风俗的作文

时间:2022-06-29 10:24:29 风俗习惯作文 我要投稿

【精华】风俗的作文7篇

  无论是身处学校还是步入社会,大家对作文都不陌生吧,作文是通过文字来表达一个主题意义的记叙方法。还是对作文一筹莫展吗?以下是小编精心整理的风俗的作文7篇,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精华】风俗的作文7篇

风俗的作文 篇1

  满族,现有人口982。1余万人。满族主要分布在辽宁、吉林、黑龙江三省,其余大部分分布在河北、内蒙古、宁夏、甘肃、新疆、山东、福建等省区,一小部分散居于北京、天津、上海、西安、成都、广州等大中城市。居住在农村的满族人,其住房继承了传统的建筑形式,院落围以矮墙,院内有影壁,住房一般为西、中、东三间,大门朝南。

  满族是一个能歌善舞的民族,“莽势”、“空齐”是传统舞蹈,多在节庆的宴会上跳。舞时二人相对,举一袖于额,反一袖于背,盘旋作势,称为“莽势”;舞者歌唱时众人拍手以“空齐”二字相和,叫“空齐”。“清音子弟书”是八旗子弟于18世纪中期创作的一种只有唱词,没有说白,配合鼓板、三弦演唱的新鼓词,是满族人民喜爱的一种曲艺形式。

  满族人很早就信奉萨满教,每逢祭祖、祭天,要由萨满戴上神帽,穿上裙子,系上腰铃,击鼓起舞,边祷边跳。满族人重礼节,有一个时期,小辈对老辈是三天一小礼,五天一大礼;三天见长辈要请安,五天见长辈要“打千”。男人打千要哈腰,右手下伸,左手扶膝,像拾东西一样;女人打千要扶膝下蹲。满族男人留发梳瓣,穿马蹄袖袍褂,系腰带;女性头顶盘髻,穿宽大直统旗袍,不缠足。今天,旗袍已经成为典型的东方女性服饰,风靡全球。

  最能代表满族饮食文化的莫过于“满汉全席”。这种宫廷佳宴流传至今已有200多年的历史。其中的满族菜肴无论在选料、制作和吃法上都保持着满族特色,制作菜肴的山珍如人参、鹿茸等大都还是来自满族的老家--“白山黑水”。此外,满族还有许多风味小吃和种类繁多的点心,“萨其玛”就是其中著名的一种。?

  这就是满族,一个独特的民族,听了我的介绍后,你熟悉它了吗?

风俗的作文 篇2

  我国有许多传统节日,比如春节、元宵、清明、端午、七夕、中秋、重阳等。这些传统节日不难看出,贯穿这些节日的正是:树正气、扬美德,显智慧,惩恶扬善的民族精神,这是中华民族的文化精髓。是需要我们传承和弘扬的内容。从传统节日中,我们深刻认识和领会到了中华民族的传统文化。

  就说春节吧,它是我国最隆重、也是最热闹的民族传统节日。我喜欢春节,因为春节总要贴春联、贴年画和贴窗花,放爆竹烟花、拜年祝贺……我们倒贴“福”字,拿压岁钱、包饺子、吃年糕……在春节的前一天晚上我们都要“守岁”,除了吃年夜饭,人们还要进行各种游戏,如下棋、玩纸牌、玩麻将、看春节联欢晚会等等。在摆放的节日供品中,必备一大盘苹果,这叫做“平平安安。”

  还有些地方在守岁时准备的糕点食品富有讨吉利的谐音、口彩有:吃枣表示春来早,吃柿饼表示事事如意,吃杏仁表示幸福人,吃长生果表示长生不老,吃年糕表示一年比一年高,所有的这一切是多么有趣和富有意义,这些习俗显示了中国人的智慧,代表着我们渊远流长的民族文化,我也为这些习俗的诞生而自豪。

  一个节日,就像一个故事,情节美妙动人;一个节日,就是一种文化,内容绚丽多姿。在当今很多洋化了的节日文化的冲击中,愿我们更多的传承中国的传统文化,欢度具有中国本土特色的节日。

风俗的作文 篇3

  春节是所有节日中规模最大,礼仪最隆重的节日,过春节又叫“过节”。即使是千里之外的人,都会尽量赶回来跟家人团聚,过一个和和美美、团团圆圆的快乐年。

  千百年来,人们使年俗庆祝活动变得异常丰富多彩,每年从农历腊月二十三日起到大年三十,民间把这段时间叫做“迎春日”,也叫“扫尘日”,在春节前扫尘搞卫生,把屋里屋外打扫得干干净净,整理得整整齐齐,是我国人民素有的传统习惯。

  然后就是家家户户准备年货,节前十天左右,人们就开始忙与采购物品,年货包括鸡鸭鱼肉、茶酒油酱、南北炒货、糖饵果品,都要采买充足,还要准备一些过年时走亲访友时赠送的礼品,小孩子要添置的新衣新帽,准备过年时穿。

  大年三十是最忙碌的一天,人们一大早就起来杀鸡宰鹅,包饺子、煮汤圆,还有呢,就是挂年画、贴春联。除夕晚饭,非常丰盛,一家老小围在一起吃团圆饭,好不热闹!吃完年夜饭,一家人一起看中央电视台的春节联欢晚会,一片快乐祥和。

  节日的热闹气氛不仅洋溢在各家各户,也充满各地的大街小巷。一些地方的街市上还有舞狮子、耍龙灯、游花市、逛庙会等习俗。这期间花灯满城,游人满街,热闹非凡,盛况空前,直要闹到正月十五元宵节过后,春节才算真正结束了。

风俗的作文 篇4

  我的家乡——宁乡,这个小县城坐落在湖南省长沙市的西部,这里虽然一切都很平凡,毫不出众,但家乡的闪光点常吸引人们的关注。其中,祖祖辈辈传下来的民间传统风俗就是其中的亮点之一。

  节日的气氛最能体现出传统风俗的魅力。

  我们这儿的第一节日是春节。春节还没到,家家户户进入腊月后会陆续杀猪,特别是在农村里,杀猪后会请村里人大吃一顿。我的家乡除夕定会吃鸡、鱼 、肉这三样菜,鸡必须是雄鸡,将它整只清炖,出锅装盘时要让头昂起,不仅喻义“步步高升”,而且清爽可口,令人不吃都想咽口水。

  春节后的又一轮高潮无疑就是元宵节了。元宵节吃元宵,当然是必不可少的了。软软的白面里裹着一团又香又可口的夹心,咬一口,香甜的黑芝麻糊流入嘴中,在嘴里慢慢融化开来……元宵节时,什么事都围绕着“圆”,那么自然就离不开灯了,家乡有一个持续了好多年的风俗——灯会。每到正月十四、十五夜晚,步行街、行政中心总会亮起“彻夜不眠”的红灯笼,为家乡增添了一道亮丽的风景线,正是因为这样,每次灯会,现场都挤满了人,真可谓是人山人海!所以,后到的我无奈极了。

  我的家乡虽是个小县,但却有着几千年浓厚的文化底蕴,承载了祖先流传下来的民风风俗,为中国增添了一份世界上独一无二的地方特色。

风俗的作文 篇5

  中华民族,历史悠久,我们的祖辈给我们留下了许许多多民族文化传统,今天在这里想给大家介绍的是我们家乡过春节的习俗。

  春节是我们乡里最盛大的一个节日,过节的形式远远超出端午和中秋,春节的持续时间达半个多月。

  春节前是过小年过大年,这是冬季里特别忙的时刻。村里的人家家户户都会留有“过年猪”,到了腊月二十左右的日子,是杀猪的高峰期,连续四五天你都会断断续续听到猪的牺牲发出的声音。

  杀完了猪就要打豆腐,用猪血和豆腐混合在一起,挤碎在揉成一个圆形,再是烘烤就做成了“血粑豆腐”,用来招待客人这是上好的菜。

  打完豆腐就会把腌过两三天的猪肉串起来做腊肉、灌香肠等。再是一些自家男人爱喝酒的'家庭这时候就要忙着烤酒了,这也是一项非常繁杂的工作,往往需要一整天的时间。酒的原料是自己家用的发酵了的米饭,所以酿出酒特别香特别纯。

  大约到了二十八、二十九,乡亲们又兴起打糍粑。打糍粑场面非常热闹,往往一家人打糍粑,邻里几家来帮忙,你帮完我,我再来帮你,只要糯米煮熟了,半个小时,几百个糍粑就像艺术品从大家的手里生产出来。在打糍粑的家里,人人都可以随意的想拿着吃就吃,主人反会觉得这是一种友好的表示,即使对于一般的熟人,主人老大远的也会喊别人来吃“粑粑”。

  事情忙地差不多了,也几乎到了过年了。过年了,在外打工的一般都会在三十号前赶回来,和家人一起吃“团年饭”。“团年饭”只限于一家人之间,满桌子美味佳肴,一家人团团圆圆的聚在一起吃。在“团年饭”的桌子上,你每年都可以看到这样一种菜“香菜炖鱼”,这是一道必不可少的菜,鱼代表“年年有余”。这里还有鸡肉鸭肉等,但我们有些很铁的规矩,就是不能把“鸡脑壳”叫做“鸡头”,而是应该称它为“凤头”,也不能直接称呼“鸡腿”“鸡爪”,而应该是“金爪”或“抓钱手”,这些都是带有吉祥之意。

  在除夕之夜也有许多的规矩,平时童言无忌的小孩子,在这个晚上大人就会进行“刮嘴”,在新年里就会不乱说话。当除夕的交接处到了,大人即使睡了,也要在这个时刻起来在屋内放鞭炮迎新年。

  新年的第一天,也就是正月初一,凌晨五点到七点,每家每户都至少要起来放一次鞭炮。通常这段时候还要到院子里放大炮,表示新的一年真正来临了。在这天还有一个习俗就是绝对不能在上午扫垃圾出门,鞭炮的残渣,我们磕的瓜子壳、糖果皮,这些都是象征着财富,把它扫出去了,就暗含这一年将不会积财。

  新年一直会延续到元宵节闹完元宵,这又有着很多的风俗习惯。很小的时候,我们那里特别流行在元宵的晚上舞龙灯,三五年耍一次大的龙灯,十几个村里去闹元宵,看过《红楼梦》的,就知道那活动的排场又多大。只可惜我那时太小,没能赶上亲身去耍灯笼,只能看着别人舞龙灯。我呢,也幸运,亲手舞过两次草龙灯。舞灯时,每到一家门前,主人就会给你龙灯上插点着的香,再给大家打发一些新年的甜饼、喜糖奶糖,再放放鞭炮,这就走完一个过场了。

  在现在,经济迅猛发展的今天,这些习俗基本上已经退出它的生活舞台了,它们的地位和价值也在不经意间就成为历史了。

风俗的作文 篇6

  “噼哩啪啦……。”这热闹的鞭炮声催醒了熟睡中的我,大街上沸腾的人声在屋里也能听到。哦!我这才醒悟过来:今天是大年初一!

  “xx!这是你的红包!”爸爸递了一个大大的红包给我。

  “好好学习!”爷爷奶奶也各人递了一个红包给我。最后是妈妈,她给的红包还是如往年般:是最大的!

  忽然,一阵“咚锵咚锵”的声音把沉浸在拿到红包的开心中的我拉了出来,原来是学校聘请的醒狮队到了,于是我和爷爷,弟弟一起来到楼下观看舞狮,看看那两头“狮”,多威风!两只大眼睛眨巴着还有它那血盆大口,好像随时会张开似的。他们从学校操场舞上教学楼,又从教学楼舞回学校操场,经过哪里,哪里就有热闹的鞭炮声。

  这时,舞狮队的其他队员已经准备好最后一个项目--“采青”了,也就是把装着报酬的红包绑在青菜上吊起来,让醒狮队的其中一头“狮”爬梯子去取下来,拿不拿得到报酬就得看那头“狮子”啦!(这种领取报酬的方法还真是新颖,有趣啊!)那头采青的“狮子”已经选出来了,是一只“强壮”的“狮子”(本人认为),瞧!它跳上第一层了!它越跳越高,最终,它已跳上顶层了,只差一点儿了,我心里正暗暗为它加油呢!它好像很紧张,向四方望了望,然后猛的一跳,把那株青菜连同报酬拿下来了!顿时,四周响起了热烈的掌声,那头“狮子”也“开心”得跳了起来。

  过了一会儿,醒狮队走了,我也和爷爷还有弟弟回楼上吃早餐了。

风俗的作文 篇7

  花儿,是个多民族国家五十六个民族围成一朵花,不同的民族,便有不同的民族风情。不一样的风俗也造就了不一样的节日风俗。泉城,一座幽雅的古城;泉城,一座拥有七十二名泉的城市;泉城,一座赋有诗意的城市……

  走进济南市的老城区:乡间的幽雅小路;古朴典雅的门楼;贴在门楼上的一幅幅对联;路边清澈见底的小河;成荫的绿色柳树;水中盛开的荷花;水面上平稳滑行的船只;人们古朴的乡村服饰……男人们笑着在街边聊天;女人们在家纺织;孩子们在像路上嬉戏……

  不仅仅是济南,内蒙古也有蒙古包,烤全羊;北京传统民居四合院,北京烤鸭;西藏夏季的雪山,骑马射箭;东北大鱼大肉,大口喝酒……

  过年时,人们都穿上新衣服,人人都是满面春风,迎接新年的到来。大人们忙着在家炸耦合、炸麻叶、做年饭、发红包或是走亲串巷,孩子们则是在一旁吃点心、放鞭炮、收红包。做好了饭,大家便都围坐在一张大桌子前吃年夜饭,看春晚,一起等待着新年钟声的敲响。济南的春节热闹非凡。到了元宵节,大家又都围坐在一起吃汤圆、看晚会、放爆竹,等到人们吃完了饭,便都会走到街边,观赏五颜六色的花灯;花灯的品种也不少:有的挂满了小灯笼,有的写满了诗歌、谜语。

  鞭炮在一边响着;孩子们在一边玩着;大人们在一边走亲访友;老人们也不时看看礼花、不时看看花灯、又不时看看正月十五的圆月,面带微笑,在月光下聊天……

  过了正月十五,人们都开始忙碌了:大人们要上班,孩子们要上学;万物也都复苏了:花儿开了,树枝发芽了,长出了美丽的花骨朵,黄色的草地变绿了,一切生机盎然。

  山东是我国的教育与文化圣地,我为他骄傲自豪,山东的民风民俗我也会铭记在心!

【风俗的作文】相关文章:

风俗的作文03-22

立夏的风俗作文10-12

除夕风俗作文10-08

风俗清明作文12-22

春节风俗作文02-13

端午的风俗的作文12-28

端午的风俗作文02-08

春节的风俗作文04-11

春节风俗作文06-15

家乡的风俗作文06-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