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明日记

时间:2023-03-14 12:13:14 日记 我要投稿

实用的文明日记三篇

  一天的时间眼看就要结束了,我相信大家都是有收获的,此时此刻我们需要写一篇日记了。可是怎样写日记才能出彩呢?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文明日记3篇,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实用的文明日记三篇

文明日记 篇1

  剪纸是中国传统的民间艺术之一,已经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列为世界文化遗产。为了让孩子们多接触、了解剪纸,传承中国传统剪纸艺术。同心社会实践队队员李嘉欢于20xx年7月23日下午,带着大洋学堂四年级的全班学生走进多姿多彩的剪纸世界。

  “同学们,你们以前有没有学过剪纸啊?”“没有,我们好想学剪纸,老师快点教我们。”孩子们异口同心地回答了老师的问题,似乎很期待老师带来的剪纸课。老师先给孩子们讲述了剪纸的`历史,再教简单的剪纸基础。教室里只能听到讲台上老师的声音,孩子们都听得津津。

  天气很闷热,老师便随口问了一句,“大家不热吗?要不要开风扇?”“老师,我们安静地听你讲课就不热了。”原来是孩子们生怕桌子上老师发的红纸被风吹走,还主动去关了教室里所有的风扇。可以看出孩子们很喜欢剪纸,对待剪纸的热情超出了老师的想象。

  老师教孩子们剪简单的窗花,大家跟着老师示范的步骤,一步一步的把红纸折好,描好图案,老师特别交代了哪条线能剪断,哪条线不能剪断,最后才叫孩子们动手剪。剪好的窗花被展开时,孩子们有点不敢相信这一朵朵美美的窗花竟然是出自自己的手。

  大家都学会了剪简单的窗花,这堂课也接近了尾声。这时有一个同学便问老师会不会剪“双喜”字,也有很多同学很感兴趣。老师不想让他们失望,便在课间的时候教他们剪“双喜”字。孩子们很聪明,教一遍就会剪了。孩子们热情好学,中国民间艺术传承就需要这种精神。

文明日记 篇2

  7点30分,准备好摄像架,背着电脑,开始进入教室区域。今天的安排,是接受邀请全天观摩王亚玲的班级,并参与数学教研。

  到教室后,王亚玲已经在教室了,有三两个孩子先到,在读书,或与王亚玲交流写绘或读书的情况。陆续到达的孩子,多数在读书,有些孩子则先观察教室里的鱼儿早晨有什么变化。王亚玲提醒:“别动,鱼儿还在睡觉!”PPT的音乐若有若无,轻柔极了。上面有孩子们在小屯公园的照片,还有到教室里应该做的事情的提醒:

  1、作业:数学练习单、挑战题、口算练习册、生字本;

  2、上课准备:晨诵本、铅笔盒、胶棒——整齐;

  3、还书;

  4、水杯;

  5、安静地阅读。

  其中,“安静地阅读”字体是黄色的,显然是在强调。旁边红色的字很大:

  草头娃娃:

  “草芽尖尖,

  我是冬天里的春天。”

  孩子越来越多,7点50分左右,已经基本上到齐了。自由、放松,但没有喧嚣,多数在认真地读书,有些借书还书或做作业,真好。

  一

  很快,8点了,晨诵的时间要到了。

  PPT转换成“我要做个好孩子”的面前,意味着晨诵开始了。我注意到,老师没有说一句话,要求学生坐好之类,孩子已经主动地坐好了。

  没有起立,直接放音乐《好妈妈》,孩子迅速坐端正,开始唱《好妈妈》:

  我家好妈妈,

  下班回到家,

  劳动了一天多么辛苦啊!

  妈妈妈妈快坐下,

  妈妈妈妈快坐下,

  请喝一杯茶,

  让我亲亲你呀,

  让我亲亲你呀,

  我的好妈妈,

  我的好妈妈……

  歌声结束,先是一个短暂的交流:昨天和前天,给爸爸妈妈送画,你们画了没有?

  温习《爸爸睡觉我不吵》:

  小花猫,不要叫,

  再叫不给你吃饱。

  爸爸上了深夜班,

  回到家里在睡觉。

  爸爸睡觉我不吵,

  请你乖乖也不叫。

  我来写字又画画,

  小猫小猫快来瞧。

  老师开始出示部分孩子的写绘作品(送给爸爸的画),并对画面进行叙述,仔细地讲解画的内容,相当于“复述”写绘内容。讲完后再肯定表扬孩子的叙事越来越清楚。

  8点零4分的时候,有一个孩子迟到了。老师没有说什么,做了一个让他回座位的暗示,没有停止讲课,继续分享孩子的作品,讲得绘声绘色,都是分享为主,再指出还要努力的地方。

  9分钟以后,开始进入晨诵《走路静悄悄》:

  我要学猫猫,

  走路静悄悄。

  楼下张婆婆,

  最怕吵和闹。

  脚步咚咚咚,

  吓得她心跳。

  要是吓出病,

  那可怎么好?

  老师先读一遍,然后一句句带读,带读两句,顺带解释猫的脚的特点。

  带读结束后,要求全班一起读。学生读得很好。孩子把“张婆婆”读成“张奶奶”,老师又把这句带读了一遍。

  然后,找一个同学(刘乐柱)单独来读。读得不熟练,但是都读正确了。又叫袁欣仪读,读得比较流畅,两个小孩,都把“张婆婆”差点读成“张奶奶”,然后都自己迅速纠正了。

  接下来齐读,很流利。

  然后老师指导朗诵:“走路静悄悄”要怎么读?能不能高声吼读?(老师示范,学生笑)

  学生又读,学生读出了变化,虽然还不到位,但是意识已经不自觉地有了。

  老师范读,略平了一些。如何根据内容调整语气?这种意识要反复地练习。

  然后男女生分角色读。

  老师说,这不像小伞兵读的,像张婆婆读的!要安静地读,但不要懒洋洋地读。学生有些不知所措了。老师又范读,这时候下课铃响了。

  全班再读一遍。(有孩子又出现将“张婆婆”读成“张奶奶”)

  老师发下晨诵诗。

  整个晨诵,是很从容自由的,——多数时候,晨诵是不必雕琢的,因为时间太紧张了。晨诵在一年级最重要的仍然是数量,如果要讲要点,在大家已经熟悉了流程之后,一年级有两个内容是重要的:一是朗读,如何防止吼读,读出变化来,今天老师示范得不够,指导的'时候学生就不太听明白了。朗读训练就是要训练学生控制自己的声音,用声音将诗歌内在的变化呈现出来。二是渗透于晨诵中的情感或德育目标。今天的《走路静悄悄》是可以略作延伸的,课件上应该就有延伸部分,只是没时间了,也没关系。

  另一个值得肯定的地方就是写绘的分享,花比较久的时间是值得的,而且分享是细致的。只是,可以考虑要么提前上晨诵,要么将写绘分享放在语文课或绘本课前,或者中午及暮省时间,为晨诵留出充裕的时间。

文明日记 篇3

  中国是一个有着五千年历史的文明古国,谦和礼让是文明的象征,是我们做人的准则。

  良好的生活习惯,是创造文明城市,做文明人的美好愿望。它不仅是我们学生应该做的一件事,更加是武汉市民应该做的一件事。我们不仅要好好学习文化知识,还要重视社会公德的培养、文明习惯的养成。一个人的举动,一个人的话语都能体现他的素质、他的为人。

  在我们的日常生活中,发生过许许多多讲文明、懂礼貌和不讲文明、不懂礼貌的行为。

  我记得,有一次我们全家坐车出去游玩,妈妈买了好多零食,我们高兴极了。一路上,我们一边吃零食,一边看风景。不一会儿,手里剩下了很多零食的包装袋,我打开车上的玻璃窗,顺手把包装袋扔了下去。看着随风飘扬的包装袋,好似朵朵蝴蝶在空中飞舞,我的心情好极了……

  后来,我看电视上乱扔垃圾袋是污染环境、不文明的行为,我为当时的举动感到很羞愧,也为爸爸妈妈没有及时阻止我扔包装袋的`行为感到不安。经过这件事以后,我们全家无论到哪里去,妈妈的包里面都放着装垃圾的袋子。这个习惯影响着家里的每一个人,让我们知道在学校里面,要把垃圾扔在垃圾桶里,纸屑放在课桌旁的塑料袋里。

  可是,在我们的身边,发生了许多不和谐、不文明的事件:在公园里、在马路上、在公共场合,有的人随地吐痰,有的人乱吐口香糖,他们一吐为快。可是这些人不知道,我们的环卫工人要付出多么大的代价,替这些不讲文明的人把地上的痰、口香糖收拾干净。

  难道你们不为自己的行为感到脸红,感到可耻吗?

  曾经看过一篇报道:一位六七十岁的老人不慎摔倒了,口鼻出血,面部朝下,当时有很多人在围观,可是没有一个人打电话报警,更有人出手相救,导致老人在地上窒息而死……

  还有一件事,广东的三岁小女孩悦悦被车撞倒后,又被车碾过。可是路过的人,谁也没有去救她,导致失血过多而死亡。这些路过的人,心可真狠啊,如果早一点救援,这个小女孩也许不会死亡,她才三岁呀!这件事如果发生在农村,也许会有人救援,但是发生在城市,人们也需要考虑一下。现在的骗局太多了,谁也不想引火上身。这种事件现在很普遍,可见人的素质是多么的差呀。

  随着中国经济的发展,人们的素质也普遍的提高了,一个快乐的微笑,一声“对不起”,可以化解人与人之间的矛盾,增强友谊。

  今天,我在网上看见一篇文章,荆州一个拄着拐杖的老人在横穿马路的时候,被后面驶来的一辆摩托车撞倒了,车主加快了速度,逃走了。两个长江大学工程技术学院的大三学生周小宇和张晓赶紧报了警,并拨打了120急救电话,两个人还帮着维持秩序。20分钟以后,老人被送到了医院,得救了。

  看到这篇文章,我很高兴。我感觉自从提倡“讲文明,创新风”后,全国人民都行动起来了,人们不再怕“彭宇”事件的发生,争着做好事。

  在小区、在楼栋里没有“牛皮癣”,没有乱搭乱盖。宠物的粪便,狗主人会自觉地捡起来。大街干净整洁,空气清新。人与人之间不再说脏话粗话。这些都是文明的表现。

  培根说:“行为决定习惯,习惯决定性格,性格决定命运,命运掌握在我们手中。”

  我们要做文明学生,还要带动父母做文明市民。

  让我们小手拉大手,文明齐步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