起,在厨房忙碌的母亲匆忙地在围裙上擦干了手,笑容可掬的接起了电话。电话里传出了这样的声音:“妈我今天有事来不了了”,电话便挂断了。母亲久久没有挂电话也许她还在听什么可是此时电话里传出的只有嘟嘟嘟嘟……那一夜苍老的母亲在沙发上和衣而睡了,因为她太累了连被子都忘盖了。

  这就是我们的父母,盼儿女回家的父母。她们需要的是儿女们能在周末或节假日回家吃吃饭,跟儿女说说话别无它求。这就是天下大爱无边的父母。可是儿女们都忙、都忙啊!

  《弟子规》第一篇我读完了,这一篇也为我深深的上了一堂人生哲理课,我明白了父母的辛苦,父母的期盼。如今我们是做不到早晨起来前去给父母请安;也做不到晚上父母睡觉时给他们铺好被子;也做不到父母身体不舒服时去给他们煎药。但是我们可以做到每天给他们打个电话;可以做到每天告诉他们自己在外面很好,不要让他们担心;可以做到告诉他们要吃好一点,有好吃的再不要存起来;可以做到告诉他们身体不舒服时要按时吃药。可以做到告诉他们今天你真的想他们了。

  让我们大家一起祝愿天下父母健康幸福吧!

关于弟子规的作文7

  孔子、孟子、老子、庄子……这些知名人物,大家都一定不会陌生,那么《三字经》《弟子规》大家都会背诵吗?《三字经》早在幼儿园的时候我就背得琅琅上口了,可是学《弟子规》可就没那么顺利了,发生了许多点点滴滴的小事儿。想听听吗?让我来慢慢告诉你们吧!

  老师说《弟子规》是中华传统文化的瑰宝。可我觉得它没有童话故事那么精彩动听,也没有唐诗宋词那么优美抒情,甚至还一点都不押韵,难背极了。但这是老师布置的作业,我只好硬着头皮背。背了老半天都不熟练,真懊恼!我伤心地掉眼泪,我讨厌《弟子规》。

  “不能读死书,要理解意思再背。”妈妈提醒我说。我就一边读,一边看看旁边的`译文,不理解的地方就请教妈妈。果然意思明白了,一下子就背下来了。渐渐地、渐渐地我发现其中包含着许多道理。我不再那么讨厌《弟子规》了。

  一次,我弹钢琴很认真,把老师布置的曲目都弹了下来。妈妈高兴地夸我真棒!我说:“别夸了!再夸我就誉恐啦!”“誉恐,什么意思啊?”妈妈纳闷地问。我哈哈大笑,说:“闻誉恐,闻过欣—这是《弟子规》里面的,就是说听到别人赞美你的时候就感到惶恐不安,听到别人指出自己的过错就欣喜接受啊!”妈妈听了欣慰地笑了,我也笑了,我喜欢上了《弟子规》。

  在学校里,有一次我着急去参加围棋比赛,没有收拾书包,课本,笔袋等等扔了一桌子就跑去了。比赛完,回到教室后我看到只有我的桌子上是乱糟糟,突然想到了“几案洁、笔砚正”“读看必、还原处”这两点我都没做到啊!我红着脸把座子收拾好了,《弟子规》帮我改正了缺点。

  我不再挑衣服了,因为我明白“衣贵洁、不贵华”;我不再挑吃的了,我懂得“对饮食,勿拣择”;我不再害怕困难了,因为我知道“勿畏难、勿轻略”。《弟子规》就像一位老师时时刻刻在教导我,让我成为一个品德高尚的人,我要衷心地感谢它。

关于弟子规的作文8

  “从前从前,孔夫子的语言, 我们沉淀 那论语学而篇 两代之间 从弟子入则孝……” 这是一首优美的中国风的歌曲——“弟子规”。

  相信大家一定看过“20xx湖南卫视的春节联欢晚会”,那么你知道晚会这次晚会的主题曲是什么吗?对了,就是这首与清代大作家李毓秀根据我国古代伟大教育家、思想家孔子的教诲编成的优秀书籍同名歌曲《弟子规》。

  《弟子规》虽然是一本只有一千来字的小册子。但是,就是这一千多个字,含了儒家思想提倡的孝、弟、谨、信、泛爱众、亲仁、余力学文等思想,都在《弟子规》中,有明确的行为规范;《弟子规》,是我们大家生活中的典范,是教导大家做人处事的规范;《弟子规》,是儒家的基础,是人性的基础。这本书,是清代大作家李毓秀根据我们的我国古代伟大教育家、思想家孔子的教诲编成的。

  初读弟子规,我就受益匪浅:在一切日常生活言语行为中要小心谨慎,要讲信用。和大众相处时要平等博爱,并且亲近有仁德的人,向他人学习,这些都是很重要非做不可的事,如果做了之后,还有多余的时间精力,就应该好好的学习六艺等其它有益的学问。

  所谓六艺,就是指古代儒家要求学生掌握的六种基本才能:礼、乐、射、御、书、数。弟子规告诉我们这么多只是和做人的道理,这样一本好书,怎么能不吸引人呢?

  让我们大家一起学《弟子规》、品《弟子规》、仿《弟子规》、行《弟子规》。

  让我们把弟子规牢牢记在心中!

关于弟子规的作文9

  《弟子规》原名《训蒙文》为清朝康熙年间秀才李毓秀所作.其内容采用《论语》的部分文义,以三字一句,两句一韵编撰而成,分为五个部分加以演述.具体列出为人子弟在家,出外,待人接物,求应有的礼仪与规范,特别讲求家庭教育与生活教育.后经清朝贾存仁修订改编,并改名为《弟子规》.现代子女教育问题突出,一个孩子从小不知道该如何孝顺父母,尊敬师长,长大后人际关系,夫妻关系一定很糟,从小没有纪律和品德的修养,长大后即使知识水平再高,也不可能有大成就.

  万事以孝为先.《弟子规》里的"父母呼,应勿缓,父母命,行勿懒,父母教,须敬听,父母责,须顺承".就是教育我们每一个孩子要尊敬父母,孝顺父母,虚心地接受父母提出的各项意见,并积极改正错误,听从父母的指挥,帮他们做力所能及的事情,减轻父母的负担.只有这样做,才是父母心中的好孩子,让他们感到欣慰.想起我自己的所作所为,觉得非常惭愧.调皮的我,个性倔强,不听父母的教导,做了很多错事,令老师和父母伤透脑筋,令他们伤心,我不是一个听话的孩子.读了《弟子规》这本书后,我懂得了很多做人的道理,明白了要做一个懂事的孩子,令父母感到欣慰.今后,我要严格要求自己,用《弟子规》里的各项准则衡量自己,虚心接受父母的意见,听取他们的教导,各方面要求进步.

  我觉得这本《弟子规》很值得我们去看去读去做,如果一个人大部分的日常行为规范都依照《弟子规》里面的做,将来一定有很大的成就.《弟子规》是启蒙养正,教育子弟敦伦尽份,闲邪存诚,养成忠孝家风.

关于弟子规的作文10

  从我刚刚记事起,我的家人就为我买来了各种各样的书:有讲故事的、学知识的、有现代科学类、有古老的中华经典文学。一本好书不光是我的朋友更是我今后生活成长的重要启蒙老师!

  记得我还在上学前班的时候,姥姥有一天送给了我一本《弟子规》,它是清代的蒙学课本,让我们了解古代传统文化知识的同时,还教育我们养成一种守规范、守纪律、懂道理的好习惯。有一次妈妈和我念到:“父母呼,应勿缓,父母命,行勿懒,父母教,须敬听,父母责,须顺承。”我不明白,就让妈妈给我讲,我低着头静静得听着妈妈解释着每一句的意思,感到很惭愧,因为在平时的生活中我不够认真时,爸爸妈妈给我指出错误时,我不但不认真听还感觉他们很烦很罗嗦。现在学习了这几句后,每当爸爸妈妈给我指出错误时,我都会想起这句话,并且虚心接受,而不再乱发脾气了。

  刚上小学时我总是为找不到读书的好方法而苦恼,这时我在《弟子规》里读到:“不力行,但学文,长浮华,成何人!但力行,不学文,任己见,昧理真。读书法,有三到,心眼口,信皆要。”意思是学习不能死学,而不去亲近仁者追求道德的完善和品德的培养,或是只去学自己的而不去看别人的经验和教训是不行的,要学会在课堂上专心致志、聚精会神,有了这样的好习惯才能读好书。我现在正在慢慢的努力,相信努力了就会有收获!

  《弟子规》中还有许多的经典小故事如:《卧冰求鲤》《亲尝汤药》《芦衣顺母》等都是教导我们尊敬老人,在得到获取的同时要懂得感恩回报。这本书已经伴随我走过了三年,它就像一把钥匙和阶梯,当我失落时教会我懂得满足自信,当我骄傲时为我敲警钟。这真是一本让我受益匪浅的好书呀!如果说爸爸妈妈赐予了我生命,那么《弟子规》就是我最好的启蒙老师它教会了我如何去做一名优秀的人!

关于弟子规的作文11

  《弟子规》是古人留下来的一笔宝贵的财富,正因为有了它,才让我们懂得做人的方法;正因为有了它,才让我们明白在生活中所扮演的角色;正因为有了它,社会才不会变得混乱。

  当红红的太阳悬挂在高空时,当那刺眼的阳光普照大地,当那热风迎面吹来时,你是否知道夏天来了,你是否确定你的父母过得凉爽?当寒风冷冽、大雪纷飞时,你是否知道冬天来了,你是否确定你的父母过得暖和?这便是《弟子规》中所说的“冬则温,夏则凊”。在日常生活中你做到了吗?这一点我可遵守了《弟子规》。

  “出必告,反必面”,这可也是《弟子规》中的一句话哦!啪,啪!门一下开了。作文啪,啪!门一下关了,这嘈杂的声音在其他人耳里听起来很嘈杂,但在有些父母耳里,却很悦耳,因为他们只有根据这声音才知道他们的孩子归与去;这个还不算什么,更严重的是,有的孩子出与归,都是无声无息的,父母全不知情,害得父母替他们干着急。我可不想做一个不孝顺的孩子,我可不想和他们一样让父母干着急,我每次出门的时候,都会向父母报告;每次回家的时候,都会向父母报平安。这也是因为《弟子规》影响了我,带动了我,浸染了我。感谢你,《弟子规》。

  人的一生有很多事要做,不管时间的长短,它都不会一次性做完,就像人生的追求是永无止境的一样,所以这时我们就会想起《弟子规》中的“居有常,业无变”,每天我们都有事要做,重要的是我们如何高效率完成;在日常生活中,自己下的决心不要轻易更改,这样梦想才会实现。《弟子规》,谢谢你的真理!真想与你拥抱,与无形的你拥抱!因为通过你的教导使学习到了很多,因为通过你我明白了许多真理,因为你给了我精神支柱。非常谢谢你!

  《弟子规》是一笔巨额财富,《弟子规》是一位老师,《弟子规》是一位忠心朋友,《弟子规》是我的精神支柱,成长的旅程我将与《弟子规》一同前进,发扬《弟子规》中所蕴含的精神,使自己的精神力量更加强大!

关于弟子规的作文12

  我感激世界上的一切事物,但我更感激我的父母,感激他给了我生命以及无限的亲情,这都源于《弟子规》,它使我明白,要对自己的父母心存感恩。

  随着年龄的增长,我的脾气越来越大,性格越来越急躁,面对父母唠唠叨叨的教育,话语总是左耳进右耳出,有时面对父母的斥责,还会摔门而出,根本不顾父母的感受,当那天在房读《弟子规》以后,我才真正地知道自己错了,并且错得很过分。当自己摔门而出时,并不曾顾及当时父母的感受,没有看到父母心碎的样子。

  感谢《弟子规》,它使我明白,为人于女,最应感激的就是我们的父母,因为父母好比我们人生中的太阳,太阳带给我们温暖,带给我们光明,赋予了世界的生机。父母亦是如此,是父母赋予了我们生命,又是他们为了我们辛勤劳作。当你失败时,总会有一双手关心你,呵护你,告诉你:“你永远是最棒的,相信自己一定行,别忘了,自己背后还有我们的支持”;当你受冷落时,总会有两个人出现在面前,伸出双手给你温暖;当你受挫折时,还是这双手将你从困难中拉出,让你冲破挫折走向成功。

  我们应该对父母感恩,在父母的有生之年就尽力孝顺他们,不要在父母永远离开的时候,才知道父母对自己的恩重如山,才知道自己该尽的孝心没有尽到。不要在父母永别了,才涕泪满衣地在他们坟前哭啊,嚎啊,到那时才知道悔恨。这是我读《弟子规》悟出来的:感恩父母,不能等;回报父母,不能等;孝顺父母,不能等。

  我感谢《弟子规》,它让我真正懂得了孝道,懂得了一切,我会用我最真实,最实际的行动来回报父母。

关于弟子规的作文13

  中国的传统国学博大精深,《弟子规》让我这个从来不读国学经典的人也大开眼界。唐太宗说,魏征是一面可以明得失的镜子。我认为弟子规也正是如此。它可以告诉我们应该怎样做人怎样做事。今天,在读到“任己见,昧理真。”这句话时,我的脑海里浮现出了那幅画面……

  小学一年级的我还十分幼稚、天真、死劲儿。还记得那个星期天,我在做数学作业时,遇到了一个关于长方体的题,想了许久,终于回忆起课堂上老师讲课的片段,便写上了答案。妈妈看见我在思考难题,便站在我旁边看着。看了一会儿,她说:“这题错了,你看----”说着,在作业本上给我画了一个图,指着图给我讲解,可我怎么听得进去?我想:老师就是这样讲的啊!哪里有错!我听的不耐烦了,说:“老师就是这样教的!”妈妈见我如此顽固不化,气得火冒三丈,说:“你先别管老师怎么讲的,你给我听着!”望着妈妈严厉的目光,我委屈地留下了泪。

  讲了大半天,我还是迷迷糊糊,滴水不进,根本没听进去。最后没有办法,妈妈只好在门口搬了一些砖头,给顽固的我详细的讲解。妈妈的耐心也感染了我,我专心地听着妈妈的讲解,一遍不懂,我听第二遍……。终于,我突然开窍了,知道这题的原理和错误原因。第二天去学校,我的作业得了满分,老师还特意表扬了我,其实不应该表扬我……回到家后,我对妈妈道了歉,说我受到了表扬,妈妈并没有批评我,对我说:“上课一定要专心听讲,不能再像这次,自己听错了还认为是对的……。”

  结合这件事和《弟子规》中的这句话,我懂得了做事,学习都不能一意孤行,执着自己的见解,而违背真理。当别人给你讲东西的时候,一定要专心认真地听。《弟子规》也如魏征一样,是一块可以明得失的镜子啊!

关于弟子规的作文14

  寒假里,老师让我们背经典书籍《弟子规》,我开始的时候觉得这本书很难背,但是,背着背着,我慢慢地喜欢上了这本书,被弟子规中的读句深深地吸引了,它默默地向我讲述着应该如何考敬父母,兄弟姐妹如何友爱,与人如何交往,如何讲诚信等,使我也看到了自已的优点和缺点和一些做人做事的方法,使我受益非浅。

  书中讲到:“父母呼,应勿缓;父母命,行勿懒。父母教,须敬听;父母责,须顺承。”父母呼唤,要及时答应,不能慢慢吞吞的。父母交待你做什么事情,应该立即去做,不可拖延或者推辞偷懒。以前父母叫我,一遍两遍的,我装着听不见,拖拖拉拉,自己该干什么还干什么,有时父母说的事情自己也老是听不进去。过去的人们都知道要考敬父母,听父母的话,我知道我以前做的不是很好,我今后一定要改一改。

  “用人物,须明求;尚不问,即为偷。”意思是想要是用别人的东西时,必须当面向人家提出请求,以便征得别人的同意。如果没有得到允许就拿来用,那就相当于偷窃的行为。这让我明白不属于自己的东西一定不能私自占有。记得有一次,学校的下课铃刚一响,同学们都纷纷地往教室外跑,我刚要站起来就看到对面的课桌上放着一本《笑猫日记》,这本书是我最爱看的,并且书上精美的图片吸引了我,我就情不自禁地拿了过来看了起来。读了这段话,才使我明白不属于自己的东西,不通过主人的同意,是不能随意乱拿的,再小的事情也要注意。

  “冠必正,纽必结;袜与履,俱紧切。”意思是帽子要戴端正,衣服的纽扣要扣好;袜子和鞋子都要穿好系,放置帽子和衣服应当在固定的位置,不要随手乱丢乱放以免弄皱弄脏。这让我想到我上学时穿的校服要干净整齐,自己的书包也要干净整齐,一个人的形象很重要,给人的印象也很重要,要养成好的习惯,做一个人见人爱的好学生。

  《弟子规》这本书的内容很多,我要学习的也很多很多,它像一面镜子,又像一位好老师,使我做一个品学兼优的好学生,我一定要读好它,读通它。

关于弟子规的作文15

  二年级的时候,在老师的指引下我初读了《弟子规》,刚开始我并不懂得其中的含义,我心里还常常还疑惑:《弟子规》有多大的作用,为什么学校要求我们都要读背呢?就这样,我每天在早读时都吟诵着它,也慢慢地理解了其中的一个个道理,几年过去了,《弟子规》伴随我一路成长,它指引了我的行为,也让我懂得了如何孝敬父母,如何礼貌待人,如何为人处世……

  “用人物,须明求;倘不问,即为偷”,这句话就帮助我改正了错误的行为,让我受益匪浅。我以前经常出于好奇,随便翻动同学的铅笔盒,有时看见漂亮的橡皮或是新奇的钢笔,就顺手拿过来用,如果他们生气了,我还说他们真小气。有的同学丢了东西总是来找我要,有时我也很冤枉。自从读懂了这句话后,我明白了,用人家的东西一定要经过别人的同意,如果不经允许就和偷没什么两样。现在,我再也不会翻弄别人的铅笔盒了,如果想用同学的东西就先去问问人家是否同意,从那以后我和同学的关系也越来越融洽了。

  “虽有急,卷束齐;有缺坏,就补之”,这句话也对我有很大的帮助。回想起小时候我不懂得爱护书籍,翻书时很粗鲁,书角也折得乱七八糟,还经常给书上人物画个胡子添个眼镜……哎!真是惭愧呀。现在的我可不一样了,看看我的书架,一排排书按类别摆放着,规整有序,读过的书也是干干净净,像新的一样。看书时,即使有再急的事,我也会夹上书签、合上书本后再离开。最近,我还跟妈妈学会了包书皮,有几本教科书还是我自己包的书皮呢。《弟子规》教我懂得了,一本书虽然价钱不贵,但里面的知识却是无价的,爱护书籍,珍惜书籍,就是对知识的尊重。

  这两年来,《弟子规》像一盏指路的明灯,慢慢地影响了我的行为习惯,让我的举止更有规矩、言行更有礼貌,传授了我做人的道理,给予了我正确的是非观。感谢《弟子规》伴随我成长!

【关于弟子规的作文】相关文章:

弟子规中最经典的句子01-01

《弟子规》读后感感作文01-01

读《弟子规》有感05-10

《弟子规》读后随感01-01

《弟子规》读书笔记05-03

弟子规读书笔记05-16

《弟子规》的读书笔记15篇02-07

弟子规读书心得范文12-15

读《弟子规》有感【精】03-13

【精】读《弟子规》有感03-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