元宵的作文

时间:2023-04-01 19:37:13 节日作文 我要投稿

元宵的作文4篇

  无论在学习、工作或是生活中,大家都不可避免地要接触到作文吧,作文是由文字组成,经过人的思想考虑,通过语言组织来表达一个主题意义的文体。那么你有了解过作文吗?以下是小编整理的元宵的作文4篇,仅供参考,欢迎大家阅读。

元宵的作文4篇

元宵的作文 篇1

  元宵佳节之际,到处洋溢喜庆的气氛。你瞧,猜灯谜、放烟火各种各样,稀奇古怪的,什么活动都有。

  穿过一条条小道,便到了波光粼粼的河边,在目光的照耀下显得格外美丽。我们焦急而有耐心地等待,时间一分一秒地流逝,人越来越多,一个个拥挤,在人群中从头望不到尾,从尾望不到头,人山人海,有的弯腰,有的前俯后仰,有的踮脚尖望;有白发苍苍的老爷爷,有眉清目秀的青年人,有四五岁的小孩子。

  过了许久,只听见“嘣”的一声,天空中出现了五彩缤纷的`烟花!大家一起抬头望天空,一朵朵烟花争先恐后的往上飞去。万紫千红,由紫变黄,由黄变绿,由绿变蓝。

  小小的烟火像一朵朵花儿落入水中,在那静悄悄的小路上闪烁微弱的光芒。原来是一只只萤火虫在庆祝元宵节欢了的气氛,烟花四处燃放,随处可见。那声音震耳欲聋,惊心动魄。

  元宵晚会,一直持续到早晨,烟火晚会一次比一次精彩,一次比一次热闹。噼里啪啦没完没了,响个不停。

元宵的作文 篇2

  元宵夜,我们一家人围在一起包汤圆。记得那一天,我和爸爸、我妈妈、外公、我外婆一起在厨房里包汤圆。我们先准备好材料:糯米粉、水和芝麻馅。就要和面了,我先把白花花的面粉倒在一个盆子里,然后在面粉上倒水,但我一不小心倒多了,面粉几乎成了面粉汤。没有办法,我只能将计就计,多拿了一把糯米粉放上,这才好些。看着动作利索的我外婆已经捏了许多的汤圆,整整齐齐地放在盘子里,我也赶紧拿了一块面粉放在手心里搓,小面团在手掌间滚来滚去,越滚越圆,好像一颗大珍珠。接着我把它压成圆片,在里面放上芝麻馅,又用力一合,在手中滚呀,滚呀,不一会儿就变得又白又胖又圆,真像一张白白胖胖的小圆脸。就这样一只可爱的汤圆在我手中诞生了。跟大家的一比较,才发现我的'汤圆整整小了一圈。爸爸风趣地说:“小孩子包的就是小孩子样!”我反唇相讥:“这叫与众不同!你瞧,多可爱呀!”

  经过大家的一番劳动,盘子里的汤圆越来越多,没多久就把所有的面粉都包完了。最后一步也是最关键的一步,由我外婆把关,在煮开了的水中把一颗颗汤圆放进去。过了一会儿,汤圆从锅底慢慢地浮了上来,不时地翻滚着,犹如一个个小银珠在锅里跳着欢快的舞蹈。

  “开锅了,开锅了!”我开心地欢呼起来。好香啊!我围在锅前,寻找到了自己做的汤圆,美滋滋地想:这锅中的汤圆里包的不仅仅只是芝麻馅,还包进了无穷的欢乐啊!

元宵的作文 篇3

  “爆竹声中一岁除,春风送暖入屠苏。”大人小孩儿齐盼望的春节来到了。

  春节又叫“年节”,还称“过年”,从腊月初八喝腊八粥到正月十五闹花灯都是春节。

  正月十五这天,天还没有黑,小孩子就急急忙忙提着灯笼来到街上,大家围在一起比赛,看谁的灯笼最美、最亮。

  儿时,我们玩的都是纸灯笼。纸灯笼是十二生肖的模样,五彩缤纷,多为百褶形。灯笼的底座有个金属卡,把小蜡烛卡在上面点燃,把灯笼的褶皱拉直,用小棍子挑着玩。烛光闪烁,映照着颜色各异的纸灯笼,很是好看。

  纸灯笼很容易被里面的小蜡烛烧着,所以经常出现这种情况,一个小孩儿提的'纸灯笼突然着火,热情的人赶紧过来帮助灭火,围观的人会哈哈大笑。也有大人吓唬小孩儿的,孩子正提着纸灯笼玩得起劲儿,旁边有人突然大喝一声: “有蝎子!”年龄小的或者胆小的孩子受到惊吓,小手一颤,里面的小蜡烛倾倒,纸灯笼着火了。

  纸灯笼烧坏了的孩子垂头丧气回到家里,父母从不责怪,他们会马上找材料给孩子做个罐头瓶灯笼。找个罐头瓶,用大红色或者绿色的纸糊好瓶子,用绳子束紧瓶口,把小蜡烛点着放到瓶底焊结实,一个简单又结实的灯笼就做好了。小孩儿破涕为笑,用小棍子挑着罐头瓶灯笼神气十足地到大街上继续玩。

  很多时候,小孩子们喜欢提着自己的灯笼去撞人家的灯笼,看谁的灯笼耐碰。挑罐头瓶灯笼的孩子在人群里横冲直撞,提纸灯笼的孩子吓得哇哇大叫,赶紧躲闪。

  灯笼演化得很快,以前的纸灯笼基本被结实耐用的塑料灯笼替代。塑料灯笼里面依然要点小蜡烛,这种灯笼比纸灯笼耐玩多了,但是一旦蜡烛倾倒,便会把塑料灯笼烧个窟窿。现在的塑料灯笼不再点蜡烛,里面装有小电池,可以照亮、唱歌、翻跟头、跳舞,深受小孩子的喜爱。

  又到元宵节,小孩儿又可以挤到村里最宽敞的街道上,挑灯笼,赛灯笼……

元宵的作文 篇4

  圆圆的汤圆里,包裹着奶奶对我最美好的祝福;圆圆的汤圆里,还包裹着奶奶对我无限的期望;圆圆的汤圆里,更包裹着奶奶和我最温暖的故事。

  元宵节早上,我们还在美丽的梦乡中,奶奶就拿出糯米粉,来到厨房里,奏响了厨房交响曲。我被惊醒了,从门缝望去,只见奶奶一手用筷子和着面,一手正在加着开水,和了2/3的面,奶奶就开始用手和了。我看着很好玩,便一咕噜地爬了起来,当奶奶的小帮手。我刚和起面,面就像一个调皮的娃娃,爬到我的手上不下去了,奶奶看到了这一幕,冲着我笑,她笑起来,把脸上的皱纹都展开了,像一朵花。她把我手上的面一点点搓下来,说:“你不会和面,快点把手洗了,看看我怎么和。”奶奶的手艺就是好,不一会儿面和好了。

  奶奶从冰箱里拿来了一盆馅,奶奶这馅可是花了半个月才做好的。奶奶先把面切成一个个小圆团,拿起一个,把它从中间顺时针方向用大拇指不停地捏,捏成一个碗的形状,舀上一些馅装进“碗”里。再用大拇指和食指从相对的角往中间一送,然后把它们收拢,挤成一片,再压紧,它就变成了一个像扇子的'形状。看到这里,我不禁拿起一个圆团,包了起来,但是怎么包都没有包得像奶奶那么好,想包大一点,多吃点甜,但又怕收不拢。最后一步,又难又重要,要包出将军肚来,先用左手无名指抬住汤圆肚子,再用食指和大拇指护住将军肚。两边同时往中间按紧,就包好了。

  把汤圆放进沸水里煮,不一会儿,汤圆就熟了,那汤圆的气味芳香四溢。吃着奶奶包的汤圆,我尝到了团团圆圆的温暖,也尝到了奶奶对儿孙们无限的期望与祝福。奶奶,祝你元宵节快乐!