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乡的风俗作文

时间:2023-01-14 09:00:04 风俗习惯作文 我要投稿

2022家乡的风俗作文15篇

  在生活、工作和学习中,大家都写过作文,肯定对各类作文都很熟悉吧,作文根据写作时限的不同可以分为限时作文和非限时作文。相信很多朋友都对写作文感到非常苦恼吧,下面是小编整理的2022家乡的风俗作文,仅供参考,欢迎大家阅读。

2022家乡的风俗作文15篇

2022家乡的风俗作文1

  “离家三里远,别是一乡风”。我们的祖国幅员辽阔,民族众多,每个地方都有自己的风俗习惯。而在我的老家山东,年年春节都要蒸花糕。

  为什么蒸花糕,这可大有来历。从春秋战国起,临近三十年,百姓们都会“蒸壮”,也就是蒸面食,这些面食可不是拿来吃的,而是用来祭祖和去孔府祭拜孔子的。而今,“蒸壮”早已不再祭祖,而是寓意着“过日子蒸蒸日上,年年高升,好运节节高”。因此,蒸花糕也成为了我们家乡特有的风俗。

  今年,我们家中也蒸了花糕,腊月二十三,阵阵面香从厨房中飘出。我知道,面发好了,要开始蒸花糕了,案板备好,擀面杖拿来,待一切准备好后,花糕便从揉面开始了。

  爷爷将他的双手伸入面盆中,柔软的面团承受不住这么大的压力,只能屈服于手掌下,任人摆布。面团在一次次拉伸,捏揉的作用下,逐渐变得像纸一样苍白又像个球样,圆圆滚滚,让人禁不住的喜欢。可再好看的面团也只是面团,不能够吃,终究还是要做成糕点。这时,擀面杖就派上了用场,刚刚揉好的面团现在又要上了“绞刑架”。面团中,拿刀来在面团里剖出一部分,再在案板上搓成条,最后用擀面杖均匀地在面上轻轻滚动,压出一道流畅的纹案。

  最后,面团便开始了“整容”。两条面团两手夹中间一捏,拿枣子放中心做点缀,身似蝴蝶的糕点便做成了;纤长的面团在手指尖上灵动地舞动,长长地卷在一起,周围围上一圈的红枣做装饰,一个圆形糕点便从中诞生了。

  待这些糕点完成后还要放入屉笼里蒸,满屋子中都是面香和枣香。年,便从这一花糕味中开始了。

  无论身在故乡,还是身处他乡,记忆中,家人们总会在这个时候做一做家乡的风俗特色。蒸花糕即是我家乡的风俗,且如雕刻般深深在我脑海中。

2022家乡的风俗作文2

  在不同的地区都有各自具有特色的风俗文化,正所谓“百里不同风,千里不同俗”,我的家乡是安徽芜湖,那儿虽然不是什么名胜景地,没有像大都市那样的繁华,但是那里却是我最喜爱的故乡。

  自我打小有记忆起,每到临近农历五月初五端午节时,在北京就常听到父母经常说起赛龙舟的日子就快要到了。因为只有过年才回到安徽,所以我从未亲眼见过赛龙舟。自此我对端午节赛龙舟这一风俗,感到十分好奇。在一次偶然机会下,临近端午节时我回到了安徽,也终于可以亲眼见见我期盼已久的赛龙舟了。

  也是因为到了端午节,每家每户都飘着粽子的香气,为了这即将开始的赛龙舟又增添了几分不同的气息。“啪”一声枪响,四周变得安静起来,只听隐隐约约的敲鼓声从远处袭来,紧跟着龙舟出现了。微波荡漾的湖面也因着他们的到来开始翻腾起来,一个个的龙舟如同出海蛟龙,长长的龙体涂满了鳞甲形的花纹,那昂起笼统也威武无比。每条龙舟上都整齐地坐着两排划桨手,船头和船尾各站一个人。船头的人负责打鼓为划桨手们鼓劲儿,船尾的人负责掌控方向。“咚,咚,咚咚咚”打鼓的人这样有节奏地敲着,划桨的人们整齐,急促的一起一落,激起一团团白色的浪花。龙舟也就在这样的浪花中有节奏的起伏着。活脱脱像是龙腾大海,壮观极了。

  再一声枪响,激动人心的时刻到了。条条龙舟竞相越过终点,伯仲难分。分出名次后,顿时礼花绽放,人们也在欢呼雀跃中结束了这酣畅淋漓的比赛。但如今,那振奋人心的鼓声依旧在我的耳边回荡,如果有机会,我还想再亲眼观看赛龙舟。

2022家乡的风俗作文3

  我的家乡在淄博,端午节有吃粽子的习俗,包粽子变成了过节必不可少的一个环节

  粽子做法并不单一,有豆沙的,黑米的,红枣的等,五花八门,在端午这一天,家家都会包各式各样的粽子。

  小时的回忆,爷爷摸着黑就会起床,忙前忙后,先用水把粽叶洗净,晾干,再准备好糯米,洗净放在一边一会儿用,再拿出豆沙,红枣,黑米放在一边。等一切准备停当,我们就开始盼着爷爷的话了。

  爷爷是一个比较守旧的人,定要等到十点十分——十全十美,而我们却不敢顶撞爷爷,只好在一旁等候。

  十点十分爷爷一起身,我们就来桌前,爷爷可是一个包粽子老手了,他一拿,一盛,一放,一包,一个粽子就包好了,爷爷一边包,一遍不一会儿,一筐粽子就包好了,而我呢,却把米搞得一身,好不容易包好了一个,一拿,米像一个不听话的孩子一样冲了出来,满地都是,而大人们呢,则在一旁哈哈大笑,爷爷却和蔼的看着我。

  这包进去的,是我的快乐,包进去的是馅,是美好的心,更是大人们对我们的关心和耐心。

  没过一会儿,一锅美味可口的粽子被蒸好了,刨开一层粽叶,吃到了那甜甜的腻腻的味道,吃到了爷爷那辈的老手艺,带着对岁月沧桑的处置坦然,,带着对传统的毕恭毕敬,带着对一家人的十全十美的祝愿。

  吃在嘴里,甜在心里。

2022家乡的风俗作文4

  当火车飞驰着驶入河南境内时。爸爸告诉我,我们跨过长江了,长江以南是冬天没有暖气的世界。没去过南方的朋友,一定会很好奇南方人是怎么度过寒冷的冬天的,或许会觉得痛苦难耐。而我却觉得南方冬天的取暖方式别有一番乐趣。

  记得小时候,在南方家乡的冬天穿得厚厚的棉衣,室内室外一样的冷。每当入冬时,奶奶就会搬出一个东西——暖脚器。暖脚器插上电便开始发热,用一个方形桌子罩们它。桌子上盖一张晒得香喷喷的方形小棉被,这样能更好的保留住温度。闲暇时家人们围坐在一起,将小棉被盖在腿上,将脚放在暖脚器上,感受着桌子底下暖脚器的热量慢慢的从脚底传便全身,不一会儿身上就暖烘烘的了。桌子上总是摆着水果、瓜子、花生、坚果、零食,大家说说笑笑特别惬意。

  南方农村的取暖方式更为原生态,堂屋中间放一个木质方形低矮的架子,架子中间是圆形大铁盆,将烧红的木碳堆在铁盆里面。不一会儿整个屋子就开始暖和起来。聪慧的人们当然不会就只是用来取暖哟。将生的地瓜、玉米、土豆、糍粑埋在铁盘中烧尽的碳灰里,能煨出非常香甜可口的烤地瓜、烤玉米、烤土豆、糍粑。火盆的正上方往往还挂着一串串香肠、腊肉,借用木碳烧出的烟将它们熏得焦黄焦黄的颜色。这样熏过的腊肉能存放一整年呢!人们围坐在火盆周围,像每天都有篝火晚会一样,吃吃喝喝、聊着家常,谈笑风声。时不时会有腊肉滴下来的油掉到火堆中,传来滋滋拉拉的声音,好一派生活的生机与乐趣。

  随着科技越来越发达,城市里的取暖方式更加丰富多样起来,然而农村很多家庭依然延续着最原生态的样子。虽然南方没有政府集中供暖的便利,但人们都在利用自己聪明的才智过着自己最有乐趣的冬天。

2022家乡的风俗作文5

  进入寒冷的冬季,人们都喜欢吃热乎乎的美食。但在我们延边地区却不是这样,越是三九天,人们越爱吃冰凉的辣白菜、各种泡菜、凉拌菜、带着冰碴儿的冷面,特别是小孩子更喜欢冰箱里的冰棍、雪糕。究其原因是因为我们室内有地暖、屋里又干燥,人的体内火气大,所以喜欢吃冰凉的食物降噪。

  一到冬天,我就特馋冷面。每天都盼着家人带我去吃它,终于有一天,爸爸、妈妈有空能带我去吃冷面了。

  冷面,通常指延边朝鲜族冷面。在我国北方地区也有为符合当地口味而进行改良的冷面,但那些只能算是荞麦凉面罢了。唯有我们延边地区朝鲜族冷面才是最正宗、最美味的。冷面是以荞麦面为主要食材,把牛肉以文火熬制数小时之后的汤汁,放冰箱冷却至零摄氏度为汤;再加入适量的大头菜、牛肉片、鸡蛋、黄瓜丝、鸡肉丸子、苹果梨、松子等延边特产食材为辅料;再加上一大匙特制的灵魂辣椒酱。一碗地道的延边冷面带着冰碴儿喷着清香上桌了。

  你别急着吃面,先尝一口汤汁。“吱——咕咚”嗯,就是这个味,酸甜、冰凉、清新、微辣。再欣赏一下碗中的食材,火红的辣椒酱、翠绿的黄瓜丝、雪白的鸡蛋、深棕的荞麦面、晶莹的冰块、再加上大片大片的牛肉。“快吃吧,再不吃爸爸就会抢你的面了。”我被爸爸的催促声音叫醒了。拿起筷子一顿吸,一顿夹。其间也不忘另一道美食——锅包肉。吃冷面不配上锅包肉,那你就外行了。滚烫的锅包肉沾上冰凉的冷面汁,咬上一口,简直是人间美味、绝佳吃法。

  “便得一年生计足,与君美食复甘眠。”我最喜欢这种摸着圆鼓鼓的肚子,拉着爸爸、妈妈的手的感觉。冷面中的酸甜冰辣、生活中的喜怒哀乐、唯有家庭团聚的温暖才是我最爱冷面的理由。

2022家乡的风俗作文6

  我们延边朝鲜族有个传统的节日,那就是“老人节”。

  1982年以来在朝鲜族聚居的延边地区,各地成立了老人协会,1984年,将8月15日定为“老人节”。这一天,年满60周岁的老年人们都会佩戴大红花,接受儿孙们的祝福。有老人的家庭还会给老人备制“麻克烈”、打糕条、冷面等。图们市委市政府还会在图们江广场,为老人节准备了歌舞表演、传统娱乐活动。

  俗话说:“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我们民族把尊老敬老当做传统美德。现在的图们市人口老龄化非常严重,很多年轻人都是在外打工。很多家庭都是留下一位年轻人,上要照顾老人,下要关心孩子。今年的老人节,妈妈带着姥姥和我,到图们江广场观看老人节活动。在广场上,我见到很多经历了半个多世纪风风雨雨的老人。他们身着传统服装,依偎在子女身边,观看传统活动,沧桑的脸颊带着幸福的笑容。老人们见到相识的老伙记时,都会向对方炫耀自家子女是如何安排自己幸福的晚年,展示子女们为其添置的新衣服;他们也不忘回忆起年轻时曾经一起走过的峥嵘岁月。

  “老人节”是一个值得向全国推广的节日。因为是现在的老人们用他们的血肉之躯赶走了日本鬼子;是现在的老人们用血汗建设起祖国的富强;是现在的老人们还在老家为子女带孩子。

  我想对全国的老人说一句:“您们辛苦了!”

2022家乡的风俗作文7

  端午节,大家都很熟悉吧,俗话说得好,“百里不同风,千里不同俗。”不同的地方有不同的习俗,但是端午节,举国上下确实非常雷同呢。

  过端午,首先要吃粽子。在重庆包粽子,要准备棕叶,糯米,绿豆,蜜枣,排骨,花生米等等。左手棕叶,右手糯作文米,然后放入各种七零八碎儿,把棕叶包成胖胖的三角形儿,最后拿绳子捆得紧紧……别急,别急,这还没结束,还要把棕叶放进热水沸腾的锅里,煮上几小时。再掀开锅盖时,那香味,估计整条大街都闻到了。一剥开,白白的粽上镶着两颗蜜枣,咬一口,那味道更是妙不可言,隔壁小孩都馋哭了!

  吃完粽子,大家都会来到河堤上看龙舟赛。碧波荡漾的河面上,只见一条条龙舟整装待发。龙舟上,队员摩拳擦掌,仿佛胜券在握:有的看了看自己的肌肉,又挑衅地看了看对方,自信一笑;也有的正面对观众,挥舞双手,似乎已经想象到自己拿到第一名的样子。“321,砰!”裁判一声令下,一艘艘龙舟像离弦的箭,飞一般地向前冲去。现场的观众们欢呼着,我也欢呼着,河面上呼声震耳欲聋。队员们听着声音,更加快了速度,如同军队一样威风地向前。“咚咚咚……”“哒哒哒……”“加油,加油”在人们呐喊助威声中,伴着急促的鼓点和响彻云霄的鼓啰,龙舟选手们斗志高昂冲向终点。好一幅龙舟竞渡,百船争流的景象。

  吃粽子、划龙舟,中国的端午节,那里都是这样丰富多彩。

2022家乡的风俗作文8

  家乡的春节按家乡的风俗习惯:“二十四扫房日,二十五去碾谷,二十六去买肉,二十七去宰鸡,二十八把面发,二十九蒸馒头,三十晚上熬一宿,初一早上拱拱手。”从农历的十二月二十日以后家家都忙着过春节。虽然天气寒冷,但是大家仍冒着严寒忙着打扫卫生,希望扫去一年的秽气。远在天涯海角工作的亲人,也陆续赶回家和家人团渡新春佳节。

  农历十二月,大年三十,月小二十九,为除夕。除夕这一天,我们家乡称为过大年,家家户户贴对联,大人们准备了满桌吃的,吃完晚饭,大家团聚一堂,一边看电视一边聊天,直到十二点结束。鸣鞭炮关大门,这就叫辞岁。接着守岁到黎明前开门,又是鞭炮齐鸣,这就是象征开门大吉,一年平平安安,风调雨顺。正月初一,小孩子们穿上新衣服给家里的长辈拜年“恭喜发财、红包拿来”哈哈,又轮到我拿压岁钱了。每年长辈红包时,总会说几句祝福的话语,比如好好学习,键键康康之类的话,儿孙们都说几句吉祥话。那时压岁钱不只是给孩子们快乐,也赋予了老人们对孩子们的殷切希望和家庭兴旺的美好希望。

  最后,农历正月十五是元宵庙会,雄狮起舞,长龙游街,一片热热闹闹,这是春节的最后一天,元宵节。也是把过年剩余的东西吃完,再吃一些汤圆,像征今年团团圆圆,生活红红火火,家乡的春节一年更比一年好。

2022家乡的风俗作文9

  中国的传统节日数不胜数,要说热闹,那定是春节排第一,要说到团圆,大家会立马想到中秋节。而能把两者集于一身的,就是我们正月十五的元宵节了。

  相传,在汉明帝的朝代,有一位宫女想要投井自尽,被大官东方朔拦下。一问才知,由于没法和家人团圆,这位宫女一时想不开便出此下策。为了帮助她,东方朔扮成算命先生到街上为路人赠签,殊不知每个人抽中的签上都写着:正月十五有大火。人们以为是上天示警,害怕极了,把这件事禀告了汉明帝。

  汉明帝十分苦恼,找来东方朔出主意,东方朔顺水推舟,建议正月十五那天给火神供奉汤圆,再让人们挂上灯笼,营造火光的假象,以便瞒过玉帝。汉明帝听从建议,派出宫女出宫教大家制作汤圆,那位想要投井的宫女也得以出宫,一见家人。到了正月十五那天,果然没有大火,家家户户张灯结彩,平安地和家人度过了一夜。

  后来,每个正月十五,挂花灯,吃着汤圆,和亲人团聚一起,就成了一个约定俗成的习俗。

  虽然我没有亲眼目睹过灯会,但是,对于汤圆,我还是了解一些的:将黑芝麻和花生打碎,加入白糖,搅拌均匀后冷冻,就是汤圆馅了;再将糯米面粉和成面团,醒一醒;最后把醒好的面团包入馅,揉成圆形,等水开后,下锅煮熟就好了。

  煮好后的汤圆,变得晶莹剔透,但依然保持着纯白,看上去肉嘟嘟的,十分惹人怜爱。一口下去,馅从里面流出来,冒着热气,香气扑鼻,那花生的香味,甜而不腻,柔软的馅皮入口即化。这美味,足以让人浮想联翩。

  一家人围坐在一起,有说有笑,畅谈着故事的精彩,欣赏着灯会的绚烂,品尝着汤圆的美味,祈祷着家庭的团圆。这,便是元宵节的'魅力。

2022家乡的风俗作文10

  每年农历五月初五,是我国的传统佳节——端午节。这一天,人们为了纪念大诗人屈原,举行包粽子、赛龙舟等活动。但我最爱的是包粽子这一习俗。

  早晨,我和妈妈一大早去市场买粽叶、五花肉、糯米、蜜枣、绳子。妈妈说:“包好了才能吃哦!我教你,来!”我瞪了一个斜眼,逞强道:“不就是包粽子吗,谁不会呀!”接着,我拿起两片粽叶,放了一些糯米、香菇和猪肉,准备动手包喽!可是意想不到的事情发生了……当我捏好左边时,右边的馅却掉出来了;当我捏好右边时,左边的馅又掉出来了;当我把中间的捏好的时候,两边的馅都掉了。可怜的我啊!为什么只有两只手!之前只顾着吃粽子,却不会想那些包粽子的人有多辛苦啊!

  妈妈看得不耐烦了,“傻孩子,不会了吧?我来教你吧,别逞强了。应该先把叶子重叠,分开一点,再把糯米拿来放在手心,然后再……”我虽然听的有点模模糊糊的,但还算是听懂一点,便有模有样地做起来。过了一会儿,一个横七竖八的小粽子就诞生了。虽然模样看起来很不乐观,但可人不可貌相,海水不可斗量,注重的还是内在美。接着我又做了几个,但是每一个都又矮又小,我就把它们叫做“矮冬瓜”群粽子。

  最后一步就是煮粽子啦!我依依不舍地说:“再见了,我可爱的小粽子!”话还没说完,它们就被妈妈送入了蒸笼里。过了一个小时左右,香喷喷的粽子出炉啦!我找出我的“矮冬瓜”粽子群,拿出其中一个咬上一口,啊!真香真美味!这种味道我一辈子都忘不了,真是让我回味无穷啊!

  这是大诗人屈原带给我们的节日;这是那个行洁志廉的屈原带给我们的节日;这是一个拒绝邪毒、崇尚高洁的节日;这是一个飘香的节日!

2022家乡的风俗作文11

  “十里不同风,百里不同俗,离家三里远,别是一乡风”,在我们辽阔富饶的华夏大地上,每个地方都有自己的风俗习惯。我的家乡,过年家家户户吃年糕。

  听奶奶说,年糕最早是为年夜祭神的,岁朝供祖先所用,后来才成了春节食品。年糕,因为谐音“年高”,再加上令人回味无穷的口味,成了家家必备的新年食品。

  随着新年的脚步一天天接近,我这个馋孩子也一天更比一天期盼再次品尝到奶奶做的年糕,因为那是家的味道,更是爱的味道。

  年三十一大早,我看见奶奶正忙着买蜜枣、桂花,准备蒸年糕呢!我长这么大,每年都能吃到奶奶从乡下寄来的美味年糕,但从没看到奶奶是如何蒸年糕的。今年正好回老家,我可要亲自“实践”一下。

  只见奶奶把糯米粉倒进竹匾里,在里面加上了蜜枣、桂花,再用勺子麻利地来回拌匀。奶奶告诉我:“这样蒸出来的年糕既有蜜枣的甜味,又有桂花的香味,让人回味无穷。”我心想:怪不得奶奶每年寄好多年糕来,但我总觉得吃不够。我挽起袖子,学奶奶的样子来回搅拌,好像已经闻到了年糕的阵阵香味。

  接着,奶奶在锅中烧开了一锅水,又在蒸笼四壁用纱布轻轻抹上清油,放入已拌匀的糯米粉,把糯米粉拍结实后,放在锅上蒸。过了一会儿,糯米粉上冒出几个泡泡,泡泡破了,蒸气便冒了出来。奶奶低头仔细寻找泡泡出气处,还不停在上面撒糯米粉。奶奶一边加糯米粉一边告诉我:“这加糯米粉很有讲究,加得不好,年糕有的生有的熟,不好吃。”

  很快,一股香气扑鼻而来,一笼又香又糯的年糕就这样蒸好了。奶奶乐呵呵地把一碗冒着热气的年糕递给我,嘴里还说:“吃了年糕生活一年比一年好啊!”是啊,这一块块年糕不仅带给我们新年的喜庆,更是寄托了奶奶对全家未来生活的祝福!

2022家乡的风俗作文12

  每个人的家乡都会有一些风俗,有一些风俗我们都听说过;有一些风俗我们却很陌生。

  我是一个上海人,虽然我的家乡没有很多风俗,但是在新年里,我的家人们也会聚在一起吃年夜饭。

  除夕傍晚,我和父母在家里准备晚饭的各种食物。,最让我期待的是妈妈做蛋饺。

  “儿子,要不要到厨房和我一起做蛋饺呀?”妈妈问。我愉快地答应了。妈妈先让我打鸡蛋,我快速打好了鸡蛋,接着,妈妈把煤气灶打开,将一个很大的圆汤勺放在火上烤,我问妈妈:“您为什么要用火的顶端烤汤勺呢?”“因为火的顶端的温度最高呀。”妈妈回答,“火的外焰比内焰的温度高,这是你将来会在学校里的科学课上学到的。”等到圆汤勺里的水汽烤干后,妈妈把一块事先准备好的猪油用筷子夹住,在圆汤勺上擦。因为圆汤勺很热,所以发出了“嗞——”的一声响,猪油慢慢地化了,并且散发出了诱人的香气。然后,妈妈把鸡蛋液一勺一勺地倒入超大的圆汤勺里,鸡蛋液迅速凝固了,慢慢地一个圆圆的鸡蛋皮成形了,像一片饺子皮似的。这时候妈妈会放入事先调好味的肉糜,用筷子先把肉糜聚拢,再把半张鸡蛋皮刮下来,因为之前在汤勺里擦过猪油,所以很轻易地就能把鸡蛋皮和汤勺分离。然后顺势把鸡蛋皮对折,轻轻地用筷子压一下,防止肉糜漏出来,这时候一个蛋饺就做成了。如此反复,我和妈妈做了一大盘金灿灿的蛋饺,活像一大盘金元宝,这正好讨个口彩,新的一年财源广进、财源滚滚。这盘蛋饺香气腾腾,我和我的父母吃得津津有味,一盘蛋饺很快就吃完了。

2022家乡的风俗作文13

  “爆竹声中一岁除,春风送暖入屠苏。”在这可喜可贺的节日里,我们辞鼠迎牛,真是一派新气象呀!

  俗话说:“春节包饺子,不吃掉耳朵。”这可是有来头的。古时候,民间相传饺子的习俗是:女娲是用抟土造人的。由于天寒地冻,黄土人耳朵容易冻掉,为了使它不掉,女娲在耳朵上扎了小眼,用细线拴住,另一端让人咬在嘴里,耳朵就不会掉了。后来,人们为了纪念女娲,就每到春节时就包有馅饺子吃,也是为了图个吉利。

  “新年到,新年好,家家户户包饺子。”我家也不例外。在包饺子前,准备工作是必做的。首先,是拌馅子,肉和芹菜切得碎碎的,再放些葱、姜、蒜,和酱料搅拌好,其次是皮,在包饺子前把和好的面搓成条状,然后切块、压皮,然后用擀面杖擀成圆形。这可是大人们口中的“军事重地”,因为这些我都不熟悉,就由妈妈来代劳了。

  接下来,包饺子我可要大显身手了。妈妈先给我示范了一下,只见她拿着皮往里面放了一勺馅,然后把饺子对折,捏中间,然后自两边向中间捏褶,向变魔术似的就包成了一个像元宝似样的饺子。其动作熟练至极,一气呵成,让我钦佩不已。接下来,轮到我了,我拿着皮,放了一大勺馅,目测很好。然后,我也中间对折用力捏,怎么也捏不上,饺子就是不听话,左右合不上口,我很着急。妈妈见了给我出了一招沾点水,我一试,还真好用,把皮子粘得很牢,但是等我包好了,一看是瘪的,难看极了,怎么也立不起来。于是,妈妈边鼓励边手把手地教我,最终,通过我不断地尝试,终于有了进步。

  开锅煮饺子了,闻着饺子香,吃着香甜的馅,全家人圈坐在一起,真是喜庆又团圆。

2022家乡的风俗作文14

  因为疫情的影响,今年的春节全中国的人都在隔离当中。当我被“关”得无聊到翻起了以前的相册解闷时,一张照片映入了眼帘:。画面上的两个小孩正慌张地往前跑,手里还捏着没放完的小鞭炮呢。这张过年时和弟弟在老家拍的照片,让我立马回想起几年前的那个大年初一。

  每年大年初一,我们都会回到老家。小孩儿们飞快吃完午饭,就从车里拿起鞭炮,来到一个大山坡上,这是每年放鞭炮的必选之地。不要提醒我小孩不能玩火,弟弟可是这方面的专家,打火机的安全使用方法早已烂熟于心。先放小巧的“擦炮”。这个不需要点火,鞭炮盒子的一侧会有一条红色的小线,拿着鞭炮对着红线一擦,当擦炮的一头燃起了轻轻的烟,就马上往远处扔,随着灰色的烟雾,一声炸响冲击耳膜。乒乒乓乓,不一会儿我们就放掉了所有的擦炮。

  再放“火箭炮”。这是一种火箭外型的鞭炮,火箭下面插着一根小棍子,当火苗触到木棍,插在地里的火箭,就会随着导火索的燃烧飞出去,在空中开了花,又飞速地往下落。有一次,还落在了三姨婆家的彩钢猪棚里,引起了所有猪的恐慌。“你们两个小兔崽子,等着!”当三姨婆的声音从远处传来,怎么办?只好溜之大吉了!

  正当我和弟弟踉踉跄跄地躲着三姨婆的“追杀”时,一旁笑得不行的姐姐,顺手拍下了这张毫无美感,却又温馨满满的照片。

  去年放鞭炮的快乐,今年没有体会到了,但是我相信:只要等疫情结束了,明年,又将会是一个美好的新年。

2022家乡的风俗作文15

  我的老家在湖源那当然我的家乡就在湖源!

  湖源其实我认为没有什么风俗,唯一风俗可能就是这个吧,你猜猜是什么?

  我们家每一年过年,过年前一天,元宵,清明等节日会祭祖。那如何祭祖?我们会在吃饭前记祭祖,桌上会买买许多零食水果,晚上要吃的饭,一根烟,一瓶酒,许多椅子与一只碗。而且有一个人会拿三只香,等开始祭祖的时候,我们就不能去一摸椅子,你知道为什么不能去摸吗?因为我们记住就是为了想念已去世的人们,或者是你去世的亲人,这些椅子上面虽然没有人,但是我们就像椅子上有人一样,不能去摸,不能去碰。你知道为什么不能摸,不能碰吗?你想想你吃饭会有人来无缘无故碰你吗?有人会来摸你吗?并没有,那这椅子上面就是有人的,有人就不能去摸它们?而且在祭祖前要洗好手,必须是要干净的手,这一点我也不知道为什么!

  而且在祭祖的时候,我的叔叔与爸爸,会给他们倒酒,他们每人一只碗陆续的倒过来,最后再把酒倒到一一只碗里去外地一洒,干什么?那香最后怎么处理呢?我们会把它插在家门口的泥土前,就是祭拜土地公公。

  记住记好我们小孩可能过去拿零食,可能会把饭菜搬到另一个桌上去吃,因为祭祖的桌子是不一样的,记住的桌子是方方正正的,而我们的桌子是圆圆的。

【家乡的风俗作文】相关文章:

家乡风俗的作文11-07

家乡的风俗的作文11-10

家乡风俗作文11-04

家乡风俗作文03-29

家乡的风俗作文03-19

家乡的风俗的作文09-03

家乡的风俗作文06-03

家乡风俗04-02

家乡的风俗02-13

元宵家乡的风俗作文09-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