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长日记

时间:2023-03-19 13:31:17 日记 我要投稿

关于成长日记三篇

  不知不觉中一天又要结束了,相信大家这一天里都收获颇丰吧,因此我们要写好日记了。可是怎样写日记才能出彩呢?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成长日记3篇,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关于成长日记三篇

成长日记 篇1

  9月28日星期四晴

  今天,我问隔壁老奶奶要来了一些绿豆,又拿来了一个透明的盆,在盆里铺上两三层纸巾,把绿豆轻轻地放在纸巾上,就这样我的绿豆就种好了。万事俱备,只欠发芽了,那绿色的外套在阳光底下闪闪发亮,像用宝石做的外套,好看极了,我在绿豆上浇了些水,防止干燥。

  10月2日星期一阴

  已经过了好几天了,不知道我的绿豆宝宝怎么样了?我怀着好奇的心情来看看它们。咦!最上面的那层绿豆已经脱掉了外套,嫩白的肉体露了出来,好像一个个宝宝要钻出来似的,肉体上面长出来一个芽,就像蜗牛的触角。有些绿豆的芽还在往上长,还有好多的豆豆没有发芽应该是绿豆放太多了,太拥挤的缘故吧!我拿来手电筒一照,豆豆好像在跟我打招呼似的呈现出碧绿的光芒,绿豆的芽有的像拐杖,有的像树的'绿藤,还有的像一把割草的镰刀,形态各式各样。绿豆的茎竖得笔直,好像在保卫绿豆的家园,我摸了一下绿豆光滑的身体和嫩芽,感觉真爽。可是,绿豆长芽的时候,味道可真不好闻,一股酸酸的味道向我扑来,那味道有些不可思议。

  10月5日星期三阴

  今天,我做完作业我又想起了我的绿豆宝宝。于是,我捧着盆仔细端详。绿豆那碧绿的外套在灯光的照射下,显得格外耀眼,绿豆已经把衣服脱掉大半,小芽也逐渐的变成了大芽,它的长度大概有2厘米左右的样子,像一把伞的柄,有的绿豆的外套也逐渐变成了红色。大芽好像乌贼的手臂,缠绕着别的绿豆,绿豆们就像逃亡的人们,纷纷摆脱缠绕着自己的芽,哈哈,这也太好笑了。

  10月6日星期四阴

  今天,我一放学便迫不及待地想要看看绿豆宝宝们,不知道它们今天怎么样了?一进房间,就感觉不对劲,不会是它们全死了吧?我定睛一看,太不可思议了,大概3厘米长的豆茎居然长叶子了,叶子里有几十条跟蚕吐的丝一样的叶脉,每个豆茎都有两片叶子,叶子是从豆子里伸出来的,豆子的外套也完全脱落下来,那豆子和叶子的组合看起来就像蛇在吐舌头,仿佛阴阳怪气地说:“这里是我的地盘,由我来负责,你们谁也不能进来。”我想起好久没有给它们浇水了,我赶紧拿来水壶,向豆茎浇去,浇好水,叶子显得格外耀眼,盆子里立刻焕然一新,我高兴极了。

  10月8日星期六多云

  时间过的好快,我的那盆绿豆宝宝的茎已经长到七八厘米高了,那叶子实在太大了,把底下没有长大的茎芽需要的光线都遮住了,真可惜,那又粗又大的叶子边缘长出许多的毛,变得没有那么可爱了。我摸了几下长毛的大叶子,真软,我用手轻轻一捏,叶子就破了。叶子的旁边飞来几只小虫子,在茂盛的芽丛中飞来飞去,好像在寻找什么重要的东西,又好像在嬉戏。这些绿豆可真可爱啊!

成长日记 篇2

  亲情是妈妈的爱,今年春天,我的妈妈送了我一朵小花,看着它生根发芽,我懂得了自然。

  亲情是爷爷的`爱,去年春天,爷爷给了我一只小狗,看着它渐渐长大,我懂得了生命。

  亲情是爸爸的爱,今年冬天爸爸送了我一块手表,看着指针不停地转动,我懂得了时间。其实,亲情就是幸福。

成长日记 篇3

  周日恍惚,一觉醒来面对网络无所事事,随便搜了一下母校的名字“桂平市白沙中学”,没想到还真有网站,虽然建站简陋,却也勾起了我无限的回忆。

  虽然不信教,但曾经我们以教堂为家(教堂改建的宿舍),暴雨邂逅的秋夜,还经常会半夜起来找盆接雨,不知是不是现在都住进了楼房?

  虽然不太擅长游泳,但经常洗澡会在校门口郁江边,江水不是湛蓝,但也没有墨绿,不知现在是否还可以水中荡漾?

  虽然校园不是十分现代,但确一直很干净,因为每周一、周四下午都要全校大扫除,尤其是遇到什么领导莅临考察,不知现在是否还是那样?

  虽然学习不轻松,但每个月都会有一场露天电影欣赏,每一次电影都很期待和回味,因为可以有充分的理由不上晚自习。

  每次考试以后都会集体开会进行总结分析、表彰,甲乙丙三个级别,进步奖,满分奖,每次有机会听到我的名字心里都会很高兴,毕竟那是难得的.虚荣。

  每个周末都有半天放假可以逛白沙圩,这不亚于犯人放风的机会,当然会回味无穷。

  当然还有更多的是同学往事,浩瀚云烟。。。。。。

  是呀,这里我曾经呆了三年。

  在这里,我学会了独立生活,开始了我住校生涯,一直到现在。

  在这里,我养成了吃苦的精神,或许会让我吃一辈子的“苦”。

  在这里,我树立了自信的心态,使我在人生的每一个关口顺利闯关。

  在这里,我装上了翅膀,放飞理想。一步一个脚印描写我的人生。

  三年初中,有幸考入浔高,三年浔高,到了上海,进了同济,而后读了上海交大的硕士,今年再次冲刺,我有幸到了香港,目前在香港中文大学攻读博士学位。

  一晃十多年,物是人非,但我的脑海深处还会经常怀念母校的一草一木。

  期待“猴年马月”的校庆有机会校友重聚!

  愿母校明天会更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