风俗的作文

时间:2022-12-14 08:57:55 风俗习惯作文 我要投稿

关于风俗的作文集合15篇

  在日复一日的学习、工作或生活中,大家对作文都再熟悉不过了吧,作文是人们以书面形式表情达意的言语活动。那么问题来了,到底应如何写一篇优秀的作文呢?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关于风俗的作文,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关于风俗的作文集合15篇

关于风俗的作文1

  每一个人的家乡都有自己独一无二的习俗,这个习俗一定是丰富多彩的,下面就由我来讲一讲我家乡的习俗吧。

  每到大年,家人必定会把家里打扫的一尘不染,干干净净。还会早早的就买好过年吃的,喝的,穿的,因为一般下午许许多多的店铺就陆陆续续的关门了,就买不到菜了,到那时还真是有钱用不了啊。除此之外还要买一些鞭炮,彩灯,门神什么的呀。放鞭炮是为了驱赶走可怕的年兽,贴门神是为了驱赶走魔鬼。

  到了晚上,家里热闹非凡,就像逛街一样热闹,因为亲人们都争先恐后的回来了,只为了见亲人的面,一起开开心心的吃一顿团圆饭,到了晚上七点整,亲人们欢聚一堂,这一天,在外边做事的人,除非万不得已,必须赶回家里吃团圆饭,吃完了团圆饭,突然鞭炮声响起发出震耳欲聋的响声,极为火爆与张扬,直震得大地颤抖,人儿发聵,像要将天上的“星星”一口气撼落在地上似的,爆竹残渣撒遍公路,人行道,小区等等,晚上处处张灯结彩,千门万户的人家的阳台上挂着五颜六色的彩灯,好似在办喜事,让人看得美不胜收,眼花缭乱。这一年一度的春节联欢晚会马上就要开始了,亲人们纷纷坐下,看春节联欢晚会,我们有说有笑的,最主要的算是守岁,迎接新的一年的到来,小孩子一般守到十点钟左右就以昏昏欲睡了。

  一眨眼,到了残灯末庙,大人们都去上班了,小孩子都去上学了,世界又恢复以前的安静了。

关于风俗的作文2

  从“小年夜”到除夕。

  春节踏着农历12月24日零时钟声,走入桂林城乡。这天是桂林人“小年夜”,也就是“过小年”。过小年这天,人们宰狗、杀鸭,庆贺春节来临。这天爆竹声,带着人们送灶王爷“上天言好事”心愿噼哩啪啦地炸响,声传高宇。人们认为灶神是一家之主,一家善恶功过祸福都由它掌管,因此每年将尽,都要送灶神上天向玉帝奏明,为全家降福免灾。祭灶仪式多由家里长辈去办,他们将糖果放在灶头祭祀灶神,祈求灶神“上天言好事,下凡降吉祥”。用糖果祭灶神,目是让糖“粘住”灶神嘴巴,让他甜甜嘴巴尽说好话。除夕夜幕降临后,再放爆竹接灶王爷下凡。这是桂林“过小年”古俗,现在即便是鸣放鞭炮,也仅是古俗遗存仪式罢了。

  从腊月二十四到三十,人们忙着置办年货,打扫居室内外,以干干净净迎接新年。过节传统食品种类繁多,且寓有美好愿望:腊月二十九蒸年糕,年糕有甜、有成、有荤、有素,吃了年糕(高),新一年生活、工作蒸蒸日上,步步高升。

  除夕晚餐,人们喜欢阖家团聚,菜肴中必有“圆子”、“欢喜”,取其团团圆圆,欢欢喜喜之意。这个夜晚,万人空巷,都在家中守岁。守岁时,要把火盆炭火烧得红红火火,以象征生活岁岁兴旺。当零时一到,老老少少喜气盈盈,以爆竹声声迎接新年。这喜炮声不绝于耳,此起彼伏,直到更深夜静,人们仍无睡意,炉火依然旺着,就是要去休息,也依然不会忘记把火盆火偎好,留下火种,等明天一早燃上一盆好火。新年火种犹如人生命,它是新年财旺、家旺好兆头。人们对火感情如此深厚,或许是因为火给人类带来了文明、带来了温暖吧。爱火就如同热爱自个儿生命,在新年尤其如此。

关于风俗的作文3

  我的家乡在茂名,我们茂名有一个独特的节日——年例。顾名思义,年例就是年年有此例。年例来由历史悠久,早在明清时期的地方志就有记载,光绪《茂名县志·风俗》载:“自十二月到是月(农历二月)乡人傩,沿门逐鬼,唱土歌,谓之年例。”也就是说,在年例那一天要进行游神,用于驱鬼。

  “游神”就是把神像抬起来,绕着村子走一圈,据说这样做可以驱鬼,也可以保佑自己家以及全村的村民身体健康,五谷丰登。说起游神,这里面还有一个小故事:传说在光绪时期,有一个地方出现罕见的大旱灾,当地的县官不忍心看到老百姓处于水深火热之中,便开仓救人。谁知县官因为这件事得罪了朝廷,有一大批官员上奏将他斩首示众。在他行刑前的一个晚上,他梦见了一位神仙,神仙对他说:“你是个好人,你不应该死的,当你重新生活后,要把我抬出来绕着村子走一圈,以保佑全村各家平安、吉祥、五谷丰登。”第二天,他果然没死,他再三回忆着梦,发现梦中神仙与小庙里的安济圣王长得一模一样。于是这个地方便有了年例,也就是游神这样一个习俗。当然,每个地方抬的神像不一样,我们茂名所抬的神像是观音菩萨像。

  年例不仅要游神,还要在家中摆上十几围的酒席,菜主要是白切鸡、鸭、炒白菜、炒米粉……在年例,每家每户都要赶回家乡,准备酒席、食物、饮料等东西。年例一定要吃鸡、鸭、鹅,这样可以保佑自家的鸡鸭鹅不受病毒感染,而且越养越多。

  年例是我们家乡一个独特的节日,它拥有独特的习俗,所以我们一直保留着这个节日。

  关于风俗习惯的范文3:家乡的民风民俗

关于风俗的作文4

  一到12月27日,妈妈就带我上街买鞭炮和对联。

  我们来到街上,妈妈拉着我走啊,走啊。我看到了许许多多整整齐齐鞭炮和对联,一转头,看见我去年买几种对联,我拉拉妈妈手说:“妈妈买。”妈妈就带我来到那一问店中,我挑了几种说:“妈妈,这些各买一盒。”妈妈亲切地对我说:“好!”然后我们付了钱,我们拿着东西,又来到里面买白菜、花菜、空心菜、鸡、鸭、鱼、肉等主食,我们跑了好几趟,终于把年货全买齐了。

  大年三十下午,爸爸已经准备好浆糊贴对联了,我就和爸爸拿着对联来到大门下,爸爸把浆糊涂在门墙上,我们急忙把对联贴了上去。

  除夕家家户户都要吃团圆饭,我们也不例外,我们一家子团聚在桌子边,一起吃团圆饭,喝团圆汤,欢迎新一年到来,妈妈一边吃一边吩咐我说:“不能打破东西,也不能说”坏话,呀!

  到了初一,早上吃了一碗热呼呼面线糊和甜鸡蛋,爸爸妈妈和我来到爸爸妈妈、叔叔阿姨、外公外婆家拜年,人人都说我“长高了,懂事了,学习进步了。”

  每个人都给我红包,我对他们说:“恭喜发财,新年快乐。”

  正月十五时候,我们这里就不像北方那么热闹了,只是吃“状元圆”而已,可是,听说世纪公园、泉州公园晚上却是灯火通明,一眼望去,都能看见几百盏灯来,要是我能亲眼一见,那就太好了。

关于风俗的作文5

  春节里,每家每户必然装扮得红红的,挂红灯笼、春联,贴“福”字等等。总之是用红的,穿红的,戴红的,可以说“红色”成为人们春节时最亲密的朋友。传说在古时候,由一个叫“年”的怪物,经常在春节这个节日里跑出来害人,后来得知,它非常怕红彤彤的东西和非常大的响声,比如一个熟透了的红苹果就足以吓跑它了。后来人们就想了一个办法,就是在过春节的时候把家里扮得红红的,还经常放鞭炮。

  在除夕夜里,大家都要熬夜守岁。古时候,有个人曾以吟诗、打麻将来打发时光,可是现在不同了,科技发达了,一家人舒舒服服地坐在沙发上看看春节联欢晚会,小孩子也喜欢看呢!不过为什么要熬夜守岁呢?相传在古时候有这样的一个故事:从前有一个叫做“岁”的怪物喜欢吃成年人与老年人,不喜欢吃小孩子。可是,它特别坏,每当遇到小孩子时,就会施法把小孩子变笨。直到有一年新年的时候,一个财主给了他儿子一点钱,并给他系在锦囊里,结果当他儿子遇上“岁”时,“岁”见了这个金光闪闪的东西竟掉头就跑。此后大家不仅夜里守“岁”,谨防“岁”的偷袭,而且也会适当地给自己的孩子一些零花钱,命名为“压岁钱”。

  新年就快到了,有那么多有趣的传统习俗,好期待啊!

关于风俗的作文6

  潮州,过的最热闹的节日非春节莫属了。很多人们大都在春节这几天寄托了新年的愿望。

  农历十二月二十五六家家就开始大扫除,忙的不可开交。将家里打扫的一尘不染,好在新年的第一天显出万象更新的气象。

  然后,家家户户都忙着购买年货准备过年。

  在除夕这天,家家都会在家中用丰盛的酒菜祭拜祖宗。所以,在除夕这天,到处都可以闻到酒肉的香味。听说,很久以前,有一种叫“年”的怪兽在这天都会来扰乱人们的生活,但它们怕红,如果贴上红对联,它们就不会再来扰乱。然后,在除夕这天,家家户户门口都贴上了红对联,男女老少穿上新衣。这天里,常年在外工作的人们,除非万不得已,都要赶回家吃顿团圆饭。这一天晚上,大家都到很晚才睡觉。也有一些人家家里灯火通宵,直到第二天早上天亮才关灯。

  俗话说:“有心拜年初一二,无心拜年初三四”。在正月初一初二两天,大家都会上亲戚朋友家拜年,祝愿亲戚朋友在新的一年里能吉祥、顺心。很多做生意的老板,在正月初一开张做生意,即使是几分钟也行。或许是因为在一年的第一天里开张,能象征着一年里永远顺利吧。

  不久,元宵上市,在这天晚上,都会举行焰火晚会。于是,家家户户早早的就吃完晚饭,蜂拥而至,到滨江长廊看烟花。这一天,潮州古城会分外热闹。

  春节差不多在元宵过后结束,孩子们该上学,大人们也该工作。虽然潮州的春节并无农村的隆重,但节日气氛还是蛮浓的!

关于风俗的作文7

  农历九月初九是中国传统的重阳节。我国许多地方都有吃蛋糕的习俗。

  传说很久以前,在一座高山下住着一个农民家庭。户主是一个诚实的农民。一天晚上,他从外地回到家,是鲁豫的一位老先生。老人对庄稼汉说:“九月初九,你家遭殃。”他听了,惊呆了,说:“我没做什么坏事。为什么还是有大麻烦?”老人说:“有突发事件,好人难免有灾。九月初九之前,要选择植被少的高处移动。越高越好。只要照我说的去做,就能避免灾难。”老人说完就走了。

  九月初九的早上,农夫按照老人的话带领家人爬到山顶时,发现自己的房子着火了,火势越来越大。山脚下和山脚下爆发了一片火海。幸运的是,山顶周围都是光秃秃的石头,所以它没有燃烧。

  九月初九,庄稼汉一家爬山避灾的故事广为流传。第二年,九月初九,有人迁到高处避灾。然而,生活在平原上的人呢?另外,每年九月初九,一年搬一次家都搬不起。后来有人想出了解决办法。九月初九,我们做蛋糕。“饼”和“高”是同音,吃饼就是登高消灾。从此,重阳节吃蛋糕的习俗流传至今。

  前几天是“99”重阳节,一年一度的老人节。我也要采取行动爬山敬老!

  这一天,我被带上旅行包,去爬山。咻!嘿,咻!好累!甚至减肥!晚上回到家,给爷爷奶奶干活,给他们倒水。爷爷奶奶笑得那么灿烂,那么灿烂,我心里很甜。

  哦原来崇拜一次总是那么开心!以后我会天天敬老。

关于风俗的作文8

  我的家乡在湖北省阳新县,这里的风俗与其它地方有些不一样。正所谓“千里不同风,百里不同俗”现在我为大家介绍一下我们这里过年的风俗习惯吧。

  一年一度的新春佳节是我们中华民族亘古不变的传统节日,虽然全国人民都过着同一个节日,但是每个地方过年的方式都有所不同,我们这里从腊月初就开始忙活了。

  冬至开始大寒之前,人们把红薯从地里挖回来,然后把红薯一个个都洗刷得干干净净,加工成又白又细的红薯粉,再然后就用坛子或干净的袋子装好准备过年用。

  下雪了,人们被困在家里不能出去干活,就在家里制作又香又软的年糕。制作年糕虽然费心费力但制作过程却充满了无限的欢声笑语。每次听到别人提起年糕时,我就会情不自禁地想起它出锅时的腾腾热气,想起它的香甜美味,想起一家人品尝年糕时的幸福笑容。我家每年做年糕的这项任务主要是由爷爷奶奶来完成的。首先将米粉放进大盆里掺和适量的水揉一揉,揉成一个个小球形的剂子,然后放进模具里将它们压成各种形状,有圆形的、有鱼形的、也有桃形的……最后将各种形状的年糕放到大蒸笼里蒸熟。一笼笼热气腾腾的年糕倒在簸箕上,让人看着就喜欢,闻着就流口水,吃一口满嘴的年味。但我们不能多吃因为奶奶说这是用来招待来拜年的客人的。

  年糕做好了,人们又将五谷杂粮倒在装有沙子的锅中爆炒,做成各种各样的零食。过年的主食、零食都有了,转眼就到了腊月二十四,每家每户都把家中里里外外打扫得干干净净,离过年还有几天时间,东西就都准备妥当了。

  这一天终于到来了,大家都在门口贴上红红的对联,一家人围坐在桌子旁其乐融融地吃团圆饭,正式迎接新年的气氛。这就是我们这过年的风俗。

关于风俗的作文9

  端午节就快到了,我来到祖母家。祖父祖母都忙开了,整天忙里忙外,也不知道他们累不累。

  祖父在收集五端,五端是哪几样东西呢?它们是:艾草、菖蒲、龙船花、石榴花、蒜花。祖父不到一天就采购到了。啊,让我找十天半个月也找不到,也不是我笨,其实就因为我没有见过,所以才不知道嘛,自然找不到哦。祖父说要休息一下。祖母也出去了,回来的时候,带回了粽叶、肉、蚕豆、糯米。我猜祖母是包我的最爱——肉粽子。我神不知鬼不觉,突然蹦了出来,把祖母吓了一跳。祖母把肉放进酱油里,然后又把蚕豆弄成了豆瓣儿。祖母才开始包粽子了,太有趣了,我目不转睛地观察着。粽子包好了,祖母把粽子放进锅里,不一会儿就好了,我吃了好几个粽子,令我回味无穷。我还要吃,祖母不许我吃了,我只好垂头丧气地走出去了。出去的时候。无意发现祖父在插五端,我说:“祖父,你插这个叫无端的东西,要干什么呀?”祖父说:“不干什么,听说这个能避鬼神呢?”父亲笑了起来:“你别乱说话呀,不要让她笑掉大门牙。”“祖父,原来你是骗我的,我不理你了。”我无话可说。“谁说的,这是我祖父的祖父的祖父传下来的。”祖父生气了。父亲把我拉进房间里,说:“你别和祖父吵了,其实那就是驱赶小虫用的啦!”我好像有那么一点没变了,慢吞吞地说:“哦!”

  第二天早晨祖母给我戴五色线,我说:“难看死了,像什么东西呀?”祖母说:“别乱说,这是长命缕,能保你长命百岁的。”我哑口无言。快到学校了,我偷偷把它放进衣袖里,到班级了,我看见大家都戴着五色线,于是把它拉了出来,看看谁的美。

  原来端午节有这么多的风俗,我现在才知道呢。

关于风俗的作文10

  “七夕今宵看碧霄,牵牛织女渡河桥。家家乞巧望秋月,穿进红丝几万条。”每当读到这首诗,我就会想起那美丽动人的传说。

  很久以前,有一个男孩,名叫牛郎,他以放牛为生。有一次,他来到树林里放牛,听到嬉水的声音,老牛就对他说:“这几位嬉水的是仙女,你只要拿走里面最小的一件衣服,就可以娶到一位美丽又勤劳的仙女了!”牛郎按照老牛的意思把最小的衣服拿了过来,果然,等仙女们穿好衣服飞走后,衣服的主人——织女还在那里干着急。牛郎就走出来把衣服递给了织女。织女见他忠厚老实,便与他结为夫妻,他们男耕女织,从此他们过上了幸福的生活。

  过了几年,他们有了个男孩和女孩,生活变得更美好了。

  可是好景不长,天庭的王母娘娘知道了织女在凡间成亲,大发雷霆,立刻派下天兵天将,下凡捉拿织女,并罚她在银河的东边日夜织锦,不能离开半步。牛郎知道后,非常伤心。老牛使出浑身解数,把牛郎和孩子们送上了天。牛郎苦苦哀求,可铁石心肠的王母怎么也不肯。牛郎整整求了一个月,众神都被感动了,也一起求情。王母终于答应了。就在每年农历七月七日让他们在银河上相会。可牛郎一介凡夫俗子,怎么能走过这漫漫的银河呢?侍女喜鹊想到了办法,她让她的伙伴们搭成一座鹊桥,他们就一家团圆了。

  从此,每年的七月七日就成了牛郎一家团聚的节日,这天也被称为七夕节。如果你在这时仰望天空,还可能看见他们两相会的动人场面。

关于风俗的.作文11

  爸爸是河南人,妈妈是山东人,因此过节的风俗也不太一样。去年的春节我就是在山东度过的。山东的春节犹如一幅幅连环画,热闹非凡。

  按照山东的习俗,春节差不多在腊月下旬才开始。一开始做的是准备工作。大人们都忙着买一些吃的食物和过年时要穿的新衣服。小孩子都买一些摔炮,尤其是男孩子,这是他们的最爱。女孩子就买一些在手里拿着玩的烟花,这些烟花在晚上放最适合不过了。

  除夕夜,人们都要开着灯睡觉,据说这样吉利。

  正月初一可是春节中最隆重的一天。一大早,男人们就会带着自己家里的男孩子们去拜年。这礼拜年,要给比自己年长的人扣头以示尊重。吃饭前,还要放一挂鞭炮。吃完早饭就更热闹了。结了婚的女人家也要去拜年,而且一般情况下都是成群结队的拜年。孩子们在这一天都去逛超市,买烟花爆竹来玩,去放烟花爆竹。女人们拜完年就要回家帮老人们包饺子,为晚餐做准备。大约在这天下午四点多的时候就要开始放鞭炮了。那声音此起彼伏,好像一首快乐的歌。只要抬头一看,多多少少都会看到烟花那绚丽的光芒。这里的人一般睡觉早,七点多钟就已经进入了梦乡,可这一天人们熬到十一点多还没睡觉。到处都能听到噼噼啪啪的鞭炮声,还能看到五彩缤纷的烟花。

  这里的春节真可谓是来也匆匆,去也匆匆。过完正月十五就正式结束了。人们的生活又回到了从前的样子:大人上班,小孩上学。

  大年初二,有些地方有全族男子到祖坟上祭祖的习俗,祭祖要带上丰盛的贡品、纸钱、香铂,并且还要带上很多鞭炮,以告慰祖先神灵。初三初四则是走亲戚的日子。

关于风俗的作文12

  外婆家的20xx年春节大年初一,妈妈对我说:“明天我们要去看望外婆啦!”我高兴得一蹦三尺高。好不容易熬过了一夜,第二天一大早,我们就驾着心爱的小汽车,踏上了前往外婆家的旅程。汽车开出了市区,跨过了长江大桥,又在高速公路上欢快地飞驰。我在车上不停地问爸爸妈妈:“还有多远啊?还有多远啊?……”妈妈说:“还远着呢,别打扰爸爸开车。”

  过了好半天,汽车终于离开了高速公路,驶进了乡村,节日的乡村真是张灯结彩,鞭炮齐鸣,人来人往,喜气洋洋。我打开车窗,不停地跟乡亲们打招呼。我们穿过了一堆又一堆的草堆,终于到了外婆家。

  我刚进门,就发现外婆的房间装了一个空调;房顶上又架起了太阳能热水器。这时,外婆也从厨房里出来了,我连忙冲过去,抱住了外婆,祝外婆新年快乐。外婆笑得眼睛眯成了一条缝。下午,亲戚们有的骑着摩托,有的乘着拖拉机,满载着丰富的年货,纷纷来到了外婆家。一时间,院子里人山人海。

  这时,“噼哩啪啦”响起了鞭炮。人们都在鞭炮声中祝福对方在新的一年里,恭喜发财,万事如意。晚上,别的村子都放起了礼花。我实在坐不住了,也放起了礼花。

  顿时,天空上百花齐放,真是五彩缤纷,万紫千红。

  屋内,人们纷纷举起手中的酒杯,祝福对方新年快乐,工作顺利。欢笑声弥漫在外婆家的上空。外婆家的春节非常快乐!

关于风俗的作文13

  “十里不一样风,千里不一样俗。”每一个地区都是有不一样的风俗习惯,美丽的家乡在大新县农村一个与世独立的世外桃源,老家一年就回一两次,因此这儿的面貌我一直还记得一清二楚。

  每逢佳节,家中一直要“奢华”一番——宰鸡。这儿很有可能有些人会讲了:鸡肉常常吃,有哪些新奇的?不,为了更好地这只鸡,长辈得从一早已逐渐累成狗。忙的哪些?忙着选鸡,不然,即一步错步步错。拔鸡毛时,水一定要用祖上传下的铁锅煮沸,那样就能沾沾祖上的福气,也是为了更好地将这类福气能够更好地发送给下一代。鸡搞好了还不着急吃,要恭恭敬敬地端到神殿去,引燃一条爆竹向土地公问好一声。

  你觉得这就完后?还差的远呢。家中的老人要踏入几公里路找来村内最大龄的女巫来举办敬家神的身心的洗礼典礼。

  在乡下,摆盘装饰,是一门大学问,比年轻人还注重。正中间摆一口大铁锅,里边的特色美食早已释放出诱惑的香味,餐桌四角分摆一盘鸡肉,它是让野山鸡神赶走湿邪,守好福气。

  这大约是一年中最开心的日子了,桌子的特色小吃各色各样,闻一口就可以饱。家神典礼一般会在天黑了前完毕。这时一家人都井井有条地围坐桌旁,侃侃而谈,寻欢作乐,饮着醇厚柔美的花酒,吃着软糯鲜美的鸡肉,好不快活。小朋友们一般会囫囵吞枣一般,三下五除二地处理团圆饭,天一擦黑儿便欢乎着跑出门口放烟花了。大大家都没有闲下来,但今晚却不会再是枯燥无味的辛勤劳动了。只是欢欢喜喜地炉边,闲聊,看春晚…

  这幅合家团圆的画轴,每一年冬季都是会在这个小乡开演。但因为肺炎疫情缘故,2021年的家里清冷了很多,等疫情过后,大家再欢聚一堂!

关于风俗的作文14

  爆竹声下,扬起的是最开心的笑脸。今天是正日初一,正所谓“不求见面惟通谒,名纸朝来满敞庐”。春节是一年中最隆重,最热闹的节日。

  腊月初八那天,妈妈给我们煮好了腊八粥。我和妹妹别提有多开心了,时不时跑到灶台前掀开锅看看,可妈妈总说:“别掀,别掀。等会泄气就不好喝了。”煮腊八粥呢!首先要准备材料,材料有:红枣、桂圆、栗子、红豆、大米、瓜子仁、花生米……煮腊八粥要非常有耐心,这样煮的粥才色香味俱全。喜欢吃甜的可以放些糖进去。经过一大上午的精心熬制,往里加了一大勺糖,搅拌好后,迫不及待地塞进口,可我内心的贪望早已忘却粥很烫,刚准备入口,妈妈就说道:“喝粥啊,要慢慢喝,你个急性子,跟你爸简直一模一样,心急吃不了热豆腐。”我这次细细品尝,心里赞叹到:这腊八粥也太好吃了吧,大米的软糯、甜甜的红枣、可口的桂圆,与整体结合的恰到好处,真是太美味了!就这样,腊八就开心的度过了。

  转眼到了正月初一了,我定的闹钟早以亮出了它美丽的歌喉,我早早起床,醒来后,发现枕头下的什么东西露出一个红红的小角,掀开一看,原来是爸爸妈妈为我准备的红包,我打开一看,是三百元。我怀着高兴的心情洗漱完下了楼,吃过早饭,爸爸就点起了长长的鞭炮,发出“噼里啪啦”的声响。

  到了正月十五这天,家家户户吃着美味的大汤圆。吃过晚饭后,我们一家坐在阳台闲聊观月,别提有多高兴呢?

  过了元宵节,年也就结束了,孩子们背着书包好好去上学,大人们,开始去工作。人们又恢复了年前般的惊碌。

关于风俗的作文15

  同学们,你们知道“破五”吗?“破五”是指每年的农历正月初五,俗称破五,是送年的意思。过了这一天,一切就慢慢恢复到大年三十以前的常态了。

  旧时,初一到初五,民间有很多迷信禁忌,如不得用生米做饭,不能动针线,不允许搞卫生,不能打碎东西等,过了初五之后,这些禁忌即将解除,故而称此日为“破五”。

  千里不同风,百里不同俗,初五这天,我们全家要早早起床,进行大扫除。每个房间,每个角落,都要仔细清扫,从每间房屋里把垃圾扫出门外。楼道里,家家户户从屋里扫到屋外,从楼上扫到楼下,把所有清扫出的垃圾杂物堆在一个角落里。人们拿来一个极大的爆竹(二踢脚)插在垃圾上,把它点燃,轰一声炸开,寓意着将所有晦气、穷气全部赶跑。

  “破五”这天,家家都要吃饺子,菜板要剁得叮咚响,让四邻都听见,以示正在剁“小人”。在家乡,人们把一切不顺心的事都归结到“小人”身上,除掉“小人”才能大吉大利,顺顺当当。左邻右舍,家家户户都在剁馅儿,外面的鞭炮声此起彼伏,好不热闹。人们一改前几天过年的慵懒松散,开始劳动。

  从初一就关门的商铺大都选在这天开张,放鞭炮送穷神,打开门迎财神。清代顾禄《清嘉录》云:“正月初五日,为路头神诞辰,金锣爆竹,牲醴毕陈,已争先为利市,必早起迎之。”商铺都争先恐后地早早开门,预示着新的一年必将财源滚滚。

  初五送年齐扫尘,破除禁忌敬财神。响鞭崩去不吉事,饺子吃出好运来。开门纳福晨曦照,喜鹊登枝鸣早春。“破五”送走了年,人们又用劳动去迎接新一年的生活。

【风俗的作文】相关文章:

风俗的作文03-22

端午风俗作文08-05

云南的风俗作文09-01

家乡的风俗的作文09-03

介绍风俗的作文06-25

元宵的风俗作文07-30

过年的风俗作文06-29

描写风俗的作文06-30

河南的风俗作文07-10

有关风俗作文08-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