风俗的作文

时间:2022-10-07 08:59:53 风俗习惯作文 我要投稿

实用的风俗的作文9篇

  无论在学习、工作或是生活中,大家都尝试过写作文吧,借助作文可以提高我们的语言组织能力。那么,怎么去写作文呢?下面是小编精心整理的风俗的作文9篇,仅供参考,欢迎大家阅读。

实用的风俗的作文9篇

风俗的作文 篇1

  每年的农历五月初五,是家乡有特色的日子—端午。我的家乡在河南南阳,家乡有独特的端午风俗,吃粽子、插艾叶、戴香包、喝雄黄酒,还有热闹的龙舟比赛。

  每到端午,最有意思的是包粽子。妈妈会提前准备好粽叶和材料,我们自己动手包粽子,包粽子也不容易,看着妈妈熟练地包着粽子,我也想动手包一个,我拿了一个粽叶,放点米和红枣,拿着绳子绑呀绑,费了好大劲才包好一个,虽然没妈妈包的好看,但是这是我自己的劳动成果,心里还是很高兴。

  每到端午的早上,我会早早的起床,用妈妈提前准备的水洗洗脸,据说这水头天晚上已被嫦娥下了药,洗过脸后一年都不会得病。

  餐桌上早已摆满了热气腾腾的粽子、鸡蛋、鸭蛋、大蒜等,我赶紧津津有味的吃了起来。

  这就是家乡的端午,给我带来了许多喜悦和欢乐,我爱家乡的端午。

风俗的作文 篇2

  “百里不同风,千里不同俗。”不同地区的民风民俗不同,我家乡更是别具一格。

  在广东潮汕地区,一直以来,每个人的一生都要举行一个成人仪式——出花园。也就是说,你从今天开始,就从花园出来了,已经不再是小孩子了。具体礼俗是这样的:有十五岁男女孩子的家庭,要在农历的正月十五为孩子举办一次隆重的仪式,是个人生的转折点。还要用三牲果品(鸡、鸭、鹅和水果类)拜别公婆母,表示孩子已经长大了,不再是终日在花园里玩闹的孩童了。

  出花园的孩子要穿上红皮鞋、吃公鸡头,所有食品都要吃一点,因为传说明嘉靖年间潮州状元大钦小时候没钱,但在路边对上了对联,得到了一只公鸡和红皮鞋,父亲为大钦烫了鸡头吃。后来,大钦果然得中状元,名扬天下。还有的用榕树枝、竹枝、石榴花、桃树枝、状元竹、青草各一对合十二样泡水给出花园者沐浴。

  在我们普宁市,当天要吃炸猪肠和肚,并且邀请小朋友于地下围着竹箕,同时进食,祝贺出花园者“换上了成人的肠与肚”,和童年告别。

  潮汕人有着与众不同的食俗,日常生活中特别喜欢喝粥,有着皮脆肉嫩的“炸豆干”,有着以大米制作的名目繁多的酥香的饰品,而且非常喜爱腌制的佐餐小菜(主要用于喝粥时),如,咸菜、菜脯,以及精致的小食蚝烙、肉丸等。尤其是牛肉丸,令我吃完后仍然回味无穷。

  潮汕都非常注重“吃”不过最出名的还是潮菜以及潮州的功夫茶,潮菜远进闻名,是由潮汕原有的菜式与按潮汕味加工改造的菜式构成的一个开发体系。潮菜中不仅有名贵的燕窝、鱼翅、鲍鱼烹制的精品,也不缺少粗菜的特色菜。如地瓜叶做成的“护国菜”芋头做成的“芋泥”,大芥菜做成的“大菜羹”等等许多。

  潮州功夫茶十分富有地方特色茶艺。小到用水,大到冲泡,品尝都很讲究。

  潮汕农村传统民居样式很多各有着生动形象的名字,例如“四马拖车”、“四点金”、“下山虎”、“爬狮”。简单介绍一下吧,“四点金”是潮汕独特的村居,旧时只有殷富显达的家庭才能建造,建筑格局有点像北京的四合院。“下山虎”房屋的建筑在潮州农村较普遍。建筑格局比“四点金”简单,少了两个前房,其余基本一样。“四马拖车”也称“三落二火巷一后包”,是“四点金”的复杂化。无论是“四点金”还是“下山虎”潮汕民宅有个突出特点就是装饰,故有“京华帝王府”和“潮汕百姓家”之说。

  不论是潮州的“出花园”、饮食、民居还是功夫茶,都有着独一无二的特点。

风俗的作文 篇3

  我是一个土生土长的上海人,上海人偏爱甜食是出了名的。在我的家乡,每年农历九月初九就有吃重阳糕的风俗。每当提起重阳糕,我自然会联想到重阳节以及王维的那首诗——“遥知兄弟登高处,遍插茱萸少一人”。这首诗就是以中国传统节日重阳节为背景,写出了游子的思乡之情。

  据记载,吃重阳糕的习俗源自于唐朝并一直沿袭至今。传说九月天明时,以片糕搭儿女头额,更祝曰:“愿儿百事俱高。”这便是古人九月做糕之意。明朝的状元康海曾用糕来庆祝自己中了状元。

  对于小孩子而言,美食的诱惑力自然是无法抗拒的,更何况是甜食。农历九月初九这一天,长辈们忙碌地准备着制作重阳糕的食材:糯米粉,米粉,玉米粉,白糖,各种干果等。我也蠢蠢欲动,准备届时敞开肚子大吃一顿。望着摆在桌上的各色的果仁,馋虫便被勾了起来。

  可是制作重阳糕偏偏是一项耗时耗力的活儿,我实在等不及了,便也来帮忙一起和面。两只小手上沾满了白色的糯米粉和米粉,粘粘的甩都甩不掉,可还是照样卖力地揉捏着,仿佛要把这和谐欢愉及祝福也一同揉进面团里。可是,妈妈却每每对我说:“快去玩吧,别把粉弄得一身都是。”我听到这话,便匆忙跑到镜子跟前,望着镜子里一头一脸一手的白色,对着镜子扮起了鬼脸。

  玩了一阵子,又来看看做糕的进度,此时我发现白色的糕胚被装进了模具里,最下层的是白色,中间夹着一层红色的豆沙,最上面的那层似乎最吸引人:有红色的大枣,金黄色的板栗,绿色的果脯,还有浅黄色的核桃仁,光是看这颜色就使人直咽唾沫。

  过不了多久,就闻到了从厨房里飘出的阵阵香味,我就知道已经在蒸糕了,不多会儿就能把它装进饿得咕咕叫的.肚子里,心里不断盘算着到底要吃几块。重阳糕终于出笼了,冒着阵阵的白气,夹杂着果仁的香味,我恨不得爬上桌来,把肚里的馋虫给压下去,再也顾不得妈妈在一旁的劝阻,挑了一块果仁多的,对着它狠狠地咬了一大口,烫得直吐舌头,呼呼地往外吹气。

  “别净顾着自己吃,快给外公送一块去。”我赶紧奔向外公的房间:“外公,外公,快来吃重阳糕吧,我今天也一起参与做糕了,您快来尝尝好不好吃。”

  传承至今,重阳节又添加了敬老的内涵。在这一天,全家围坐在一起品尝着这充满美好祝福的重阳糕,小辈们往往会为长辈们做一件事,以表示自己对长辈的一片孝心,这也非常符合我们民族尊老、敬老、爱老的传统美德。

  或许我们应当珍惜和牢记这份经历了几千年的华夏历史文明的产物,因为这是专属于我们炎黄子孙的骄傲与荣耀。

风俗的作文 篇4

  人们都知道,春节要放鞭炮,贴对联。你知道这个风俗是怎么来吗?让我来告诉你吧。传说中有一个怪兽——年,常常在大年初一来骚扰人们过春节,于是,村里人们就会到深山去躲避那个怪兽——年。

  第二个春节到了,人们都跑往深山去躲避年。正在这个时候,一位白发苍苍老爷爷挡住了跑往深山人们,说道:“大家不要慌!我知道怎么挡住年。”人们不相信,更加快速地跳往深山。

  到了晚上,年来了。老爷爷从房间里拿出一串鞭炮,在身上披了一块红布,就跑出了房间。

  到了房门口,鞭炮霹雳啪啦地响,红布在风中飘动,年顿时不敢往前走了,转头就跑。人们欢呼着跑下山,称赞老爷爷很聪明。

  哦!原来年怕声音和红色。所以,人们过年都要放鞭炮,贴对联。

  

风俗的作文 篇5

  “离家三里远,别是一乡风。”每一个地方都有自己的风俗习惯,福建安溪当然也有很多,最让我记忆深刻的应该是举旗了。

  那是20xx的寒假,在正月初六那天,全村的人都在讨论要不要去举旗;有人会给起得早的人打电话叫他帮忙拿一面旗,那天晚上的小孩都会很兴奋得睡不着觉,这也是很正常的。

  举旗在我们那是一个传说:到了正月初七那天,所有小孩都要举旗子,因为那天菩萨会坐在轿子上面,村子里的男人就抬着菩萨坐的轿子,小孩举旗,抬着菩萨到村里村外玩一圈,这样整个村都平安。

  到了初七那天,家里有4人拿着旗子到了集合点,每个人脸上都挂着笑容,我看见村子的入口处人山人海、行人们把路堵得水泄不通,前后望不到头,那队伍中有举旗的、有舞狮的、有打鼓的、有跳街舞的、还有舞龙的等等,丰富多彩。

  只听哨子一响,这便是出征之时,每个人都迈开脚,跟着最前方的人走,因为人太多,最前面我只能看见一根很长的旗子,队伍旁有许多人在向我们挥手,那时是清晨之时,我们的眼皮像在打架一样,想闭上却不敢闭上,走了一会儿,大家的脚步慢了下来。有人觉得是第一个人累了,可并不是,是第一站到了,所有人都停了下来,举旗的人到旁边休息,而表演的人排好了队,一个一个的表演。看表演时所有人都开怀大笑,时不时边鼓掌边说话,不知是不是太阳大的原因,大家脸上流着珍珠般的汗珠。

  接下来也是走走停停的,一路上欢声笑语。中午走到村中心的建筑地点,大家脸上都大汗淋漓的,这是上半场的最后一场表演,表演完后,所有人都往一个地方赶,就是“食堂”了,每个人都像狮子看到肉一样,两眼放光,吃到食物的“狮子”都很开心,脸上瞬间挂满笑容,吃完饭可以让你去放松一会,买买东西和小玩意儿。

  到了下半场的时候了,大家脸上还有汗珠,可是不像上午那么多汗。下午和上午一样,可是进行到一半时,天空不作美,下起了雨,不过天神好像知道我们在举行活动,下了一会儿又停了。

  到了最后,我们回到了“最初的地方”,大家把之前没表演完的节目都在这全部表演出来,看完演出也差不多结束了,看看天空,结束之时已是“黄昏”。大家脸上都挂着比之前更开心的笑容,带着发着亮光的汗珠,拖着疲惫的身体都回家了。这情景,应该是我见过最好的“风景”了。

  在这个黄昏大家都有体会,虽然累了点,可还是很开心,心里很甜。

风俗的作文 篇6

  “温州迎灯三月三,湗村抬猪十五六”农历二月十六是湗村一年一度的抢“排殿猪”的日子,天似乎作美,一扫了前几天的阴霾,突然变得晴空万里,湛蓝的天空飘着几朵洁白的云儿,似乎也想要来当个拉拉队呢!

  今天中午11点15分左右,学校宽阔的大操场,去变得分外热闹起来。从四面八方前来观看抢殿猪的大人和外地专程赶来的游客,记者,摄影爱好者们陆陆续续集中在这儿。同学们一吃完饭就直奔操场上,就连好学生也不会例外,哪里还顾得上什么作业,早就抛在脑后了,一心只想观看着精彩无比的比赛呢!大大小小的观众们挤满在操场上,大家摩肩接踵,热闹非凡,真是特别给力啊!论最吸引人的,莫过于那几头打扮得花枝招展的“殿猪”了,恐怕大姑娘出嫁时,也没法与之’媲美”啊。比赛还未开始呢,几个低年级的小朋友,便围着这几只漂亮的大花猪绕来绕去,心里肯定在想:打扮这么漂亮的猪儿,肯定是上辈子做猪时修来的福分吧!11点半,比赛正式开始,排殿猪的人各就各位,主家举着一对红蜡烛,在队伍的前面引路。

  这次的活动,共有18组参与,其中有15个村民小组和3个老人组(人老心不老哦!)比赛分为每三组一次,进过层层选拔,才会选出最后获胜的一组。一声枪响之后,人声鼎沸,人群攒动,有的观众为自己中意的小组呐喊加油;有的观众去耐不住性子,就跟在旁边或者身后一起跑,为的是能更快的获得更多的小细节,一睹为快,看的更清楚一写。只见每组四位力大如牛的参赛选手,齐心协力地扛着“有福气”的小猪,向前冲去每个人都想跑的最快,但不可乱了脚步,之间某组的队员或许是一时心急,乱了步伐,一个不小心,摔在了塑胶跑道上,但更可悲的是,肩上那“重如泰山”的殿猪已是压在了他的身上。那叫一个‘惨不忍睹“,有些胆小的同学不忍心看,便捂上了双眼;有的大人则发出善意的微笑,鼓励他们赶紧站起来,继续比赛。摔倒得人很快调整了一下,又站了起来,重整旗鼓,抱着’比赛第一,重在参与”的心态,又冲刺向了终点……

  最后的结果,我并没有在意,只是默默觉得,这不一样的民风民俗,带个大家的并不只是传统文化的继承,还有那一份难得的快乐。

  简单评语:这篇文章通过自己的真实经历,由“民风民俗”中汲取了生活的力量,得出了微笑面对生活的认识。文章叙述语言流畅,情感真挚,人物描写生动,并运用了多种描写手法,很精彩!

风俗的作文 篇7

  4月5日这天,就是我国传统的节日——清明节。清明节就是要祭拜去世的先辈的,表达了子孙们对先辈的尊敬与思念。

  清明节前几天要准备做清明馃的草,这种草到一定时候会开出花,花谢了以后,会结出一颗颗金黄色的小果实。据说所有植物都不能结出这样金子似的果实,唯独这种不起眼的小草能够结。清明馃就用这个做,是因为表示着富贵、吉祥与安宁。

  做清明馃的程序非常复杂,首先把采来的青草洗净,在用石灰水浸泡,不过石灰水是不能有石灰的残渣的,否则吃了会了苦。泡了一个星期后,再把它捞出。捞出时是黄色的,可是用清水冲洗干净后,又呈现出耀眼的碧绿色,然后又放进石墩中捣碎,如有残茎未碎,再用菜刀切碎,又混进糯米、麦大米等食物,搓成团,直到搓到青色为止。然后分成小块放到锅上煮,煮好又取出来搓,搓软,晾至十二小时,干了之后,再做成小面饼,中间放上馅,做成包子状,蒸熟后,就可以了。

  清明节这天早上先要吃清明馃,继而上坟。上坟的时候要带上肉、酒、纸钱和黄色或白色的菊花,献给先辈,在上坟的路上如果身后有杂草,就要除掉。上坟时,要让小孩先烧纸,表示让先辈先看看自己的后代,自己未来的接班人。

  清明节还要放风筝。放风筝是在晚上,要选择没有大风大雨天气好时,放飞风筝时,要在风筝后边挂小灯笼,风筝飞上高空时,看起来就像一颗颗小星星。到一定高度时,就要剪断线,任凭风筝随风飘到天涯海角,据说这样会带给自己好运。

  清明节的习俗,同样也显示出了我们中华民族文化传统的深厚久远。

风俗的作文 篇8

  我的家乡在洛南县一个安静、优美的小村庄。因为远离城市的喧闹,这里的生态环境非常好,空气很清新,还保留着许多传统的习俗,我非常喜欢这里。

  每年快过年时,一到腊月村子里家家户户都开始蒸馒头、包包子,都是自己磨的面,味道好极了。最好吃的是一种叫“油馃子”的面食,发好的面,做出特有的造型在油锅里一炸,变得金灿灿、圆滚滚的,像一个个金色的元宝,吃了这个“元宝”来年一定大吉大利。

  到了除夕夜吃过年夜饭,一家人就围着火炉开始包饺子,奶奶就会在饺子里悄悄地放上几枚硬币,这里大年初一早上吃饺子,来庆祝新一年的开始。吃饺子时大家都在试谁的运气好,奶奶说,吃到硬币的人来年一定有好运。

  整个正月,小村庄都是年味十足,好吃的,好看的,好玩的,多的数不清。我喜欢这里,这儿的习俗真有趣。

风俗的作文 篇9

  每年农历五月初五是中国民间的传统节日——端午节。

  过端午节,是中国人两千多年来的习惯。关于端午节的由来以纪念屈原的说法最为广泛。相传屈原是战国时期楚国的大夫,因为爱国理想不能实现而抱石投汨罗江自杀。人们为了纪念他,便把他投江的日期定为端午节。

  说到端午节,最常见的风俗要数吃粽子。虽然商店里的粽子品种许多,但是,我还是喜欢家里包的粽子。在端午节的前两天妈妈就会把包粽子的芦苇叶买回来用清水煮好,然后准备包粽子的原料:糯米、肉、豆沙、红枣等。接下来和奶奶一起包粽子,每次奶奶都会选取两三片叶子,左手捏住叶子的一头,右手用三个手指捏住叶子的另一头轻轻地往里一卷,卷成一个圆锥体的形状,卷好后就往里面放准备好的原料,最后用棉线把粽子捆结实,一个有模有样的四角粽“宝宝”就诞生了。

  在这一天,人们还会插艾叶、赛龙舟。端午节真是个充满神奇、充满喜悦、充满热闹的节日。

【风俗的作文】相关文章:

风俗的作文03-22

风俗小学作文10-19

风俗清明作文12-22

风俗的作文【热门】02-14

春节风俗作文06-15

端午的风俗作文02-08

家乡的风俗作文06-03

清明的风俗作文01-20

春节的风俗作文04-11

风俗冬至作文12-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