感人事迹的作文

时间:2023-03-10 16:01:04 作文 我要投稿

关于感人事迹的作文汇总9篇

  在现实生活或工作学习中,大家都经常接触到作文吧,作文是经过人的思想考虑和语言组织,通过文字来表达一个主题意义的记叙方法。为了让您在写作文时更加简单方便,下面是小编帮大家整理的感人事迹的作文9篇,欢迎阅读与收藏。

关于感人事迹的作文汇总9篇

感人事迹的作文 篇1

  一缕清风,能挥散漫天尘霾;一股灵泉,能浸润干涸的土地;一抹暖阳,能消融料峭霜雪;一丝感动,更能温暖禁锢的心。

  感动,正因在无意中产生,这份情绪往往被我们所珍视着、感怀着。感动于人与人、人与物间的真情、亦或是感动于个人与集体中无私的奉献——这无不传递着正能量,感动着他人。

  风停住脚步,岁月几番轮回。我们对身处环境的感受万千,却往往在不经意的一瞬被触动心灵。或是听闻一条消息、一则故事,或是偶遇一幅美景,或是无意间看见一段文字、一张老照片……触动心灵的感觉,让我们不由得设身处境地去感受令我们感动的一切,而在那一瞬,我们被定格在内心深处最美最纯的那个角落;在那一瞬,我们的眼角闪动着泪光。

  感动,从不是刻意营造出的矫揉造作,那些给我们带来感动的人,仅仅抱以纯情去践行着他们心中的理所当然。像是安静的轻音乐,独自在角落中循环着,唯有经过者才会留意。驻足倾听,轻细而单纯,却又总能在刹那间被它带进心灵柔软的一面,让它如圣泉般的圣洁浸润着自己。

  回望20xx,这一年因一系列事件,我们都逐渐变得过分关注起在履行道德义务的同时可能受到的伤害,在个人法律利益与道德义务之间不断犹豫。但在我们视线以外的不远处仍有一群人默默奉献着自己,让我们又一次相信美好,让我们再一次选择付出善良。

  “誓言无声”、“崇仁厚德”、“心比金坚”、“一秉至公”、“梦想天空”、“格桑花开”、“秋兰为佩”、“寸草春晖”、“克明俊德”、“松筠之节”这些感动中国的人之中有的是民间的杰出人士,有的是奉献一生的专家学者,有的是无私付出的普通百姓;各自履行着自己的'承诺,没有谁是贪图美誉而刻意作秀,却令全中国为他们的事迹而感动。在默默付出的同时,也不断激励着更多的人为素不相识的陌生人、为社会付出一丝善意。这简短的四十字、十个词,是代表着他们精神的伟大称号,更是全中国各界赠予他们的美名。

  凉风惊落无数叶,一时满地皆黄;春日唤醒万只花,回眸枝头锦簇。

  秋风吹落梧桐叶,黄叶却叠成一片纯真,带着几分悲壮无声地呼唤来年枝头的繁茂。撑伞沐浴在这雨沾湿的雨巷,我们是否会选择去呼唤春的序幕?含着热泪,轻叩一响春之序曲。让那湿润的沃土,再铺展一片新绿……

感人事迹的作文 篇2

  一个78岁的老人,20年来绝大多数日子里拉着七八百斤的煤饼叫卖,每卖100斤只赚两三元。但听说地震消息后,他捐出1.1万元。在邻居们的记忆中,他省吃俭用,连菜也舍不得买,但为雪灾捐款、为抗洪捐款、为修桥修路捐款,他从不吝啬——

  20年来,除了过年那几天,陆松芳都用板车拉着煤饼,走街串巷寻找买主。他长得瘦小干瘪得如同秋收后遗落在田野里的秕谷。他已经78岁了,却每天拉着七八百斤重的煤饼沿街叫卖。每卖掉100斤只赚两三元的差价。但在听到四川发生地震的消息后,他拿出1.1万元,捐给灾区。这些钱,他要卖掉大约50万斤煤饼才能挣到。

  他很少花钱。清晨醒来,用前一天剩在脸盆里的小半盆水洗脸,然后掀开床边矮桌上的一个纱饭罩,取出一碗剩饭,用热水泡一下当早饭。常常没有任何下饭的菜,就连一点咸菜也没有。偶尔,他才给自己买上一个三块钱的盒饭。

  他住在一间五六平方米的小木屋里,月租30元。在浙江德清新市镇上,这几乎是最便宜的地方。窗玻璃裂着各种破口,屋里只有床和一张看不清颜色的小矮桌。一盏10瓦的电灯,是唯一的电器。墙壁上贴着掉了色的旧挂历,很多墙皮已经开裂,黑色的大蟑螂展开翅膀,不时在墙上飞来飞去,甚至会撞到陆松芳的'身上。一根塑料绳从墙壁连到床架上,上面挂着十几件破烂的、看不出颜色的旧衣服。地上堆着十几双不同尺码和风格的旧鞋,大多是他捡回来的。

  “一个卖煤饼的怎么能捐这么多钱?”当他把钱塞进捐款箱时,围观的人群发出这样的议论。

  当镇上其他几个同行已经开上拖拉机或小货车卖煤饼时,陆松芳依然拉着平板车叫卖。他满头白发,身高只有1.50米。58岁那年,他从老家来到新市镇拉煤,长年的重体力劳动,使得他的身体有些佝偻。

  通常,他早上六七点钟就赶到镇上最后一家煤饼厂,工友们会帮着将二三十箱煤饼装上他的平板车,每箱30斤。他冲着大伙儿点头笑笑,算是谢过。然后把车绳往右肩上一套,便开始了一天的买卖营生。

  从煤饼厂走上公路,是最艰难的一段,先是大约有50米长的一段陡坡,一上公路又是一段上桥的路,约有一二百米。陆松芳不得不使尽全身力气拉着沉重的板车往上挪。每当这个时候,他的身子弯得很低,头几乎要碰到路面。有时候,工友们会帮他一把,把车推上大桥。

  20年来,他的客户日渐稀少,如今只有那些路边的小吃店才会光顾他的生意。因为他卖出的煤饼最多,也因为他拉板车确实辛苦,煤饼厂卖给他的煤饼,每箱要比别人便宜一毛钱。

感人事迹的作文 篇3

  一件令人感动的事童年的事情无比精彩,像一场多彩的雨,那颗雨滴令我无比难忘,那颗雨滴令我难以忘怀,但那件事令我感动万分感动。记得那是一个烈日炎炎的夏日,上完英语课,我顶着火辣辣的太阳兴致勃勃的跑回家,一看我不但没有带钥匙,而且敲了半天门也没有人开,我想热锅上的蚂蚁急得团团转,一会儿跑上楼来,一会儿又跑下去,可爸爸,当我急得快嚎啕大哭时,楼上一个与我素不相识的老奶奶问我咋了,我吞吞吐吐的说:“我--我没有—带钥匙,爸爸也没有在家。”奶奶用她那慈祥的面孔冲我笑了笑,又拍了拍我的.头微笑的对我说:“ 乖乖来上我家来给爸爸打个电话,让他来接你。 ”我点了点头,小心翼翼的跟奶奶上了她家,拨通了电话,爸爸笑眯眯的说:“ 你等一会儿,我一会儿就来。 ”听了爸爸的话我坐在沙发上一动不动。“叮咚”“叮咚”门铃响了,我兴奋的跑到了爸爸身边,随着爸爸、和奶奶的笑声,我小声的说:“谢谢奶奶。”后快速跑回了家。每当想到这件事这件难忘的事,我地会想起那个慈祥的奶奶,你说这件事我能不难以忘怀吗?

感人事迹的作文 篇4

  5月16日,汶川地震已经过去了4天。4天来,发生在灾区的一个个自救、互救、援救的故事,不断撞击着我们的胸膛。在大灾难突然降临的那一刻,爱,迸发出了最动人的力量――亲人之间,生死相依;朋友之间,相互激励;陌生人也挽起手臂。这些故事,让我们落泪,也让我们坚强。这些故事激励着我们,只要我们咬牙挺住,只要我们不放弃、不抛弃,希望,就在前方。

  去世前,她给孩子留下短信

  5月13日中午,救援队员发现她的时候,她已经没有了呼吸。透过一堆废墟的间隙,可以看到她双膝跪地,整个上身向前匍匐着,双手扶地支撑着身体……救援队员从空隙伸手进去,确认她已经死亡,又冲着废墟大声呼喊,没有任何回应。这是震后的北川县,还有很多人在等待着救援。救援队走向下一片废墟时,队长好像意识到什么,忽然返身跑回来,他费力地把手伸进她的身下摸索,高声喊,“还有个孩子,还活着!”

  一番艰难的努力后,人们终于把孩子救了出来。他躺在一条红底黄花的小被子里,大概有三四个月大,因为有母亲的身体庇护,孩子毫发未伤。

  随行的医生过来准备给孩子做些检查,发现有一部手机塞在被子里,医生下意识地看了一下手机屏幕,发现屏幕上是一条已经写好的短信:“亲爱的.宝贝,如果你能活着,一定要记住我爱你。”看惯了生离死别的医生,在这一刻落泪了;手机传递着,每个看到短信的人,都落泪了……

  大灾难面前,母爱,孕育了一个个看似不可能的奇迹。

感人事迹的作文 篇5

  “这里还要再贴上标识,让人一眼就知道该干什么。”

  “这个地方防护密闭性还不够,重新做密封。”

  2月19日一大早,军队支援湖北医疗队队员李丹对防护区域进行了最后一次检查。细致入微的她,生怕有丝毫疏漏。当天下午,湖北省妇幼保健院光谷院区接收了第一批55名新冠肺炎患者。

  2月17日,军队支援湖北医疗队到达武汉,队员李丹接手湖北省妇幼保健院光谷院区感染控制科,担任主任。当时,这里还是一座基础设施尚未完善的在建医院。经过50多个小时的准备,医院具备了接收首批患者的条件。

  从军27年的李丹,长期负责火箭军X基地医院的疾病预防控制工作。如今战斗在新的'岗位,仍与感染控制打交道。李丹说:“我们的职责就是要搭起阻断病毒的‘健康之门’,保护医务人员的健康,确保患者早日康复!”

  李丹手中总是拿着一个本子。记者看到,上面记满了各种需要解决的问题,大到协调解决整个医院的防护消毒、垃圾处理等,小到医疗区、缓冲区一扇门窗的密封,已经解决的打上了钩,特别重要的画上了横线。

  与病魔较量,就是与时间赛跑。主管护师赵晓林心疼地说:“昨天,李丹主任从一大早忙到夜里11点半,晚饭都没顾上吃。”李丹笑了笑:“医院早一分钟具备条件,就能早一分钟救治患者。能不着急吗?”

  李丹常挂在嘴边的一句话是:“严格,是对生命的承诺。”采访中,正好赶上一批医用物资运达,李丹和同事们连忙进行验收、登记、入库,她不停地叮嘱大家:“这和我们导弹接装一样,不能有一丝一毫的马虎,必须做到绝对安全可靠。”

  忙完物资接收,上楼看到几名医护人员正在穿戴防护衣,李丹赶紧上前挨个儿进行检查,发现一名护士有几根头发还在外面,立马严肃起来:“这就是战场,容不得一丁点的粗心,保护好自己才能保持战斗力!”

感人事迹的作文 篇6

  眼下,武汉市的新冠肺炎重症病例已经下降至20xx例以下,如何继续加强重症患者的医疗救治,努力提高治愈率、降低病亡率是当前救治工作的重中之重。今天(3月22日)的《一线抗疫群英谱》我们就一起来认识一位重症医生马承恩。

  在华中科技大学同济医院光谷院区重症病区,患者老徐不仅双肺感染严重,还伴有高血压、心脏病等多种基础病,好几次都在死亡线上挣扎。

  气管插管、血液透析、心肌恢复,一周多的时间,山东大学第二医院援助湖北国家医疗队队长马承恩带领队友进行了三次大抢救,老徐终于转危为安。

  为了赶在患者病情恶化前提前介入,马承恩经常连续六七个小时在病区,查看、监测病人情况,上呼吸机,穿着厚厚的防护服,马承恩始终奋战在救治一线。别人轮休的'时候,他还要参加疑难病例讨论、会诊。

  在马承恩和队友们的努力下,截至目前,他们已累计治愈患者46人。

感人事迹的作文 篇7

  学雷锋,做好事,一句朴素的话语流传了40多年,影响了一代又一代中华热血儿女,商丘籍深圳市巴士集团股份有限公司司机袁成友就是其中的一位。他怀着对雷锋精神的崇尚和追求,十多年如一日坚持做好事,被誉为“活雷锋”和“精神文明建设的一面镜子”。袁成友平凡的人生在雷锋精神照耀下辉映出亮丽的光环,温暖了他周围的每一个人。 从小唱着“学习雷锋好榜样”长大,他的心中形成了执着的信念和追求

  袁成友1966年出生于商丘市睢阳区宋集镇的一个普通农家,父母都是老实勤恳的农民。早些年,袁成友的父母因生活贫困背井离乡,逃荒要饭,受过很多人的接济。满怀感恩之心,他们就时常教育自己的孩子,长大后一定要帮助困难的人。在这种家庭氛围的熏陶下,袁成友早早就明白了多做好事、多做善事的道理。

  在袁成友出生的那个年代,人人都会唱“学习雷锋好榜样”这首歌。伴着这熟悉的歌声,小成友渐渐长大,学雷锋做好事就像一粒种子种在了他的心中,并且生了根、发了芽,使他形成了执着的信念和追求。

  中学毕业后,满怀期望的袁成友到宋集镇政府当了一名保安。虽然是一名编外的临时工,但袁成友却十分珍惜自己的岗位,尽职尽责值好每一个班。上班一个月,袁成友凭着细心和勇敢,帮助镇派出所一举抓获了两个十多年在逃的犯罪嫌疑人,伸张了正义,颇得群众好评。

  当保安虽然工资不高,但总算有了微薄的收入,袁成友就时常在心里合计着怎样帮助别人。镇东头有一个五保老人叫张李氏,一个人生活比较孤苦,袁成友就热情相助。他时常过去给老人打水扫地,还从自己微薄的工资中拿出一部分给老人买吃买穿,老人感动得逢人就夸成友的'好,说成友就像自己的亲生儿子。袁成友接济老人多年,甚至离家到深圳后也没忘经常寄钱给老人,直至前年老人去世。

  袁成友不仅特别照顾张李氏老人,心里还装着身边所有无儿无女的五保老人。1995年春节,他拿出500元钱给多位五保老人添置了新衣,并以儿子的名义又捐出100元,买了吃的用的,带着年幼的儿子一起给老人送去。在袁成友的影响下,镇村干部也纷纷给老人捐款相助。宋集镇尊老敬老蔚然成风。

  袁成友走到哪里,就把爱心带到哪里。有一次,他带着孩子到商丘市第一人民医院看病。刚走到医院对面的马路边,袁成友发现地上躺着一位70来岁的老人在呻吟。顾不上给孩子看病,袁成友急忙把老人扶到路边的一家诊所里,让诊所的医生给老人看病。

  诊所的医生不屑一顾地说:“老人拉肚子,昨天刚给他打了吊针,他又没钱给付,像这样我们哪能赔得起。”袁成友一听就急了,连忙从兜里掏出200元钱说:“这些钱够不够,先押这儿给老人看病,救人要紧,不够我再来垫。”老人激动不已,连声说:“今天真是遇上了大好人。”

感人事迹的作文 篇8

  打我出生以来,踏上通往梦想的征途的第一步起,我就受到了身边人的关心与关怀。

  记得几天前的早晨,我一吃完早饭,骑着我心爱的自行车就急忙往学校里赶,在赶赴学校的途中,突然不知怎的,不论我怎么用劲骑,车还是越来越慢,下了车才发现车坏了,这下子我郁闷死了,只能自认倒霉了。就在这时韩菲同学在我身旁经过,我急忙向他求助,我半开玩笑地说:“菲菲同学,你能不能学学雷锋,帮我把自行车修好。”我原以为他笑笑就过去了,没想到他二话不说扛起我的自行车就直奔修车的.地方了。为此我挺感谢他的,我曾多次提起这件事,他都是说:“没事,这都是我应该做的,区区小事又何足挂齿,更何况咱俩是好朋友呢,对吧”。为此我打心里地感谢他。

  站在现在回首往事,在我们的学习生活中始终有一个人总是一直在我们背后鼓励支持着我们促使我们奋发向上,对,那就是我们敬爱的老师,老师您陪伴着我们经历了风风雨雨,带领着我们度过了十余个春夏秋冬,您始终不离不弃地教导我们,指引我们,以免大雾使我们迷失了方向,我们优异成绩的取得,离不开老师您点点滴滴辛勤的耕耘,拨下知识的种子,我们优异成绩的取得是对老师最好的回报。 一次早晨我一起来就急忙往教室里赶,原以为第一个到,没想到教室后我发现了一个天大的秘密,没想到办公室里灯火通明,老师正在微弱的灯光下认真地批改作业,我这才知道为什么,当天交上去的作业,不到一会儿工夫就批好了,原因就出于此。见到此情此景我感动了。我为什么那么不懂事,经常应付老师,乱写一通,让老师辛苦白费了,老师对不起了。老师您辛苦了。

  有句古话是这样来形容老师的辛勤“睡得比狗晚,起得比鸡早。”这句话当初也懂了,现在我亲自经历了,我切身体会到了。

感人事迹的作文 篇9

  地震中,有一位母亲在楼房倒塌时用身体挡住了石块,救了还在褓襁中的婴儿,死前还完成了最后的一次哺乳。

  抢救人员发现她的时候,她已经奄奄一息了,是被塌下来的房子压死的,透过一堆废墟的间隙可以看到她死亡的姿势,双膝跪着,整个上身向前着,双手扶着地支撑着身体,有些像古人行跪拜礼,只是身体被压的变形了,看上去有些诡异。救援人员从空隙伸手进去确认了他已经死亡,又向着废墟喊了几声,又用撬棍在砖头上敲了几下,里面没有任何回应。当人群走到下一个建筑物的时候,救援队长忽然往回跑,边跑边喊:“快过来。“他们又回到她的尸体前,费力的把手伸进女人的身子底下摸索,他摸了几下,高声的喊:“这里有人,有个孩子,还活着。“

  经过一番努力,人们小心的把挡着她的废墟清理开,在她的身体下面躺着她的孩子,包在一个红色带黄花的小被子里。大概有了三四个月大,因为有母亲的身体庇护着,他毫发未伤,抱出来的时候,他还安静的睡着,他熟睡的.脸让所有在场的人感到很温暖。

  随行的医生过来解开被子准备做检查,发现被子里塞着一部手机,医生看了看手机的屏幕,发现屏幕上市一条已经写好的短信:亲爱的宝贝,如果你还活着,一定要记住我爱你。看惯了生离死别的医生却在这时落泪了。手机传递着,每个看到短信的人都落泪了。

  一位母亲为了孩子付出了自己的生命也要保护好孩子,能不让人落泪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